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一、不一定,材料作文只需从材料中提取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但是一个材料可以有很多观点,如果你选的观点比较偏,最好引用一下材料,以免说你跑题吧。当然,对材料的引用应该是采取概括的方式。

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用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二、材料作文“五步法”第一步是“读”,即读懂材料。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读时一定要仔细,体会出题者提供这些材料的用心,提炼出主题。第二步是“引”。把要引用的材料勾画出来。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重复的材料要坚决舍去。第三步是“揭”。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揭示主题。否则只是一大堆材料的堆积,画龙而未点睛。第四步是“议”。要联系实际,发表议论,深化主题。议论就好比是水泥,把观点和材料结合到一起。否则只有一个观点,一堆材料,文章还是显得散乱。第五步是“结”,即总结全文,回到中心。这样文章才有放有收,有头有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例如: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不当引用材料

(1)引而不析,缺乏逻辑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尊重别人》)

文章对所提供的材料全文照抄且不作任何分析就得出结论,中间缺乏过渡,因而逻辑上不够严密。如能在材料和观点之间加上下面一段分析就好了:“林晖被录用的原因显而易见。或许在这群大学生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可只有他懂得做人,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而其他同学,也许成绩比林晖好,可他们除了这些还懂得什么呢?”

(2)引述过简,令人费解

对材料的引述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语焉不详,否则会令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

A.一句“谢谢您!”就可以不战而使对手们失去竞争的机会,这是林晖给我的启发。(《求学不只是求分数》)

B.人与人交往中,“礼”是最重要的,“礼”是美德的根本。

林晖能够在参观国家某实验室时,表现出他们高素质和高修养,便是他成功的原因。(《社会需要讲“礼”》)

C.看完了材料,我并不感到惊讶——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现在有许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知识水平很高,但在最简单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上,他们所缺的太多了,他们的知识与修养并不是并行的,知识远跑在前面,修养却在原地踏步。(《让知识与修养并行》)

D.材料中林晖同学的道谢,鼓掌和双手接过手册并道谢都体现了他的高素养,证明了林晖是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而其它同学却相反,既不道谢也不鼓掌,与林晖同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礼仪的差异决定了林晖被录用而其他同学被放弃。(《礼仪重要》)以上所列片断都是作文的开头部分,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在引用原材料时,都有同样的问题,即对原材料的引用太简略,让读者无法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内容。其中第三、四两篇文章还因为开头就用“看完了材料”“材料中”这些指代性的词语而无法独立成文,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3,对原材料的引述方式

(1).开头概述原材料作为引出中心论点的根据

材料是立意的根本,因此,把原材料概述后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出中心论点是最常用的方式。概述原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保证主要内容的相对完整性,一般要突出时、地、人、事、因、果等基本要素,不必像记叙文一样描述过程和细节。如:

一群大学生,一次普通的参观。一句诚挚的谢意,几下孤独的掌声,让一个大学生林晖脱颖而出。他成功的关键显然不是成绩好,而是因为良好的素养为他赢得了机遇。机遇无处不在,可它只青睐有良好素养并作好充分准备的人。(《素养与机遇》)

作者用整齐的排比句式概括了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出中心论点,行文简洁而流畅。

(2).在行文过程中引用原材料作为论据

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原材料作为论据也是常见的方式。如:

人的一生中需要学习的并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美德。其中,尊重他人就是我们与人交往首先必须遵守的美德。

尊重他人能使我们迈向成功。如今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十分困难,然而却总有人能轻松地脱颖而出。一个大学生林晖和其他同学一起到某部委实验室参观,只有他向递水的部长秘书道谢,只有他鼓掌欢迎部长,也只有他用双手接过部长递过的礼物并表示感谢,结果不言自明——只有他被这间实验室录用了。人与人之间相比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品德和素养。尊重他人这一美好的品德往往能在不经意间让你更受别人的赏识,助你迈向成功。(《学会尊重他人》)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概括引用了原材料来论证分论点“尊重他人能使我们迈向成功”,材料与观点相切合,结论水到渠成,段落内部层次清晰。

