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中成药及方剂
五、理血类?常用抗肿瘤方剂
五、理血类常用抗肿瘤方剂五、理血类1.血府逐瘀汤【来源】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瘀阻,气血不畅证。
症见胸痛日久,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或伴呃逆,或伴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潮热,或口唇色暗,或两目暗黑,或舌质暗红,或舌边瘀斑,或舌面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肿瘤的气血瘀滞证以及癌性疼痛。
2.膈下逐瘀汤【来源】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气滞疼痛证。
症见膈下积块,小儿痞块,疼痛不移,卧床腹坠,舌见瘀斑,或舌面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肝癌、胃癌、结肠癌、胆囊癌等肿瘤以及肿瘤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包块、癌性疼痛等病证。
3.身痛逐瘀汤【来源】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利痹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经络痹阻证。
症见肩背疼痛,腰腿疼痛,周身疼痛,久痛不愈,舌见瘀斑,或舌面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常在骨肿瘤、转移性骨癌以及癌性疼痛等病证中运用。
4.复元活血汤【来源】出自《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气滞血积,胁下瘀阻证。
症见胸胁疼痛,腰背疼痛,痛势较剧,难于忍受,舌见瘀斑,或舌面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常在胁肋部骨肿瘤、转移性骨癌以及癌性疼痛等病证中运用。
5.补阳还五汤【来源】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病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证。
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舌白,脉缓。
方剂与中成药学--理血剂
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川 芎
·生化汤·
【主治】 产后血虚、寒凝血瘀腹痛 血虚受寒,瘀血内阻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 【病机】 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治法】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方解】
·生化汤·
君:当 归 ─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 温经散寒(重用)
血不循经:漏下不止,或月经提前, 或一月数行。
阴血不足,失于濡润:唇口干燥 瘀热或阴虚内热:傍晚发热,手足心热
·温经汤·
【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方解】
君:吴茱萸 ─温经散寒
桂 枝 ─助吴萸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
通血脉
臣: 当 归 川 芎─养血,活血,调经
白芍
丹 皮 ─活血祛瘀,清虚热 佐: 阿 胶 ─养血滋阴
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
组成: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
➢分类
·理血剂·
1、活血祛瘀 ― 治血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2、止血-治出血证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
➢使用注意
·理血剂·
1、辨清寒热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上部出血:清降药 ⑶升降药
下部出血:升提药
⑷调理脏腑功能
咳血-宣肺化痰 便血-行气导滞 吐、便-健运脾胃
·理血剂—止血·
十灰散
《十药神书》
·十灰散·
【组成】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茅根
山栀
大黄
棕榈皮 各等分(各9g)
荷叶 茜根 牡丹皮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
中药补气血的药方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气血方剂:
1、归脾汤:由人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当归、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
2、十全大补丸:由党参、茯苓、白芍(酒炒)、熟地黄、肉桂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等。
3、八珍汤:由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熟地黄、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
4、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等具有较好的补气效果,而四物汤、归脾汤等,具有良好的补血效果。
5、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属于既能补气又能补血的药物,也称之为气血双补药物。
中成药用药指导理血类中成药
中成药用药指导:理血类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一类中草药制剂。
中成药有着长期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使其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理血类中成药的用药指导。
1. 什么是理血类中成药?理血类中成药是一类用于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的中药制剂,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强血管壁弹性等。
