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脑血管供血不足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供血不足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供血不足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脑血管供血不足是指脑血管或其分支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功能障碍的疾病。

其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的异常凝聚等。

脑血管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以是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肢体乏力等,甚至可以导致中风。

针对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的气道,避免窒息的危险。

2.保持良好的体位:病人可采取卧床休息,头部稍微抬高45度,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缓解症状。

3.饮食调理:推荐低脂、低盐饮食,减少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以及高盐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和咸鱼腊肉等。

适量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4.控制体重:对于肥胖者,要适当减轻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来达到目标。

5.合理用药: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控制血压和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

6.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紧张。

7.减少危险因素: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度用药、控制心理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应该尽量避免。

此外,对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认识疾病:患者应该了解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主动预防和治疗。

2.饮食指导:与护理常规相同,患者应该遵循低脂、低盐的饮食,并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3.生活方式改变:教育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精神调节,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4.戒烟限酒:向患者普及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脑血管的危害,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护脑血管健康。

5.定期复查:教育患者定期进行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人脑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护理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主要要点: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和呼吸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评估神经功能: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言语困难和认知障碍等。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 保持通畅的呼吸道:脑血管疾病病人可能面临吞咽困难、咳嗽弱等问题,容易导致呼吸道异物堵塞。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异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4. 妥善处理疼痛管理:脑血管疾病病人往往伴随着头痛、肢体疼痛等不适感。

护理人员需要妥善处理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5. 饮食护理:脑血管疾病病人需要合理的饮食安排,包括限制钠盐摄入,控制血压和血脂的摄入等。

护理人员应该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

6.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脑血管疾病病人往往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如褥疮、压力性尿失禁和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按摩等,同时积极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

7. 心理支持:脑血管疾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总结回顾: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神经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疼痛管理、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心理支持。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脑卒中的概念。

2.了解颅内动脉瘤及脑卒中的病因、病理生理。

3.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掌握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病人,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糖尿病病史10年,平时喜欢抽烟及喝酒。

因于家人争吵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急诊入院。

查体病人神志不清,瞳孔缩小,双眼凝视患侧,一侧肢体偏瘫,血压140/88mmHg,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

问题:1.病人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若要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辅助检查?3.病人存在哪些主要的护理问题?4.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脑血管性疾病是指由各种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一、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本病以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

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动脉壁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此外,体内感染灶脱落的栓子侵蚀脑动脉壁可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使致动脉瘤的形成。

颅内动脉瘤一般呈球状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动脉瘤壁极薄,尤其瘤顶部是最薄的,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部。

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根据位置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如下两种。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二)临床表现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则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等急救状态下应用,电极脉 冲的发放与R波无关,放电由人工控制,可发生在心动周期的任何时期, 按下放电开关即可放电。心脏除颤仪开机后自动默认为非同步状态,室 颤、室扑急救时切记采用非同步模式。
心脏除颤仪有单相波除颤和双相波除颤两种,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 有所不同。单相除颤只发出一次单向电流,双相除颤依次有两个电流脉 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目前认为双相除颤较单相除颤成功率 高,皮肤损伤轻,并发症少,但缺乏大样本循证依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一、目的
利用生物允许量的瞬间电流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全部除极,然后 均匀复极,以消除心脏的异位节律,由窦房结恢复正常的搏动,纠正各 种心律失常。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 ①病人病情、意识、ECG心律失常类型、是否有室颤波。对清醒病人进
行电复律治疗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以消除紧张心理。 ②除颤仪性能良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护理
(二)预防性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剂 使用抗血小板制剂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 性TIA进一步 发展为卒中。阿斯匹林,开始每日300mg,2周后改为每 日50mg,可长期服用。噻氯匹啶
125~250mg,每天1次,进餐时服用,有出血倾向者应停用。
6.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偏瘫程度是否减轻,肌力是否增加, 吞咽障碍、构 音不清、失语等症状是否恢复正常,如果上述症状呈加重 趋势,应警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若为频繁发作的TIA病人,应注意 观察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并作好记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动脉或静脉阻塞、破裂出血或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脑血管病人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顾,心理护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以下是脑血管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和方法。

1.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护士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2.提供情感支持。

护士可以倾听患者的抱怨和困惑,给予理解和关心。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提高情绪稳定性。

3.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脑血管病人常常会感到自卑和无助,认为自己已经变得无用,护士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希望,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能够康复。

4.提供康复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方法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过程和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5.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脑血管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护士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认识和参与意识,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提供生活指导。

脑血管病人的生活需要有规律和合理的安排,护士要向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7.关注家属的心理需求。

脑血管病人的家属通常也会面临心理困扰和压力,护士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共同协作推动患者康复。

