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文学学习笔记
2021年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启蒙主义)笔记(五)2
2021年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启蒙主义)笔记(五)2 术语解释狂飙突击运动:1 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击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击》。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通俗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力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力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办事。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本钱主义的发展。
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和宗教迷信。
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
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本钱主义的发展。
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
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
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
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小说:《少年维特之懊恼》(中篇书信体小说)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懊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懊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
第一章启蒙主义
四 ,成就与局限
参见p16 参见p16 Eg:反教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Eg:反教会的进步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 2,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和教诲特征 3,体裁丰富多样,尤以小说最为发达 4, “ 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过渡 诗体时代” 散文体时代”
三、影响
启蒙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正是由 于启蒙文学和作为哲学、思想、政治潮流的启蒙运动结合 紧密,因此启蒙文学无论在思想的深度还是体裁的广度上 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取 向在启蒙文学时代同时出现,均获得充分发展,为19世纪 向在启蒙文学时代同时出现,均获得充分发展,为19世纪 欧洲文学的空前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在英国,启蒙文学时 期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小说;在法国,激进的 题材取径直接启迪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即使是在政治 题材取径直接启迪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即使是在政治 混乱、国家分裂的德国,也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建立了体系完善的近代文学。 在纵向上,启蒙文学一方面破除了古典主义的诸多清规 戒律,一方面开启了新文学风气,是19世纪西方文学空前 戒律,一方面开启了新文学风气,是19世纪西方文学空前 繁荣的前奏曲。
第一章18C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章18C启蒙主义文学
知识点
启蒙运动
• • •
概念 特征 影响
启蒙主义文学
• •
特征 概况
第一节启蒙主义
一,定义 18世纪席卷欧洲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 18世纪席卷欧洲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 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文化运动。它是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影响下形成 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大革命作舆论准备的 思想革命运动。(夺权理论) 启蒙(enlighten)的含义就是“以光明驱逐黑暗” 启蒙(enlighten)的含义就是“以光明驱逐黑暗”,使人 从宗教和神权的黑暗统治下挣脱出来, 从宗教和神权的黑暗统治下挣脱出来,走向一个自由、平等 和博爱的新社会。启蒙思想家担负的责任就是把人从“ 和博爱的新社会。启蒙思想家担负的责任就是把人从“自 己不成熟的状态”解放出来, 己不成熟的状态”解放出来,使其敢于鼓起其勇气和决心来 运用自己的理智。受启蒙思想的鼓励, 运用自己的理智。受启蒙思想的鼓励,人逐渐摆脱了宗教和 神权以及王权的束缚, 神权以及王权的束缚,开始确立主体性和建构现代性社会。 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 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 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 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二)法国启蒙文学
18世纪初开始的法国启蒙运动是直接为1789年法国大 革命作思想准备的,其思想也是最激进的。 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哲理小说和正剧。 法国启蒙文学的大致分期: 1、18世纪20年代,早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孟德斯鸠 和伏尔泰。 2、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到全盛阶段,形成强 大的声势,革命性、战斗性更强,代表作家有狄德罗 和卢梭。 3、18世纪末,代表作家是博马舍。
伏尔泰(1694-1778)