这类中成药常用于治疗中风、痛经、腰腿痛、静脉曲张、淤血等疾病,备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2.常见的理血类中成药有哪些?2.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养血方剂,主要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味草药组成。
四物汤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头晕目眩等血虚证状。
2.2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中成药方剂,由川芎、桃仁、红花、牛膝、蒺藜子、远志等14味中草药混合加工而成。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瘀血内闭、血瘀阻滞等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心绞痛等。
2.3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一种温馨的中成药方剂,由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
桂枝茯苓丸主要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偏头痛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也对内分泌失调、失眠导致的皮肤问题等具有辅助疗效。
3. 如何正确使用理血类中成药?3.1 合理选药在使用理血类中成药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病情和需要,对理血类中成药各种草药的功效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方剂。
3.2 合理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指导的用药剂量合理使用,不要随意更改用法用量。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或停药。
3.3 掌握用药时机理血类中成药的用药时间往往是比较灵活的,但是要尽量在空腹或餐后1小时内服用。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身体负担和依赖等问题。
4. 理血类中成药的注意事项4.1 防止感染在使用理血类中成药时,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卫生条件等,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等药品,以免引起感染等问题。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
• 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 热。
• 3,配伍特点:
• 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
•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 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 4,加减法: •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艾叶,
小茴香,桂枝易肉桂。
• 气滞,加——香附,乌药。 • 漏下不止,色淡,去丹皮,加——炮姜,
• 4,加减法: • 火热伤阴,加——沙参,麦冬。 • 咳甚痰多,加——川贝,天竺黄,枇杷叶, • 治鼻衄,加——青蒿,丹皮,去诃子,海浮石。
• 5,使用注意: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小蓟饮子(1)
• [组成] 生地,小蓟,藕节,蒲黄,滑石,
•
竹叶,木通,山栀子,当归,甘草
•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且补气不壅滞,活血不伤正。
• 4,加减法:
• 偏寒,加——熟附子。
• 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
•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
•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
• 上肢不遂,加——桑枝,桂枝
• 下肢不遂,加——牛膝,杜仲,
• 日久不显,加——水蛭,虻虫
• 口眼歪斜,加——牵正散。
• 5,使用注意:需久服,连续服用,
•
京墨——收涩止血
• [重点,难点] • 1,病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上部出血证。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证的常用
方。
• 上部出血,血色鲜红。
• 3,配伍特点:
• 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
• 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内,
• 为一首急救止血的方剂。
• 4,加减法:
• 气火上逆,以大黄,栀子为主,并加—— 牛膝,代赭石。
理血中成药及方剂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 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第十四页,共62页。
方名为何为“补阳还五”?
王氏注重气血,气血之中尤重气。他认为,气是人体生 命之源,凡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均受气的 支配。同时还以量化方式分析元气渐亏之病机,他认为,若 人身元气为十成,则左右半身各占五成;亏二成而左右各剩 四成,一般尚无病态;亏五成而左右各剩二成半时,会出现 气虚之证。此时一旦有空虚之隙,所剩二成半归并一侧,或 左或右,病侧无气,无以帅血,必停留而瘀,导致半身不遂。 因此,得出气虚而血瘀的理论,创补阳还五汤。所谓“补阳
苔白、脉缓(反映了偏虚证)
第二十页,共62页。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第二十一页,共62页。
〖方义分析〗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 补气行血----气旺以促血行 补气生血----扶正起废 补气固摄----津血得统不致外泄,且已有之经气亦得固摄不
致继续外散
瘀血既成,单纯补气,不足以去其瘀。
王清任认为“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配伍活血药防止补气 引起瘀血加重;
c. 从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及用量来看,补气药为主, 活血药量很小。
第二十三页,共62页。
治疗为何重用黄芪?用人参行不行?
