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 《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3.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浣溪沙》的艺术特色2.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会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诗词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苏轼的《浣溪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读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浣溪沙-苏轼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 《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3.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八、教学难点1.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浣溪沙》的艺术特色2.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会九、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和韵律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诗词资料十、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的诗歌风格;能够运用《浣溪沙》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浣溪沙》的内容和意义;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文学情怀,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浣溪沙》的诗意和意境;2. 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3. 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3.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浣溪沙》的原文和注释;2. 准备与《浣溪沙》相关的背景资料;3. 准备诗歌创作的纸笔和示例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浣溪沙》的图片,引发对诗歌的兴趣;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2. 诗歌学习:让学生自读《浣溪沙》,理解诗歌的大意;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注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点和创作灵感;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创作: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创作心得;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浣溪沙》并写一篇简要的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浣溪沙》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了苏轼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创作空间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等,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苏轼》;(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2. 苏轼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相关资料图片;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词大意;(2)要求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苏轼》;(2)写一篇关于苏轼及其诗词的研究性论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浣溪沙-苏轼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苏轼》;(2)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浣溪沙》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浣溪沙》1、简介作者并解题——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1.全班齐读《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3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3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 (投影):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教师范读全词: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四、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

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教师提醒重点(投影):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首与《浣溪沙》意境相近的现代诗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课堂讲解:针对诗歌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意境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4.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诗歌中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绘,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4.结合所学,为《浣溪沙》设计一份课堂小结,要求简明扼要地概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
5.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欣赏《浣溪沙》,共同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鼓励家长记录与孩子的互动过程,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文化交流。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
2.作业内容要具有原创性,体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个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浣溪沙》的作者、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2.掌握并运用古诗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溪”、“沙”、“潺潺”等,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3.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浣溪沙》,并理解诗歌的节奏、韵律,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并理解诗歌的内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风格、作品及词人生*经历;学习词的基本知识;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2、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想象在阅读诗词的作用;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3、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在感悟中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3、作品导读:《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踪。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

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浣溪沙苏 轼优秀教案

浣溪沙苏 轼优秀教案

浣溪沙苏轼优秀教案《浣溪沙·苏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理解《浣溪沙》这首词的词义,欣赏词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含义,把握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词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意境。

2、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创作背景和词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学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浣溪沙》。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仕途坎坷、文学成就等。

讲述《浣溪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了这首词。

3、诵读感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词义理解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休将白发唱黄鸡”等。

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5、情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词中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苏轼在词中所展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6、艺术手法分析提问学生词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些艺术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让学生体会苏轼在词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7、拓展延伸展示苏轼的其他作品,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苏轼的文学风格。

浣溪沙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浣溪沙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浣溪沙》【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2.了解词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词的内涵。

3.感悟作者寄寓诗词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词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词的内涵。

2.感悟作者寄寓诗词所表现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家简介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清代著名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常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二.写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三.了解大意上片翻译: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上片:勾勒了一幅边关苦寒空旷的深秋晚景图。

下片翻译: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下片:抒发作者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四.赏析词句1.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此行之目的地,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中“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极言风声之强劲。

“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断”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受。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导语】youi为你整理了“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2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浣溪沙》教案设计

《浣溪沙》教案设计

《浣溪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

(2)理解《浣溪沙》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及词牌的特点。

(3)分析《浣溪沙》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浣溪沙》。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浣溪沙》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浣溪沙》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及词牌的特点。

3. 分析《浣溪沙》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浣溪沙》的意象解析。

2. 苏轼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及《浣溪沙》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浣溪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浣溪沙》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4. 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剖析《浣溪沙》。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苏轼的豪放洒脱,感受诗词的魅力。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浣溪沙》的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浣溪沙》。

2. 写一篇关于《浣溪沙》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首苏轼的其他词作进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

2. 学生对《浣溪沙》的创作背景、作者苏轼及词牌的特点有深入的理解。

3. 学生能够分析《浣溪沙》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其他诗词学习中。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浣溪沙》为例,分析苏轼的词作风格和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浣溪沙》原文及其注释。

2. 苏轼的生平介绍资料。

3. 与《浣溪沙》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范例(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导语: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u,其中的代表作就有苏轼所作的《浣溪沙》。

以下就是我为大家共享的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尝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美丽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尝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老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探讨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教学设想: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尝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相识;并主动激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肯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日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老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老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他的诗题材广袤,清爽豪健,善用夸张、比方,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老师问:“这样的情形假如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 (幻灯片出示总结)3、老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境况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学生深思中,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苏轼《浣溪沙》参考教案

苏轼《浣溪沙》参考教案

苏轼《浣溪沙》参考教案苏轼《浣溪沙》参考教案导语: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苏轼所写的《浣溪沙》是其中代表作之一,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苏轼《浣溪沙》参考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读诵,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背诵并默写古诗词5、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体会词的意境,教学设想: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 (幻灯片出示总结)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三、整体感知全文: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

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浣溪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四篇浣溪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名称:以欣赏理解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浣溪沙》教材简介:《浣溪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亲近文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材以优美的诗文,丰富的文学语言,为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材要求精读,阅读1课时,诵读1课时。

通过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受挫之后振作精神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词,把握词所表达的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教学设想: 通过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朗读,讲解,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更直观的展现词的意蕴和妙处,加深学生对词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参与鉴赏,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教学手段: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苏轼的图片,古典音乐教学步骤:一、由古典乐曲引入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欢快的音乐,介绍苏轼的风格导入新课,介绍苏轼及背景:1、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虽然政治道路曲折,但是他性格直率开朗。

