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合集下载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学习古诗,使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诗句、分析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意、探讨创作背景,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感悟、诗意与词语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的意境描绘,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描绘美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朗诵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朗诵体验。通过朗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你忍不住想要赞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美景的奥秘。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诗意理解:通过分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湖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并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解释和理解;2. 诗歌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全文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自然风景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分享他们对这些景色的感受;2.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他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2. 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3. 学生跟读并背诵诗歌。

三、讨论诗歌意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让学生描述他们读完诗歌后的画面和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诗歌(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2. 学生跟读并背诵诗歌。

二、深入学习诗歌意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景物来表达他的情感;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创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是对某个景色的描述或表达自己的情感;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西湖美景以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美景。

(2)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人比喻的精妙之处。

(2)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景,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西湖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西湖美不美?你们知道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西湖的诗吗?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强调苏轼在诗词创作方面的风格和特点。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西子”等词语。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2)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分析写作手法(1)分析诗人在描写西湖景色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2)让学生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尝试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8、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了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2、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潋滟”“空潆”的风姿。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潋滟、空潆)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

(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组内合作解决。

2、学生自学。

3、小组互学。

4、全班进行学习汇报: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四、品读古诗,以读悟情。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

(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边读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美。

)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

4、全班反馈: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小结:西湖美得那么动人。

(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①(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感受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苏轼,了解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创作古诗配画,展现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感受其表达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兴趣。

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

3.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描绘的西湖美景。

4. 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 诵读古诗: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创作古诗配画:鼓励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古诗内容:诗句及解读4.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等5. 课后作业:创作古诗配画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2. 创作古诗配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创作一幅描绘西湖美景的画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2.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3. 古典诗词的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2. 苏轼文学成就的全面把握;3.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阐述诗人的情感;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欣赏法:品味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4. 实践法: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诗词:让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讲解诗词:分析诗中的意象,阐述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4. 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诗词的美感;5. 欣赏与鉴赏:品味诗词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6. 朗读、背诵:加强语感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词;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

2. 第二步: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湖光秋月”、“映日荷花”等。

3. 第三步:讲解诗人的情感,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

4. 第四步:欣赏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第五步: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提高语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五、练习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较好地把握诗文的主题。但在诗文意境的领会和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重点和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文内容、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提高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练习与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克服难点,领会诗文的意境。通过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十四、教学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十五、课后服务与跟进(5分钟)
1. 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附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附板书)导语: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附板书),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认识西湖自然的美;深入品味,感受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学习环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写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旧导入,了解西湖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请你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好吗?(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西湖照片,相机介绍西湖景色。

)2、师: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请生谈感受)宋朝大诗人苏轼, 1071年至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的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题)3、认识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苏轼知多少?(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4、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诗题(请三四个生读),通过题目,你了解了一些什么?生1:这首诗是诗人在湖上饮酒时作的。

师:这做湖就是指“西湖”。

你还了解了一些什么?生2:饮酒时先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课件出示诗文)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他读得节奏。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诗歌朗读和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解释诗歌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4. 诗歌主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培养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分析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和表达手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精选7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如何书写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有哪些内容呢?《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阐述怎样的教学理念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1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

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

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

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西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展开探讨。

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3. 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可以问学生:“诗人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诗歌中所描述的西湖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练习。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分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湖光山色,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2. 朗读诗歌:(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诗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4.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人的情感态度。

5. 诗歌创作:(1)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和意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和欣赏。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文章。

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其他描写湖光山色的诗歌,如《钱塘湖春行》等。

(2)学生对比《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其他诗歌,分析它们的异同。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了“亦、抹、宜家”三个生字。

会写“饮、初”两个字,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多方式合作,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十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十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十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2024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2024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2024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翻译。

2.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析。

3.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词义解析、意境分析等。

4.2 学生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文本,以便课堂上朗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5.2 朗读诗歌(5分钟)学生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3 词义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5.4 意境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讨论苏轼对自然美景的表达和感悟。

5.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让学生收集其他描述西湖的诗词,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表达方式。

6.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灵感,进行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创作,表达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

7.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赏析能力的体现。

八、教学反馈:8.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湖”)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

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

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

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

(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①潋滟(liàn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板书:潋滟)“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

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

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⑴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⑵生自由练读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

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

师激情引读: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

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男苏轼、女苏轼)(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教学意图:音乐是流动的画,《出水莲》之优雅柔婉非常接近诗句意境,诗句在音乐的伴奏之下,无疑引领学生感受到带情感的画面。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生读诗4、师简述诗景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教学意图:拓展两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领略了西湖的别样美,加深理解。

拓展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七、作业:①、背诵本课古诗②、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