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应用
血液制品制备及应用
血液制品制备及应用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中提取的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们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制品和血小板浓缩物等。
血液制品的制备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血红蛋白、血浆制品和血小板浓缩物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血液制品的制备及应用情况。
首先是血红蛋白方面。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含有铁离子,能够与氧气结合,将氧气运送到人体各个组织。
因此,血红蛋白制品主要用于输血治疗和贫血的治疗。
在制备血红蛋白制品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献血者的筛查,确保献血者的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然后,在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红细胞,并将其洗涤和浓缩,去除多余的血浆和细胞碎片。
最后,将红细胞悬液经过灭菌处理后,分装成合适的容器中,以备输血。
其次是血浆制品方面。
血浆是血液中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电解质等组成。
血浆制品主要通过冷冻和冷冻干燥等方法来制备。
冷冻干燥是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它可以在不破坏活性成分的情况下,将血浆制品长期保存。
常见的血浆制品有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等。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肝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病情的治疗,凝血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则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人的治疗。
血浆制品的使用在临床上非常广泛,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病症,拯救生命。
最后是血小板浓缩物方面。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小板浓缩物主要通过离心和洗涤等方法来制备。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血小板的活性和数量。
血小板浓缩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和止血困难的患者。
例如,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通过输注血小板浓缩物来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凝血能力。
此外,血小板浓缩物还可以用于一些手术中,帮助止血,促进伤口的愈合。
总的来说,血液制品的制备及应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它们在临床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疾病,挽救患者的生命。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被用于临床上的输血治疗和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规范,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本文将探讨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多种类型。
其分类如下:1.红细胞:用于输血治疗缺血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
2.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可以用于急性出血、外科手术、产科手术等情况。
4.凝血因子:适用于体内某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5.免疫球蛋白:常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该了解其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具体如下:1.血型测试:在输血治疗前,应先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以避免出现血型不匹配等危险情况。
2.疫情筛查: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前,应进行疫情筛查,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3.保持稳定:输血过程中,应保持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血容量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副作用。
4.观察病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
如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记录信息: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注意记录输血的类型、数量、时间和剂量等信息。
血液制品的副作用和风险血液制品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具体如下:1.过敏反应:一些人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发热、荨麻疹等。
2.感染传播:血液制品在输血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的病原体传播给接收者。
3.增加心血管风险:输血治疗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4.铁负荷过重:输血治疗过多会导致人体铁负荷过重,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血液制品的筛查和质控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筛查和质控。
血液制品简述
血液制品简述血液制品是指通过采集、分离、加工、制备等方法获得的用于治疗或预防特定疾病的产品。
它们主要由人类血液中提取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制成,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确保安全有效。
血液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挽救大量患者的生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1. 血浆制品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制成的血浆制品。
血浆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免疫缺陷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血浆制品包括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白蛋白等,这些制品能够在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是血液中携氧的主要成分,红细胞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纯化的红细胞制作而成。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帮助患者提高氧气供应,恢复身体机能。
红细胞制品需要经过特殊的保存和运输方式,以确保其在使用前仍然具有足够的氧气携带能力。
3.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是血液的一种成分,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功能。
血小板制品是从捐献者的血液中提取并分离得到的,常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血液凝块异常等疾病。
血小板制品可以提供大量可用于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帮助他们有效地止血,防止不必要的出血。
4. 白细胞制品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击败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白细胞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并分离得到的,常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白血病等疾病。
白细胞制品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正常白细胞,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结:血液制品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或预防多种疾病。
通过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和白细胞制品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血液制品的生产和使用需要严格的筛选、处理和管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血液制品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血液制品的制备及应用
