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封存吗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1b79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b.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一直是法律领域关注的重点。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以期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概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法定情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该制度的设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避免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该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符合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共识。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对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信息泄露;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封存制度了解不足,存在违规查询的情况;此外,对于封存期限、解封条件等具体操作规定尚不完善。
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对封存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执行力度不足,甚至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
(二)社会认知度不高。
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封存制度了解不足,导致违规查询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具体操作规定不完善。
如封存期限、解封条件等具体操作规定尚不明确,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提高各地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视程度,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二)提高社会认知度。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单位和个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了解程度,减少违规查询的情况。
(三)完善具体操作规定。
明确封存期限、解封条件等具体操作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依据。
(四)建立监督机制。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监督,确保制度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d8abd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4.png)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2.05.24•【文号】•【施行日期】2022.05.30•【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未成年人保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22年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贯彻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
应当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及刑事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与电子档案信息。
第三条不予刑事处罚、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记录,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记录,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封存。
第四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8c14e60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d.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培养健康成长,我国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
这一制度的完善,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尊重未成年人权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依据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原有制度仅仅限于刑事记录的封存,而不能对违法记录进行封存。
这就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因为轻微的违法行为而遭受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此外,对于如何界定“轻微”的违法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因此,必须对现有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应当对制度范围进行扩充。
未成年人违法行为记录封存应不仅限于刑法领域,还应涵盖行政和司法领域中的轻微违法行为记录。
例如,纵容未成年人吸烟、醉酒等轻微违法行为都应该列入封存范畴。
同时,应当加强对“轻微”的违法行为的明确规定,建立准确的划分标准,不给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留下人为判断的余地。
其次,应当增加对封存程序的监督和约束力度。
目前法律并没有对封存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进行规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建立起完整的封存程序,明确封存的时限、内容和所涉及的各方责任等。
同时,要加强对封存决定审查的监督、约束和公开,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最后,应当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帮教教育和社会支持体系。
封存制度只是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一个方面,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中,关键是加强帮教教育和社会扶持体系建设。
要建立起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支持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救助。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遵守法律。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工具之一,在未来的相关立法和实践中应当进一步完善。
我们希望通过合理规范、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督,打造更为健康、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f90b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a.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触及法律,产生犯罪记录。
这不仅对未成年人自身的未来发展构成阻碍,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背景及意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成年人的轻罪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对外公开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社会歧视,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方面已有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封存范围不够明确,封存后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不够紧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泄露,对其再次融入社会造成了障碍。
四、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明确封存范围明确哪些类型的犯罪记录应纳入封存范围,哪些不应纳入。
对于轻罪犯罪记录,应设定明确的判断标准,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封存的犯罪记录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泄露。
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衔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确保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一致。
对于违反封存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五、实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实施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其因犯罪记录而受到的社会歧视。
同时,这一制度也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顺利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810b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2.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1.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其犯罪行为往往受到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封存轻罪记录,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
2. 促进再社会化:轻罪记录的封存,有助于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开始,减少因犯罪记录而导致的社会歧视,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3.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封存轻罪记录,为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 制度现状:目前我国已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的轻罪记录,在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进行封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