除此之外,如果试题所给的是时事类的材料,还可以把原材料中的人、事作为评论对象写成时评。要注意的是,选择写时评时,原材料就成了时评写作的“由头”,同样也要作简要引述,不能照搬照抄。行文过程中要围绕“现象—是非-原因—作用(害处、教训)—办法”等环节展开分析,适当引一些同类或相反的例子加以印证。

新材料作文开头的几种写法

新材料作文开头的几种写法 ——文无定法,有章可依 记得上次质检作文学案上,李老师在谈到作文失误时,清一色的概要式开头,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学生只会这一种开头方式。是我们限制的太死还是我们给学生的太少,尽管文无定法,写作本身属于艺术创作,但是我们面对的是高考而不是投稿,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的太开,在结合我们学生实际,就要交给他们几种可依的形式。今天别的不讲,单就新材料作文的开头探讨一下。 总的来讲,来头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材料的中心意思或论点依据,作为全文的引子,并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初学者叙述材料,往往复述过多,对不甚长的材料甚至全部照抄不不误;有的人则常虚构一些开头语,如:“我常看到一则材料等”,再叙述材料。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的,复述内容过多,势必造成喧宾夺主,编造一些开头语更是毫无意义。叙述材料的目的是为论点提供依据,因此叙述尽量要简明扼要,只要将自己的论点依据叙出即可。开头的方式是多样的,今天介绍几种最常见开头方法。 1、概要式即将对材料有感触的某一角度用简洁的语言叙出,作为下文生发的基础。 基本思路:概括材料+分析材料+观点 如:年近九十的老愚公苦于两座高山阻塞交通,出入不便,于是动员家人“毕力平险”,虽有智叟的嘲笑、阻止,但他矢志不移,挖山不止,终于如愿以偿。愚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毅力与恒心。 评析:作者抓住对原文感受最深的一点:愚公的毅力与恒心,用极简洁的语言将与论点依据叙述出来。 2、评述式即对材料有感触的某一点用简洁的语言边述边评,提出论点 基本思路:对论点依据边叙边评+观点 如:如果一堆土,移之或许不很难,但太行、王屋而山“高万仞”;如果正年青力壮,挖山移土或许不是很苦,但北山愚公已年近九十;如果有现代化的工具,开石移山也许不是很难,但愚公一家“叩土垦壤,箕畚运与渤海之尾”。阻力重重,年老力衰,工具简陋,面对的却是两座大山,然而,愚公没有退却,凭着坚韧的毅力与恒心,挖山不止,终于获得成功。可见,成功离不开毅力和恒心。 评析:作者抓住愚公的毅力和恒心这一角度,变出边评,将其材料依据叙述出来,自然的提出中心论点,值得提出的是这种评述式开头实质上是将述和议两部分结合在一起。 3、论点式即开门见山的将全文的论点提出,然后引所依据的材料来阐述,作为支 撑论点的论据之一。 思路:提观点+引材料+分析阐述 如: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终于成就大事。北山愚公面对两座庞然大物而不气馁,坚持挖山所依靠的不正是他的志向——要挖掉两座山——的动力吗? 4、感想式即以抒情的笔调、感想的形式,写出自己对论点的依据或材料的某一意 义点的评论。这种叙述方式很有感染力,能给人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 思路:描述感想(或评述材料依据)+观点 如:读罢《愚公移山》,愚公的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看到:白发苍苍的愚公带着才七八岁的孙子等人每天挖山挑石,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从不停止;面对智叟的嘲讽,愚公的回答掷地有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多么可贵的毅力和恒心啊!有了这种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什么不能干

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模式.

