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恶性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进展(全文)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又称为间皮瘤或间皮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胸膜上皮组织,通常与石棉接触有关。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工业工人和建筑工人是最容易接触到石棉的人群,因此他们患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病因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主要与石棉接触有关。
石棉在工业生产和建筑行业被广泛使用,其微小的纤维可以被吸入到肺部并长时间停留在那里。
长期暴露在石棉中会导致石棉纤维在胸膜组织中引起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间皮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形成恶性肿瘤。
除了石棉,放射线和某些化学物质也被认为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潜在致病因素。
内科治疗尽管目前尚无根治性的内科治疗方法,但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内科治疗通常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
1. 化疗化疗是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化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以达到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西紫杉醇、吉西他宗、依托泊苷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结合使用,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靶进行治疗的方法,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通常能够更精确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
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如培美曲塞和马瑞尼曲塞等,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热点领域之一,通过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免疫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来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除了上述内科治疗方法外,放疗和手术也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重要手段。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手术则可以通过切除肿瘤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过程往往是漫长且艰难的,患者和家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部 C 扫 描、 共 振 、 T 三 维 成像 有 助 于诊 断 , T 磁 C CT 引 导 下 经 皮 胸 膜 活 检 可 提 高 确 诊 率 本 组 病 例 胸 穿
抽 液 后 即行 胸 部 C 检 查 , 现 脏 壁 层 胸 膜 增 厚 及 结 T 发 节 性 病 灶 均 较 明 显 。胸 膜 及 胸 腔 镜 活 检 是 确 诊 的 重
诊 断 后 尽 可 能 行 根 治 性 切 除 术 , 患 者 心 肺 功 能 允 如
许 , 扩 大 手 术 切 除 范 围 , 后 续 治 疗 提 供 条 件 。② 则 为
对 无 望 切 除 的部 分 癌 组 织 用 电凝 地 毯 式 烧 灼 。③ 术 毕 用 蒸 馏 水 4 0 ml 氮 芥 4 mg浸 泡 患 侧 胸 腔 3 00 + 5 0
分 钟 。本 组 6例 患 者 经 此 法 处 理 后 , 再 有 胸 腔 积 液 未
1例 行 胸 壁 大 块 切 除 者 术 后 2 4小 时 死 于 大 出
血; 1 余 2例 中 , 存 期 小 于 6个 月 者 3例 、 ~ 1 生 6 2个 月 4例 、 8个 月 者 2例 , 于 2年 者 2例 ; 长 1例 1 大 最 已生存 4 2个 月 。 6例 术 中 切 除 病 变 后 , 蒸 馏 水 用 4 0 ml 氮 芥 4 mg胸 腔 浸 泡 3 00 加 5 0分 钟 , 化 疗 加 放 行 疗 , 中 2例 加 用 白介 素 一 , 果 均 存 活 1年 以上 。6 其 2结 例 术后 仅 行 化 疗 , 中位 生 存 期 为 8个 月 。
要 手 段 。 报 道 胸 腔 镜 取 材 活检 确 诊 率达 8 。 支 有 1 纤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一般发生在胸膜上,与石棉暴露有关,由于其隐匿性和发展速度快,使得治疗相当困难。
病因可以追溯到石棉对人体的影响,长期的石棉暴露会导致胸膜间皮细胞的变异和增生,从而形成间皮瘤。
还有一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
目前,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因为一旦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进展到晚期,且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
内科治疗成为了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
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是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使用顺铂、培美曲塞和卡培他滨等药物进行治疗。
化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减少肿瘤负荷和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对化疗的耐药性较强,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是另一种内科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方式,主要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使肿瘤细胞受损或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通常在手术后用于预防复发或控制局部病变。
由于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发生在胸膜上,而且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密集性较高,这就限制了放疗的应用范围。
