颈椎病(项痹)首次病程

合集下载

颈椎病(项痹)首次病程

颈椎病(项痹)首次病程

首次病程记录2012年4月17日12时00分Xxx,男/女,岁,因“反复颈项痛伴左上肢痛x年/月/天余,再发加重天”于2011年12月25日 09:00由门诊以“颈椎病”收入院。

病例特点:1、现病史:患者X天前因长期低头劳累出现颈项痛伴左上肢痛,曾到XX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先后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收住入院。

2、现症见: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根据证型可伴有:)a.风寒痹阻以颈、肩、上肢窜痛麻木,疼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为主症。

b.痰湿阻络以头目眩晕,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滑数为主症。

c.气滞血瘀以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为主症。

d.肝肾不足以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为主症。

e.气血亏虚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为主症。

3、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体格检查:T 36.5℃ P 80次/分 R 17次/分 BP 120/80mmHg神识清楚,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全身皮肤及黏膜、巩膜未见黄染,颈区、锁骨上下、腋区、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咽无充血,扁桃体无红肿。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及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感,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康复诊疗 颈椎病 首次病程记录

康复诊疗 颈椎病 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一、病例特点:1、患者***,女,**岁,因“反复颈部疼痛伴左上肢疼痛4+年,加重2天”于2023年2月6日08时16分由门诊以“颈椎病、慢性胃炎”收入我科。

2. 病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重大外伤、输血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及花粉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3. 现在症:患者颈部疼痛,向左上肢放射性疼痛,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无恶寒发热,无自汗盗汗,神清,精神尚可,纳可,寐安,二便正常。

舌质淡,苔白腻,舌下脉络瘀阻,脉浮紧。

4.体查: T:36.2℃ P:72次/分 R:18次/分 BP:115/69mmHg神志清晰,正常面容,自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强直,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双肺叩诊音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乳下约0.5cm处,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怒张,触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异常包块,肝、脾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无振水音,无血管杂音。

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舌质淡,苔白腻,舌下脉络瘀阻,脉浮紧。

专科检查:颈椎曲度变直,颈椎前屈30~40°,后伸30~40°,侧屈左右各40°,旋转左右各60~70°,颈椎活动受限,颈肩部肌肉紧张,C3/4、C4/5、C5/6、C6/7棘突旁压痛,疼痛指数片评分4分。

叩顶试验(+),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左肩关节前屈70°,后伸25°,外展80°,内收30~40°,内旋70°,外旋20°,上举70°,活动受限,局部以天宗穴、喙突、肱骨小结节、结节间沟压痛明显,疼痛评分4分,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左上肢肌力、肌容积、肌张力正常。

项痹颈椎病气滞血瘀痹病程记录

项痹颈椎病气滞血瘀痹病程记录

项痹颈椎病气滞血瘀痹病程记录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病程的发展与气滞、血瘀、痹阻密切相关。

下面,我将详细记录一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病程信息。

患者,男性,50岁,颈椎病史4年。

既往有长期办公室工作史,工作环境较差,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经常低头使用电脑等。

刚开始时,患者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的颈部酸痛,但没有重视,并未及时就医。

逐渐地,他开始感觉脖子僵硬,头晕、头痛的症状也随之出现。

为了缓解疼痛,患者经常自己按摩颈部,但这种自我治疗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善。

1年前,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并开始出现其他病症。

每天早上醒来时,他常常感到颈部僵硬,这种感觉持续一整天。

他还经常出现头昏、视觉模糊的情况,尤其是在长时间低头或抬头看高处时。

他还偶尔出现胳膊麻木的症状,伴有轻微的手抖。

患者开始寻求医生的帮助,并通过X线和CT扫描确诊为颈椎病。

从患者的症状来看,首先可以判断他患有气滞的病理证型。

气滞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胳膊麻木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气机不畅所引起的。

由于患者长期办公室工作,精神紧张,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郁结而形成气滞。

治疗措施方面,患者首先采取了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桃仁等,来改善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同时,患者还采用了颈椎牵引、理疗、针灸等物理治疗手段,帮助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抬头,适当进行颈部运动等。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