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模式 材料: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范文: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评:对材料 进行简单评论提出观点。 引:恰如其分 概括原材料 年轻人受门采儿指点后,茅塞顿开,他不再急于作画,而是锤炼画技,取法名家,逐渐发现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对所要描绘风物,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做到胸中有物然后再提笔做画。终于小有名气,最后成一代名画家。 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厚的积淀使他一日成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 证:举例例证 叙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晋代文学家左思,离开家乡游学到京都,目睹京城的繁华,萌发了创作欲望。但他并未即刻动笔,而是深入观察,认真体悟,精心构思,耗时十年,终于创造成功《三都赋》。此书一经刊出,便广为流传,富豪之家争相传看,以至洛阳纸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蒙受宫刑,但虎性不移,司马迁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山。他“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除了他那伟大的信念,深挚的情感,丰厚的史学积淀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创作《史记》,盛年时,他不畏艰辛,不分四季,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察遗迹,探访农人,不放过蛛丝马迹,累积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议如果左思刚受触动便匆忙动笔,必不会文思泉流,《三都赋》的创作也势必归由他人,当然更不会引起“洛阳纸贵”;如果司马迁徒有虎性,胸中亦积聚块垒,但却没有那十几年遍游祖国各地的实践累积,大概也能造就一个文学家,却不能成就《史记》。 过渡积土成山,才可能兴起风雨;积水成渊,才可能诞生蛟龙;积善成德,才能够具备圣心。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厚积而薄发。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 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作文_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作文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那么怎么引述材料才能自然无缝又具有说服力呢?下面橙子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材料作文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1 / 6

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材料作文的种引述材料的方法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概述法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1987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材料1]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材料2]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材料3]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2 / 6

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材料作文一定要引用材料吗 一、不一定,材料作文只需从材料中提取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但是一个材料可以有很多观点,如果你选的观点比较偏,最好引用一下材料,以免说你跑题吧。当然,对材料的引用应该是采取概括的方式。 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用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二、材料作文“五步法”第一步是“读”,即读懂材料。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读时一定要仔细,体会出题者提供这些材料的用心,提炼出主题。第二步是“引”。把要引用的材料勾画出来。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重复的材料要坚决舍去。第三步是“揭”。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揭示主题。否则只是一大堆材料的堆积,画龙而未点睛。第四步是“议”。要联系实际,发表议论,深化主题。议论就好比是水泥,把观点和材料结合到一起。否则只有一个观点,一堆材料,文章还是显得散乱。第五步是“结”,即总结全文,回到中心。这样文章才有放有收,有头有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例如: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的手册,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

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 新材料作文(也称题意作文)是近年高考的首选作文题型,它与以往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有较大的区别,现就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开头要简单引用材料。这样能更好地防止一动笔写就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同时能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作文是围绕材料来写的。 二.引用材料后要分析材料。材料一般会有多个立意、写作的角度,我们要围绕等下自己将会得出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定向分析,使材料和观点之间更好地过渡、衔接。这样能进一步防止出现偏题、离题现象,也能再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观点是分析材料后得出的,不是简单的套作。 三.引用、分析材料后要明确提出(得出)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突出、集中。上面的三个步骤在第一段中完成。(第一段约120字) 四.在第二段中再次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确保观点明确、突出、集中。注意尽量不要原文照搬第一段中引用、分析材料后要明确提出(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话,以免给人一种第二段只是简单重复第一段结尾的感觉。(第二段约50字) 五.在作文的结尾部分,要注意再次带一带、点一点材料和自己的观点。这样能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同时能再在文章的结尾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作文始终是围绕材料来写的。(结尾段约100字) 例一: 铁棒、钥匙都要开锁,我们看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幕:任凭铁棒使尽浑身气力都开不了,而钥匙则轻轻一扭就开了!(引用材料)为什么同样的一把锁,粗大的铁棒开不了,小巧的钥匙则轻轻一扭就开了?很明显在于它们开锁的方式不一样:铁棒粗大蛮干,钥匙精巧讲技巧!(定向分析)辍笔沉吟、掩卷沉思,方悟材料启示我们:人处世上,做事要讲究方法技巧!(得出观点) 回望滚滚的历史长河,细看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做事讲究方法技巧才干出一番业绩、成就一番事业的?(再提观点) …… 回想材料中的铁棒和钥匙开锁的情形,不难发觉它们在向我们阐明一个看似简单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我们要想干出一番业绩、成就一番事业,做事一定要注意讲究方法技巧!(再点材料、再提观点) 例二: 步飞烟,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因敢于挑战权威、放出“我要革金庸们的命”之类的话而名声大震!抨击者有之,“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盛赞者亦大有人在,“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引用材料)说句实在话,金庸们的小说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霸占了我们生活的太多空间!总得有人大胆的站出来,向金庸们挑战,步飞烟就是第一个!(定向分析)停笔沉吟、闭目沉思,顿觉步飞烟的大胆可爱:生活中就是要有这种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狂妄,否则我们的生活怎么会斑斓多彩?(得出观点) 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世界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因为古今中外都不乏像步飞烟那样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大无畏之人!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吧!(再提观点) …… 1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论述类材料作文“葫芦结构”的教学过程 (两节课连上) 步骤一:下列这篇作文题,立意为“只要无愧于心,我们便是属于自己的最闪亮的珍珠”。能不能在五分钟之内,口述一篇论说类文章的提纲?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步骤二:为难之后,看下面两篇作文,有什么不一样? 若能无怨,便是晴天 按照老者的观点,沙子只有变成珍珠,才能为人承认与尊重。其实不然,美丽的沙滩、雄伟的高楼、宽阔的广场,沙子渗透在地球的每个