2. 问题分析:(1) 法律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2) 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该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 社会认知度低:社会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较低,导致该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四、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程序及法律效力,为该制度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
2. 加强执行力度: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应加强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3.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社会对轻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为该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fa085ef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8.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更大的改造和教育的可能性,所以社会应该给予未成年犯罪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向正途。
而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减少犯罪记录对未成年人未来的不良影响,但目前该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一般在犯罪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年顶格刑罚的上限不得超过二分之一,并且要进行一定的法律保护。
但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犯罪经常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未来,也会影响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判断和评价。
因此,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包括记录归档和记录封存两个方面。
记录归档是将未成年犯罪者的犯罪事实及侦查、审判等过程记录在案卷内,由有关部门管理采取保密措施。
记录封存是在未成年人到达一定年龄时,将其犯罪记录从计算机或纸质档案等信息系统中删除或封存,使其不再公开或透露。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记录封存时效问题。
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到达一定年限后可以进行封存,但时间限制并不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把控的问题。
其次,封存操作不规范,导致封存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由于封存操作不规范,存在未删除或透露的记录,对未成年人的未来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一是建立明确的封存时限。
客观合理的封存时限不仅能够使该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也能避免一个人的犯罪记录长久地影响其未来。
二是加强记录封存操作管理。
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封存文件质量。
三是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记录封存事宜,统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规程,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管理制度。
四是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更加全面的社会帮助和管理。
纠正其行为,帮助其回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使其的社会性质得到改变。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8170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1.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摘要: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基础、执行过程及实际效果,本文旨在为相关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一、引言在保护未成年犯罪人合法权益及预防其再犯的过程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其再犯的宽容与教育态度。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含义、法律基础以及意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定义及法律基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记录进行特殊处理,以保护其隐私权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该制度通常在未成年犯罪人完成刑事处罚后,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非符合特定条件,否则不对外公开。
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对此均有明确规定。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与意义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施。
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一是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隐私权,避免其因过去的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二是为未成年犯罪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三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因犯罪记录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限制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尽管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地区、不同司法机关对这一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导致执行效果不尽相同。
其次,对于哪些情况下可以解封犯罪记录,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指南,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不确定性。
最后,社会公众对于这一制度的认知程度有限,影响了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五、未来改进的方向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明确性,确保各地司法机关在执行过程中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二是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明确哪些情况下可以解封犯罪记录,以增强实际操作中的可预测性;三是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该制度的公正、公平执行。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1a28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d.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存在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权益和社会安全。
在一些情况下,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必要的,但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
第一步,明确封存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可以被封存的条件是:犯罪记录已经过审判或决定,并且已经被录入档案。
此外,如果犯罪行为违反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或者犯罪人在成年后已经没有犯罪行为,则也可以考虑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第二步,加强封存管理。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
同时,要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才能访问被封存的记录,防止滥用和泄露。
加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封存记录,确保封存的记录准确、完整、可追溯。
第三步,解决封存记录的使用问题。
虽然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隐私,但也存在使用问题。
警方、法院、学校等需要了解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机构,如何使用封存记录,需要在法律和实践层面加以解决。
比如,在警方、学校等机构使用封存记录时,需要明确使用的目的和范围,确保不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权益。
第四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加强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则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如,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一个涉及到法律、实践和社会多方面问题的复杂性任务。