原名原名弗朗奈瓦·玛丽·阿 鲁埃,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 反教权主义是伏尔泰世界观的 最鲜明的特征。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声望最高的 启蒙作家。他是多产作家,其 全集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 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 诗、哲理小说、五十多部悲剧 和喜剧、一万多封信札。 伏尔泰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伏尔泰开创的一种新体裁,也是他在文学 上最重要的贡献。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用 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但荒诞中隐藏着严 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具有摧毁的力量,形成了伏 尔泰小说的独特风格。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语言精炼简洁,谐谑、夸张,为法 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联系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二 者的实质内容都是反对封建束缚,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观 念;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 思想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启蒙运动不 仅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为新制度勾画了蓝图,极大地推 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发展。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 建立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理 论。继承拉伯雷、塞万提斯 的传统,使现实主义走上新 阶段。 小说代表作是《汤姆•琼斯》。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1、启蒙运动,即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即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打破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传播新的概念,所以称为“启蒙”。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君主制度、贵族特权,揭露教会的黑暗腐朽、偏见与狂热,批判唯心主义,反对门第、等级观念,提出永恒的理性原则和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在实质上是一个按照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的运动2、《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文献。
3、启蒙运动的思想特点:(1)突出理性,“理性”是指启蒙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是从封建的、宗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
①文艺复兴的理性主义主要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依赖的是古典思想家的引导;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的简单重复,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反封建、返教会的口号。
内容有实质性变化。
②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学尚科学为核心。
(2)两个重要理论:①自然神论:上帝是一位神秘的钟表师,自然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创造一个完美的宇宙和自然之后便让自然和人类按照自然和规律运行,不再干涉自然和人类事物。
②主权在民说。
狭义:国家主权在于人民;广义:包含自然权利学说,自然说,契约论,以及权利制衡等重要内容。
4、启蒙主义基本特征:①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②以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狄德罗1、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核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的革新主张,在历史上统称为“百科全书派”。
2、文论思想:(1)“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①狄德罗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戏剧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真实与否是衡量艺术美的首要标准。
启蒙主义文论
评价一生
几次坐牢;但思想中庸, 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文艺上,主张古典主义;
宗教上,虽不信上帝,但又认为“即使
没有上帝,也要造一个出来”。
《论史诗》
《论史诗》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 激进主义者伏尔泰著。论著集中表达了他的 文艺观点。 伏尔泰追求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美学思 想,企图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现新的启蒙主 义思想。 因而,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 点具体地探讨文艺现象,反对古典主义的泥 古倾向,坚持今胜于昔的观点。
启蒙思想家以资产阶级理性为核心,用理 性去检验所有的旧制度、旧传统、旧道德。 教育启迪人们从宗教神学、迷信偏见中解放 出来。指出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引起人们对 这种制度永恒性的怀疑。并提出了建设新的 社会秩序的理想和方案,借以教育民众,启发人 民的思想故有“启蒙”之称。它是文艺复兴 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卢梭
1749年夏,卢梭在探望狱中的狄德罗时,看到第戎科学 院设奖征文启事,他心中激起波澜,“我感到脑子被千百道 光芒照亮了;生动的思想纷至沓来”,“我看到了另一个世 界,我变成了另一个人”(《忏悔录》)。在狄德罗的鼓励 下,他写出《论科学与艺术》(1750),一举成名。第一 部分指出风俗的堕落总是伴随着智慧的进步,第二部分论述 文明的进步是风俗衰败的逻辑结果。 他的歌剧《乡村卜师》(1752)大获成功,他拒绝觐见 国王,认为领取国王的年金会失去自由。他第二次应征第戎 科学院的论文《论不平等的根源》(1755)分两部分,分 别论述了原始人社会人。他对私有制提出了疑问,辨析了社 会各阶级存在利益冲突,认为立法的推行和各种经济力量的 作用又加剧了这种冲突。1756年,卢梭接受德· 埃皮奈夫人 的邀请,住到“退隐庐”,与百科全书派产生矛盾。1757 年冬他又住到卢森堡元帅家。 《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1758)反对看戏,认为戏 剧不利于道德,悲剧不会使人做出豪侠的行动,喜剧将风俗 漫画化,只有腐朽的城市如日内瓦才建立剧院。卢梭因观点 分歧,终至与百科全书派反目成仇。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英国文学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
重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和《摩尔·弗兰德斯》。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受到了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
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回头,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生活,宁愿与风波坎坷为伍。
②有坚强的毅力。
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八年。
