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学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是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基础环节,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和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条例。
一、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应当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发展全面素质教育,坚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加强学生管理,坚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基层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加强学校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基层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四)坚持制度规范,加强学校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
四、基层组织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加强学校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五、基层组织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监督,保障工作的规范进行。
(四)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基层组织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基层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效开展。
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
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一、总则1.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中央和省、市、县委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范围包括公办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民办中小学、民办培训机构党组织。
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参照执行。
二、党的组织设置3.基本设置形式:中小学校党组织正式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设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超过50人、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
4.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中小学校,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学校或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学点),可就近就便与其他学校建立联合党组织,也可挂靠乡镇、村(社区)党组织。
5.民办学校党组织设置: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民办学校,单独建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采取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入党员教师单独组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
6.其它类型党组织设置: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按离退休人员原所在工作单位隶属关系或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设置。
7.隶属关系:中小学校(含民办培训机构)党组织关系暂实行属地管理,待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部门后统-划转。
8.设置调整:每学年对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9.纪检机构:学校党总支委员会、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10.群团组织:学校党组织领导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代表大会)工作,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班子队伍建设11.班子职数:中小学校党的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设书记1人,党员数不足7人的,可只设书记1人;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基层委员会-般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15
没有建立后备干部队伍的,扣5分;缺乏培养措施的,扣2-5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 估 内 容
分值
评பைடு நூலகம்及计分办法
(2)
组织
机构
和
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
队伍
建设
2—3
11.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制定了干部培训五年计划,重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成调训任务,每年举办校内中层干部培训班。干部培训经费有保障。
25
未采取措施推进“三进”工作的,扣3—5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含形势政策课)课程设置不规范的,扣3—5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费、师资和学时未得到落实的,扣3-5分;教材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扣3-5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意见较大的,扣3-5分
校园
文化
建设
4—2
27.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廉洁意识。师生员工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专门的机构和师资,心理咨询活动开展正常。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效果良好。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和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注重对外宣传,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按优、良、一般、较差四类计结果
全面检查,综合评定
(2)
组织
机构
和
队伍建设
组织
机构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一)
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表二)
评估等级说明:
评估结果用等级状态表达式表示,即V=aA+bB+Cc+Dd,其中A、B、C、D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a为A级状态分值和,b为B级状态分值和,c为C级状态分值和,d为D级状态分值和,a+b+c+d=100。
通过状态分值确定评价等级。
优秀的标准是:a≥80,d<10;
合格的标准是:a+b+c≥80。
[注1]在评估标准中,只给出A级和C级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即为B级,低于C级标准即为D级。
[注2]论文篇数折算方法如下:一篇论文,公开发行刊物为1篇,核心期刊或报刊转载为2篇。
[注3]课堂教学质量评估80分以上为良好。
校系领导对教务处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可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种程度设计调查表。
教师、学生评价可按同样方法操作。
[注4]在校生对课程建设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可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种程度设计调查表。
[注5]抽测由评价组组织命题、阅卷。
[注6]设置特色项目旨在鼓励和促进评估对象在工作中创造特色,多出经验,提高质量。
特色项目应为:本指标体系未包含,或已包含但优秀特别明显,在校、省、国家获奖、推广,或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特色项目由评估对象申报,专家审定。
在评估工作中,其状态分值为校级1—2A,省级3—4A,国家级5—6A;特色项目数不受限制,分值可以累加。
特色项目分值不计入总分值,供确定等级时参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课程建设评估总表
评估时间:年月日专家组长签字:。
大学关于基层教学组织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大学关于基层教学组织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增强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现就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设置与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规范基层教学组织设置,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设立原则本意见所指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各教学单位按照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组织,是组织、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开展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工作的基层教学单位,主要包括教学系、教研室和课程组(教学团队)。
设立基层教学组织原则如下:1.有利于教学建设的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应根据教学单位实际情况,有利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2.有利于教学运行的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有利于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有利于功能发挥的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应便于落实教学工作任务,有利于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三、设立条件1.教学系的设置原则上以专业类为基准。
根据现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由一个或几个同类专业作为标准建制。
每个系专任教师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2人。
2.教研室原则上按学科或性质相同、相近的课程群组建。
承担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可根据需要组建相应教研室。
每个教研室专任教师人数原则上不少于6人。
3.课程组(教学团队)原则上按相同或相似课程组建。
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设立课程组(教学团队)。
每个课程组专任教师人数原则上不少于3人。
四、设立程序1.教学系设立程序。
学院提交设立教学系申请,提出拟设立教学系的名称和下设专业,对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由学校发文公布。
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任务书
(5)建立测绘技能大赛培训基地
组织学生参与校级、省部级、国家级“测绘技能大赛”、水利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创造精神,培养一批热爱测绘事业、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①技能竞赛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能竞赛项目和大纲要求,开发一级导线测量、数字测图、二等水准测量3个技能竞赛标准、题库。
②企业职工培训
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汇集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标准、典型工程解决方案等,为企业单位在岗员工或其他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提供全面的企业学习资源,主要由行业信息、企业信息、岗位信息、行业企业标准、企业培训等所组成。
