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Bauhaus)

合集下载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峰——包豪斯Bauhaus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峰——包豪斯Bauhaus
建筑师的丰碑——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的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1/3的天际线。他认为建筑就是建筑,不具有政治化的因素,他是非政治化的代表。设计中不重视社会理论的背景,完全从技术层面上来做设计。建筑强调简单、明快,全玻璃幕墙结构,喜欢单独的建筑,不喜欢大规模的区域设计。 “米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Bau建筑+haus房屋=建筑之家
1919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 。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而目前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 1919年3月,原撒克逊大公美术学院和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即:魏玛市立美术学院和工艺学院) ,成立了“国立建筑工艺学校”,36岁的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校长。 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
预科教育
正式指导
特点
主要以金属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编织设计为主
编织工厂:
以距离魏玛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厂为实习工厂
陶瓷工厂:
该工厂产品追求严谨的几何结构
木工工厂:
1925年迁往德绍后成立
金工工厂:
1925年迁往德绍后成立
(1925—1932年),德绍时期。1928年汉斯•迈耶担任新校长 马克思主义坚定者,德国共产党员 教育开始走向政治化 包豪斯的课程类型分类明确形成

Bauhaus

Bauhaus

这之前旳欧洲,建筑构造与造型复杂而华丽
,尖塔、廊柱、窗洞、拱顶,不论是哥特式 旳式样还是维多利亚旳风格,强调艺术感染 力旳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 活旳影响,这么旳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 批量生产旳。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 新旳设计要求:既是艺术旳又是科学旳,既 是设计旳又是实用旳,同步还能够在工厂旳 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包豪斯旳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旳敌视,1925年,它迁 往德国东部旳德绍。4月1日,包豪斯在德绍正式开学。从这 时起,包豪斯开设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 ,为当代建筑设计旳教学模式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格罗 皮乌斯还在学校里专门开办了建筑系,并由他亲自领导,建 立起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旳当代教育体系。格罗皮 乌斯在此期间设计旳包豪斯校舍被誉为当代建筑设计史上旳 里程碑。这座“里程碑”涉及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具 有多种实实在在旳使用功用,楼内旳一间间房屋面对走廊, 走廊面对阳光用玻璃围绕。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旳校舍呈现 为普一般通旳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本身 质感旳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旳明朗 和新材料旳庄重。尤其是,对于建筑旳外层面,不用墙体而 用玻璃,这一创举为后来旳当代建筑所广泛采用。今日,在 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旳楼宇 ,它们耸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旳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 预见旳思想和行动旳伟大。
BAUHAUS – Dessau
By Walter Gropius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 王瑛
1925年,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置旳“公 立包豪斯学校”迁往德绍,4月1日在德国德绍正式开学。包豪 斯是德语Bauhaus旳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 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3年代形成了当代建 筑中旳一种主要派别──当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当代大工业 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 旳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
包豪斯(Bauhaus)是一种20世纪初德国的艺术学派和设计学校,也是一种现代主义的运动。

该学派的创立者是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他成立了包豪斯学派,旨在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追求功能主义和工业化生产的理念。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主张将艺术与生活融合,追求简洁、实用、经济和功能性。

这一理念在建筑、家具、工艺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包豪斯的设计师们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追求简约几何形态和无装饰的线条,以及使用现代材料和工业化生产方式。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也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校强调艺术与工艺的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们接受全面的艺术和设计教育。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后来被世界各地的设计学校借鉴,并对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

包豪斯运动对于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

它强调功能、简约和实用性,并提出了'形式遵循功能'的原则。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相契合,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设计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总之,包豪斯是一种追求艺术与生活融合、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现代主义设计学派。

它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模式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包豪斯-专业文档!

包豪斯-专业文档!