靶向治疗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标,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而且,靶向治疗通常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目前,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靶向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数据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内科治疗还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治疗,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
综合治疗是将各种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内科治疗是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对症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罕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恶性潜力的恶性肿瘤。
其病因主要与长期暴露于石棉及其他矿物纤维颗粒有关。
本文将对MPM的病因以及内科治疗进行简要介绍。
病因:长期暴露于石棉及其他矿物纤维颗粒被认为是MPM的主要病因。
石棉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纤维可以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胸膜上,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和恶性肿瘤的形成。
除石棉外,其他一些纤维颗粒,如沉积尘、云母粉尘、沉积铝等也与MPM的发生有关。
内科治疗:MPM的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MPM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肺切除术、胸膜切除术等。
手术可通过切除恶性肿瘤来减轻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放疗:放疗是MPM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来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也可以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3. 化疗:化疗也是MPM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和培美曲塞等。
化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并减轻患者的症状。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也被引入MPM的治疗中。
靶向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特定分子的信号传导途径来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等。
总结: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主要与长期暴露于石棉及其他矿物纤维颗粒有关。
内科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轻病人的症状。
MPM的预后仍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恶性胸膜间皮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恶性胸膜间皮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傅芬;张扬;沈红【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24(27)5【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是侵袭性极强的罕见胸膜表面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包括吸入石棉、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
现有的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的效果均不佳,患者的生存期极短。
亟需寻找治疗MPM的潜在靶点,目前发现有基因突变靶点如BRCA1相关蛋白1(BRCA associated protein1, BAP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2A, CDKN2A)等;表观遗传靶点如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4A[lysine (K)-specific demethylase 4A, KDM4A]和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1, LSD1)等;信号蛋白靶点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等。
迄今为止,可查询的临床试验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Tazemetostat、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Rucaparib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 and 6, 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的II期临床试验,以及靶向间皮素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CAR-T)细胞胸腔注射、TEA结构域家族成员(TEA domain family member, TEAD)抑制剂VT3989和IK-930的I期临床试验,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但非常恶性的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多由长时间接触石棉所致。
该疾病通常具有长期潜伏期,发展缓慢,病因较为复杂。
病因:1. 石棉暴露:石棉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长期或大量接触石棉会增加罹患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风险。
2. 环境因素: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也有关系,包括二手烟暴露、放射性暴露、矿井工作、农药暴露等。
3.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与发展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风险有关,但具体的遗传因子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内科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
1. 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培他滨等,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转移和缩小肿瘤体积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免疫治疗: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特异性治疗手段。
包括抗体药物和肿瘤细胞疫苗等,用于促进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胸膜间皮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有限。