①编制2018级学分制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60%;
②在2018级中按照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
③完成实训室改扩建工作;
④校企合作建设2个校外实训基地;
⑤开展测绘技能大赛培训,提供培训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1.建设任务
(1)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工程测量教研室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与探索。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实施和监督的基础单位。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注重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建设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及时了解教学的动态和问题,有效地协调师资、教材、教具和教学场地等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加强教学资源支撑。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具、教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加强对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要加强对教材教具的编写、采购和管理,推广和应用教学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强化质量保障机制。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通过建设质量保障机制,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水平。
第五,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积极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支撑、质量保障机制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高校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实践活动的总称,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建设等方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下面,我们将就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机构建设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组织机构建设是基础和保障,包括教学管理机构设置、班级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核心。
教学管理机构是高校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基础,是保障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当合理,包括教务处、教学督导中心、教学发展中心等部门,各部门之间应当明确职责、协调工作,形成合力,为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
班级管理机构设置也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管理机构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员等职务设置,应当强化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人员队伍建设三、教学管理与服务建设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建设是基础和保障,包括教学管理体制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服务建设等方面。
教学管理体制建设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点。
教学管理体制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的基本框架,是保障教学管理的根本保障。
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各类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的基本规范,是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
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完善教学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服务建设也是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等,应当不断扩大投入、提高使用效率,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高校基层教学组织
2024年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一、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单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全面提升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1.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5.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
三、具体措施1.加强基层教学组织领导力(1)明确基层教学组织职责,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2)强化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职责,提高领导力。
(3)定期召开基层教学组织会议,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提升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知识视野。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3.深化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课程考核,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4.强化实践教学(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渠道。
(4)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5.优化资源配置(1)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
(2)加强教学设施维护,确保教学设施正常运行。
(3)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2024年1-3月)(1)对基层教学组织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制定方案阶段(2024年4-6月)(1)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规范基层教学组织设置,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设立原则基层教学组织是指各学院(系、部)内或学院(部门)间按照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组织,是直接承接、组织、执行教育教学工作及任务,开展专业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工作的基层教学单位,主要包括系、教研室和课程组(教学团队)。
其设立原则包括:1.有利于建设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应根据学院(系、部)实际情况,有利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科教融合原则。
鼓励基层教学组织与学科(学术)基层组织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单位可结合学科(学术)基层组织组建课程组(教学团队)。
建立“系-教研室-课程组”、“教研室-课程组”或“研究所(中心)-教学团队”等模式的基层教学组织。
3.有利于功能发挥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应有一定的人员规模,便于落实教学工作任务,建立基本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三、设立条件1.系的设立原则上以专业类为基准。
根据现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由一个或几个同类专业作为标准建制。
每个系一般应具有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5人。
2.教研室原则上按相同或相近课程群组建。
承担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可根据需要组建相应教研室。
每个教研室一般应具有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3人。
3.课程组原则上按相同或相似课程组建。
每个课程组一般应具有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1人。
河南省办学条件标准
河南省办学条件标准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教育事业一直备受重视。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完善教育条件,河南省对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着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教学设施是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配备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包括食堂、宿舍、运动场所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教学条件也是办学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当配备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如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同时,学校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教师,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再者,学校的管理条件也是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此外,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办学条件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当配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学校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学校的合法合规经营。
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之,河南省办学条件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标准体系,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管理条件、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
学校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河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一、学校场地标准。
学校场地应符合安全、健康、美观的要求,校园绿化率不低于30%,建筑密度不超过55%。
学校应设有足够的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场地,以及足够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等建筑设施。
二、教学设施标准。
学校应设有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室,教室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人,每个教室应配备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实验室应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图书馆应提供充足的图书和学习资源。
三、生活设施标准。
学校应设有舒适的宿舍,宿舍内应配备床、书桌、衣柜等基本家具,保证学生的居住舒适和安全。
食堂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安全设施标准。
学校应配备消防设施,保证学校的消防安全。