血液制品的制备及应用血液制品是通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或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或细胞,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制备过程,制得的一类药物。
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拯救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下面将对血液制品的制备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血液制品的制备主要包括血浆制品和细胞制品两大类。
血浆制品是通过从血浆中提取特定物质,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处理过程制得的制品。
常见的血浆制品包括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白蛋白等。
这些制品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凝血障碍、肝功能不全等疾病。
细胞制品是通过提取、培养和扩增人体细胞,制得的一类制品。
常见的细胞制品包括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淋巴细胞等。
这些制品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免疫性疾病等疾病。
血浆制品的制备主要通过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离心和分离,将血浆与其他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等)分离开来。
然后,对血浆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步骤,如冷冻、加热、加压、过滤等,以去除潜在的病毒、细菌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浓缩、干燥等步骤,将血浆制品制成相应的药物形式。
细胞制品的制备则需要从骨髓、外周血、胎盘等组织中提取和分离特定的细胞,然后通过培养和扩增的过程,制得大量的特定细胞。
血液制品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血浆制品可以用于代替或补充机体内缺失的某种物质,比如免疫球蛋白可以应用于免疫缺陷病患者,提供免疫保护;凝血因子可以用于治疗凝血障碍,防止出血等。
另一方面,血液细胞制品可以用于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造血系统疾病;干细胞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血液制品还可以应用于器官移植等领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血液制品的制备和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加工和处理步骤,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污染,因此需要确保制备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血液制品的质量和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是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血液制品的常识
血液制品的常识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们是从血液或血液成分中提取和加工而成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血液制品的常识,包括其分类、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主要分为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和血浆制品三大类。
1.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红细胞,常用于治疗贫血、失血以及手术中的血液输注等。
红细胞制品通常存储在冰箱中,使用前需要经过特定的操作以确保安全。
2.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的血小板,广泛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恶性肿瘤化疗等治疗过程中。
血小板制品的保存时间较短,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
3. 血浆制品血浆制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血浆,包括血浆蛋白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浆制品在临床上可用于替代性补充、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等。
二、血液制品的应用血液制品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和病情。
1. 急诊治疗血液制品在急诊情况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迅速增加患者血液成分,满足治疗需要,挽救病患生命。
2. 手术过程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因出血过多而引发失血性休克,需要进行血液输注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 血液系统疾病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需要定期输注血液制品来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4. 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输注免疫球蛋白等血浆制品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三、血液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血液制品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 输血安全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需要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血型配对在进行血液输注前,应进行血型的配对,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3. 贮存和保存条件不同的血液制品在储存和保存条件上有所差异,医务人员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守相应的保存和使用要求。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管理要求(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1.来源管理。
医院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
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
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院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限。
(2)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的临床医师负责签发输血申请单。
(3)一次临床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用血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会诊医师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全血及血液成分,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1.来源的管理。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浆源医药产品。
药库设置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品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且应严格划分。
需详验检验报告书,进口者还需查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入库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2.应用的管理。
(1)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020年中国药典血液制品的定义
2020年中国药典血液制品的定义2020年中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主要在第十一部分《生物制品》,具体内容如下:血液制品是指从人血液或其组分中经各种物理、化学、免疫学和生物技术制成的药物。
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以补充、替代或增强人体内血液成分功能为主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血浆和血浆制品:血浆是人体血液中液态成分,由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成分悬浮于血浆中。
血浆制品是从血浆中提取、精制的药物,主要包括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等。
