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73系统精讲-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之欧阳法创编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时间:2021.03.09 创作:欧阳法A.HBsAgB.HBcAgC.HBsAbD.HBeAgE.HBeAb【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N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A.平均30天B.平均40天C.平均50天D.平均60天E.平均70天【答案】:E【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
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A.综合性治疗B.以休息、营养为主C.适当药物治疗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E.戒烟【答案】:E【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
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N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答案】:D【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N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维生素类药物【答案】:A【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N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A.3个月以上B.半年以上C.1年以上D.2年以上E.3年以上【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答案解析】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A、了解有无肾损害
B、为控制活动量提供依据
C、决定饮食调整方案
D、了解药物副作用
E、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11、患儿8个月,发热伴间断呕吐10天。
体检:精神可,较兴奋,方颅,前囟门稍饱满,脑脊液检查,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300X106/L,中性0.60,蛋白0.43G/L,氯化物108mmol/L,糖2.5mmol/L,此患儿的诊断应该是
2、
【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护士对咯血窒息的表现及其处理要点的掌握。
引起咯血的呼吸系统常见病有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癌及肺栓塞等,其中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常出现大咯血,其主要的并发症是窒息。
护士应熟练掌握咯血窒息(先兆)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识别,及时抢救,处理的要点是采取一切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题中患者咯血突然中止,表情恐怖,大汗淋漓,判断患者出现了大咯血窒息,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免疫、变态反应的高低,决定着感染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人体抵抗力处于劣势时,结核病容易发生发展;反之,感染后不
【答案解析】此病人低热2个月,查体:消瘦,精神差,食欲减退,咳嗽,夜间多汗,为结核病表现。
PPD实验(-)是由于2个月前曾患麻疹,现处于免疫力、变态反应暂受抑制所致,不能排除结核杆菌感染。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入院时宣教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丙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疾病分类】1、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临床上还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肝炎,但并不能查到肝炎病毒标志的病例,多数专家称之为非甲-戊型肝炎。
2、按照临床表现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
【传播途径】:甲肝&戊肝:以消化道传播为主,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手、玩具、用具等污染食物或直接经口传播;水源和食物的污染(尤其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可导致其暴发流行,此外,苍蝇和蟑螂在传播中也起着一定作用.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如输注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尤其是反复输注输血及血制品(如血友病)HCV感染以输血为主要途径,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此外,使用有病毒的注射器、医疗器械、意外针刺伤或血液透析、脏器移植等也可造成传播.2.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HBV可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但以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染性较大,故性接触传播也是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此外,共用牙刷和剃刀、纹身、文眉中的微量污血进入体内同样可造成感染.3.母婴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导致婴幼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包括宫内感染、围产期或分娩后传播.其中围产期和分娩过程中传播为主,婴儿音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分娩后传播主要是母婴之间密切接触所致。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病。
迄今已知至少有6种类型病毒。
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庚型主要经血液传播。
临床症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
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病人出现黄疽。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呕吐、腹胀有关。
2、焦虑与感染疾病的威胁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腹水、出血、肝性脑病。
三、护理措施1、隔离:甲型、戊型消化道隔离,乙型血液隔离。
甲型自发病日起,不少于 30日(如病情未好转。
应继续隔离);乙型隔离至临床痊愈。
消化道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污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病人的食具使用1次性餐具。
便器单独使用,呕吐物、排泄物用2%洗消净处理后弃去;室内应无蝇、无蟑螂。
血液/体液隔离要求: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要穿隔离衣,接触血液/体液要戴手套,若手碰上了血液/体液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使用1次性注射输液器: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清洗。
消毒处理:血液污染病室内表面物品,要立即用 70%酒精、0.5%洗消净、0.5%过氧乙酸消毒处理。
2、病情观察:病人的精神、食欲及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
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3、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应卧床休息;慢性肝炎可动静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等。
4、合理营养:进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
(1)成人每日热能以 2000~2500kcal为宜。
必要时应根据体重、有无发热及病情轻重作适当的调整。
(2)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避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脂肪肝的发生。
(3)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 16%,90~130g/d。
蛋白质以鱼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为好。
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毒 性
1.血常规
肝 2.尿常规
炎 3.肝功能检查
病 人 的
(1)血清酶的检测 (2)血清蛋白的检测
护 (3)血清胆红素检测
理 4.凝血酶原活动度
5.血氨检测
6.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及叩击痛。肝功能改变明显。
3)恢复期:
10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临床表现
毒 性 1.急性肝炎
肝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炎 病 人 的 护
发病率较急性黄疸型肝炎高,临床症
状轻。起病一般较缓慢,以乏力和胃肠道 症状为主,不出现黄疸,恢复较快。病程 常在3个月内,易被忽视。
