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合集下载

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精选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一、元曲四大家是谁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

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

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

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

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

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

【最新2018】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推荐word版 (5页)

【最新2018】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简介导语: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

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人物介绍: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金末元初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和中国十大悲剧

元曲四大家和中国十大悲剧

元曲四大家和中国十大悲剧
导读: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简介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平事迹不详。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公务员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考生付出很多的努力,才可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备考期间,考生就需要积存一些做题的体会,让自己做题的时候更加顺利。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

公考行测备考戏曲知识点梳理一、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绩,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写出传世名剧《西厢记》的元杂剧作家王实甫并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立刻》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二、元曲四大悲剧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元曲四大爱情剧元曲中有著名的四大爱情剧分别为: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立刻》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中国四大经典名剧在我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文学史上,有侧重要的地位。

这几部文学作品创作年代并不局限于元代,而是贯穿于元明清几个朝代。

这四大名剧分别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通过了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反应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文主义思想。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了爱情所做的不屈斗争。

深入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并且终究写出了情克服理的结局,十分真实地反应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独裁统治的时期特点。

产生于清朝初年的《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更具有鲜明的时期特点。

洪昇的《长生殿》通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钗盒情缘”,总结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原因,以“垂戒来世”。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衰历程,寄寓了深沉的反思。

因此,这四部剧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爱好,在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

中国诗歌流派(29):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诗歌流派(29):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诗歌流派(29):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剑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其籍贯还有大都人,及祁州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诗词:《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碧玉箫·秋景堪题》《四块玉·别情》《一枝花·不伏老》《梧叶儿·别离易相见难》《一半儿·题情》《一半儿·碧纱窗外静无人》《沉醉东风》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汉卿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碧玉箫·秋景堪题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一、背景介绍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

元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元曲四大家更是元曲创作的巅峰之作,为后世流传至今。

二、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1. 关汉卿关汉卿是元代戏曲作家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他的作品包括评话、散曲、杂剧等多种形式。

关汉卿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涵盖了历史传奇,又包括了生活故事。

他善于抒发人民疾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其中,关汉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窦娥冤》。

这部戏剧以其激烈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惨绝人寰的遭遇,成为中国戏曲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2. 白朴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中最富有才华的一位,他的作品以描绘现实生活场景和人物为主。

白朴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快板、杂剧、散曲等等。

他的作品以生动形象、巧妙构思和细腻描写闻名。

白朴最著名的作品是《西华山》,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女子和一个邪恶的男子之间的纠葛,以及女子为了正义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被誉为元曲中的佳作。

3. 郑光祖郑光祖是元代戏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散曲、杂剧、黄鹤楼等多种形式。

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爱情和男女关系为主题,以叙述大家闺秀的生活为素材。

他的作品富有浪漫、细腻的风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郑光祖最著名的作品是《张生买马》,该作品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情感张力和细腻的描写。

4. 郑之珍郑之珍是元曲四大家中唯一的女性作家。

她的作品以散曲和传奇为主,经常以女性视角描述情感和家庭生活。

郑之珍的作品风格独特,以丰富的情感描写、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语言著称。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莺莺传》,该作品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逆境中坚强求生的故事,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元曲中最重要的女性创作之一。

三、结语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体现了元代戏曲的精髓,同时也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

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

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2020-12-30 13:36·饮马长歌陕西大雨冲出元代古墓墓主听曲图元曲,是中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又一朵争妍斗艳的奇葩。

何谓元曲?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元曲为什么能在元代日渐盛行?何谓元曲?元曲,实际上是指元代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而言。

一种是散曲,另一种是杂剧。

元代勾栏(散曲和杂剧表演观赏场所)散曲:是继宋词而兴起的流行于元代的新体诗,可合乐清唱。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是单一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诗,如《天净沙》等。

用两三支同一宫调、音律和谐可以相接的小令串在一起,象《雁几落带得胜令》、《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等,称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套数,是指同一宫调内两支以上的小令联缀在一起,好像整套似的,故又称套曲或散套,相当于一组诗。