颈部僵硬的感觉减轻了,头晕、头痛的症状也明显减少。

患者的手抖和胳膊麻木的症状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他也逐渐康复并回到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病程与气滞、血瘀、痹阻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和颈椎保健等综合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帮助他恢复健康。

对于有颈椎病史或有颈部不适症状的人群来说,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医颈椎病的住院病历首程

中医颈椎病的住院病历首程

中医颈椎病的住院病历首程姓名:XXX住院号:.08.22 11:20首次病程记录患者XXX,男,49岁,以“颈项疼痛伴头晕1年”为主诉,经门诊诊查后以“颈椎病”为诊断收住入院。

1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伴发头晕,经治(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呈进行性加重,今求治我院,门诊检查后以“颈椎病”收入我科。

现症见:颈项部僵硬疼痛伴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障碍,无法自主站立、行走。

患病以来,精神欠佳,食欲减少,睡眠差,二便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专科检查:颈项部僵硬,活动不利,转动头项时候可诱发头晕;颈椎3-4、4- 5椎间及椎旁压痛(+),屈颈试验(+),压顶叩顶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辅助搜检:颈椎MRI示:颈椎骨质增生,C3-C7椎间盘突出(2011.09.30信阳市肿瘤病院)。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及鉴别诊断:1、患者男,49岁,以“颈项痛苦悲伤伴头晕1年”为主诉出院,故中医诊断为“项痹病”。

2、“劳则气耗”,患者从事体力劳动,真气耗衰,气为血之帅,气血则不能行血,以致血行缓慢,瘀滞脉中,不通而痛,而为“气虚血瘀”之证。

3、气不足以行血,故动则痛剧;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语声低怯,舌质暗,苔薄白,脉象沉涩,亦为“气虚血瘀”之象。

4、本病与中医骨痹可鉴别:骨痹属五体痹之一,好发于满身诸大关节,发于中枢关节者可见颈项部痛苦悲伤,从主症能够区分。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1、患者劳累后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既往无类- 1 -姓名:XXX住院号:似病史。

2、专科搜检见颈项部僵硬,举动不利,转动头项时候可诱发头晕;颈椎3-4、4-5椎间及椎旁压痛(+),屈颈试验(+),压顶叩顶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3、辅助搜检:颈椎MRI示:颈椎骨质增生,C3-C7椎间盘突出(2011.09.30信阳市肿瘤病院)。

按照病史及现症状,专科搜检及辅助搜检,本病西医诊断为“颈椎病”。

4、本病应与“落枕”相鉴别,二者均于姿势不妥时急性起病,但“落枕”无头晕症状及体征,联合颈椎CT搜检,二者易于鉴别。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型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麻黄5 葛根15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

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陈皮10枳实10茯苓20甘草5制南星10白芍10郁金12生姜10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颈椎病首程

颈椎病首程

首次病程录一、病例特点:1、患者,女性,39岁,因“颈肩部疼痛不适2年再发加重3天”入院。

患者诉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背疼痛,呈阵发性钝痛,多于劳累时或久坐久立后,症状加剧,休息后稍缓解,症状反复发作。

3天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门诊拟“颈椎病”收住,病程中无头疼、头晕;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精神可,睡眠食纳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2、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自动体位,正常面容,查体合作。

唇无紫绀。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异常动脉搏动。

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呼吸动度、语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间,无局限隆起。

心前区未见心尖搏动,心尖部未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率72/min ,心律齐,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

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移动性浊音(-)。

神经系统正常。

3、辅助检查:暂缺二、初步诊断1、颈椎病2、腰椎间盘突出症三、诊断依据:1.患者,39岁,中年女性。

既往有“颈椎病”病史2年余。

2.因“颈肩部疼痛不适2年再发加重3天”入院。

3.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自动体位,正常面容,查体合作。

颈椎曲度变直,颈部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受限,颈4-颈5棘间压痛(+),颈4-颈5棘旁两侧压痛(+),叩击痛(+),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左侧(+)、右侧(-),旋颈试验(±),双上肢肌力正常,肱二、肱三肌腱反射正常,双侧霍夫曼征(-),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四、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20 15 年1月25日姓名:潘良英性别:女年龄:59岁病区:205 床号:13 住院号:2015043病史特点:主诉:颈部酸胀伴头晕一月现病史:患者诉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胀伴头晕,在当地进行诊治{具体不详}病情未见明显改善,今来我院求治,门诊检查后“颈椎病”收入院。

