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
内容介绍
绪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的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列宁和斯大林根据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 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学说,形成了列宁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俄国(苏联)有 了很大的发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三、民族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四、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五、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阶段 六、中国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阶段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确立和发展阶段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研究和完善阶段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经中国的自觉传播和实践,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以 为首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当时中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形成了民族理论,成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逐步形成了民族理论,成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本源。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才 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我们的理论来源,就要探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就须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理论体系,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该理论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理论,并探讨其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
一、原始共产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最早期称为原始共产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还没有私有制的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基于共同劳动和平等互助的原则。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是基于共同需求和互惠的原则。
然而,对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的历史细节,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来进行推测和分析。
二、奴隶制社会阶段奴隶制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所讨论的第一个阶级社会,这一阶段出现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的历史时期。
在奴隶制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由奴隶主所控制和剥削。
奴隶制社会的特征是社会财富的生产由奴隶劳动完成,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并通过奴隶劳动获取财富。
奴隶制社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上。
三、封建社会阶段随着奴隶制社会的衰落,封建社会取而代之成为主导。
在这个阶段,封建地主占有和支配土地资源,农民则依附于封建地主,以劳动向地主交纳租税或农业产品。
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成为社会矛盾的核心。
同时,封建社会也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和束缚人们自由发展的封建礼教。
四、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最后一个前社会主义阶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接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资本主义社会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竞争成为主要的经济驱动力。
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的解放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
五、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社会变革的目标和阶段。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 引言1.1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深入人心。
新时代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认识和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深入探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初,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不断创新发展,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因此,研究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有力理论指导。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民族并非天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民族的形成是由共同的语言、文化、经济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与阶级密切相关。
民族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阶级关系中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各个阶级在民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民族利益也往往表现为各阶级利益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民族是一个整体,各个成员之间应该团结一致,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只有团结一致,民族才能在历史发展中走向繁荣与强盛。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民族问题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解决。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关于民族的理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一、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理论指导。
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经济建设在民族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探索对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基本路径。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为国家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加强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实践创造上,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践路径和实践途径,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科学解决和创造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理论创新上,着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性和发展动态,加强民族问题的研究和理论积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科学解决提供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理论支持。
0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本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1848年以前)《犹太人问题》(1843):第一次阐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把民族问题的解决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
《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1844):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提出了许多认识和对待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阐述了民族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指出了民族产生的时间和过程;经济基础对民族关系的决定性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规律。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47-1848):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1848年-19世纪70年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揭示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揭示了民族消亡的历史规律和民族消亡的先决条件。
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论波兰》(1847年11月)、《论波兰问题》(1848年2月)、《法国的革命及反革命》(1851年8月),《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5月)、《流亡者文献》(1874年5月):1、进一步阐明乐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2、揭露了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局限性和反动性;3、阐明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相互关系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入研究阶段(19世纪80-90年代)《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892~1893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94年):以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对民族起源和形成问题作了更科学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通过对民族理论和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代国际社会上存在的民族问题提供重要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民族理论包括了对民族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民族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结果,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指出,民族问题存在于各个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各种民族问题反映了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
二、民族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研究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民族问题是指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和冲突现象。
从历史和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民族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存在的重大课题。
通过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必须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应坚持平等、民主和法治的原则,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尊重和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权益。