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是位于德国的一所艺术和建筑学校,有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建。

包豪斯(Bauhaus)由德文“B au”和“H aus”组成(“Bau”为“建筑”,动词“b auen”为建造之意,“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被誉为“欧洲发挥创造力的中心”,也是现代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又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包豪斯学院在历史是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19年至1925的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圣神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 年至1932年的德绍时期,汉斯·迈耶担任校长,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第三阶段1932年至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德一座废弃德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德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德发展历程。

包豪斯的教育模型是大多数学生和老师最感兴趣的,包豪斯并不是一所体系庞大、组织严密的学校,按中国的说法它不是体制内的大学,更像是同仁学校,即一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彼此介绍互相帮助带产生的一个新型教育机构。

这里的若干灵魂人物,比如格罗皮乌斯,通常以他的一己好恶招募,他认为可能成为包豪斯中坚持教学力量的教师。

有时就会招致一些人的反对,或者在一开始力排众议之后,因为形式的变化又不得不黯然离开。

包豪斯的教师通常分为两大类,它体现了艺术家和手艺人的一种合作关系。

包豪斯

包豪斯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彼得· 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 国工业同盟”的首席设计师。 彼德· 贝伦斯是德国工业同盟最著名的设 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他出生于汉堡,曾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1898年开始设计工业产品。1900年黑森大 公召他到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在那里他 由艺术转向了建筑。1903年他被任命为迪 塞尔多夫艺术学校的校长,在学校推行设 计教育改革。 1904年参加了德国工业同盟的组织工作, 1907年德国工业同盟在穆特修斯的大力倡 导与组织下宣告成立,工业同盟的目的首 先是要共同推进“工业产品的优质化”, 工业同盟的口号就是“优质产品”。 1907年他被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 担任建筑师和设计协调人,开始了他作为 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这是世界上第一 家公司、第一次聘用一位艺术家来监督整 个的工业设计,及让一位艺术家担任董事, 并成为艺术设计史上第一个担任工业公司 艺术领导职务的人。
成立的宗旨:
“BauHaus”这个词是由德语动词”bauen”建筑和名词“haus”组合而成,粗略地理解为“为建筑 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1、 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 而 改进工业制品
“包豪斯宣言”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 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 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 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 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 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 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 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名词解释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艺术和设计学校,也是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之一。

它的创立者是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旨在推崇功能主义、简洁性和合理性,以打破传统的艺术与工艺之间的界限,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在历史和设计界中,包豪斯被视为一股革命性的力量,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形成于20世纪初,当时的正统艺术教育更注重传统技法和绘画,而包豪斯试图打破这种传统束缚,将艺术与工艺紧密结合起来。

尽管包豪斯的发展历经了许多变革,学校的宗旨始终如一:通过创作和生产实践,培养出多才多艺、专业素养卓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包豪斯提倡“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体现在建筑、室内设计、家具、工艺品和图形设计等各个领域。

包豪斯的设计追求理性、简约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同时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精细。

这一理念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设计师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

包豪斯的成员们还探索了色彩和光影对设计的作用,注重对空间的感官体验的研究。

他们认为,色彩和光影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和感知,因此在设计中要合理运用色彩和光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种对色彩和光影的研究在包豪斯的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除了以实用性和简约性为重点,包豪斯还注重了对形式和材料的再创造。

他们通过不同的材料、工艺和造型,使设计既具有独特性又符合当时的时代氛围。

包豪斯的设计师们试图打破以往的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桎梏,将二者融合为一体。

他们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形式表达方式,创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包豪斯的创意和理念并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内部,它的影响力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包豪斯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后来设计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将包豪斯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后来的设计师和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的包豪斯设计成为了后来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为现代设计掀开了新一页。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峰——包豪斯Bauhaus

现代主义设计的高峰——包豪斯Bauhaus
布兰德女士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 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 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 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 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 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女士成为了包豪斯培养 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是英国公共空间艺术陈设 领域的先驱,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 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 产。
术效果。
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康登台灯和金属茶壶
The design achievements of Bauhaus
玛丽安娜·布兰德设计
布兰德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 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1927年她设计了著 名的“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 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 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 上趋于成熟。
包豪斯的设计成就——巴塞罗那馆
The design achievements of Bauhaus
密斯 · 凡 · 德罗设计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 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的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 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 改变了世界都会1/3的天际线。他认为建筑就是建筑, 不具有政治化的因素,他是非政治化的代表。设计 中不重视社会理论的背景,完全从技术层面上来做 设计。建筑强调简单、明快,全玻璃幕墙结构,喜 欢单独的建筑,不喜欢大规模的区域设计。
Bauhaus's contribution to modern design education
TWO 2
确立了工作室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 设计制作过程;
ONE 1
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创立 了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课的基本结构,把 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 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 育第一次牢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包豪斯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德国魏玛的一所艺术学校,也是一种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理论和运动。