内科治疗更多地是在手术后的维持治疗、复发预防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作用。
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开发。
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的新方向。
对于内科治疗的具体疗效和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获得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胸膜间皮瘤最新治疗方案
胸膜间皮瘤最新治疗方案第1篇胸膜间皮瘤最新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是一种源于胸膜间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长期接触石棉等有害物质密切相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
本方案旨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的胸膜间皮瘤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诊断与分期(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职业史、生活环境及家族肿瘤史。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MRI等。
(3)疑似病例需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4)根据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患者全身状况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期。
2. 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进行全身或局部化疗。
(2)免疫治疗: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3)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4)放疗:对于局部晚期或术后残留病灶,可采用放疗进行局部控制。
3. 手术治疗(1)对于早期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2)对于晚期或广泛转移的患者,可考虑姑息性手术,如胸膜剥脱术、胸膜固定术等。
(3)术后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切除范围,给予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
4. 综合治疗(1)多学科协作:组建包括肿瘤科、胸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期、全身状况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疗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2.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确保治疗效果。
3.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4. 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
四、总结本方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针对胸膜间皮瘤的病理特点,制定了包括诊断、治疗、综合护理等多方面的合法合规、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最新治疗进展
F v r t o A 2 0 ),有 效 率 达 i% aa et .0 9 , l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E F 信 号 VG )
疾 病 稳 定率 为 6 % 中 位 生存 时间 为 1 6, 0
J L 、I fa。 P 『 r rc e  ̄ n 。2 1 0 o 5f 5
学 、 免疫 学 的发 展 , 以及 临床 实践 本 身 的发展 ,该 病 的 治疗 又有 了 新的 希望 。
靶向治疗 :带来希望
恶性 胸膜 问皮瘤对 化疗 不敏感 ,
为靶 向治疗提供 了充分发 展的空 间。
正 在 研 究 的 抗 血 管 生 成 药 物 包 括 贝 伐 单 抗 、 沙 利 度 胺 、B Y 3 9 0 和 A4- 06 P K 8 , 其 他 特 异 性 阻 断 间 皮 瘤 传 导 T 77
( a a nlb P K 8 / K 2 5 4) 、 v t l i , T 7 7 Z 2 2 8 i
tm io iu 等新 药 均 已经 开 始进 行 临 e s r lms
床 试验 (ae n a ae t . P s lo G a d F vrt o A l
2 0 )。 09
皮 素 单 克 隆 抗 体 、 V r n s a 、 依 o io t t
维 莫 司 ( v r 1 m s R D 0 ) 及 e e o iu , A O 1
皮 瘤 多见 。 同 样 , 临 床 前 资 料 提 示 血 小板 衍 生 生长 因 子 (I )在 胸膜 问 皮 P EF 瘤 中 有重 要 作 用 ,但 是伊 马 替 尼 ,P 1 EF 受 体 酪 氨 酸 激 酶 选 择 性 抑 制 剂 ,在 Ⅱ 期 临 床 试 验 中 失 败 。 目前 有 体 外 实 验 证 明 伊 马 替 尼 可 增 强 吉 西 他 滨 的作 用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组织,它往往具有侵袭性强、生长快、易转移等特点,在临床上属于一种高度致命的癌症。
关于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内科治疗,以下将进行简述。
病因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确定的是,暴露于石棉粉尘环境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的人群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吸烟、空气污染、放射性物质等也被认为是该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内科治疗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内科治疗,目前主要有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措施。
1. 化疗化疗是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针对已经确诊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化疗可以通过药物的静脉注射或口服方式进行,以达到杀灭癌细胞或者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2.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的新选择。