其中,凝血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免疫球蛋白则常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全血和全血制品:全血是指保持血液中所有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比例适当的血液制品。
全血制品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红细胞悬液用于治疗贫血、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血小板悬液则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不全等。
3.造血干细胞和其制品: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特定细胞类型的潜能,造血干细胞是一类能够再生造血系列细胞的细胞群。
造血干细胞和其制品的应用主要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4.重组血液制品:重组血液制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源性基因导入到非人源性细胞中,使其表达人体所需的血液制品。
常见的重组血液制品包括重组人凝血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
这些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贫血、血友病等疾病的治疗。
5.血液制品附加物:血液制品附加物是指用于制备血液制品过程中的辅助材料和辅助设备,如血浆分离剂、细胞分离器、离心机、冰箱等。
这些附加物保证了血液制品的提取、制备、保存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来说,2020年中国药典对血液制品的定义包括了血浆和血浆制品、全血和全血制品、造血干细胞和其制品、重组血液制品以及血液制品附加物。
这些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用途血液制品是通过从血液中提取某些成分制成的制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于一些危重病患者的治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液制品的种类和常见的用途。
I. 血浆制品血浆是血液中最多的成分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溶解性物质、电解质等。
通过从血浆中提取和处理,可以获得多种血浆制品,包括以下几种:1. 血浆蛋白制品血浆蛋白制品是由血浆中提取的蛋白质经过病毒灭活和纯化处理后制成的制品。
常见的血浆蛋白制品包括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酶等。
这些制品在血友病、免疫缺陷病和替代疗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白蛋白制品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渗透压、运载物质和维持血浆pH值等功能。
白蛋白制品主要用于烧伤、大面积创伤、脱水和低蛋白血症等病症的治疗。
3. 免疫球蛋白制品免疫球蛋白制品是从血浆中提取的含有免疫球蛋白的制品,可以分为IgG、IgA、IgM等不同类型。
免疫球蛋白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定感染等领域。
II.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是血液中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制品主要用于输血治疗。
根据不同需要,红细胞制品可以分为全血制品、红细胞悬浮液和红细胞浓缩液等。
输血治疗对于贫血、失血和手术等情况都有重要意义。
III. 补体制品补体是一组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补体制品主要用于治疗遗传性和获得性补体缺陷引起的病症,比如特发性补体缺陷综合征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IV. 凝血因子制品凝血因子是保持正常凝血功能所必需的物质,血液凝固异常会导致出血等严重问题。
凝血因子制品主要用于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可以提供缺乏的凝血因子并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V. 其他血液制品除了以上常见的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补体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外,还有其他一些血液制品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浓缩液和血小板质量提高剂等。
总结:血液制品的种类繁多,涵盖了血浆制品、红细胞制品、补体制品、凝血因子制品以及其他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应用课件
血小板制品包括浓缩血小板和血小板悬液等,主要用于止血 凝血,减少出血风险。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功 能障碍,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等,血小板制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血浆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血浆制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等,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碍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和凝血
因子缺乏症等,血浆制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04
CATALOGUE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及风险控制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评估
01
02
03
血液制品的来源
确保血液制品来源于经过 严格筛选的健康献血者, 避免使用可能携带病毒或 病原体的血液。
生产过程的监控
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应遵循严格的卫生和质 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血液制品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血浆等,可用于补 充血液成分、提高免疫力、止血 等。
血液制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总结词
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需经过严格的筛选、检测和加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详细描述
生产过程中需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原料血的质量;同时,加工 过程中需进行多次病毒灭活和过滤,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最终产品需经过严格 的质量检测,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后方可上市。
质量检测
对血液制品进行全面的质 量检测,包括微生物、化 学和免疫学检测,以确保 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制品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01 02
感染风险
虽然血液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进行病毒灭活和过滤,但仍存在感染的风 险。控制措施包括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以及在生产过程中 采用病毒灭活技术。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输注操作流程
免疫球蛋白制品:如免疫球 蛋白G、免疫球蛋白M等
血液制品的适应症
凝血功能障碍:如肝病、 DIC等,需要输注血液制品 以改善凝血功能
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时, 需要输注血液制品以补充血 容量
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缺陷 病、恶性肿瘤等,需要输注
血液制品以增强免疫功能
营养不良:如严重营养不良、 消化吸收障碍等,需要输注
血液制品以补充营养物质
血液制品的禁忌症
过敏体质:对血液制品过 敏的人不宜使用
严重感染:患有严重感染 的人不宜使用血液制品
凝血功能障碍:患有凝血 功能障碍的人不宜使用血
液制品
肝肾功能不全:患有肝肾 功能不全的人不宜使用血
液制品
血液制品的注意事项
血液制品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确保 质量安全
血液制品的使用剂量和频率应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核对患者信息, 确保输注血液制 品与患者信息相 符
检查血液制品的 质量,确保血液 制品无变质、无 污染
严格按照输注速 度进行输注,避 免输注过快导致 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输 注过程中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及 时处理
输注后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输注后的 反应:如过敏、 发热、寒战等
监测生命体征: 如血压、心率、
血液制品的应用与输注操作流程
汇报人:XX
目录
01.
