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秋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第一、二节)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所应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主义伦理观念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

同时,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此外,人们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真、善、美,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德,尊重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崇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弘扬社会正气,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素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思想品德,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追求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培育良好的审美情趣。

同时,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文明素养,崇尚礼仪文明,提倡勤俭节约,倡导文明交通,弘扬社会文明风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共同建设文明社会。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素养,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 道德起源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1 道德起源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观条件同客观 条件相统一的社会条件 4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二 道德起源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2 人类道德的形成
原始群的禁忌
道德及其历史的发展
汽整2班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 第二节 道德的起源
•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 第四节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一道德的概念 苏格拉底:道德即知识 霍尔巴赫:做善事;为旁人的幸福尽
力;扶助别人;就是道德 道德只能是为社 会的利益 幸福 安全尽力的行动
信仰的起源
五只猴子A B C D E三个阶级快乐地生活了很久 他们精确的给出 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阶级 拿香阶级和干看着阶级 可惜猴子 A由于长期的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 一天 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于是实验人
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 当然他还是对屋顶的香蕉很 有兴趣 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K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 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 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 真正恐慌的是B D E三猴 F是那么的健壮; 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 他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该去 步A的后尘 猴子B D E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谁最应该做下一 个拿香阶级 猴子F很奇怪也很好奇;什么叫拿香阶级呢 猴子B D E解释道:所谓拿香阶级就是猴子界勇敢者的阶级 需具备一不怕 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 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 有些跃跃欲试 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阶级 再后 来;B D 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如C 他们继续 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阶级 于是信仰 也出现了

道德的发展历史

道德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第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第

3、公正原则的基本点: 一是同等的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在利益分配上“各尽所能,
按劳取酬”,这是分配公正的 尺度。换言之,公正就是平等 待人。
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七章 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 主讲:曹红梅
4、公正原则的要求
公正原则对个人在品质和行为
上的要求:就是为人处事,公 道正派,坚持原则,既不阿谀 奉承,也不恃强凌弱。
呈现以下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原则:爱社会主义(最高
的、根本) 第二层次原则:集体主义 第三层次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公正、诚实守信(最低层次的)
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七章 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 主讲:曹红梅
(一)爱社会主义原则
1、内涵: 这是一条政治原则,也是一条道德原则, 它调节的是个人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 主义事业的关系问题。 作为一条道德原则,爱社会主义就是要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事业的整 体利益高于一切。
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七章 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 主讲:曹红梅
爱劳动:
首先,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劳动,保质保
量完成任务。(较低层次) 其次,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劳动,不断 提高劳动效率。(较高层次) 最后,发扬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即自觉 自愿不记报酬的为造福社会而劳动。 (最高层次)
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七章 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 主讲:曹红梅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爱人、
人助人、人关心人、人理解 人日益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七章 道德建设的一般问题 主讲:曹红梅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世界发展
起来的生态伦理学,主张把“人— 生物”“人—自然”系统作为道德 共同体加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伙伴、朋友的关系。

( 李春秋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第一、二节)

( 李春秋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第一、二节)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结构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体系 第三 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
要求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 系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核心是指一个事物的最主要的部分,它居于一个事 物的中心,体现该事物的本质,是该事物的灵魂。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社 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一种社会道德区 别于另一种社会道德的主要标志。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实质上就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全保卫怎么办?”
孙将军见儿子有此想法,很生气,大声地
说:“这用不着你操心,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 就准备为人民掉脑袋!”
“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准备为人民
掉脑袋!”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也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3、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 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二层次:(1)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
伍中的一个同志。……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李春秋版)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李春秋版)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四、道德与宗教 • 1、区别——对社会发挥作用的依靠力量 不同;与唯心主义联系必然性不同;在
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同。
• 2、联系——历史上紧密相联;现实社会 不同地位。
第四节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相对稳定性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夸大或否定道德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1)道德决定论 (2)道德无用论 2、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论证作用
在漫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科技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千古不朽
的贡献。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今天还可能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年
代,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人类一直对科技抱以巨大的热
情,寄予厚重的希望。
然而,套用佛经上的箴言:每人都有一把打开天国之门的
钥匙;同一把钥匙也能打开地狱之门。科技也是如此,它可以打开
天国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当我们利用科技造福于人类发展 时,科技便是我们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倘若我们利用科技肆意妄 为,科技便成为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人类极有可能成为科技进 步的牺牲品。 就像原子能在为人类造福之前,首先是作为杀人武器而诞生的。
讨论(1)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
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
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 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
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 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集中体现
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一个人具有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能够与人为状况, 服务社会和他人,这样的行 为就是道德行为,这样的人就是 有道德的人。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 基本要求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第一节 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功能及社会作用
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于生产实践.社会关系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 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毛陈冰热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3、道德能够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 常地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 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
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 富裕和幸福,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 则是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 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华 丽。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 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 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 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 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李春秋版)第二章道德的起源