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鲁滨逊最后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牧场和两处住处,除了缺少“人与人的交往以外,什么都不缺”,在荒岛上建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总之,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注意用具体行动来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描写,语言自然流畅,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非常具体,穿插一些日记和书信,使人如临其境,真实可信。
约那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个杰出的讽刺作家。
其代表作《格利佛游记》共分4个部分:写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
作者借格列佛游历小人国,批判了英国官场的腐败:还揭露了无聊的党争:作者借格列佛游历飞岛国影衬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和口吻,叙述无耻和无聊的人情事故;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形象和矛盾关系。
受拉伯雷的影响,把粗俗作为审美对象,使粗俗蕴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用粗俗亵渎某些貌似神圣的东西。
鲁迅多次称赞斯威夫特的讽刺技巧,把他与果戈理相提并论。
第六章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人的肉体下坠与精神提升的辨证共存 (1)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并存; (2)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相互作用; (3)浮士德精神方能促人不断突破有限,趋向至善。
永不满足,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浮士德步步突破自身的有限性,趋向至善
社会实践生活 美的生活 政治生活 世俗生活 书斋生活
浮士德: “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
1、“一部灵魂的发展史”
人的肉体下坠与精神提升的辨证共存:
(1)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并存;
(2)每一个人身上都是善与恶相互作用;
【讨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第六章
十八世纪启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 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
不同时期,“理性”所指不同:
(1)文艺复兴的理性: 歌颂人本主义的人性、人智、人权。 强调秩序。 推崇政治、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平等、博爱。
(2)古典主义的理性:
(3)启蒙主义的理性:
启蒙主义文学在不同国家表现不同:
1、英国启蒙运动:修缮社会道德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2、法国:吹响革命号角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狄德罗《拉摩的侄儿》、卢 梭《忏悔录》 百科全书派 3、德国:寻找民族出路
(1)德国启蒙文学先驱莱辛:“市民剧”
(2)狂飙突进运动 (3)魏玛古典时代
百科全书派:
哪种幸福是更高的幸福?
辩论:
正方:90后比80后更幸福 反方:80后比90后更幸福
4启蒙主义文学
艺术特色
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 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辩证和对比手 法。 形式多样化。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关于文化、文明、社会政治 的激进思想:
《论科学和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1.
2. 3.
文学创作代表
《爱弥尔》:哲理小 说,讨论人道主义教 育问题;
《忏悔录》 :晚年自 传体小说; 《新爱洛依丝》 :书 信体哲理小说
博马舍
法国启蒙戏剧最成功的实践者,最著
(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时代”:四大启蒙学者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第一位真 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代表作:
《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 说,第一部著名哲理小说 《法的精神》/《法意》: “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领袖 戏剧:强调古典主义规 则 哲理小说:《老实人》 —— 讽刺盲目乐观主义 哲学
《修女》
自白体书信体哲理
小说:少女苏珊· 西
蒙南独白的方式
揭露教会罪行,维 护人权与个性解放
《拉摩的侄儿》
对话体哲理小说
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辩证法的杰作”。
通过一个放荡无耻的人物“拉 摩的侄儿”的言语,揭露了上 流社会的腐朽,并就道德、艺 术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 见解。
卢 梭Leabharlann 2、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德国文学史发生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规
模的文学运动;
德国社会封闭,各邦国间不能沟通,社会沉闷,
滞息,需要冲突这种僵化的状态;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西方文论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论
三、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的卓越领导人,有综合精神的 优秀学者。最为典型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他强调模仿,主要是模仿自然。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强调模仿古人和贵 族的生活趣味与情调,布瓦洛要人们认识 研究都市宫廷。
为了证明诗与艺术的合理性,为了修正唯理 主义哲学忽视感性的思想偏向,同时为了填 补由于忽视感性而造成的知识的空白,鲍姆 嘉通决心建立一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
人类的心理活动:
知——理性认识的学问——逻辑学 意——道德活动的学问——伦理学 情——感性认识的学问——审美学(感受学)
他从抽象演绎出发来讨论诗,对后世诗学 产生影响。
他对古典主义持彻底批判的态度。
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卢梭从科学和艺术的历 史经验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和艺术的 作用是伤风败俗的。使人灵魂腐败,懈怠并贪图享乐。
其次,他从科学艺术自身特征出发,论证其伤风 败俗的地方。他认为科学与艺术出自人类的罪恶;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对人有害;科学艺术目的 虚幻,滋生懒惰与虚荣;还虚饰精神,腐蚀判断。
他定义诗为“一种完善的感性谈论,诗法 就是诗的科学,诗的艺术就是用诗的特有 构思方式创作作品,诗人则是指能欣赏诗 意的人”。
他认为诗的要素是感性表象、作为符号的 词和两者关联,在强调诗的审美价值。
鲍姆嘉通强调的“表象”就是意象,通过 感动而由感性印象再生并激起情感。意象 越明晰,越有诗意。