它成立于1919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立,致力于推动建筑、设计和工艺的整合。

包豪斯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历史贡献:
1. 理论框架:包豪斯推崇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原则,强调建筑和设计应严格按照功能和实用性进行构思和设计,避免过度装饰和浪费。

2. 整体设计:包豪斯主张视设计和建筑为整体的一部分,要求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和统一,设计从建筑到家具、灯具、刺绣等方方面面都要被综合考虑。

3. 实践教育:包豪斯倡导艺术与工艺的结合,鼓励设计师实际动手、真实体验和理解材料和工艺过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

4. 理论研究:包豪斯的教师们积极探索现代设计和建筑的理论研究,例如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尝试研究并改进工业生产的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和工业社会。

评价:
包豪斯对现代建筑和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现代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和设计的束缚,
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标志着现代设计从装饰性向实用性的转变。

包豪斯也在设计教育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广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实践项目。

然而,也有人对包豪斯持批评态度。

有人认为包豪斯的一些设计过于冷漠和机械,缺乏人情味;同时,包豪斯因为其现代主义的立场,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传统和民间文化脱离,可能忽视了一些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不过,总体上来说,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对建筑和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Bauhaus)

包豪斯(Bauhaus,1919/4/1— 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 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 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习 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 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 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 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 (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 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 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
Your company slogan
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 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 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 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 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 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 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 建筑师:密斯· 凡· 德· 罗 ◙ 伊利诺理工学院:(1939-1958)密斯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 砖和暴露的黑色钢梁柱,一丝不苟,做到精美的程度,这种处理的实 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不是功能性。
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的紧密 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简介

包豪斯简介

包豪斯简介颠覆传统的奇迹------包豪斯一、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为“设计学院”,但是由于它特殊的含义,人们依旧习惯性的称它为“包豪斯”。

而“包豪斯”这个名词在人们的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而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的代名词。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在一起的,它产生的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它培养的人才涉及领域极广,几乎包括一切设计领域。

它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理念的诞生大大的推动了工业设计发展,将其从虚无的理想与自我表现推向到理性的巅峰。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

包豪斯刚成立时,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由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

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包豪斯才产生了极力表现自己的能力,创造新的突破的理念.比如伊顿对包豪斯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大力提倡要学必须先干,从干中学.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凭自己的感觉去总结出经验,学会怎样创造出拥有最好质感,颜色等综合要素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它是最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

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

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风格流派——包豪斯

风格流派——包豪斯

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存在于1919年至1933年之间),为国立包豪斯学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的通称,是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

Bauhaus是德文里Bau-Haus组成(Bau建筑,动词bauen为建造之意; 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 1969年)在1919年时创立于德国威玛(Weimar)。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一所学校,而是一种建筑流派或风格的统称,注重建筑造型与实用机能合而为一。

事实上包豪斯的影响远不止于建筑领域,包豪斯对于工业设计、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目录[隐藏]1 历史1.1 1919 魏玛Weimar1.2 1925 德绍Dessau1.3 1932 柏林Berlin1.4 1945 以后2 学程2.1 包豪斯艺术家3 外部链接]历史1919 魏玛Weimar1915年,位于魏玛的萨克森大公爵高等艺术学校(Großherzoglich Sächsischen 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unst)之艺术工艺学校解散,并于1919年4月1日成立包豪斯。

葛罗培斯担任教授时,邀请了Lyonel Feininger费宁格,Johannes Itten伊登,Josef Albers阿尔巴,Paul Klee保罗克利(自1921年起),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自1922年起),与Oskar Schlemmer舒林玛(自1921年起)至包豪斯指导,因此,包豪斯基本上是以艺术工艺家为中心所建构的工作坊(Werkstätten)形式操作。

