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思考题(下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成本价格,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成本价格是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k=c+v)
①成本价格掩盖了它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来源。
成本价格只是表明已经生产出来的这部分价值和所费资本相等,在再生产中用它来补偿所费资本的价值。
它是一个资本消耗指标和资本补偿指标。
因此,它不能说明自身的两部分是怎样形成的,更不能说明它的超过额——剩余价值是怎样形成的。
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成本价格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从旧价值转移过来的,似乎剩余价值也是由它生产出来的。
事实上,构成成本价格的两个部分是两个来源完全不同的价值要素——不变资本的再现价值、不变资本和新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可变资本。
②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性质和区别。
成本价格的两个要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仅来源不同,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同。
不变资本在价值形成和增殖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数转移,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则由于转化为劳动力而产生了比自己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它是带来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体现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但是资本主义成本价格范畴掩盖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劳动力的价值转化为工资,即劳动本身的价值或价格。
2、马克思是怎样论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
①剩余价值表现为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a、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但是由于c+v转化为成本价格之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被掩盖了,成本价格只说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多少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因此,在生产过程结束以后,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本来W=c+(v+m)这一公式表示的是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产生;现在,公式可以由W=(c+v)+m 来表示,这说明剩余价值是由所费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成为超过成本价格的增加额,它的真正来源看不见了。
b、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所用资本,即预付总资本的增加额。
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资本家实际消耗掉的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而且也表现为包括固定资本中未转移资本的全部预付资本——C的增加额,本来公式为c+(v+m),现在却表现为(C+v)+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a、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即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从资本家的立场来看,他们不承认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即是有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来自于用资本进行生产的过程,是由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
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产物,因为资本家首先要把剩余价值和所费资本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上,所费资本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不加区别的。
因此,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两个部分共同产生的。
b、剩余价值最终表现为所用资本即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既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产物,即剩余价值由预付资本中加入成本价格的部分产生;同时,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剩余价值由全部资本产生。
因为在资本家看来,所耗费的资本之所以能带来剩余价值,不仅因为它们在生产中被耗费,而且因为它们在生产中被使用。
这样,资本家不仅不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也不把剩余价值仅仅看作是所费资本的产物。
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时候,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1、试述资本生产过程怎样促成了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以及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
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在资本家看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没有区别的,这是因为
a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虽然资本家预付了可变资本的价值与活劳动相交换,对活劳动进行剥削才能使原有资本转化为一个更大的价值,但他同时必须预付不变资本的价值才能为占有上述价值而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
b对资本家从事生产来说,有时生产的客观条件比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更为重要。
在资本家看来,他所以能够购买和剥削劳动,最终取得剩余价值,关键在于他是劳动条件的所有者,劳动力虽然是基本条件,但劳动力是在购买后支付的,甚至可以用工人本身的生产成果来支付,从而剩余价值不能仅仅说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至少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产生的。
c资本家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用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而是用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比例来表示。
在资本家看来,花费了多少资本取得多少利润,因而,实际获利程度并不是由可变资本决定的,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决定的。
d这也是资产阶级立场决定的。
资本家阶级不仅不关心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而且有意掩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
这是他们的阶级利益所在。
2、试述资本流通过程怎样促成了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以及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
a竞争和市场状况影响剩余价值的实现,造成利润来自流通过程的假象。
剩余价值虽然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是它却只能在流通过程得到实现。
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多少,要取决于竞争和市场状况,其中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和资本家互相欺诈的能力。
b流通时间的长短制约着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量。
c流通的其他要素,如商业网点的数目、市场的距离、货币的流通量及信用状况等等,也都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发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资本家看来,他所得到的剩余价值既取决于在生产中对劳动的直接剥削,又取决于流通行为。
因此,资本家常常认为剩余价值不仅是在流通中实现的,而且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剩余价值的单纯实现过程表现为实际的生产过程。
这样,利润的真正来源就被掩盖了,从而促成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
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
区别
①剩余价值率表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体现出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和程度;利润率则表示剩余价值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体现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②剩余价值率(m'=m/v)大于利润率(R'=m/(c+v))
③两者比率变化也是不一致的。
当剩余价值率发生变化时,利润率并不一定发生同比例的变化。
④利润率是表面上的经济现象,而剩余价值率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
联系
它们是用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分母的比值。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4、为什么说预付资本总量和剩余价值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①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接的比例关系。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生产资料是必需的,剩余价值与生产资料的量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
剩余价值的实体是工人的剩余劳动,要想吸收一定量的剩余劳动就必须有一定量的吸收器——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的量要与工人的量成一定比例。
但是,剩余价值与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生产资料的价值高低等与吸收的剩余劳动从而与生产的剩余价值没有关系。
②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但是剩余价值也不是由可变资本的价值生产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价值所转化成的工人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形成的。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价值的关系是工人所创造的总价值的两个部分的关系,绝不是创造者与被创造着的关系。
所以,不仅不变资本不创造价值,就连可变资本也不创造价值。
总资本的任何一部分价值都不创造价值。
第八章
1、为什么说假定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等是合理科学的?