壁画中元代杂剧表演场景杂剧:是元代兴起的新歌剧。

它有一套较为严格的艺术体制。

在结构上,规定每本戏四折(一折相当现在的一场)。

若内容庞大,可增加折数或本数,如《西厢记》写了五本二十一折。

有的杂剧在戏的开头或折与折之间,还有“楔子”,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同。

在角色上,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还有净、丑、贴旦、副净、副末、孛老、卜儿等配角。

充当主角的演员,全本曲子都由他一人演唱。

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和宾白组成。

曲词的作用主要在抒情,一般都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既有严格的韵律,每一折戏的曲调属于同一宫调,以符合演唱要求;同时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交待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元曲“六大家”有哪些人?元曲“大家”,历来提法不一。

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最早提出了元曲“四大家”的说法。

后来,有人把王实甫加进去,称元曲“五大家”。

近年来,又先后出版了谭正璧《元曲六大家略传》、邵曾祺《元杂剧六大家略评》诸书,从而产生了元曲“六大家”的提法,即在上述五人之外,添上乔吉。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29.03.2020
3
❖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 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 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 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 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也因此而被誉为“曲家圣 人”,简称“曲圣”。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 18部,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个别作 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 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是他的代表作。其最著名的作品为《窦娥冤》——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后也被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
29.0百3.202世0 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12
作品风格
❖ 他的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 格。
❖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 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 性和主观性。
❖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 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29.03.2020
18
《王粲登楼》
❖ 《王粲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 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 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 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 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 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 得窥其堂庑哉”。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 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 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
元曲著名的四大家考生应该听过,那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又是什么呢?还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其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白朴:白朴编订成集的词作,名曰《天籁集》。

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

清朝中叶,朱彝尊、洪升始为整理刊行。

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一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

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

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马致远:其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

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

《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郑光祖: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元曲介绍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这四位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杂剧流派的创作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有哪些著名作家?以下是边肖主编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内容。

欢迎你来看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屈原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的《赵氏孤儿》。

元曲有四部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方四大剧种分别是京、柳、白、沙:《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关汉卿非作)和《杀狗记》。

中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在宋金时期逐渐成熟,元代杂剧繁荣发展,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80多位杂剧作家的名字被记录下来。

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人,代表了元杂剧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创作成就,所以他们后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月不详),元杂剧创始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经借出(一个名字是借出),已经借出。

汉族,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大都(今北京)人,周琦(今河北安国县)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杂剧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杂剧67种,现在的杂剧16种,其他五种是否是他的作品还没有定论。

最出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过很多历史剧,比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今天,小玲有40多首散曲,10多套。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的“我是一颗不会蒸、不会煮、不会打、不会炸、不会咝咝”的铜豌豆(《别老》)形象也广为人知,被誉为“屈家之贤”,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后改称朴、汉族,西州(今山西河曲)人,迁居镇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居金陵(今南京)。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另一位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作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元曲家成为大家,那么元曲应是几大家呢?本文为大家介绍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欢迎阅读了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卓有成绩的人群,往往冠以大家或并称,如:汉朝的“建安七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门四学士”,明朝的“前七子、后七子”,清朝的“扬州八怪”,“清末四大家”等。

这些并称,是对某一领域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一些人的赞誉与尊称。

“四大家”说“元曲四大家”之说,首出元周德清之口。

周德清(1277-1365)在《中原音韵?自序》称: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

……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首次提出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人,为曲界之最著成绩者。

周德清对元曲和元曲理论有精到研究,是元曲理论大师,又是元朝本朝人,其评价自然可信。

二百余年后,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1506-1573)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朴为四大家。

(《曲论》)这里提出了“四大家”概念,。

何良俊是戏曲理论家,曾邀请曲师顿仁与之研讨戏曲音律, 他的戏曲理论对万历年间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甚有影响。

他的戏曲理论见《四友斋丛说》,后人辑为《何元朗论曲》。

这样人对元曲大家的概括,自然很有分量。

“元曲四大家”之说,始浮出水面。

这种概括,为什么漏掉一个人才王实甫?王实甫以剧作<西厢记>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最宏伟、最优美,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剧作之一。

