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以下例子:
- 23+47与47+23的结果相同,让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 (12+35)+18与12+(35+18)的结果相同,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数学规律的一般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中的基本定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使其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举例:
-难点突破方法:给出算式如8+13+7+2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其转化为(8+22)+(13+7),以便于计算。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解决购物找零、计算多个物品的总价等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改变加数顺序或加法计算顺序的情况?”比如,我们在算零钱时,可能会将几个硬币的顺序调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奥秘。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
教学目标: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动画演示。
2. 学具:小棒、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实际意义。
2. 新课讲解:(1)讲解加法交换律: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加法交换律的本质。
(2)讲解加法结合律:同样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加法结合律的本质。
3. 师生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教师进行点评。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掌握情况。
八、拓展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1. 制作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手抄报,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编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布置得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手里有5个糖果,另一个学生手里有3个糖果。
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下他们手里的糖果一共有多少个。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发现,无论先加哪个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样,学生就能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2+3)+4等于多少,2+(3+4)等于多少。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具。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中是否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探究加法交换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交换加数的位置,发现和不变。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探究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改变加法的计算顺序,发现和不变。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解答。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出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
七、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1.说一说:88+104+96你会怎么算?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写一写: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3.理一理: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二)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反馈点拨
1.列出算式88+104+96,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算法1:从左往右先算88+题
3.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
一、导入新课
师:这一单元,我们要来学习“运算定律”。其实有些运算定律我们已经接触过了,这单元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加法有关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预学交流
师:根据预学单,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算法2:先算104+96,再加88。板书:88+(104+96)
问:你为什么这么算?(凑整,简便)
2.观察比较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发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都会跟上面这个等式一样和不变呢?(边板书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发现规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和没变
(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些方式里面,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比较方便。(达成共识:一般用字母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
(4)加法交换律我们以前在哪里用到过?(加法的验算)
活动二:学习例2,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思辨落实点2】
活动一:学习例1,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思辨落实点1】
(一)出示共学单:
1.说一说: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部编新人教 4年级数学 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部编人教版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部编人教版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7、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
=316+50+9
=366+9
小明
=375
125×16 乘法结合律
=125×(8×2)
=125×8×2
=1000×2
=2000
小兵
(五)租船问题
探究最省钱方案: ◎基本方法:先假设,再确定。
课堂练习 1.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数。
365-(180)=185 365-185=180
(345)÷15=23 15×23=345
教材第104页第1(3)题
(三)四则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没有括号,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 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三)四则混合运算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 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 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①②综合3算16式+5:9=(373516+59)÷3=125 ①②③综(合算式37:5)÷(33=1162+155295)×÷163=×201060=2000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个数的积:a÷b÷c=a÷(b×c)。 ②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学习要点:灵活掌握有关加法的简便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
指导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
通案
个案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例5:
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一)
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
指导
学生合作讨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基本练习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
()+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反思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3
要求:a、画出线段图。
b、列式计算。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
654+(97+a)=(65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 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 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如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四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加法问题,让学生解答。
2.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问题中的规律。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加法问题有什么规律吗?”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加法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
三、探究加法结合律(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发现这些加法问题有什么规律吗?”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加法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答。
四、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答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学生记录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便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问题中的规律,探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3=3+2(2)3+4+5=(3+4)+52. 计算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1)1+2+3+4+5(2)6+7+8+9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其他定律混淆。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我还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教学设计1.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a. 引入实例使用PPT展示两组图片,每组包含相同数量的物品(如第一组有2个苹果和3个橙子,第二组有3个苹果和2个橙子),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图片中物品的总数是否相同。
提问学生:“这两组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对加法交换性的思考。
b.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下加法交换律的公式:“a + b = b + a”,并用文字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
分开购票:20×4+40×6 购买团体票:30×(4+
=80+240
6)
=320(元)
=30×10
300元<320元,因此购买团=体30票0便(元)
答宜:。他们应该买团体票,这样300元就够了。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476-23×4)÷6 (2)846÷[6×(31-28)]
=(476-92)÷6
=846÷[6×3]
= 384÷6
=846÷18
= 64 (3)4800÷25÷4
=4800÷(25×4)
=47 (4)56×99+56
=56×99+56×1
=4800÷100
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 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316+)59 ÷3=125 (316+59) 加、减法为÷第3一×级16运=算2;000
乘、除法为第二级运算。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各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
316+59
125×16
= 316+(50+9) = 125×(8×2)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1. 四则运算及各部分名称
加法、减法:
表示把这两个数合成一个数。
表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 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216 + 44 = 260
260 - 44 = 216
加数 + 加数= 和