(法国)百科全书学派: 《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 艺大词典》,1751—1780,狄德罗、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 等。向民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启 迪民众的心灵,宣扬天赋人权、自由、 平等。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4、文学发展自身的要求。 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利于在新形势下反映新的生 活。这样就只能需要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来代替它。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1、政论性和哲理性; 启蒙主义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宣扬资 产阶级理性精神,呼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博爱” 的理性社会。 启蒙文学虽然思想性明显加强,但是也损害了文学 的主要特性——形象性,而一定程度上有思想大于形 象的艺术之弊。
2)靡非司特 是作为浮士德的相对立的人物出现的。他奸诈、冷 酷、凶残、寡廉鲜耻,虚无妄为,是否定与“恶”的 化身。他以危害人类为言行宗旨,处心积虑地引诱浮 士德陷入歧途。 但是这里的靡非司特所作的“恶”已不是传统意义 上所指的道德上的“恶”,而是人性本能的象征,是 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象征,因此,靡非司 特主观上作恶,但在客观上却常常造善,促使浮士德 超越自己。另外,靡非司特作为长期观察社会的邪恶 者,不相信人的理性,不相信世界会走向至善,靡非 司特的虚无主义态度,显得他比浮士德还要深刻。应 该说靡非司特是歌德在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赋予恶以 正面价值,一种辩证功能。因此,靡非司特是一个具 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形象。
3、英国的启蒙文学 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存在反封建的任 务,天主教在新教——清教的冲击下势力大减,因 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是塑造资产阶级新人,和 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暴露出的缺点进行批判等任 务。 英国这时的文学体裁主要以小说为主: 1)塑造资产阶级新人形象,鼓励冒险创业的小说 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19),还有菲尔丁 的《汤姆·琼斯》(1749)。 2)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小说是,斯威夫特的 《格列佛游记》(1726)。 3)批判资产阶级理性文明的是,感伤主义小说, 是理查生的《克拉丽莎》(1741—1748)和斯泰恩 的《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因此得名。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一、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资产阶级经过三四百年的苦心经营,到18世纪,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打破了17世纪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也进入到一个空前激烈的阶段。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1.社会状况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资产阶级终于结束了封建势力独霸的政权。
资产阶级的新贵族相互妥协,联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从此以后,英国就开始了飞速发展之路。
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使英国的资产主义经济基础迅猛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强大,君主立宪之下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当权的政局得到巩固。
所以英国的启蒙运动,除了继续扫荡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也有支持现存制度,主张局部改革的保守主张。
而法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专制君主路易14,也就是莫里哀的君主“太阳王”以后,法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腐朽不堪,全国分成3个等级,第三等级备受盘剥压制,这种尖锐的矛盾,就导致了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那就是发生在18世纪末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而整个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都在为这次彻底的革命积蓄力量。
所以在各个国家中,法国的启蒙运动是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的一个,它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而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18世纪,也包括之前的17世纪,英法两国都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它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使它们走在了世界欧洲的前列,而此时,德国的内战却好像是一打起来就没个完。
从17世纪一直打到18世纪,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这就使德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于是,软弱和妥协就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性。
启蒙运动在德国始终没有形成像英国、法国那样的政治革命。
西方文学史完整笔记
西方文学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与希伯来文学一、古希腊神话1 请简要分析古希腊神话的特征:①希腊神话是“体系神话”(独尊的主神)②希腊神话中神与人不仅同形,而且同性③在审美仪式上,希腊神话崇拜“力”(力量,技艺,智慧)④希腊神话偶像崇拜2请写出古希腊神话中“俄林波斯圣山上的十二主神”的名字神与人之父:宙斯神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神:阿弗洛狄忒火神:赫淮斯托斯战神:阿瑞斯神使:赫尔墨斯炉灶女神:赫斯提亚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学影响:《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并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之后,和《新约》一起,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
