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黄河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3.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概况。
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四、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黄河流域的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全长和流域面积。
3. 分析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特点。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黄河流域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第二章:黄河的流域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流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三、教学重点:1.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讲授法:讲解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典型实例,如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2. 讲解黄河流域的人文地理特点。
3. 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黄河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 掌握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如上、中、下游的区别。
- 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及其意义。
-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黄河这一“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 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 教学难点:- 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 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风光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2. 新课探究- 黄河的基本概况:- 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等地图,引导学生回答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问题。
- 结合地形图,分析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 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通过展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引导学生了解各河段的特点。
- 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如中游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等。
- 黄河的治理措施:- 介绍黄河的治理历程,如治理水土流失、修建堤坝、调整河势等。
- 讨论黄河治理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地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和治理的必要性。
-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黄河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全长、河源等基本信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全长、河源等基本信息。
2. 黄河在我国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黄河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地图、黄河流域景观图片3. 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哪里?这里有哪些自然景观?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
二、新课讲授1. 黄河的基本信息a. 地理位置及流经省份b. 流域面积、全长、河源c. 黄河的流向及主要支流2.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a. 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b. 河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3. 黄河在我国的地理意义a. 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文化传承: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黄河流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的地理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了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全长、河源等基本信息,以及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 通过地图,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流域范围,了解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3. 使学生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
4.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 黄河的流域范围、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3. 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
4.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三、教学难点:1. 黄河的流域范围、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的分布。
2. 黄河的水文特征的成因和影响。
3.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的措施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水文和开发治理情况。
2. 利用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流域范围和流经省份。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范围和主要支流。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
介绍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的成因和影响。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开发与治理的措施和效果,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黄河资源。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在我国地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地图,考查学生对黄河流域范围、流经省份、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黄河水文特征(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的理解。
3. 评估学生对黄河开发与治理(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措施和效果的了解。
《黄河》中学地理教学教案
《滔滔黄河》教学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地理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2)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五、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温馨环境,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是什么吗?我想一说到黄河,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心潮澎湃,激情高昂,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她一路欢歌,在中国的大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
七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教师通过讲述黄河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等。
2.讲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析各河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3.详细解析黄河泥沙的特性,阐述泥沙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关注河流生态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河,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黄河,探索它的奥秘。”
5.观察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河流或湖泊,了解其生态环境,并对比黄河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利工程,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案例分析,拓展思维:
(1)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结合我国在黄河治理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总结反思,提升认识: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及注入的海洋。
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3. 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经地区2. 黄河的发源地、全长、流域面积3. 黄河的主要支流4.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5.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2.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风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黄河风光短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经地区。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介绍黄河的发源地、全长、流域面积、主要支流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讲解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特征。
4. 探讨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示意图。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小组竞赛:设计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基本概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绘制黄河流域地理特征示意图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初中地理《黄河》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放诗歌朗诵《黄河颂》和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同时配上音乐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学习新课】:一、知黄河(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细细端详她的模样。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黄河水系图”,完成学案以下问题。
限时3 分钟。
1.请同学们描画黄河干流的形状,说出黄河干流呈现什么形状。
2.在图中填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
3.结合p24“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4.在图上填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主要支流。
3 分钟后,学生代表上台填写黄河简图。
其他同学小组内同桌互查并快速记忆。
