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要置管持续镇痛,置管前先注射5ml局麻药,以撑开筋膜间 隙,方便向背侧穿行并支配背部肌肉
和皮肤。
PVS:椎旁间隙; Rhomboid:菱形肌; Trapezius:斜方肌; TP:横突;Rib:肋骨; Spinal nerve:脊神经; Erector spinae:竖脊肌; Dorsal ramus:脊神经背支;
Ventral ramus : 脊 神 经 腹 侧 支
“竖脊肌”是由一组肌肉组成,由外到内依 次为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它们位于脊 柱两侧,从颅骨延伸到骨盆和骶骨区域, 从棘突到横突,并延伸到肋骨。在沿着脊 柱头、尾走行的过程中,竖脊肌肌群会改 变它们的大小和形态。作为“核心”肌群的 一部分,竖脊肌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脊 柱稳定性。
解剖
▪ 神经支配
脊柱背区的感觉神经支配, 起源于第一颈椎(C1) 到第五腰椎(L5)脊神 经背支,而T1-T12胸神 经腹侧支延伸为相对应的 肋间神经支配前外侧胸壁 和腹壁。
超声引导竖 脊肌平面阻 滞
副标题
前言
▪ 适应症:肋骨骨折、背部、胸壁手术镇痛; ▪ 注射位置: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竖脊肌深面、横突表面,以获得
头、尾几个椎体节段的扩散; ▪ 超声探头:线阵探头或凸阵探头均可; ▪ 神经阻滞针:22G,5-10cm短斜面针; ▪ 局麻药容量:20-30ml。
解剖
▪ 功能解剖
提示
▪ 图A.超声探头放置太靠近脊柱中线。 ▪ 图B.ESPB超声探头正确的放置位置。 ▪ 图C.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
ESP:竖脊肌; A:前;P:后; Pleura:胸膜; Lamina:椎板; PVS:椎旁间隙; CR:颅,CD:尾; Rhomboid:菱形肌; Trapezius:斜方肌; TP:横突; Rib:肋骨;
局麻药选择
▪ ESPB是筋膜间隙阻滞,因此,阻滞成功因素取决于注射在正确的 筋膜间隙:即竖脊肌和横突之间,同时给予满足手术区域镇痛所 需充足的局麻药容量。通常使用长效局麻药单次注射或通过置入 导管持续输注连续镇痛。
局麻药选择
小结
▪ 胸段水平ESPB可选择高频线阵超声探头,而腰段阻滞或者肥胖患 者选择低频凸阵超声探头更为合适,主要原因在于竖脊肌可能较 深(深度>4cm)。
注射步骤
注射步骤 • 平面内技术从头侧进针,直到针尖顶到横突。 • 注射1-3ml局麻药进行水分离,以确定注射平面是否正确,正确
的注射平面应该是竖脊肌深面、横突表面(注射药液时竖脊肌被 药液顶起即可)。 • 注射容量为20-30ml。
注射步骤
▪ 平面内技术进针,进针路径头侧朝向尾侧,脊神经穿行于胸椎旁
▪ 如果能观察到清晰的胸膜,证明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应向内 侧滑动,直到横突显示,而此时胸膜显示不清或看不到。
▪ 谨记:ESPB是一筋膜间隙平面阻滞,因此容量对于阻滞成功至关 重要。同时,要控制单次局麻药总量,警惕局麻药全身毒性风险, 同时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备好脂肪乳,熟悉心肺复苏流 程)。
• Inferior angle of the scapula T7: 肩胛下角约平对T7(或平对第7肋 间隙)
阻滞技术
扫查方法 ▪ 定位要阻滞节段的横突后,将超声探头旁正中矢状位放置,距脊
柱中线(棘突)约2cm,并优化超声成像。 ▪ 基本事实:在较高的胸椎节段,例如,T5以上,横突上方有三层
肌肉,分别是斜方肌、菱形肌和竖脊肌。在胸椎中下段,只能看 到斜方肌和竖脊肌。
解剖
▪ 基本事实: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最近几年新发明的区域阻滞技术,现在依旧没有界定其 明确的适应症。
▪ 同样,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表明,局麻药通过肋 横突孔向前扩散到椎旁间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其实呢,局 麻药在筋膜间隙扩散阻滞脊神经后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超声解剖
