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第1章 第1节 发酵技术教案1 济南版
发酵技术一、【教材分析】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历着的。
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微生物的作用,对发酵技术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并不难理解,又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发酵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平时的动手能力,这节课让学生来汇报实验过程并不会太难。
四、【教学策略】让学生提前对身边的发酵食品进行深入研究,课堂上让学生小组代表边讲边展示本组的实验过程、心得等,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五、【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酒精灯、玻璃瓶等。
学生:1、提前在家里学做酸奶。
2、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食品编号发酵食品名称有关的微生物食品的发酵原理123: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1、【展示】学生熟悉的发酵食品,图片中展示哪些食品?提出疑问这些食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2、【资料补充】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见附件)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味而又富有营养的发酵技术。
辨认出:酸奶、酱油、醋、甜面酱、豆腐乳、啤酒、面包、酱豆。
思考讨论:得出这些食品是运用微生物对食品材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食品的方法。
了解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用学生熟悉的食品导入,又让学生知道发酵食品的保健作用。
学生既熟悉又知之有限,学生充满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二)酒精发酵(2)为什么要将加热后的鲜奶自然冷却到40度。
才可加入酸奶?(3)本实验是制作酸奶,为什么还要加酸奶呢?(4)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5)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乳酸菌6、【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生物教案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3.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4. 发酵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流程5. 发酵技术的现代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酵技术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思考、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酵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难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发酵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流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发酵技术相关知识、实验材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发酵技术相关知识,了解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发酵产品?它们是如何制作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2. 讲解发酵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3. 讲解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发酵产品?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制作发酵产品(如酸奶、泡菜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同学们能总结一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发酵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流程。
2. 讲解发酵技术的现代发展趋势。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发酵案例,如酿酒、制馒头等。
2. 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哪些新应用?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技术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发酵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2. 酵母的发酵产物与食品加工;
3. 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橡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酵母、砂糖、麦芽提取液等;
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发酵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入发酵实验的话题。
二、研究实验(30分钟)
1. 展示发酵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条件下发酵效果的差异;
2. 总结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发酵技术。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示范教案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认识到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引起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议使用活动卡片:【活动设计】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毛豆腐相关的图片,介绍朱元璋与毛豆腐的故事。
毛豆腐是通过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长出一层白色茸毛。
那么,什么是发酵技术呢?(建议下载使用视频:【情境素材】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二、讲授新课(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课前调查的结果。
(建议使用活动卡片:【活动设计】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享调查结果。
初步体会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肯定。
讲述:发酵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千年前就能通过发酵来酿酒、制醋和制酱。
现代一些家庭仍然利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作腐乳、泡菜等。
【学生】听讲。
【教师】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酿制酒酿的实验步骤,讲解制作方法:1.浸泡: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
再用水浸泡约8 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蒸饭: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
3.淋饭:用凉开水冲一两遍,放凉,沥干抖散待用。
4.接种:取适量酒曲,加入凉开水拌匀,将酒曲水洒在糯米饭上5.恒温酿制:将糯米饭和酒曲水搅拌均匀后,放在温暖的地方(25~30℃),恒温酿制。
【学生】听讲,了解并熟记酿制酒酿的步骤。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发酵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3.能够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发酵技术在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内容1.发酵产生的原理;2.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3.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4.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3.1 发酵产生的原理发酵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由细菌、霉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物可以是乳酸、乙醇、酒精等物质。
这些产物在饮食、医学和工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2 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饮食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普及的是酸奶和面包。
酸奶是通过牛奶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饱腹感、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面包则是通过面粉、酵母、糖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的,提供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健康饮食的作用。
3.3 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医学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发酵制剂、发酵药品和发酵植物等。
发酵制剂和发酵药品可以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癌症等疾病,并且对人体有较低的慢性毒性和过敏原性。
发酵植物则可以有效去除毒素、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3.4 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发酵技术在工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酒、制醋和制乳制品。
制酒和制醋是通过酵母和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芳香。
制乳制品则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制成的,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发酵的原理、饮食、医学和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发酵技术;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发酵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发酵技术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对学生听课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理解程度;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应用的认知和分析能力;3.实验评估:通过实验,了解学生对发酵技术的操作实践能力,并进行评估。