角落,支撑着这个世界的存在。你还能说沙子不能得到承认与尊重吗? 可是,现在有些人偏偏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工作、生活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起点不高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看到别的行业好就盲目攀比,见异思迁。须知毕竟沙多蚌少,沙子寻找到蛙,进入壳内的机会也少,长成珍珠后遇到采珠人帮助的机会更少。如果大家都竞相成为珍珠,不仅千军万马拥挤不堪而不能如愿,反而会在盲目的追求中失去自我,最终一事无成。经过膨胀的欲望,最终只能侵蚀人的意志,迷失人的本性,在奢华中颓废,在靡乱中渐渐衰败。 还是像大漠一沙、沧海一粟那样吧。在造化选你为普通一兵后,既不以之为耻,更不埋怨命运不公;而是热情地拥抱自己的生活,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尽心地忠于自己的职守。与众多平凡的伙伴一齐擎起世界的天空,一齐享受幸福的人生。 不由想起“布衣暖,菜根香”这则古训。“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布衣暖,暖的是一种心境;菜根香,香的是一种胸襟。这种平和与豁达更加为人尊重。淡泊名与利,心存天地宽。悠闲地流连于山水之间,与阳光雨露为邻,感受鸟语花香,让生活回归到本真淳朴的原色。这种大度与超脱的境界,何止令人尊重,而令人敬仰啊。所以,如果工作不如意,只应该反思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到位,如果起点比较低则应该奋斗前行,如果单位处境不佳,只应该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身为沙子则应随遇而安,尽其所能,踏踏实实做好沙子的工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复习过程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一、要不要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要不要引述材料,这是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我看过不少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引述材料,那我们在写作材料作文中也可以不需要引述材料,只要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住材料的核心立意,并围绕这个核心立意进行论述。这话没错,语文素养、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如果准确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进行立意,确实是可以不引述材料。但每年高考中,每个省十多万、几十万考生中有几篇满分作文?即使是优秀作文又有多少?而那些在行文中根本不提及材料又能写得切题的文章又有几篇?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认为,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才能较好地把握材料的旨意,降低跑题、偏题的风险;才能通过分析材料,得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同时,对语文素养不是很好、对作文特别头疼、经常发愁怎样凑足八百字的同学来说,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决无话可说,甚至凑不齐八百字的尴尬。 2013年全国卷有一篇名为《在利益的年代里需要信仰》的文章,整篇文章没有引用材料,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是否有偏题的嫌疑,有极大的争议,后来是经过阅卷组专家的认定,认为此文的中心论点“在利益的年代里需要信仰”符合题意,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最终获得高分。(见《2013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第15页)但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特例,是几十万份试卷中的个案,而你有没有这样的幸运?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行文中,所给材料“必须用,不用不行,这是个原则,不能更改”。特别是在高考阅卷现场,阅卷老师高强度的劳动,难免会产生疲劳,在疲劳的状况下阅卷,如果你的文章不引述材料或者在行文中运用材料,就极容易被判为偏题。 二、引述材料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在引述材料的过程中,不少同学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种: 无重点、无侧重地全盘照搬材料; 材料叙述太过简略,难以分析得出观点; 对材料作过多拓展和解读; 如果是多则材料,则每则材料都详细引述,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侧重。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学案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学案 教学博苑 2011-05-21 0603 5d56b7b401017jjq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学案 来源成长博客 1、引述的重要性 2、引述原则简洁、有度、融合 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新材料作文开头

