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5、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6、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彼竭我盈”之时 7、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 么时候?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7.作品主题归纳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 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 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 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 现了曹刿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 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鲁庄公

目光短浅、急躁冒进
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战前庄公寄希望于近臣和神灵身上 战中庄公急于反攻,急于追击 战后庄公不知胜利的原因
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三问三答
政治上无能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公问其故

军事上无知
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三﹑取胜而不知胜因;
鲁庄公形象总结:
《左传》
温故而知新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夫战,勇气也。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辙乱旗靡:
文章内容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
曹刿: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庄公: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
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写作手法: 对比 衬托

九下《曹刿论战》第2课时

九下《曹刿论战》第2课时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
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二.评析人物形象。
三.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积累万花筒
让你展才能
一、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三国· 诸葛亮)
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
知识抢答: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 名小说?
关羽,《三国演义》
知识抢答:
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
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 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 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 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 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 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 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4、之
忠之也
公将驰之 何以战
助词,无实意。
凭借 按照 把
5、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阅读大本营
相信你能行
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 物的特点? 战前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的鄙 将战不知何以战 将鼓不知何时鼓 将驰不知何时驰 既克,公问其故
一、回忆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哪句话看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正义的一方? 而且这句话也交代了长勺之战的时间,作战对象和性质。 齐师伐我 2、概括段意 写曹刿论述战前准备,阐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 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思想 写战中曹刿指挥长勺之战的过程 写战后曹刿论述什么?曹刿认为这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句子是: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也是在齐人三鼓之后曹刿说可以的 原因 彼竭我盈 6、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辙乱旗靡
二、阅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 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的作用。 点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反衬曹刿的远谋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作铺垫。 2、本段表明了曹刿哪两个思想?从本段看,他是怎样的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他是一个爱国,有责任感的人
三、阅读第二、三段回答问题。 1、曹刿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公将驰”曹刿认为未可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通过曹刿的言行,你认为他有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有深谋远虑,政治远见,爱国心,责任感,能把握 战机,详查敌情,能知己知彼,指挥从容镇定,有 高超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如期中考试《》)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分析人物形象——曹刿。 1、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 点?在文中怎样体现? 2、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
提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小组交流,5分钟后,指名回答。
1、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 ,懂得取信于民的道理。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 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谢谢!
答此类题容易出现跳出文本,强加给人物 某种性格特征的错误。因此一定要紧扣文 本进行分析、概括。概括不全面和根据自 己的好恶而不顾文章内容及作者倾向是这 一题失分的主要原因。(2009年名著阅读 《童年》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要学会从课文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 (包括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描写)等多种方 法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握正确的方 法,少犯错误。
提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 式说话。
明确: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尽职尽责,取信于民;(庄公备战见刿 )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庄公作战用刿 )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庄公战后问刿 )
综合上述,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 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一、通过对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外貌描写等 )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 思想性格; 二、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多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明确: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
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战争中急于进攻和追击; 战后,还不知道胜利的原因。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曹刿论战》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曹刿论战》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欢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 来。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 勇 虚 实 其 由 甚/ 微 不 可 不 知。/
拓展探究
4. 【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
5. 【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一鼓作气,再
写作特色
❸运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曹刿与庄公的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 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 静又大胆。
——三国·诸葛亮
课下作业
读了这则短文,相信同学们一定对长勺之战及鲁庄公和曹刿这两个人物 印象深刻,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学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要求观 点明确,论据充分,300字左右。
课下作业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 ,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和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
曹刿形象
曹刿问战
肉食者鄙 取信于民
爱国热情 政治远见
合作探究
曹刿形象
曹刿参战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眺望——遂逐
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深谋远虑 有卓越的军事才 能
合作探究
鲁庄公形象
战前
寄希望于施行的“小惠”和 神灵的保佑
战中 战后
急于求战、急于攻击 取胜后仍不知原因

《曹刿论战》课件(第2课时)

《曹刿论战》课件(第2课时)

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熟练背诵课文
书面练习:
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曹刿形象 要求:①围绕课文,发挥想象;②300字以上。 知识迁移: 想想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互相交流。
退出
战前政治准备
围 绕 论 战
详细
战争激烈过程
略写
突出主题
突出性格
战后分析原因
详细
拓展延伸
今天,你如何看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围绕忠于职守在今天仍然是每个公民应
具备的素质。)
课文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
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 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 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 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 中的名篇。
第二课时
目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自主探究
3
拓展延伸
4
课堂小结
5
当堂训练
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
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能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
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的主旨。
自主探究 复述课文 准备两分钟复述课文,要求:
当堂训练

