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精选10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精选10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篇1讲解因式分解的定义的时候,同学们都很清楚。
而我也强调的就是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并且在练习中一再将公式罗列出来。
然后讲授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讲课的时候是一个公式一节课,先分解公式符合条件的形式再练习,主要是以练习为重。
讲课的过程是非常顺利的,这令我以为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好。
讲完因式分解的新课,我随堂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才发现效果是不太好的。
他们只是看到很表层的东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式子,却无从下手。
课后,我总结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对于公式的互换觉得太简单,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简单的内容来看,所以课后没有以足够的练习来稳固。
2、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形式,反而如何创造条件来满足条件忽略了。
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一样或者相似的式子比拟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
3、灵敏运用公式(特别与幂的运算性质相结合的公式)的才能较差,如要将9-25x2化成32-(5x)2然后应用平方差公式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业及随堂练习的单一性及难度低的特点有关。
4、因式分解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展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比方最简单的将a3-a提公因式后应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学都是只化到a(a2-1)而没有化到最后结果a(a+1)(a-1)。
因式分解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难点,我认为我对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比拟合适的,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承受才能,也没有注意到计算题在练习方面的稳固及题型的多样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进度,多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缺乏之处。
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篇2一、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可以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络。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的巩固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理解并学会应
用。
课例研究综
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生均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
述
是从旁引,学生对于由自己推导出性质定理感到非常兴
奋。尽管新旧两种教法的对比上,新课程的教学不一定 马上显露出强劲的优势,甚至可能因为强化练习较少, 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成绩比不上传统教法的学生成绩, 但从长远目标看来,这种对数学本质的训练会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 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数学的机械模仿记忆的层面上。总 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熟练技能,而是发展思维,使 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发生深刻的变化.再 教设计:在探索及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因式时,应 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有关幂的运算中应用提公因式法 (因式分解)的题目,更加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 拓展应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四
节第一个内容。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
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
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 教材分析
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 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 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 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 4:归纳、得出新知 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1)a(a+1)(a-1)=a3-a(2)a3-a=a(a+1)(a-1) 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 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结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 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其中,把多项式中 各项的公因式提取出来做为积的一个因式,多项式各项 剩下部分做为积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 做提公因式法。 辨一辨:下列变形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1)a+b=b+a(2)4x2y–8xy2+1=4xy(x–y)+1 (3)a(a–b)=a2–ab(4)a2–2ab+b2=(a–b)2 学生讨论、发言对因式分解,特别是提公因式法的 认识、理解、看法,并总结出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的 定义。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1) 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2)分解因 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3)每个因来的多项式的次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反思一:提公因式法分分解因式在引入“因式分解解”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小小学知识“因数分解”,接着着让学生类比得到的。
此处的的设计意图是类比方法的渗透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的区别则通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式子互相转换位置而直观得出出。
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时首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到公因式的结构组成,并且引引导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实就是是将被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因式得到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过程。
此处的意图是充分让学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而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还还是调动起来了的。
通过小组组讨论学习,尽管语言的组织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以得出结论。
接着通过例题讲讲解,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练习题,老师当堂讲评。
上完完本课,教学目的能够完成,,教学重难点也能逐个突破。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设设计引入的过程可以简化。
对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学生可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练习实践践去体会到此概念的特点,故故不需在开头引入的地方多加加铺垫,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在设计的时候脚手架的搭建建层次也不够分明。
教学过过程中,能做到及时向学生反反馈信息。
能走下讲台,做到到课内批改大部分学生的练习习,且对于个别学习本课新知知识有困难的学生能单独予以以辅导。