血液制品的 应用
02.
输注操作流 程
血液制品的应用
1
血液制品的种类
白细胞制品:如白细胞悬液、 白细胞浓缩物等
血小板制品:如血小板悬浮 液、血小板浓缩物等
红细胞制品:如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等
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等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首先,血液制品是指从血液中分离提取的药物,主要包括血液成分、血浆制品和血液衍生物制品等。
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救治危重患者。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管理的主管机构一般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对血液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输送和临床使用进行监管。
同时,医院内设立血液制品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血液制品的使用策略、规范操作流程、检查制度和事故处理等事项。
此外,医院还应配备专业的血液制品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和监督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
在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中,首要原则是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进行治疗,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免出现副作用或药物滥用的情况。
另外,医院还应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和存储管理,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保障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医院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审批和核实制度,确保患者的身份和血型信息正确无误。
其次,建立完善的血液制品追溯制度,能够在发生不良事件时,快速准确地追踪和处理相关问题。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召开血液制品安全教育培训会议,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的措施,医院还需建立健全的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机制,将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药品监管部门,并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
此外,医院还应积极参与血液制品的不良事件监测和评价,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改进和完善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血液制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血液制品在临床中的使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通过制定规范的使用原则和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可以提高血液制品的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利益和权益。
血液制品应用
血液制品应用输血为了:①输送氧和二氧化碳;②纠正失血状态和凝血混乱;③纠正免疫缺陷;④维持血容量。
血液制品是指由人血制备的各种治疗性制品,以达到上述目的,分为如下几种。
一、全血全血是由静脉采集的血液与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存放在原始容器内2℃~6℃储存,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0%~50%)和血浆(约占50%~60%),可以改善携氧能力和维持渗透压,但血小板、粒细胞很少,凝血因子浓度也低。
抗凝保存液由以下成分构成:枸橼酸钠(C),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防止血液凝固;磷酸盐(P),在保存中支持红细胞代谢,保证红细胞在组织中较容易释放氧;葡萄糖(D),维持红细胞膜,以延长保存时间;腺嘌呤(A),提供能源。
新鲜采集的血液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保持其所有的性质。
当全血的储存时间超过24小时后,其中的Ⅷ因子降解、白细胞和血小板迅速凋亡。
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全血在储存中的各种成分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红细胞氧亲和力的下降和活力逐渐丧失;pH、ATP、2,3-DPG 下降;血浆内钾离子上升而钠离子轻度减少;微聚物的形成等。
全血体外保存的时限是由储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24小时后至少保留输入的70%复原率来决定的。
使用ACD和CPD抗凝保存液保存期限为21天,CPDA为35天。
新鲜血的定义没有被明确界定。
就红细胞而言,用ACD抗凝5天内、CPD抗凝10天内的均为新鲜血。
因为红细胞输入体内可立即发挥运氧作用。
对血小板来说,2℃~6℃保存6小时之后,有50%的血小板丧失功能,而白细胞也只能保存十几小时。
采血后48小时内凝血因子Ⅷ降低到正常的10%~20%,其他因子Ⅶ因子、Ⅸ因子相对稳定一些。
450mL全血中含63mL抗凝剂,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比容0.35~0.45,不含具有功能的血小板,不含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传染病危险:未经消毒,如果血细胞或血浆中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未被输血传播性疾病常规检测所检出的话,可能传播病原体。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应用PPT课件
营养支持
