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日食和月食说课课件
05 日食和月食在天文学中意 义
日食和月食对天文学研究价值
提供天体运动观测机会
日食和月食期间,天文学家可以观测到平时难以观测到的 天体运动现象,如日冕、月球表面细节等。
验证天文理论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通过天文理论进行 预测,实际观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可以验证天文理论 的正确性。
探索宇宙奥秘
VS
联系
日食和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天文 现象,都发生在朔望,即农历初一或十五 前后;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 “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 生;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 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 就叫做“食限”。
03 日食形成原理及观测方法
日食形成原理简述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 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形成的。
通过教师总结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 神和人文素养。
说课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演示、讨论和 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 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天文观 测器材、实物模型等教学 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 实践操作等方式,及时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 教学策略。
天文观测与历史
介绍日食和月食在天文学中的地位, 以及历史上的重要观测和记录。
说课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 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观 测方法,了解其在天文学 中的地位和科学价值。
小学科学说课比赛《日食和月食》
一、故事导入
在现在的土耳其境内,曾有一个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 两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五年也没有决出胜负。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这一天,当两国的将士们短兵相接 时,太阳忽然失去了光辉,白昼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 双方惊恐万分,以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于是马上停战和 好了。——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史》第一卷
2.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
太阳
月亮
地球 5º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 有一个5º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返生回。
曾发生过的日食现象
观察日食注意: 不能直视太阳 防护设备
返回
月 食
(1)实验推理月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实验观察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器材准备:
1.取不同大小的两个球(小球最好涂黑)。
2.把两个球和灯置于同一直线的位置上。把小球绕另一球 做基本水平的圆周运动,并使小球部分或全部穿过大球的 阴影区。观察小球穿过阴影区时发生的现象。
3.记录下小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
观察记录:用斜线表示 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
开始
图2-37 模拟月食的实验 结束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 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 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 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 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 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 相对运动形成的; 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示意图
B区月偏食 A区 月全食 B区 月偏食
1、现在你知道月食是怎么发生的了吗? 2、想一想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时间一般在农历月中的哪一天? 1、你知道月食是怎么发生的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4. 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器材,观察日食和月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 作业:布置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说课稿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2024年《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2024年《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说教材《日食和月食》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属于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太阳和地球的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和观测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和成因,增加对地球与太阳运动的认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与现象,了解它们的成因;(2) 掌握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会进行文本分析和实验观察;(2) 学会借助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现象并发展科学的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现象与成因;(2) 如何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实验观测。
2. 教学难点:(1) 学生辨认和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观测。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一张日食或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第二步: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和引导问题,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简单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第三步: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任务,设计并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步:实验结果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测方法,让学生重新回顾和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知识和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说课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8《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教学内容。
日食和月食本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体验到揭开宇宙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发展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日食是非常壮观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非常狭窄,某一地区看到日全食的机会是很少的。
由于月食发生在晚上,如再遇阴雨天,大多数学生也可能没见过。
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缺乏感性经验,要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认识日食和月食,并探究成因,的确比较困难,但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和课外科学知识积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了解日食的类型和日全食的5个过程。
2、能力目标:(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
(2)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研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3)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四、教学重点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五、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课件、录像资料等;乒乓球、篮球、手电筒、三球仪、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精品教案)《日食和月食》讲课稿
(精品教案)《日食和月食》讲课稿帮大伙儿整理的《日食和月食》讲课稿,欢迎阅读,希翼大伙儿可以喜爱。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猜测日食的成因"、"猜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讲过或观看过的两种有味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讲,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往后认识进展的必然方向,从那个意义上讲,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具基础局部。
六年级同学经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差不多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办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举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索的思路和办法。