▪ 当超声探头置于T5水 平旁正中矢状位时, 横突显示为扁平的高 回声骨性结构,其下 方为声影,横突表面 纵向低回声结构从浅 至深依次为斜方肌、 菱形肌和竖脊肌。
感觉和运动阻滞
▪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与局麻药的分布并不一致。 ▪ 相关研究表明,ESPB后局麻药向头、尾方向扩散,主要浸染脊神经背支,很
▪ 温馨提示:考虑到局麻药以头、尾方式扩散;靶向横突(即阻滞 节段水平)应选择手术所需镇痛范围的中间节段
体表定位和患者体位
• Vertebra prominens C7:C7棘 突(C7椎体的特殊性是棘突特长 而粗大,末端不分叉,临床上常 作为定位标志);
• Scapula spine T3:肩胛冈约平 对T3;
阻滞技术
▪ RM:菱形肌 ▪ S+LT+IC:棘肌+最长
肌+髂肋肌(竖脊肌并 列的三个纵行肌柱)
阻滞技术
▪ 通常,肋骨横突复合体的超声图像为一扁平高回声线,后方有声 影。注意矢状位放置超声探头实施ESPB时,胸膜一般观察不到 (有时候比较模糊)。
阻滞技术
▪ TP:横突; ▪ A:前;P:后 ▪ PVS:椎旁间隙; ▪ CR:颅,CD:尾; ▪ Rhomboid:菱形肌; ▪ Trapezius:斜方肌; ▪ Erector spinae:竖脊肌
少扩散到脊神经腹侧支和肋间隙。药液能否扩散到椎旁间隙及交感神经链也 备受质疑。
感觉和运动阻滞
▪ 脊神经背支含有内脏运动、躯体运动和感觉信息,往返 于背部皮肤和背部深层肌肉之间。由于局麻药头、尾扩 散节段的不确定性,阻滞的范围和镇痛效果也是变化的。
体表定位和患者体位
▪ 患者可以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通过超声定位第一肋,然后依 次向下计数,定位要阻滞的节段即可。或参考背部的骨性标志及 相对应的椎体节段,以此确定所需阻滞的节段。
提示
▪ 如果超声探头放置太靠近脊柱中线(偏内侧),此时超声中出现 的平坦高回声线性结构为胸椎椎板。此时应固定超声探头,慢慢 地向外侧滑动以显示横突图像。
▪ 当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时,此时出现的圆形的高亮结构为肋骨, 两肋骨中间深面高回声结构为胸膜。此时应固定超声探头,缓慢 向脊柱中线滑动以显示横突图像。
和皮肤。
PVS:椎旁间隙; Rhomboid:菱形肌; Trapezius:斜方肌; TP:横突;Rib:肋骨; Spinal nerve:脊神经; Erector spinae:竖脊肌; Dorsal ramus:脊神经背支;
Ventral ramus : 脊 神 经 腹 侧 支
“竖脊肌”是由一组肌肉组成,由外到内依 次为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它们位于脊 柱两侧,从颅骨延伸到骨盆和骶骨区域, 从棘突到横突,并延伸到肋骨。在沿着脊 柱头、尾走行的过程中,竖脊肌肌群会改 变它们的大小和形态。作为“核心”肌群的 一部分,竖脊肌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脊 柱稳定性。
解剖
▪ 神经支配
脊柱背区的感觉神经支配, 起源于第一颈椎(C1) 到第五腰椎(L5)脊神 经背支,而T1-T12胸神 经腹侧支延伸为相对应的 肋间神经支配前外侧胸壁 和腹壁。
超声引导竖 脊肌平面阻 滞
副标题
前言
▪ 适应症:肋骨骨折、背部、胸壁手术镇痛; ▪ 注射位置: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竖脊肌深面、横突表面,以获得
头、尾几个椎体节段的扩散; ▪ 超声探头:线阵探头或凸阵探头均可; ▪ 神经阻滞针:22G,5-10cm短斜面针; ▪ 局麻药容量:20-30ml。
解剖
▪ 功能解剖
提示
▪ 图A.超声探头放置太靠近脊柱中线。 ▪ 图B.ESPB超声探头正确的放置位置。 ▪ 图C.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
ESP:竖脊肌; A:前;P:后; Pleura:胸膜; Lamina:椎板; PVS:椎旁间隙; CR:颅,CD:尾; Rhomboid:菱形肌; Trapezius:斜方肌; TP:横突; Rib:肋骨;
局麻药选择
▪ ESPB是筋膜间隙阻滞,因此,阻滞成功因素取决于注射在正确的 筋膜间隙:即竖脊肌和横突之间,同时给予满足手术区域镇痛所 需充足的局麻药容量。通常使用长效局麻药单次注射或通过置入 导管持续输注连续镇痛。
