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孟子》里的成语有:1.安富尊荣[ān fù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解释: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2.拔苗助长[bámiáo zhù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杯水车薪[bēi shuǐchē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4.彼一时,此一时[bǐyīshí,cǐyī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5.必由之路[bìyóu zhī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解释: 由:经由。
必定要经过的道路。
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6.始作俑者【shǐzuòyǒng zhě】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与孟子与其弟子有关的成语
与孟子与其弟子有关的成语
与孟子及其弟子有关的成语有:
1、孟母三迁:形容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不断搬家。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夫人力顺势而行者,皆由母。
”这个成语强调了母亲对于孩子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
2、守株待兔:形容固守经验,不知变通。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之人有行之者,固执己见,亦不独有之也。
”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不思进取,固守过去的人。
3、拔苗助长:形容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言词,有道矣,忠信、仁义、是也,非此三者,无他言矣。
”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4、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杯水而救车薪之火,未灭已矣。
”这个成语比喻用小力量难以解决大问题。
5、始作俑者:形容最先开始做某件事情的人或某种做法的发起者。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这个成语强调了做事要有道德标准,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开恶例。
6、五十步笑百步:形容自己做得不好,却讥笑别人的缺点。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既不能令于前,乃能令于后;犹五十步笑百步也。
”这个成语讽刺那些自己没做好却喜欢嘲笑别人的人。
7、舍我其谁:形容非常自负,认为只有自己才能胜任某件事情。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个成语表现了孟子的自信和担当精神。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1:仁者无敌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
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
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
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
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2:何谓大勇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
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
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
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
'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
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
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3: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
关于孟子的四字成语4个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旨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可用“浩然正气”四字形容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
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
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论语·公治长》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论语·述而》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好了。
形容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论语·子路》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孟子·公孙丑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孟子·告子上》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孟子故事
有关孟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有哲理的四字词语孤家寡人:《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声闻过情:《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洁身自好:《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天下无敌:《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事倍功半:《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寡人之疾:《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出自孟子的成语及解释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顿开茅塞:《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身殉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弃甲曳兵:《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阿其所好:《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以羊易牛:《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创业垂统:《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有关孟子的故事
有关孟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孟子》中的50个成语
《孟子》中的50个成语《孟子》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中有许多智慧的故事和观点。
今天,我们来学《孟子》里的成语,一起感受孟子的智慧吧!1、杯水车薪【释义】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释义】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始作俑者【释义】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不言而喻【释义】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释义】虞:料想;誉:称赞。
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释义】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释义】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
柝,门关之也。
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
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
《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
”集辞:抱关,门卒也。
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
‟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
‟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
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
此一时,为孟子之时。
《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斩钉截铁的意思和用法示例 - 成语百科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指做事果断坚决,不容置疑。
这个成语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斩钉截铁”,后用来比喻做事果断坚决,毫不犹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斩钉截铁”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决断和果断,也常常用来指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坚决果断。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呢?我们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来展开解读。
成语中的“斩”指砍断,打断;“钉”指铁钉;“截”指劈断,切断;“铁”指铁矿石。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斩钉截铁”表达了一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面对问题时,要像砍断铁钉一样果断坚决,不给问题留下丝毫空间。
深入理解这个成语的用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在个人行为中的应用,二是在团队和组织中的应用。