与传统的化疗不同,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通过药物干预来达到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通常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免疫治疗可以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三种内科治疗方式外,目前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得到开发和完善,例如基因治疗、介入放射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内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在内科治疗方面,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而且还有很多新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得到开发和完善。
希望通过医学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呼吁大家加强防范,避免接触致病因素,减少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类更新(一)
恶性胸膜间⽪瘤分类更新(⼀)91360编译恶性胸膜间⽪瘤(MPM)是⼀种侵袭性强、且难以治愈的罕见癌症,约占所有癌症0.3%。
间⽪瘤表现出⼀系列的形态学差异,被分为上⽪样、双相和⾁瘤样型。
尽管所有的MPM预后差,但上⽪样型预后稍好于双相型和⾁瘤样型,⽽且,在选定的情况下,上⽪样亚型MPM患者更可能受益于⼿术治疗。
最近,对上⽪样间⽪瘤某些组织学亚型和分级预后意义的认识已显⽰出在临床治疗⽅⾯进⼀步帮助患者分层的潜⼒。
近来,介于上⽪样和⾁瘤样型之间的移⾏型结构被描述,其⽣物学⾏为与⾁瘤型相似。
最后,原位间⽪瘤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并可提供早期⼲预的可能。
上⽪样间⽪瘤上⽪样间⽪瘤(EM)约占所有胸膜间⽪瘤80%,定义为肿瘤由上⽪样(圆形/多⾓形)⽽不是梭形细胞组成。
EM典型是由形态温和、⼀致的⽴⽅形细胞组成,排列呈实性、管状-乳头状、梁状和腺瘤样结构,细胞形态可多形性和淋巴组织细胞样,间质可纤维化和黏液样改变(图1)。
砂砾体可见。
肿瘤可含有多种⽣长⽅式,⽬前推荐在病理报告中应报告所有⽣长⽅式。
细胞学特征也可不⼀,除了经典的温和⽴⽅细胞外,也可见到具有横纹肌样、蜕膜样、⼩细胞和印戒细胞形态的细胞(图2)。
其中实性和微乳头⽣长⽅式与横纹肌样样细胞⼀样。
当存在多形性时,蜕膜样细胞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但在其他情况下则没有预后意义。
淋巴组织细胞样和有丰富黏液样间质的EM则预后较好。
图1.上⽪样间⽪瘤组织学⽣长⽅式. a.乳头-上⽪样细胞被覆纤维⾎管轴⼼(H&E×100). b.⼩管-圆形/卵圆形腔衬覆上⽪样细胞(H&E×600). c.恶性上⽪样细胞常为1或2层排列呈梁状-线状(H&E×400). d.缺乏纤维⾎管轴⼼的微乳头上⽪细胞群,也可与单个细胞混合(H&E×400). e.融合的⼩腺泡腔排列呈微囊-裂隙样(H&E×400)图2.EM的细胞学变异. a.透明细胞——具有透明胞质的EM细胞;⽆预后意义但不应该与肾细胞癌混淆(H&E×600). b.蜕膜样——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类似于蜕膜样细胞的EM细胞。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进展
手术患者的选择
目前MPM无统一临床
VATS试验将对滑石粉胸膜固定和VATS下P/D术
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比评估,其结果有助于 完善晚期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 4.1.5外科治疗尚存在的争议外科在肿瘤治疗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MPM治疗中的作用尚 存在争议,因胸膜在解剖上面积广泛,而MPM通常 侵袭性临近重要组织器官,理论上不能达到镜下完 整切除(R()),因此,Surgarbaker认为肉眼完全切除 (R1)术后辅助放化疗同样有利于延长生存。Flores 回顾性报道手术参与的综合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 存时间。因缺乏随机实验证实,有学者对手术的合 理性产生质疑【36 J。正在英国开展的随机临床试验 (methsothelioma
3诊断
3.1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胸膜间皮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之 一。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和胸膜肿块为其三大表 现。增强CT作为首选检查可以提供患者整个胸膜 表面、膈肌和纵隔淋巴结的情况,其特异度约88% 一100%,敏感度约36%一56%,主要表现为环状或 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lcm、纵隔胸膜受累伴 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但CT常不能区分良性弥漫 性胸膜增厚和恶性胸膜间皮瘤,对于分辨位于叶间 裂部位的病变也有一定困难【6J。MRI的影像表现 和敏感度与CT类似,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主要用 于术前评估患者纵隔结构、膈肌、胸壁受累情况[7|。 PET在鉴别胸膜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优势,其敏感度 约88.5%,特异度约96.8%L 8|,放、化疗后标准摄 取值(suv)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9|。 3.2病理诊断 细胞或病理学检查包括穿刺活检与开胸或胸腔 镜下活检。CT引导下穿刺诊断符合率约60%一 85%【10J。但细胞学检查在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 时仍有较大局限,确诊常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故需 较多标本。胸腔镜活检由于微创且能直观反映胸膜 病变范围、获取足够标本,有利于诊断和分期,因此 是MPM诊断和鉴别诊断最佳方法。免疫组化是 MPM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目前尚无完全特异性 的抗体用于鉴别诊断。角蛋白、P53和上皮膜抗原 (EMA)常用于区分胸膜病变的良恶性。敏感度和 特异度相对较高的标志物包括间皮素(针对上皮 型)、钙网膜蛋白和角蛋白CK5/6。其他免疫组化 标志物包括血栓调节蛋白、WTl、CEA、E一钙粘蛋白 等[11|。 3.3血清标志物 虽然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清标志物存在,但联合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治进展 华晶
辅助检查
• X线片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但确诊率不高
• 胸部CT是胸膜病变最可靠、最有价值的必 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且胸膜间皮瘤 和腺癌 可需要鉴别。 • PET-CT,F- FDG高摄取率有助于良恶性肿 瘤鉴别,但价格昂贵。
胸壁结节
胸膜大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胸腔积液
肺内结节
常用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敏感性
胸水细胞学
细针活检 胸水细胞学/细针活检 胸腔镜活检
26%
28.7% 38.7% 98.4%
病理诊断
• 诊断有赖于病理学,包括胸水细胞学,胸 膜肿瘤活检。 • 组织学分为:上皮样,肉瘤样及混合型。 其中,上皮型占50%左右,恶性程度最低。
• 有时细胞学及组织学也难以确定,需行免 疫组化检查。
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免疫组化比较