血小板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可以用于治疗 凝血障碍和出血,对于手术或创伤后出血 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制品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白 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对于营养不良或消 化吸收障碍的患者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02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性
红细胞制品
01
02
03
浓缩红细胞
用于补充红细胞,提高血 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 状。
情况。
总结词
治疗血友病等凝血障碍性疾病
详细描述
血小板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血友病等凝血障 碍性疾病,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 。
总结词
促进创伤愈合
详细描述
血小板制品中的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可以促进创伤愈合,加速伤口的修复。
血浆制品在凝血障碍中的应用
总结词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干燥血 浆等,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纠正 凝血障碍,控制出血。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应用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性 • 血液制品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血液制品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血液制品的定义和种类
血液制品
是指从人类或动物血液中提取的 物质,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用 于医疗、科研等用途的药品或生 物制品。
种类
洗涤红细胞
经过洗涤处理的浓缩红细 胞,去除大部分血浆和白 细胞,减少免疫反应和输 血反应。
冰冻红细胞
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细胞, 可在低温下保存多年,用 于稀有血型或长期储存。
白细胞制品
白细胞悬液
用于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 力,预防感染。
造血干细胞
用于重建造血系统,治疗血液系统疾 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
输血中的血液制品选择与应用规范
输血中的血液制品选择与应用规范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血液制品是输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血液制品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血液制品的选择与应用规范角度,探讨输血中的血液制品使用方法。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是指通过采血、分离、提纯、加工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的药物制品,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和人工合成血浆制品。
1.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制品主要用于治疗大量出血、贫血等情况。
根据患者血型、RH血型和免疫状况,选择符合条件的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输注。
输注血液前需核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RH血型和免疫抗体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
2.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见于手术后、外伤、血液病等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新鲜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或血小板浓缩物进行输注。
血小板制品应用时需注意血小板的储存温度和时间,避免过期或变质导致输注无效。
3.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中包含了多种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在-30°C以下保存,使用前需解冻,并按照医嘱要求输注。
用于治疗急性出血、手术、产科等情况。
4. 冷沉淀冷沉淀是以冷沉淀加工方法制备的凝血因子浓缩物,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沉淀进行输注。
输注前需确保冷沉淀的保存状态良好,并依据医嘱正确使用。
五、凝血因子制品凝血因子制品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复合物和单一凝血因子等,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凝血因子制品进行输注。
六、人工合成血浆制品人工合成血浆制品是指经过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血浆代替品。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临床应用相对有限。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原则在选择血液制品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保满足患者的要求和安全性。
血液制品的应用
各类血液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血液成分制品一)各类红细胞制品的特点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生理功能。
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约80%以上需补充红细胞, 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很多. 国内常用的是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其特点具体如下:1. 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品, 这类红细胞是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一定量的白细胞、血小板、少量血浆和添加剂或代血浆的混悬液,具有补充红细胞的作用,另外代浆血还具有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一般保存于4℃±2℃,凡用单袋制备的代浆血必须在24 h内输注,临床输用时不得加入任何药物(生理盐水除外),以免红细胞发生变性、凝血或溶血。