起病以来无畏寒,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间歇性跛行,精神尚可,饮食尚可,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BP130/90mmHg P76次/分R20 次/分T36.5℃,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粘膜无黄染,步入病房,检查合作.颈C2-6棘上突压痛(+),左右斜方肌上缘压痛(+),左肩胛骨内侧压痛(+),左右臂丛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实验(+),左右上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无红肿。

辅助检查结果:缺诊断:颈椎病诊断依据;1患者潘良英性别女年龄59岁2. 颈部酸胀伴头晕一月3体检: .颈C2-6棘上突压痛(+),左右斜方肌上缘压痛(+),左肩胛骨内侧压痛(+),左右臂丛牵拉实验(+),椎间孔挤压实验(+),左右上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无红肿鉴别诊断:1落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良睡姿,可自愈,无上肢疼痛,麻木,颈椎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2.脊髓空洞症:好发于脊髓颈膨大部,有感觉异常和锥体束症状,尤以温度觉减退或消失为突出。

3.颈肌颈膜炎:颈部疼痛,颈部肌肉压痛(+),可扪及条索,无上肢疼痛,麻木,颈椎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检查计划:治疗计划:1.血尿检查 1. 扩管{丹参}2.胸片 2 .给予颈椎牵引,针灸,推拿,按摩,神灯,拔罐等物理治疗3.B超4心电图医师签名:。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一)2013.6.18 10:151、病例特点:①岁性患者,病程1天。

②临床表现:头痛、头昏、视物旋转③既往病史:既往“颈椎病”病史5年余,④体查:T:36.5℃,R:20次/分,P:80次/分。

BP:120/70mmHg神清合作,自主体位,口唇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增大,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外侧0.5cm处,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右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⑤辅助检查:缺2、初步诊断:颈椎病3、诊断依据:(1)头痛、头昏、视物旋转1天(2)体查无异常(3)既往“颈椎病”病史5年余,4、鉴别诊断:无需鉴别5、病历分型:B型6、诊疗计划:①按内科护理常规;②完善相关检查③予以抗眩晕、扩血管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生签名:病程记录(二)2013.6.2 8:00今日随科主任一起查看病人,患者因头痛、头昏2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体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不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科主任查看完病人后认为“颈椎病”诊断成立,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基本同前治疗。

医生签名:2013.6.3 8:00今日查看病人,患者诉头痛、头昏较入院时好转,无心悸,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体查:T.37℃、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今日三大常规、生化检查报告回示正常,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基本同前治疗。

医生签名:2013.6.4 8:00 末次病誌最后诊断为“颈椎病”。

患者无头痛头昏,无心悸,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体查:T.37℃、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不充血,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准予今日出院,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

颈椎病病人首次首次病程记录

颈椎病病人首次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病历特点:1.患者唐树英、老年女性、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生活自理。

2.患者自诉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左上肢麻木,当时未能引起重视,故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后因症状逐渐加重,前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患者神清,精神可,头晕,头痛伴左上肢麻木,发病前无发热、恶寒、流涕、咽痛等症,亦无潮热盗汗症状,納食可,二便调,夜间休息可。

3 T:36.6℃P:78次/分R:19次/分BP:115/78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翼无煽动,外耳道无疖肿,耳、鼻道通畅,未见异常分泌物溢出。

唇红,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见颈静脉怒张。

胸廓对称,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少许压痛。

莫菲氏征(-),麦氏点无压痛,下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无叩痛,脊柱、四肢见专科,前后二阴未查,排泄物刻下未见,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脊柱外观正常,无明显侧弯及后凸畸形。

颈椎无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加强试验:左(+),右(-),余肢外观正常无明显畸形,活动灵活。