作者王实甫也因之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有名的剧作家之一。

元代宫大用在剧中就誉《西厢记》为《春秋》。

明人贾仲明补写《录鬼簿》所列前期诸曲家吊词,在王实甫名下也冠以“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至此,人们不禁有了疑问:为什么元曲四大家就数“关、马、郑、白”,而没有王呢?明代何良俊对王实甫的评价也很高,他说:“王实甫才华丽赡,真辞家之雄。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种,现存16种,另有五种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白朴: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元曲家成为大家,那么元曲应是几大家呢本文为大家介绍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欢迎阅读了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卓有成绩的人群,往往冠以大家或并称,如:汉朝的“建安七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门四学士”,明朝的“前七子、后七子”,清朝的“扬州八怪”,“清末四大家”等。

这些并称,是对某一领域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一些人的赞誉与尊称。

“元曲四大家”之说,首出元周德清之口。

周德清(1277-1365)在《中原音韵自序》称: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

……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首次提出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人,为曲界之最著成绩者。

周德清对元曲和元曲理论有精到研究,是元曲理论大师,又是元朝本朝人,其评价自然可信。

二百余年后,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1506-1573)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朴为四大家。

(《曲论》)这里提出了“四大家”概念,。

何良俊是戏曲理论家,曾邀请曲师顿仁与之研讨戏曲音律, 他的戏曲理论对万历年间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甚有影响。

他的戏曲理论见《四友斋丛说》,后人辑为《何元朗论曲》。

这样人对元曲大家的概括,自然很有分量。

“元曲四大家”之说,始浮出水面。

这种概括,为什么漏掉一个人才王实甫王实甫以剧作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最宏伟、最优美,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剧作之一。

作者王实甫也因之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有名的剧作家之一。

元代宫大用在剧中就誉《西厢记》为《春秋》。

明人贾仲明补写《录鬼簿》所列前期诸曲家吊词,在王实甫名下也冠以“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至此,人们不禁有了疑问:为什么元曲四大家就数“关、马、郑、白”,而没有王呢明代何良俊对王实甫的评价也很高,他说:“王实甫才华丽赡,真辞家之雄。

”但接着就说:“但《西厢》首尾五卷,曲二十一套, 始终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之重复,语之芜耶!”大概原因可能就出在这里。

《西厢记》通篇写着一个“情”字,在当时封建道学统治意识形态的环境里,王实甫思想是过于“解放”了一点,待月西厢的情景在正统文人眼里,应在“扫黄”之列。

这样的作品是不能与“四大家”同日而语,其人自然不能列入仙班。

尽管对《西厢记》及《董西厢》有这样那样的争议,恐怕对“情”的疑义,还是个主要原因。

对于“四大家”之说,以后的学者不断有不同的声音“。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1526~1590)曾说:曲者,词之变。

……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善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

(《曲藻序》)此说又把元曲“大家”,一下子扩大为“九大家”。

王世贞一生官居显位,又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以诗文名于世,独领文坛二十余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其门下”(明史·《王士贞传》)。

这样的一个人,对元曲家的评论,自然有一定的影响。

但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1734~1802),有不同意的说法。

他在《雨村曲话》中,认为:贯酸斋、张可久、宫大用祇工小令,不及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乔(吉)、郑(光祖)、白(朴)远甚,未可同年语也。

李调元确实筛选出六位擅写元杂剧作家的名字,但未有用上「元曲六大家」这个名称。

但他在“四大家”的基础上,加进了王实甫、乔吉两位剧作家,实是明鉴。

清文学家刘熙载(1813-1881),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的大学者,也指出:北曲名家,不可胜举,如白仁甫、贯酸斋、马东篱、王和卿、关汉卿、张小山、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其尤着也(《艺概》)。

其观点与王世贞同。

事实上,在明清两代戏曲评论家眼中,元杂剧作家优秀者有多有少,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六人的成就,多有共识,已经被逐步肯定下来。

进入现代,元“大家”问题仍在讨论中。

1918年,谢无量(1884-1964)在《中国大文学史》中,指出马致远、王实甫、郑德辉、白仁甫、乔梦符、关汉卿同为“元代剧曲名家最著者”。

1927年,郑振铎(1898-1958)《文学大纲》·《中国戏剧的第一期》中谓:在这一百十余的作家中,最有名者,为第一期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及第二期的郑光祖、乔吉甫,世称之为六大家。

