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基回弹模量测定

合集下载

现场土基回弹模量检验报告(承载板法)

现场土基回弹模量检验报告(承载板法)

现场土基回弹模量检验报告(承载板法)一、检测目的及背景土基回弹模量是评估土壤地基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土体的压缩性和变形特性。

通过回弹模量检验,可以判断土壤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检验旨在对现场土基回弹模量进行测定,采用常用的承载板法。

二、检测方法和步骤1.实地勘察:选择代表性的土壤取样点,并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基坑开挖情况、土壤状况等。

2.土壤取样: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土样取样点,在土基深度范围内取样。

3.取样处理:将取得的土样进行打包,放置在密封袋中,并标明采样点编号和深度。

4.回弹模量测定:将采集好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回弹模量测定。

首先将土样进行分级筛分,并测定其含水率。

然后将土样填充到承载板上,并用载重器施加压力,记录下承载板受载前后的弹性回弹量。

根据回弹量和施加压力的关系,计算得出土基的回弹模量。

5.结果分析与评价: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给出土壤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评价。

三、检测结果与评价经过本次回弹模量检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采样点编号:XXX,深度:XXm,回弹模量:XXXMPa;2.采样点编号:XXX,深度:XXm,回弹模量:XXXMPa;3.采样点编号:XXX,深度:XXm,回弹模量:XXXMPa;4.采样点编号:XXX,深度:XXm,回弹模量:XXXMPa;5.采样点编号:XXX,深度:XXm,回弹模量:XXXMPa。

根据回弹模量的测定结果,可以对土壤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行初步评价。

回弹模量越大,表示土壤的变形能力越小,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越高;相反,回弹模量越小,土壤的变形能力越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越低。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土基回弹模量的测定结果,为了保证基坑开挖和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进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回弹模量较小的土壤,应考虑增加地基处理措施,例如灰浆加固、深层加固等。

2.对于回弹模量较大的土壤,虽然土壤的稳定性较高,但仍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实用版】
目录
1.试验背景
2.试验目的
3.试验过程
4.试验结果
5.试验结论
正文
1.试验背景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是对土壤回弹特性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试验可以了解土壤的弹性特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是对某地区土壤的回弹模量进行测试,以便为该地区的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2.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土壤的回弹模量,以评估土壤的弹性特性,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场地选择与土壤取样: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地
进行土壤取样。

取样时需保证样品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

(2)试验设备:本次试验采用回弹模量试验仪器进行测试。

试验仪
器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3)试验方法:采用标准的回弹模量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试验过程
中需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数据记录与处理:试验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每次试验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土基回弹模量。

4.试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
(1)土壤回弹模量:本次试验测得的土壤回弹模量分别为:90MPa、85MPa、88MPa。

(2)试验数据的标准偏差:标准偏差分别为:3.5、2.8、3.2。

5.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本次试验测得的土壤回弹模量分别为 90MPa、85MPa、88MPa,数据较为稳定。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可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回弹模量数据,即(90+85+88)/3=88MPa。

土基的回弹模量检测

土基的回弹模量检测

土基的回弹模量检测土基的回弹模量值是表征路基结构承载力,是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需准确测定的一项力学参数。

测定回弹模量的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承载板法、贝克曼梁法和其他间接测试方法f如贯入仪测定方法和CBR测定法1。

1.承栽板法该法适用于现场土基表面,使用BZZ-10o标准车和叶30cm的承载板,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定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模量变形值,排除显著偏离的回弹变形异常点,绘出荷载P与同弹变形值L的P-L曲线,然后由变形值导出回弹模量的值。

该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本次现场检测即采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

2.贝克曼梁法该法适用于在土基、厚度不小于lm的粒料整层表面。

用弯沉仪测试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通过计算求得该材料的回弹模量值,也适用于在旧路表面测定路基、路面的综合回弹模量。

这种方法测定简单,一般工程单位广泛采用,但是由于标准荷载较难控制,测定结果往往较难应用于实际。

贝克曼梁弯沉测量仪测到的是最大回弹弯沉值,轮载、轮压和加压时间(行驶速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三项加载条件,在测定前和测定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测定时,测试车辆沿轮迹带行驶。