(李春秋版)第二章道德的起源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卢 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 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
,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民之性,饥而求食, 劳而求逸,苦则索乐, 辱则求荣。”
韩非子 爱 尔 维 修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 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 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 一切道德的根源。
4、情感欲望论
• 也称为“感觉欲望论”、“感性欲望论”,是一种 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 他们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出发,从人的心理过程和 生理需要分析道德的起源。 • 他们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感觉和欲望。他们把人 们追求幸福的欲望视为道德的基础,认为人生而有趋乐 避苦的天性,使人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感觉到 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
1、神启论
宗教伦理认为: 道德是上帝意志创造的。道 德起源于神的意志。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摩西 带领 他的 族人 在西 奈山 下祈 祷
神刻 意把 十诫 分别 刻在 两块 石板 上
“摩西十诫”
• • • • • • • • •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
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
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的受理性支配不 以环境为转移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
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
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
荀 子 的 “ 性 恶 论 ”
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 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 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

道德的形成

道德的形成

道德的形成道德生成中的“多元自发秩序观”承认道德起源和嬗变过程中自发秩序的作用,也就是承认,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群体内部,不管这个群体是原始部落的共同体,还是在国家形成之后的国家共同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生成与发展都主要是一种“自发秩序”的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中的个体活动总是受到共同体其他个体行为和共同体作为一个行动单位的目标的影响。

个体需要在学习和模仿中体会到什么是共同体内部的“合宜”的行为,什么行为最适合于个体的生存概率的提高以及共同体作为一个行动单位的效率的提升。

随着个体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共同体就形成一种有利于个体和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这些行动规范即包括功利的成分,也包含着对某些高尚行为的暗含的提倡和表彰,因为那些符合高尚规范的行为往往会给共同体和行动者本人带来跟高的利益和名声。

经济学家从博弈的角度来理解道德的形成。

道德作为一种制度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行动者对自己利益的计算,当交易双方出于自利的动机而在长期的动态的博弈中悬着道德行为时,长远的功利主义计算就会抵挡住短期的机会主义的诱惑,从而道德行为得以延续,而不道德行为慢慢被摒弃。

经济学的博弈分析乃是建立在个体的理性选择基础之上,当委托人和代理人勉励一项交易时,他可以选择按照道德原则交易,也可以选择不按照道德原则交易。

只有当按照道德原则惊喜那个交易(比如按照诚信原则,谨守自己作为交易者的信誉)的长期受益大到足够超过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受益时,交易者才会选择道德行为。

在道德生成的博弈模型中,自利的动机是交易者道德行为的基础。

但道德一旦形成,则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的现象,即道德会形成一种外在的专制行的约束,逼使社会中的人遵守其中的规范。

而社会中的人也会在重复的交易中感受到遵守交易道德所带来的受益,并体会到不遵守交易规则所带来的惩罚和损失。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页)

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概述(PPT 43页)

3、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 件。人类社会意识的形成,使人明确认 识到活动的环境与对象,并且给活动注 入了目的和意图,使活动具有了自觉自 为的成分。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社会 交往的频繁,人际交往需要约束个人行 为的要求越来越明朗,当这种普遍的、 共同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集中概括,“应 该”的要求从一般的价值观念中分离出 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出现,就形成了 比较严格和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二、道德发展中的批判继承规律
道德发展是新道德取代旧道德的过 程,而这一过程是批判(克服)与继承 (保留)的辩证统一。通过批判,新道 德超越旧道德,获得崭新的性质;通过 继承,新道德保留旧道德中优秀的成份, 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态度
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方面:
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如孔子的“仁者 爱人”,“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道德起源的具体进程
在愚昧时代有野蛮时代的早期、中期,道 德处于孕育、萌芽状态。当时,萌芽状态的道 德与朴素的风俗习惯、自发的宗教、图腾崇拜 等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原始人的社会意识, 起着调节原始人社会关系的作用。到了野蛮时 代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 了两次社会在分工,使当时的社会关系复杂化, 并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矛 盾。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多次反复中,原始 人逐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道德要求,如维护氏 族与部落的整体利益、平等、互助、共同劳动 等。但是当时的道德是过渡型的,还不具备构 成道德的三大要素的全部内容。
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无产阶级形成了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兴道德,并代表了人类 道德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从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展示出道德 在人类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表现,透过这 些表现,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去看, 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稳定的、必 然的规律。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ppt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ppt