先声夺人铸“凤头” ——新材料作文开头 高三语文组:陆燕辉 目标: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并用于实践操作 一、导入(2分钟) (一)目前学生作文中“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 1、照搬材料,不知取舍: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 2、故弄玄虚,入题太慢: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3、油水分离,空穴来风: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二)开头构成要素:“三步开头法”:引——析——亮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 (一)学生作文开头展示:(5分钟)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开头1:生物学家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察觉出一直误以为自己是鸡的鹰乃是鸟中之王,最终使鹰发出胜利的叫声,冲向了天际。俗话说:“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实际上确实如此,若是没有发现、赏识人才的人,那么人才就算再好,有再多的才能也无济于事。可见,赏识的重要性。(顾非凡《多些赏识,多些奇迹》) 开头2:鹰为什么不会飞?因为它长期与鸡为伍,根本不以为自己是只老鹰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虎啸深山,找到各自准确的位置,才能尽显生命极致之美。人亦如此,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长处,你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施怡庭《自知者明》) 开头3:本是一只雄鹰,可以翱翔天际,却被农场主训练成鸡,整日与鸡为伍,没有了雄心,这实乃鹰之可悲。联系当今,我们就如那只雄鹰,现在的“流水线生产”式教育也只能把我们培养成“鸡”。先哲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应当重新回归正途了。(陆佳优《这样的“因材施教”》) 思考讨论,总结以上优秀作文开头的共同点: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一、要不要引述材料 我认为,在议论文写作中引述材料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好习惯,引述材料能够较好地围绕材料的中心,降低跑题、离题的风险,同时通过引述分析材料,得出中心,又能使行文自然,使行文思路顺畅,是那些语文素养不高、一拿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发愁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凑足八百字。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决无话可说,何乐而不为?我是主张要引。 二、引述材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办法 (一)全盘照抄型 这里有一个例子,这是以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后面的例子也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种典型例子。对于今天的你们来说,材料虽然有点旧了,但存在的错误与你们有些相同,所以我今天就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材料是:某乡村小学生的上学路上有一条河沟,春天涨水时,身材高大的男校长总是到河边接送学生,背他们淌水过河。为此,他得到普遍的好评,不久,被提拔到高一级学校任职。接替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女校长,她只能站在河边,指挥学生强帮弱,大帮小。此外,她不断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了拨款,在河沟修建了小桥。不过她从未得到过表彰奖励。 甲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着学生们淌水过河,人们看见了他脖子上淌着的汗水,他湿漉漉的裤腿,看见了他每走一步中夹杂着的热诚与真挚,爱心与奉献,这让他受到了民众的赞美,最终得到领导的赏识,提拔到高一级的学校做校长。然而身材矮小的女校长,由于身体孱弱,不能背孩子过河,但她一直向上级部分反映情况,争取到资金,在河上建了一座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可她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 乙同学是这样写的:身材高大的男校长背学生淌水过河,受到提拔。身材矮小的女校长争取到了资金,在河上建了座桥,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却没有受到任何表彰。可见,评价一个人不能只是看表面,而应客观公正地评价。 甲同学按原材料照抄。引述的材料没有重点,只是按照原材料的叙述讲述了事实,没有方向、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观点的表达,自然就无法立论,文章没有观点,也就无法达到提出问题的目的。 乙同学做得很好,引述非常简洁,只用了不到70个字就将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而第一位同学基本上是对材料的照抄。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如何解决引述材料时全盘照抄的毛病呢?