这个方用药独特,黄芪用至四两。《本经疏证》云:“黄芪一 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 通。” 黄芪甘温,用量重则气味具厚,因而有宣通走泄之性,正 如古代医家在阐释药物用量与功效的关系时所云“少用则壅滞, 多用则宣通”。因此,本方黄芪用至4两,绝非只是补气之用,在 补益之中尚具宣通之力,宣通则能通利气血经脉。而且生芪走表, 经络亦为表,走而不守,补气以行瘀,这正是重用黄芪而不用大 补元气之人参的道理。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一、组成柴胡半两(15克)、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6克)、大黄酒浸,一两(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克)。
二、用法除桃仁外,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复元活血有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
四、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五、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六、方解本方证为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所致。
血瘀气阻,故痛不可忍。
治当活血祛瘀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
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柴胡疏肝调气;两药合用,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
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穿山甲破瘀通络;瓜蒌根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能清热润燥,正合血气郁久化热化燥之治,共为佐药。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各药合用,使瘀祛新生,气行络通,则胁痛自平。
故张秉成说:“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
”故方名“复元”。
本方以活血祛瘀为主,行气之药较少,故运用时可酌加行气止痛之品,以加强疗效。
由于本方活血祛瘀止痛之力较大,亦常用于各种外伤,软组织扭伤所致的积瘀疼痛。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
且跌仆一证,其痛者在腰胁间,尤为明证。
故此方以柴胡之专入肝胆者,宣其气道,行其郁结。
而以酒浸大黄,使其性不致直下,随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
当归能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
甲片可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
血察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花粉清之。
痛盛之时,气脉必急,故以甘草缓之。
桃仁之破瘀,红花之活血。
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
”(《成方便读》)。
中药土方促进血液循环的方剂
中药土方促进血液循环的方剂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输送氧气和营养素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有助于排出废物和代谢产物。
中药土方作为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药土方方剂,这些方剂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健康。
方剂一: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
桂枝汤有温通经络、宣散寒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桂枝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精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生姜和大枣则有温阳祛寒的功效,可以改善寒凝引起的血液淤滞。
方剂二:四逆汤四逆汤是另一个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中药土方方剂。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干姜、大枣和甘草。
四逆汤能够暖阳通经络,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人参是四逆汤中的主要药材,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血液的流动性。
干姜和大枣则有温阳补气的功效,有助于提高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方剂三:阿胶饮阿胶饮是一种由阿胶、红枣和蜂蜜组成的中药土方方剂。
阿胶是一种具有滋补和活血功效的中药材料,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
阿胶能够滋养血液,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红枣和蜂蜜具有补血和养血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阿胶的功效。
方剂四:川芎茶川芎茶是一种由川芎和红茶混合而成的中药土方方剂。
川芎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川芎茶可以放松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特别对手脚冰凉或经期不调的人群效果显著。
总结:中药土方方剂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桂枝汤、四逆汤、阿胶饮和川芎茶都是常用的中药方剂,它们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健康。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适用于自己的方剂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使用任何中药土方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文章字数:646字)。
治疗贫血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在治疗贫血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1.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四物汤有滋补血液、调经止痛的功效,适
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和牡丹皮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
阴养血、益气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虚寒型贫血、阳痿、早泄等症状。
3.归脾汤:由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和生姜组成。
