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教案主题:过故人庄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过故人庄》这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2. 学习掌握古诗中的字词和句式;3. 进行文学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4. 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过故人庄》;2. 多媒体设备;3. 难字词的释义和拼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美丽乡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2. 提问:你们是否曾经离开家乡,长时间没有回去过?想要回到家乡的原因是什么?二、正面教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过故人庄》的背景和作者,包括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2. 逐句展示《过故人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意义;3. 教师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难句,辅导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三、文学赏析(15分钟)1. 通过展示古诗的文字内容和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2. 提问:古诗《过故人庄》中的主题是什么?古诗中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个主题?3.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四、朗读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过故人庄》,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步朗读训练,互相交流和借鉴;3.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全班朗读比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2. 让学生发表对古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3. 教师提供其他类似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辅助措施:1.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采用拼音注释、图像呈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对于教学材料中的难点和重点,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课外阅读推荐;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练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

过故人庄教案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案【篇一】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学设计[正式使用]《过故人庄》孟浩然教学目标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起承转合】,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起承转合)--------------------------------------------------------------------------一、导入(10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过故人庄》教案徐汇教育

《过故人庄》教案徐汇教育

《过故人庄》教案-徐汇教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怀念故人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总结古代诗歌的特点。

(2)介绍《过故人庄》的作者徐霞客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过故人庄》,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自主解释生僻词语,理解诗的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诗的意义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简介:《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徐霞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怀念故人的情感和访问故人庄园的情景。

2. 教学内容安排:(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第二课时: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探究诗的意境和情感。

(3)第三课时: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总结古代诗歌的特点。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故人庄》。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诗歌背景了解,生字词学习,诗歌意境体会,以及诗歌结构分析。

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过故人庄》的背景及诗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

2. 课文朗读: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词语意思。

4. 诗歌背景了解: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过故人庄》的背景。

5.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歌的结构美。

6. 诗歌意境体会: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7.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8.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歌朗读、生字词认读、诗歌意境体会等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故人庄》2. 生字词:若干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诗人情感:怀念、思念七、作业设计a.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 课后查找一首描写友谊的诗歌,分析其结构,体会其意境。

c.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略。

b. 描写友谊的诗歌答案略。

c. 关于友谊的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优秀4篇优质课《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过故人庄》。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培养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情感。

3、在整体感悟全诗的基础上,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片断练习。

4、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学会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查《古诗两首》之一《赠汪伦》的掌握、背诵情况。

2、板书课题:过故人庄指导学生写好“过”、“庄”两字。

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1、出示古诗《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自由练习读。

读准“黍shǔ”、“圃pǔ”等字音。

3指名读,齐读。

(达到熟练为止)三、悟一悟(过渡:同学们,德国大思想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读一首好诗,就好像在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认真地读一读这首古诗,仔细地看一看这幅插图,用心地听一听,你会听到大诗人孟浩然正在对我们深情地诉说呢。

)1、学生自由进行整体感悟,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大组交流。

(预设:诗人在说:“老朋友真是热情好客!”这从“具鸡黍”、“邀我”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老朋友所住的地方太美了!”这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我们相处得可真愉快!”这从“把酒”、“话桑麻”等词可以体会出来;诗人在说:“我很喜欢这里!”这从“待到”、“还来”等词可以体会出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如“具鸡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情谊的美好情感。

四、背一背(过渡:同学们听得真用心,我想如果大诗人孟浩然听了你们的这番话,一定会视你们为知己。

那你们能将你们所感受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吗?)1、学生齐读。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8篇过故人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过程: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故人、故土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思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题《过故人庄》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题《过故人庄》,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解释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景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背诵《过故人庄》。

4.2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过故人庄》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4.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过故人庄》的原文和注释。

5.2 教学图片: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5.3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诗人孟浩然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6.2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以《过故人庄》为灵感的画或海报,展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背诵《过故人庄》,并能够正确默写。

7.2 研究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

《过故人庄》教案(诗歌)《过故人庄》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3.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配乐录音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诗人及风格。

2.交代写作背景。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要求:a读通顺;b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感知大致内容)。

要求:a边听边想说了件什么事;b自由谈初步感受。

4.自由读课文,要求:a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b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上“?”;c尝试背诵古诗。

5.指名读,并尝试背诵。

6.学生质疑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7.分组背诵课文。

要求:a用合适的语音语调;b有感情;c姿势端正;d集体背诵时要有整体效果。

8.尝试背诵。

9.检查自学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生字新词)。

要求:a看拼音读词;b指名认读;c齐读;d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0.听课文录音带,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讨论回答问题。

(作者应邀到一位农村朋友的家里去做客,通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主客之间亲切随意地交谈,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11.简介作者的其他作品及风格。

12.巩固生字新词(用实物投影仪出示)。

要求:a指名认读;b齐读;c扩词练习(用词说话)。

13.作业:收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作品及有关田园诗的资料。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过故人庄》,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聚时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题目意义和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过故人庄》,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强语言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诗文解析3.1 词句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如“故人”、“庄”、“绿树”、“青山”等。