此外,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各个民族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民族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个国家应增加交流与合作,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加强交流,推动民族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融。
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和仇恨言论,维护多元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国际社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代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民族关系越发重要,解决民族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
民族理论_精品文档
民族理论绪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富有生命力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本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和途径,指明了民族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只因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揭示了民族之间关系的实质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解释了民族发展的规律和基本条件,指明了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
总之,其是争取民族解放、促进民族发展、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第1章民族的一般特征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定义: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构成的6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民族识别的依据: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源流十民族识别的重要历史依据;民族医院时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实行相近和就近认同。
第2章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2、三次社会大分工相继发生是民族形成的重要条件;3、国家的产生为一些多民族国家大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1、民族的经济发展;2、民族的政治发展;3、民族的文化发展;4、民族文化的发展;5、民族的人口发展。
民族同化:之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于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实践,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
一、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民族复兴是历史大势。
新时代下,中国民族复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
2.新经济全球化将主题性增强。
新时代下,全球化对民族的影响愈发显著,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让民族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3.民族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新时代下,民族理论需要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时代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为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路径应当是多样化的。
以下是新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路径:1.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必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其核心要义,掌握其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充分发挥其理论对于中国的指导作用。
2.着力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
新时代下,中国的民族问题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解决民族矛盾和问题是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绝对要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需要不断地针对中国的民族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3.深化对全球化影响的认识。
新时代下,全球化对民族的影响愈发明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需要深化对全球化的认识,并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对策和措施。
4.努力发挥青年学者的作用。
马克思民族理论讲稿提纲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二)列宁、斯大林对民族理论的发展1、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认识民族现象,认为"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围"。
第二,论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内容。
第三,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的纲领,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完整体系。
第四,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建立统一而不可分的民主共和国,各地区有完全的自治权的思想。
第五,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各民族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民族政策,帮助那些后进民族越过资本主义阶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坚决反对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倾向,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2、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首先,斯大林吸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族”的科学论述,提出了构成民族的四个基本要素,从而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民族定义。
其二,指出了东欧民族运动和西欧民族运动的区别,总结了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其三,提出了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第四,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帮助落后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同时,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落后民族发展语言文字,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提出许多政策,丰富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第一,阐明了民族的概念和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揭示了民族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民族问题,一般指民族间的矛盾问题,主要表现于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发展的全过程。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发展。
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探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和平发展的道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亟需深入思考和发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涵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不仅要关注国内的民族和宗教问题,还要注重国际关系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还强调,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在新时代下,这一理论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的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全球化影响下的民族问题的研究和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各种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新时代下,需要加强对这一背景下民族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2.推动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创新和实践。
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需要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落实。
尤其是在民族和宗教工作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3.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新时代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尤为重要。
【do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略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略l隧l雷黑龙江民族丛刊一九九.年第三期总第=十=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略l熊坤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点是以民族和民族问题为考察对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科学地揭示和说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门在I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学说.它产生于实殴,服务于实殴,在实殴中修正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要经历了由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经列I宁,斯大林发展,到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情l况,特点不同,表现在理论上,又具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形式.『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I.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源流l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刚刚兴起就引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密切关注.其中对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尤其重视:一方面悉心研读,同时又详细地作了摘要,并在后来述中大量引用了其中的材料另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还可以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它的源头,它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础.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无产阶级民族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思格斯为创立无产阶级民族理论所作出的努力,大致经历了创立,形成,深化'三个阶段.①创立阶段(1848年以前).此阶段中,马恩处于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过程.②形成阶段(1848年以后至70年代).此阶段中,马恩以发表共产党宣言"为界-碑'⑧深化阶段(t848年后8O至90年代).此阶段中,写出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Ⅸ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两书,对民族起源和民族形成作了更科学的说明,从'而充实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3.