,初步诊断:1.颈椎病。

2.胃炎。

诊断依据:头晕头痛伴左上肢麻木一周2.颈椎无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加强试验:左(+),右(-)。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颈部软组织损伤相鉴别,二者均为颈部疾患,但后者有外伤史,有颈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但无头痛头晕及上肢麻木,二者可从病史、体征给予鉴别。

诊疗计划:1.骨科护理常规,2.止痛.活血化瘀等对症支持治疗。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一)2013.6.18 10:151、病例特点:①岁性患者,病程1天。

②临床表现:头痛、头昏、视物旋转③既往病史:既往“颈椎病”病史5年余,④体查:T:36.5℃,R:20次/分,P:80次/分。

BP:120/70mmHg神清合作,自主体位,口唇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增大,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外侧0.5cm处,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右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⑤辅助检查:缺2、初步诊断:颈椎病3、诊断依据:(1)头痛、头昏、视物旋转1天(2)体查无异常(3)既往“颈椎病”病史5年余,4、鉴别诊断:无需鉴别5、病历分型:B型6、诊疗计划:①按内科护理常规;②完善相关检查③予以抗眩晕、扩血管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生签名:病程记录(二)2013.6.2 8:00今日随科主任一起查看病人,患者因头痛、头昏2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体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咽不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科主任查看完病人后认为“颈椎病”诊断成立,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基本同前治疗。

医生签名:2013.6.3 8:00今日查看病人,患者诉头痛、头昏较入院时好转,无心悸,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体查:T.37℃、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今日三大常规、生化检查报告回示正常,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基本同前治疗。

医生签名:2013.6.4 8:00 末次病誌最后诊断为“颈椎病”。

患者无头痛头昏,无心悸,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体查:T.37℃、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咽不充血,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余可,治疗指示无特殊变化,准予今日出院,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

颈椎病首次病程

颈椎病首次病程

首次病程记录{日期}本病例特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因“”入院于2015年06月日。

1、中年[性别]性,病程半年,反复发病。

2、以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症状为主。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2/70 mmHg查体:头颅五官无畸形,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双肩对称,双肩无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上肢关节活动可,双上肢肌力正常,触温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余未见明显不适。

3、中医望、闻、切诊:得神,形体适中,精神差,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淡红,苔白腻,脉涩。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病—痰瘀交阻型西医诊断:颈椎病诊断依据: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因“”入院,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项痹病”的范畴。

患者中年[性别]性,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颈部僵硬及活动受限明显,痰瘀交阻,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缠绵难愈,舌淡红,苔白腻,脉涩。

故当辨为“痰瘀交阻型”。

西医诊断依据:1、颈椎病:患者中年[性别]性,以颈部疼痛伴左上肢胀痛症状为主,查体: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双肩对称,双肩无压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完善颈椎MRI检查明确诊断。

2、斜方肌筋膜炎:颈部疼痛,颈项肌肉僵硬,可触及明显条索状肌束,肌肉肌张力增高,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双侧斜方肌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故诊断。

3、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棘突及棘突下有明显叩痛及压痛,活动时小关节可闻及关节弹响声,故诊断。

鉴别诊断:中医项痹病"痰瘀交阻型"与"湿火流筋型"相鉴别,两者都有局部胀痛、麻木感,但后者伴口苦、咽干,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根据本病四诊合参,故可鉴别。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慢性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2)血瘀气滞证(3)痰湿阻络证(4)肝肾不足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7月18日10:30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刘某某,男,58岁,主因“颈肩部疼痛一年,伴头昏头痛手麻1月”于2012年7月18日10:30由门诊以“项痹.颈椎病”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中老年男性,58岁,慢性起病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颈肩部疼痛,以头后部和双肩部最明显,前屈后仰活动轻微受限,头昏头痛,无明显呕吐,右手指指端麻木。

3:既往体质一般,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5.8℃R:20次/分P:74次/分BP100/75mmHG.慢性面容,表情稍痛苦,神情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唇红润,咽无充血,双侧扁挑体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称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心尖搏动在正常位置,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颈4—颈7棘突旁压痛(+),双肩井.风池.天宗穴压痛明显(+),颈部前后活动受限,舌白,苔厚,脉沉短。