并且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经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缘故。
这种讲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索的教学理念。
1、经过本课教学,使同学懂啥是日食和月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依照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依照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经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味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依照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天文知识。
他们对这些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分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现象,如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等。
4.分享与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天文现象的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形成原因–日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月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2.相关现象–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解程度。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四课,由“日食”和“月食”2个部分组成,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生们认识了月球和月相变化后的再学习。
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让学生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探究日食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累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也是表达不到位。
三、实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推测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更深入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深化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根据以上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而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作为本节课的难度。
四、实验方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经历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五、实验内容设计及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课本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和玻璃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看似简单,但是不易操作,效果也不明显,探究内容单一,而且不贴近实际情况,是让学生处于宇宙的角度认识日食,而不是处于地球的角度来认识,同时课本上解释日食成因和类型中引用了本影和半影,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产生原因。
1.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4.2 讲解观察方法:讲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所需器材等。
3.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3.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日食和月食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模拟实验和现象及有关图片资料,总结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模拟实验的操作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个合理的猜测。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日食和月食》说课课件(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 教程:www.1ppt .com/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 教程:www.1ppt .com/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食的成因。 推测出日食和月 学生更深入探究日食
食的成因。
和月食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 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借助科 技的力量,深化学 生对日食和月食的 认识,意识到天文 现象是可以被人们 认识的。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日食
运用模拟实
体验到科学实
和月食是太阳、 验的方法研究日 验的严谨、客观和乐
地球、月球三 食和月食的成因, 趣,意识到设计科学
个天体运动形 对模拟实验中的 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成的天文现象, 现象进行细致的 能达自己的想法,激发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 教程:www.1ppt .com/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日食和月食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十一册第十一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二课时《日食和月食》。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月食的成因,第三部分向学生简要地介绍人们对日食、月食的探索,我国观察测日食的悠久历史,以及现在人们对日食、月食规律的认识。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单元之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自然教学的总体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推理能力2、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德育目标:渗透科学观的培养和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教法分析: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激趣导入法。
2、情景教学法。
3、合作探究法。
五、学法分析: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感悟发生质疑,设计生动形象的引人深思的媒体课件,再现了文本情景,从而深化理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探究来突破重点、难点。
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自制日地月模型-探究日食现象》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自制日地月模型-探究日食现象》说课稿一、课标与教材(一)课标位置: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的运动着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
(二)教材位置: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科学》第五册“星球探索”单元《月食和日食》。
二、实验器材自制日地月模型(见图1)使用材料主要为木质板和亚克力板,并配有电机、灯泡等电器元件。
该模型为手自一体的示意模型,既可自动实现月、地的运动,演示日地月三个天体间的相对运动;又可以手动替换连接杆处的齿轮,改变齿轮形状以此改变地、月的公转轨道形状;通过调节月球吊盘和地球支撑轴的倾斜角度,实现改变模型白道面与黄道面的角度。
另配备小型摄像头,实现图像信号与手机或电脑同步共享,学生在观看时犹如置身其中,增强学习代入感、体验感,突出探究实践。
图1 模型主体材料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模型帮助学生呈现头脑中对日食成因的认识,使其可视化。
学生头脑中对日食形成的认知各不相同,交流时仅用语言很难清晰描述出来。
借助模型手动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任意调整天体的位置、轨道的角度等,将自己头脑中对日食成因的认识在日地月模型上呈现出来,使其可视化。
(二)轨道模型可操作性强,多次分析论证,推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日食一课,教师通常用两种方式支撑学生研究日食,第一种是借助三球仪观察日食现象,学生可以观察到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但地球和月球沿固定的轨道形状、平面与倾斜角度运转,运转轨道固定不变;第二种是借助模型进行遮挡,呈现日食现象,但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模拟,并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认为这限制了学生学习空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模型就可以补齐这一“短板”,并通过论证式教学帮助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渐“走近”日食。
当学生获取大量事实资料,并进行多次推理论证后,形成新的认知,模型可以将学生不断修正对日食成因的现象进行呈现,学生则可以通过模拟现象判断新认知是否成立,这是个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论证过程,进而学生逐步从日地月三者一线即可以出现日食的前概念朝向日月地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这一科学概念深入发展,以此提升探究能力,推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详细(优秀版)word资料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详细(优秀版)word资料日食和月食永修县新城小学谢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说教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第四課时。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后认知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说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而教学难点是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说教法、学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适时指导;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
