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修订版方案

新生儿科临床路径修订版方案

关于临床路径使用的意见
1.把在临床路径系统中打印出来,仔细审核路径内容是否正确;
2•收集需要上线的病种医嘱,按医嘱形式进行收集(医嘱顺序、医嘱
类型、用法、用量、组等),维护临床路径医嘱,见表(三)
3.对上线病种维护相应的常见变异、并发症,见表(四)、表(五)
一、科室病种收集(表一)
表一
二、已使用临床路径修改意见
1、因患儿日龄不同,液量要求不同,而疾病状态下喂养情况差异很大,达不到身体需要时,治疗中需静脉营养应用,所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临时医嘱经常需灵活应用静脉营养(包括新生儿生长所需的维生素:K1,水溶等),而系统中提示变异,需修改。

2、临时医嘱中关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变异,有些项目没做上。

3、除第一诊断外,很多患儿存在两种甚至三种疾病需要治疗,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
药物时提示变异。

三、要求新增病种:脑损伤综合征
1.增加原因:考虑变异率低
2.医嘱:长期医嘱
科室:新生儿科病种名称:脑损伤综合征长期医嘱(-)
或长期医嘱(二)
科 病种名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表四
临时医嘱
注:
(1)医嘱类型:长期,临时;
(2)医嘱类别:药疗、处置、护理、膳食、检查、检验、手术、其他;
(3)持续时间:只有长期医嘱才有持续时间,如2天等。

科室:新生儿科病种名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3、病种变异收集
5、病种并发症收集
表(五)
7。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汇总(二)

儿科疾病临床路径汇总(二)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9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喉部痰声、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双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啰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常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肺外并发症。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20℃左右)及湿度(60%左右),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临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临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与临表
新生儿败血症系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严重炎症反应。

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

(一)病因(包括病原菌及感染途径)
国内多年来病原菌一直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G一杆菌。

近年来随着NIcU的发展,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等机会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以及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有增加趋势。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已成为新的致病菌。

发病时间与感染途径有关:①早发型: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母亲垂直传播,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_杆菌为主,常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死亡率高。

②晚发型:生后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水平传播,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细菌入侵途径广泛,可从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侵入,也可通过医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吸痰器、各种导管、暖箱感染新生儿。

(二)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

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等非特异症状(“五不一低下”)。

出现以下特殊表现(较特异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
复:}-rAi~lT.1g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大;③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辅助检查:
新生儿抵抗力低,即使血培养培养
出机会致病菌也应高度重视,阴性结果 不能除外败血症。
辅助检查:
3、直接涂片查找细菌:
肝素血离心后吸取白细胞层涂片查找细 菌;脑脊液直接涂片染色查找细菌意义大。
辅助检查:
4、急相蛋白:
CRP 在急性细菌感染早期, 6-8 小时即可增 高,最高可达正常值( <8mg/L )的数百倍以上,
全(MODS)。
协和医院血研所

•发生率

1 ~10 ‰
164 ‰
1000g ~ 1500g
•Bacteriemia
•病 毒 13%~50%
协和医院血研所
•病死率


1、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杆菌、
链球菌、肺炎球菌
2、感染途径:
(1)产前(宫内)感染:
(2)前时(产道)感染:
(3)产后感染:最常见,从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 消化道等 3、免疫功能低下:
1周后每8-12小时给药1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产生 耳毒性不宜使用,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易影响凝血机 制。
⑤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1周内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肾


2、清理局部病灶: 3、积极有效处理严重并发症:
积极纠正休克:输新鲜血浆或全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积极处理脑水肿和DIC
发生率: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活产儿 0.2~1 ‰ 早产儿 3 ‰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临床表现不典型:
激若、尖叫、眼部异常、前囟紧张、骨缝
增宽、惊厥
诊断: 其他:

(完整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规范

(完整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规范

(完整版)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规范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本诊疗规范的制定是以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003年,“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为依据,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

病原菌依地区而异,我国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

近年来随着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和气管插管的较为普遍使用,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拘櫞酸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多。

在美国以链球菌感染较多,尤其是B组链球菌较为普遍,现D组链球菌也有所增加。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及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感染途径产前感染:孕母细菌很少经胎盘感染胎儿,因母免疫力强,且一发病即接受抗生素治疗,况且胎盘有一定屏障作用。

