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

过故人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能够准确地背诵《过故人庄》并理解其字面意义;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了解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能够进行古诗文的鉴赏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和良好品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故人庄》这首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孟浩然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

2.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3.第三课时: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4.第四课时:进行古诗文的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过故人庄》及相关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料。

2.参考书:相关古诗文鉴赏书籍和古代文化历史书籍。

3.多媒体资料:相关诗歌朗诵视频、古代文化历史图片和音乐等。

4.实验设备: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过故人庄》,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解析,重点词汇、句式及诗歌背景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诗歌《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3. 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对古诗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过故人庄》。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诗歌背景。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a. 请解释“过故人庄”的含义。

b. 课文中有哪些重点词汇?它们的意思是什么?c.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重点词汇:鸡黍、故人、绿树、青山4. 句式:邀我至田家,把酒话桑麻5. 课文主旨:友谊、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课文《过故人庄》。

c.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 答案:a. 见附录。

b. 见附录。

c.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孟浩然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创作特点,提高对古诗文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对词汇、句式及诗歌背景的讲解要求。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词汇、句式及情感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对课堂互动和拓展活动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解析1. 词汇、句式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

《过故人庄》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故人庄》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过故人庄》文本。

2.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导入(5分钟)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导入话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或重逢的感觉?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思考。

Step 3 学习(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4 分析(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过故人庄》中的主题和意义。

可以先提问,再让学生互相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Step 1 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人物或故事情节,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然后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Step 2 分享(10分钟)每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3 讲解(15分钟)教师在板书上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并逐一解释和分析。

第三课时Step 1 复习(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忆和复述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 分组讨论(20分钟)Step 3 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Step 4 教师总结(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分析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和价值。

第四课时Step 1 写作(30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要求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对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进行分析。

Step 2 分享(20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

Step 3 作业检查(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故人庄》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过故人庄》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2)学生讨论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诗人(1)教师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4.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欣赏与朗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的美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文。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相长。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篇一】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正式使用]《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目标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起承转合】,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起承转合)--------------------------------------------------------------------------一、导入(10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的《过故人庄》以及其背后的故事;2.理解《过故人庄》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通过学习《过故人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给学生讲解《过故人庄》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带领学生分析《过故人庄》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组织学生分组阅读,加深对诗词的理解;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过故人庄》的背景以及明代文学家陈维崧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课文(20分钟)详细解读《过故人庄》的诗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以及作者在诗中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3.小组阅读(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他们所分析的诗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4.讨论和表达(30分钟)展开全班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你能否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庄前的小径无人行”作为开头?- 你在诗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和意境?- 你觉得《过故人庄》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过故人庄》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进行表达。

可以是对其中某个诗句的深度解读,也可以是对整首诗的总体感受和评论。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上述的表达题,并带到下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陈维崧的《过故人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组织讨论和表达,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写作,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文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古诗《过故人庄》。

诗文内容如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 学习古诗中的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中的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色和人物,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文《过故人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过故人庄》,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过故人庄》的诗意、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讲解过程中,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文内容。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与《过故人庄》主题相近的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进行例题讲解。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明确田园诗的特点和魅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的讲解。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生和诗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故人、故土的思绪。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2)教师讲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实践活动,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 结合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故人庄》。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过故人庄》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掌握生字词,学习古诗的朗读和吟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和吟诵《过故人庄》,理解全诗的意思,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和吟诵,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与好友分别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过故人庄》,理解诗意,了解诗歌背景。

3. 课堂讲解: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和吟诵。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类似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进行诗歌朗读和吟诵展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生字词:邀、炊、鸡黍、话桑麻、还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朗读和吟诵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过故人庄》的诗意,并尝试吟诵全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吟诵,注意语气、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把握;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3. 针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诗歌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的。

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课题。

再背有关朋友情深的诗歌。

二、初读。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看看画面。

[轻音乐作为背景,出示画面:茂密的树林把整个村庄围绕,给人以静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斜山在远处蜿蜒起伏]1、欣赏图片2、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重点让学生描述出农家生活环境的安谧悠闲。

四、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本诗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浅显易懂,但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之前首先要读通诗歌,读熟诗歌。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五、学诗。

1、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人、故土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题《过故人庄》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题《过故人庄》,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过故人庄》。

4.2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过故人庄》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4.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过故人庄》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图片: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5.3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诗人孟浩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6.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以《过故人庄》为灵感的画或海报,展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过故人庄》,并能够正确默写。

7.2 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过故人庄》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配乐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诗人及风格。

2.交代写作背景。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要求:a读通顺;b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感知大致内容)。

要求:a边听边想说了件什么事;b自由谈初步感受。

4.自由读课文,要求:a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b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上“?”;c尝试背诵古诗。

5.指名读,并尝试背诵。

6.学生质疑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7.分组背诵课文。

要求:a用合适的语音语调;b有感情;c姿势端正;d集体背诵时要有整体效果。

8.尝试背诵。

9.检查自学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生字新词)。

要求:a看拼音读词;b指名认读;c齐读;d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0.听课文录音带,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讨论回答问题。

(作者应邀到一位农村朋友的家里去做客,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主客之间亲切随意地交谈,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11.简介作者的其他作品及风格。

12.巩固生字新词(用实物投影仪出示)。

要求:a指名认读;b齐读;c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3.作业:收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作品及有关田园诗的资料。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聚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题目意义和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3.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象或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象、情感和友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2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其他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6.2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过故人庄》与其他相关诗词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过故人庄》 学历案