初中生物发酵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教案
主题:生物发酵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发酵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发酵的定义和原理;
2. 发酵的应用;
3. 发酵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中的代谢过程,引出发酵的概念;
2. 利用图片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1. 发酵的定义和原理:向学生介绍发酵的含义和原理,包括微生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通过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能量和有机产品。
2. 发酵的应用:讲解发酵在食品工业、药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发酵技术的认识。
3. 发酵对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发酵对生活的积极作用,包括食品的保鲜、制作食品及制药等方面。
三、实验或案例分析(20分钟)
1. 进行有关发酵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的过程;
2.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发酵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发酵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发酵的理解及感想;
2.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发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发酵的实际应用论文等作业,巩固学生对发酵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引导导入、讲解教学、实验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和作业布置等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呈现了发酵知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发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意识到发酵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生物教案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的概念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3. 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4. 发酵技术在现代发酵产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传统发酵技术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发酵技术的原理,传统发酵技术的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酵技术。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的概念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讲解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及其制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如发酵豆腐、发酵面食等。
4. 展示: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了解其制作原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发酵技术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3. 考察学生对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分享。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发酵技术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 实验材料:发酵食品制作所需的原料和工具。
4. 网络资源:关于发酵技术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教案编写与审查:1个课时。
2. 教学内容讲解:2个课时。
初中发酵技术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发酵技术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3. 认识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及发酵条件的调整。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发酵实验器材(如:发酵瓶、温度计、PH试纸等)3. 发酵原料(如:面粉、大米、水果等)4. 安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发酵、酶的作用等。
2. 介绍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如:面包、酸奶、豆腐、酱油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面包制作实验,讲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和发酵条件的调整。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豆腐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实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点评实验操作,总结发酵技术要点。
四、拓展延伸1. 讨论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酿酒、制药、生物工程等。
2. 鼓励学生设计发酵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9.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发酵食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难点】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引出“酒”。
而酒的产生离不开生物技术中的生物发酵技术。
那么什么是生物发酵技术?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一)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1、活动一:观察发酵现象教师展示实现做好的两个发酵瓶,并指出1、2号两个发酵瓶中主要区别是1号瓶中加入了酵母,而2号瓶中没有加入。
学生根据图片或是现场观察发酵瓶,回答出气球的变化。
并现场触摸发酵瓶感知1、2号发酵瓶的温度差异。
学生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中活动一的相关思考题。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及时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2、检测二氧化碳学生现场分组完成二氧化碳的检测,先设计实验然后进行操作。
教师选取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教师小结发酵现象,结合课件简要介绍酵母菌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讲,能够理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主要进行酒精发酵,有氧条件下主要进行生长和繁殖。
3、活动二:自制酒酿教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酒精发酵,利用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用酵母菌来制作酒酿。
课件展示自制酒酿的主要材料:酒曲、糯米。
学生在观看《自制酒酿》视频的同时思考学案中活动二的相关习题,并回家尝试自己去制作酒酿。
学生先自己完成相关习题,然后跟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完成情况。
9.25.1发酵技术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以符合实际学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决重难点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发酵食品,如酸奶、馒头等,观察并记录发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引导学生关注发酵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药物研发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参观活动,如参观生物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学生将能够建立对生命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科学理解,发展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为学生提供发酵技术的定义,解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
重点解析:详细讲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制作酸奶、馒头等,突出发酵技术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传统发酵技术的实验探究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酵母、白糖、水、玻璃瓶、气球2. 温度计、计时器3. 实验报告表格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并置于实验台上。
2. 在玻璃瓶内加入适量的酵母、白糖和水,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将气球套在玻璃瓶口上,确保气球密封紧固。
4. 将实验装置放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如20℃、30℃、40℃等,分别记录温度。
5.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每隔一段时间气球的充气情况。
6. 持续观察和记录发酵的变化过程,直至实验结束。
四、实验现象观察与数据记录1. 记录实验装置所处温度。
2.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记录气球的直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气球直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2. 分析发酵过程中气球直径增大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球膨胀。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到发酵过程的现象变化。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中的曲线图展示了发酵过程中气体产生和膨胀的情况,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发酵的效果。
七、拓展延伸1. 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速度的差异。
2. 探讨不同物质对发酵产物和效果的影响。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烧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并清洗干净。