在前工业时期产品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将罗马式设计风格转化并结合现代组构方式操作。

包豪斯的主角,如约瑟·亚伯,沃尔特·格罗佩斯,拉斯洛·莫合利-那基及密司·凡·得罗之后流亡至美国,在美国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有着重要的转折点,让这些包豪斯的教师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与设计里念。

包豪斯简介

包豪斯简介

颠覆传统的奇迹------包豪斯一、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为“设计学院”,但是由于它特殊的含义,人们依旧习惯性的称它为“包豪斯”。

而“包豪斯”这个名词在人们的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所简单的学校,而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的代名词。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在一起的,它产生的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它培养的人才涉及领域极广,几乎包括一切设计领域。

它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理念的诞生大大的推动了工业设计发展,将其从虚无的理想与自我表现推向到理性的巅峰。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

包豪斯刚成立时,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由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

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包豪斯才产生了极力表现自己的能力,创造新的突破的理念.比如伊顿对包豪斯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大力提倡要学必须先干,从干中学.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凭自己的感觉去总结出经验,学会怎样创造出拥有最好质感,颜色等综合要素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它是最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

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

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包豪斯

包豪斯

包豪斯(创办人)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包豪斯风格所谓“包豪斯风格”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种称呼。

称为“包豪斯风格”是对包豪斯的一种曲解,包豪斯是一种思潮,而并非完整意义上的风格。

简介“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是1919年在德国威玛成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称。

该校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是著名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调转成Bauhaus来作为校名,以显示学校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机构的区别。

另一位德国建筑师,亦属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该校于1925年搬到德绍,后又于1933年迁至柏林,同年遭纳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

虽然从创立至遭遇“杀校”,“包豪斯”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论与学说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激起的涟漪至今随处荡漾。

背景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05包豪斯

05包豪斯

05.包豪斯(Bauhaus)全称“国立包豪斯”(Des Stuatliches Bauhaus)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当时36岁)(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奠基人)包豪斯:由于其锐意探索、大胆革新,而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而以“包豪斯”风格闻名于世,已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1883年5月18日生殷富家庭、祖父画家、叔祖父建设家曾在柏林和慕尼黑两地学建筑早年曾在贝仑斯设计事务所工作1915年与阿尔玛·马勒结婚(奥地利现代主义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1924年离婚(改嫁德表现主义奥斯卡·科科什卡)办学思想·设计理念①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

为大众服务。

之所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材料并倡导以简单的、无装饰的风格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廉价,让人人住得起。

工作宿舍即体现了这一特征。

②担心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传统手工业的优秀特点会被消灭,因此主张建立: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以此改善大工业的非人格化,提高设计水平。

③强调“社团”和“集体”的重要性。

认为包豪斯应当是一个“微型理想国”,一个非政治化的社区。

④主张包豪斯要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同时也能是企业的项目和产品。

包豪斯宣言(1919年4月1日)主要内容:①强调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协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②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合作。

基本原则:①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②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具有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特征,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和复杂。

包豪斯学派名词解释

包豪斯学派名词解释

包豪斯学派名词解释包豪斯学派(Bauhaus)是20世纪初德国创建的一所艺术学校,也是一种艺术与设计运动。

以下是与包豪斯学派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1.包豪斯学派(Bauhaus Movement):指包豪斯学派的整体艺术与设计运动。

该学派的宗旨是融合艺术和工业,追求功能性、合理性和简约的设计。

2.包豪斯学校(Bauhaus School):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学校是包豪斯学派的实体机构。

学校的创办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它致力于将美术、手工艺和工业设计融为一体。

3.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包豪斯学派倡导将艺术与设计融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概念。

它强调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建筑、设计)的统一,以创造协调一致的整体作品。

4.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包豪斯学派追求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

功能主义强调设计应该根据使用需求和功能来决定形式,以实现最佳的实用性和效率。

在包豪斯学派中,这一理念被应用于建筑、家具、陶瓷等设计领域,强调简约、实用和科技性。

5.工业化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包豪斯学派倡导将艺术和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以推动大规模生产和大众消费。

学派鼓励使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使得产品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在工厂中大量制造。