《过故人庄》 学历案

《过故人庄》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词句、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朋友,当我们去拜访朋友时,心情往往是愉快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过故人庄》,就是诗人孟浩然去拜访老朋友时所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的心情和乡村的美景。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具鸡黍”“合”“郭外”等词语的意思。

(四)赏析诗歌1、赏析诗歌的意境(1)提问: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引导学生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诗句入手,想象乡村的美景,感受宁静、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赏析诗歌的情感(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诗句中,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种情感的理解。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故人庄”吗?大家心中的“故人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意境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诗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一:《过故人庄》导入活动目标: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了解故事背景。

步骤: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给学生展示一张田园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农村生活的问题,如农村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3. 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课文朗读和课文讲解。

教案二:《过故人庄》课文分析目标:通过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汇和句型。

步骤:1. 向学生展示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梳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意思。

4. 练习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并进行语法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

教案三:《过故人庄》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目标:通过课文理解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的融合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1. 向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情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图片或视频中情感的感受。

2. 通过导入活动,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如课文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情感问题,如: 你认为主人公思乡的情感是怎样的?你在课文中有没有找到让你共鸣的情感?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离别和思乡中的情感和体验,并展示给全班。

教案四:《过故人庄》情景表演目标: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 把课文分成几个情节,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学生的理解进行改编和创作。

2. 给学生合理安排角色,并引导他们思考对话和行动的方式。

3.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反思。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谊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诗歌风格。

(2)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结合诗歌内容和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和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过故人庄》诗歌文本。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名篇,反映了诗人怀念故友、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篇诗既有古朴的书法与结构,又有精美的意境。

学习此篇诗能够拓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过故人庄》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运用语言和思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诗歌对生命的启示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内容放在文本资料中,或者利用PPT播放器把诗歌的相关图片等展示给学生。

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回顾知识•了解唐代诗歌创作背景。

通过课堂ppt等方式,介绍唐代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文学风貌等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对唐代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诗歌内容,充分了解《过故人庄》的内容和主旨。

3.理解诗歌讲解这首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诗歌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

4.课后作业•要求同学复制《过故人庄》诗歌,课堂上指定根据自己理解创作出至少五句诗,课后逐句推敲、斟酌、完善。

•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基本用语、结构和意蕴。

•课堂中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回答问题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2.发挥思维•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思维,完成多种智力思维小任务。

3.交流分享•老师引导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同时推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支持互动交流。

五、教具与参考资料1.教具:•PPT播放器•诗歌相关图片2.参考资料•金正民. 《唐代诗歌》.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孔昭重, 卫瑞华. 《我们喜爱的中国古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六、教学评价1.总体评价•教育目标达成情况:相对于制定的教育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课堂互动,学习兴趣是否增强,学习效果是否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过故人庄》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解析《过故人庄》创作的年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1.2 作者简介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句逐句解析逐句解读《过故人庄》的诗意,分析词语的运用和意象的构建。

2.2 诗歌主题提炼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如友情、乡情、怀旧等。

第三章:诗歌表达技巧分析3.1 词语与意象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物描绘。

3.2 韵律与节奏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第四章:情感体验与创作背景关联4.1 情感体验引导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如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4.2 创作背景与情感关系的探讨分析创作背景与诗歌情感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五章:拓展活动与课后作业设计5.1 拓展活动建议设计相关的诗歌创作、角色扮演等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2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与写作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短文,或是绘制一幅描绘诗歌景象的画。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6.2 教学方法介绍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以及这些方法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

第七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7.1 教学步骤7.2 时间分配为每个教学步骤分配适当的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8.1 课堂互动策略设计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8.2 学生参与激励采取奖励机制或其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九章:教学评价与反馈9.1 教学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描述如何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过故人庄》的阅读。

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起跑:
导言:咱们的古代诗歌里有一个山水田园派,同学们知道这一流派的代表是谁吗?(生答)“王孟”让山水田园诗走向了顶峰。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领略山水田园诗的恬淡自然。

二、预习考查:
强调:鸡黍shǔ郭外斜xiá开轩xuān 场圃pǔ
三、指导节奏
①节奏常识:
点拨: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

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②书读百遍
点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要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考查:选2—3名背诵。

四、熟读体会
点拨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书:明确:邀“我”作客——山村风光——把酒闲谈——重阳还过(访问)
点拨2: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
明确:
叙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准备好美味饭菜,请我到村居的农家做客。

情味:“具鸡黍”、“邀我”——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
叙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近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城外青山连绵不断。

情味:“绿树”、“青山”——清幽恬静的气氛
描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地,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情味:“面”、“话”——令人陶醉的风味
④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还来”——融洽的感情、喜爱的情趣。

描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点拨3: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闲适恬淡(景美情美,乐在其中,令人陶醉)
强调:析文句、品字词,是领悟作者情感的关键。

第二个板块:指导学法
点拨:通过《过故人庄》的学习,请你谈一谈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明确:(附板书,用投影打出)
读一遍,正字音;
读二遍,懂字词;
读三遍,说译文;
读四遍,明节奏;
读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达作用,作者想写什么。

)
读六遍,品字词;(关键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
读七遍,作想象;(看、听、闻、触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
读八遍,会背诵。

五、当堂检测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远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答案:
1.开轩面场辅(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练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例:①这两句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②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③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及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六、家庭作业:
抄写两遍本诗并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