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变化(1982-2015)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性别平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性别平等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高经济效率以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12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强调,性别平等是智能经济学,能够通过消除女性获得必要机会的障碍、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等途径来提高经济效率,改善下一代的发展结果。

《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指出,“实现性别平等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实现所有目标和其他具体目标。”作为实现其他发展目标的一种工具,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促进性别平等,西方学者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研究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性别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热潮。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有所缩小,但性别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米里亚姆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50年,尽管英国大学生的性别比例趋于平衡,但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父权制或霸权主义的男子气概的存在。克里斯蒂娜的研

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初,英国女生从高等教育扩张中获益更多,但在学位获得及学科选择方面男生仍占绝对优势。安托万的有关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在2002-2012年间,除了第一专业学位外,在入学率、学士学位、硕士及博士学位获得方面,女生均已超过了男生。美国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1971-2011年间,大一女生攻读工程专业的比例快速上升,比例最高时达到21%,而同一时期,对工程专业感兴趣的女生比例却很低,一直在5%以下。攻读工程专业的女生比例增多,主要是由于男生对该专业的兴趣趋于下降以及女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的缘故。

相比而言,国内学者较晚才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最近十多年,高校新生录取中女生比例逐渐上升且已超过男生,“阴盛阳衰”现象的出现促使有些学者提出了“男孩危机”论,呼吁要“拯救男孩”,也有学者认为,“男孩危机”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男女学生获得的高等教育机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讨。有研究指出,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机会在两性之间的分配趋于平等化;但也有研究认为,扩招并没有减少两性之间的机会差距。从近些年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来看,多数研究是从整体上分析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差异,涉及院校类型及学科专业层面的较少,且多集中于静态方面的分析;有关动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的数据探讨。

鉴于此,为了更为全面深入地获悉我国男女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变化情况,笔者在上海、四川、陕西、江西和福建等地选取了18所院校(重点高校7所,普通本科院校5所,专科院校6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查阅了这些高校1982级、1990级、2000级、2010级、2015级五个年级部分专业学生的学籍卡片,获取性别、生源地等信息,共收集到38299份有效样本,其中1982级5415份、1990级6467份、2000级9616份、2010级7098份、2015级9703份。

本文探讨的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总体的性别不平等,用入学率进行测量。男生(或女生)入学率=普通高校本专科男生(或女生)在校生数÷男性(或女性)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18-22岁)×100%。

二是不同类型高校中的性别不平等,用性别平等指数(genderparityin-d ex,简称GPI)来测量。GPI=女生的指标数值/男生的指标数值。男生(或女生)的指标数值=高校新生中男生(或女生)比例÷18周岁人口中男性(或女性)比例。根据GPI值,可以判断性别差异的变化程度。GPI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两性的机会越趋于均等;GPI值越大,表示女生获得的机会越多,反之,则男生获得的机会越多。

三是不同学科中的性别不平等,用条件概率来分析。条件概率=就读于某学科的男生(女生)人数÷全部抽样男生(女生)人数×100%。下文将利用我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及笔者所采集的数据,对这三个方面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男女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总体变化

根据官方数据,笔者统计出1982-2015年期间,五个年份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男女人数及其比例,见表1。结果显示,1982年,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73.6%和26.4%,男生占据绝对的优势。之后女生所占比例趋于上升,到2010年,男女生比例发生逆转,女生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男生;2015年,女生已比男生高出4.8个百分点。很显然,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尤其是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以后,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增长迅猛,而女生人数的增长则明显快于男生,女生的优势开始凸显。为了更为全面地掌握男女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状况,笔者计算出男女生的入学率。从结果来看,2000年以前,男生的入学率一直高于女生,之后,女生的入学率超过了男生,到2015年时,女生的入学率已比男生高出3.3个百分点。

无论是从在校生男女比例还是从入学率来看,在精英高等教育时期,男生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到了大众高等教育时期,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快速上升且超过了男生,成为扩招的主要受益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高等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延伸,只有接受了高中教育,将来才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因此,近几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增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一时期女生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迅速增多。表2显示,2005年以前,女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机会少于男生,2010年后超过了男生,到2015年,女生就读普

通高中的比例上升到60.2%,高出男生8.3个百分点。倘若女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没有大幅度上升,她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便不可能出现快速增长。

针对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明显的“男少女多”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男孩危机”论,认为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利于男生的发展,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男生。实际上,没有应试教育或者应试教育不怎么突出的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阶段,同样也出现了女大学生人数增多且超过了男生的现象。

以美国为例,2000-2016年间,男女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均在稳步上升,但女生的入学率始终高于男生,截至2016年,女生的入学率为43.9%,比男生高出5.3个百分点。很显然,应试教育似乎不足以解释高等教育领域“男少女多”这一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女生在高等教育领域表现出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在我国,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思想写入了宪法;毛泽东提出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深入人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在该口号的感召下,女性拥有了更多的与男性同样的权利。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后,“男女平等”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男女平等”问题在法律、政策层面得以保障落实,同时政府也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