5:辅助检查:暂缺二、初步诊断中医认断:项痹——湿阻经络西医诊断:1 颈肩综合征2 颈椎病三、诊断依据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以颈肩部疼痛,头昏头痛手痹为主症,故可诊断为项痹,患者平素劳累过度,又加之最近天气潮湿,易受湿气侵袭,湿主着重,湿气留于肌表,故颈肩部疼痛,湿留上焦,清窍不扬,故头昏头痛,湿客于经络,经络不通,故手指麻木,舌白,苔厚,脉沉短。

为气血不通,湿阻经络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1:颈肩部疼痛,头昏头痛无手指麻木2:无其他身体器质性病变和其他伤史3:相关体格检查四、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与瘘病相鉴别,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

瘘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竣软于床榻,项痹以颈肩部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而行动受限,但不至瘫痪。

西医鉴别诊断:与脑动脉硬化相鉴别,脑动脉硬化多数由于长时间工作引起的动脉痉挛硬化,有头昏头痛,但是大部分没有颈椎的疼痛和四指麻木,通过CT检查,可以排除诊断。

项痹(颈椎病)首记模块

项痹(颈椎病)首记模块

2014-XX-XX XX:XX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XXX,X性,XX岁,因“颈项疼痛伴头晕头痛、双上肢麻木X天。

”由门诊拟“颈椎病”于XXX年XX月XX日XXX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1. 患者于X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项疼痛不适伴头晕头痛,双上肢麻木,呈放射性,遂至XXX治疗,具体诊疗不详,经治后无明显缓解,今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至我院,门诊拟“颈椎病”收入我科,入院症见:颈项疼痛不适伴头晕头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双上肢麻木,呈放射性,无天旋地转感,全身困重,纳眠一般,二便尚调。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重大病史。

否认药物、食物及接触等过敏史。

2. T:XX°C,P:XX次/分,R:XX次/分,BP:XXXmmHg。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两侧项背肌紧张,压痛,C体表棘突压痛,叩顶试验(+),椎间孔试验(+),臂3~6丛神经牵拉试验左(+)。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风寒湿痹)舌紫暗或有斑瘀,苔少或黄,脉弦细或细涩。

(气滞血瘀型)舌暗,苔白腻,脉弦。

(痰湿阻络型)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脉细数或弱。

(肝肾不足)舌淡,苔薄白,脉细。

(气血亏虚型)3.辅助检查:XXX4、四诊摘要:神识清,精神可,表情正常,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强壮,五官端正,无口糜、口疮,全身毛发浓密润泽,全身皮肤色泽红润,无斑疹,语声正常,气息均匀,无咳嗽,无呕吐,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风寒湿痹)舌紫暗或有斑瘀,苔少或黄,脉弦细或细涩。

(气滞血瘀型)舌暗,苔白腻,脉弦。

(痰湿阻络型)舌淡红,苔薄黄或白,脉细数或弱。

(肝肾不足)舌淡,苔薄白,脉细。

(气血亏虚型)辨病辩证依据:患者XXX,慢性病程,因“反复颈项部疼痛X个月”入院,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项痹”范畴,证属风寒湿痹,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益肝肾为法,患者年过半百,脏腑亏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失于濡养,故易受外邪所犯,感受风寒湿邪,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湿性重浊,其性下趋,寒湿之邪附于筋骨,阻碍气血运行,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见颈项部疼痛,本病病位在颈项部及双肩部,病性属虚实夹杂之证。

3.首次病程记录颈椎病

3.首次病程记录颈椎病

3.首次病程记录颈椎病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女,岁,以“颈肩部酸痛伴间断性头痛、头晕4年,加重4天”为主诉入院。

一、本病例特点:1、颈部酸困疼痛,活动不利,伴头痛、头晕及右上肢疼痛麻木。

2、脊柱无畸形,颈部肌肉僵硬,颈椎活动度:前屈20°,后仰15°,左旋15°,右旋30°,左侧屈20°,右侧屈30°;C4、C5、C6棘突及右侧椎旁均有压痛,C5、C6棘突叩击痛明显并向右上肢放射。