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民族理论的主要贡献概括起来,马恩对无产阶级民族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如下诸点,I①在民族发展规律上,科学地揭示了各种类型的民族成和民族发展韵物质基础和客l观因素,首次对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科学的分析,认为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曹有着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f÷??l,②在民族关系上认为不同民族在生存和发月产生民族问的相互关系问题,并认为民族关系是相会发展的条件所制约③在民族的阶级属性上,指出在阶级社会里,成..④在民族问题上,指出民族j=I三迫,民族剥削j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在制定无产阶级民族观的基本原则上,提f张.⑥在民族解放运动上,指出了民族解放运动e革命运动互为作用的不可分割性,分析了民族解放i了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观点.⑦在唤起民族觉醒上指出统治阶级制造民阶级私利和延长统治寿命,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E和被压迫民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用革命的民族的解放和自由.=,列宁,斯大林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页献概括起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i①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地联系起来,把民族殖民地问题和反对帝国主义斗问题和国际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j族联台起来"的口号,论证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可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结成反帝统一战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策略,放运动的蓬勃发展.②他深刻地揭穿了帝国主义掠夺性的殖民主j的科学思想,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始终不渝地反x一律平等,主张各民族必须享有与殖民体系彻底分政党对待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纲领③他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分子作斗争的i地思想.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扞卫了马④他深刻地提出并阐述了"每一种民族文化c第20卷第12页)的论断.⑤他正确地揭示并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发展过趋向:认为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目l争取建立民族国家的运动此起被扶}第二个趋向是f壁垒被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向必然会给资本主义带来日益密切的民族联合,lr,42?,~.■问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正是资本主义本身所无法解决的.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问题纲领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思想.⑤他指出应当区分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与被压迫民族的民旗主义,应当把两种民族观即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和资产阶级的民族观,两种民族政策即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与资产阶级的民族政策之间的对立提升弼世界观的高度认识,无产阶级在思想战线上必须反对任何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等,从而正确地坚持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民族观的内容⑦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为党和国家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了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台以建立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指出太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当尽力帮助少数民族克服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性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了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之间的不信任心理,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提出各民族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出发,可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速度过渡蓟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正确解决在统~大国内的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际的范倒.2.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概括起来,斯大林在扞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t①提出了民族定义和四个特征的概念;②进一步论证了民族的发展规律,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的必然性;⑧论证了民族问题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当代的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部分的原理}④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⑤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以后,仍然要注意反对资产阶级民族观,请除太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⑥提出必须充分注意民族特点'⑦指出一个民族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是该民族处理内部事务的依据;⑧强调正是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需要很好地运用辩证法思想等.三,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瑶论,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内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1.关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颁布了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黼度)'.3.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和平改革和"直接过渡的理论}4.关于实行"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的思想(强调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特殊和灵活政策)',(下转7≯)-3-曩磐-,..幸热潦》势.搿塔哈是汉媛糍居的屯落.塔喻是清朝时的驿站,其疆雎称为"蚺人"17世纪80i代清朝为加强北部边防,便于京城和边境的联系补充边防军需,抵抗沙俄侵略,从青林至妥辉建_r?条驿道.塔哈就是其中的个驿站.他们原来属曼互桂部卒,平定三藩之后云南,贵州等地遗泉当站了.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蜘定国界鼠征八旗士兵的家属由宁古塔迁到黑龙江,随军家属分驻到爱辉,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并允许在附近选择水_七丰腴构地居.塔哈河流域的满族村落就是这时候出现的大马岗,满语为安巴茂鲁昭根,安巴为大,茂鲁昭根为马蹄道之意.小马岗,满语为阿给茂鲁昭根阿给为小原是奎驿站至塔哈驿站之重要驿逋,递送谕令,公文者,骑马来往飞驰在这个驿道上后来马蹄岗简化为马岗.塔哈河流域的各族人民,不论是来自黑龙江边的达斡尔族还是来自长白山麓的满族年¨来自大西南云贵高原的汉旗,在历史上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在抵抗沙俄的侵略,传递文书等方面,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尤其对富裕县的开发建设更是如此.几个世纪以来,塔哈河流域的各旌群众,共同开拓了这富饶美丽的土地.他们和脒相1处,互村{通婚联娴,结下了m肉关系.(责任编辑波?土默特夫)(上接43页)5.关于积极发展少数雎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使后进民族逐步赶上先进民族的发腱水1',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想(指出经济工作是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中心)| 6.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着重反_刑大汉族主义,同时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强调"两个离不开",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7.关于大力培养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民族干部,及在民族地区建党建政的思想}8.关于尊重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照顾民族特点的思想}9.芙于组织包括民族,宗教爱国人士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艘线的思想}l0.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组织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支持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的思想,等等.综上所述,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线索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是用凡类的新知识,新经验不断加以发展的科学.过去它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建立和发展起来,今后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为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的新的实践经验所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文主要参考论着.1.周呈芳t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前形成和转变》,载《内肇古社会科学1987卑第5期2.华辛芝着: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T年8月腹.3.垒炳镐t《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成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乍恳旗究研论文集夸(第四集),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臃编.4.棘杰舜:<<-fi泽东与中国的民族理论,载《青海社会科擘1987年第2期.5.彭英明主编:啦马克思主义民旗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7J]胚.(责任蝙辑都永浩)73。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19世纪40—70 年代, 马恩提出了两种民族和 两种民族运动的理论。
19世纪60年代,提出许 多民族理论观点。如民族 同化中的规律性问题。
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入 了深入研究和完善阶段。
1891年恩格斯1891年社会民 主党党纲草案批判》提出“坚 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统一而 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思想。
提出民族平 等的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产生与生 1844年马恩合写的《神 产力发展的关 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 系。 1845— 1846年马恩合著« 民族问题产生 判所作的批判》 » 民族自行消 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根源和实质。 亡的观点。