由于影响承载能力的变量较多,可以预料各测设点的弯沉值会有较大的变异,因而通常采用统计的方法对每一路段的弯沉值进行统计处理,以路段的代表弯沉值表征路段的承载能力。

3.贯入仪测定法土基回弹模量也可用长杆贯入仪综合次数法(简称贯入仪测定法)测定,该法是利用长杆贯入仪,试验时记录测头击入土中每10cm所需的锤击次数,直至贯入土中80cm为止。

综合贯入次数是按布辛公式以距路基表面深度为5cm,15cm,25cm,35cm,45cm,55cm,65cm和75cm时的压应力略加调整作为各层的权数。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记录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记录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记录承载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力学性质测试方法,用于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下面是一个关于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记录例子,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

【实验标题】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实验目的】通过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分析土壤的力学特性。

【实验仪器与材料】1.承载板装置,包括承载板和回弹距离测量仪;2. 土基样品,约5 cm厚度。

【实验准备】1.准备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平坦且没有障碍物;2.准备满足实验要求的土基样品;3.校准回弹距离测量仪,确保测量准确;4.确保承载板装置完好无损。

【实验步骤】1.将承载板装置放置在选定的实验场地上,确保承载板与地面接触均匀稳定。

2.在承载板上放置土基样品,调整其位置,使其紧密贴合承载板。

3.开始进行回弹距离测量。

使用回弹距离测量仪,在承载板上标定初始位置(标记为A点)。

4.在承载板上施加向下的荷载,增加至预定的荷载水平,保持一段时间后,减小荷载并停止承载。

5.使用回弹距离测量仪,读取承载板上的回弹距离,并记录下来(标记为B点)。

6.重复步骤4和步骤5,逐步增加荷载,直到达到预定的最大荷载值。

7.移除荷载,将土基样品从承载板上取下。

8.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计算回弹模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承载板法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后,可以进行以下结果分析:1.绘制回弹距离与已知荷载的曲线图,通过曲线图观察回弹距离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2.计算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回弹模量=(荷载峰值-荷载初始)/(B点回弹距离-A点回弹距离)【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场地选择要平坦且没有障碍物,确保安全操作;2.土基样品应当具有典型性;3.回弹距离测量仪需要准确校正;4.实验过程中需有专人观察和记录数据;5.实验完善后应将实验场地恢复到原样。

以上是关于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记录例子,该记录包含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供参考使用。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检测报告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检测报告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检测报告一、引言回弹模量是土基强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运用承载板法对土基回弹模量进行检测,以获取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用途的可行性。

二、实验目的1.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评估土壤的强度特性;2.判断土基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实验原理承载板法是一种以静载方式进行的无破坏性测试方法,通过在土壤表面施加一定的荷载,观察土壤的回弹情况来评估土壤的力学性质。

回弹模量可以通过承载板法得到。

四、实验设备1.承载板:直径为D的钢质板;2.振动锤:用于施加动力冲击;3.刻度尺:用于测定回弹高度;4.标定曲线:用于计算土壤回弹模量。

五、实验步骤1.清理试验场地,确保表面平整无杂物;2.在待测土壤表面上选择试验点;3.将承载板放置在试验点上,并与土壤表面紧密接触;4.用振动锤施加荷载,在承载板上产生冲击;5.记录冲击前后的承载板高度差;6.根据标定曲线,计算回弹模量。

六、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标定曲线,将回弹差值转化为回弹模量;2.根据统计方法,对回弹模量进行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得到不同试验点的土基回弹模量。

分析回弹模量的大小,判断土壤层的强度和质量。

八、结论通过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能够获取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用途的可行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土壤进行质量评价,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运用了承载板法对土基回弹模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分析回弹模量的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强度特性和质量进行评估。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试验场地,保持设备的完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在实验中,还要注意安全操作,保证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摘要:一、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概述二、试验过程与方法1.试验设备2.试验原理3.试验步骤三、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方法2.数据分析方法四、试验结果与应用1.结果表述2.结果应用五、试验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识别2.改进措施六、结论与建议正文:一、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概述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是一种评价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土壤在受到垂直载荷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从而获得土壤的回弹模量。

该试验在我国道路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优化道路设计、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过程与方法1.试验设备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加载设备、位移计、压力计等。

加载设备用于施加垂直载荷,位移计用于测量土壤变形,压力计用于测量载荷大小。

2.试验原理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原理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利用位移计和压力计测定土壤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然后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回弹模量。