8.建立康复支持系统。

护士可以组织脑血管病康复支持小组或参与相关社区活动,为患者提供交流和共享经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康复支持系统,互相鼓励和帮助。

心理护理对于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情感支持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和阳光心态的建立。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97页】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97页】
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肢体麻木、偏瘫或平衡能力降 低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3.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4.焦虑:与突发症状、机体功能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38
三、脑梗死
[护理评估]
护理目标
1.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 2.病人能采取有效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3.病人吞咽障碍逐渐缓解。 4.病人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处 理。
身体状况
1.脑血栓形成 (1)临床特点: ①好发于50~60岁中老年人,男性 稍 多于女性。一般病人有前驱症 状,部分发病前有TIA病史。 ②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病。 ③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④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取决于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 ⑤病情轻者,经治疗在短期内缓解,不留后遗症;病情重者,进展 快,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其他:空气、脂肪、癌细胞栓塞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
年龄、性别、性格、 种族、家族史、气候。 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 增加;男性脑卒中发 病率高于女性;家族 直系亲属中,有脑卒 中史的子女风险增加。

3
2
在疾病发生且造成残 疾后,积极进行功能康复
疾病发生后的积极
训练,同时避免原发病复
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发。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
预防器官或系统因伤病 我国传统康复手法相结合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和饮 酒等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 因素。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危 险因素之一。维持正常血压有 助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血脂
高血脂会增加动脉长期抽烟和饮酒会损害血管壁, 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急性期脑血管病病人常见症状
1 头痛和眩晕
头痛和眩晕是急性期脑血管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语言和言语障碍
脑血管病可能导致语言和言语能力受损,出现说话困难等症状。
3 肢体瘫痪
急性脑血管病可能引起肢体瘫痪,病人可能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活动能力。
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 用于预防血栓堵塞
溶栓治疗 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液流通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计划
为脑血管病病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帮助 他们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增加病人的运动能力和肢体功能。
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可帮助病人恢复或提高言语能力。
职业治疗
职业治疗可帮助病人重新融入社会、恢复自理能力。
脑血管病病人预防措施
1
定期体检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脑血管
病风险。
3
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脑血管病的 风险因素。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 谷物的摄入。
结论和建议
1 采取措施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 们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2 多元化的护理
3 持续研究
为脑血管病病人提供多元 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帮助 他们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脑血 管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指突发性脑功能障碍,由于脑血管的破裂或阻塞引起的,可以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情况。

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急性期间的护理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急性脑血管病病人护理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1.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血管病病人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或抽搐等情况,导致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呼吸道通畅性,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头侧卧位、吸痰或气管插管。

3.处理脑部出血:如果病人出现脑出血,要立即通知医生,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嘱咐病人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

如病情恶化,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4.处理脑梗死:如果病人出现脑梗死,要确保气道通畅,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根据医生的嘱咐,可能需要给病人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尽早恢复脑血流。

5.保持合适的体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体位,如头侧卧位或半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人的痛苦,并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6.心理护理: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注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沟通,并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病情,参与康复训练。

7.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和血脂,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一些病人可能需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恢复吞咽功能。

8.病人的康复训练:在急性期过后,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9.预防并发症: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常常伴有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10.家庭护理教育:在康复期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教育,包括病情、药物使用、饮食、锻炼和预防措施等,以便病人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照顾。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2020年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A、同侧偏瘫B、对侧偏瘫C、同侧偏盲D、三偏症E、交叉性偏瘫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血管扩张剂B、利尿剂C、脱水剂D、抗凝治疗E、镇静剂3、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在A、大脑B、小脑C、脑桥D、脑干E、内囊4、区别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主要依据是A、发病的诱因B、脑CT检查C、脑脊液检查D、发病时间E、病史检查5、可判断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脑水肿的表现是A、头晕、抽搐B、视物不清C、剧烈头痛D、神志模糊E、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6、脑缺血患者使用钙拮抗剂的目的应除外A、防止脑血管痉挛B、抑制血小板聚集C、防止心律失常D、阻断自由基危害E、减少钙离子流入脑细胞7、脑出血患者的诱发因素不包括A、情绪激动B、重体力劳动C、酗酒D、血液黏稠度高E、用力排便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高血压B、动脉硬化C、感染D、栓子脱落E、脑内血管畸形9、脑出血确诊的最佳方法是A、脑电图B、脑脊液测定C、脑部CTD、MRIE、脑血管造影10、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评估,不正确的是A、安静状态下发病B、晨起出现半身瘫痪C、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D、可有发声障碍E、有严重意识障碍11、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防止再出血的方法是A、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安静卧床4~6周C、保持大便通畅D、不做体力劳动E、手术切除动脉瘤或血管畸形12、脑出血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生命体征,可能会出血情况加重A、脉搏95次/分B、血压180/110mmHgC、呼吸40次/分D、体温39℃E、血压120/80mmHg二、A21、患者,女性,65岁。