归脾汤能够补脾胃、益气生血,适用
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4.补血饮:由当归、黄耆、熟地黄、白芍、桑椹和红枣组成。
补血饮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体虚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
请注意,中药方剂在治疗贫血时一般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病因来调整剂量和配伍。
因此,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贫血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同时,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还应及时就诊并接受西医的治疗。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组成当归五钱(15克)、丹参五钱(15克)、生明乳香五钱(15克)、生明没药五钱(16克)。
二、用法上药四味作汤服。
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现代用法:水煎服)三、歌括1.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2.宫外孕方官外孕方赤芍桃,丹参棱莪一齐熬;破血逐瘀消肿块,异位妊娠急治疗。
四、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五、主治气血凝滞。
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瘀血凝滞所致,故宜祛瘀止痛为主。
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丹参助当归以加强活血祛之力;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使瘀去络通,则疼痛自止。
本方祛瘀止痛之力颇强,为治疗血瘀所致心腹诸痛,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之有效方剂。
原方附加减法颇多,如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或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等,可供临证运用本方时参考。
近代有用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而有血瘀气滞者,总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七、附方及方论宫外孕方(山西医学院用一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组经验方):丹参五钱(15克)、赤芍五钱(15克)、桃仁三钱(9克),此为宫外孕1号方,若再加三棱、莪术各五分至二钱(各1.5~6克),为宫外孕Ⅱ号方。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主治:子宫外孕破裂,突发性剧烈腹痛,多自下腹部开始,有时可延及全腹部,并见月经过多,漏下不畅,血色暗红。
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有时亦可有移动性浊音或软硬不一的包块(内诊:可见阴道窿部饱满有触痛,宫颈有举痛或摇摆痛,宫体有飘浮感或因被血液包围而触诊不清,附件有具体或不具体的包块)。
理气理血药、方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活血药之一 川芎
功效主治 1. 活血行气 用治肝气郁结、跌仆损伤、瘀血
阻滞所致各种痛证。胸痹心痛,常与丹参、赤芍同 用;肝气郁结所致胁肋作痛,常与柴胡、香附同用; 淤血阻滞所致闭经痛经,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 2. 祛风止痛 用治风寒湿痹所致关节冷痛, 常与独活、姜黄、附子等同用。头痛属风寒者, 常与白芷、藁本同用;属风热者,常与蔓荆子、 桑叶等同用。
理气药之二 枳实
性: 微寒
味: 苦 辛
降泄
发散行气 破气消积
归经:脾、胃、大肠经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理气药之二 枳实
功效主治 1.破气消积 用治胃肠积滞。实热积滞所致
便秘腹胀,常与大黄、芒硝、黄连等同用;饮 食积滞所致腹痛痞满,常与神曲、麦芽、木香 等配伍。
2.化痰散痞 用于痰滞胸脘。痰热结胸所 致咯吐黄痰,常与瓜蒌、黄芩等同用;痰饮停 胸所致咳喘痞满,常与半夏、陈皮、厚朴等同 用。
实、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理气药之五薤白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1. 行气导滞 用治胃肠气滞之脘腹胀痛,常与砂仁、
枳实、木香等配伍。 2. 通阳散结 用治痰瘀阻滞之胸痹心痛,常与川芎、
丹参、瓜蒌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活血药
易动血耗血,对出血证及妇女月经过多或 孕妇忌用。
配伍行气药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活血药之一 川芎
川芎片
图7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四十五分。
理血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血汤的功效与作用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理血汤这款方剂。
【处方】生山药30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海螵蛸(捣细)12克茜草6克生杭芍9克白头翁9克真阿胶(不用炒)9克【功能主治】清热止血。
治肾阴不足,血热妄行。
血淋,溺血,大便下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血淋之症,多由纵欲太过,肾脏因虚生热,以致血热妄行。
方中山药、阿胶以补肾脏之虚,白头翁以清肾脏之热,茜草、螵蛸以化其凝滞而兼能固其滑脱,龙骨、牡蛎以固其滑脱而兼能化其凝滞,芍药以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所以适用于血淋、溺血等属子肾阴不足而血分有热者。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处方】生山药1两,生龙骨(捣细)6钱,生牡蛎(捣细)6钱,海螵蛸(捣细)4钱,茜草2钱,生杭芍3钱,白头翁3钱,真阿胶(不用炒)3钱。
【功能主治】血淋及溺血、大便下血证之由于热者。
【用法用量】【各家论述】血淋之症,大抵出之精道也。
其人或纵欲太过而失于调摄,则肾脏因虚生热。
或欲盛强制而妄言采补,则相火动无所泄,亦能生热,以致血室中血热妄动,与败精溷合化为腐浊之物,或红或白,成丝成块,溺时杜塞牵引作疼。
故用山药、阿胶以补肾脏之虚,白头翁以清肾脏之热,茜草、螵蛸以化其凝滞而兼能固其滑脱,龙骨、牡蛎以固其滑脱而兼能化其凝滞,芍药以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丹皮8分,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5分,赤苓8分,香附2钱。
【功能主治】瘀滞。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理血汤的作用很多,对于一些病症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吃,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中药土方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草方