另外因该制品含有一定量白细胞,长期输用的患者有可能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 浓缩红细胞可以在全血有效期内任何时间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成, 浓缩红细胞含有全血中全部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和部分血浆,浓缩红细胞于4℃±2℃保存,保存期与全血相同,3.洗涤红细胞:一般手工洗涤红细胞可以去除红细胞中80%~90%的白细胞、99%以上的血浆蛋白, 几乎不含任何血浆蛋白。
适应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需输血的患者及对血浆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产生抗体的患者。
无论哪种方法洗涤后的红细胞均应在24 h内输注.另红细胞制品的使用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①内科:血红蛋白< 60~70 g/L;②外科:血红蛋白<100 g/L,患者需要增加运氧能力时,大量失血时丢失了大量红细胞以及慢性贫血的患者。
下列情况时不宜输注红细胞:①以扩充血容量为目的输血不用红细胞,因为这样只会增加血液黏度。
②以补铁为目的不输红细胞,因为能通过消化道补给的不通过输血补充。
③以促进伤口愈合为目的的不输红细胞,因为输红细胞达不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④以增加患者血小板和粒细胞为目的也不输红细胞,因为浓缩红细胞中的血小板和粒细胞与全血一样,很少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和粒细胞减少的感染起作用,应输浓缩血小板和浓缩粒细胞。
医院血液制品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医院血液制品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前言血液制品类药物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
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该类药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对血液制品类药物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特此制定《医院血液制品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
在血液制品类药物临床应用时应遵循《管理规范》,说明如下:1、血液制品类药物指源自人类血液或血浆的治疗药品。
本《管理规范》所涉及的血液制品类药物主要是指血浆衍生物(从血浆衍生的,不含血细胞成分),如:白蛋白类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等。
2、本《管理规范》为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使血液制品类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
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3、本《管理规范》仅涉及我院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类药物。
一、血液制品类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血液制品类药物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使用血液制品类药物,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类药物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类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类药物的种类。
选择该类药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
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类药物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输注血液制品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应严格参照说明书、相关指南等推荐的用法用量,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拟订给药方案。
血液制品类药物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该类药品本身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应高度重视、注意观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四)超说明书用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神经肌肉疾病治疗过程中有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依据。
用于成人Guillain-Barre 综合征患者的治疗(A级证据);用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患者的长期治疗(A级推荐);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B级推荐);用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治疗(B级推荐);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成人皮肌炎患者的治疗(C级推荐);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如可以用于治疗Lambert-Eaton 综合征(C级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应用输血为了:①输送氧和二氧化碳;②纠正失血状态和凝血混乱;③纠正免疫缺陷;④维持血容量。
血液制品是指由人血制备的各种治疗性制品,以达到上述目的,分为如下几种。
一、全血全血是由静脉采集的血液与一定量抗凝保存液混合的血液,存放在原始容器内2℃~6℃储存,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0%~50%)和血浆(约占50%~60%),可以改善携氧能力和维持渗透压,但血小板、粒细胞很少,凝血因子浓度也低。