教师采用“小组竟答”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自学、小组代表上台填图、同桌互查、快速记忆、小组竟答,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填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二、颂黄河1.(过渡)黄河母亲用她的血肉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遥想当年,黄河母亲生下了我们所生所长的华北平原。
大家来看,为什么说黄河生下了,塑造了华北平原呢?(学生独立思考)2.(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黄河水系图,黄河沿岸除了华北平原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平原呢?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虽然他们深居西北内陆,降水很少,气候干旱,但是却形成“沃野千里,物产丰美”的景象,被誉为“塞上江南”!为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3. 前面提到,黄河流经我国第一二三三大阶梯,由此同学们还想到黄河母亲的哪些贡献呢?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
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4.(过渡):正如《黄河颂》中所说,我们热爱黄河,因为您有母亲的温柔!我们歌颂黄河,因为您有是无尽的激流。
听,这是什么声音?——水流(瀑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3.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4. 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美景。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引导学生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含沙量、流域水系等。
3. 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如水土流失、地上河等。
4. 讲解治理黄河的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黄河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
2. 提问:如何爱护母亲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流域水系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及主要支流。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总结拓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提高读图用图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对黄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地理河流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黄河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基本地理信息。
2. 通过探究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2. 学生分享对黄河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黄河流域探究》。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黄河流域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出黄河流经的省份和主要地形区。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对黄河流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经测定华北平原的土质与黄土高原基本一致。 阅读上面的材料,分析黄河泥沙能够给我们带来哪
些益处? 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根据导学
稿上的要求动手绘制黄河的干流图,并填绘出与黄河有 关的地理事物,其他同学在下面自主完成导学提纲,教 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动手绘图和动笔填 图两个环节,主要通过自读教材、填图落实来实现。评 价激励的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小组四名同学完成速 度最快且质量最高的小组将得到小红旗一面,由老师画 在黑板上的小组评价表自主识图栏中。
学则给予补充,从而为班内展示作准备。 本阶段的评价激励措施是: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
全员参与,讨论时声音大、热情高的小组在合作议图栏 中得小红旗一面;说图展示时地图利用率高的小组则在 说图展示中得小红旗一面。
2、班内展示,交流合作(班内说图)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几名小组代表到黑板前利用前 面第一阶段时黑板上所画的图对部分知识点根据自己 的理解进行讲解,在讲解时要求不能看书和导学稿,但 可以将这些知点转化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如果展示的同 学有什么错误或漏掉了知识点,等他说完后其他同学可 以站起来给他纠正或补充。 3、点拨精讲,深化拓展(教师说图)
的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等概况。
(2)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上中下游的水 教学目标
文特征。
(3)能分析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危害
(4)知道黄河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开发利用黄
河的成就。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后,具备了一定
的地理学习能力,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有了
很大程度的提升;经过平常的训练,学生已经熟悉了地
也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
国自然及改造利用“地上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
初中地理《黄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黄河>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河流方面介绍了黄河和长江。
黄河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的环境意识。
从教材结构看,本课既是学习河流湖泊概况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水资源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黄河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2、了解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3、了解母亲河的巨大奉献。
4、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难点: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黄河的概述”自主学习(挑战自我----- 动手、动脑、动笔)(壱)我国第二长河导入:观看视频《黄河概述》导入新课阅读课本P45 页、P46 页教材和P45 页的图2-3-5,完成下列问题(1) 黄河发源于,呈巨大的字型,注入海,是中国第二长河。
(2)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
(在图中用红笔标出)(3) 黄河的支流:看下图填充①是河,②河(在图中用蓝笔标出)(4) 黄河流经级阶梯。
(5) 黄河流经、、(干湿状况)(6)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 ,B ,C ,D 。
(7)黄河流省区: , , , , , , , , .提问三个学生,完成黄河概述环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依次去黄河的上游峡谷、宁夏平原、延安、开封四个站点去看一看,学习各个河段水文特征及存在的忧患。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黄河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黄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流域面积、流域地形、流域气候等。
3. 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4.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流域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纪录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黄河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讲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流域面积、流域地形、流域气候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4.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黄河流域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流域环境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黄河流域地图,标注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地形区等。
2. 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水文特征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和流域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能通过地图找出黄河的流经路径及主要地形区。
4. 教育学生树立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基本概况。
2. 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的地形区分布。
2. 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图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黄河的流经路径及地形区分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流域内的地理特点。
3.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形图,找出黄河的流经路径及主要地形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黄河流域的保护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河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包括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
2. 评估学生对黄河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考查学生通过地图分析黄河流经路径及地形区分布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黄河流域保护措施的创意和可行性。
5. 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中的态度和进步,以及对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流域地形图、黄河流经省区图等相关教学地图。
2. 搜集黄河相关视频资料,如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三角洲等。
3. 准备黄河流域环境保护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4.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黄河概况、黄河流域地形区分布等知识点。
5. 准备课后练习题,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黄河》教案设计第一章:黄河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黄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2. 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3. 黄河的主要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基本情况、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的确定及上中下游划分的依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全长、流域面积等。
