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坐标法测设缓和曲线实验报告
缓圆曲线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缓圆曲线测量实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缓圆曲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地区某道路工程现场三、实习内容1. 缓圆曲线测量的基本原理缓圆曲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道路、铁路等工程中的曲线,其特点是曲线半径逐渐变化,曲线段长度较长。
本次实习主要学习缓圆曲线的测设方法,包括:曲线起点、终点坐标的测定,曲线半径、弦长、切线长、曲线偏角等参数的计算。
2. 实际操作(1)测量曲线起点、终点坐标使用全站仪,在曲线起点、终点处分别架设仪器,进行水平角观测和距离测量,得到曲线起点、终点坐标。
(2)计算曲线半径、弦长、切线长、曲线偏角等参数根据曲线起点、终点坐标,使用计算器或测量软件计算曲线半径、弦长、切线长、曲线偏角等参数。
(3)放样曲线根据计算出的曲线半径、弦长、切线长等参数,在实地进行曲线放样。
首先确定曲线起点、终点位置,然后按照计算出的弦长、切线长等参数,依次放样出曲线上的各个点。
(4)测量曲线偏角使用经纬仪,在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水平角观测,计算曲线偏角。
四、实习成果1. 完成了缓圆曲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习。
2. 成功进行了曲线起点、终点坐标的测量,并计算出了曲线半径、弦长、切线长、曲线偏角等参数。
3. 成功放样出了缓圆曲线,并进行了曲线偏角测量。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缓圆曲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2.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在团队协作方面,我认识到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4. 本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六、建议1.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缓和曲线实训报告

缓和曲线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缓和曲线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减少惯性力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影响,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在开始实际操作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缓和曲线的相关理论知识。
包括缓和曲线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
2. 实际操作演练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入了实际操作环节。
首先是模拟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缓和曲线设计,并进行验证。
然后是现场测量,在现场进行路段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缓和曲线设计。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模拟设计和现场测量,我们得到了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三、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缓和曲线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其具体设计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实训体会1. 感受本次实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缓和曲线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同时,实际操作过程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操作技能。
2. 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收获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建议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现场测量环节,以便更好地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本次缓和曲线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缓和曲线设计方法和技巧,并且深入认识到了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性。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为公路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站仪坐标法测设缓和曲线实验报告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 二、实验内容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计算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2.测设步骤 1).主点测设 ①ZH 点的测设: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
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º00′00″。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先确定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曲线测设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路圆曲线的测设方法,以及地面平整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测量仪器,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学习并掌握道路圆曲线的测设方法,包括全站仪的架设、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
2. 学习并掌握地面平整的测量方法,包括弦线偏距法和平整度的测定。
3. 完成指定区域的圆曲线测设和地面平整测量,并提交实习报告。
二、实习过程与方法1. 道路圆曲线测设:(1)全站仪架设:将全站仪架设在圆曲线的起点,找平后对准后视点,中间十字对准中心点。
(2)瞄准与读数:正镜对准圆曲线的转角点,读数应为180度;倒镜对准圆曲线的转角点,记录读数。
(3)弦线偏距法:计算沿圆曲线切线每隔20米圆弧与切线之间的长度(切线支距),根据切线支距定出圆弧点的偏角。
(4)放样:用全站仪放出圆曲线的一半,然后将全站仪搬到圆曲线的另一个点(终点),用同样的方法放出圆曲线的另外一半。
2. 地面平整测量:(1)测设控制点:在直线段的两边选择转点,架设全站仪,后视另一个转点定向。
(2)放样:倒镜用棱镜在曲线交点附近位于视线上的直线上放出两个桩点。
(3)皮尺交叉法:在放出的四个交点上用皮尺交叉的拉出交点,注意皮尺宽度对对准的影响。
(4)全站仪架设:在交点上架设全站仪,选择工程放样菜单,测出两条直线的夹角。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完成了指定区域的圆曲线测设和地面平整测量。
在圆曲线测设中,我们掌握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能够准确放出圆曲线。
在地面平整测量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皮尺交叉法测定平整度,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全站仪操作不熟练、测量精度不高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不断改进了测量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道路圆曲线和地面平整的测量方法,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缓和曲线主点及详细测设实习