炎 (2)乙型肝炎病毒(HBV)
病 人
(3)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护 (5)戊型肝炎病毒(HEV)
理
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健康史
毒 性
2.流行病学资料
肝 (1)传染源
炎 1)甲型肝炎:急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 人 的 护
的 分病人出现黄疸。
护
理
3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思考题
病 护理评估
毒 性
健康史
肝
炎
临床表现
病
人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的
护
理
心理-社会状况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教案
B. 乙肝疫苗
C.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5. 病人男性,33岁,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20余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8 小时。体检发现:患者呈嗜睡状,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身可见大片瘀斑,扑翼样震颤阳性,肝脾未触及。此患者所患的肝炎类型是:
2、亚急性重型肝炎
3、慢性重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肝炎
2、慢性活动型肝炎
五、治疗:
治疗原则: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1. 急型肝炎 主要是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慢性肝炎 整体治疗 、减轻炎症、护肝、防纤维化,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医药及其各种制剂 ……
A.急性黄疸型
B.急性重型
C.亚急性重型
D.慢性重型
E.淤胆型
A3/A4型题
(6~10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16岁,因发热4天,皮肤巩膜黄染2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尿呈黄色,渐变为浓茶样。无不洁饮食史。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体检:生命征正常,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0.5cm,质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色素124g/L,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血清:HBsAg(+)。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为传染源,甲型、戊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
心理指导:因肝炎传染性强,常受他人的回避,心理压力大,病人易产生焦虑、孤独、失望等心理,应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指导:急性肝炎病人以适当热量、清淡可口饮食为宜;慢性肝炎病人应注意保证足量的热量和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少食多餐;有腹水者,钠盐限制在3~6g/天,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给予易消化软食,避免刺激性粗糙食物,有肝昏迷先兆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休息活动指导:急性期1~2周除进食、大小便外,严格卧床休息;重症肝炎病人进食、大小便均不宜下床;恢复期可适当看书或室内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用药指导:以支持疗法为主,主要为维生素C等药物对消除黄疸、减轻症状、降低谷丙转氨酶有帮助;肝炎病人有不现程度的胃粘膜糜烂,加上凝血因子缺乏,易引起胃出血,应服用护胃药以保护胃粘膜;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肝炎、抑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较为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常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等感冒样症状,伴有粒细胞减少,应定期复查血象。
护理方法指导:一、重症肝炎和瘀胆型肝炎病人黄疸深引起全身皮肤瘙痒影响休息与睡眠,应修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染和皮下出血,可用温水擦洗,必要时用止痒水止痒;二、行肝穿后,绝对平卧2小时,并用腹带加压包扎,进食、排便均不宜下床。
三、重症肝炎或肝硬化腹水病人,应准确记录尿量,为用药和观察疗效提供依据。
隔离知识指导:日常生活用品如剃刀、梳子等均专用,不外借他人;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如有价值交医护人员消毒处理,无价值的应焚烧;甲、戊型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3周,乙、丙型在HBSAg和HCVDNA转阴前,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献血。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ppt课件
即:HBeAg是病毒复制和有很强传染性的标志。
23
病原pp学t精选版
HBV血清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4)HBeAb/抗-Hbe
❖ HAV有相当大的抵抗力,因此对肝炎患者及其排泄物 处理应特别小心。
14
病p原p学t精选版
甲肝血清(病原)学检查
1、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 抵抗力 较乙肝弱,通过粪便排出。 2、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 系统。 3、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 抗-HAV IgM 是诊断HAV早期急性感染的指标。 ❖ 抗-HAV IgG 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HBV)
①小球形颗粒,直 径22nm;
②管形颗粒,直径 22nm,长度在50~ 700nm之间;
③大球形颗粒,即 Dane颗粒,直径 42nm。
17
病p原pt学精选版
乙型肝炎病毒(HBV)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外膜蛋白)
HBcAg
(核衣壳蛋白)
HBV DNA
DNAP
18
病p原pt学精选版
HBV抵抗力
❖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醚、氯仿、酚 有抵抗性。 高压灭菌 (121℃15min)、0.5%过氧乙 酸、5%次氯酸钠、3%漂白粉液、0.2%新 洁尔灭等均可使HBV失活。
19
病p原pt学精选版
乙肝三对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HBsAb或抗-HBs HBeAg HBeAb或抗-HBe HBcAb或抗-HBc HBcAg
4个护理常规
1、传染病护理常规按内科一般病人护理。
病人入院后按病种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并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方可适当活动。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注意营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的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
2、昏迷,高热者按昏迷,高热护理常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重病护理记录,并协助医师做好疫情报告。
做好身心护理,向陪人及病人介绍隔离消毒制度及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配合医院做好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3、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
乙型,丙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废弃,用具应严格消毒。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黄染减退,症状基本消失。
给予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重症肝炎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腹水时,给低钠饮食,限制入水量。
向病人宣传防治肝炎知识,如一般隔离,消毒常识,禁用对肝脏有害药物,严禁饮酒,定期复查等.对重症肝炎,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出血及神志,性格,行为等改变,提示为肝昏迷先兆表现,要立即报告医师.如出现昏迷,则按昏迷护理常规。
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详记出血量,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肝硬化护理常规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随时准备好抢救药械,如三腔二囊管,止血药,输血输液器等。
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
传染病分类
1.口腔粘膜变化。
2.饮食、饮水能力及营养状况。
3.皮疹的特点 疹间有无正常皮肤,出疹的先后顺序。
4.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急性喉炎、脑炎。
症状护理