(以上为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发酵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一、必备知识1、含义发酵时将经过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2、发酵的目的(1)改变原有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药物疗效,扩大用药范围,如六神曲、淡豆豉。
(2)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半夏曲。
3、工艺: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发酵。
常用的方法有: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沉香曲等。
另一类是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
发酵要有适宜的条件:(1)要有菌种,传统的发酵方法多数是利用空气中微生物自然发酵;(2)一般发酵最佳温度以30℃~37℃为宜,若温度太高则菌种老化、死亡,不能发酵;温度过低,虽能保存菌种,但繁殖太慢,不利发酵;(3)发酵需要有一定的湿度,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
若湿度太大,则易霉烂,造成药物发暗;过分干燥,则药料不能成形,经验认为以“握之成团,指问可见水迹,放下轻击则碎为宜;(4)pH值4~,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4、发酵的质量要求气味要芳香无霉味、酸败味。
曲块表面霉衣黄白色,有斑点为佳。
黑色质差。
5、注意事项(1)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处理,以免杂菌影响发酵质量;(2)发酵过程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中断,或中途停顿。
(3)温度与湿度控制得当。
二、实训工具、设备、辅料铁锅、筛子、烧杯、桑叶、青蒿、大豆、石棉网、玻棒、砧板、滤纸等。
三、实训方法淡豆豉:取桑叶、青蒿的水煎液与净大豆拌匀,蒸透,在容器内闷盖发酵,上盖药渣,至长满黄衣时,取出,除去药渣,水泡,捞出,继续堆闷充分发酵,至有香气溢出,取出,略蒸,干燥。
黑大豆每100kg,用桑叶、青蒿各7~10g。
四、思考题1、什么是发酵技术?2、淡豆豉的炮制作用?。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了解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与科学、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拿出一些面包、米酒、酸奶等,问同学们吃过这些食物吗?生:吃过。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而成的吗?生:不知道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呀?生:想。
师: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等,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我们刚刚看到的食物就是通过发酵技术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师:放一段录像,反映食物的发酵与食品生产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
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的实验,学习酒酿。
制法: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
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度,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
盖严后用棉衩包课,放在约25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
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师、生共同总结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师: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并在酿制前给大家一些提示:(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3)温度应保持在25度。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介绍“发酵”这一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原理。
通过对发酵概念、种类、过程和应用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的源起、历史和发展现状,了解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还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授课目标1.掌握发酵的含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发酵的历史和现状;3.了解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加深对生物科技的了解和认识;5.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6.培养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安排3.1 发酵的含义、分类和特点讲解发酵的定义,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发酵类型和产生发酵的物质,让学生掌握发酵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 发酵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发酵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生产酒和醋的历史开始,向前追溯到古代中国制造食物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发展的历程,也对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3.3 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发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其在食品、饮料、药品、燃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对发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3.4 发酵知识及实验通过展示多种发酵过程的现场辅助教具、观察各种发酵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发酵过程的神奇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掌握发酵的概念、种类、应用及其历史和现状,增强对生物科技的了解和追求。
4.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发酵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深度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使用和参考资料1.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网络文献:《发酵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采用小测验、大作业、课堂互动评价等方式,检查并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为今后授课提供参考和调整策略。
自制果酒发酵技术教案
自制果酒发酵技术教案教案标题:自制果酒发酵技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制果酒的发酵技术。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掌握果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控制要点以及如何进行果酒的调味和储存。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制作出自己的果酒,并了解到食品发酵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果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过程的控制要点。
2. 掌握果酒发酵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了解其作用。
3. 学会制作果酒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了解果酒的调味和储存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室或厨房,用于进行实践操作。
3. 所需材料和工具:新鲜水果、砂糖、酵母、发酵桶、密封瓶等。
4.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果酒品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果酒是如何制作的吗?发酵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知识讲解:3. 介绍果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发酵过程的控制要点,包括酵母的作用、温度和pH值的影响等。
4. 解释果酒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详细讲解它们的作用。
实践操作:5. 分发材料和工具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步骤包括:a. 选择新鲜水果并清洗干净。
b. 将水果切碎或压碎,加入砂糖并搅拌均匀。
c. 加入适量的酵母,并再次搅拌均匀。
d. 将混合物倒入发酵桶中,盖上盖子。
e. 将发酵桶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等待发酵过程。
调味和储存:6. 讲解果酒的调味方法,包括加入其他水果汁或香料等。
7. 介绍果酒的储存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储存温度等。
总结和评价:8. 总结果酒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步骤。
9.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果酒,并进行品尝和评价。
10. 提出问题:你认为果酒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拓展活动:11. 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介绍果酒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前景。
发酵技术教学的跨学科整合教案设计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跨学科整合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多学科的知识,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
对于科学教育而言,跨学科整合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结合发酵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将介绍一种跨学科整合教案设计。
本教案设计主要融合了生物学、化学、数学等课程的内容,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发酵技术的实验步骤和方法;3.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4.学习跨学科内容,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5.了解发酵技术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的代谢进行能量转化的技术。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酸、酒精、醋酸等物质。