材料作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学习目标:借鉴并学习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模式 材料: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不少于800字。 范文: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年轻人受门采儿指点后,茅塞顿开,他不再急于作画,而是锤炼画技,取法名家,逐渐发现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对所要描绘风物,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做到胸中有物然后再提笔做画。终于小有名气,最后成一代名画家。 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 当然更不会引起“洛阳纸贵” 纲目》,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历时几十年;为撰写《红楼梦》,曹雪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议:这些杰出的作品,彪炳史册,光耀千年。而他们的作者也因为其深厚的知识积累,成为我们今人探求学问,走向成功的精神领袖。 积累是一个漫长却不乏味的过程,正如我们的学习生活,积累知识是为更高的学业作铺垫,积累经验是为更好做人打基础。正所谓“厚积而薄发”。 累成竹于胸前才能让我们在任何情形,任何境遇中不会手足无措,相形见绌。 材料2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 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范文: “造屋”不如“树人”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之后,为子孙建造豪华府第,他怕工匠偷工减料,府第造得不坚固。一位老工匠对他说:“在我手上造的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常有的事。”这段话使我们领悟到一个深刻的哲理:“造屋”不如“树人”。 如一介布衣老工匠的世事洞明。 从秦始皇到清末,有多少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富商豪绅为子孙造屋,又有几个子孙守 住了?秦始皇平定六国,大兴土木,修建连绵三百里的阿房宫,指望传给子孙万代,结果二世而亡,成为千古笑柄。盐商巨贾在扬州营造的徐园、个园、何园,想遗泽子孙,结果园主多易,已成梦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阶级革命家陈毅,不为儿女“造屋”,精通业务,努力工作,为国效力。现在的山西省委书记胡国富,教育儿子不图享受,深入基层,埋头苦干,建功立业。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子孙“造屋”,着力“树人”,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榜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但是当前,仍然有一些人思想糊涂,继续步左宗棠的后尘。有些领导干部为子孙寻求舒适豪

