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品鉴,体悟作者情感

2、学习抒情手法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本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难点:掌握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邓丽君的《相看泪眼》,邓丽君用她优美的声音与千年之前的词人柳永合作为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离歌。那么今天我们也穿越历史的烟云,和柳永来一次灵魂的碰撞,体验一下他那浓浓的离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名词《雨霖铃》。板书课题。(二)、解题并简介背景。(幻灯片展示)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

背景资料:

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幻灯片展示)(学生荐读)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少年时去

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经常跟歌伎、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宋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酌低唱,岂可令仕宦!”还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遂落第。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作品以白描见长,吸收口语入词,通俗易懂。当时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是其代表作。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四)、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学生齐读)

1、诵读品鉴,体悟作者情感

2、学习抒情手法和鉴赏方法

(五)、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读识内容

1、自由诵读全词,找出主旨句。

2、概括上下片内容

学生说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

概括内容: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写别后的情景

(六)、再读品感情(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品悟)

品读全词,体悟作者的情感。

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节奏朗读,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感知

学生再读,细品情感。再找学生朗读。再齐读。读出哀怨缠绵的情感。

(七)、三读赏语言、析手法(学生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全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鉴赏要求:

1、表述格式: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因为我认为它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

2、所选词句不要重复。

(八)、学生自由展示。

老师点评补充(备答)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晚”点明时间,“长亭”表现送别主题,整体渲染离别时的伤感凄冷氛围。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点明地点、事件、情绪

“催”读出急迫,“留恋处,兰舟催发”尽显内心矛盾,不舍之情浓厚。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动作大胆直率,表现人物率真的个性,《诗经邶风击鼓》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里可以表达珍惜与不舍。

“无语凝噎”是情浓的表现,情到深处无言以表但终需有个

出口,或转化为泪水或转化为动作:苏轼对妻子王弗“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焦仲卿对刘兰芝“举手长劳劳,二情

同依依”,黛玉看望被打的宝玉“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

喉堵,更觉厉害”,辛弃疾报国无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虽然表达情感的方式与人物

性格、时代背景、民族习惯有关,但人类的情感在文学作品

中是相通的,要具备大文思想。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由实入虚,“去去”读时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

“去去”有渐行渐远之感,“烟波”感觉渺远,烟雾弥漫,

水波动荡,暗示前途暗淡,命运难测。所以可以把某词换掉,

对比感受原词的妙处。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问:我们现代人离别有这么伤感吗?如果是老师现在和你告别你会黯然泪下吗?

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便,经年累月,归期难料,一去方为永别,于是古人“伤离别”,我们现在可以电话、QQ、视频,还可以直接飞过去,但也遗憾的失去了体悟深情的机会。老师与同学们告别不至于伤感,因为我们不够多情,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而柳永则不然,因为细腻多情,受到了不知多少生离死别、牵肠挂肚的痛苦煎熬,更何况在清秋与恋人离别呢!这种恋人的离别大家受年龄限制感受不深,日后慢慢品味吧!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这个意象备受文人喜爱,古今多少情意浓于酒中。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不伤人人自伤,例如:“醉不成欢惨将别”,“潦倒新停浊酒杯”,“三杯两盏淡酒”等。“柳”与“留”谐音相关,挽留之意。柳易于生长,希望漂泊在外者如柳一样随遇而安。柳条细软纤柔,象征情意绵绵,摇摆不定的形体传达出依依不舍之情。“残月”正应了那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

欢离合”,加之天还未亮,凉风习习,陡增悲凉。“杨柳岸,

晓风残月”这种单纯的名词组合方式在现代诗理论里叫做“意

象叠加”,可以增强解读的多元性,留下想象的空间。

(十二)、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将《雨霖铃》改写成散文

板书设计:

离别之前——勾勒环境

伤离别离别之时——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刻画心理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经背诵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必修一也学习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能够感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但诗歌鉴赏能力较差,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了解不多,他的这首代表作品情感深挚,学生虽能体会诗中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法,因此运用恰当的手法品味本词的情感应为教学重点,赏析艺术手法应为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应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诵读中让学生品味情感,体会艺术技巧是我们这节课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