局麻药选择
小结
▪ 胸段水平ESPB可选择高频线阵超声探头,而腰段阻滞或者肥胖患 者选择低频凸阵超声探头更为合适,主要原因在于竖脊肌可能较 深(深度>4cm)。
注射步骤
注射步骤 • 平面内技术从头侧进针,直到针尖顶到横突。 • 注射1-3ml局麻药进行水分离,以确定注射平面是否正确,正确
的注射平面应该是竖脊肌深面、横突表面(注射药液时竖脊肌被 药液顶起即可)。 • 注射容量为20-30ml。
注射步骤
▪ 平面内技术进针,进针路径头侧朝向尾侧,脊神经穿行于胸椎旁
▪ 如果能观察到清晰的胸膜,证明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应向内 侧滑动,直到横突显示,而此时胸膜显示不清或看不到。
▪ 谨记:ESPB是一筋膜间隙平面阻滞,因此容量对于阻滞成功至关 重要。同时,要控制单次局麻药总量,警惕局麻药全身毒性风险, 同时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备好脂肪乳,熟悉心肺复苏流 程)。
• Inferior angle of the scapula T7: 肩胛下角约平对T7(或平对第7肋 间隙)
阻滞技术
扫查方法 ▪ 定位要阻滞节段的横突后,将超声探头旁正中矢状位放置,距脊
柱中线(棘突)约2cm,并优化超声成像。 ▪ 基本事实:在较高的胸椎节段,例如,T5以上,横突上方有三层
肌肉,分别是斜方肌、菱形肌和竖脊肌。在胸椎中下段,只能看 到斜方肌和竖脊肌。
解剖
▪ 基本事实: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最近几年新发明的区域阻滞技术,现在依旧没有界定其 明确的适应症。
▪ 同样,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表明,局麻药通过肋 横突孔向前扩散到椎旁间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其实呢,局 麻药在筋膜间隙扩散阻滞脊神经后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超声解剖
▪ 当超声探头置于T5水 平旁正中矢状位时, 横突显示为扁平的高 回声骨性结构,其下 方为声影,横突表面 纵向低回声结构从浅 至深依次为斜方肌、 菱形肌和竖脊肌。
感觉和运动阻滞
▪ 神经阻滞的作用机制与局麻药的分布并不一致。 ▪ 相关研究表明,ESPB后局麻药向头、尾方向扩散,主要浸染脊神经背支,很
▪ 温馨提示:考虑到局麻药以头、尾方式扩散;靶向横突(即阻滞 节段水平)应选择手术所需镇痛范围的中间节段
体表定位和患者体位
• Vertebra prominens C7:C7棘 突(C7椎体的特殊性是棘突特长 而粗大,末端不分叉,临床上常 作为定位标志);
• Scapula spine T3:肩胛冈约平 对T3;
阻滞技术
▪ RM:菱形肌 ▪ S+LT+IC:棘肌+最长
肌+髂肋肌(竖脊肌并 列的三个纵行肌柱)
阻滞技术
▪ 通常,肋骨横突复合体的超声图像为一扁平高回声线,后方有声 影。注意矢状位放置超声探头实施ESPB时,胸膜一般观察不到 (有时候比较模糊)。
阻滞技术
▪ TP:横突; ▪ A:前;P:后 ▪ PVS:椎旁间隙; ▪ CR:颅,CD:尾; ▪ Rhomboid:菱形肌; ▪ Trapezius:斜方肌; ▪ Erector spinae:竖脊肌
少扩散到脊神经腹侧支和肋间隙。药液能否扩散到椎旁间隙及交感神经链也 备受质疑。
感觉和运动阻滞
▪ 脊神经背支含有内脏运动、躯体运动和感觉信息,往返 于背部皮肤和背部深层肌肉之间。由于局麻药头、尾扩 散节段的不确定性,阻滞的范围和镇痛效果也是变化的。
体表定位和患者体位
▪ 患者可以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通过超声定位第一肋,然后依 次向下计数,定位要阻滞的节段即可。或参考背部的骨性标志及 相对应的椎体节段,以此确定所需阻滞的节段。
提示
▪ 如果超声探头放置太靠近脊柱中线(偏内侧),此时超声中出现 的平坦高回声线性结构为胸椎椎板。此时应固定超声探头,慢慢 地向外侧滑动以显示横突图像。
▪ 当超声探头放置太偏外侧时,此时出现的圆形的高亮结构为肋骨, 两肋骨中间深面高回声结构为胸膜。此时应固定超声探头,缓慢 向脊柱中线滑动以显示横突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