被减数 - 减数= 差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1. 四则运算及各部分名称
1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部编新人教 4年级数学 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这五条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有余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探究和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2)加法的简便计算(1课时)(3)减法的简便计算(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6)乘法分配律(1课时)(7)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1课时)(8)练习课(1课时)(9)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迁移,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
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
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目标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 + )+ = +( + )
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 律表示为:
(a+b)+ c = a +(b+c)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做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300
78+ 43 =43+ 78
35 +65=65+35
a+12=12+ a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2.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 = 25+( 68+ 32)
130+(70+4)=(130+ 7)0 + 4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2.下面各等式哪些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哪些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1)470+ 320= 320+470 (2)a十55+45=55+45+a (3)(27+65)+35=27+(65+ 35) (4)70+ 80+40= 70+40+ 80 (5)60+(a+50)=(60+a)+ 50 (6)b+900= 900+b
第四页,共十六页。
40+56=96
56+4பைடு நூலகம்=96
40+56 = 56+40
第五页,共十六页。
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
=
+
+
=
+
像这样的算式你 写的完吗?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 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187+345= 2490+356= 249+88=2.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 38+62=62+38( )(2)129+235+65=129+(235+65)( )(3)(易错题)178+45+22+55=(178+22) +(45+55)( )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空。
((2)35+(65+37)=)○)4.哪两只青蛙的和是整百或整千数?请连一连。
5.小丽为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一共花了多少钱?(用简便方法计算)89元102元98元6.用3、4、6、8编4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两数相加的和也是这4个数字中的两个构成的数)3 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187+345=5322490+356=2846249+88=337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加法验算的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其实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让学生发现,其实我们早就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列竖式时,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1)加法交换律解析算式中是把两个加数38和62交换了位置,但两边还完全相等,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所以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解析算式中的235与65的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所以先把它们两个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合加法结合律的概念,所以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析在这个算式中,为了计算简便,不但45和22交换了位置,而且把178与22、45与55进行了结合,所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1)129 451解析本题是对加法交换律的进一步认识。
加法交换律的概念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要使两个加数相加的和不变,交换它们的位置即可,所以把451和129交换位置后填上即可。
(2)35 65 + 37(或35 37 + 65)解析解答此题,重点是要注意观察算式中数的特征。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2)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是对一些复杂运算的计算法则还不够熟悉,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总结运算规则。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要点。
5.实践训练: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6.应用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的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流程图、算式展示等方式进行板书设计。
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课件
上午骑了40 km 下午骑了56 km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列式: 40+56=96 56+40=96
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40+56 = 56+40
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 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 法交换律。
做一做 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130 + ( 70 + 4 )= ( 130 + )70+
4
火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睛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 = 18+76 加法交换律 56+72+28 = 56+(72+28) 加法结合律 31+67+19 = 31+19+67 加法交换律
24+42+76+58 =(24+76)+(42+58)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运算定律
第 1 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R·四年级下册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3+4=7
4+3=7
你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 个算式吗?
3+4=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这五条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有余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探究和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2)加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3)减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4)练习课 (1课时)
(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6)乘法分配律 (1课时)
(7)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1课时)(8)练习课(1课时)(9)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迁移,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
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
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目标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定律,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 1.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2.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5分钟)
1.游戏引入:换位子。
①师举左手,左右换位子;
②师举右手,前后换位子。
2.在交换位子的过程中,
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根据老师手势的变化交换位子。
2.发现:位置发生了变化,班级总
人数没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1)38+29=29+()
(2)()+25=()+42
(3)a+()=20+()
答案:(1)38 (2)42
25 (3)20 a
2.下面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
交换律?在()里画“√”。
96+14=70+40()
55+95=95+55(√)
a+30=40+a()
二、探究体验,总结定律。
(20分钟)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第17页情境
图,引导学生寻找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
系。
3.生独立解答,示不同算
1.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
息。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画出线段图,理清数量关
系。
3
法。
4.观察比较两种算法和结果,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举例观察,发现规律。
6.讨论交流汇报,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板书:a+b=b+a
二、教学例2:
1.示例情景图,引导生寻找有用信息。
2.指导学生用线段表示数量关系。
3.生尝试解答示不同方法。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3.列式: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发现:
40+56=56+40
5.举例:
31+15=15+31
46+17=17+46
6.汇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
7.A+B=B+A
★+▲=▲+★
甲+乙=乙+甲
明确a+b=b+a
二、1.生看图,寻找数学信息。
2.画图,理清关系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
换律验算。
133+647=
308+426=
答案:780734
验算:647+133=780
426+308=734
4.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
当的数。
(32+25)+65=32+(□+65)
287+182+118=287+(□
+118)
答案:25182
5.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
定律?
73+19=19+73
( )
4
5.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结果相同的等式?
6.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69+172)+28○69+(172+
28)
155+(145+269)○(155+
145)+269
7.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3.展示不同方法。
(1)88+104+96
=192+96
=288(千米)
(2)88+(104+96)
=88+200=288(千米)
4.生分组讨论交流。
5.生发现并回答:用等号连接。
6.先计算,后汇报。
发现:三个数相加,运算顺序不同,
结果相同。
7.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
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
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2+65+18=32+18+65
( )
54+27+73=54+(27+73)
( )
34+42+66+58=(34+66)+(
42+58)
( )
答案: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应完成教材第19 页练习五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注意分析计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5
用反馈。
(12分钟)
第2题。
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进一步促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