在个人行为中的应用上,斩钉截铁的意思可以转化为一种做事态度和处理方式。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具备果断的作风,在面临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不移,果断决策,不被外界的干扰和困扰所左右。
这种果断坚决的态度往往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学会果断地做出决策和处理,不畏艰难,不拖泥带水,而是果断行动,做到斩钉截铁,将问题迎刃而解。
在团队和组织中的应用上,斩钉截铁的意思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团队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有果断坚定的领导者来决策和处理。
领导者如果能够斩钉截铁地作出决策,不拖延、不犹豫,能够有效地带领团队化解问题,推动事情的进展。
团队成员也需要具备斩钉截铁的品质,能够果断执行领导者的决策,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个人行为和团队组织中的应用只是斩钉截铁这一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部分应用场景,其实这个成语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斩钉截铁是一种极具决断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对问题果断坚定的态度。
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斩钉截铁这一成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是一种汉语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处事态度和品质的体现。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可以通过斩钉截铁这一成语,来激励自己,敢于果断,坚定立场,做到有始有终,不畏艰难,不怕困难,成就自己的事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形容勠力同心的成语
形容勠力同心的成语
"勠力同心"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状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孟子·梁惠王上》,“勠力同心,其事成於天下。
”意思是如果大家都齐心协力,那么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这个成语强调了团结一致的力量,表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勠力同心的精神也被广泛应用于团队合作、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
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团队合作、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孟子,名轲,字子思,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仁义道德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通俗易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孟子曾经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在孟子的成语故事中,有一则关于“穷则独善其身”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弟子梁惠王问孟子,“人皆有兄弟,吾独无兄。
”孟子回答说,“有之,寡人有三友,独不如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可以弥补亲情的缺失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友情,就能获得真挚的情谊。
另外,孟子还曾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美德来感染他人,而不是效仿别人的恶行。
在孟子的成语故事中,有一则关于“君子成人之美”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弟子问孟子,“何谓利器?”孟子回答说,“刻画人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财富,只有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才能成为真正的利器。
此外,孟子还曾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家应该以德治国,就像北辰一样,居于高处,众星共之。
在孟子的成语故事中,有一则关于“为政以德”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弟子问孟子,“何谓政?”孟子回答说,“父母能则为之尽孝,兄弟能则为之友,子能则为之敬,臣能则为之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家应该以德治国,以孝友敬忠为本,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总的来说,孟子的成语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哲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他的思想和言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后人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孟子的思想,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50句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50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1、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寡固不可以敌众。
”3、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5、君子远庖厨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6、缘木求鱼缘木:爬树。
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
伸长脖子远望。
形容殷切盼望。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8、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
夹着泰山跨越渤海。
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9、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0、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1、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不违农时 读音: bù wéi nóng shí 释义: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造句: 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毛泽东《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 事》) 不远千里 读音: bù yuǎn qiān lǐ 释义: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不远万里 读音: bù yuǎn wàn lǐ 释义: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箪食壶浆 读音: dān sì hú jiāng 释义: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 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造句: 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丢盔卸甲 读音: diū kuī xiè jiǎ 释义: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 寡不胜众。” 造句: 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反义词: 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旱苗得雨 读音: hàn miáo dé yǔ 释义: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然兴之矣。” 造句: 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明·施耐庵《水浒全 传》第五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近义词: 枯木逢春 雪中送炭 尽力而为 读音: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 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全力而为 近义词: 尽心竭力 全心全意 反义词: 敷衍了事 聊以塞责 明察秋毫 读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不违农时【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不违农时【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不违农时这个成语从字面上我们就是可以理解的哦,它的意思是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它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bù wéi nóng shí【出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违:不遵守。
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用法】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结构】动宾式【相近词】不夺农时【反义词】坐失良机【押韵词】绝妙好辞、以疾掩迟、载驱载驰、绝妙好词、心荡神驰、义无所辞、潜台词、以身殉职、珊珊来迟、大放厥辞、......【年代】古代【英语】dofarmworkintherightseason【法语】commencerlestravauxdeschampsautempsopportun 【教学同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高中一册·课文·22【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自己如何尽力治国,百姓遭灾时是如何尽力救济,为什么人口没有增加。
孟子认为只是考虑如何去救灾,没有考虑到如何不违农时去发展农业生产,应该尽快抓紧时间促进生产,让人们过上温饱生活【示例】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