只有正确处理好封存条件、加强管理、解决使用问题、加强犯罪预防工作,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c726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3.png)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如何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再社会化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本文将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展开深入研究。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概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于曾经犯过罪的未成年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该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不对外公开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隐私权,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社会舆论压力,避免再次犯罪。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依据与实施情况(一)法律依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均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实施情况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各地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均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罪者进行犯罪记录的封存。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未成年犯罪者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与作用(一)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护了未成年犯罪者的隐私权,使他们不再因为曾经的错误而被社会歧视,有助于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保护未成年犯罪者的权益,减少社会舆论压力,有助于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三)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向上通过封存犯罪记录,给未成年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重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该制度的意义与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fff8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0.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我国为未成年人所设计的特殊制度之一,它为失足少年提供了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本篇论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刍议,深入探讨其重要性、适用范围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一)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犯下轻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能够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避免其因过去的错误而受到歧视和偏见,为其提供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封存犯罪记录,可以减少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偏见和歧视,有利于其顺利回归社会,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体现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通过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预防其再次犯罪。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一)适用对象该制度适用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因犯轻罪被判处刑罚的案件。
(二)适用条件犯罪记录封存需满足一定条件,如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真诚悔过等。
同时,对于涉及暴力、性侵等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不适用该制度。
四、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与挑战(一)实施情况目前,我国各地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已逐步实施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为许多失足少年提供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二)面临的挑战尽管该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如何确保封存信息的保密性、如何平衡保护与监督的关系等。
五、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加强立法保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封存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为该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封存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eb04c7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b.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我国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减轻其因犯罪记录而承受的社会压力,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
首先,该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其次,该制度有助于减轻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负担,为其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该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因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各地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普遍采用了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封存范围和条件不明确,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其次,封存程序不够规范,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
此外,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关注度较高,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封存范围和条件不够明确当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的范围和条件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这导致各地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制度的统一实施。
因此,应明确封存的范围和条件,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封存程序不够规范目前,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的封存程序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
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程序混乱、操作不当等问题。
因此,应制定统一的封存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社会舆论压力较大由于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关注度较高,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部分人认为封存制度过于宽松,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ffa9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3.png)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其背后隐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的复杂性和严峻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运而生,其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再社会化,防止其因过去的错误而被社会歧视。
本文将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制度宣传不足当前,社会大众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导致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应加强制度宣传,提高公众对该制度的认知度。
(二)适用范围有限目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主要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犯罪和特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地区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时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该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加强制度宣传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该制度的认知度。
(二)扩大适用范围将更多类型的犯罪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纳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使其更好地发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作用。
