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教案

高一年级语文组张智利

教学目标及情感价值观培养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理解内容体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

2.体会“薇菜”“棠棣”“杨柳”的作用以及《诗经》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3.体会《诗经》重章叠唱、赋比兴及其借景抒情的手法。

4.学会懂得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重点

“薇”“棠棣”“柳”三个意象作用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回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车轮并不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是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战争怀有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巨大的幽灵都一直伴随着人类。所以,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现在,让我们通过《采薇》,一起感受积淀在战争中的真切而复杂的人生百味吧!

二、初读诗歌

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体会情感

三、品读诗歌

围绕“薇”、“棠棣”、“柳”三个意象来品味诗的情感及艺术特色

(一)薇菜:思归之情(1---3节)

问题:1、为什么要用“采薇”起兴?(生活的艰辛思乡)

2、为什么要写“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的过程?(从形

式和士兵的情感发生变化考虑)(重章叠唱思乡日浓)

戍卒生活的艰辛

起兴--采薇

乡愁(由物及人)

作(春)柔(夏)刚(秋)

时序更替,乡愁日深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3、诗人的思乡之情应该引发归家之举的,但为什么又没有回家呢?

由“念家”到“报国”

(二)棠棣:报国之义(4--5节)

1、开头为什么写“棠棣”?

棠棣都是以两三朵为一缀,相依相生,因此被古人引申为兄弟之情,“棠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常棣》

起兴:棠棣之华即“兄弟情义”,暗示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将士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棠棣很自然地完成了由“念家”到“报国”的情感变化;(感情主题的转换)

“棠棣”色彩艳丽,通过色彩的转换,让主人公从思乡的忧伤中摆脱出来,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感情基调的转换)

2、这两节诗具体描写了哪些对象,诗人想通过这些表现什么?

战车、将帅、战马、弓箭-------棠棣:报国之义

3、课外拓展(理解后代边塞诗对“报国之义”精神的一脉相传)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采薇》开辟了中国诗歌边塞诗的先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三)杨柳:厌战之绪(6节)

讨论:1、传统的“杨柳”可以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杨柳”寄寓的是什么情感?

辩论:最后一节诗包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围绕“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进行辩论)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来分析)

补充资料: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杨柳--离家的依依不舍、对家乡的思念

雨雪......载饥载渴---有家不得归的悲哀、凄苦的处境、担忧、物是人非归结为对战争的厌恶------厌战之绪

四、课堂小结

薇菜:思乡之情(低沉的悲歌)

棠棣:报国之义(激昂的战歌)

杨柳:厌战之绪(凄婉的哀歌)

五、吟诵《采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