从文学上来讲,《圣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旧约》以及《新约》的宗教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在欧洲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成为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欧洲中世纪文学一直被教会所控制。
其次,《旧约》中,特别是《新约》中的“平等互助”、“爱人如己”、同情弱者的思想,对欧洲许多作家的创作倾向都产生了影响,体现了早期的人道主义精神。
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形成。
《旧约》和《新约》中的不少作品善于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了早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趋向。
这种趋向对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旧约》和《新约》中的情节、人物、典故等,对欧洲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
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史诗》:“英雄主义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两部最早的文学作品,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
(一)《荷马史诗》的主要情节《伊利昂纪》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了希腊各部落渡海攻打特洛伊第十年里五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
战争进行了九年多,众神各助一方,但特洛伊城始终未能被攻破。
10 启蒙主义文学
《格列佛游记》(1726)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
唯一的小说,是一部讽刺杰 作。 全书共分四卷。叙述格列佛 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 慧涅姆(智马)国中的经历。 游记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 构方法,通过格列佛的见闻 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 本主义统治。
第一卷 利立浦特(Lilliput )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
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 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 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 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 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 按1:12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 12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12倍。格列佛的一块 区区手帕,可以给小人国皇宫当地毯;大人国农妇的那 块手帕,盖在格列佛身上,就变成一床被单了。 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 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 知识与数据。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 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 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在此期间,经过多年酝酿和五年的写作,完成了
著名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1726)。 在这部小说里,斯威夫特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还尖锐地揭露 了贫富的矛盾和对立。 全书共四卷,是一部幻想游记体的讽刺小说,叙 述了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几个幻想国 家的遭遇和经历。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在黑暗和孤苦中告 别人世。“他去了,狂野的怒火再不会烧伤他的 心。”
4. 感伤主义文学(前浪漫主义) 18世纪后期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得名于英国作家劳伦斯· 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 旅行》。 主要特点:崇尚感情,要求彻底解放感情,提倡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强调 人物的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在形式上往往采 用日记、自白、回忆录、书笺、游记等。主要成 就是小说。 奥立维· 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塞缪尔· 理查森:《帕米拉》、《克拉丽莎》 “墓园诗派”是其在诗歌领域的代表(格雷《墓 园挽歌》)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 第二节 启蒙的文学思潮 )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一章第二节启蒙的文学思潮)启蒙文学思潮,是批判文学思潮的延伸,也是批判文学的成果,因为,批判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而“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1、启蒙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1)对传统和传统文学批判的深入。
(2)在引进西方文学中,“人”的发现。
(3)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需要。
新文学先驱们对传统文学及文学观批判的结果,是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从来没有人的观念”(周作人《人的文学》),表现在文学思想上就是见物不见人。
“文以载道”,以千年不变的道为圭臬,“复古”则以既定的物的规范来限制人的创造,而“我注六经”的思维方式,则使人完全沦为“经”的奴仆。
所以,旧文学观念的每一种形态,无一不是压抑人性的,“我们所以不满意于旧文学,只为他是不合人性,不近人情的伪文学,缺乏‘人化’的文学”®,比照西方文学,旧文学及其观念的这种非人化的弊端就更为明显,“西洋近世的文学全遵照这条道路发展:不特他的大地方是求合人情,就是他的一言一语,一切表词法,一切造作文句的手段,也全是‘实获我心’”。
生机勃勃的西方文学的发展,就是因为充满了人的信念,人的色彩,人的情调。
而以西方文学为楷范的新文学的倡导者们,从对中西两种文学的正反比照中,引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是‘人的文学’”°。
于是,人,这个万物的灵长,第一次鲜明地出现在了中国文学旗帜上。
在睿智而神俊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神奇而悠韵的传说,神秘的斯芬克司向所有经过它面前的活物提出同一个谜语,即: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凡是解答不了这一谜语的活物,都将被它吞没。
世界充满了恐怖,而聪明而富有智慧的俄狄浦斯却解开了这个谜底,他肯定地回答,这是人!人的发现,成了智者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成了挡路者羞愤地摔下万丈悬崖的原因。