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手法。

3.2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

讨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表达。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4.2 创意表达邀请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中景象或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景象、情感和友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5.2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扩展阅读与讨论6.1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与《过故人庄》主题相关的其他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让学生阅读这些诗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6.2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过故人庄》与其他相关诗词在主题、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

《过故人庄》文章教案

《过故人庄》文章教案

《过故人庄》文章教案过故人庄文章教案一、导语《过故人庄》是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以真实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深入探讨主题等方式,全面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针对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供一份完整的《过故人庄》文章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线;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和情感表达;3. 探讨小说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事件和转折点;2. 理解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情感变化;3. 探讨小说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一:了解背景和故事情节2. 教学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3. 教学内容三:探讨主题和价值观【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简单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过故人庄》的基本情节,预热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学内容一:了解背景和故事情节(10分钟)分发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过故人庄》并整理出基本情节,引导学生了解小说背景和故事背景。

3. 教学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个人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情感变化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4. 教学内容三:探讨主题和价值观(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个人发言,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推荐相关作品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养。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故事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深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四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四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板书)3、说说对作者的了解,教师补充。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4、“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明确:过:拜访,故人:老朋友。

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他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了这首诗。

(二)朗读全诗。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练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

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

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听录音。

5、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6、齐吟全诗。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三)译读全诗。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

下面进行译读。

(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幼儿中班语言《过故人庄》教案

幼儿中班语言《过故人庄》教案

篇一:过故人庄-教案《过故人庄》教案一.导语: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学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大家背得很好,谁来说说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洁身自好的志趣。

)那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生:介绍孟浩然(怎么知道)师:我们介绍诗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朝代,作品,生平,诗歌风格,诗歌流派)有没有同学作补充?(怎么知道的)师:那《过故人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生: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拜访一位山村友人所写。

师:那标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生:拜访老朋友的村庄。

师:过是拜访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那接下来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三.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呢?大家回去一定预习过吧,大家可以各自先散读一会儿,结合注解说一说。

师:谁先来说?生:我从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

师: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我从鸡黍、田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

师:很好,你抓住了关键的字词,那这个句子中的具是什么意思?(准备),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诗人应邀赴约,(板书:应邀赴约)可见这老朋友之间(感情很深厚)。

师:这样,男同学一起来扮演一下诗人,朗读一下首联。

(男女分读)哎?这句话犹如日记叙述一般,娓娓道来,我们该怎么读?女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师:你们来试试?读得很好。

看来巾帼不比须眉啊。

师:还有谁做补充?哪里看得出是田园诗?生:我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可以看出。

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朋友家的优美风光。

师:怎样的风光?生: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倾斜的青山在城外蜿蜒。

师:我觉得你有个词用得很好,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哪个词解释为环绕?生:合师:很好,老师仿佛见到了“山随平野尽”的景象,村庄开阔,青山连绵,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啊!板书:欣赏风光师:谁给大家朗读一下,我们班的小记者: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利用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性思维。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诗人经过故人的庄园时的情景和感受。

诗中描绘了庄园的景色和故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过故人庄》诗歌。

3.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3 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过故人庄》。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古代诗歌。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表演和分享。

5.2 教学资源:使用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和意境。

提供相关古代诗歌的资料和作品,供学生参考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过故人庄》的课文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文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孟浩然及其作品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故人庄”吗?大家心中的“故人庄”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背景、意象、意境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人、故土的深厚感情。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诗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过故人庄》。

(2)写一篇关于《过故人庄》的读后感。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友情、回忆和怀念等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文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和结构。

2.3 关键词语和句子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难懂句子。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问题或情景引入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诗文,教师引导注意语气和节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内容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诗文的内容和背景。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4.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4.3 写作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深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过故人庄》诗文。

5.2 辅助材料:孟浩然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注释和解析资料。

朗读和音乐资源。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过故人庄》的互动游戏,如填空、匹配等,以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诗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6.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主题、情感和意象,促进合作和思考。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过故人庄》,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检查。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能够理解并描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感受并欣赏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释《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解释关键词和意象。

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意境营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诗歌朗读与理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3 诗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探讨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的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

4.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提供诗歌解析和情感表达的写作指导。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和视频,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供在线资源,如诗歌分析和相关文学作品的,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创作背景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6.2 诗歌朗读与模仿: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过故人庄》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诗词中的情谊》中的《过故人庄》。

全文通过对故人庄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详细内容涉及:理解诗的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掌握生词及重点句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过故人庄》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体会诗词中的友情。

2. 掌握诗词的基本节奏、韵律,学会分析诗词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3.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对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掌握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实践情景,引起学生对友情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圈出生词及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b. 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c. 讲解生词及重点句子。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友情的诗词,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诗词题目:《过故人庄》2. 诗人:孟浩然3. 诗词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4. 生词及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过故人庄》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对偶手法;“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的拟人手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表达友情的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感受《过故人庄》所表达的诗人情感,体会诗词中的友情。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