(三)加强执行力度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应建立监督机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相关单位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能够查询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情况。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52be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4.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对于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基础、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基础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于一定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其犯下轻罪后,经过法定程序,将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以保护其隐私权和未来发展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一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因过去的犯罪记录而受到歧视;二是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三是符合教育、挽救的原则,体现法律的温情和人道主义精神。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现状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实施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未来发展的权益,为其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封存范围不明确、操作程序不规范等。
四、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封存范围不明确当前,对于哪些犯罪行为可以纳入封存范围,哪些不能纳入封存范围,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法院对封存范围的界定存在差异,影响了制度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二)操作程序不规范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的封存程序应当严谨、规范。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导致封存程序存在随意性,影响了封存效果和公信力。
(三)配套措施不完善除了封存制度本身,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来支持其有效实施。
例如,社会对未成年人的评价和帮助机制、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
目前,这些配套措施尚不完善,影响了制度的整体效果。
五、完善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一)明确封存范围和条件应当明确哪些犯罪行为可以纳入封存范围,以及满足什么条件可以进行封存。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79a2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2.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刍议》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其行为多带有冲动的特征,因此与成年人的犯罪性质有所区别。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运而生,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其必要性、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必要性1.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犯罪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冲动性。
封存轻罪记录,有利于保护其隐私权和名誉权,减少社会歧视和偏见。
2. 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封存轻罪记录,有助于未成年人在成年后摆脱过去的阴影,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3. 预防再犯:对未成年人的轻罪记录进行封存,能够激励其积极改正错误,预防再次犯罪。
三、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作出了规定。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对轻罪记录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部分单位在审查时未严格执行封存制度,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泄露等。
四、问题及挑战1. 法律适用问题:不同地区对轻罪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法律适用不统一。
2. 监管难度大:部分单位在审查时未严格执行封存制度,导致监管难度大。
3. 社会认知度低:部分公众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缺乏了解,导致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
五、解决策略及建议1. 统一法律认定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轻罪认定标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性。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确保该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认知度,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便于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监管。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施办法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ffd030a5e9856a561260d2.png)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施办法》第一条为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刑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对依法曾经受过有罪宣告的未成年人,将其犯罪记录实行封存保管的制度。
第三条对犯罪记录实行封存的,记录该未成年人犯罪的档案材料由办案机关严格保密,非经法定事由,不得公开未成年人被刑事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起诉或因轻微犯罪被判处刑罚的记录,未成年犯罪人在复学、升学、就业、担任无法律明文限制的公职时,免除前科报告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四条对于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以适用犯罪记录封存为原则,以不适用为例外,全面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第五条未成年犯罪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根据本办法申请封存犯罪记录:(一)户籍所在地为沙湾区辖区内的;(二)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三)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但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除外;(四)经过本办法规定的考验期限没有重新犯罪,确有悔改表现。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在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告知未成年犯罪人及其监护人有提起封存犯罪记录的权利。
第七条申请封存犯罪记录的应由本人或者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的监护人提出。
第八条申请封存犯罪记录,应当根据不同的刑罚通过以下考验期提出申请:(一)对于被不起诉、免于刑事处罚的,考验期为在作出决定或判决六个月;(二)对于被判处拘役、管制的,考验期为执行期满后一年;(三)对于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执行期满后三年第九条因具有升学及毕业后首次就业情形的,考验期可以不受第七条规定的限制,但不得少于原期限的二分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要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7813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e.png)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实质要件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保护其未来的发展,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不对外公开使用。
以下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几个实质要件:1.年龄要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首要要件是未成年人的年龄。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一般是指年满18周岁以下的个体。
在一些特定的法律条文中,未成年人的年龄要求可能会有具体的规定。
2.犯罪行为要件: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第二个实质要件是犯罪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对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法律会倾向于进行封存处理,以保护其未来的发展。
但对于一些严重犯罪行为,尤其是涉及暴力、性侵等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封存犯罪记录的可能性较低。
3.轻重情节要件:在考虑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时,法律也会考虑个案的轻重情节。
例如,如果犯罪行为是在极端的环境下发生的,或是受到他人胁迫、引诱,法律可能会倾向于封存犯罪记录,以保护该未成年人。
另外,如果未成年人主动认罪态度较好、表现出悔过之情,也有可能被考虑进行封存处理。
4.个人情况要件:未成年人个人情况也是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重要要件之一、例如,如果该未成年人是首次犯罪,之后没有再犯罪记录,同时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可能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被考虑进行封存处理。
此外,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后积极参加改造教育、进行社会实践等,也有助于增加封存犯罪记录的可能性。
5.受害人意见要件:受害人对于是否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受害人愿意谅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并认为封存犯罪记录有助于其改过自新和未来的发展,法律可能会更倾向于将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处理。
总之,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实质要件包括年龄、犯罪行为、轻重情节、个人情况以及受害人意见等因素。