在批改过程中,发现现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及存在的的问题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学生展示,或是马上板演为全全体学生讲解清楚。
教学过程程中,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反思二:提公因式法分解解因式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要是通过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公因式,然后提取公因式,将将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式的积的形式。
教学这节课课时,我先由分解质因数引入入“分解因式”的概念,通过过比较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乘法互为逆运算;然后讨论如如何找一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因式,最后设计了典型的范例例使学生掌握“提公因式法分分解因式”。
一节课自始至至终学生积极性比较高,课堂堂效率也较理想。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因式分解是八年级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因式分解在代数式的运算中应用广泛,是后面即将学习的函数和分式等内容的基础,对于二次函数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所以说因式分解这部分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的一个重点。
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而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它是整式的乘法相反方向的变形。
所以在学习这一节课时,我抓住学生已有的整式的乘法的学习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来自己体验探索的过程,并发现结果。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这既说明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反映出二者的根本区别,让学生对二者的理解更加清晰。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以环境问题创设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以防风固沙、植树造林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接着提问“有简便算法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通过利用以前学习的“乘法分配率”能够迅速找到简便的算法,然后再根据代数式的相关知识将其中的数字换成字母表示,这样就能自然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因式分解。
以环境问题创设情景,自然地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并深刻的解读因式分解的概念,把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对比作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图,利用知识的类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二者之间的互逆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以后在做因式分解的相关习题时能自觉的用整式的乘法进行检验。
做题是加深对概念理解最好的办法,所以我精选出几个因式分解的习题,让学生来判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并说出不是因式分解的理由。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实用16篇)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实用16篇)因式分解教学反思(1)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变化无穷的,而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充当,如何处理突发问题,下面以《因式分解》一节课的反思谈谈“以学生为主”自己的一些感悟:这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节课,内容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用提取公因式进行分解因式,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学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例举了5a+5b,5a—20b,5am+5bm,4am2+8bm,5am3—25bm2等进行因式分解,一直例举了5a(x+y)+5b(x+y),a(x—y)+b(x—y),到这里学生还勉强接受,再例举下去,对于a(x—y)+b(y—x)与a(x—y)2—b(y—x)2等就模糊了,这连续的例举让学生们有点招架不住了。
自己认为这样做感觉不错,但课后我认真总结与反思这一节课,觉得有以下不足:一、“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理念落实得不够。
特别是在老师出题这一环节上,我想在学生自己自学理解了公因式后,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各个小组中要求学生自己编出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的题目,再根据学生所编的题目让别的同学说出公因式,分解因式,然后各小组选出最有代表的一题参加小组竞赛活动,看看哪个小组出的题能难倒对方。
我想这样做既改变了教的方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才不会感到枯燥,学习才有味。
二、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够,应针对学生进行备课。
对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不是很好,在刚刚接触因式分解这个概念后,学生还理解不够,基础也不够扎实,对于公因式是单项式的容易接受,但提出了多项式是公因式的分解,对于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有点接受不了,所以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范文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篇1因式分解是八年级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因式分解在代数式的运算中应用广泛,是后面即将学习的函数和分式等内容的基础,对于二次函数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所以说因式分解这部分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的一个重点。
在学习因式分解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而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它是整式的乘法相反方向的变形。
所以在学习这一节课时,我抓住学生已有的整式的乘法的学习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来自己体验探索的过程,并发现结果。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这既说明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反映出二者的根本区别,让学生对二者的理解更加清晰。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以环境问题创设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以防风固沙、植树造林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接着提问“有简便算法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通过利用以前学习的“乘法分配率”能够迅速找到简便的算法,然后再根据代数式的相关知识将其中的数字换成字母表示,这样就能自然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因式分解。
以环境问题创设情景,自然地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并深刻的解读因式分解的概念,把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对比作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图,利用知识的类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二者之间的互逆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以后在做因式分解的相关习题时能自觉的用整式的乘法进行检验。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问题引入
因式分解逆转了整式乘法,那么提公因式法逆转了什么呢?(乘法分配律)
由整式乘法可得:p(a+b+c)=pa+pb+pc
因式分解逆转整式乘法可得:pa+pb+pc=p(a+b+c)
观察等式:等号左边的多项式都含有p(把每项都含有的因式称为公因式),
等号右边的多项式是公因式p与(a+b+c)乘积的形式
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给出定义:Pa+pb+pc=p(a+b+c)
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巩固练习。
