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理性情绪疗法分析及其在大学生非理性行为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情绪疗法分析及其在大学生非理性行为中的运

(2007-07-24 19:35:33)

转载▼

摘要:理性情绪疗法(RET) 是欧美盛行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它以埃里斯的ABC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多种治疗模式,运用各种治疗技巧通过改变人们的非理性情绪来达到消除心理困扰与情感障碍的目的。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 引导大学生克服由于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压力导致的心理困惑和情绪障碍, 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科学的认识模式, 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大学生心理;非理性信念;认知模式

一、RET疗法概述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 世纪50 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里斯(A. Ellis) 创立的。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个案工作方法,是他在多年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独特性的、生动的、指导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法。因其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疗法,故被称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该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RET目前在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加。[1]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框架

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与人本治疗方法认为的人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倾向不同,埃里斯认为, 人的内心存在两种倾向,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 又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 他们就会是愉快的, 富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当人们按照非理性去行动、去思维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 但经常用不合理的思维去面对问题、去行动, 就会使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转化成为内化语言, 则会导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埃里斯指出: “那些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 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2、ABC理论

ABC 理论是RET 的基础理论, 它是指情绪不是由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 理论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on events),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以称为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beliefs),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 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它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s)。

通常, 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比如人们会认为:“我太生气了,因为我弟弟没经过我同意就拿了我的东西。”“我这几天心情很差,因为前几天跟老板吵架了。”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我生气”、“我心情差”是直接由“我弟弟没经过我同意拿了我的东西”、“和老板吵架”引起的。

而ABC 理论指出: 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 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长此下去将最终导致情绪障碍和各种类型的神经症。正如德国19世纪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的那样,“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根据ABC理论,我之所以生气,并不是因为直接的原因“我弟弟没经过我同意拿了我的东西”,“和老板吵架”,而是由于我对于这两件事的看法:不经人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和上司吵架是一件很愚蠢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和减少晋升机会。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想法,“我弟弟没经过我同意拿了我的东西”、“和老板吵架”只是小事,不值得我去为之烦恼,甚至认为前者是小孩子顽皮可爱的表现,后者是给我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也就不会烦恼生气了。依据“ABC理论”去思考问题,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事情A,却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事情的看法B,从而改变A对我们的影响。

“检查自己的大脑,解除困扰”,是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德所言,他的这句至理名言是对“ABC”理论的精辟诠释。

3、典型非理性信念

埃里斯通过临床观察, 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 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

(1)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2)一个人因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3)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4)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5)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7)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8)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9)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10)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11)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2]。

70 年代之后, 美国心理学家威斯勒(W essler) 则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的信念归并为以下3 大类: 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3]。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一事物必定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该信念常与“必须(must)”、“应该(should)”这类词联系在一起,RET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这种治疗要帮助人们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并能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物。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埃里斯曾经说过,过分概括化的不合逻辑,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表现为对自己、对他人两方面的不合理的评价。RET强调世界上没有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之一

(Ellis ,1984) 。因此,他主张不要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抑郁、悲观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埃里斯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种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糟糕至极常常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物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忍受这种现实,他们就会认为事情发展糟糕透了。RET 理论认为, “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我们也有许多原因不希望他发生,但我们却没有理由说这些事情不该发生。因此,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Wessler ,1980)

这些非理性信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更为明显、更为强烈, 他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中, 就需要应用RET的理论和技术对其加以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