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的简介及其主要思想

弗莱堡学派的简介及其主要思想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其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他们都以欧肯的学说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心,用欧肯开创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例证。
广义上,还有一些独立从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
他们与弗莱堡大学没有学术联系,也不曾参加弗莱堡学派的学术活动。
但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弗莱堡学派相似,所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弗莱堡学派的成员。
在这些人中,最主要的一位是艾哈德。
他领导了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体制该改革和经济重建,是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实践者。
此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的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
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生产效率、自由和人类文明生活的理想体制。
因其反对国家干预或过多干预经济,一般被视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
一、产生背景:(1)20世纪30年代,旧经济自由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遭到危机和挑战,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风靡西方,在此背景下,经济自由主义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家干预纳入其经济自由主义体系,弗赖堡学派应运而生。
1934年,欧肯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
在该书中欧肯形成了他的“经济秩序的纯粹形态”学说和理论分析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同时初步阐述了经济秩序和经济过程的关系。
这为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在同一时期,伯姆等法学家纷纷加入弗莱堡大学,欧肯也培养出一批接受他思想的学生。
于是,弗莱堡学派形成的条件也成熟了。
(2)弗莱堡学派以合法的方式,打着为纳粹政策出谋划策的旗号,暗中筹划反纳粹的的经济政策。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这些暗中制定的经济纲领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莱堡学派同纳粹的斗争,标志着他们在学术与政治上的成熟。
当代西方积极学流派

一、名词解释1、“两个剑桥之争”:是指20世纪中期出现的以琼•罗宾逊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与以萨缪尔森、索洛为首的美国剑桥市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以及如何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争论。
2、创造性毁灭:是熊彼得论述的经济增长的一种机制。
在因“创新”而引起的竞争过程中,许多新资本被投入,同时那些“适应”能力太差的企业被淘汰、被毁灭。
“创新”所掀起的风暴,通过“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推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造成了对旧资本的毁灭。
这就是创造性毁灭过程的含义。
3、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即哈耶克在某著作里所称作的“自发秩序”,哈耶克借以用此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实质,这种秩序必须是自发的和不断扩展的。
(这个概念是哈耶克一生思想的精华,但书上没有,我找了一些其他资料,得出这一句话。
)4、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倡导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经济人道主义。
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社会市场经济中垄断的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5、功利主义:即利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理论。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6、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
供给学派是一个偏重经济政策的流派。
7、购买力平价:是卡塞尔提出的一种理论,即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应当按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相等的原则来确定。
购买力平价分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
8、新剑桥学派:又称“英国凯恩斯主义”,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
弗赖堡学派

三、政策主张
(一)实施全面的福利国家政策 (二)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 (三)以劳资合作为前提的劳资共同决策 制度 (四)以保障自由竞争为宗旨的反垄断措 施
二战后,他曾任联邦德国政府经济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二战后,他曾任联邦德国政府经济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为了宣传”竞争秩序”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为了宣传”竞争秩序”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948年 年 他创办了《奥尔多,经济与社会秩序年鉴》 参加的有F. 他创办了《奥尔多,经济与社会秩序年鉴》,参加的有 柏姆( )、W.勒普克 )、F.A. 柏姆(1895~1977)、 勒普克(1899~1966)、 ~ )、 勒普克( ~ )、 卢茨( )、A.吕斯托 ),还有 卢茨(1901~1975)、 吕斯托(1885~1963),还有 ~ )、 吕斯托( ~ ), 联邦德国前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艾哈德 艾哈德( ),形成了弗赖 联邦德国前总理 艾哈德(1897~1977),形成了弗赖 ~ ), 堡学派,又称”奥尔多学派” 堡学派,又称”奥尔多学派”。 1947年欧根和 年欧根和F.von哈耶克、勒普克、M.弗里德曼等 哈耶克、 弗里德曼等30 年欧根和 哈耶克 勒普克、 弗里德曼等 多名学者在瑞士蒙佩勒兰成立了蒙佩勒兰学会, 多名学者在瑞士蒙佩勒兰成立了蒙佩勒兰学会,欧根为 第二任会长。 第二任会长。这个协会成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世界 性组织。 性组织。1950年欧根应伦敦大学之聘,赴英讲学,当年 年欧根应伦敦大学之聘,赴英讲学,当年3 日病逝于伦敦。 月25日病逝于伦敦。 日病逝于伦敦
(二)发展阶段
1、一战结束——1933年:酝酿与萌芽期 、一战结束 年 思想渊源:历史学派, 思想渊源:历史学派,边际学派 2、1933——1945年:形成时期 、 年 形成时期——1937 年编辑出版《经济的秩序》 年编辑出版《经济的秩序》,欧根倡导建 立私人企业自由经营的社会经济新秩序。 立私人企业自由经营的社会经济新秩序。 3、二战后:成熟与实践期 、二战后:成熟与实践期——探索和论证 探索和论证 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创造战后 经济奇迹” “经济奇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四章 弗赖堡学派