6.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这个口号是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原则之一。

它强调设计应该以功能为导向,形式应该根据功能的要求而来。

因此,包豪斯的设计以简洁、几何化和功能性的形式为特点,放弃了传统装饰的复杂性。

7.先锋设计(Avant-garde Design):包豪斯学派被认为是先锋设计的代表之一。

学派在当时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和设计观念,引入了新的材料、技术和理念。

它推动了现代风格的发展,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包豪斯家具(Bauhaus Furniture):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也致力于创造具有简约和功能性的家具。

包豪斯名词解释

包豪斯名词解释

包豪斯名词解释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设计学派之一,起源于德国。

创立于1919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领导,包豪斯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学校之一。

它的设计原则和理念深刻影响了近代建筑和设计。

包豪斯的设计哲学可以用“形式服从功能”来概括。

它的追随者们相信,艺术和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通过简化和明确的形式来提供功能和实用性。

包豪斯的设计师们注重实用性、工艺性和技术性,以及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它反对过去浮华的装饰形式,主张以简洁的直线、几何形状和纯净的色彩来表达美学。

包豪斯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功能性,强调建筑和设计的纯粹性和实用性。

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中,学生们接受全面的设计培训,包括绘画、工艺、建筑和室内设计等课程。

他们学习从头开始设计建筑和家具,并探索各种材料和技术。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包豪斯的学生们成为全能的设计师,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典范。

包豪斯在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学校本身。

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经过包豪斯教育的学生成为了顶尖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们将包豪斯的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包豪斯的设计原则和美学在现代建筑和设计中仍然被广泛应用。

包豪斯的传奇和影响力不能被低估。

它的理念和方法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我们对建筑和设计的理解。

通过将功能性、实用性和纯粹性融为一体,包豪斯向我们展示了设计的力量和潜力。

它的创新精神和乐观主义的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西方设计史包豪斯知识点

西方设计史包豪斯知识点

西方设计史包豪斯知识点西方设计史:包豪斯知识点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德国诞生的一所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一种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它的影响深远,对西方设计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包豪斯的知识点,涵盖其历史背景、教学理念、设计原则以及代表性作品等方面。

一、历史背景包豪斯于1919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创立,其成立目的是将艺术与工艺品制作相结合,为工业化社会提供实用而美观的设计。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时期,包豪斯的理念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二、教学理念包豪斯提倡“艺术与工艺的统一”,强调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合作。

学生们在包豪斯接受全面的设计教育,通过多个工作室的轮换来学习不同的技术与材料。

包豪斯鼓励学生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几何的设计风格。

三、设计原则1. 形式追求功能:包豪斯设计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强调设计应根据使用需求来确定形式,追求功能性的简约。

2. 机械化与工业化:包豪斯相信工业化生产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品与设计品,设计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3. 几何形态:包豪斯的设计注重几何形态,善用直线、平面、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元素。

4. 起源于材料:包豪斯的设计师注重材料的特性,设计应与材料的属性相契合。

四、代表性作品1. 《包豪斯椅》:由设计师马塞尔·布劳尔(Marcel Breuer)设计,该椅子采用钢管和帆布制成,结合了包豪斯的简约风格和工业材料。

2. 埃利·黑希特(El Lissitzky)的设计作品:黑希特是包豪斯的一位重要教师和设计师,他的作品融合了构成主义与包豪斯的设计原则,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五、包豪斯的影响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现代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强调了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性。

