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25《河中石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Lesson 25 stone beast in the river编订:JinTai College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2、篇章2:河中石兽范文标准版3、篇章3:河中石兽模板常用版4、篇章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1.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备注:教学设计的标题为宋体 4 号,正文为宋体小 4 号,单倍行距。课件版本为 2003 的版本
2/2
9、古今异义
10、老师提问。
10、学生自学、交流、班级展 10、一定有不懂的或 10、对不
10、、一词多义
11、老师展示。
示并做笔记。
者总结不全。
指导。
11、译 文
12、老师分配任务到小 11、学生做笔记、并质疑、答 11、应该有不准确或 11、老师
12、总结四种寻找石兽 组。
疑。
者不全面。
答后再点
的方法
13、老师指导方法。 12、学生已小组为单位在班级 12、可能不够清楚 12、老师
13、、认识不同的原因及 14、学法指导。
汇报比赛,各抒己见。
13、可能不全面。 运动前行
性格分析
15、老14、应该不够精细。 13、老师
14、、课文是怎样结构 16、老师给出主题并提 14、学生再读课文后谈启示。 15、可能答案不一 示。
参加。
18、可能有层次。 级展示
17、学生自读并分享读书心 19、可能有完成质量 误。并评
得。
不高的。
16、老师
18、学生自读自感,然后分享。
台竞技提
19、和老师商定后独立完成。
17、监督
18、学生
勉。
19 、 监
高。
板书设计
① 辛辣嘲讽:像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② 指 明: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

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要三思而后定)
③ 哲 理: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道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3篇)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3篇)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3篇)教案是老师按照课程规范、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设计和支配,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办法等。

下列是为大家收拾的关于河中石兽优秀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的文章3篇,欢送品鉴!第1篇: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河中石兽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2、分清层次,理解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河中石兽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三、理解课文四、评价赏析五、谋篇立意六、写作特色导入: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逼近河,庙门崩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

后来要修庙,确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

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

一个读书人说,石狮一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

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真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简介:纪昀(清代)出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明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灵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干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无数亲身经受,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留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经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行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024年课文《河中石兽》教案

2024年课文《河中石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佳词妙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有关课文背景的文化知识。

(3)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佳词妙句。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河中石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他想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佳词妙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进行仿写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深入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收集有关课文背景的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河中石兽 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河中石兽 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4河中石兽1.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寺僧、讲学家的批评态度,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它同样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

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做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抄写词语。

圮.(pǐ)募.(mù)棹.(zhào)杮.(fèi)湮.(yān)啮.沙(niè)溯.流(sù) 欤.(yú) 曳.(yè) 铁钯.(pá) 臆.断(yì)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合作研讨1.朗读课文。

个别学生读或者集体读。

2.看课文注释,试译课文。

疏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古今异义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盖.石性坚重(古义:因为,原因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固然;今义:坚固)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②一词多义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③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④句式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三、板书设计河中石兽重点词古今异义:阅、盖、但、是、固、物理一词多义:为、之词类活用:棹、暴涨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积累了文言字词,并梳理了文章内容。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理解熟读并背诵课文。
8、演示石狮运行轨迹
1、老师讲故事。
2、老师收集信息。
3、布置预习任务。
4、老师指导。
5、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试着标出,老师再点拨。
6、老师让学生充分发言。
7、尝试记忆法,划整为零法。
8、借助幻灯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1、学生听故事并点评。
2、学生结合内容说出。
3、学生查找资料完成。
5、可能不够准确。
6、有些地方理解不准确。
速度可能不一致。
8、可能一时理解不了。1、老 Nhomakorabea小点。2、老师听后补充。
3、学生找的不全的老师点拨。
4、生读后师X读。
5、老师指点。
6、老师适时疏通。
7、同学间“教学相长”。互相检查诵读情况。
8、多演示多理解几次即可。
板书设计
寺僧——求之下流——无迹
《河中石兽》 讲学家——求之地中——失败
《河中石兽》
课 题
《河中石兽》
课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讲读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2、借助资料试 译 课文。
4、熟读到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2、 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逆向思维,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结合注释和资料书,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在老师的点拨下,就能和好的完成任务。
学法指导
讲故事法 ,查照法,朗读法,比较法,交流法,互帮法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河中石兽说课稿(优质课竞赛)