1. 出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热无并发症者无需做退热处理,体温升高
39.5-40C或其以上者可遵医嘱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随时观察
降温效果。
2.皮疹 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如清洗、局部用药;避免摩 擦,禁搔抓,给予手套并剪指甲。
4.采集标本应取脓血部分,2小时内送检。
5.尊重关心病人,使其具有良好心境。
健康指导
1.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饮食以易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为主,合理调整胃 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病人掌握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措施。
4.向病人讲解便后清洁肛门的重要性。
病毒性肝炎
按消化道传染及血源性传染疾病护理常规执行。
肤干燥可涂护肤油润滑。
健康指导
1.出疹时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
2.饮食易消化,富有营养,无刺激。
3.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细菌性痢疾
按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评估
1.生命体征,有无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数、尿少、血 压下降。
2.记录大便次数、颜色和量、有无脓血及里急后重。
3.肠鸣音情况。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⑴昆虫媒介传染病: 如流行性乙型脑 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
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
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
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病毒性肝炎概述•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评估•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研究进展01病毒性肝炎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定义根据病原学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类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等。
早期症状中期症状晚期症状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等。
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030201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经口摄入传播。
血液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如输血、注射、性接触等。
其他途径母婴传播、密切接触等。
生活质量评估日常活动能力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社会支持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状况,包括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03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根据医生的指示,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服药时间。
确保按时按量给药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注意药物副作用提醒患者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为其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饮食。
控制脂肪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鼓励适量饮水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增强患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04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疫苗,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护考)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 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min以上
保护易感人群
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易感儿接触麻疹 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预防小儿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注射干扰素 B.输注丙种球蛋白 C.输注血浆 D.输注全血 E.接种疫苗
疾病
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 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脑
胃肠道传播
中毒性痢疾、脊髓灰质炎
血液、体液传播 乙肝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 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 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性高热、全 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具有自限性, 但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而导致死亡。
(三)肺炎型流感 肺炎型流感多发生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病初类似典型流感
症状,1 天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体 检双肺遍及干、湿啰音,但无肺实变体征。痰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 5-10 天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预后较差。 (四)其他类型
空气、飞沫、尘埃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水、食物、苍蝇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 虫媒传播
,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所 经历的途径
手、用具、玩具传播 血液、血制品传播
土壤传播
人群易感性
某一特定人群中对某种传染 病的易感程度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及护理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3-08-02T11:14:25.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辛淑梅[导读] 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错乱,自我能力下降,嗜睡,扑击样震颤等要及时处理。
辛淑梅(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15000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239-01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
尚有约10%的肝炎病人无法确定其病原,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炎病毒。
根据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其中又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
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过程。
传染源均为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传染途径在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体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染;而丁型肝炎则通过密切接触传染。
此外,能够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还有很多,如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等。
但它们均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为继发性。
1 护理1.1 一般护理①按消化道或体液传染病隔离。
②急性期卧床休息。
③给予清淡,适合口味饮食。
食欲好转后给予丰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
慢性肝炎尤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疑有肝昏迷者则应限制蛋白摄入。
有水肿、腹水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有糖尿病或肥胖者,不宜进食高糖或高热量饮食,以防脂肪肝。