糖尿病5年。

今晨发现半身肢体瘫痪,CT检查示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适宜时间是指发病后A、1小时内B、3小时内C、6小时内D、2小时内E、4小时内2、患者,女性,64岁。

护士资格习题第十六章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士资格习题第十六章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5-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A、同侧偏瘫B、对侧偏瘫C、同侧偏盲D、三偏症E、交叉性偏瘫2、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血管扩张剂B、利尿剂C、脱水剂D、抗凝治疗E、镇静剂3、5-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在A、大脑B、小脑C、脑桥D、脑干E、内囊4、5-观察脑出血患者时,发现哪种情况常提示出血已止A、瞳孔先缩小后散大B、意识障碍变浅C、血压继续升高D、呼吸不规则E、脉搏变慢5、5-脑血栓的错误护理措施是A、平卧位B、避免激动C、头部冷敷D、鼻饲流食E、注意保暖二、A21、5-患者男性,65岁,有心房颤动病史。

清晨起床自行上厕所时摔倒,家人发现其口角歪斜,自述左侧上下肢麻木。

送医院检查,神志清楚,左侧偏瘫。

CT见低密度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出血B、脑挫伤C、脑震荡D、蛛网膜下腔出血E、脑梗死2、5-患者男性,50岁,高血压18年,上班中出现头晕、头痛,血压180/100mmHg,同事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不久症状好转,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发作最常见的病因是A、情绪激动B、高血压C、吸烟D、饮酒E、动脉粥样硬化3、5-患者女性,67岁,脑动脉硬化5年,因与家人发生矛盾,突然出现眩晕、枕后痛,呕吐。

伴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很快出现意识模糊,CT显示高密度影,根据临床特点,判断出血部位A、脑干B、脑桥C、小脑D、内囊E、蛛网膜下腔4、5-患者女性,58岁,高血压10年,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测血压220/110mmHg,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CT显示高密度影,最恰当的护理措施是A、发病1~1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B、发病12~24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C、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D、发病48~7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E、发病72~96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或中断,造成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其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病人在身体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对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于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的目标是帮助脑血管病人认识和接受自己的病情,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面对疾病的突然袭击和身体功能的损害,脑血管病人往往会感到沮丧、无助甚至失去生活的意义。

心理护理人员应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护理需要重点关注脑血管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疾病和身体功能的丧失可能会造成脑血管病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心理护理人员应该与病人进行情绪的交流,并通过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病人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也需要关注脑血管病人的认知和记忆问题。

脑血管病人往往会出现认知和记忆障碍,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心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和记忆训练等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还需要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

脑血管病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行走等。

心理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病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供社会支持,促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他们的康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还需要提供认知训练和记忆训练等服务,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

生活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帮助病人重新独立生活并重新融入社会。

第三节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病是由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性疾病,又称“脑卒中”。

临床上以起病急、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出现急性脑功能损害的表现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按病变的病理性质可将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有血管病变(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血压的急骤波动、心瓣膜病、心房颤动)等。

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有高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动物脂肪、缺钙饮食)及体力活动减少、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药物滥用、寒冷的环境气候等。

在众多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四大危险因素。

一、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者占80%,在脑干或小脑者约占20%。

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

豆纹动脉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故出血多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附近。

脑出血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为原则。

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及防治并发症等。

外科治疗,可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脑室引流术等手术方法治疗。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隙。

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减少或中断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和丧失。

患上脑血管病的病人需要综合治疗和心理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脑血管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脑血管病人在发病初期往往会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在疾病缓解后,很多病人会逐渐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

但是,一些病人也无法克服因患病所带来的失落、无助、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其康复过程,导致复发并加重病情。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康复和预后,心理护理是脑血管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病人康复的作用:1、促进病人的康复脑血管病人患病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慌、失落等。

这些情绪会消耗病人的体力,降低其意愿和能力,影响病人的康复。

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调节病人情绪,提高其康复信心和合作意识,促进康复进程。

2、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不仅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帮助病人更好地面对疾病。

3、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脑血管病人的治疗过程往往较长,需要长期的医疗及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能够帮助病人调节情绪,减轻生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脑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一下是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1、病情告知要让病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康复进程等重要信息,以便他们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康复计划。

同时,医护人员在告知病情时更要注意用较为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保证病人和家属的理解,避免给病人增加心理负担和造成误解。

2、情绪疏导医护人员要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缓解其负面情绪,逐渐让他们从状况中走出来。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

列出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主要护理要点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出现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既要关注其身体健康,又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以下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护理要点。

一、日常生活护理1.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注意睡眠质量。

避免晚上过度劳累和过度紧张。

2. 饮食: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高盐、高油、高脂肪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3. 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 安全: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止跌倒、摔伤等意外事故。