屈颈试验(+),击顶试验(+),颈部轴位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左(-)。

双上肢无肿胀、畸形;右前臂外侧及拇、食指背侧皮肤感觉减退;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3级;右侧肱二头肌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

左上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正常。

腰椎活动度正常,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正常。

阿迪森实验(-)、霍夫曼征左(-)、右(-)。

3、颈椎MRI(本院)示:C4-5、 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CT (本院) 示:C3-4、C4-5、C5-C6椎间盘突出;颈椎正侧位片(本院)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二、诊断依据辨病辩证依据:从四诊来分析,患者中年女性,肝肾亏虚,气血亏虚,不能滋养筋骨;再加久坐、久站、长期劳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长期慢性劳损,肌内损伤,阻通气机,气滞则血流不畅,故血淤,留滞经络筋肉之间为淤,淤者不通,不通则痛;肝肾不足则正气虚损,气虚气机不利,瘀血内停,日久成积,变生为本病,故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征。

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属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依据:脊柱无畸形,颈椎生理曲度変直,颈椎活动度:前屈20°,后仰15°,左旋15°,右旋30°,左侧屈20°,右侧屈30°,颈部肌肉僵硬,C3、C4、C5、C6棘突及椎体右旁均有压痛,c5-6右旁叩击痛并向右上肢放射,c5-6横突后结节部位压痛,屈颈试验(+),击顶试验(+),颈部轴位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双上肢无肿胀、畸形,左前臂外侧及拇、食指背侧皮肤感觉减退,右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3级,左侧肱二头肌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减弱,左侧桡骨骨膜反射减弱。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 2009 年中国痊愈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痊愈指南》。

1、拥有根性散布的症状(麻木、痛苦)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真相切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痛苦,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痛苦加重,痛苦强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痛苦,能够忍耐。

3、痊愈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逝,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苦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联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深重感,颈部僵直,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点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眼花,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眼花,面无人色,心悸气短,四肢麻木,疲倦乏力。

舌淡苔少,脉纤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 -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连续3-5 分钟。

(2)通条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次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 分钟,点揉第 1 胸椎至第 12 胸椎双侧夹脊穴、膀胱经俞穴,频频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拨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使劲拔伸,连续 2-3 分钟,可频频 3-5 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后方,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

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段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摆头部3-5 次,而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一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住患者右边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边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出),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慢慢向左边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4月17日12时00分
Xxx,男/女,岁,因“反复颈项痛伴左上肢痛x年/月/天余,再发加重天”于2011年12月25日 09:00由门诊以“颈椎病”收入院。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患者X天前因长期低头劳累出现颈项痛伴左上肢痛,曾到XX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病”,先后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收住入院。

2、现症见: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根据证型可伴有:)
a.风寒痹阻
以颈、肩、上肢窜痛麻木,疼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风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弦紧为主症。

b.痰湿阻络
以头目眩晕,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滑数为主症。

c.气滞血瘀
以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为主症。

d.肝肾不足
以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为主症。

e.气血亏虚
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为主症。

3、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体格检查:T 36.5℃ P 80次/分 R 17次/分 BP 120/80mmHg
神识清楚,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

全身皮肤及黏膜、巩膜未见黄染,颈区、锁骨上下、腋区、腹股沟区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咽无充血,扁桃体无红肿。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及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感,心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腹壁静脉无显露,肠鸣音4-5次/分。

直肠、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

脊柱及四肢关节无畸形,双下肢不肿。

颈项肩部肌肉(斜方肌/前中后斜角肌/冈上肌/肩胛提肌/冈下肌)紧张痉挛,压痛明显,C2-6棘间及旁开1cm处压痛明显,颈椎活动度差,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左25°,右25°),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左(-)(+)(±),右(-)(+)(±),椎间孔挤压试验(-)(+)(±)。