一方面,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别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率。
因为工资差别通常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为基础,工资高的部门一般是从事复杂劳动的部门,工资低的部门通常是从事简单劳动的部门。
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创造的价值必然不等。
一般来说,工资高的部门剩余价值多,工资低的部门剩余价值少,结果就会有大体相同的剩余价值率。
另一方面,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剥削程度固然有差别,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资本与劳动能够自由转移,资本总要从剩余价值率低的部门转向剩余价值率高的部门,而工人则要由剩余价值率高的部门转向剩余价值率低的部门,从而使剩余价值率趋于平衡。
尽管这一现象还为普遍出现,但这只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的,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应该把这种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放在一边,而致力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的典型。
2、举例说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如何引起不等的利润率。
第一例
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由于资本构成不同,利润率就会不同。
假定有两个生产部门A和B,总资本量都是700,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其中,资本A的有机构成为600c+100v,资本B的有机构成为100c+600v,它们的利润率分别为A的利润率=100/700=14 2/7%,B的利润率=600/700=85 5/7%。
这里,等量资本的利润率之所以不等,是由于它们的有机构成不同,因而可变资本量不同,致使推动的劳动的量不同,创造出的剩余价值量也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
如资本A可变资本100磅只推动100磅的劳动力,在创造100磅的补偿工资外,之创造出100磅的剩余价值;资本B可变资本600磅推动600磅的劳动力,在创造出600磅的补偿工资外,还创造出600磅的剩余价值。
第二例
资本技术构成相等,但价值构成不等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假定A、B的可变资本都是100,剩余价值率均为100%。
由于B的可变资本推动的相同数量的机器和原料比A的贵,如在A的场合为200,B的场合为400,则A的利润率=100m/(200c+100v)=33 1/3%,B的利润率=100m/(400c+100v)=20%。
在这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从而利润量都是相等的,但是等量资本的利润率因不变资本价值的不等从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等而不等。
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同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比例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原因在于这个比例的不同,一方面不改变总资本量,另一方面不改变可变资本量,从而不改变一定量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当然也就不会改变利润率。
但需要注意下面三种情况:
①当流动资本全部由可变资本构成时,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完全一致。
这时,表面上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利润率,实际上却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即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利润率。
②当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总资本的周转时,这种比例会间接影响利润率。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固定资本比重比较大的部门,资本周转比较慢,其利润率就比较低;而流动资本比重比较大的部门,资本周转比较快,其利润率就比较高。
但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只是起间接作用,其直接作用的是周转时间的差别。
③一般来说,固定资本多的地方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就低。
这本来是资本有机构成影响利润率,但人们往往从现象出发而产生错觉,认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会影响利润率。
第九章
1、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平均利润的形成的?
马克思结合两个图标来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第一个图标假定不变资本一次全部转移,假定社会有五个生产部门,资本量都是100,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资本周转时间相同。
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每一资本由不同的利润率。
如果把五个资本看成是一个总资本,五个资本分别为它的不同的组成部分,则总资本的有机构成是390c+110v,平均构成为78c+22v,由于剩余价值率为100%,每100资本都可以带来22的剩余价值,它们的利润率都是22%,即平均利润率全部预付资本的任意1/5的产品都必须按照122的价格出售。
表一是假定不变资本一次全部转移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转移的部分有多有少。
为此,马克思又提出了第二个图标来着重说明产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是指已转移来的不变资本价值。
第二表与第一表相比虽然已经用掉的不变资本不同直接导致成本价格和生产价值不同,但不影响各自生产的剩余价值,也不影响各自的平均利润,这样,再把五个资本看作是一个总资本,总资本的有机构成仍然是390c+110v,平均有机构成是78c+22v,平均剩余价值也是22,平均利润率为22%。
由此可见,五个部门投入资本虽然是相同的,由于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但由于竞争和资本转移,这些不同的利润率就要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社会预付资本总量,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举例说明平均利润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平均利润率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这些部门的利润率越大,平均利润率就越大;第二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利润率与利润率大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成正比。
例如,假定有四个资本A、B、C、D,它们的剩余价值率都等于100%。
再假定各资本量分别为100,其中可变资本量A的是25,B为40,C为15,D为10。
这时,各自的100总资本所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A是25,B是40,C是15,D是10,合计90.由于这四个资本一样大,所以平均利润率为90%/4=22 1/2%。
若这几个总资本的量分别为A=200,B=300,C=1000,D=4000,所产生的利润分别为50,120,150和400,资本5500的利润合计为720,平均利润为11 1/3%。
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
价值是本质或内容,生产价格是现象或形式。
具体体现在:
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数量上,整个社会的生产价格等于整个社会的价值。
②价值规律调节着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变动依附于价值的变动。
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基础是商品价值的变化。
生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一方面,成本价格的变化就是商品价值的变化,所以,成本价格的变化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就是由商品价值引起的;另一方面,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也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前提。
(1)在短期内,平均利润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加入商品的实际价值的变动才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
(2)从社会总资本来看,商品价值总额=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果剩余价值不变,从而剩余价值量也不变,那么只有不变资本的价值变化或可变资本变化或两者都变化,以致引起总资本价值的变化,才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即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要以作为资本要素的商品价值的变动为前提。
(3)在商品价值不变时,剩余价值率发生变化,从而剩余价值量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时,资本有机构成发生变化引起剩余价值量的变化也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总是与价值的变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是以商品价值的变动为前提的。
4、生产价格的变动规律是什么?