许多现代家具和建筑设计都受到了包豪斯的启发。

包豪斯成为了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包豪斯

包豪斯

1923年,包豪斯成立后第四年,德国图林根(Thüringen)政府正式要求包豪 斯举办一次综合展览,事实证明在短短4年间,包豪斯在设计上的探索与尝试 所建立的自信与风格,可以说非常成功,包豪斯第一次展览会共吸引了一万五 千多名观众,受到整个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评论家的热烈赞扬。在德国本 身,赞成派与反对派时常在报章上发表评论,争执十分激烈。1924年,包豪斯 参加德国莱比锡展览会(Leipzig Exhibition),其参展作品获得极高评价,有英 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五十余家厂商向包豪斯订购设计作品,但由于当时 学校设备与资金有限,以致全体师生忙碌五个月也未能完成全部订单。 由于魏玛时期的任教教师与魏玛共和有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包豪斯表示赞扬的 人,往往被视为是左派或国际主义人士,也因此刚开始时右派政府一直抱持着 反对包豪斯的态度。在1924年2月图林根议会选举后政治形势转变,左派的执 政党相较于Richard Leutheußer所领导的右派DVP党,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 政治局势丕变。在这种局势下,其他城市建议包豪斯的老师及学生们换一个新 的地方让学校继续运作,再加上图林根政府亦感受到财政与政治上的现实压力, 最后魏玛的包豪斯终于在1925年时结束运作,并搬到德绍(Dessau)继续教 学。
教学 包豪斯的目的是成为结合建筑、工艺、与艺术的学校,按照格罗佩斯的理想,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结合 艺术与技术,将艺术家、工匠与工业之间的界线抹除,方能提升德国的工业水平。使得包豪斯的教学 在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同样重视,基本上是以艺术家、工艺家为中心所建构的工作坊(Werkstä tten)形 式教学,教师学生之间以“师傅”(master)、“技工”(journeyman)与“学徒”(apprentice)的中世纪行 会(Medieval Guilds)用语互相称呼,倡导中世纪建造大教堂般,建筑师、工匠与艺术家集体协调工作的 精神。 在当时并没有一位艺术家或工匠是理论与技术兼具的,因此包豪斯在前几年都采双轨教学制,由教导 艺术形式、色彩、绘画的“形态教师”(Form meister)与传授技术、手工艺、材料的“技术教 师”(Handwerks meister)共同教授。然而看似有道理的制度实际执行上却是困难重重,形态教师的教 学影响力常大于技术教师,两种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教学方向我行我素与薪资待遇差别等问题,使 得包豪斯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两派教职员分裂的情况。一直要到1925年,包豪斯有了第一届理论技术 兼备的毕业生留下担任教师,才结束了双轨教学。 新生在进入包豪斯必需接受6个月的基础课程预备教育,以解决初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有来自 各国的菁英留学生与战后德国涌现的新劳动阶层,年龄遍布19岁至40岁),通过训练后依据所长被分 配到不同的实习工厂中,接受3年的工作坊专业教育,结业合格者授以“技工证书”(journey diploma), 可选择就职或继续攻读建筑师专业教育,参与不设年限的实习与高等养成训练,经考查成绩满意后才 能授以“包豪斯文凭”,一般需时4至5年。 约翰· 伊登(Johannes Itten ,1887-1944)在基础课程训练的教学上,摆脱传统学院派的束缚,强调对 材料的观察、研究与实际运用,使学生从经验中获得工艺技术上的启发,然而比起理论,他偏好应用 直觉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脱离现实,去追求“未知”与“内在的和谐”,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对格罗 佩斯与包豪斯的立场带来强烈的矛盾。

包豪斯(Bauhuas)

包豪斯(Bauhuas)

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
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心人物为海尔曼·穆特修斯。他洞察到英国艺术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对于工业化的否定,因而确立了“艺术、工业、手工艺合作水平,明确指出机械与手工艺的矛盾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来解决。英国手工艺运动认为手艺比机械生产优越,而工业同盟提倡认
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
比利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无疑应推凡·德·威尔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尔德出身画家,后来也当过建筑师,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在这一点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颇为相似。

何为包豪斯

何为包豪斯

何为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学院是德国1919年成立的一所综合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为一体的设计学院。

1996年,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最常见的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建筑就来自于包豪斯,人们使用的钢管椅、曲木椅等大多数工业产品形式,最早也来源于包豪斯的设计教学。

近百年的演变,包豪斯成了一个学派,一种设计语言,一种象征高度先锋和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以及人们心目中“西方现代设计的标本”。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

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

它曾搜罗了一批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它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它的设计体系曾风靡全世界,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14年。

包豪斯的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深深影响了以后的欧洲以及美国的建筑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名字本身的意义是“house of building”。