这些要件的具体适用范围和权重可能会因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在实践中,法官、检察官等司法相关方会对每个案件进行具体评估,综合考虑这些要件,以确定是否适用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处理方式。
未成年犯罪记录怎么封存
![未成年犯罪记录怎么封存](https://img.taocdn.com/s3/m/14acb3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a.png)
一、未成年犯罪记录怎么封存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与刑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与电子档案。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形成的材料,也应当予以封存。
未成年犯罪记录怎么封存
二、未成年犯罪会有案底吗
未成年犯罪是会有案底的,不过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非司法机关办案不得调阅。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
三、未成年犯罪可以考公务员吗
未成年人有犯罪记录不能考公务员。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等情形不得被录取为公务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未成年犯罪记录多久可以消除
![未成年犯罪记录多久可以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27821ec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5.png)
一、未成年犯罪记录多久可以消除
犯罪记录不可能消除,但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信息要封存,没有法定情形不得公开。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未成年犯罪记录
二、泄露个人照片隐私怎么定罪
行为人泄露他人个人照片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三、未成年犯罪记录可以消除吗
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不可以消除,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封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要件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e520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6.png)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指不完全消灭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技术性操作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被查阅。
本文主要介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质要件:(一)封存对象。
适用主体为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标准中强调“犯罪时”,说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针对的是在发生犯罪行为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即使被发现犯罪行为或在判决时已年满18周岁,也不能因此改变进行犯罪记录封存的决定。
(二)封存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适用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情形。
在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时,案件没有经过法院判决,但此种情况同样符合封存条件,应予以封存。
(三)封存内容。
封存的内容为“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有两重含义:一是记载犯罪事实及刑事诉讼过程的载体。
二是未成年人发生犯罪事实的信息。
除了对其犯罪档案材料进行严格保密,还需要对其曾经发生犯罪、接受刑事判决的事实进行封存保密。
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时,不得透露其曾经犯罪这一信息。
(四)封存效力。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效力是该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具体如下:1.犯罪记录限制查询。
犯罪记录封存并不是将犯罪记录在司法档案的记述载体上简单地予以消灭,而是在适用记录封存制度的情况下,对于符合封存条件的犯罪记录,在被查询时给予否定性回答,即应具体答复为“无犯罪记录”。
除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或披露未成年人曾经的犯罪记录。
2.前科报告义务免除。
有关犯罪记录的档案材料,只能保存在司法机关,本人有拒绝向任何部门、个人陈述的权利,在填写各种表格时,不再填写“曾受过刑事处罚”的字样。
犯罪记录封存的人和普通人一样依法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免除在求学、就业等阶段因曾有犯罪记录而遭受歧视。
[page]3.刑事法律后果不变。
犯罪行为引起的刑法上的不利后果并不因犯罪记录封存而消灭,犯罪记录封存并未将行为人在法律上被视为从未犯过罪的人。
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封存吗
![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封存吗](https://img.taocdn.com/s3/m/3e0a2f33d1f34693dbef3e78.png)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封存吗封存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是刑诉法第275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也规定应将拟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卷宗等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加密保存。
下面,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应当封存的犯罪记录与此同时,办法明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解除封存:发现漏罪,且对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在缓刑考验期内,或者刑罚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二、应当予以封存记录的情形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与刑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与电子档案。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形成的材料,也应当予以封存。
三、不应当封存记录的情形办法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记录不予封存:被告人犯数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分别实施犯罪行为,需要在同一案件中一并处理的。
四、相关机关严格处理审查记录封存查询工作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有关犯罪记录的封存、查询工作。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其封存的犯罪记录卷宗封面加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印章等明显标识,并单独存放或者建立专门的档案库进行封存,实行专门的管理及查询制度。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相关电子信息系统中设定查询权限,未经法定查询程序批准与授权,不得对封存的犯罪记录电子信息进行查询。
五、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护当事人隐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工作原因知悉未成年人案件信息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社会调查员等,不得向外界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身份的其他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封存吗封存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是刑诉法第275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也规定应将拟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卷宗等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加密保存。
下面,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应当封存的犯罪记录与此同时,办法明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解除封存:发现漏罪,且对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在缓刑考验期内,或者刑罚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二、应当予以封存记录的情形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包括侦查、起诉、审判与刑罚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与电子档案。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形成的材料,也应当予以封存。
三、不应当封存记录的情形办法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记录不予封存:被告人犯数罪,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分别实施犯罪行为,需要在同一案件中一并处理的。
四、相关机关严格处理审查记录封存查询工作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有关犯罪记录的封存、查询工作。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其封存的犯罪记录卷宗封面加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印章等明显标识,并单独存放或者建立专门的档案库进行封存,实行专门的管理及查询制度。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相关电子信息系统中设定查询权限,未经法定查询程序批准与授权,不得对封存的犯罪记录电子信息进行查询。
五、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护当事人隐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工作原因知悉未成年人案件信息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社会调查员等,不得向外界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身份的其他资料。