而要使学生乐学爱学,体现学生为主的科学课堂,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等方式。
说.学前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纸。
并要求学生准备了手电筒、皮球、乒乓球、圆形卡纸。
教学程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拟定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
下面就由我向大家一一介绍我的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引导交流首先我以故事引入。
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日食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日食现象兴趣,直接进入本课主题。
听完故事后,同学们可能会在心中产生疑问:这倒底是怎么回事?这时,我给出日食的概念。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一小学谢瑞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两个单元后认知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宇宙这一单元工分为8课,前面3课的学习为《日食和月食》打下来铺垫,环环相连,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宇宙这一单元连成整体,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接触宇宙,并探索宇宙。
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发生日食和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3、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教学难点: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本节课较为抽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取了活动探究法和互助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和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探究本课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本课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科学的学习犹如一次充满乐趣的探险历程。
今天我为大家再现《日食和月食》这一课的教学构思。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这一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日食和月食是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说学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关于地球、太阳、月亮和宇宙的知识,也听说或观察过日食和月食这两种天文现象。
但是仅仅停留在模糊的印象中,认知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此外,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这节课,我希望让学生尝试着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观察、推理、实验,得出结论,自己总结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
三、优化组合,巧用资源——说理念1、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2、强化实验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实验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范文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范文《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四课,由“日食”和“月食”2个部分组成,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生们认识了月球和月相变化后的再学习。
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让学生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探究日食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累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也是表达不到位。
三、实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推测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更深入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深化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根据以上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而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作为本节课的难度。
四、实验方法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经历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五、实验内容设计及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
课本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和玻璃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看似简单,但是不易操作,效果也不明显,探究内容单一,而且不贴近实际情况,是让学生处于宇宙的角度认识日食,而不是处于地球的角度来认识,同时课本上解释日食成因和类型中引用了本影和半影,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实验教具三球仪生动刻画了日、地、月之间相对运动规律,克服了抽象教学,但是它也是让学生站在日、地、月外的宇宙来认识日食和月食,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图1 三球仪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参考了课本内容和三球仪的结构设计,自制了一个组装式日月食模拟装置,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个装置:
1.名称:组装式日月食模拟装置
图2组装式日月食模拟装置
2.用途:能模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可以从地球上观测到模拟的某一次日食和月食现象,是加深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直观教学辅助工具。
3.结构:光源代表太阳,蓝色圆板代表地球的某个区域,上面的三个孔代表某一次日食时地球上的三个观测点,黑白小球代表月球,在靠近太阳处有两条月球绕地轨道,模拟近地点和远地点,用于观测日食,月食拼接板上有一条月球绕地轨道,用于观测月食,使用利用光的反射做的观测筒观测月食。
4.演示内容: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
(希沃投屏和微课展示观测效果)
图3组装式日月食模拟装置-日食部分
图4组装式日月食模拟装置-月食部分
5.优点及创新点:第一,组装便携。
这个装置是组装式的,使用时拼接起来,使用完可以拆除,便于收纳和携带。
第二,制作简单。
使用的材料常见易得,有木板、亚克力板、手电筒等等,制作也简单,难度不大,可以实现“一组一台装置”进行实验。
第三,现象明显直观。
经过实际操作,该装置演示的日食和月食现象很直观、很明显,接近现实情况,学生平时很难看到日食和月食,但是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这个装置亲眼观测到这两种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探究多元化。
通过该装置可以观测到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月食这些现象,和课本设计的实验相比较,该装置拓宽了探究范围,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五,贴近事实。
该装置让学生站在地球的角度观测日食和月食,贴近实际情况,更有效地把抽象的想象转化成直观的感受,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第六,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融合。
通过这台装置老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验教学中,课堂上利用微课教学,或者将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手机三者相结合,让实验现象直观可视化,方便学生的展示与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故事导入,设疑推想
由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的传说引出日食和月食,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3页,仔细观察日食发生的过程图,并且提问学生,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
点中推测日食的成因。
2.模拟日食,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猜想列出探究活动内容,探究日食的成因和日食的类型,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装置进行模拟试验。
3.组间交流,分析成因
小组代表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分享本小组的结论,利用希沃助手展示实验结果,学生再来总结日食的成因和类型。
4.模拟月食,延伸拓展
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学生小组再通过这套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加以证实,分享并总结月食的成因。
5.总结反馈,思维深化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课后自己去需找答案。
6.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七、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与自我评价:
1.实验器材和方法的创新,不仅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现象具体化,而且让探究范围扩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2.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能自主进行探究,深化认知;
3.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验教学中,方便学生的展示与交流,让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具体,提升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