胎盘化脓性病变破入羊水,胎儿再吸入感染者更少见。

但结核杆菌、李斯特菌、胎儿空弯菌能经胎盘感染胎儿。

羊水穿刺或宫内输血消毒不严时可致医源性败血症。

产时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吞入该处细菌而使胎儿感染。

孕母产道特殊细菌定植,淋球菌,B组链球菌。

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致胎儿感染。

产后感染:最常见,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庖疮、尿布皮炎、及皮肤粘膜破损,脐部、肺部感染是常见病因。

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或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破坏皮肤粘膜屏障后使表皮葡萄球菌等易于侵入血循环所致。

各种吸痰器、暖箱、雾化器中的水易被绿脓杆菌污染而致医源性感染。

一、败血症诊断标准(一)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凡有产前/产时/产后感染因素者均应考虑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二)具有败血症临床症状及体征1局部表现:脐部炎性反应,红肿且伴有脓性分泌物。

2全身表现:一般表现为早期出现精神食欲欠佳、哭声减弱、体温不稳定等,发展较快,可迅速进入不吃、不哭、不动、面色不好、神萎、嗜睡。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CRP在3-7d才降至正常
第十二页,共20页。
1、降钙素原(PCT)
• 败血症休克患儿PCT显著增高,与器官衰竭的严重 程度和病死率相关
• 治疗24h后PCT水平下降提示预后较好 • 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时血浆PCT升高早于体温、
WBC计数及CRP等指标的变化 • 被用作全身严重感染的一个重要的早期诊断和判
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CRP升高 均非败血症特有。
第十页,共20页。
1、降钙素原(PCT)
• 是一种降钙素前体,糖蛋白,在肝脏中产生 • 正常人血浆中测不到 • 感染后:1-1000ug/L • 产生与急性相蛋白产生过程相似 • 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 • 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患儿血浆PCT升高 • 病毒感染或细菌定植PCT正常或轻度升高 • 特异度、敏感度、预测值均优于CRP、白介素6、
断疗效的指标 • 但:新生儿生后3d内波动范围较大,在EOS的诊断
价值有限
第十三页,共20页。
2.细胞因子
• 白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是全身感 染的重要炎症介质
• IL-6在感染后60min内释放,败血症症状出现前2d 即明显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 土耳其学者研究发现: • PCT和TNF-α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敏感度、特异
• 常见于NICU中心静脉插管的新生儿,特别是出生 体重(BW)<1000g、全肠道外营养、机械通气者
• 独立危险因素: • ①母亲性病 • ②胎盘早剥 • ③BW<1500g • ④使用肠道外营养 • ⑤经皮下留置导管 • ⑥中心静脉插管 • ⑦机械通气
第六页,共20页。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

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路径(全)

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路径(全)

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路径(全)
引言
新生儿出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异常出血的一种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
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新生儿出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一整
套规范的临床路径非常重要。

诊断
1. 评估新生儿的出血症状和体征,包括皮肤出血点、黄疸、呕血、黑便等。

2. 进行初步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和出血时间测定。

3.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新生儿出血症的分级,如轻、中、
重度出血症。

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稳定循环。

2. 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
白原等。

3. 对合并症状和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如控制黄疸、抗感染等。

4. 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治疗效果。

预后及随访
1. 根据治疗效果评估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包括出血症状的改善、凝血功能的恢复等。

2.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随访,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再发
风险。

结论
制定完整的新生儿出血症临床路径是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重
要措施。

通过准确定义诊断标准、科学规范治疗流程,并进行有效
的随访,可以有效提升新生儿出血症患者的预后和生命质量。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6-23T13:23:12.8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作者:王亚飞,刘荣倩,介贝贝[导读] 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与观察组(76例)。

均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合适的临床路径。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住院时间。

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8%、100.00%。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0.05)。

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临床路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临床路径;临床护理;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作为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点。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特殊性——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遭受细菌的侵入,造成全身性感染,进而出现败血症的症状,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

杨书焕[1]指出,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石小毛、文辉[2]在相关研究中也提出了几点护理要点。