而新文学先驱们对于人的发现,正是新文学走向新生的最伟大的宣言。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想卢梭 (2)
留给老师的问题: 卢梭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归结于私有制 的产生,那么私有制的出现真的是一种 罪恶吗?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私有制?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印刷时间:1963年
《社会契约论》用社会契约学说解决国家的 起源和本质问题。他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 等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主张国家应以 人间的社会契约为支柱,实行民主共和国 形式的直接的人民政权。为了自由,人们 有权进行革命,以便恢复天赋人权。
中国出版的版本
• 作者: [法]卢梭著, 陈伟功、吴金牛译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2-1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 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 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 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 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信这个骗 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 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 遭殃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忏悔录》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 悔录》是最早最有影响的 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 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 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 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 露风格的影响。
• 全书的主题是通过卢梭坎坷的一生控诉封 建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败。在这部被称为 “文学史上的奇书”的自传里,卢梭是把 自己作为标本来剖析的。他认为自己与那 些迫害他的人相比,是纯洁的。这是一个 平民出身的人对封建专制社会的大胆挑战, 也是为维护人权尊严的宣言书
(一)家庭背景
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父亲 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 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 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 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 走,一去不返没有音讯。卢梭10岁时,他 的父亲因和别人(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 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发生了争执,最 终离开日内瓦,留下了他一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 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最优秀)理想世界—黄金国
哲理小说:
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世纪文学状况:
一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文学代表作: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斯》:主人公:尤丽、圣?普乐
博马舍(18世纪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主要剧作:《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 《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勒萨日:《吉尔?布拉斯》《瘸腿魔鬼》(承袭流浪小说)
三 德国文学
莱辛(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3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击运动。
歌德(1749—1832) (德国)
歌德: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古典主义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余的市民家庭。
主要作品:
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理解后简答题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1771年,歌德大学毕业,回故乡当律师,同时坚持写作。
剧本:《铁手骑士葛兹? 冯? 伯利欣根》(简称《葛兹》)是部历史悲剧。葛兹实有其人,是个争自由,反封建的英雄。
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
诗剧:《浮士德》的部分初稿。
理解后简答题
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
感伤主义:
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主要贡献:
一 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诗与画的界限。
二 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三 戏剧贡献:《明娜?封?巴尔赫姆》(喜剧代表作)
《萨拉?萨姆逊》(第一部市民悲剧代表作)
《爱米莉娅?迦洛蒂》
席勒(剧本始终贯穿反暴政、争自由的主题)
《强盗》:“歌颂一个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卡尔)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
五幕悲剧: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海伦)。
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
3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
1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综合论述题
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
正剧(严肃的喜剧):
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在意大利期间他创作和构思了三个古典主义悲剧:
《哀格蒙特》、《伊菲格涅亚的陶里斯》、《塔索》。
晚年:《威廉?迈斯特》(上下部、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通过威廉从童年到老年发展的记述,展示了他道德完善的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