1847年« 论波兰» 1847年« 共产主义 信条草案»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列宁、斯大林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背景二、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1913年1月)、 著作:《民族问题提纲》( 1913年6月)、《关于民族 《关于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当前任务》( 1929年3月)、 问题的批评意见》(1913年12月)、《论民族自决权》 《论民族问题的提法》( 1921年5月)、《民族问题和列宁 (1914年2~5月)、《社会主义和民族自决权》( 1916年 1 ~2月)、《关于自治问题的争论总结》( 1917年7月)、 主义》( 1924年3月)等。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初稿》( 1920年6月)、《关于党在民 贡献:(1)阐明了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特点 族方面的当前任务》(1921年3月)、《关于民族或自治化 (2 )强调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民族区域自治 问题》(1922 年 12月)等。 等问题 贡献(1)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方面 (2 )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学说方面 ( 3)论述了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 (3)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民族纲领理论和社会主义 分 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意义。
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历史渊源,以及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
然后详细分析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探索。
最后总结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启示,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启示、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意义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意义,是指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中国民族工作、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对中国民族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深入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民族问题、加强少数民族团结、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1.2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愈发受到重视。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研究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理论诞生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宣言》当中第一次阐述了其理论体系,并由此拉开了世界无产阶级国家发展的序幕。
自马克思理论出现至今,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并且我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会直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打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才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一)民族理论的规律马克思思想在诞生之前,由于人们受到君主制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制约,导致各国均未对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化的阐述,而马克思却提出各民族的关系主要是取决于每一个民族之间生产力和内部交流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改变对区域内民族发展的影响作用。
人类祖先逐渐对自然环境进行征服,如我国最早的部落、氏族等群居体系,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村庄等大型民族混居体系,并引导了各部落间的联盟行为。
联盟在产生后,各部落之间开展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加速了新民族的形成,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将部落和联盟视为民族形成的基础。
共同的生存地域也是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并使民族内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趋势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均具有明显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民族的消亡也必然是其发展中的最终结局,也是民族发展的最终选择。
随着地区民族生产力的逐渐加强,其消亡也成为了客观事实。
在历史发展当中,各民族间的经济程度、文化习惯以及政治政策等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民族的独立和隔绝性所导致的,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劳动力的差异。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使民族得到了有效增强,但其所具有的剥削特性使其始终无法实现多民族的完全融合。
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内民族的凝聚力,就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彻底实现各民族间的平等,为民族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社会理论,它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着理论武器和思想指导。
在新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受到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这既是一种理论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基础,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形势,阐述了民族问题的广泛议题和理论观点。
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民族斗争的基本动力,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不仅是在各个国家内部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在各个民族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是一个普遍的斗争,不可避免的,任何国家在民族问题上都需要坚持阶级斗争的原则。
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民族的平等和团结,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高人一等,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低人一等,所有的民族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是团结的,只有在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各国家的和平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强调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问题都是国际问题,都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任何国家在民族问题上都需要坚持国际主义,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的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在新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既包括国内的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也包括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因素。
一方面,随着中国自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民族问题,这不仅包括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也包括华侨、港澳台同胞等海外民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基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在本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对民族工 作、民族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民族产生与生
1847年«1共84产7年主«义论波兰»
1844年产马力恩发合写展的的《关神
信条草案»
圣家族、或系对批。判的批 判所作的批民判族》自行消
1845—民18族46年问马题恩产合生著« 德意的志根意源识和形实态»质。
亡的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Fra bibliotek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 马恩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 源和实质。
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 (1848年以前)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 (1848年-19世纪70年代)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入研究阶段 (19世纪80-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
创立
第一次阐明了民族问题 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1843年马克思写的
提出民族«论平犹太人的问题» 等的思想。
马恩提出了两种民族和 两种民族运动的理论。
19世纪60年代,提出许 多民族理论观点。如民族 同化中的规律性问题。
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
国思想。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入
了深入研究和完善阶段。
1891年恩格斯1891年社会民 主党党纲草案批判》提出“坚 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统一而
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思想。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政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文/王迁乔摘要: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民族团结、平等、发展,以及名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 自由等内容的民族思想理论,具有民族性、求实性、开放性、包容性、实践性等特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
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民族思想理论价值研究―、邓小平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民族的发展思想都是割舍不开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民族思想的 传承与创新,所涉及到的范围较为广泛,包含的内容也较为深 刻。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如 民族平等和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等等,与此同时又大胆创新。
他以求实的科学精神,结合民族工作新的实际,民族工作的实 践经验进行总结,为开创新的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必 须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需要消除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
邓小平结合 我国实际,在关键时期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对 民族与阶级问题完全等同的提法进行了坚决的否定,同时对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进行了明确。
他把平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立足点,强调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 的,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民族平等的方法和途径,真正落实了 各民族政治平等,以各民族的政治平等为前提,才能保障各民 族经济与文化平等。
邓小平民族思想相较于毛泽东的民族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经济建设是我党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对少数名族地区的 发展问题,邓小平对其进行了相关论迷,并且提出了欠发达少 数民族地区、后进民族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