抗凝保存液由以下成分构成:枸橼酸钠(C),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防止血液凝固;磷酸盐(P),在保存中支持红细胞代谢,保证红细胞在组织中较容易释放氧;葡萄糖(D),维持红细胞膜,以延长保存时间;腺嘌呤(A),提供能源。
新鲜采集的血液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保持其所有的性质。
当全血的储存时间超过24小时后,其中的Ⅷ因子降解、白细胞和血小板迅速凋亡。
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全血在储存中的各种成分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红细胞氧亲和力的下降和活力逐渐丧失;pH、ATP、2,3-DPG 下降;血浆内钾离子上升而钠离子轻度减少;微聚物的形成等。
全血体外保存的时限是由储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24小时后至少保留输入的70%复原率来决定的。
使用ACD和CPD 抗凝保存液保存期限为21天,CPDA为35天。
新鲜血的定义没有被明确界定。
就红细胞而言,用ACD抗凝5天内、CPD抗凝10天内的均为新鲜血。
因为红细胞输入体内可立即发挥运氧作用。
对血小板来说,2℃~6℃保存6小时之后,有50%的血小板丧失功能,而白细胞也只能保存十几小时。
采血后48小时内凝血因子Ⅷ降低到正常的10%~20%,其他因子Ⅶ因子、Ⅸ因子相对稳定一些。
450mL全血中含63mL抗凝剂,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比容0.35~0.45,不含具有功能的血小板,不含不稳定凝血因子(Ⅴ和Ⅷ)。
传染病危险:未经消毒,如果血细胞或血浆中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未被输血传播性疾病常规检测所检出的话,可能传播病原体。
适应症:①急性失血并伴有低血容量时输全血以补充红细胞;②置换输血;③当没有浓缩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而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时。
④特殊情况下,没有血浆时,新鲜全血可以补充部分凝血因子。
慎用:有发生循环过载危险的患者。
输注:①一般情况下,必须和患者的ABO和Rh血型配合;其他血型者输注O型血液时,应在严格交叉配血后使用。
②输血应在开始后4小时内完成。
③血液中不能加入其他药物。
注意:对于有循环超负荷危险的患者,全血比浓缩红细胞引起的血容量增加更多。
二、成分血制品血液成分包括:①由全血分离的血液成分,如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血浆,浓缩血小板;②由单采采集的血浆或血小板;③由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富含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
(一)、红细胞制品急、慢性贫血患者均有输注红细胞的可能,以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改善组织供养量。
由于患者疾病状态复杂性、对输血安全性的认识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着临床医生输血决定,一直存在着输血不足和过度输血。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和公认的输血阈值,甚至连采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还是红细胞计数亦未能确定,多数文献采用血红蛋白浓度,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必就盯着某一项指标而决定输血和输血的量。
总的来说,输血与否取决于以下方面:贫血发生的原因、速度、程度、时间、机体和器官的状态和代偿能力,继续出血的可能和出血量,由临床医生综合把握,结合输血可能的风险,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一般原则如下:1 明确输注的红细胞适应症,利与弊。
2 输注前签署输血同意书,告诉患者输血的利与弊。
3 尽可能明确贫血病因,去除发或控制发病因素,能进行有效治疗者,尽量不输血,如缺铁性贫血,除非贫血危及生命,不建议输注红细胞,应积极治疗进行铁剂补充治疗。
4 红细胞输注没有确定阈值,由临床医生依据患者情况综合做出判断。
特殊情况下,需要临床输血委员会或输血科医生会诊决定。
5 急性失血一般在失血量未达循环量的40%~50%时,应采用晶体液与合成胶体液而不是血液快速补充血容量。
尽可能针对性输注红细胞和替代性液体用品,以保证合理用血。
6 病历中记录输注红细胞原因。
7 若为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应对血液成分制品辐照处理(25~30Gy)。
红细胞输注指证:1 急性失血建议在估计失血量的基础上决定输血否。
①15%失血量(成人约750ml)除非是发生于已经贫血患者;或存在心肺疾患;或其他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此失血量,否则,不予输血。
②15%~30%失血量(成人约800ml~1500ml)需输注晶体液与合成胶体液,除非是发生于已经贫血患者;或存在心肺疾患;或其他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此失血量;或者出血持续不断,否则,不予输血。
③30%~40%失血量(成人约150ml~2000ml)需输注晶体液与合成胶体液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可能需要输血。
④>40%失血量(成人约>2000ml)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需要包括输血在内的抢救手段。
注意事项:①以血红蛋白浓度确定输注,一般Hb>10g/dl不予输注,多在Hb<7g/dl时进行;Hb于7~10g/dl间尚无统一意见,建议不进行输注,但最终由临床医生决定;②老年(>65岁)、存在心肺疾患、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建议根据情况上调输注标准,比如在Hb<8g/dl时进行输注。
③应控制出血原因,若出血持续进行,比如合并出血止血异常,应积极纠正。
2 慢性贫血应查清病因,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病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治疗有效时,则不予输血。
慢性贫血输注目的是维持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于最低耐受水平,但不同疾病治疗目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需要维持Hb>7g/dl,甚至>8g/dl。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部分肿瘤性贫血,如骨髓瘤、淋巴瘤,及部分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可能有效,使用Epo能有效减少输注。