违反法律规定披露相关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未成年人所在学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知悉案情的单位、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前款保密规定。
对于需要封存犯罪记录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制作《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告知书》,随生效裁判文书一并送达相关单位和人员,相关单位应当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六、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能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办法规定,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理案件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国家规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查询犯罪记录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列明查询的目的、依据和使用范围等信息,查询人员应当出示单位公函和身份证明等材料。
对司法机关为办理案件需要申请查询的,封存机关应当依法允许其查阅、摘抄、复制相关案卷材料和电子信息。
对司法机关以外的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申请查询的,可以根据查询的用途、目的与实际需要告知被查询对象是否受过刑事处罚、被判处的罪名、刑期等信息,必要时,可以提供相关法律文书的复印件。
封存机关应当依法审查查询申请,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对于符合查询条件的,应当予以准许,对于不符合查询条件的不予准许,并说明理由。
对于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保障其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不受歧视。
民政部门应当指导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保障其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不受歧视。
相关部门不得将有关法律文书归入学生档案或者人事档案。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应该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未成年犯罪的相关内容,请登录赢了网官方网站进行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详细解答。
∙强制医疗代理词 /ss/886146.html∙取保候审过期怎么办 /ss/886145.html ∙拘留五天可以取保候审吗/ss/886144.html∙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2003) /ss/886143.html∙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ss/886142.html∙因行贿6万取保候审后有可能不判实刑吗/ss/886141.html∙二审可以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吗/ss/886140.html∙取保候审到期了怎么办/ss/886139.html∙关于伪造 /ss/886138.html∙关于海上交通事故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ss/886137.html∙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期限过了怎么办/ss/886136.html∙取保候审还会坐牢吗 /ss/886135.html∙刑事证据法定的分类有哪些/ss/886134.html∙财政部 /ss/886133.html∙医疗保险是强制的吗 /ss/886132.html ∙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内部制约的若干规定 /ss/886131.html∙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拥有的权利有哪些/ss/886130.html∙紧急案件如何报案登记/ss/886129.html∙刑事拘留最长期限是多久/ss/886128.html∙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 /ss/886127.html∙家属怎么办理取保候审/ss/886126.html∙刑事诉状附带民事如何写/ss/886125.html∙刑事和解的程序的理解问题/ss/886124.html∙关于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规定(试行) /ss/886123.html∙刑事案没有和解书法官违法吗/ss/886122.html∙原来没有委托辩护人在审判阶段可不可以委托/ss/886121.html∙关于集体性质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ss/886120.html∙对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进行剖析/ss/886119.html∙刑事案件调解时间期限/ss/886118.html∙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ss/886117.html∙监视居住通知家属吗 /ss/886116.html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ss/886115.html ∙关于挪用资金罪有关问题的答复/ss/886114.html∙取保候审的期限如何计算/ss/886113.html∙‘刑事拘留’是什么意思/ss/886112.html∙强制医疗的条件 /ss/886111.html∙取保侯审去外地警方会知道吗/ss/886110.html∙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ss/886109.html∙撞死人签了刑事和解书还要定罪吗/ss/886108.html∙刑事附带民事的调解协议/ss/886107.html∙关于整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ss/886106.html∙刑事案双方达成和解讼吗/ss/886105.html∙有前科的人可以取保候审吗/ss/886104.html∙关于行政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后原行政案件如何处理的电话答复 /ss/886103.html∙关于非法制造 /ss/886102.html∙轻伤刑事案件己经立案民警有权让双方进行调解吗/ss/886101.html∙刑事附带民事上诉要交诉讼费吗/ss/886100.html∙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期限有什么规定(2018) /ss/886099.html∙申请回避权利 /ss/886098.html∙关于对侵犯著作权案件中尚未印制完成的侵权复制品如何计算非法经营数额问题 /ss/886097.html∙关于对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之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 /ss/886096.html∙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有哪些/ss/886095.html∙民事抗诉书 /ss/886094.html∙刑事自诉能调解吗 /ss/886093.html∙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抗诉的案件有哪些/ss/886092.html∙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是否应当为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问题 /ss/886091.html∙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ss/886090.html∙公诉案件一审的审限时间是多久/ss/886089.html∙认为辩护人不称职,是否可以重新委托辩护人/ss/886088.html∙申请回避的条件 /ss/886087.html∙关于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随案移送电子文档的通知/ss/886086.html∙刑事附加民事法院调解/ss/886085.html∙刑事答辩状的范本是什么样子的/ss/886084.html∙关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保障刑事案件办案质量的通知/ss/886083.html∙取保候审律师费 /ss/886082.html∙关于依法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ss/886081.html∙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刑事和解/ss/886080.html∙当事人申请法院整体回避应怎样处理/ss/886079.html∙关于加强报告和督办贪污贿赂/ss/886078.html∙刑事附带民事死亡赔偿金是否取消/ss/886077.html∙刑事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限有多长/ss/886076.html∙怎样申请回避 /ss/886075.html∙刑警队能不能办取保候审/ss/886074.html∙关于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普法教育年活动的实施方案/ss/886073.html∙轻伤适合刑事和解吗 /ss/886072.html ∙申请回避以后的程序 /ss/886071.html ∙法院取保候审意味什么/ss/886070.html∙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什么规定(2018) /ss/886069.html∙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 /ss/886068.html∙刑事和解可以分期履行吗/ss/886067.html∙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2018) /ss/886066.html∙检察院公诉科可以取保候审吗/ss/886065.html∙强制医疗刑事处罚 /ss/886064.html∙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应遵守的规定(2018)有哪些/ss/886063.html∙最高人民法院 /ss/886062.html∙拘留所探视时间 /ss/886061.html∙诈骗刑事案件调解协议/ss/886060.html∙容留卖淫罪辩护词 /ss/886059.html∙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ss/886058.html∙申请取保候审后多长时间批复/ss/886057.html∙关于印发(管制刀具认定标准)的通知/ss/886056.html∙刑事拘留到判刑程序 /ss/886055.html ∙被拘留会不会留案底 /ss/886054.html ∙刑事起诉书说理的重要性有哪些/ss/886053.html∙羁押期限和审理期限的区别是什么/ss/886052.html∙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ss/886051.html∙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ss/886050.html∙是不是只有律师才能担任辩护人/ss/886049.html∙什么是辩护证据 /ss/886048.html∙刑事拘留几天可以取保候审/ss/88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