发酵技术在医学、食品加工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发酵技术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本实验将会演示利用酵母菌发酵面团的过程。
实验所需材料为面粉、糖、酵母、水和酸的。
实验步骤如下:a.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150克面粉、75克糖、1克酵母和少量的水;b.搅拌面团,直到其完全湿透;c.把面团放入烤箱中并加热25分钟;d.从烤箱中取出面团,加入几滴酸,并加热25分钟;e.从烤箱中取出面团,检查是否发酵成功。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同时掌握发酵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需要在面团中添加酸?如何判断面团是否发酵成功?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现实生活中的发酵技术联系起来等。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学习跨学科内容,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本次教学涉及到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如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学生需要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食品发酵技术教案柠檬酸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现代食品发酵技术教案-柠檬酸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柠檬酸的性质和作用;2. 掌握柠檬酸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3. 了解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和提取工艺;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柠檬酸的性质和作用;2. 柠檬酸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3.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和提取工艺。
教学难点:1.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和提取工艺;2. 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柠檬酸、碳酸钠等;3. 教学课件和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柠檬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柠檬酸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柠檬酸的性质和作用:介绍柠檬酸的化学性质、生理作用和抗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柠檬酸的重要性。
3. 柠檬酸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讲解柠檬酸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调节酸碱度、抑制有害菌生长等,让学生了解柠檬酸在食品工业中的价值。
4.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和提取工艺:介绍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如化学合成法和天然提取法,以及提取工艺的基本原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柠檬酸的提取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谈谈对柠檬酸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柠檬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分组讨论柠檬酸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柠檬酸的提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柠檬酸性质、作用和发酵应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柠檬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柠檬酸的提取工艺,提出改进意见。
六、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柠檬酸的性质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第1节_发酵技术教案
第9单元生物技术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1节发酵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酸奶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调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再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树立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实验分析。
2.学生课外调查的实施和整理汇报。
三、教学过程:。
北师版生物八年级下册95 发酵技术教案与反思
第1节发酵技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第22章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础上设置了多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做调味酱,还有制作沼气发酵装置、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体会发酵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所以本节主要是对过去知识技能的使用的实践课。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无论知识还是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不会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食物或者技术。
所以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就是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综合的考察和提升。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4、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体会科学知识如何运用到生活、生产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5、了解发酵食品对健康的帮助,对学生选择健康食品提供参考。
【重点与难点】重点: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传统食品、沼气、工业化产品)。
难点:酸奶、米酒等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的实践活动。
【教学思路】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物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本课的引入就以馒头的制作开始,设置了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和所需条件(温度)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
然后再通过寻找更多的发酵食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体验,激发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发酵食品的意愿,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发酵技术”的概念,再通过沼气发酵和工业化发酵完成对“发酵技术”这一概念的形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技术素养的提升。
【课前准备】1、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所需条件(温度)相关材料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1)食品发酵的原理。
(2)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
酿酒、制酱、泡菜……
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
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
二、新课学习
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
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
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
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
视频:《发酵现象》
(一)乳酸发酵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
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
而我们经常喝的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
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用鲜奶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
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
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 试纸等。
视频:《自制酸奶》
操作方案:
1.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
2.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用pH 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3.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
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 号广口瓶不盖瓶盖。
4.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
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 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
实施计划:根据所作假设和制订的计划,选取相应的材料器具,完成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
得出结论: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分解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呈现酸味。
表达交流:
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
杀死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防止杂菌的污染。
2.哪只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这说明了什么?