二、药物治疗护理1. 服药:按照医嘱规定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时间。

2. 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3.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产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情绪护理1. 心理支持: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

2. 沟通交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3. 陪伴关怀:适当陪伴患者,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怀。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四、并发症护理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如洗手、勤换衣服等措施。

2. 预防肺栓塞: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活动肢体、深呼吸等。

3. 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坐或站立不动。

如需长时间卧床,可穿着弹力袜。

五、家庭护理1. 家属教育: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其对于患者的关注和护理能力。

2. 生活照顾: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帮助,如饮食、洗漱、换衣服等。

3. 安全保障:注意家庭安全事项,如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事故。

同时要保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是多方面的。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治疗
1. 病因治疗 2. 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抗凝治疗 (3)改善脑循环
常用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及护理目标
1、有受伤的危险
过性失明等有关
与突发眩晕、平衡失调及一
2、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防治知识。 3、潜在并发症:脑梗死、脑出血等
护理措施
1. 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2)饮食指导 (3)安全指导 (4)运动指导 (5)用药指导 2. 病情观察 3. 心理护理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2.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灌注CT或彩色超声波检查多数患者 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发作频繁的 TIA患者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常可监测到微 栓子。
治疗
1/3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发病后一年至 数年内发生脑梗死,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少。约1/3的患者不经治 疗可自然缓解,但对每个具体患者的预后却 很难判断。因此,对有1次以上发作的TIA患 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卒中危险因素者,应积 极进行治疗。
脑卒中危险因素
1. 2. 3. 4. 高血压 是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 心脏病 糖尿病 TIA 约20%的脑梗死患者有TIA史,TIA患者脑卒中年发生 率为1%~15%,TIA愈频繁,脑卒中风险愈高。 5. 吸烟和酗酒 6. 高脂血症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以上危险因素是可以干预的,目前认为高血压、心脏病、糖 尿病和TIA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若能给予有效干预,可降 低脑卒中发病率。但高龄、性别、种族、气候和卒中家族史 等危险因素是无法干预的。
病因与发病机制
TIA 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其 主要病因有主动脉-颅动脉系统 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和 心脏病、血液成份改变、血流 动力学变化等。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123页】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123页】

⑷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 写或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症、疾病名称可使用原 文。
⑸护理记录应由注册护士书写并签全名。如护生、进修护 士书写后,必须由带老师或值班注册护士审阅、修改后 签名。上级护士有审查修改下级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责 任,若修改内容,应在原文下方采用红色水笔记录,并 在需修改的文字上画双线,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修改 后应注明修改日期及签字。
4.死亡患者应重点记录抢救时间、抢救经过及死亡 时间。
5.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每餐所进食物、饮水量、输 液量等,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各种引流量 等。
6.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有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 征、意识、特殊用药并根据专科特点记录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效果、总结记录出入量等。小结记录时间: 7am~7pm用蓝色水笔画横线总结12h出入量,在横 线下病情记录栏内用蓝色水笔简明扼要地记录12h病情 变化;7pm~7am用红色水笔在其下画横线总结24h 出入量,在横线下病情记录栏内用红色水笔总结当班 病情变化。
4.手术患者护理记录,有以下几种。
⑴术前记录:一般在术前1日记录。
记录内容:患者拟定手术名称、麻醉方法、术前准备、 患者心理状态、症状控制情况、采取护理措施及术中 和术后需注意的问题,需特殊交代的问题。(开出手 术医嘱后,三班观察并记录)
⑵术后记录: 患者返回病房处置后应立即记录。
记录内容: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手术名称、返回 病房时间、护理级别、意识状态、体位、生命体征、 各种引流管情况、伤口出血情况、治疗、护理措施、 效果等。(手术后班班交接记录,并根据病情变化随 时记录)
• 入院至出院连续性 从入院收集资料开始 至出院实施指导必须保持记录的完整,使 之了解病情发展和转归。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

模块二任务5-4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案例】患者,陈女士,女,59岁,因突发倒地,意识不清10小时于2012年6月2日以脑出血收入院。

入院后患者呈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

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72/86mmhg,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下肢巴氏征(+)右肢坠落征(+)双肺呼吸音粗。

初步诊断:脑出血思考:1.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哪些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受压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概念概念:是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分类:(1) 按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h者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过24h者称脑卒中(2)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二、病因1.短暂性脑缺血简称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动脉硬化后粥样物质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形成微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引起小血管堵塞而发病,但小栓子易自溶或被血流冲击击碎,使循环恢复、症状消失。

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颅内血管粥样硬化基础上,管腔狭窄形成血栓,血栓不断增大而最终堵塞血管,以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多见。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3.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