……(乔)吉甫为元六大剧作家之一,与同时的郑光祖及第一期的关、王、马、白齐名。

首次用上“六大家”、“元六大剧作家”的称呼。

1932年,刘麟生(1894-1980)在《中国文学史》中谓:“杂剧的作者,最著名的,要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乔吉符(甫),世所称为‘六大家’,就是他们。

”1935年,刘经庵在《中国纯文学史纲》中谓:在这许多的作家中,以第一期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及第二期的郑光祖、乔吉甫为最有名,世称为六大家。

连外国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1937年,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序说》中,重申他在《支那戏曲史》(1933年)的看法:关、白、马、王代表初期剧作家,郑、乔则代表中期剧作家。

1945年,[日]盐谷温《元曲概说》的《元曲之作家》中,设有“六大家”条目,谓:大体说来,关、白、马、郑为四杰,再加上王、乔两人,可称“六大家”。

可以说,“六大家”、“北曲六大家”、“元曲六大家”之说已普见于当时文学史著作,流行于三十年代。

1955年,谭正璧《元曲六大家略传》出版。

自此,“元曲六大家”渐成一专有名词。

此后,如陈万鼐《元明清剧曲史》有《元曲六大家》一节;马良春、李福田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设“元曲六大家”条;卜键主编《元曲百科大辞典》有“元曲六大家”条。

现在“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二说并行于世。

但“六大家”说,比“四大家”说,更能反映元代杂剧现实。

“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之说,从以上各家的论述中,其含义主要指元杂剧有大成绩者,因此,准确地说“元曲四大家”、“元曲六大家”,应为“元杂剧四大家”、“元杂剧六大家”。

元曲这个特定的概念,实际包括两部分:元杂剧和元散曲。

虽然有时元曲也指元杂剧或指散曲,但完整意义是包括两部分。

从今天角度看,杂剧主要影响了后世的戏剧,散曲主要影响今天的诗词。

文学史上诗词曲三峰并峙的评说,也主要是指元散曲的成就。

唐诗宋词与曲“并峙”,是与散曲“并峙”,而不是与杂剧“并峙”。

散曲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韵文体而存在。

因此,元曲仅指元杂剧的概念含义,已经不能包容元曲的全部内容了。

那么,既有杂剧“大家”,也应有散曲“大家”。

两者相合起来,才能叫“元曲几大家”。

实际上,在“元曲六大家”中,前期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及后期的郑光祖、乔吉,其散曲成绩大者,前期当推马致远,后期当推乔吉。

但在散曲成绩大者,还有一个重要的人,被漏掉了,这就是张可九。

张可九为什么不被列入大家行列呢张可久(1270前—1340后)元散曲家。

字小山。

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鄞县)人。

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

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

张可久常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

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是元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

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套,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是数量最多的一位。

张可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吟咏颓放生活,谈禅送别,往来应酬。

少数作品在悲诉身世时叹息“生民涂炭”。

如《红绣鞋·天台山瀑布》、《醉太平·人皆嫌命窘》等,或揭露当时社会人心险恶,或讽刺崇拜金钱的丑恶风尚,尚具一定现实意义。

《卖花声·怀古》写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现同情人民的思想,实属可贵。

张可久创作上重形式格律,讲求炼字琢句,对仗工整,且使用诗词句法,常爱撷取前人诗词名句,虽有损害散曲质朴浅俗本色一面,但其清丽典雅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

张曲写自然风景细致清丽,很富美感。

《一枝花·湖上晚归》是其代表作。

张散曲由于表现了闲适放逸的情趣和清丽典雅的风格,颇为明清以来封建文人所推重。

著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新乐府》四种,近人辑有《小山乐府》六卷行世。

明戏曲理论家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称“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

“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诚词林之宗匠也”。

被排在元曲作家187人的第二位,紧接马致远之后。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

可见其影响之大,地位之尊。

但就这样一个人,几百年来,却一直被排在“元曲大家”之外,如果以杂剧而论,尚可解释,但以散曲而论,则没有道理。

既然谈到“元曲大家”,则不能没有张可九。

因此,根据“元曲”完整概念,在界定元曲大家时,应该是:“元杂剧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郑光祖、乔吉。

以关汉卿最为著名。

“元散曲三大家”:马致远、张可九、乔吉。

以马致远最为著名。

如果综合表述,则应该是:“元曲七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张可九、乔吉、白朴、郑光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