校园内应设置安全出口、应急疏散通道,保障学生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
五、环保设施标准。
学校应注重环境保护,配备垃圾分类设施,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环保。
学校应设立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信息化设施标准。
学校应建设完善的校园网络,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学校应配备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七、特殊教育设施标准。
学校应设有特殊教育设施,满足残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无障碍的校园环境
和教学设施。
总之,河南省学校建设标准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学生提
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希望各学校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努力打造安全、健康、美丽的校园,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摘要: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特别是在教学型高校中,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培养合格人是最终目标,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的基础。
逐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一定要明确目标、理清任务、突出重点、挖掘动力,才能把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科教融合;教学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074-02收稿日期:2019-05-20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作者简介:王若兰,教授,硕士,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和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管理,主研领域为粮食储藏技术。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特别是对于教学型高校,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培养合格人是最终目标[1]。
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大学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建设基层教学团队,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才能适应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的要求?我们对今天出现的学生厌学、学习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心浮气躁、教学效果下滑等普遍现象必须进行认真思考。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组织都是依存于系或教研室[2-4],常态是有教无研[5],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埋头教学,相对独立,很少聚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6]。
这种现状,造成了教师之间没有交流,难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传承与发扬;没有相应的指导体系,青年教师进校后得不到老教师应有的帮助与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和悟性,减缓了成长速度,有时甚至还会走一些弯路,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
另外基层教学组织配备的资源太少,老师们缺乏基本的办公设施与设备和相应的办公、活动经费,也影响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7]。
河南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划书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建设任务书
学校:XXXX大学
基层教学组织名称:XXXXXX教研室
所属院系(单位): XXXX学院
类别(专业类、课程类、实践类): 专业类
负责人:X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填报日期:2018年X月
河南省教育厅制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一、基层教学组织二年建设任务(一)教学组织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四)实践教学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六)教师教学发展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河南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划书
(1)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发挥XXXXXX教研室双师双能型教师优势,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2)进一步完善创新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持续探索XXXXX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新路径;
(3)进一步提升XXXXXX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将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高质量XXXXX人才的培养。
(4)改革XXXXXX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将毕业设计课题由学生命题为主转变为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项目、科研项目指定命题为主,加大毕业设计环节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5)创作更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力争走出校园,走入市场,商业化运营学生创作影视作品;
(6)持续发挥教师工作室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掘“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资源;
培养XXXXXX专业骨干教师2-3人,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交流等;继续调整修订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
开展2-3次校内、校外专业综合实训与专业综合实习;
研讨、推进XXXXXX专业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建设,研讨、推进XXXXXX教研室工作流程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避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重复;
加强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再建设1-2门精品课程;
完成实践教学相关教改项目建设2-3项,其中校级教改项目3项,市级教改项目至少1项。
(2)2019-2020年:
完成实验教学课程或分方向培养教改项目建设3-5项,其中校级教改项目2-3项,市级教改项目至少2项,省级教改项目至少1项为,并力争出版相关教材1-2部。
填报日期:2018年X月
河南省教育厅制
一、基层教学组织二年建设任务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3.21•【字号】教高〔2017〕201号•【施行日期】2017.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7〕201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856号),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厅决定在全省高校中开展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创新组织形式,明确职能定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数量“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一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采取分期分批认定方式。
2017年拟认定200个左右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三、建设内容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资助其开展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教学发展等工作。
(一)教学组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组织落实教学任务,开展多元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
规范课堂教学,严格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各个教学环节(如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指导、检查和督促。
(二)专业建设。
加强相关学科、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制定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在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定并规范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大学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完善和规范XXXX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XXX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设置原则和基本条件第一条本办法所指的基层教学组织是由本科教学单位内部设立的机构,是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发展、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主要设置形式为教研室、实验教学中心等。
第二条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及管理由各教学单位具体负责,设置原则如下:1.各院系应根据本单位所开设的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或课程(群)情况,设置相应的基层教学组织,既要做到基层教学组织对专业方向或课程(群)的全覆盖,又要避免小而全和重复分散设置。
2.公共教学单位应按照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上每门公共必修课程或相近课程(群)应设置一个基层教学组织。
3.研究所(中心)可依托专业或学科相近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
第三条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有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成员应包括专业方向或课程(群)的所有任课教师。
2.有稳定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方向,承担饱满的教学任务。
3.有开展教学学术活动的软硬件实力。
4.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置流程第四条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实行申报备案制。
在符合学校专业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位根据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对于符合设置条件的基层教学组织,经院系教学指导组论证,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报教务处审核,经学校同意后设置并备案。