有食道静脉曲张者,防尖硬食物刺破食道血管,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A.HBsAgB.HBcAgC.HBsAbD.HBeAgE.HBeAb【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A.平均30天B.平均40天C.平均50天D.平均60天E.平均70天【答案】:E【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
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A.综合性治疗B.以休息、营养为主C.适当药物治疗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E.戒烟【答案】:E【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
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答案】:D【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C.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维生素类药物【答案】:A【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A.3个月以上B.半年以上C.1年以上D.2年以上E.3年以上【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病毒性肝炎。
7.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A.食欲减退、恶心B.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C.消瘦D.乏力E.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请记忆由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急,病程不超过半年,如早期卧床休息,注意合理饮食,戒酒,不滥用药物,保持乐观情绪,则预后较好,机体消耗小,不容易出现消瘦。
8.男性,50岁,轻度乏力,纳差20天,伴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尿成茶红色,巩膜重度黄染,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阴性。
应诊断为A.急性重型肝炎B.慢性淤胆性肝炎C.坏死性肝炎D.慢性迁延性肝炎E.急性黄疸型肝炎【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类型与表现。
该患者乏力,纳差,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尿茶红色,巩膜黄染,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阴性,符合慢性淤胆性肝炎。
9.某患者,乙型肝炎病史15年,近来出现意识模糊等肝性脑病的先驱症状,请问若为肝性脑病患者用肥皂水灌肠,可导致A.腹水加重B.腹泻加重C.酸碱平衡失调D.血氨的产生和吸收E.黄疸升高【答案】:D【解析】:考察肝性脑病护理措施。
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
禁用肥皂水灌肠,因其为碱性,可增加氨的吸收。
10.患者,女,28岁,食欲减退、黄疸进行性加深24天,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史。
检查:明显黄疸,皮肤瘀斑,无蜘蛛痣,肝掌,腹胀,肝脾未扪及,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ALT 560U/L,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重型肝炎D.慢性肝炎重度E.瘀胆型肝炎【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该病人食欲减退、黄疸,腹胀,皮肤瘀斑,腹水征阳性,血清总胆红素和转氨酶异常,是亚急性重型肝炎指征。
11.患者男性,38岁,发热,恶心,食欲下降,黄疸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请问该病人黄疸前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呼吸系统感染症状B.皮肤、黏膜黄染症状C.循环系统症状D.消化系统症状E.泌尿系统症状【答案】:D【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分3期,分别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黄疸前期起病急,以畏寒、发热、显著乏力、消化道症状为主,本期末尿呈浓茶色。
少数病例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
12.患者男性,急性甲型肝炎入院,请问该病人的隔离期是A.病后50天B.病后3周C.病后1个月D.病后2个月E.病后3个月【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请记忆甲型肝炎病人自起病日起应隔离3周;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员应定期检查;对密切接触者应检疫45天。
13.患者女性,30岁,无症状,几天前来医院做婚前检查发现HBsAg(+),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请问该病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B.血行传播C.母婴传播D.呼吸道传播E.蚊虫叮咬【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请记忆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肝疾病。
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
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
14.为了利于腹水的消退,给患者抽取腹水的同时,应及时输注A.等渗盐水B.抗生素C.白蛋白D.高张葡萄糖溶液E.甘露醇【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
请记忆腹水病人有低蛋白血症,抽出腹水应当补充白蛋白防止症状加重。
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
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
15.该患者出现腹水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A.门静脉压力增高B.肝淋巴液生成过多C.低白蛋白血症D.前列腺素增多E.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答案】:D【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因素有门静脉压力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肾脏因素。
患者,男,48岁,乙型肝炎病史l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入院。
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脏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
16.下列指标中,不能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是A.白蛋白明显降低B.球蛋白明显降低C.转氨酶明显增高D.重度黄疸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
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A/G比值下降、转氨酶升高、严重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提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请记忆肝脏损伤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ALT 760U/L,总胆红素54μmol/L,考虑该病人为“病毒性肝炎”。
17.对于一直与其密切接触的儿子,首选的预防措施是A.不需采取任何措施B.注射乙肝疫苗C.检疫45天D.检疫45天,并注射丙种球蛋白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答案】:B【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
乙型肝炎接触者可接种乙肝疫苗,以防止发病。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ALT 760U/L,总胆红素54μmol/L,考虑该病人为“病毒性肝炎”。
18.检查结果示:HBcAbIgM(+),HBsAb(+),余均为(-)。
对于该结果的正确解释是A.既往曾经感染过甲型肝炎B.目前感染的是甲型肝炎C.目前感染的是乙型肝炎D.可除外甲型、乙型肝炎感染E.为乙型肝炎携带者【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
HBcAbIgM(+),HBsAb(+),提示为目前感染的乙型肝炎。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ALT 760U/L,总胆红素54μmol/L,考虑该病人为“病毒性肝炎”。
19.该病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卧床休息B.保肝药物治疗C.抗病毒治疗D.补充维生素E.免疫治疗【答案】:A【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
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
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ALT 760U/L,总胆红素54μmol/L,考虑该病人为“病毒性肝炎”。
20.下列检查中,对进一步明确诊断意义最大的是A.腹部B型超声B.肝功能检查C.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D.凝血功能检查E.血培养【答案】:C【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辅助检查。
该患者怀疑“病毒性肝炎”,为确诊应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