2号瓶,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
可见,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可直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并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
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发酵、肉制品腌制及青贮饲料等方面。
(二)酒精发酵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酿酒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酒的种类很多,包括白酒、黄酒、米酒、啤酒、葡萄酒等。
尽管各种酒的原料和酿造工艺不同,但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成酒精,因此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又称为酒精发酵。
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独特的酿酒工艺。
酿酒工艺主要有四步:制曲、糖化、发酵、蒸馏。
我们以酿酒工艺——白酒的酿造过程为例来进行说明。
制曲:在谷物中培养霉菌。
糖化:霉菌把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发酵: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蒸馏:将发酵的谷物加热,分离出其中的酒精。
相关链接:酒曲
“曲为酒之母,曲为酒之骨,曲为酒之魂。
”酒曲是我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酒曲中生长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霉菌,如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
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可以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葡萄糖、氨基酸。
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蛋白质等,也是酿酒的原料之一。
霉菌:可以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
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
各种各样的酒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是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
(三)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
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
目的要求:
1.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2. 学习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方法步骤:
1.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内容并制订调查计划。
2. 到超市按商品的种类或货架的顺序寻找发酵食品。
注意观察食品的外形、阅读食品标签或请教销售人员,了解食品的性质,确定其是否为发酵食品。
3. 详细记录调查的食品,填写下列表格。
表达交流:
1.从发酵食品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发酵食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发酵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每个小组尝试说明1~2 种食品的发酵原理。
你知道吗?
如图:说一说它们的制作与哪些细菌、真菌有关?
面包→酵母菌、泡菜→乳酸菌、酱油→霉菌、腐乳→霉菌、葡萄酒→酵母菌、酸奶→乳酸菌、啤酒→酵母菌、食醋→醋酸菌。
现代生物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发酵产业的发展,发酵技术已经拓展到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等各个领域,各类新型发酵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从1943年首次实现青霉素工业化生产以来,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的优势得到展现,并且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化体系。
1957年,利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氨基酸发酵工业逐渐兴起,如今有20种氨基酸可以通过发酵法进行工业生产。
学以致用:
一瓢面粉,半包酵母,用清水调匀揉和,放置到温暖的地方,面团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逐渐变得柔软膨松,内部充满小小的空腔,并飘散出特有的清香。
面团中为什么要放酵母?为什么要放在温暖的地方?
进行微生物的接种和提供适宜的温度。
三、课堂练习
1.蒸馒头时,为了使其松软多孔,应加入( B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球菌
D.青霉菌
2.下面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 )
①将牛奶煮沸后降温到40℃左右
②放到35℃左右的地方4~6小时
③往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
④密封瓶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3.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制作酸奶的菌种是( C )
A.醋酸菌
B.酵母菌
C.乳酸菌
D.霉菌
4.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C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四、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食品发酵和食品保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
2.食品发酵技术就是运用微生物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
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发酵食品具有特殊的香味、色泽和口感。
3.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食品发酵主要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两种类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P101巩固提高。
2.P102课外实践制作泡菜。
【教学反思】
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使学生对发酵中应用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
在资源开发方面,视频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有时即使没有条件开展活动,也可利用这份资源来辅助教学。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对两种发酵技术也有一定的认识。
制作酸奶的这个实验,学生做得不是很好,许多小组都没有成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相信学生再次动手实验时,一定能成功完成。
在目标达成方面,本课的知识内容不算多,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认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发酵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