中药土方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草方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当血液循环不畅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手脚冰冷、疲劳乏力、头晕目眩等。
中药土方中存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草方,下面将介绍其中几款常用的草方。
1. 当归补血汤当归是中药领域中的常用草药,它有温补血虚、活血化瘀的疗效。
当归补血汤是一款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剂,它的组成包括当归、阿胶、川芎等。
这款草方主要通过补充血液中的养分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贫血、手脚冰冷等问题。
2. 丹参消瘀汤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消炎、抗血凝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丹参消瘀汤是一款常用的中药草方,它由丹参、桃仁、红花等组成。
这款草方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调节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晕、眩晕等症状。
3. 五灵脉络丸五灵脉络丸是一款古老的中草药方剂,它的组成包括川芎、红花、蛇床子等。
这款草方主要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五灵脉络丸可以袪除寒湿、疏通经络,对于改善手脚冰冷、经期不调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4. 玄麦白芷汤玄麦白芷汤是一款常用的中药草方,它的组成包括玄参、麦冬、白芷等。
这款草方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玄麦白芷汤常用于治疗血液瘀滞、毒素堆积引起的乏力、体虚等问题。
5. 伸筋活血颗粒伸筋活血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它的组成包括川芎、赤芍、丹参等。
这款草方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疲劳、肢体酸痛等症状。
伸筋活血颗粒非常适合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工作的人群服用。
综上所述,中药土方中存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草方,如当归补血汤、丹参消瘀汤、五灵脉络丸、玄麦白芷汤和伸筋活血颗粒等。
这些草方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补充血液养分、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来改善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如果您遇到血液循环不畅的症状,建议您咨询中医师的建议,选用适合自己的中药草方进行调理。
活血化瘀中药方
活血化瘀中药方中药以其天然、温和的疗效,在中华医学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血是指生命运转的重要物质,一旦血液不通畅就容易导致各种身体不适。
而我们常遇到的瘀血则是血液不通畅的一种表现,瘀血长期存在,容易进一步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临床上,医师常以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方,供读者参考。
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方,主要由川芎、丹参、当归、砂仁、茯苓等中草药组成。
这些中草药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其中,川芎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丹参和当归能够清除瘀血,增强血液流动性;砂仁和茯苓则可以调节身体水分代谢,从而帮助血液更好地流通。
配方•川芎 10 克•丹参 10 克•当归 10 克•砂仁 5 克•茯苓 10 克煮法将以上五种中药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煮至中药呈现深红色时,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桃花乌洛丸桃花乌洛丸以桃花瓣、乌洛叶、牛膝、丹参、地龙、蒲公英等为主要原料,是一种具备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方剂。
其中,桃花瓣和乌洛叶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淤血,改善血液流通;牛膝、丹参能够增加血管弹性,减轻血管内的堵塞;地龙和蒲公英则具有疏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配方•桃花瓣 10 克•乌洛叶 10 克•牛膝 10 克•丹参 10 克•地龙 10 克•蒲公英 10 克煮法将以上六种中药加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待中药呈现深红色时,滤出渣,再将汁液喝下即可。
补血化瘀汤补血化瘀汤是一种以归枸、当归、甘草、川芎、三七等常见中药为原料制成的中药方剂。
这种方剂不仅可以活血化瘀,还能够补血养气,促进身体健康。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补充血液与气的元素,使这些重要物质循环到身体各处,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配方•归枸 10 克•当归 10 克•甘草 5 克•川芎 10 克•三七 5 克煮法将以上五种中药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煮至中药呈现深红色时,加入适量冰糖或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20种补血的中草药治疗配方
20种补血的中草药治疗配方以下是20种人体补血的中草药治疗配方:1. 四物汤:当归30克、熟地黄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
加水适量煎汤,每日两次,分服早晚。
2.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牛膝12克、丹参12克。
水煎服。
3. 当归鸡血汤:当归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5克、血鸡1只。
以上药材加水适量煎煮,加入鸡肉煮烂即可,每日食用。
4. 黄芪粥:黄芪30克、白朮30克、茯苓30克、粳米适量。
将黄芪、白朮、茯苓加水煮40分钟成药汁,再煮粥,每日食用。
5. 地黄补血汤:熟地黄30克、当归30克、杜仲15克、白芍15克。
加水适量煎汤,每日一剂。
6. 血建康胶囊:当归、熟地黄、白芍、白术、黄芪、茯苓、枸杞子、首乌、龙眼、桂枝。
每日口服3次,一次4粒。
7. 阿胶枸杞汤:阿胶15克、枸杞子10克、红枣6枚。
加水适量煮汤,每日一剂。
8. 羊肝汤:羊肝200克,加入清水适量,放入生姜、葱等佐料,煮熟即可,每日食用。
9. 大枣桂圆红枣茶:大枣10枚、桂圆肉10克、红枣10枚。
加水煮沸后用小火煮3-5分钟,每日饮用。
10. 人参枸杞粥:人参适量、枸杞适量、黑米适量、糯米适量。