新材料作文范例-(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材料作文范例 【审读材料】 这是一段叙述性材料,注意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隐含结果:心情转变,快乐,幸福,充满了希望)。从中提炼出关键词:荒凉——心情低落——播种——繁花——心情快乐。从中可以发现前后的对照变化:荒凉与繁花、心情低落与心情快乐,这种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心情的变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邮差播种了野花种子而收获了繁花,这种变化趋向于积极向上,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反映出的是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立意分析】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1.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2.从因素的对照关系角度分析: 人生境遇不顺时(荒凉——心情低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播种野花——心情快乐)。常常听到不少人抱怨生活没有情调,抱怨工作枯燥无味,与单位里的同事很难相处,容易被别人排挤、孤立;在家里有时被老人训斥,连个笑脸都不给,总觉得生活和自己过不去;抱怨没有好的身世背景,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好的运气;遇到困难挫折时,抱怨命运的不公等等。听到他们的抱怨时,同情之余,总觉得他(她)的人生光抱怨不行,消极等待不行,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设法改变这种种窘况。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 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3.从因素的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荒凉的路可比喻为: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一切不顺。野花(种子)可比喻为: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立意为: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人生的困境。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一、要不要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要不要引述材料,这是个问题。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我看过不少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引述材料,那我们在写作材料作文中也可以不需要引述材料,只要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住材料的核心立意,并围绕这个核心立意进行论述。这话没错,语文素养、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如果准确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进行立意,确实是可以不引述材料。但每年高考中,每个省十多万、几十万考生中有几篇满分作文?即使是优秀作文又有多少?而那些在行文中根本不提及材料又能写得切题的文章又有几篇?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认为,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一定要引述材料 .......,引述材料才能较好地把握材料的旨意,降低跑题、偏题的风险;才能通过分析材料,得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同时,对语文素养不是很好、对作文特别头疼、经常发愁怎样凑足八百字的同学来说,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能占有一定篇幅,解决无话可说,甚至凑不齐八百字的尴尬。 2013年全国卷有一篇名为《在利益的年代里需要信仰》的文章,整篇文章没有引用材料,阅卷老师对这篇文章是否有偏题的嫌疑,有极大的争议,后来是经过阅卷组专家的认定,认为此文的中心论点“在利益的年代里需要信仰”符合题意,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最终获得高分。(见《2013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第15页)但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特例,是几十万份试卷中的个案,而你有没有这样的幸运?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行文中,所给材料“必须用,不用不行,这是个原则,不能更改”。特别是在高考阅卷现场,阅卷老师高强度的劳动,难免会产生疲劳,在疲劳的状况下阅卷,如果你的文章不引述材料或者在行文中运用材料,就极容易被判为偏题。 二、引述材料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抢分策略 在引述材料的过程中,不少同学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频率最高

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作文的区别(34张)

幻灯片1 专题提分五掌握并熟练使用考场作文高分模板 幻灯片2 古人云“文无定法”,但文章写作不是没有方法,“起承转合”就是古人写作的基本模式之一,它反映了文章结构的规律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套路。很多优秀的名篇正是采用了这种合理的模式,才得到了后人的推崇和热爱,流传至今。不少名家风格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个人行文模式发展到极致的结果。作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层来写,中心怎样表现,详略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有技巧和规律的,在应试作文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幻灯片3 【高考真题】 (2016·高考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幻灯片4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幻灯片5 【范文示例】 学会分享,学会生活 因为天空学会了分享,急雨后才有绚丽缤纷的彩虹;因为大地学会了分享,地球上才有千姿百态的生物;因为冰山学会了分享,平原上才有滚滚奔流的江河。正如材料中的小羽,如果她独守着自己的新式花茶专利,那么这个辛苦研发的新式花茶则会因为众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而倒了牌子。值得赞美的是,小羽学会了分享,将新式花茶的工艺流程公之于众。正是因为分享,大家才一起走上了致富之路。 幻灯片6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 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那么怎么引述材料才能自然无缝又具有说服力呢?下面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材料作文的种引述材料的方法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概述法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如:1987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材料1]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材料2]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材料3]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

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附优秀作文范例】含优秀满分作文

新材料作文写作“五步成文法”含 优秀作文20篇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 ①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主体部分) “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 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 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 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 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新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中,在概括材料和引用材料中,角度不同,概括和引述的角度也不相同,要抓住主要对象的主要事件,其他次要的对象可删除不叙。引述材料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 套用---全部引述。 概用---高度概括材料内容 选用---选取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材料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部分略去不提。 化用---将材料中的点睛之笔化用到文章当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对接。 方法一:套用 如果所供的材料是名人名言,或者富有哲理的话则可以直接引用。 例子1: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会失去群星。”(照搬材料)如果我们因为逝去的东西而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已,那么我们将逝去现在,逝去未来。所以放下过去,着眼当下,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 例子2: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照搬材料)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寻找最初的自己,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唯一途径。 方法二:概用-----高度概括材料 高度概括材料,需要找出文中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其余的次要对象事件都可以删减。复杂材料进行概述大意,细节的东西都不要。注意:概用材料时,提炼的中心不同,概括的角度也不同。要围绕中心来概用材料,不能盲目的复述材料。 例子1: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概用: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引述材料)勇于认错,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是培养一切良好品质的开端。 例子2: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