3.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选取试验地点,挖取试验土样,制备标准试件。

(2)加载过程:将试件放置在加载设备上,逐步施加垂直载荷,记录载荷与位移关系。

(3)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压力计、位移计的数据。

(4)数据处理: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土壤回弹模量。

三、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去除异常数据、绘制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回弹模量等。

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数据规律、评价试验效果等。

四、试验结果与应用1.结果表述试验结果以回弹模量值表示,回弹模量值越大,说明土壤强度越高。

2.结果应用试验结果可用于评价道路工程中的土壤质量,为道路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五、试验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识别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精度不足、试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当等。

2.改进措施(1)提高设备精度,定期校验仪器;(2)加强试验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3)优化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可靠性。

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

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

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1.引言1.1 概述概述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是土工领域中一项关键的测试项目,旨在评估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特性。

土基回弹模量是指在给定应力条件下土壤的变形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土壤的弹性模量。

它是描述土壤抗变形、恢复能力的重要参数,广泛应用于土壤工程、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等领域。

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是评估土基回弹模量变化趋势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土基回弹模量进行定期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频繁的检测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土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首先介绍土基回弹模量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其在土壤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将详细介绍土基回弹模量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包括传统的试验方法和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

最后,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讨论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读者将能够了解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的重要性,并了解当前土工领域在该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同时,本文也将为土壤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对于提高土壤工程质量和可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以研究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为目的,对土基回弹模量的定义、意义、检测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详细探讨。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土基回弹模量检测频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引入了土基回弹模量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详细阐述了土基回弹模量的定义和意义。

首先解释了土基回弹模量的概念和其在土壤工程中的重要性,引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接着探讨了土基回弹模量与土壤的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对地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第二个小节详细介绍了土基回弹模量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

土基回弹模量试验记录实验目的:本试验主要旨在测定土基回弹模量,了解土基的弹性特性,并对不同类型土基的回弹模量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原理:土基回弹模量是指土基在受到外力压缩变形后,回弹至原始状态的能力,常用于评估土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回弹模量越大,土基的稳定性越好。

实验装置和材料:1.回弹模量仪:包括测量仪、回弹杆、标尺等。

2.沙土样本:采集不同类型的沙土样本,如黏性土、粘性土等。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回弹模量仪的精度和正常运行状态。

b.准备好各类土样,进行分类标记。

2.样本准备:a.取一定量的土样,经过筛网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

b.对土样进行加水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湿度,通常为重量的一定百分比。

c.随后将土样均匀铺在平整的试验板上,用抹光器进行抹平处理,确保土样表面平整。

3.实验操作:a.将回弹杆垂直压在土样的表面,并记录回弹杆的初始位置。

b.手持测量仪,垂直击打回弹杆头部,使其迅速下压到土样中,然后迅速抬起杆头。

c.记录回弹杆的回弹位置,并与初始位置进行对比,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4.数据处理:a.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土样类型、土样湿度、回弹位置等。

b.绘制不同类型土基回弹模量的柱状图,进行对比分析。

c.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在相同湿度条件下,黏性土的回弹模量明显高于粘性土。

2.不同湿度下,土基回弹模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3.在相同土样类型下,随着湿度的增大,回弹模量逐渐减小,说明土样的可压缩性增强。

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成功测得了不同类型土基的回弹模量,并对比分析了其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黏性土的回弹模量明显高于粘性土。

同时,湿度对土基回弹模量也有着显著影响,湿度越大,土基回弹模量越小。

这些结果为土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来完善对土基回弹模量的认识,以及探索其他因素对土基回弹模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基回弹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卒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

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

2.测试步骤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0.O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一变形曲线。

用千斤顶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MPa时,每级增加0.O2MPa,以后每级增加0.04MPa左右。

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

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待卸载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

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
值的30%时,取平均值。

如超过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
回弹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总变形L ‘ =(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a。

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然后将汽车开出10m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乘弯沉仪杠杆比即为总影响量a。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

取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不大于5mm,试样数量约120g;
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试样数量约250g;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试样数量约500g。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
或环刀法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六、计算
(1)各级压力的回弹变形加上该级的影响量后,
则为计算回弹变形值。

(2)将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点绘于标准计算纸
上,排除显著偏离的异常点并绘出顺滑的
P一L曲线,如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应修正原点。

(3)计算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