临床分期
Ⅰa Ⅰb Ⅱ Ⅲ T1a T1b T2 T3 anyT anyT T4 anyT andyT N0 N0 N0 N0/1/2 N1 N2 anyN N3 anyN M0 M0 M0 M0 M0 M0 anyM anyM M1
Ⅳ
MPM的治疗
• 肿瘤的综合治疗 包括外科、放疗和化疗的综 合治疗。 – 外科治疗基于目的不同主要有:控制胸水; 多种模式治疗前的减瘤等。 – 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是 取得令人鼓舞的,但仍需前瞻性的临床对照 研究。
• 澳大利亚自1981年的20年以来,发病率逐年
上升
• 中国的发病情况
– 1959年: 国内首次报道(浙江医学)
– 1996年1月: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约500例 – 云南大姚县部分地区发病率为
• 85/百万人年 (1977-1983• 主要致病因素为石棉接触。首次接触石棉 至MPM发病,通常需要20年-40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治疗进展
间皮瘤与腺癌的鉴别诊断
项目 发病率 主要高危因素 症状 影像学 血清学 胸水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腺癌 >30/10万 吸烟
间皮瘤 0.3/10万 石棉
多样
胸痛、胸闷
淋巴转移、肺内病灶 胸膜结节
CA指标 电镜表现
间皮素、骨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MPM的治疗
内科化疗治疗 放射治疗 外科治疗 多学科治疗
Jassem, J. et al. J Clin Oncol; 26:1698-1704 2008
NCCN ®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 v.1.2010
MPM的化疗
化疗的原则
一线化疗联合方案
力比泰 500 mg/m2 day 1 顺铂 75 mg/m2 day 1 每3 周1次 (1类推荐) 1
MPM- 化疗治疗
在力比泰®未研发前,顺铂单药治疗的疗效较好
药物
病人数
研究数
缓解率(%)
阿霉素
66
2
11
表阿霉素
69
2
12
米托蒽醌
62
2
5
顺铂
59
2
14
卡铂
88
3
11
泰素
35
1
9
环磷酰胺
16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Ong and Vogelzang, J Clin Oncol 1996
唯一被FDA批准的治疗MPM一线化疗药物— 力比泰®
二线化疗
力比泰 (如果未用于一线) 8 诺维本9 吉西他滨
Guidelines Index MPM Table of Contents Staging, Discussion, References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
主要病因与暴露于石棉和纤维素等有害物质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进行简述。
病因方面,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与暴露于石棉和纤维素有关。
石棉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和工业材料中的纤维状矿物质,一旦吸入石棉纤维,会在胸膜上形成瘢痕组织,长期暴露可导致肿瘤发生。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建筑材料、织物和废弃物品中,与胸膜间皮瘤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内科治疗方面,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策略相对有限且效果有限。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由于该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手术切除并不是所有患者的可行选择。
手术切除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手段,但该手术并不适用于晚期患者。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胸膜、肺叶或全肺等方式进行。
对于早期病例,手术切除可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即使是早期病例,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仍然较高。
化学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化疗通过给予患者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选择化疗药物的方法包括单药和多药联合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和卡铂)、抗代谢药物(如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等。
化疗的效果并不稳定,并且回归率较高。
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射线照射癌细胞,破坏其DNA结构,阻止其生长和分裂。
尽管放射治疗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控制效果有一定帮助,但它通常用于辅助手术治疗,或用于减轻患者的症状。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得到关注。
靶向治疗指的是通过抑制特定的肿瘤信号通路或基因突变来治疗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自身能力来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
这些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处于研究阶段。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与暴露于石棉和纤维素密切相关。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的简述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胸膜上皮细胞,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临床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和内科治疗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病因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易感性和家族史都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有关。
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如石棉、镍等,也容易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生。
一些疾病也会增加患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风险,如疱疹病毒感染、胸腺疾病等。
内科治疗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内科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化疗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治疗的目的。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高能放射线照射到肿瘤部位,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控制疾病的进展。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治疗等。