(四)中桩K0+520、 K0+530的切线支距法坐标计算
(1)HY=K0+507.54<K0+520<YH=K0+529.74 K0+520位于圆曲线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l
ls R
180 0
0
701717
205153
1000910
式中,曲线长l=520-497.28=22.72m。故:
0
ls 1800
2R
205153
TH (R p)tg 2 q 21.38m
LH
R(
2
0
)
180
2ls
42.46m
EH (R p) sec 2 R 1.37m
x0
ls
ls3 40R2
10.00m
y0
ls 2 6R
0.17m
(二)计算里程
ZH=K0+497.28 ;HY=K0+507.28;QZ=K0+518.51; HZ=K0+539.74;YH=K0+529.74
x R sin q 100sin1000910 5.00 22.63
y
R(1
c os )
p
100(1
cos1000910)
0.04
1.61
(2)YH=K0+529.74<K0+530< HZ=K0+539.74 所以K0+520位于第二缓和曲线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3)YH=K0+529.74<K0+530< HZ=K0+539.74 所以K0+520位于第二缓和曲线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道路测量中缓和曲线中桩坐标计算方法

道路测量中缓和曲线中桩坐标计算方法的研究摘要:本文讲解了在利用全站仪进行缓和曲线中桩放样时,缓和曲线的基本形和卵形两种情况下中桩坐标计算的方法。
关键词:缓和曲线、基本形、卵形、中桩坐标计算。
随着全站仪在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普及,传统的中线放样方法逐渐被淘汰。
目前道路工程中线放样时,只要能计算出中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用全站仪或者GPSRTK的坐标放样功能就可很方便、快捷地完成实地放样。
道路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而直线与圆曲线组合的线形(见图一)中桩坐标计算比较简单,在此不作阐述。
下面就缓和曲线与其它两种线形组合的线形中桩坐标计算予以分析。
缓和曲线与其它两种线形组合构成的线形主要有缓和曲线的完整形(即基本形)(见图二)和非完整形(即卵形)(见图三)二种。
一、基本形曲线中桩坐标计算:1、对于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段(ZH~YH)(如图四),建立以ZH为坐标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半径方向为Y′轴的曲线坐标系(X′O′Y′)。
先计算曲线各点在曲线坐标系下的坐标。
⑴对于第一缓和曲线段(ZH~HY)内任一点i(此时L=Ki-KZH)若圆曲线半径R≥100m时,则Xi′=L-L5/(40R2Ls12) 公式①Yi′=L3/(6RLs1) 公式②若圆曲线半径R<100m时,则X′=L-L5÷[40(RLS)2] L9÷[3456(RLS)4]–L13÷[599040(RLS)6]L17÷[175472640(RLS)8]- L21÷[7.80337152×1010(RLS)10] (公式③)Y′=L3÷[6(RLS)] - L7÷[336(RLS)3] L11÷[42240(RLS)5] -L15÷[9676800(RLS)7] L19÷[3530096640(RLS)9] -L23÷[1.8802409472×1012(RLS)11] (公式④)⑵对于圆曲线段(HY~YH)上任一点iXi′=q Rsin cent;iYi′=R(1-cos cent;i) pL=Ki-KZH cent;i=(L- Ls1)*180/(Rπ) β0内移值P=Ls12/(24R)切线增值q= Ls1/2- Ls13/(240R2)综合⑴、⑵,根据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可得ZH~YH上任一点i的中桩测量坐标为:Xi=XZH cosA×Xi′-sinA×f×Yi′(公式⑤)Yi= YZH sinA×Xi′ cosA×f×Yi′(公式⑥)式中f为线路的转向系数,右转时f=1,左转时f=-1 。
缓和曲线测设