将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在电饭煲内煮熟即可,每日食用。
11. 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各100克,姜、枸杞各15克,料酒适量。
将羊肉切成块,加入清水烧开后撇去浮沫。
放入当归、枸杞、姜和料酒,煮约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12. 黄芪炖鸡汤:黄芪、枸杞各20克,红枣、当归、鸡肉500克。
将鸡肉洗净切块,加入清水加入黄芪、红枣、当归和枸杞,大火煮沸后关小火炖2小时,加盐调味。
13. 熟地、山药红枣糯米粥:熟地40克,山药6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
将熟地、山药、红枣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
煮至熟软后,加入糯米,调至小火继续煮30分钟,加适量蜂蜜调味。
14. 大枣、龙眼、桂圆糯米粥:大枣、龙眼、桂圆各30克,白米100克。
方剂理血剂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炒 (1.5g)干姜炒(3g)延胡索(3g)没药 (3g)当归(9g)川芎(3g)官桂(3g) 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水煎 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 腹瘀血积块痛或不痛。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3g) 川 芎 ( 6g ) 桃 仁 ( 9g ) 红 花 ( 9g ) 甘 草 (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 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 (6g)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宣痹止痛。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 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金匮要略》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 消微。
【运用】用于治疗肝硬化、肝脾肿大, 肝癌等病。
第二节 止血
1、适应证:血证,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而出 现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 种出血证。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3g) 川 芎 ( 3g ) 桃 仁 ( 6g ) 红 花 ( 9g ) 老 葱 (6g)生姜(9g)大枣(5枚)麝香(0.15g) 临卧服。功用:活血通窍。治:瘀阻头面
2、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 (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 丹皮(6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 (3g)甘草(9g)香附(5g)红花(9g) 枳壳(5g)水煎服。服用:活血祛瘀,行气 止痛。主治:膈下瘀血,形成积块;
君药: 功用:
臣药: 功用:
佐药: 功用:
使药: 功用
【运用】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主要 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 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 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生化汤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
补脾胃和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药补脾胃和气血是养生的关键,而中成药是常见的补益之品,下面我将介绍几种中成药以及相应的食谱或偏方。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药方剂中最常用的补脾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肢体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方剂:人参10g、白术10g、陈皮10g、干姜6g。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30分钟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3次,一次饮服5g左右。
二、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很有名的中成药,适用于气血两虚、头晕耳鸣、视力减退、手脚冰凉等症状。
方剂: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10g、丹参10g、牛膝10g、赤小豆10g。
制法:所有材料混合,煎为丸,以酒送下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5g左右。
三、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名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神疲乏力,四肢欠温,面色苍白等症状。
方剂: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熟地黄10g、川芎10g、当归10g、枸杞15g。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30分钟即可。
服用方法:每日2次,一次饮服10g左右。
四、补气益母片补气益母片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适用于气虚血弱,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方剂:蒲黄、苏叶、黄芪、丹皮、熟地黄、柴芍、川芎、阿胶等。
制法:将上述药材混合,制成片剂状即可。
服用方法:每次2片,每日3次。
食谱和偏方除了以上介绍的中成药外,还可以通过调配食谱或者使用偏方来进行补脾胃和气血的保健。
1、益气养血粥所需食材:红枣20g、芡实30g、苡仁30g、白术30g、白米100g。
制法:将红枣、芡实、苡仁、白术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放入白米,将所有材料煮熟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病虚、厌油腻、胃不好的人不建议食用。
2、益气补血粥所需食材:米40g、红枣5枚、黑豆100g、桂圆肉20g、枸杞子20g。
制法:将米、红枣、黑豆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后加入枸杞子和桂圆肉,再煮10分钟即可。
13方剂学理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十三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芒硝二两(6g)【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其人如狂,甚则谵语烦躁;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抵当汤(《伤寒论》)组成: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各6g)桃仁去皮尖,二十个(5g)大黄酒洗,三两(9g)功用:破瘀下血。