通过在肿瘤部位进行切除、热灼、冷冻等处理,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一些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提高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认识,加强病因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恶性胸膜间皮瘤内科治疗进展(全文)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起源于胸膜组织的一类侵袭性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生率不高,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是目前指南共同推荐的一线方案,增加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将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但发生耐药后,尚没有能够带来明确生存获益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目前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国际国内指南目前无推荐的标准的MPM二线方案,临床上常应用的方案为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单药化疗,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又3个月左右。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其疗效与PD-L1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
在不可切除的MPM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在一线和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均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部分结果也获得了国际指南的弓I用和推荐/但总体疗效改善有限。
本文对国内外MPM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尝试寻找未来改善治疗疗效的方向和前景。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是起源于胸膜组织的一类侵袭性恶性肿瘤,病因可能与石棉接触相关,是机体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对石棉纤维等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及局部免疫抑制所导致的恶性病变[1,21MPM 的病理类型包括上皮样(约占60%)和非上皮样(约占40%),非上皮样又包括梭形细胞样、肉瘤样、多形性、纤维样、双向型和其他非特异性[3]。
MPM发生率不高,但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4,5。
针对不可切除的MPM,抗叶酸药物(雷替曲塞、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最早被证实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也是目前指南共同推荐的一线方案[6,7,8,9。
,增加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将进一步延长生存[10。
一旦耐药,尚无抗肿瘤治疗被证实能够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因此目前包括NCCN指南在内的国际国内指南目前无推荐的标准的MPM二线方案,临床上常应用的方案为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单药化疗/旦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仅为3个月左右[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ICI)已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其疗效与PD-L1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11。
在不可切除的MPM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在一线和二线及以上治疗中均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部分结果也获得了国际指南的引用和推荐,但总体疗效改善有限[12。
现就国内外MPM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硏究现状进行总结,并预测未来改善治疗疗效的方向和前景。
一、抗血管生成药物皿期MAPS硏究[10。
奠定了贝伐珠单抗在MPM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在含铂双药方案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Bevazumab),提高了一线化疗的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HR值为0.77,95%CI:0.62〜0.95,P=0.0167)和PFS(HR值为0.61,95%CI:0.50〜0.75,P<0.0001均明显延长。
另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皿期LUME-Meso研究观察多蛋白激酶抑制剂尼达尼布(nintedanib)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MPM的疗效,尚未达到其主要硏究终点PFS[13L根据目前的硏究结果,抗血管生成药物虽然为MPM 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生存改善,但总体疗效有限,中位OS仅延长到18.8个月[14,15L随着小分子多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在我国获批上市及其在泛瘤种中的广泛应用,除单药用于肺癌、消化道肿瘤、软组织肿瘤等的挽救性治疗并获得一定疗效改善以外,目前与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硏究也逐渐丰富,初步显示出其提高疗效、延缓或逆转耐药的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16,17,18,19],但尚未见在MPM中的使用数据。
二、免疫治疗在MPM—线治疗中的应用在不可切除MPM的一线免疫治疗中,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Nivo+Ipi)对照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CHECKMATE-743(NCT02899299)硏究,作为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3期硏究,纳入了606例患者,结果证实了OS获得了统计学意义的延长,最短随访22个月时,Nivo+Ipi较标准化疗可显著降低胸膜间皮瘤患者死亡风险,中位OS为18.1个月[化疗组为14.1个月(HR值为0.74;96.6%CI:0.60~0.91,P=0.002)][20]已被NCCN指南推荐为一线优选方案。