现将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监护人均自愿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表将该1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74例)与观察组(76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为38例,女性患儿为36例,年龄为1~29天;观察组男性患儿为39例,女性患儿为37例,年龄为2~30天。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3]。

据了解,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价值( >0.05)。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护理措施】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2.清除局部感染灶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 脓疱疮、皮肤黏膜破损等,促进病 灶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 遵医嘱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 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注意药物 毒副作用。
【护理措施】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3.保证营养供给
有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患儿, 继续母乳喂养,但主张少量多次, 耐心喂哺;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者, 可管饲喂乳;病情危重者,遵医 嘱静脉补充能量。每天测量体重 1次。
【护理评估】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 病原学检查
【护理评估】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五)治疗要点
合理使用抗生素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目标】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病因 2.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
羊膜囊感 染、胎儿 吸入污染 的羊水
胎膜早破 产程延长 分娩时消 毒不严等
脐部、呼 吸道、消 化道感染 各种器械 消毒不严
病因
产前感染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经胎盘感 羊水穿刺消毒不严 产道细菌上行 染
病因
产时感染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抽羊水 产钳损伤皮肤黏摸 气管插管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患儿体温能够维持在正 常范围;皮肤完整性恢复;能 进食并能满足机体所需的营 养,体重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
1.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
调节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松解包被 多喂水 温水浴 降温处理后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

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路径(最全版)

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路径(最全版)

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败血症的患者;(ICD10编码:因病原不同而异;如病原不明,编码为A41.9;单核李斯特菌败血症编码为A32.7,等等)。

(二)诊断依据。

败血症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临床症状做出的经验性诊断或阳性检查结果(如血培养阳性)支持的回顾性诊断;包括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从感染、菌血症到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

鉴于准确鉴定患者脏器功能衰竭是否源于感染的困难,对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生理学参数和细菌学结果。

qSOFA(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估快速积分)≥2分是早期识别败血症的有用指标,包括以下三项,每项为1分:1.呼吸频率≥22次/分;2.神志改变;3.收缩压≤100mmHg;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因其对感染及预后评估的不确定性宜作为败血症的诊断参考,具备以下至少两项者考虑存在SIRS: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频率>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 2<32mmHg);4.WBC>12×109/L 或<4×109/L或幼粒细胞>10%。

感染:病理证实的正常无菌组织被细菌侵袭;菌血症:血液中存在细菌;是否需要两次或以上血培养发现同一种细菌取决于发现的细菌,常见皮肤污染菌需要两次或以上培养阳性,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而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菌、真菌等一次血培养阳性即可诊断,尤其是对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的患者。

进入路径标准。

1.拟诊或确诊以下部位感染:对于发生败血症时存在明确局部感染灶(原发灶)的患者诊断应注意,败血症应作为原发感染灶的并发症诊断;但处理原则应视感染严重程度决定。

1.肺部2.尿路3.中枢神经系统4.腹腔5.皮肤6.关节7.留置中央静脉导管8.部位不明2.且具备至少下列指标中的2项:1.呼吸频率≥22次/分;2.急性神志改变;3.收缩压≤100mmHg;4.体温>38℃或<36℃;5.心率>90次/分;6.WBC>12×109/L 或<4×109/L;7.CRP或PCT高于正常;8.非糖尿病患者血糖>7.7 mmol/L ;(四)标准住院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临床表现包括体温不升或发热、少吃、少哭、少动、黄疸、呕吐、腹泻、腹胀、皮肤发花或硬肿、呼吸暂停甚至惊厥等。

2.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减少,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加,C 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升高,血小板降低。

(2)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加血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具有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特异检查符合≥2条可诊断临床败血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败血症(ICD-10:A41.9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
(2)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
(3)血培养,必要时复查;
(4)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排除化脓性脑膜炎。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抗感染治疗:收集标本送检培养后,及时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儿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一旦有药敏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败血症的抗生素疗程7-14天。

2.支持对症治疗:扩容、输注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肠内足量喂养之前给予胃肠外营养。

3.监测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尿量、凝血功能,
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七)出院标准。

1.病情恢复,血培养转阴,其他非特异性指标恢复正常,抗生素疗程已完成。

(八)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