主治:下焦蓄血证。
症见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或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抵当丸(《伤寒论》)组成:水蛭熬,二十个(4g)虻虫去翅足,熬,二十个(4g)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6g)大黄三两(9g)功用:破血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满,发热,小便自利。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下淤血汤䗪桃黄,产后腹痛逐瘀良。
组成:大黄二两(6g)桃仁二十枚(12g)䗪虫熬,去足,二十枚(9g)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
症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燥结,甚则可见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
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鉴别】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及下瘀血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共具破血下瘀之功,用治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血初结之时,血结不甚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以及经闭等证,且配伍桂枝温通血脉,使全方凉而不郁;抵当汤配伍水蛭、虻虫,其破血之力更强,主治瘀结日久,蓄血较重之见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抵当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故改抵当汤为丸;下瘀血汤配伍䗪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而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4甘草—调和诸药
11
配伍特点:
(1)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 分郁结
(2)祛瘀与养血同施,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 气又无伤阴之弊。
(3)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 使气血调和。
辨证要点: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舌 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2021/3/14
2)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 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 发。
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 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证。” 确是有得之言。
2021/3/14
32
3)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 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方用于中风后遗症有比较好的疗效。其实用于中风恢复
期症状应该说更好。临床上发现如果体温、血压正常以
后,这个方越早用后遗症遗留越少。
2021/3/14
35
小结
①补阳还五汤立方之本在于气虚,是用于治疗“亏损五成 元气”之病症的方剂,体现了“损者益之”的治疗精神。
②辨证时应把握病机要点,认清疾病本质,充分认识“气” 与“血”的关系。应牢记中医治疗疾病是以“证”为 基础,要对患者病情做全面的分析。
2021/3/14
30
随症加减
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杜仲; 久病加水蛭、虻虫; 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化痰开窍; 口眼歪斜,合牵正散;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 偏寒,加附子; 脉虚,加党参、白术。
2021/3/14
31
使用注意
1)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 脉缓弱者为宜。
既助桃仁活血祛瘀
又防硝、黄寒凉之弊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
2021/3/14
6
配伍特点:
(1)寒下与逐瘀通用,瘀热并治,服后“微利” 邪有出路。
(2)大队寒凉之中少佐桂枝,既助活血,又防 寒凉凝血。
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2021/3/14
7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当归 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 (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二 钱(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2021/3/14
8
病机分析:
瘀血内阻胸中,气机失畅,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
气郁不舒,郁久不解,肝失其柔顺条达之性,故急躁易 怒;
瘀血化热,病在阴分,则入暮渐热,
血瘀血府,则内热烦闷; 瘀热上扰心神,故见心悸失眠;
及”,说明其贡献之大。
2021/3/14
34
2.是治疗中风后遗证的常用方
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的规定性。一般中风发生后在
半年内,是一种恢复期,往往叫它恢复期症状。在恢复期
依靠人体自身的正气,能够恢复很大一部分功能。而中风
发生半年以后,进入后遗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剩余这些
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邪的症状再恢复比较缓慢。这个
33
学习此方的意义何在?
1. 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
这个方体现了王清任针对气虚血瘀理论创造了益气 活血的方法,在此之前还没有明确的从理论上提出气虚血 瘀这个病机;而且从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是历代治疗 杂病中风方所未见的。故补阳还五汤从立法、遣方、用 药等方面均有特色。知非子在《医林改错·叙》中说:“先 生(指王清任)之书,大抵补前人之未及……”,此处之“未
2021/3/14
14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
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2021/3/14
15
方名为何为“补阳还五”?