工程测量学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实验名称:模拟曲线测设实验时间:2014年4月实验地点: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指导教师:段虎荣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105班姓名:郭帅帅、拓成辉、刘晨、冯晨、孙晨源、张鸽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系(教研室)二〇一四年四月一、实验目的:掌握缓和曲线主点测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已知某基本型线路曲线交点(JD )里程为D K8+449.140,转向角α右=40°18′40″,圆曲线半径R=100m ,缓和曲线长20m ,进行曲线主点测设。
三、实验平台:(1)实验仪器:全站仪一套(2)实验方法:1、切线支距法:计算缓和曲线常数计算缓和曲线角:"'︒===046435π*100*2/180*20π2/°180*0)(R l β计算曲线内移值:17.02420==Rl p 计算切线增长值:999.924022300=-=R l l q计算缓和曲线终点坐标: 67.062040202023===-=R l y l R l l x切线长:77.46tan )(=+2+=m P R T h α主曲线(圆曲线部分)长:36.50)(=1802-=00βαR L y π 曲线全长:36.9020=+=y h L l L 外矢距:70.6sec )(0=-2+=R P R E α切曲差:16.32=-=h h H L T D计算缓和曲线各主点的里程JD 的桩号为K8+449.140,按缓和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公式得:JD 桩号 K8+449.140 -T h 40.77直缓点ZH 里程 ZH 桩号 K8+408.37+l 0 20.00缓圆点HY 里程 HY 桩号 K8+428.37+L y /2 25.18曲中点QZ 里程 QZ 桩号 K8+453.55+L y /2 25.18圆缓点YH 里程 YH 桩号 K8+478.73+l 0 20.00缓直点HZ 里程 HZ 桩号 K8+498.73检核: HZ 里程=ZH 里程+2T - D H =0.02缓和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圆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PR l l R l l y q R l l l l x i i i i i ++---=++---=.......24)5.0(2)5.0(.....6)5.0(5.0340202300 求得各点坐标为:ZH (0, 0) ; HY (19.98, 0.67) ; YH (66.69 , 17.83)测设步骤如下:a 、根据曲线桩的计算资料PI(XI,YI)从ZH(HZ)点开始用钢尺或皮尺沿切线方向量取PI 点的横坐标XI 得垂足NI ;b 、在垂足点NI 用方向架(或经纬仪)定出切线的垂线方向,沿此方向量出纵坐标YI ,即可定出曲线上PI 点位置。
关于缓和曲线用全站仪法测设和计算的有关问题

X一 靠 = L
,里 = )L 于 的 数 这 x( 关 X 函 , f是 L
Y (贝dF ) 一 =L l =( F)J 意 'yL
1 , Z
l ,
8 c 4
所 某 导 正 值t : — c + 以 点 数 弦 a 孚: 三 n 卜 _ -
则 1角就 求 出 。 3 缓 和 曲线 任 一 点 能 定 出 , 外 找 到其 他 可 参 照 方 向点 ( 另 即基 准 方 向点 )则该 点 法线 就 能 求 出 。其相 关关 系如下 图 所 示 : , 其相 关 关 系如 下 图所 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1 带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缓和曲线测设要素的计算
2.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计算
3. 掌握缓和曲线主点的测设方法
4. 掌握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的详细测设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测设要素和主点里程。
2. 测设带缓和曲线的曲线主点。
3. 用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4. 用偏角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三、实验步骤简要 1.计算
①按给定的设计数据计算测设要素:T H 、L H 、E H 、D H 、L Y 、q 、p 、T d 、β0 、β
②计算主点ZH 、HY 、QZ 、YH 、HZ 的里程桩号。
③根据切线支距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④根据偏角法计算曲线详细测设数据. 2.测设步骤 1).主点测设 ①ZH 点的测设:
在JD i 上架设仪器完成对中整平,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
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变换为0º00′00″。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直缓ZH 点,打桩定点。
②HY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ZH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直于切线方向的垂线,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HY 点,打桩定点。
③QZ 点测设:
先确定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左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
2
180α
-
︒
时,制动照准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分角线方向。
当路线右转时,顺时针转动照准
部至水平度盘读数为2180α
+︒时,制动照准部,然后倒转望远镜,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
为分角线方向。
在分角线方向上,从JD i 量取外距E H ,定出QZ 并打桩。
④HZ 点的测设
转动照准部,将望远镜瞄准JD i+1,制动照准部,望远镜定向。
从JD i 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量取切线长T H ,得到缓直点HZ ,打桩定点。
⑤YH 点的测设:
保持照准部不动,以望远镜定向。
从HZ 点出发在该切线方向上,向JD i 量取X 0得到垂足,在该垂足上用十字架定出垂线方向,并从垂足沿该垂线方向量取Y 0得到YH 点,打桩定点。
2)切线支距法进行带缓和曲线的曲线详细测设
①切线支距法先测设缓和曲线上各点,其测设方法与圆曲线切线支距法相同。
②在切线上由ZH 始量Td ,即可确定HY 或YH 点的切线。
利用该切线,按圆曲线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部分。
③曲中点QZ 测设后和原主点放样所得QZ 位置进行比较,横向误差不大于0.1米,纵向误差不超过±
(L 为曲线长度),则满足精度要求
四、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钢尺、皮尺、花杆、木桩、铁锤、测钎、十字架、竹桩、记录板、小红纸。
五、注意事项
1. 测设时注意校核,保证准确性和精度,尤其是主点位置不能错。
2. 切线支距法测设曲线时,为了避免支距过长,一般由ZH 点或HZ 点分别向QZ 点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