毛泽东《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成语例句】◎ 根据实践经验,有几种办法:一种是集中性的农业劳动,为了掌握季节,不违农时,要进行集中性的劳动,不能系统地授课,主要是解决生产自给的问题,但又要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技能的教育,在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是间接结合的。
◎ 农业生产资料的产、供、销要做到产为所需,供为所求,不违农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供销网点要面向基层,便利生产。
◎ 它要求以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为转移,保证不违农时,满足供应。
◎ 比如在农业生产上,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播种、不违农时,这就是掌握春耕播种的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造句: 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章 炳麟《革命之道德》)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统治者虐政害民 挟山超海 读音: xié shān chāo hǎi 释义: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造句: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清·梁 启超《少年中国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天方夜谭 仰事俯畜 读音: yǎng shì fǔ xù 释义: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造句: 坐书院可仰事俯畜。(清·恽敬《答来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泛指维持全家生活 近义词: 仰事俯育 缘木求鱼 读音: 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造句: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 义》第三十三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近义词: 水中捞月 缘山求鱼 反义词: 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 怨女旷夫 读音: yuàn nǚ kuàng fū 释义: 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内无怨女,外无旷无。” 丢盔抛甲 读音: diu kuī pāo jiǎ 释义: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 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七零八落。 ◎姚雪垠《李 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敌众我寡 读音: dí zhòng wǒ guǎ 释义: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自: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 不可以敌强。”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寡不敌众 反义词: 势均力敌 旗鼓相当 饿殍遍野 读音: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 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深耕易耨 读音: shēn gēng yì nòu 释义: 易耨:勤于除草。深耕细做,及时除草。比喻精心耕种。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 造句: 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二程全书·遗书十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精心耕种 近义词: 精耕细作 始作俑者 读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造句: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 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近义词: 罪魁祸首 嗜杀成性 读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释义: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率兽食人 读音: shuài shòu shí rén 释义: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 人也。”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造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 生六记·闲情记趣》)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洞若观火 反义词: 不见薪新 齐王舍牛 读音: qí wáng shě niú 释义: 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 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用法: 联祇膺灵命,抚遂群生,言念亭育,无忘鉴眛。殷帝去网,庶踵前修;~,实符本 志。 ◎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 为民父母 读音: wéi mín fù mǔ 释义: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用法: ~,得不省优? ◎唐·陆挚《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贫人诏》 畜妻养子 读音: xù qī yǎng zǐ 释义: 畜:养育。旧指维持妻子和儿女的生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造句: 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 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家破人亡 离乡背井 反义词: 破镜重圆 欢聚一堂 弃甲丢盔 读音: qì jiǎ diū kuī 释义: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 读音: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造句: 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二十八回)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抱头鼠窜 反义词: 马到成功 所向披靡 秋毫之末 读音: qiū háo zhī mò 释义: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 造句: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 28 回:“在京畿之内辇毂之下,竟然还有这等饿殍遍野 的惨事发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 尸横遍野 十室九空 反义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肥甘轻暖 读音: féi gān qīng nuǎn 释义: 指生活优裕。 出自: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暖不足於体与?” 用法: 如梁襄王,算定天下不能一,便只向~中了一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 子·梁惠王上篇十四》 孤家寡人 读音: gū jiā guǎ rén 释义: 古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自: 《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 国也,尽心焉耳矣。” 造句: 到了今日,云岫竟变了个孤家寡人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 十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孤立无助的人 近义词: 称孤道寡 寡不敌众 读音: guǎ bù dí zhòng 释义: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落荒而逃 狼奔豕突 反义词: 克敌制胜 旗开得胜 洞察秋毫 读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 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饿莩遍野 读音: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 人也。” 造句: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放辟邪侈 读音: fàng pì xié chǐ 释义: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造句: 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宋·程颐《上 仁宗皇帝书》) 妻离子散 读音: qī lí zǐ sàn 释义: 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changyong/15082.html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 寡不胜众。” 造句: 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明·罗 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近义词: 众寡悬殊 反义词: 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 旱苗得雨 读音: hàn miáo dé yǔ 释义: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 然兴之矣。” 造句: 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明·施耐庵《水浒全 传》第五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近义词: 枯木逢春 雪中送炭 尽力而为 读音: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 尽:全部用出。用全部的力量去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全力而为 近义词: 尽心竭力 全心全意 反义词: 敷衍了事 聊以塞责 明察秋毫 读音: míng chá qiū h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