王氏注重气血,气血之中尤重气。他认为,气是人体生命 之源,凡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均受气的支 配。同时还以量化方式分析元气渐亏之病机,他认为,若人身 元气为十成,则左右半身各占五成;亏二成而左右各剩四成, 一般尚无病态;亏五成而左右各剩二成半时,会出现气虚之证。 此时一旦有空虚之隙,所剩二成半归并一侧,或左或右,病侧 无气,无以帅血,必停留而瘀,导致半身不遂。因此,得出气虚 而血瘀的理论,创补阳还五汤。所谓“补阳还五”,还五,还 那丢失的百分之五十,这是一种比喻,是指应迅速用大补元气 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其实质就是补足人体“十分” 元气之意。
26
〖配伍特点〗
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 气旺血行治其本,祛瘀通络治其标
2021/3/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
〖临床运用〗
2021/3/14
28
辨证要点
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021/3/14
29
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 引起的偏瘫,上肢或下肢痿软,面神经麻痹、多发性 神经炎等,并扩大运用于脑外伤后遗症、血瘀头痛、 冠心病、慢性风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萎缩性胃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 盆腔瘀血综合征、不孕症、雷诺氏病、硬皮病、坐 骨神经痛、慢性前列腺炎、眼性重症肌无力、肥大 性鼻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眼病等属气虚血瘀者。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 瘀热犯胃,引动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故而呃逆;
其痛有定处而如针刺,以及表现于面、唇、舌、脉等
见症,皆为血瘀征象。
2021/3/14
9
病机分析: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 所致胸痛、胸闷之方,即王清任之“胸中血府 血瘀”之证。
瘀血内阻胸中,阻碍气机,气机失畅,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 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 瘀热犯胃,引动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故而呃逆不止,甚至饮水即呛; 气郁不舒,郁久不解,肝失其柔顺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 气瘀血而化热,病在阴分血分,则入暮渐热; 血瘀血府,则内热烦闷; 瘀热上扰心神,闭阻心脉,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怔仲,失眠多梦 其痛有定处而如针刺,以及表现于面、唇、舌、脉等见症,皆为血瘀征象。
案例:
邑某君,年过六旬,患偏枯原不甚剧。欲延城中某医治之, 不遇。适有在津之老医初归,造门自荐。服其药后,即昏不 知人,迟延半日而卒。后其家人持方质愚,系仿补阳还五汤, 重用黄八钱。知其必系脑部充血过度以致偏枯也,不然服 此等药何以偾事哉?
4)如果与西药、针灸等疗法配合应用,疗效会更好。
2021/3/14
活血祛瘀剂虽能促进血行,但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
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
2021/3/14
3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 少佐桂枝温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胀 泻热破瘀微利效 主治:下焦蓄血证
2021/3/14
4
病机分析:
邪在太阳不解,化热随经传腑,与血相搏结于下 焦之蓄血证。
2021/3/14
24
治疗为何重用黄芪?用人参行不行?
这个方用药独特,黄芪用至四两。《本经疏证》云:“黄芪 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 通。” 黄芪甘温,用量重则气味具厚,因而有宣通走泄之性, 正如古代医家在阐释药物用量与功效的关系时所云“少用 则壅滞,多用则宣通”。因此,本方黄芪用至4两,绝非只是 补气之用,在补益之中尚具宣通之力,宣通则能通利气血经 脉。而且生芪走表,经络亦为表,走而不守,补气以行瘀,这正 是重用黄芪而不用大补元气之人参的道理。
理血剂
学习目标: 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 血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黄土汤。
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生化汤、失笑散、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 了解:鳖甲煎丸。
2021/3/14
1
定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 剂。
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故少腹急结;
病在血分,与气分无涉,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 便自利;
夜属阴,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
心主血脉而藏神,瘀热上扰,心神不宁,故烦躁谵 语、如狂。
治法:逐瘀泻热
2021/3/14
5
配伍意义:
君:桃仁—活血破瘀
瘀热病治
大黄—下瘀泻热
臣: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
2021/3/14
25
方中气药与血药主次分明:黄芪为补气药,是 主药,其用量数倍于其他诸药;而赤芍、川芎、当 归尾、地龙、桃红为活血化瘀通络药,与黄芪相 辅相成,共显补气、活血、通络之功。邓铁涛认 为“在一大队理血祛瘀药中,重加黄芪一味以统 之,寓消瘀于补气行气之中,寓生气于理血之中”。
2021/3/14
大便干燥---认为非风火,“乃无气力催大恭下行。”
小便频数、遗尿不禁---“此是气虚不固也。”
2021/3/14
20
主治中的症状以何证为主?气虚还是血瘀?
中风之后,经气大虚
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气虚不行→血瘀络阻(“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
气虚不生→血虚
筋脉失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下肢痿废
2021/3/14
10
本方证病位在胸中,病机重点是血瘀,兼有气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配伍意义:
君: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
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
赤芍、川芎—活血祛瘀
佐: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行气宽胸
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使:桔梗—载药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