比如,他提出了发展经济是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而且把生产 力标准引入到民族工作中,并将少数民族地区所有工作有无 成效的客观标准定为民族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同时他还创 新性地提出了必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伟大构想等。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摘要:平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永恒的理想。
平等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的平等只是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而平等和民族平等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是 17、18 世纪由欧美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最先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政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口号和旗帜。
但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具有其本身不可突破的狭隘性、虚伪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平等实践也就具有某种片面性和不彻底性,而这种虚伪性和不彻底性则孕育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科学创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第一节平等与民族平等一、平等的源起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平等会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赋予其不同的内容。
人类最早的平等观念产生于古希腊。
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奴隶制度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会因为社会地位、出身、公民身份、财产等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被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所思考和批评,从而导致了平等观念的产生。
如公元前6世纪梭伦就曾说过:“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中,也第一次提出了“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柏拉图则在其《理想国》中提出男女应该平等。
而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详细阐述有关平等思想的人,他提出相类似的事物应该受到相类似的对待,不相同的事物应该依据它们的不同而予以不相同的对待。
总体来说,古希腊的平等观主要内容集中于批判奴隶制度、男女不平等以及希腊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不平等。
到了古罗马时期,“平等”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观念和思想被舆论而存在了,它在有限的范围内进入到了司法领域。
中世纪的“平等”,由于宗教神学占据着社会生活中一切事务的首位,这一时期的平等主要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明显背离平等的本质内涵而沦为实质上的不平等。
回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历程——金炳镐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评介
回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历程——金炳镐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评介吴敏;陈永亮【期刊名称】《黑龙江民族丛刊》【年(卷),期】2012()2【摘要】金炳镐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的一部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述严谨、材料翔实的专著。
有较强的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坚持与时俱进,构思精巧,论述严密,内容翔实,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
为科学制定民族政策、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当前民族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历程【作者】吴敏;陈永亮【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3【相关文献】1.一部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力作——评金炳镐主编《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 [J], 陈玉屏2.金炳镐和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兼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 [J], 马守途;虎有泽3.回眸中国民族理论一个世纪的发展——金炳镐主编《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评介 [J], 严庆4.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集大成——金炳镐民族理论著作评述 [J], 红梅5.民族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民族理论发展史--读金炳镐著《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1900-1999)》 [J], 赵健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本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创阶段(1848年以前)
《犹太人问题》(1843):第一次阐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把民族问题的解决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
《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1844):第一次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提出了许多认识和对待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阐述了民族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指出了民族产生的时间和过程;经济基础对民族关系的决定性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规律。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47-1848):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阶段(1848年-19世纪70年代)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确立。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揭示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揭示了民族消亡的历史规律和民族消亡的先决条件。
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论波兰》(1847年11月)、《论波兰问题》(1848年2月)、《法国的革命及反革命》(1851年8月),《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5月)、《流亡者文献》(1874年5月):1、进一步阐明乐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2、揭露了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局限性和反动性;3、阐明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相互关系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入研究阶段(19世纪80-90年代)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892~1893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94年):以无产阶级的民族观,对民族起源和形成问题作了更科学的阐述。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列宁、斯大林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著作:《民族问题提纲》(1913年6月)、《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913年12月)、《论民族自决权》(1914年2~5月)、《社会主义和民族自决权》(1916年1~2月)、《关于自治问题的争论总结》(1917年7月)、《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初稿》(1920年6月)、《关于党在民族方面的当前任务》(1921年3月)、《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1922年12月)等。
贡献:(1)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方面
(2)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学说方面
(3)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民族纲领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1913年1月)、《关于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当前任务》(1929年3月)、《论民族问题的提法》(1921年5月)、《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4年3月)等。
贡献:(1)阐明了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特点
(2)强调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民族区域自治等问题
(3)论述了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4)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1、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
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等。
基本观点:(1)关于民族含义、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
(2)关于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
(3)关于民族、阶级、国家消亡的关系
(4)关于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5)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
2、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
著作:《在欢宴各民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50年10月)、《在欢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负责人的讲话》(1954年4月)等。
基本观点:(1)关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问题
(2)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
(3)关于民族繁荣和社会改革的问题
(4)关于民族自治权和民族化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民族理论围绕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解决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道路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问题的内容、特性与解决途径等都有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有: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理论;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关于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民族地区改革的理论;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理论;关于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理论;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关于加强党的民族工作领导的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一,科学性。
第二,平等性。
第三,阶级性。
第四,实践性。
第五,系统性。
思考题:1、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创立的标志?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哪些方面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