它的建立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立志在设计和教育方面要和过去的习俗一刀两断。

他雇用有才华的教师来授课,然后这些教师会挑选出他们的得意门生来执教,目的是用符合机器时代的简洁风格取代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

包豪斯的首创逐渐发展成一项运动,将白色的室内设计、躺椅和玻璃摩天楼带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运动的发起者另有其人——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就是其中一个。

但是包豪斯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有抱负的设计产品——可称其为“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两大特点至今不能被人忘记:一是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二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声称,“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工匠……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三要把包豪斯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产品与设计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包豪斯声言,他们将“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包豪斯在纳粹统治时期,遭到了难以避免的关闭命运,但是它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停止,逃避纳粹压迫、寻求新发展的包豪斯教育家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密斯·凡·德·罗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THE NEW BAUHAUS),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 (SCHOOL OF DESIGN IN CHICAGO)。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INSTITUTE OF DESIGN)。芝加哥设计学院一象被认为是包豪斯设计与教育思想在美国的前沿阵地。
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德国乌尔姆(ULM)艺术学院建立,地点就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MAX BILL)担任第一任校长。在他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院已经关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设计观念直到现在,依然是德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乌尔姆致力于设计理性主义研究,几乎全盘采用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它的最大贡献是完全把现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坚决地、完全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5月22日 14:10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一代人。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来说是一种冲击、一种进步,但包豪斯的某些思想、观念对现代工业设计和技术美学仍然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设计道路的方向的选择是有帮助的。它的原则和概念对一切工业设计都是有影响作用的。弗兰克·皮克(FrankPick)认为:“……必须制定一种压倒一切的科学原则和概念,来指导日用品的设计,象建筑方面那些指导房屋设计的原则那样。”
包豪斯的新思维还体现在包豪斯的宣言中:“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其矗立在云霄高处,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格罗皮乌斯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美术与工艺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个对象的两种不同分类。艺术家比较注重艺术理论,容易接受新思维,他们教育学生,一定能胜过旧式工匠。这类艺术家可以向学生强调并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让学生了解到美学的基础。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基于这一点,格罗皮乌斯聘任了画家约翰·伊顿、里昂耐尔·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雕塑家格哈特·马克斯(GREHARD MARCKS)、穆希(MUCHE)、施莱默(SCHLEMMER)、克利(KLEE)、施赖尔(SCHREYER)、康定斯基(KANDINSKY)和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他们在1919年到1924年之间,陆续来到了魏玛,这些人极富原创性、同时也极擅长自我表达。他们全都有兴趣研究基本问题的理论。除开这些艺术家,格罗皮乌斯还聘请了许多作坊大师,他们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都是技艺精湛的人。艺术家激励学生开动思想,开发创造力,作坊大师教会学生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设计学校,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艺术家而极少数是艺术型的设计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包豪斯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使它成了二十世纪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包豪斯的出现,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至今也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在我国,设计教育尚处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健全而实际的理论指导,否则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形势极不相适。为了能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舒适而合理的生活和生活环境,需要培养更多的设计艺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加强全民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结束“不懂设计的领导决定设计方案,设计师仅仅是美工”的历史悲剧,因此,加大设计教育的力度势在必行。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
按照《宣言》和《大纲》,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一、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四、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五、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从以上介绍看,在包豪斯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维代表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包豪斯这艘驶向远胶酱亩媸帧N颐遣荒严胂螅绻挥姓卧颍浪怪两袢匀换嵘钤谖颐堑氖贝0浪沟拇词既烁衤奁の谒梗攵怨ひ蹈锩岳此鱿值拇蠊ひ瞪凹际跤胍帐跸喽粤ⅰ钡淖纯觯岢隽恕耙帐跤爰际跣峦骋弧钡目诤牛庖焕砺壑鸾コ晌浪菇逃枷氲暮诵摹?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础课上,把平面,立体结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独立起来。并牢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设计里采用了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创立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 包豪斯进行了平面设计的功能探索,并且采用了手工工作室制度。
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各系并入有关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在同济大学得到延续。后来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思想在中国逐渐被淡化。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20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它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诸多方面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一,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二,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三,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四,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五,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六,包豪斯坚决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只承认设计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