第三章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第五条基层教学组织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包括:(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履行管理职责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设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订并规范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衔接,保持教学稳定性。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X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各部门: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单位的业务主体,是负责推进学校教学运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夯实本科教学工作的组织基础,提高广大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现就我校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考察XXXX特别是考察XXXX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优化基层教学组织设置,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有序推进学校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培育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教学质量文化,促进本科教学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每个本科专业或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应有对应的基层教学组织。
所有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正式在编教师(含实验指导教师等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均须纳入所在学院、教学单位内设的基层教学组织。
外聘课程教学人员受聘期间必须纳入相应的基层教学组织。
(二)有效性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载体和场所。
各教学单位要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学术活动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巩固教学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常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原则,进一步加强已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统筹规划设置各级基层教学组织。
(三)层级性原则。
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系级基层教学组织;以课程(群)为基础,建立教研室;通识教育必修课可按照实际情况设置教学部或教研室,形成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基层教学组织模式。
河南省高等学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标准
10分
坚持立德树人,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良好,获得有校级以上先进个人等荣誉;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享有额外津贴或减免课时量;团队规模原则上30人以下,成员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新入职教师均经过20天以上系统培训并配有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60%以上。
教学
组织
15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连续2年无重大教学事故;建立有教学评价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每学年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率100%;
课程教材建设
10分
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发展,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
教学研究
15分
承担有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参与教师占比达到80%,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教师人均·学年发表教研论文达0。3篇;每2周开展1次集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人均•学年8次以上相互听课,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参加1次以上校外教学研讨会议。
专业建设
10分
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有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专业评估位列前50%或通过专业认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类、实践类等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在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能力
10分
教师评教优秀,在省级以上教师讲课大赛成绩优异,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赛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公开发表论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异基层教课组织建设任务书
学校:
基层教课组织名称:
所属院系〔单位〕:
类别(专业类、课程类、实践类):
负责人:
成员:
填报日期:年月
河南省教育厅制
一、基层教课组织二年建设任务〔请列出分年度建设方案,能量化的请量化〕〔一〕教课组织
〔二〕专业建设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四〕实践教课
〔五〕教课研究与改革
〔六〕教师教课展开
二、基层教课组织建设条件保障
三、基层教课组织建设经费估算
经费根源 额度〔万元〕 总计
省级〔或主管部门〕资本
学校配套资本
支出 金额
途说明科目 用〔万元〕
1.
2.
3.
4.
5.
四、基层教课组织建设负责人承诺
负责人承诺:
〔参照文字:我与团队成员将严格恪守省教育厅、学校相关工程管理、财务制度等各项规定,保证按方案展开工作,准时达成建设任务〕
负责人署名:
年月日
五、学校建议
〔参照文字:学校保证优异基层教课组织负责人及其队伍的稳固和建设工
程实行所需的条件,并赐予配套经费。
严格恪守省教育厅相关工程管理、财务
制度等各项规定,并敦促实行。
〕
学校〔盖印〕: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行)
指标
分值
指标内涵
规章制度
10分
具有较为完善的议事决策、教学组织与管理、教研活动、听课评议、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等基本管理制度,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较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队伍建设
10分
坚持立德树人,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良好,未发生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享有额外津贴或减免课时量;团队规模原则上30人以下,成员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新入职教师均经过20天以上系统培训并配有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
实践教学
10分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实验实训课程开课率及学生覆盖率符合规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条件保障
10分
设有专项经费,教师人均•年度运行经费1000元以上,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教学资料档案室和相关办公设施,人均教学办公面积在2平方米以上。
人才培养能力
教学
组织
15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连续2年无重大教学事故;建立有教学评价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每学年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率100%;
课程教材建设
10分
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发展,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
人才培养能力
10分
教师评教优秀,在省级以上教师讲课大赛成绩优异,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赛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公开发表论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教学研究
15分
承担有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参与教师占比达到80%,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教师人均·学年发表教研论文达0.3篇;每2周开展1次集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人均•学年8次以上相互听课,每位专任教师每学年参加1次以上校外教学研讨会议。
专业建设
10分
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有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专业评估位列前50%或通过专业认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类、实践类等基层教学组织充分发挥在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研究
15分
承担有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参与教师占比达到60%;教师人均·学年发表教研论文达0.2篇;每4周开展1次集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人均·学年4次以上相互听课;每位专任教师每2学年参加1次以上校外教学研讨会议。
专业建设
10分
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行业企业多种形式参与专业建设;课程类、实践类等基层教学组织有效发挥在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
10分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实验实训课程开课率及学生覆盖率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条件保障
10分
设有专项经费,教师人均•年度运行经费2000元以上,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教学资料档案室和相关办公设施,人均教学办公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
队伍建设
10分
坚持立德树人,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良好,获得有校级以上先进个人等荣誉;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享有额外津贴或减免课时量;团队规模原则上30人以下,成员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新入职教师均经过20天以上系统培训并配有指导教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60%以上。
10分
教师评教良好,在校级以上教师讲课大赛成绩优异,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等赛项获得校级以上奖项或公开发表论文;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认定标准
(试行)
指标
分值
议事决策、教学组织与管理、教研活动、听课评议、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等管理制度,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教学
组织
15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连续2年无教学事故;建立有教学评价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每学年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率100%。
课程教材建设
10分
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发展,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能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指导用书;建设有校级以上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