4.道德主体说
▪ 道德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人的自我肯定和发展,不带有反个 人的性质。道德的约束性只有从属的性质,道德作为人肯定、 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形式才是道德的本质方面。
▪ 首先,从道德发生的历史来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 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 其次,健康的道德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的个性发展、个人权利 等深刻的肯定,它并不外在于人,更不排斥个人利益。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功能
▪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 人类没有道德就活不下去吗?
网上流传的小实验:道德的起源
▪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 一个自动装置
▪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 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 了
本能,人本身的生产,与动物无异,他们甚至不知道交媾与 生殖的必然关系。
▪ 古人(大约20万到5万年前) :进行劳动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两性关系上有了血缘家庭,排除了集团内部的辈份婚,原始 道德意识的开端。
▪ 新人(大约4、5万年前):劳动按辈份、性别、年龄来组织。 氏族公社产生,“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人类最早的道德 规范之一。这时候的道德规范通过图腾、风俗、礼仪、禁忌、 巫术等表现出来。
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设施(政权机关、军队、 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机器)和政治法律制度
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道德的特殊本质)
▪ 道德与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的不同之处 ▪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政治、法律:制度化,宪法、章程、司法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道德的历史类型一、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的道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历史类型。

根据考古发现的现有材料证明,原始社会大约延续了200万年,分为原始群、原始部落。

原始社会道德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末期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期,真正意义的道德尚未形成;末期,统一的原始道德已经开始分解,所以,我们着重从中期末期考察原始社会道德。

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均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的。

由于自然环境的险恶,个体离开了群体便无法生存,既无力抵抗猛兽,也不能抵抗自然灾害,更无法对付其他氏族的袭击,因此,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

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无论对别一部落的人来说或者对他自己来说都是如此。

部落、氏族及其制度,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最高权利,个人在感情、思想、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服从的”。

甚至可以说原始人的思维特征就是集体性的。

在原始人看来,没有什么比维护氏族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了。

维护氏族的共同利益,个人服从集体,成为原始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2、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原始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从事劳动的原始人逐渐认识到,必须结成集体,共同劳动,团结互助才能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维持个人、氏族和部落的生存。

因而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成为氏族成员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原始社会中,无论男女,只要有劳动能力,都自觉地参加劳动,并与氏族、部落的其他成员团结一致,共同与大自然抗争和抵御外族侵略。

氏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还特别体现在氏族、部落之间的复仇中。

在他们看来,一个成员流血就是每个成员流血,因此常常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相互帮助,氏族复仇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

原始人之间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氏族成员的关系。

平等在原始人的社会生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分配事物是平等的。

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 (1)

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 (1)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人类社会的职业道德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在奴隶社会形成,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社会职业道德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职业活动中的利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倾向,使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历史上的职业道德虽然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但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竞争,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在于谋取职业中的私利,在于追求个人或小集体的私利,这就使得它不得不陷入小集团的私利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尖锐冲突之中。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的废除,在根本上使得个人利益、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各种职业都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行各业可以形成共同的道德要求,彼此之间是互相服务的关系,抛弃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利己主义原则,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谴责职业服务过程中虚伪浮夸等各种不诚实现象,倡导在社会服务中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在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或国家、社会,由于利己主义以及职业私利与社会公益的冲突,在职业道德中往往表现出虚情假意、表里不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职业生产和服务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不是获取私利和不义之财,它不应该有与人民利益和社会利益相违背的职业私利,因此表现在职业道德中也无须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职业服务中的虚情假意、不诚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不容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消除了职业门类上的等级尊卑陈见,认为各行各业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义和人格上是平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 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消除了导致社会对立的制度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可见,“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 ,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基本 要求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 系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核心是指一个事物的最主要的部分,它居于一个事物 的中心,体现该事物的本质,是该事物的灵魂。
第二
社会主义道德是清除旧道德影响、树立新道德风尚的思想 武器。
第三
社会主义道德是调节人民内部道德关系、发展安定团结政 治局面的重要保证。
第四
社会主义道德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 精神力量。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体系
一个核心 一个原则 五个基本要求 三大社会道德 一个总体目标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体系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人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当前,人民包括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 子、一切坚持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 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适应于这种客观要求,以为人民 服务为核心。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 要求的集中体现。
从伦理学上讲,道德就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的应当和规范,通俗讲就是一种为他人为社会 献身的精神。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结构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结构体系 第三 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社会作用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社会作用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 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地培养起来的道 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无 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 系。 它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 史阶段的具体体现。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摘自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 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 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主要价值取向。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社 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一种社会道德区 别于另一种社会道德的主要标志。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实质上就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的核心。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江泽民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阐述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 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 十四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在 社会主义道德中的核心地位。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提 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 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
一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是社会主义道德形成 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指导,是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关键。
三、继承人类道德文明的优良成果,是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文化条件。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
第一
社会主义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列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 伍中的一个同志。……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 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 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 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经济建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广大人民群 众共同富裕,谋取全体人民的共同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