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王婷单位名称呼图壁县二中填写时间2020年8月14日学科数学年级/册八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十四单元 14.3.1《提公因式法》难点名称正确的提取公因式以及提取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应用了乘法分配率的逆运算,采用类比的方法从数过渡到式;找公因式时既要找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又要找到共有的字母和字母最小的指数,提出公因式后还要写出括号内的各项,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理解困难;不能正确找对公因式;提出公因式后括号里各项计算不清楚。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数的乘法分配律逆运算,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理解提公因式。
2.通过观察、演示、变形、归纳、总结,加强学生知识的运用意识,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 1.复习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引入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提公因式法和乘法分配律互为逆运算。
计算32×2.67+28×2.67+40×2.67=2.67×(32+28+40)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很自然的过渡到正确理解提公因式法的概念上。
把上式中的2.67换为字母p,把32,28,40分别换为a,b,c,从而得到提公因式的一般式pa+pb+pc= p(a+b+c) 。
例题:分解因式 3a2b+9a4b2c ,引入提公因式的方法,先系数,再底数,后指数。
即先找到所有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做公因式的系数,再找到项中含有的相同字母,最后找到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所以分解因式3a2b+9a4b2c =3a2b(1+3a2bc)注意:1、多项式中第一项提取公因式后为1,不能省略不写。
原因3a2b÷3a2b=1.2、假如一个多项式有n项,提完公因式后括号里仍然有n项。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张婷单位名称伊拉湖镇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17日学科数学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十四章第三节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难点名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准确找出公因式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提公因式因式分解遇到的困难是公因式选取不准确.通过先找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或多项式)的最低次幂的积,分步进行,突破难点.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对比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2.通过简单题目的分析探索,理解并掌握运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知道可以将几个整式的乘积化为一个多项式的形式.反过来,在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问题1:请把下列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x2+x=¿¿;x2−1=¿¿.追问1:在多项式的变形中,有时需要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你认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尝试着写出答案,在教师给出因式分解的答案后,学生回答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关系.教师进一步用图表示两者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认识因式分解的实质——将和差化为乘积的式子变形,同时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的关系,并为后面探索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作铺垫.练习1下列各式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由因式分解的概念加以解释.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辨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感知提公因式法问题2 你能将多项式因式分解吗?追问1:这个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追问2:分解因式的依据是什么?追问3:分解后的各因式与原多项式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因式分解,根据问题反思解题思路,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书过程及依据.在回答追问1后,教师指出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的因式叫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在回答追问2,3后,教师指出逆用分配律,把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这个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的商所组成的积的形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提公因式法.解:(分配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了解因式分解的依据;了解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初步理解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三)初步应用提公因式法例1 把分解因式.例2 把分解因式.追问1:公因式是什么?追问2:你是怎么找的?追问3:在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时要注意什么?追问4:你如何验证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互动交流,后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板书,规范格式,形成最后共识:(1)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最后一定要满足条件——各因式中再无公因式;(2)公因式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当有互为相反数的因式时,可转化为相同的因式.设计意图:找准公因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例1的公因式是单项式,例2的公因式是多项式,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1)了解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找,二提,三算,四验;(2)积累找公因式的经验——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和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及多项式的最低次幂的乘积;(3)知道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分解成公因式与这个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的商所组成的积的形式;(4)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后,多项式的因式中在无公因式.(四)巩固提公因式法练习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练习3 先分解因式,再求值:其中a=-5,x=3.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板书,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归纳提升.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小结(五)课堂小结根据以下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1)什么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2)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应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公因式的概念,总结应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步骤,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六)布置作业习题14.3第1题,第4题(1).。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二、例题讲解例1: 因式分解3x 2 +6xy.分析: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步骤,1.找公因式,定系数、定字母、定指数; 2.提取公因式;3.写成积的形式。
