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能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其应用上的妙处。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二、交流反馈1.师:阅读文章时,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明确:(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丁香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这时候,可以联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都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
(2)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文中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联想到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等等。
2.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的文章想开去的例子,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2.从课外阅读中找出一两个精彩的排比句进行赏析,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2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充沛;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让《过故人庄》教案与学生心灵相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让《过故人庄》教案与学生心灵相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运用古曲弘扬民族文化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古曲的文化内涵,运用音乐艺术的形式,通过对文字和音乐的解读、分析和演绎,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通过对古曲《过故人庄》的教学,让学生对古代社会了解更深刻、更具体,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发展,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
同时,教学《过故人庄》时,也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通。
例如在讲解《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时,可以引入历史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入文学学科,教授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让学生对《过故人庄》中的语言和意象的理解更深入。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多个学科中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探寻自身情感世界《过故人庄》中的歌词简洁、含蓄,让学生在聆听时更容易产生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对比、分析等方式来探寻自己的情感世界。
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选择与歌曲同样具有情感价值的文字、图像、表情等,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多个维度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与课程内容更加深入的融合。
同时,教学中也应该保障学生的情感安全。
《过故人庄》这首古曲是对过去的记忆与追忆的碎片化记录,也是一种寄托着感情的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维,通过与同学分享、互动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适当的引导和疏导,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挖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一种学生中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演唱、视听教学、小组讨论等等,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感到轻松、自然地理解教学内容。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的《过故人庄》以及其背后的故事;2.理解《过故人庄》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通过学习《过故人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给学生讲解《过故人庄》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带领学生分析《过故人庄》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组织学生分组阅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过故人庄》的背景以及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课文(20分钟)详细解读《过故人庄》的诗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以及作者在诗中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3.小组阅读(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他们所分析的诗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4.讨论和表达(30分钟)展开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你能否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庄前的小径无人行”作为开头?- 你在诗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和意境?- 你觉得《过故人庄》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进行表达。
可以是对其中某个诗句的深度解读,也可以是对整首诗的总体感受和评论。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上述的表达题,并带到下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陈维崧的《过故人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组织讨论和表达,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写作,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文学素养。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研讨
“中小学古诗词演唱与音乐学科整合的实践性研究”《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的诗歌,描绘农家休闲的生活场景,也写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望”,又到“约”的一径写法,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唱全曲,激发学生珍惜友谊,热爱生活,友谊地久天长之情。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的平静而舒适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与学唱歌曲,通过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感受、鉴赏、聆听、合作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体验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从歌曲的旋律上分析,音符的跳动较小,采用同头异尾的方式编写,歌曲的旋律采用附点节奏为起拍,给人一种快意舒适之感,再结合古诗词描绘的上水画,农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其次,音乐在教学中还设计了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的支持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在演唱过程中相互支持与配合合作,也为他们的青春友谊驻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不经时同学们从诗歌的角度审美了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意境深邃悠长,从语文的角度来讲,也体会了古诗词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巧夺天工。
在通过富有旋律的现代midi制作伴奏,给歌曲情绪的表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达到学生赏析与音乐表现上更加精致与唯美。
也达到了本节课上课的真正目的。
语文学科教学注重语文素养中的人文性审美原则,重在注意古诗词的意境美的赏析。
而音乐注重音乐的音响美,歌唱美的培养。
两大学科虽有不同,但异曲同工的都是为了学生终生学习的美育教学为主基调,只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方式,过程不一样而已,要求不同罢了。
通过音乐与语文学科整合实践,也促进了学科整合的科学性,又兼顾了以人文学科的人文审美,又展现了音乐学科的艺术性。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
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
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排比句,说说认识的路牌等。
教学古诗《过故人庄》时,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诗的意境。
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3.重视“语用”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
本节课注重“语用”的训练,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故人庄”吗?大家心中的“故人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意境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诗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深度解析《过故人庄》教案,助力教学新变革