3. 讲解黄河的源头、上中下游划分及主要特点。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黄河的源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黄河源头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源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难点:黄河源头保护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源头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源头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源头。
2. 讲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3. 讲解黄河源头的保护意义。
4.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黄河的上中下游划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⑴ 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学法指导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一、壮美黄河(板书)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学生活动:① 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初中地理黄河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流域面积广阔,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地理课程中对黄河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以及与黄河相关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黄河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特征等。
2. 培养学生对黄河地理特征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与我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以黄河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究。
例如,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通过展示黄河的水文资料,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水系特征;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黄河与我国的关系。
2. 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水文、气候、地貌等特征,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黄河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例如,通过展示黄河流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通过展示黄河的洪水灾害,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如黄河壶口瀑布、三门峡大坝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同时,可以开展黄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5. 比较教学将黄河与其他河流进行比较,如长江、珠江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河流的地理特征和差异。
例如,在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时,可以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河流的水文规律。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地理位置与流域面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黄河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黄河年级:初中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黄河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
2.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河吗?黄河是中国的哪条河流?它流经哪些省份?最终注入哪个海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X页,阅读“黄河概况”部分,了解黄河的主要特点。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 讲解黄河的主要特点,如流域面积、全长、流域地形等。
3. 讲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出示案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2.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黄河流域地形的特点。
2. 讲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三、实践活动1. 请同学们分组调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情况。
2. 各组汇报调查成果,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到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为沿岸地区带来
重要的灌溉水源在上游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 2.黄河上、中、下游的
分界点分别位于(
)
A、宁夏、河南 B、陕西、山东 C、内蒙古、山东 D、内蒙古、河南 【答案】D 【解析】上中下游分界点为河口和孟津。他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简称是内蒙古和
古、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第二单元第 6 课 黄河 精讲精练解析
要点精讲
1、概况: 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河南、山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上 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②知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知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具体位置。 ③我国第二长河(流量先天不足)。 2、黄河的治理: ②中游:(河口—旧孟津)忧患:表现:大量泥沙入河,含沙量大增。成因:水土流失严重 。 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③下游:(旧孟津—入海口)忧患:表现:地上河,洪水泛难,断流。成因:大量泥沙沉积 , 河床抬高;河流流量减少。治理措施:加固大堤,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3、治黄 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4、“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7.黄河流域除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外,近年来又出现了( )〖本题考查:黄河
A.新的冲积平原
B.河流改道 C.断流、水污染
D.“地〗上河”消失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是( )〖本
题考查:黄河〗
A、唐古拉山、东海 B、祁连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横断山、南海 9.下图是我国东部四条大河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黄河的是( )〖本题考查: 黄河〗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的主要手段是( ) 〖本题考查:黄河〗
D、汛期短 4.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5.有关治理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黄河〗
A、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B、下游修建水库
C、上游退耕还草、还林 D、下游加固大堤
6.“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本题考查:黄河〗
鄂。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针对训练
1.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国的第二、三级阶梯
C、含沙量较少
D、冬季无结冰期
2.下列黄河没有流经的地形区是( )〖本题考查:黄河〗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3.“跳进黄河也洗 不清”这句俗话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本题考查:黄河〗 A、水量大
。
【答案】(1)巴颜喀拉 西安 渭河 青海湖(2)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阔平 坦,水
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 两岸
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
(3)一是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泻;二是在下游 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4)黄河 【解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九省区、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因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
10.读图,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本题考查:黄河 〗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1.A 解析:从我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冬季结冰,该河长度约 5 500 千米,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但由于河流年径流量小,是我国 第二长河,该河流经植被覆盖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含沙量最 大的河流。 2.B 解析: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 山西、河南、山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3.B 解析:很明显,反映了黄河的含沙量大。 4.A 解析:造林种草是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 5.B 解析:由于人为因素,黄河上游的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地区植被覆盖少,导致水土 流失加剧,下游地区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因此,上游地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中游 地区加强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都是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在下游修建水库是不合理的。 6.B 解析:黄河中游的大量泥沙被河水带到下游大量沉积,下游的堤坝不断加固越来越高,形成 “地上河”,于是形成了“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独特景观。 7.C 解析:黄河流域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工农业用水,工业污水的排放,又出现了断流、水污 染 等现象。 8.C 解析:天上指巴颜喀拉山 、海分指的是渤海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 巴 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9.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A 河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应位于东北地区;B 河只有夏汛且水量较小,应为黄河;C 河汛期长,水量大,为珠江;D 河水量最大,应为长 江。 10.A 解析:凌汛多发生在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宁夏、内蒙
典型例题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全长 5 464 千米,流经九个省区。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
B
城市
C
河流
D
湖泊
(2)黄河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3)建国以来,我国对黄河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4)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该区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