5、辅助检查:暂缺/2011年12月25日我院(XX医院)X片/CT/MRI示:。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本病以颈项痛伴左上肢痛为主症,当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乃因患者久坐久劳(久坐伏案工作),久坐耗气,久劳伤筋(劳损筋肉),精气亏损,卫外不固,风寒湿邪(风湿热邪)趁袭,导致气血痹阻不通,瘀滞脉络,发为疼痛。

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 经络气血运行受阻, 脉络不通而致, 即“不通则痛”;或素体肝肾亏虚, 筋骨失养而致, 即“不荣则痛”结合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等,四诊合参,当辩为“风寒痹阻(痰湿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无肌肉萎缩,废痿不用等,故可与中医“痿证”鉴别。

痿证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头晕,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

中医诊断:痹证
风寒痹阻(痰湿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反复颈项痛伴左上肢痛x年/月/天余,再发加重天。

2、症状: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体征:颈项肩部肌肉(斜方肌/前中后斜角肌/冈上肌/肩胛提肌/冈下肌)紧张痉挛,压痛明显,C2-6棘间及旁开1cm处压痛明显,颈椎活动度差,叩顶试验(-)(+)(±),屈颈试验(+)(-)(±),旋颈试验(左25°,右25°),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左(-)(+)(±),右(-)(+)(±),椎间孔挤压试验(-)(+)(±)。

4、辅助资料:暂缺/2011年12月25日我院(XX医院)X片/CT/MRI示:。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无外伤史等,无椎体屈曲明显受限等,故可与“扭伤”鉴别。

(本病无昏迷,
恶心,呕吐等,无半侧肢体偏瘫等,故可与“脑血管意外”鉴别)
西医诊断: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计划:
1、针推科常规Ⅱ级护理;
2、普食,低枕卧位;
3、完善相关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11A,大便常规+OB,心电图,肝肾功,血糖,血脂,离子(电解质),心肌酶,胸片,彩超(肝、胆、胰、脾、肾)。

4、根据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散寒祛湿)祛风散寒,化湿通络,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为原则,以颈夹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病痛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予中医电针、推拿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予中药局部熏洗,中频脉冲电治疗改善局部症状及血供。

予骨疏康(藤黄健骨片)活血壮骨,补益肝肾,予甲钴胺片(腺苷钴胺)营养神经,予消肿正痛酊外用通络止痛。

针刺腧穴如下:
颈夹脊C2-6(双)天柱(双)后溪(双)风池(双)颈百劳(双)定喘(双)肩井(左)天宗(左)曲池(左)外关(左)合谷(左)百会
风寒痹阻加大椎;痰湿阻络加丰隆、阴陵泉;气滞血瘀加血海、膈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足三里,气海。

颈肩疼痛明显加天宗、肩髃;上肢麻木放射痛加肩髃、曲池;拇食指、中指麻木放射痛加少商、商阳;小指、无名指麻木放射痛加少泽、关冲。

循行手太阴肺经者取太渊;循行手阳明大肠者取三间;循行手少阳三焦者取中渚;循行手太阳小肠者取腕骨。

风池穴用1.5寸毫针,针尖向对侧眼睛目内眦方向斜刺,深1寸,使局部产生针感并向头顶部、前额扩散,缓慢捻转用泻法;针刺颈夹脊、天柱穴,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使针感向肩臂传导;取少商、商阳、少泽、关冲穴,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均采用补虚泻实或平补平泻法。

选取相应的主穴和配穴6-8个加电针,连续波,频率120-250次/分,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一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疗程;
推拿以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为原则,选取项部阿是穴、风池、肩井、外关、合谷、后溪和颈肩背部。

行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揉法、拿法、龙氏颈椎正骨法和骨膜压揉法。

操作方法为:松解肌肉,术者站于患侧,于疼痛点和肌肉痉挛部位以滚法、揉法、拿法、推法、摩法、弹拨、点按、
骨膜压揉法等手法进行肌肉松解,操作时间以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或肌肉痉挛得以缓解为度,操作时间不超过30分钟;手法正骨,对于需要正骨的患者,在充分松解肌肉后,依据错位节段及错位形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正骨手法进行正骨推拿,正骨时一般可感觉到关节跳动或听到弹响声,手法即告成功;
5、请示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医师签名:
201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