《过故人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故人庄》。

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了解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人庄园的怀念之情,理解友情和故乡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对家乡和朋友的珍惜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过故人庄》的诗句和意义。

作者孟浩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2 教学资源: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作者的生平介绍和作品选集。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故人和故乡的意义。

通过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故乡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乡和朋友的情感和体验。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表演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调和情感的把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的合理性,给予鼓励和指导。

4.3 学生创意写作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

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的真实性,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生的其他诗歌作品,扩展对作者的了解。

《过故人庄》教案完美版

《过故人庄》教案完美版

《过故人庄》教案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

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读《过故人庄》作者:王爱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我和一个村庄一起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不走名山大川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作巢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这是我心灵的家一条比夏天更长的小径像一根根琴弦在凉风中不停地弹响昆虫鸟儿是它跳动的音符庄稼树木为它起舞长高长大它们的身体里已灌满了自强的水声小河就源自这样的一声声蛙鸣月亮银锣一响敲碎点点星光黄瓜小葱萝卜白菜们不用穿戴进城越过田垅就上炕在饭桌上与我撞个满怀一头露水里溢出善良的瓜香酒香野花蹲在山坡上不说话像念小学的妹妹掰着手指头她盛开在山村的枕边会说悄悄话一群羊蹭着远山走走停停好似我留在山里的朵朵白云傍晚的一缕炊烟帮我赶回此时她们不再留恋风向春夏秋冬四只大脚穿上四只鞋子年年给小村留下串串脚印和脚窝里的鲜花雪花我甚至还等待一场夏天的雨等待雨后的彩虹从纸上升起五、作业必做:背诵、默写诗歌;掌握“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过故人庄 孟 浩然教案

过故人庄 孟 浩然教案

过故人庄孟浩然教案《过故人庄孟浩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过故人庄》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理解诗人的归隐情怀。

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田园风光,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过故人庄》,介绍诗人孟浩然。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具:准备。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这句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合:环绕。

斜:倾斜。

这句诗描绘了村庄周围绿树环绕,青山在城郭外倾斜的美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农事。

这句诗写诗人打开窗户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饮酒,一边谈论农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教案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与“孟浩然”、“田园诗”、“重阳日”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口语交际训练设计目标:在这四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读一读,告诉大家。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入,请学生回忆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并正音。

2、请学生谈谈这首诗歌说了什么事。

注意:请学生结合具体诗句来谈,将字、句的解释穿插其中。

诗人应邀赴约——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情趣——再约重阳欢聚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1、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注意:在具体分析中体会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适时插入对田园诗和重阳节的简单介绍。

2、你喜欢这样的聚会吗?你喜欢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即这首诗吗?具体喜欢哪句诗?注意:在学生的谈论中引导学生体会本诗“语淡而味不薄”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

四、延伸体会、拓展阅读1、散读、齐读《读<过故人庄>》2、讨论:这篇“读后感”和原文有哪些共同点?(如热爱田园生活、醉心田园风光等)读《过故人庄》作者:王爱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引自孟浩然《过故人庄》空气甜甜的把鼻孔打开泉水甜甜的把胃打开山花甜甜的把衣衫上的图案打开我和一个村庄一起被一声声鸟鸣一道道小溪送出更远我要生出翅膀不走名山大川只在来过的这个村子的山坡下作巢用恬淡作砖用快乐作瓦这是我心灵的家一条比夏天更长的小径像一根根琴弦在凉风中不停地弹响昆虫鸟儿是它跳动的音符庄稼树木为它起舞长高长大它们的身体里已灌满了自强的水声小河就源自这样的一声声蛙鸣月亮银锣一响敲碎点点星光黄瓜小葱萝卜白菜们不用穿戴进城越过田垅就上炕在饭桌上与我撞个满怀一头露水里溢出善良的瓜香酒香野花蹲在山坡上不说话像念小学的妹妹掰着手指头她盛开在山村的枕边会说悄悄话一群羊蹭着远山走走停停好似我留在山里的朵朵白云傍晚的一缕炊烟帮我赶回此时她们不再留恋风向春夏秋冬四只大脚穿上四只鞋子年年给小村留下串串脚印和脚窝里的鲜花雪花我甚至还等待一场夏天的雨等待雨后的彩虹从纸上升起五、作业必做:背诵、默写诗歌;掌握“具”、“黍”、“合”、“斜”、“轩”、“圃”、“桑麻”等实词解释。

选作: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散文。

2、为本诗写一篇推荐文,将它介绍给你的朋友。

附:电子课文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备课资料1)孟浩然简介:(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

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

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

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

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淡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

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

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不减王维。

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

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2)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

王孟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

其中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能将绘画的原理与技巧灵活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