他写这首词是在“讥讽朝廷’’ 被贬至黄州时写的。

2、在面对这样的艰辛处境的时候苏轼用什么心态去生活的呢? 此时映入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二、诵读:由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教师提示下理解:(子规布谷鸟,白发代表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三、吟读: 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读得较慢,有时有拖音。

2.教师示范(读出节奏.韵脚读重音,读出感情)3.学生摇头晃脑地自由吟读4.男生齐声吟读,女生一起吟读,看谁读得更有味。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浣溪沙》,理解词意。

2.能用“品读意象法”,结合“暮雨、子规啼”等关键词感受词人悲凉的心境。

能用“知人论世法”“了解用典法”,走进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3.领悟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意,走进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领悟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关于苏轼,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了,介绍或评价一下。

2.这是我们对苏轼的评价,那么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人生的呢?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黄州就是湖北黄州,惠州就是广东惠州,儋州是海南儋州。

为什么苏轼认为“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对自己的意义非同一般,今天我们先来走进黄州。

板书课题,齐读,明确词牌名。

3.了解小序。

这首词正文前面有一行小字,这是什么?(小序。

)小序交代了什么?小结:小序交代了写作背景。

读词时要关注一下。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活动一:读准一首词1.自由读词三遍,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好韵脚。

注释也要读。

2.汇报评价:(1)指名读,正音。

(生评)多音字:少,据意定音(2)齐读,读好节奏,韵脚平声,稍微延长一点。

(二)学习活动二:赏一处风景,品一种心情1.词的上阕分别写了哪几种景物?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致?2.交流反馈。

句一:山下兰芽短浸溪。

预设:兰芽怎么样?短短的,茁壮的,娇嫩、生机勃勃。

句二:松间沙路净无泥。

预设:怎样的松林?郁郁葱葱。

怎样的沙路?一尘不染小结:这些景物让我们感受到词人的心情十分愉悦。

板书:愉悦句三:萧萧暮雨子规啼。

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字词传递给你这样的感受?预设1:萧萧——联读:萧萧梧叶送寒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预设2:暮雨——傍晚的雨给人什么感受?预设3:子规啼。

(出示子规啼血资料。

)传说古蜀国国王望帝死后,化为一只小鸟,因为思念自己的子民,夜夜哀啼,啼出的鲜血染红了杜鹃花,称为杜鹃鸟,也叫子规鸟。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浣溪沙》1、简介作者并解题——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

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1.全班齐读《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3.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补充: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4.《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体现了苏轼什么样的写作风格?中国的河流大多是西水东流,而苏轼所写的清泉寺的流水是现今的浠河,此河发源白莲河(解放前称“百里险”),在清泉寺的东面,自东向西流经清泉寺(今湖北浠水清泉镇境内)至兰溪入长江。

浣溪沙 苏轼教案

浣溪沙 苏轼教案

浣溪沙苏轼教案浣溪沙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下面是一份对浣溪沙的教案,可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浣溪沙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学会欣赏和朗读浣溪沙。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浣溪沙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教学朗读浣溪沙。

三、教学准备1. 浣溪沙的文本。

2. 诗词欣赏的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PPT或简单的讲解方式,介绍苏轼的基本背景,包括其生平、主要创作阶段和代表作品等。

2. 欣赏浣溪沙。

将浣溪沙的文本呈现在课件上,并向学生介绍浣溪沙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可以通过解读诗句、对比杜甫的《登高》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浣溪沙的诗意和意境。

建议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3. 分析浣溪沙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通过师生讨论和分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探究浣溪沙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可以从诗歌的艺术形象、表达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4. 学习朗读浣溪沙。

教师可以分段示范朗读浣溪沙,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通过良好的模仿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浣溪沙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调腔。

可适时启发学生对诗歌内涵的个人理解,引导他们自主表达。

五、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苏轼在宋代文化中的地位和苏轼文化。

2. 选择苏轼的其他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诗词欣赏和研究。

3. 可以邀请学生演唱苏轼的词曲,进行文学艺术的融合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讨论参与程度和对浣溪沙意境的理解。

2.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对诗歌技巧的掌握。

3. 学生的诗词欣赏笔记和解读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浣溪沙的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读《浣溪沙》一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4. 能够背诵并默写《浣溪沙》。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读《浣溪沙》一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及《浣溪沙》的详细解读。

2. 相关参考资料:苏轼的词作、文学评论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相关知识,如他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等。

2. 提问:大家还记得苏轼的代表作有哪些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展示《浣溪沙》一词,并引导学生朗读。

3. 详细解读《浣溪沙》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浣溪沙》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洞庭青草,近中流者绿,远岸者苍”、“江山如此多娇”等。

2. 探讨苏轼通过这些词语和意象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浣溪沙》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2.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浣溪沙》。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苏轼的词作,了解其文学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展示《浣溪沙》一词,引导学生解读其意境和情感,分析苏轼词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

浣溪沙-苏轼教案含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浣溪沙》这首诗;(2)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浣溪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会通过诗词鉴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浣溪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浣溪沙》原文、译文、赏析等;2. 学生准备《浣溪沙》原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文学成就,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浣溪沙》原文,结合注释了解诗词背景;(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浣溪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浣溪沙》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浣溪沙》的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背诵《浣溪沙》;(3)调查其他文人墨客对苏轼的评价,了解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选取其他苏轼的作品,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赋》等,进行比较阅读,分析苏轼不同文体的创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和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走近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

1、作者简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感受创作冲动: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
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
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
参见课本注释。

补充:
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四、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

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
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

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六、板书:
溪边兰草
上阕:写景三幅画面松间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鹃
浣溪沙
下阕:抒怀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
(一)理解填空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词中表现词
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句意相反的诗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珍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积极进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浣溪沙》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生活抱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这种情绪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引发我们产生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吧。

(1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