解:原式= 3x·x+3x·2y=3x (x+2y)思考:(1)第一步中, x和2y是怎么得到的?(2)通过对例1的解答,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①公因式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和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及多项式的最低次幂的乘积;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所以可以用整式乘法运算来检验对错。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 -8a3b2 + 12ab3c;(2) 2a(b-c) - 3(b-c).(1)解:原式= -(8a3b2 - 12ab3c)=-(4ab2·2a2-4ab2·3bc)=-4ab2(2a2-3bc)注意:“—”不仅是一个运算符号,还可以是一个性质符号。
可以把负号提出来,所以公因式可以是负的。
①首项含有负号“-”,通常先把负号提出来;②提取公因式后,括号里的另一个因式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样,且不再含有公因式。
(2)解:原式= (b-c) ·2a- (b-c) ·3= (b-c) (2a-3)变式训练:2a(b-c) - 3(c-b)分析:第2项(c-b)可以写成:-(b-c) ,所以(b-c)是各项的公因式解:原式= 2a(b-c) -3[- (b-c)]=2a · (b-c) + 3· (b-c)= (b-c) (2a+3)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三、思考讨论(改错练习)议一议:这是小明进行的因式分解,有什么问题吗?1.把12x2y+18xy2分解因式解:原式 =3xy(4x+6y).公因式没有提尽,还可以提出公因式2,原式==6xy(2x+3y)注意:公因式要提尽2.把3x2-6xy+x分解因式解:原式 =x(3x-6y)..当多项式的某一项和公因式相同时,提公因式后剩余的项是1. 原式=3x·x-6y·x+1·x=x(3x-6y+1).注意:某项提出莫漏1.3.把 -x2+xy-xz分解因式解:原式 =-x(x+y-z)提出负号时括号里的项没变号,原式=-(x2-xy+xz)=-x(x-y+z)注意:首项有负常提负. 提正不变号,提负就变号。
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课件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课方案反思一、教课方案及讲堂实行状况的剖析:本课的教课目标是:1、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观点,它与整式乘法的差别和联系 .2、认识公因式观点和提公因式的方法。
3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4、在探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学会逆向思想,浸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教课要点是:因式分解的观点,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教课难点是:找出多项式中的公因式和公因式提出后另一个因式确实定.教课过程 ( 本文来自优异教育资源网斐. 斐 . 课 . 件 . 园 ) :这是一节数学惯例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日,这节课怎样表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要点,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在引入“因式分解” 这一观点时是经过复习小学知识“因数分解”,由于因数分解学生已经掌握,由此提出因式分解的观点,一方面突出了多项式因式分解实质特色是一种式的恒等变形,另一方面也说了然它能够与因数分解进行类比,从而对因式分解的观点和方法有一个一整体的认识,也浸透着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此处的设计企图是类比方法的浸透。
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稳固因式分解的观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差别则经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相互变换地点而直观得出。
从上边几个式子中的练习中,让学生察看属于因式分解的那几个式子的共同特色,得出公因式的观点。
而后让学生经过小组议论获得公因式的构造构成,从而总结出找公因式的方法,而且指引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被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获得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程。
此处的企图是充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而实质上,学生的学习情绪仍是调换起来了的。
经过小组议论学习,只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美,可是均能够得出结论。
接着经过例题解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项式能够有不一样形式的表示,例题解说的要点一是公因式的观点,怎样去找公因式,二是公因式提出后,另一个因式是怎样确立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初二上册 提公因式法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3.1 提公因式法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明确因式分解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中,确定公因式;会用提取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敎學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2)学生能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及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敎學方法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演示、讨论、观察、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交叉敎學,利用多媒体辅助敎學,设计智力关卡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敎學,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敎學成为学生“探索、发现、再发现、创造”的过程。
敎學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计算:(整式的乘法)引入新课(1)x(x+1)= _________(2)(x+1)(x-1)= _________(3)m(a+b+c)= __________二.讲授新课试试看(将下列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反过来:(把多项式写成整式的积的形式)引出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在这个环节教师强调: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探究新知 ( 出示幻灯片)2(1)x x x x +=+21(1)(1)x x x -=+-1.学校打算把操场重新规划一下,分为绿化带、运动场、主席台三个部分,计算操场总面积.方法一:S = m ( a + b + c ) 方法二:S = ma + mb + mc上面两个式子中哪个是因式分解?在式子ma + mb + mc 中,m 是这个多项式中每一个项都含有的因式,叫做公因式. 在下面这个式子的因式分解过程中,先找到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再将原式除以公因式,得到一个新多项式,将这个多项式与公因式相乘即可。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中,我用速算引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通过字母表示引入新课,符合从具体到从抽象的`认知规律;概念、例题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然后通过大量练习透彻理解概念,形成能力。
为了做到人人堂堂清,又进行了堂清测试,真实有效的及时得到了没达标人员信息,便于课下个别辅导和兵教兵,但课前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中及时点拨:如何确定公因式?要三看!提出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如何确定?用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找商式。
学生终于茅塞顿开。
最后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终于理解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同时,掌握了提公因式法。
最后的思维延伸,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回味无穷。
另外,中间有两个浪费时间之处:一是学生板演出错,另一位学生上台改正即可,没必要重做;二是投影展示学生练习时,鼠标失灵,键盘不能用。
这两处问题反映出课前预设不到位!以后教学不仅要在备教材上下功夫,也要清楚教学设备的功能,更要在备学生上下工夫,对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考虑要充分!。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广外中山外校戴天因式分解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中代数易错的知识点,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基础,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并给他们留下充分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从模仿到理解并熟练掌握的过程。
一、反思教学设计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