地中海贫血输注红细胞不仅可以纠正贫血,还能够抑制骨髓红系大量代偿性增殖,减少胃肠道铁吸收,建议在Hb<9.5~10g/dl时进行输注,长期输注应警惕血色病发生的可能,应及时除铁治疗。
各类红细胞制品1、浓缩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或少浆血)是最简单的红细胞成分制品,临床中约80%用血是输注红细胞,现多提供浓缩红细胞。
全血在2~6℃冰箱过夜自然沉淀,或者用特定规格的低温离心机离心制备,移去血浆层,加入添加剂后2℃~6℃保存,血细胞比容在50%~90%,以70%左右较好,含血浆量不多而粘稠度又不高。
浓缩红细胞含有采集的全血中的白细胞。
150~200mL红细胞,大部分血浆已被分离出;血红蛋白约为20g/100mL(不少于45g/单位);红细胞比容55%~75%。
传染病危险:同全血。
适应症:①贫血患者补充红细胞;②急性失血时与晶体液或胶体液一起使用。
输注:①同全血;②为改善输血流速,可通过Y型管加入生理盐水(50~100mL)。
注意:①血液粘滞度增高,经静脉输血时间较长;②白细胞是部分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
2、红细胞悬液如上所述,红细胞悬液是将血浆分离后,加入“添加”稀释液所制。
含150~200mL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另加入110mLSAGM(添加剂,包括生理盐水、腺嘌呤、葡萄糖和甘露醇)或者加入等量的红细胞营养液;血红蛋白约15g/100mL(不少于45g/单位);血球压积50%~70%。
传染病危险:同全血。
适应症:同浓缩红细胞。
禁忌症:不适用于新生儿置换输血,可用血浆、45%清蛋白或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代替添加剂。
输注:①同全血;②输注时比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更通畅。
3、除“白膜”红细胞将全血离心使红细胞沉淀到血袋底部,白细胞(和多数血小板)在红细胞和血浆间形成一层白色细胞细胞,称为“白膜”。
除“白膜”红细胞仍保留红细胞,浓缩红细胞中含约10%的白细胞。
减少了白细胞和白细胞抗体反应引起的输红细胞时传播细胞内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
“白膜层”可用于制备浓缩血小板。
4、除白细胞(过滤)红细胞或全血除白细胞(过滤)红细胞或全血输注可减少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减少急性输血反应;若过滤后每袋血的(残留)白细胞少于1×106,减少了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
一般情况,1单位红细胞悬液或浓缩红细胞经除白细胞(过滤)后,含白细胞数少于5×106;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球压积取决于血制品种类;减少了巨细胞病毒传播的危险。
传染病:同全血。
适应症:①减少反复输血患者发生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②减少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③输红细胞发生两次以上发热反应者。
输注:①同输血;②如果不能从血库获得除白细胞红细胞或全血,也可以在输血时应用除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
5、洗涤红细胞对红细胞用0.9%的生理盐水洗涤3次,可去除大量的白细胞(达80%),和几乎全部的血浆蛋白,但红细胞也有一定损失(约20%)和损伤,成为洗涤红细胞,由于在洗涤过程中破坏了原来密闭系统,故应在4℃~6℃下保存,并且必须在24小时内输注。
主要用于有严重输血过敏史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含抗IgA血浆蛋白抗体者、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等。
(二)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为了治疗和防止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的出血,但不是任何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均可以输注,有些情况下是禁用或是慎用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可以减少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死亡率,但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同种免疫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及输血传播性疾病,因此,临床医生须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血小板输注指证:1 血小板减少症所致的出血当然是血小板输注的指征,但实际上,单纯血小板减少症者在血小板>10×109/L时,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自发性出血。
2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和治疗性输注的优劣,由于客观条件和伦理问题一直没有随机试验验证。
对临床医生而言,多数情况下是预防性输注。
过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临界值是血小板<20×109/L,但那是在上世纪对低水平血小板计数准确性差、败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低和常使用阿司匹林退热的情况下建议的临界值,现在认为在没有败血症、同时使用抗生素、不规则出血等消耗血小板的危险因素存在时,可以取血小板<10×109/L为临界值。
但在血小板<10×309/L,仪器计数血小板常欠准确,应参考人工计数。
3 急性白血病(不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取血小板<10×109/L为输注临界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无论血小板多少,均存在原发性凝血功能异常,建议取血小板<20×109/L为临界值,以降低出血风险。
4 造血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须使用大剂量预处理方案放、化疗,所以黏膜损伤较多数急性白血病化疗者甚,通常的建议预防性输注,取血小板<20×109/L为临界值,但目前的少量研究认为血小板<10×109/L为临界值也还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