《过故人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首经典诗歌,作者为唐代诗人孟浩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使用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故人庄》教案应运而生。
在教案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解析和评析,也有对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解析一下《过故人庄》教案,以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所帮助,从而实现教学新变革。
一、诗歌背景介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普及这首诗歌的背景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唐代孟浩然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同时,在介绍中还需提到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如唐代盛世繁荣、文人雅士风流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诗歌解析在诗歌解析中,教师需要逐句逐字地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诗歌结构,为学生提供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逐句分析时,教师需要分析每个字的意义,以及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此外,分析诗歌结构时,教师应探讨诗歌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三、诗歌评析在诗歌评析中,教师需要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例如,在评析方面,教师可以探讨诗歌的音韵、韵律、形式、情感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学生呈现一幅全面深入的诗歌画面。
四、探讨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问式教学、课堂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特点,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效果。
《过故人庄》教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析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诗歌、了解文化,从而实现教学新变革的目标。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
初中《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友情。
(2)领略自然风光,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故人?你们是如何感慨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讲解诗歌中的意境美和哲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友谊的诗歌。
(2)讨论友谊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友情。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7. 作业布置:(1)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过故人庄》的艺术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友情。
教学反思:借助《过故人庄》教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反思:借助《过故人庄》教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教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近日,我在一节语文课上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过故人庄》,这是一篇写景文,文中主要描写了庄园的繁荣与富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我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理解内容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过故人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第二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思考文章中有哪些问题没有完全理解。
第三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发现在理解文章中所遇到的疑问和困难。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跟他们一起完成了一项题外活动,让学生在OECD制订的PISA测试中的测试题,这些题目可以制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活动中,我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讨论。
第四步,让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
促请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将通过PISA 测试的理解,对文章中的问题有更好的把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和交流,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够通过反思这一过程,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思维和创造力上得到锻炼,成为未来世界的有用之才。
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学习古诗过故人庄导入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
学习古诗过故人庄导入环节中的问题和不足
该导入过程中,首先,没有检查学生之前的预习《过故人庄》的朗读情况,没有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古诗来引入本次学习的《过故人庄》,没有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朋友深情的诗歌。
其次,没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自学古诗,也并没有出示学生自学时的一些要求,没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培养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感情,并且没有在整体感悟全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片段的练习。
最后,该导入环节没有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没有带学生想象感悟《过故人庄》这首诗中的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没有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心得体会
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心得体会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心得体会过故人庄,遥记钓鱼翁。
晚稻茫茫与人同,息影沙村人渐老。
如今别径黄昏合,风草荡瓦屋梁飞。
野猿簇簇过山岗,满山残雪照时阳。
燕燕子,所携绿水真可怜。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歌,通过对庄园与周围景物的描绘,深刻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已非的主题。
教学中,我选择了以这首诗为素材进行文学欣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和思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收获了一些宝贵的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挖掘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让学生深入感受诗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象。
在诗歌欣赏环节,我通过朗读整首诗,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每个词句,感受其中的美。
随后,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我提出问题:“诗中的‘过故人庄’意味着什么?”、“庄园主人的离去给这座房屋带来了哪些变化?”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渐体验到了孟浩然所要表达的情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能力。
其次,我注重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启发、激发灵感,互相检验自己的想法。
比如,小组合作活动中,我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朗读诗歌,并解释自己的理解。
然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进行讨论,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理解。
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我也注重创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项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们分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模拟诗中的情节,通过表演与朗读将诗意展现给全班同学。
这种活动形式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表演技巧,也促进了他们对诗意的深入理解。
最后,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导读和解读,我帮助学生了解孟浩然的创作背景,探讨他的写作意图和情感体验。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诗的感知。
科学有效评估《过故人庄》教案的实施效果,推进素质教育拓展.