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变形的结果是整式的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即把分解因式看作是一个变形的过程,那么整式乘法又是分解因式的逆过程,这种互逆关系一方面体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说明了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在“当堂检测”部分设计了一个选择题第1题考察这一点。
通过学生的练习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
在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中,提取公因式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学生也很容易掌握。
但在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中,学生总会易忘记先观察是否有公因式,而直接想着运用公式法分解。
这样直接导致有些题目分解错误,有些题目分解不完全。
因此在“例题精讲” 中例1和例2中都设计了先提公因式这个环节。
在“当堂检测”部分也通过填空题第1~4题强化这个认识。
结果第2题3x2 -6x • 3二.和第3题3a2 -12= ________________ •部分学生就没有意识到应该先提出公因数3。
尤其是第4题(x 3)2 -(x 3^ ______________ •需要将x+3作为一个整体提出,而部分学生却将(x+3) 2先行展开再合并后再分解。
而在“能力提升”部分更是体现这一技巧,需要移项后整体提出a2-b2,从而这也导致了结果的第二种可能。
旧教材内容难度高、它要求学生必须系统的把握因式分解的所有方法全部学会,便于满足往后的学习。
而新教材对原教材的要求及难度做了一定的调整,首先从要求上对学生来说只会灵活地运用提公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分解因式法,对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的因式分解则不做要求。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提取公因式法教学反思
《提公因式法》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正好是逆反的关系,所以备课时我想让学生们自己将新旧知识前后比较,去理解,去寻找因式分解的方法。
这节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数学不象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展示出很多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语句,这块代数内容更加显得“单调”了。
理性思维重,感性感受轻。
所以设计中将天平侧重在了学生自己的尝试和练习中。
本节课按照设计意图,在回忆了分解质因数以后,逐步引入因式分解,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层层深入的提出了一个对学生有更大挑战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得各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不急于展开下一个教学环节,大胆的给学生思考和回旋的余地,鼓励学生仔细消化新知识,领会新知识,突破新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在自主合作中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先探究,再初步得出结论.
在小结和练习中我始终抓住培养问题意识这一主旨不放,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整理整节课提出问题,进一步论证和完善结论,从而发现新的问题, 总结规律,得出解决问题最佳途径.
例题的解决,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先让小组讨论,进而得出结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问题意识培养环环相扣,我以简单问题为抓手,引导问题逐步升级,就如一泓净水泛起阵阵涟漪,并且我注意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抓住主要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但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课课堂上觉得很吃力,因此,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巩固提高。
14.3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法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2)6x2y3=3xy·2xy2
3)
4)x2+2x=x(x+2)
5、小贴士(1).结果是积的形式。
(2).因式分解是一种多项式的变形;
(3)每个因式必须整式;
(4).结果书写规范。
过渡,因式分解是我们后期学习分式解高次方程的重要方法 ,它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公因式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1、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因式分解即为一种变形:整式=式子×式子×式子
2、学生归纳总结: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的积形式,像这样式子的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把多项式叫做分解因式。
3、3ab=3×a×b把积的形式变成积的形式,因此不是因式分解
4、认识因式分解辩一辩: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类比:整数的乘法2 ×3 ×5=30
因数分解:30= 2 ×3 ×5,因数分解是我们学习分数的运算和化简的重要工具,
整式的乘法反过来即为因式分解:如m(a+b)=ma+mb整式的乘法反过来,因式分解m(a+b)=ma+mb
它是把和的形式变形为积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工具。
由数过度到式的运算,学生已有在旧知基础引出新知。
1、因式分解的定义:和化积的变形
2、公因式的定义
3、找公因式的方法一定系数二定字母三定次数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渴望利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但思维能力较局限,逆向思维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第一个内容(P114-115)。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多项式除法的简便运算,分式的运算,解方程(组)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等,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一一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因数分解的经验,但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还完全陌生,因此,本课时在让学生重点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如:类比思想,逆向运算能力等。
学生的技能基础的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的分析: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三)、上课得失
本节课引出因式分解概念,并通过与整式乘法的互逆运算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缺
乏高效的学生参与环节。
1、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关键在于正确找到公因式。
学生从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1)、找不全公因式,或直接不会找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后,不知道接下来如何去做。
我总结的原因主要有:
(1)、思想上不重视,只将它作为简单的内容来看,听起来觉着会了,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2)、最好结合例子说明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
(3)、拿到题目先观察各项特点,再动笔写。
2、本课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因数分解类比出因式分解,对学生进行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由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对比,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使得学生对于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不至于茫然。
在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全班同学思维活跃,踊跃的举手要求上黑板示范,并且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
3、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生均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从旁引,学生对于由自己推导出性质定理感到非常兴奋。
(四)、再教设计:在探索及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因式时,应该让学生多练习一些有关幕的运算中应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题目,更加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拓展应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