中考链接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3)一鼓作,再而衰,三而竭。
3.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
达标训练
一、释词:1.齐师伐我2.肉食者谋之3.又何间焉
4.肉食者鄙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小大之狱9.忠之属也
3、“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4、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为何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10公将鼓之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
二、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古:今:2.又何间焉。古:今:
3.肉食者鄙。古:今:4.牺牲玉帛。古:今:
5.弗敢加也。古:今:6.必以信。古:今:
7.小大之狱。古:今:8.虽不能察。古:今:
9.再而衰。古:今:10.忠之属也。古:今:
三、词性活用: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A)
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A)
【达标检测】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四、通假字:小惠未徧五、一词多义:1.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2.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3.故:公问其故故克之
六、虚词:1、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可以一战
2、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军事才能
了解《曹刿论战》的写作特点 解析:文章有两条线索:
①事物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②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一、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物手法多样 文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和语言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把曹刿的‚远 谋‛和鲁庄公的‚鄙‛进行对比,突 出了曹刿的形象。
8、请试一试: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 殚精竭虑 观其辙 ——南辕北辙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故克之——克敌制 精疲力竭 重蹈覆辙
• 9.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 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 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 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 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 群众的意见……(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 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记 4分 )
训练提高
1、用原文填空。
①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的句 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训练提高
③‚忠之属也‛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曹刿待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击鼓进军的原因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5、文章为什么详写人物的对话,而 对战争的过程却一笔带过,作者这 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因为文题为‚曹刿论战‛,重点写 论战,而不是交战,目的在于给后 世以战略思想的借鉴和启发,同时 能突出曹刿远谋的形象。
6、齐鲁长勺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 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为后来弱国对 强国的战争提供了哪些宝贵的战争 经验?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后发制人。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 刿 论《 战左
传 》
一、文言词语归纳: 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 2、古今异义: 例子: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3、词类活用: 例子:一鼓作气(击鼓) 4、一词多义: 例子:以:(1)何以战(凭) (2)必以分人(把)
二、特殊句式归纳: 省略句: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何以战? (以何战?) 判断句:忠之属也。 (…者…也 …者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刿曰:“、、”齐人三鼓, 刿曰:“、、”齐师败绩。公将、、、刿曰:“、、”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故克之。 夫大国,、、、、、、、、、故逐之。”
曹 刿 论《 战左
传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同乡
军队
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划 参与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目光短浅 深谋远虑
“何以战?”
凭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
养生的东西 个人专有 把 回答
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大败 驱车追赶
下车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车轮轧出的痕迹
追赶、追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矣。”遂逐古齐代师车。子前边的横木
句首发语词,不译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已经战胜 原因,缘故 他们,指齐军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名作动 振作 第二次 衰弱 枯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彼竭我盈
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辙乱旗靡 之时。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 追击的理由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借小惠赢得
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
神灵的保护
√ 取信于民
作战的先决条件
探究性学习(三)
4.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源自探究性学习(四)战争中
• 1、战争一开始鲁庄公做出了什么反应?(原文 回答)
1学习每段的内容 2感知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⒈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
答: 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 析的基础上。
解释词语
1安( )
2专( ) 3遍 ( )
4牺牲( ) 5 玉帛( ) 6加( )
7信( ) 8弗( ) 9福( )
10狱( ) 11鼓( ) 12忠( )
13属( ) 14盈( ) 15逐( )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 ———————————————————

《曹刿论战》PPT课件(第2课时)

《曹刿论战》PPT课件(第2课时)

(取信于民)
战争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精读课文
对比
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鲁庄公 将鼓 将驰
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
曹刿 未可 未可
表现曹刿机敏、持重
精读课文
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 能?
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在士气“彼竭我盈”的时候, 发起进攻,一举溃敌。
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 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鲁庄公
曹刿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精读课文
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评 价说“可以一战。”这是为什么呢?
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 都不足以赢得战争。只有民心向背、取信于民才是决定战 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 治远见。
精读课文
“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既克”而不知“其故”,突出了鲁庄公的 “鄙”、不懂军事,引出下文曹刿的论述。
精读课文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
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表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 础的。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时机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 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
问战
参战
论战
精读课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第二、三段,背诵二、三段;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研读课文,背诵课文
1.研渎课文第二段。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鼓,击鼓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2)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2.研读课文第三段。

(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

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文言文翻译。

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板书:
(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

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1.关于人物塑造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

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师出无名鼓:一鼓作气
靡:所向披靡孚:不孚众望
伏:危机四伏测:高深莫测
谋:足智多谋克:攻无不克
竭:殚精竭虑辙:南辕北辙
逐:追亡逐北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六、布置作业
1.《左传》语言十分精练。

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关系。

试从文中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2.解释下列加点的问。

十年春,齐师伐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安能辨我是雌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