科学有效评估《过故人庄》教案的实施效果,推进素质教育拓展.。
一、《过故人庄》教案的实施效果《过故人庄》是一篇经典的红楼梦片段,通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
本文重点关注对于教案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以下是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结果:1.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比较。
评估结果表明:经过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其中最大提高幅度达到了20%以上。
这说明,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案是比较成功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成果展示两种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幅度并不是很明显,仍有待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们采用课堂观察和互动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但提升幅度有限。
这也需要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4.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课堂实验和个人实践两种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提升幅度较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二、推进素质教育拓展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案实施效果的评估成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拓展。
以下是具体的推进措施: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幅度有限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内容,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幅度有限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3.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幅度较小的问题,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古诗《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古诗《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过故人庄》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强调了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通过简要介绍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和孟浩然的创作风格,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那个时代,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动机。
其次,我注重了对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和分析诗歌,帮助他们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特别关注诗中描绘的农村庄园的景象,以及通过朋友相聚的描写,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细节的关注。
同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让诗歌更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
这种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对诗歌的亲近感。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对于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这不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歌的主题,还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最后,我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总的来说,通过教学《过故人庄》,我感到诗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的过程。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创造更丰富的文学体验。
过故人庄 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故人,他们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然而,当我们偶然间再次经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可能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情感,那就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
本文将以“过故人庄”为题,探讨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反思和总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正如过故人庄一样,教学反思让我们回顾过去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某次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入,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我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没有给予足够的例子和练习,于是我在下一次课堂上增加了更多的例子和练习,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某次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发现学生们在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我在安排小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于是我在下一次课堂上进行了分组调整,这样学生们的合作效果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在某次课堂教学中,我使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发现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于是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于是我在下一次课堂上增加了互动环节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就提高了。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上完之后,发现学生的表现水平是极高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他们表现的空间,给他们保证表现的时间。
特别是在想象朋友之间可能会聊些什么这个环节,学生激情洋溢,说得有声有色,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1.注重难点
诗歌全篇都明白如话,只有一个地方,稍微有一点晦涩,那就是第一句:故人具鸡黍中的“鸡黍”。
它是一个典故,鸡黍一词在这里出现,专指丰盛的饭菜。
这里需要老师指导。
2.突出重点
这首诗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最后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也叫重阳节、老人节、登高节、菊花节。
这个天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诗人们非常热爱的日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与上面讲的鸡黍之交,生死之交是相通的,是兄弟手足情谊。
这里也需老师稍微点拨理解。
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同学们知道了最后一句对未来的想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也增加了他们对菊花意象的理解,从而突出了重点。
3.重视积累
课文上完了,让孩子背诵积累。
古诗比较形象直白,诵读了几遍,孩子们基本会背了。
于是,我采用个别背、小组背、同桌对背等形式,把这首诗积累下来。
最好,让孩子们认真抄写这首古诗。
4.注重拓展
布置作业时,也是让学生们在九月九日那天,陪老人去登高,为老人祈福,这个切,都非常值得期待。
在开学第一课时,孝顺父母的方式是散步,这节课上,孝顺老人的方式提升到了登高。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过故人庄》教学反思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是人教版初中语七年级上册中外诗歌背诵中的一篇。
它非常脍炙人口,读起非常容易,可是要深入理解它却不简单。
每一句诗都是明明白白的,几乎没有看不懂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要讲好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内涵,就需要花一点功夫。
因此,笔者在充分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了教学。
突破难点诗歌全篇都明白如话,只有一个地方,稍微有一点晦涩,那就是第一句:故人具鸡黍中的“鸡黍”。
它是一个典故,鸡黍一词在这里出现,专指丰盛的饭菜。
《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字巨卿,阳金乡人。
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
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
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
张劭把这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
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
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有了这个典故,同学们才知道,原这次造访不是路过,而是美丽的约定,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信用。
这与前面学过的是“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相互补充,这样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学自然非常感兴趣,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当然,由“鸡黍之交”深入下去,笔者还讲出了范式和张劭之间的“生死之交”。