河中石兽说课稿(优质课竞赛)

《河中石兽》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崇义三中的教师李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从热播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着手,让学生说说这个片名点出了纪晓岚什么特点?(了解作者风格)第二环节分析课文:我设置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先由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培养其科学精神。

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中招考点词语解释及翻译是历年设题的一个角度,考查细致,要求学生平时要掌握所学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参看课下注释,能说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2.通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能够疏通文意。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熟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能够疏通文意,并尝试找出文言文翻译方法。

(四)当堂训练 1、通假字不更颠乎(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5)如是再啮.( ) (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翻译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作业做“研讨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五课。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培养其科学精神。

本课的学习,则让学生忍不住去探寻其中的秘密。

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中招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呈现,课内文段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文段大意、作者抒发的情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到课外文言文往往难以把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5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_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5 河中石兽》优质课教案_17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与“科学”有关密切关系。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求真实的科学精神。

《河中石兽》是一篇文言文,写的是打捞“河中石兽”的故事,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学习本文既能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和思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学习时以积累阅读经验、培养语感为主。

同时可以指导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提高直译文言文的能力。

结合文章所讲的故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清文章脉络,领会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及相关语句的意思。

难点: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上显示一组追求真理的伟人画面,如杨振宁、居里夫人、托尔斯泰、贝多芬等)教师: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创造了不朽,他们都在实践中坚持追求真理。

我国的清朝才华横溢的“满清第一大学士”纪昀,也给我么讲了一个实践出真知的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与我们相邻的城市——沧州市,同学们知道这个城市的标志吗——狮子,所以这个城市又被称为“狮城”同学们想知道在狮城到底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吗?那我们走进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5《河中石兽》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积累必要的文言词句,熟读背诵;
2.通过对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言行的比较,理解文章讲明的道理。

2学情分析
1.文言词句的积累;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

3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课文,积累必要的文言词句并能熟读背诵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为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方法:先让学生介绍,师再补充。

纪昀jǐ yún ,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让学生填并记作者名片。

作者
纪昀
朝代
清代
评价
学者、文学家。

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死后谥文达。

作品
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2【活动】初读读通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反馈:1.河干(gān) 圮(pǐ) 棹(zhào) 曳(yè) 铁鈀(pá) 木杮(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臆(yì) 欤(yú) 坎穴(xué)
2.自由朗读课文,齐读——正音,纠正读破句的地方。

3【活动】读懂课文,理解文义
活动1:通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概括: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从文中找出:故事蕴含怎样的道理?
过渡:这个故事怎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呢?我们到故事里去找答案。

活动2:请大家迅速找到故事中三类人找石兽的方法、结果和理由;思考:为何老河兵的方法能找到?他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填写如下表格,并翻译句子、重点词语。

寻找石兽的方法与结果
人物
方位
理由
结果

求之下流
以为顺流下矣
无迹
讲学家
求之地中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失败)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果得于数里外
引导分析三人方法的异同,结论: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不可主观臆断。

4【活动】三读,变读练习,读懂主旨
这样读可以吗?——
求之下流,故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求之下流,故颠;求之地中,亦颠。

求之地中,故颠;求之下流,不更颠乎?
引导:为什么不可以变?本意想嘲讽谁?改变后呢?老河兵为什么要嘲笑讲学家(他做什么工作)?
提示:因为讲学家的做法也不对,他还嘲笑别人,岂不是更可笑?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他怎样嘲笑僧人的?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感情。

五、四读补读练习
要求:补读——在横线上补出你的理解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

(补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5【活动】小结
作者在最后的反问式议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纪晓岚的幽默与智慧。

再次齐读并背下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