价值规律调节着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变动依附于价值的变动。
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基础是商品价值的变化。
生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一方面,成本价格的变化就是商品价值的变化,所以,成本价格的变化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就是由商品价值引起的;另一方面,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也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为前提。
生产价格变化的规律: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因此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具体来说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①成本价格不变,平均利润率发生变化;
②平均利润率不变,成本价格发生变化;
③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同时变动。
第十章
为什么说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
1、商品按价值或接近于价值进行交换代表着较低的发展阶段。
这是因为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或符合价值来进行交换只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商品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普遍的、经常的现象;②交换双方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体相符合;③交换是自由的,不存在自然或人为的垄断,不能迫使某一方价格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来交换。
这些条件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就已具备。
2、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需要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一定高度。
当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时,商品已经不适当做一般小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来交换,而是当做资本所生产的商品来交换。
这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已经不是使用价值,而是剩余价值或利润。
利润的高低不同必然导致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但是这种要求不是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存在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
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的条件:①资本的自由流动。
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内部有完全的商业自由,消除了除自然垄断外的一切垄断;二是信用制度的发展将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三是不同的生产部门都受资本家支配;四是必须有很高的人口密度。
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一是废除了在工人在生产部门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的法律;二是工人对自己的劳动内容是无所谓的;三是一切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已最大限度化为简单劳动,工人抛弃了一切职业的偏见;四是工人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支配。
第十六章1商品资本为什么能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
①商品资本的职能不同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公式为G-W…P…W'-G'。
从公式上看,货币资本的职能是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通过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来是预付资本增殖;商品资本的职能是把生产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正是由于它们执行不同的职能,因而就有可能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工。
由于不同的资本家担负不同的职能,即由产业资本家着重进行生产,榨取剩余价值;由商业资本家着重进行商品的买卖,实现剩余价值。
②就社会总资本来说,总要有一部分资本经常处于流通领域作为流通资本。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需要三种资本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因此,商品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而独里出来,成为商品经营资本。
2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①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一阶段的特点
从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即G-W商业资本家向产业资本结构买商品。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来看,是W-G';从商业资本的运动来看,是G-W。
这里只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从商品到货币的形态变化并没有实际完成。
因此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的第一阶段即购买,还必须由第二阶段——售卖来完成。
②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二阶段的特点
从商品经营资本运动第二阶段,即W-G'商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这一转化得以实现。
③商品经营资本的特有的流通形式
从商品经营资本的特有的流通形式,即G-W-G'来看,商人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卖出商品取得货币。
产业资本流通中,商品流通的形式是W'-G-W,产业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然后再以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这里,同一枚货币换位两次。
商品经营资本的流通形式是G-WG',在这里,同一商品换位两次。
上述分析表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即W'-G'仅仅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可在商品经营资本的场合,这个阶段便成了一个独立的循环,即G-W'-G',从而使商品经营资本具有一种独特的职能。
3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的条件有哪些?
①商品资本的职能不再由产业资本家来兼任,而由商业资本家来完成,通过商业资本家的活动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但是仅仅有这一条件还不够,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雇佣商业代理人来推销商品时,商品资本就不能转化为独立的资本形态,它不过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而已。
②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并使这些资本增殖。
商人用自己的货币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即G-W;然后再把商品推销出去,即W-G';实现了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即W'-G',同时也实现了价值增殖。
4商业资本的作用。
①商业资本可以节省流通时间,缩短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
商业资本出现以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与产业资本家相比,他们更熟悉市场情况,能够更快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形态变化。
这与产业资本家独自销售商品相比会节省很多的流通时间,从而也就缩短了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了产业资本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