后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
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进行译读。
(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过故人庄读后感
过故人庄读后感读完《过故人庄》,我深受触动。
这是一本描写农村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展开,展现了农村的变革与挣扎,同时也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价值观念的碰撞。
小说以过去的时代背景为起点,通过对庄园主人家庄贵人、庄正人以及庄正人的女儿庄含韵的生活轨迹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与城市化进程的冲突。
庄家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家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他们的生活方式、家族观念以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小说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农村社会面临的困境以及个人命运所受到的制约和改变。
小说中的庄含韵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勇敢且富有冒险精神,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
庄含韵在小说中不断地努力、奋斗,希望能够摆脱家族的束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在城市里打拼,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
庄含韵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人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庄家的家族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而庄含韵则代表了新时代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小说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对比,揭示了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以及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过故人庄》,我对农村社会的变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小说以其深刻的洞察力、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引领我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调和。
总之,《过故人庄》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和触动力的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让我对农村社会的现状和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它也引发了我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念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教学反思
孟浩然的诗歌《过故人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课外诗歌背诵中的一篇课文。
它非常脍炙人口,读起来非常容易,可是要深入理解它却不简单。
每一句诗都是明明白白的,几乎没有看不懂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要讲好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内涵,就需要花一点功夫。
因此,笔者在充分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了教学。
突破难点
诗歌全篇都明白如话,只有一个地方,稍微有一点晦涩,那就是第一句:故人具鸡黍中的“鸡黍”。
它是一个典故,鸡黍一词在这里出现,专指丰盛的饭菜。
《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
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
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
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
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
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
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有了这个典故,同学们才知道,原来这次造访不是路过,而是美丽的约定,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信用。
这与前面学过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相互补充,这样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学自然非常感兴趣,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当然,由“鸡黍之交”深入下去,笔者还讲出了范式和张劭之间的“生死之交”。
后来张劭得了病,非常严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都尽心和你交友,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袍子,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远回到黄泉之下。
你没有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悲叹落泪,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骑着马赶去。
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将要落下棺材,但是灵柩不肯进去。
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
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
没一会,就看见白车白马,号哭而来。
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
”参加葬礼的上千人,都为之落泪。
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于是才前进了。
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边,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讲到这里,天地为之动容,何况正处于交朋友的年龄的初中生。
笔者非常感慨地说:“要是我们一辈子能够遇上这样一位鸡黍之交和生死之交的朋友,也就不会寂寞了。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突出重点。
这首诗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最后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日,也叫重阳节、老人节、登高节、菊花节。
这一天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诗人们非常热爱的日子。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与上面讲的鸡黍之交,生死之交是相通的,是兄弟手足情谊。
为什么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呢?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最懂得孝顺父母、尊重老人的民族,所以有这样一个节日。
如何尊重老人呢?就要照顾好身体,让老人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登高远眺,志存高远,寿比南山,所以要登山。
为什么要赏菊呢?因为菊花茶具有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双管齐下,能够让老人获得健康和长寿。
所以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让菊花从此一句成名,流传千古,成为诗人们笔下的珍宝。
说到这里,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诗人们这么喜欢菊花?同学们便纷纷引用刚学过的《秋天的怀念》中的句子做答:“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在秋风秋霜中绽放,淡雅、高洁、顽强、热烈、深沉,体现了生命的烂漫。
所以史铁生的母亲最后的遗愿就是让儿子去看菊花,从而活得更加灿烂辉煌。
在中国古代诗人当中,伟大的诗人们也有歌谣菊花的名句。
笔者把它们摘抄下来,如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
杜甫:“竹叶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可见,杜甫是多么爱国,不能以喝竹叶青酒解忧国忧民之痛,便无心欣赏菊花。
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则清楚地说明了菊花的季节特点。
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同学们知道了最后一句对未来的想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也增加了他们对菊花意象的理解,从而突出了重点。
关注热点
重阳节快到了,国庆节刚过去。
人们最关注的是国庆节,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事件。
我们国家刚刚进行了胜利日大阅兵,无知的人们却疯狂地去昔日战败国销费销魂,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笔者不禁发问:“不去日本会死呢?”遥想那些抗战老兵,个个都是“不灭倭寇誓不还”的大丈夫,怎么70年之后,同样是中国人,差距会这么大?这些去日本旅游的人们心里到底安的是什么心?于是,笔者开始引导学生,国庆节,应该去哪里?十大元帅的故乡分别在四川湖南等地,可以去那里参面,缅怀先烈,告慰英雄。
也可以像孟浩然一样,去乡下的老朋友家里做客。
而笔者也有幸去乡下的老同学家做了一次客,更重要的是,在老同学家里,笔者遇到了现在的学生,学生帮笔者和同学拍了几张照片。
于是,笔者开始埋下伏笔。
“我跟同学们有许多共同点,我没去日本,你们也没有去。
我去了老同学家里,而那里也正是你们的老同学家里。
”教室里便充满了猜测的声音,笔者趁热打铁,说道:“下节课,我把我的老同学家和你们的老同学家的相片用电脑放出来,让你们看看,那里的风景和诗里面描写的风景有多么相似。
”于是,一节课在同学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戛然而止,这还真有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思。
布置作业时,也是让学生们在九月九日那天,陪老人去登高,为老人祈福,这一切,都非常值得期待。
在开学第一课时,孝顺父母的方式是散步,这节课上,孝顺老人的方式提升到了登高。
一首诗能够讲出它字里行间的感情,爱国爱家爱朋友,就可以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