德瓦鲁单抗一线治疗MPM的DREAM单臂硏究发现其与CDDP/PEM联合治疗6个月的PFS率为57%,客观缓解率(ORR)为48%,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6.5个月,提高了一线化疗的疗效[21]。
德瓦鲁单抗联合CTLA4抗体的一线研究也已在MPM患者中开展[22]。
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使用其他ICI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CDDP/PEM(NCT02784171)、纳武单抗联合标准的CPPD/PEM、卡铂-培美曲塞-贝伐单抗-阿特丽珠单抗(ETOPBEAT-meso,NCT03762018)等,结果尚待公布[12]。
三、免疫治疗在MPM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应用尽管在一线治疗进展之前就应该考虑到挽救性治疗,但目前MPM中尚无确切有效的后线治疗方案,中位PFS均<6个月[9L目前ICI中有四种药物已经进行了挽救性治疗MPM的临床研究。
KEYNOTE-028硏究中的MPM扩展队列硏究结果显著,25例PD-L1表达的MPM患者ORR率为28%、中位PFS为6个月[23LPROMISE作为全球首个随机对照允许较差的3期临床硏究,比较了含铂方案化疗耐药后单药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尽管ORR(22%,95%CI:13%〜33%扃于单药化疗组(6%,95%CI:2%〜14%,P=0.004),但结果并未达到主要终点PFS [2.5(2.1,4.2),3.4(2.2,4.3)]及次要终点OS(HR值为1.12,95%CI:0.74〜1.69,P=0.59)[24]目前免疫联合治疗在MPM中除了用于一线治疗以外,也有报道用于挽救性治疗°NIBIT-MES0-1硏究是PD-L1联合CTLA4单抗Itremelimumab和durvalumab)治疗不可切除的MPM的硏究[22L拒绝一线化疗或者最多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入组,28%(11/40)的患者获得客观缓解。
PFS和OS分别为5.7和16.6个月。
基线肿瘤PD-L1表达与免疫相关疗效无关,18%(7/40)患者发生3~4级TRAEs。
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照纳武单抗单药的随机二期硏究(IFCTMAPS2)[25],125例复发MPM患者入组。
主要硏究终点设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两组分别为55%和44%,ORR分别为28%和19%。
联合治疗组5%(3/62)的患者发生治疗毒性导致的死亡(肝炎、脑炎和急性肾衰竭)。
事后分析发现,PD-L1(>25%)的患者,两种方案均有效,ORR为63%~71%O INITIATE硏究[26]评估了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在接受过至少一线含铂化疗的难治性MPM患者中的疗效。
29% (10/34)患者达到PR,38%(13/34)获得SD,因此主要硏究终点DCR为68%O 安全性结果与NIBIT-MESO-1相似,其疗效也与PD-L1表达水平有关。
Tremelimumab单药治疗一线化疗耐药MPM的三期硏究DETERMINE)也没达到OS的主要终点,其在二期硏究中也有DCR的提高[27,28]同样的,针对MPM二线及以上治疗,还有一些单臂小队列ICI单药及其与CTLA4联合的队列硏究先后发表,ORR为10%〜30%,中位PFS为2~6个月,中位OS最长为17.3个月[22,29,30,31]因此,后线应用ICI单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MPM的治疗,旦总体结果尚不理想,尚有待更多研究结果更新。
四、MPM生物标志物硏究现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包括Calretinin和WT1用于诊断MPM具有敏感度和特异度[4],旦尚缺乏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
一般来说,PD-L1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ICI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预测ICI单药治疗的疗效。
PD-L1在MPM中表达水平的报道为20%〜70%,与检测方法、硏究样本量、组织异质性等情况相关,总体上非上皮性MPM的PD-L1表达水平相对更高,页后更差[22,25,26,32,33,34]CheckMate-743硏究提示PD-L1表达可能是预后而非预测性生物标志物[20]由于胸膜间皮瘤TMB水平较低以及dMMR/MSI发生率较低,均不是理想的预测标志物;胸膜间皮瘤中免疫微环境硏究发现其与患者疗效相关,旦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硏究验证[2]。
去泛素酶BAP1表达缺失与炎症性肿瘤微环境有关,提示检测BAP1有可能识别出受益于免疫治疗的间皮瘤;间皮瘤常见突变及通路BAP1突变也是散发性间皮瘤中最常获得的突变,是供了潜在的特异性靶点。
针对BAP1突变时改变的途径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35]。
MPM中B7-H1的表达可能与肉瘤样分化和预后差相关[36]。
除了基于NGS的分析以外,更大量的基因变异已被发现,包括点突变、缺失和拷贝数改变[20,21]此外,间皮瘤的其他大量基因改变可能导致新抗原产生,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克隆增加相关[20,22],这一结果与基于NGS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提示间皮瘤可能为免疫原性[22]。
因此,找到MPM免疫治疗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仍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进一步研究去探索和改进。
五、MPM临床及硏究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与其他恶性肿瘤的临床硏究相比,MPM后线治疗之前的硏究大部分为小规模、单臂的设计,主要终点多数仅设为ORR或DCR。
随机对照硏究并未证实ICI能够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4L但与历史数据相比,仍能看到更好的疗效和生存。
考虑到目前挽救性治疗选择的局限性,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ICI目前也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前景的选择。
当然大样本的三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也会通过更加丰富的硏究逐渐得到验证。
目前在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分子标志物方面尚未成熟,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MPM的标志物硏究更为有限和落后。
一些单臂免疫治疗的临床硏究发现PD-L1高表达可能与疗效相关,但因为缺乏生存获益的数据,仍有待更多的硏究证实。
近来基于全外显子测序的TMB分析在纳武单抗的硏究中受到关注[37],但在肺癌PD-L1表达与TMB并无相关性。
MPM中除了PD-L1表达以外,尚缺乏与疗效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硏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