2.理论背景 2.理论背景
从理论史的渊源来看,19世纪上半叶之前德国的经济学没有多少 从理论史的渊源来看,19世纪上半叶之前德国的经济学没有多少 独立的建树, 独立的建树,德国的经济学家主要是学习和重复英法经济学家的 理论。 理论。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德国经济学史上第一个为世界经济学界认可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德国经济学史上第一个为世界经济学界认可 和重视的经济学派——历史学派。历史学派特别强调各个国家历 历史学派。 和重视的经济学派 历史学派 史进程的差异性,要求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史进程的差异性,要求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特别是 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时,在国际贸易中, 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时,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完全按照那 些发达国家的意愿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 些发达国家的意愿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而是要用一定的保护主 义政策来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发展权利。 义政策来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发展权利。 历史学派的这些观点和主张,对德国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的 历史学派的这些观点和主张,对德国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的 19世纪下半叶及20 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那些主张实行完全竞争 的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思潮来说, 的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思潮来说,历史学派的观点则是对市场机 制自主运行的一种限制。 制自主运行的一种限制。欧肯和其他弗赖堡学派的成员及德国社 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家们,总体上是主张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 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家们,总体上是主张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但 与欧美其他自由主义派别的成员不同,他们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上 与欧美其他自由主义派别的成员不同, 承认国家的经济作用或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承认国家的经济作用或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这与德国历史学 派的传统应该是不无关系的。 派的传统应该是不无关系的。
弗莱堡学派的价值哲学

弗莱堡学派的价值哲学摘要: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30多年,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价值哲学大体分为两种:理论的价值哲学和实践的价值哲学。
笔者以哲学史的眼光来分析价值哲学的源头:弗莱堡学派的价值哲学。
以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的哲学观点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论背景、理论建构、理论发展)厘清了价值哲学的概念、哲学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弗莱堡学派价值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社会历史科学Abstract:Value philosoph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west more than 100 years. Value philosoph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eory valu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value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ilosophy view of value philosophy source: freiburg school value philosophy. In windelband and li Celtic philosoph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value philosophy) clarification concept, philosophy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value philosophy.Key word:freiburg school value philosophy windelband Wilhelm li Celtic socical history science新康德主义在西方价值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尤其是西南学派( 弗赖堡学派) 的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在西方价值哲学的系统化、学理化方面有着特殊的成绩。
欧盟竞争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欧盟竞争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将维护欧共体市场的有效竞争置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核心地位。
欧盟竞争法随着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而产生,从其产生之日起,为了维护欧共体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它得为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而发挥效用,为建立统一的共同体大市场创造条件。
欧盟竞争法这些使命的理论基础是弗莱堡自由主义学派的思想。
一、弗莱堡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自由主义学派是德国纳粹时代弗莱堡大学的教授华尔特·奥依肯(Walter Euchen)、弗朗兹·伯艾姆(Franz Boehm)等具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学者秘密组织的一个学术团体。
其基本理论是,市场是必要的,然而,市场是不完善的,所以市场经济下必须建立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即必须把市场经济置于一种宪法性质的法律制度之下。
弗莱堡学派从经济学、法律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发展了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经济学的角度市场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另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的供给。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须把稀缺资源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就是利用供给和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
通常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当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时,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市场保持高度的竞争,这样的市场就是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
但是由于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每一个卖者都有某种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能力,加之买者和卖者这些经济参与者受利己所驱动,所以在市场上就会出现垄断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不完全。
如果对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听之任之,则最终将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市场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完善的,需要加以管制和引导的。
2.法律学的角度从法律学的角度看,市场需要法律的保护,以抵制来自政治权力和来自大企业经济势力的破坏性影响。
第23章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学说精品文档48页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瓦尔特·欧根(Walter Eucken,1891—— 1950年) 欧根的主要著作有: 《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研究》(1923年)、 《资本理论研究》(1934年)、 《国民经济学的本质》(1938年)、 《国民经济学基础》(1940年)、 《经济政策原理》(1952年出版)。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 1897——1977)
艾哈德的名著有: 《大众的福利》(1957) 《来自竞争的繁荣》(Prosperity through
Competition,1958) 《社会市场经济之路》(1988)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3、格罗斯曼·道艾尔特(Grossman Doerth, 1894——1944年)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1916 年开始在汉堡学习法律,以后又在汉堡研究远 洋贸易的经济问题。1928年以远洋贸易经济 法的论文取得在大学的任教资格。从1933年 起任弗莱堡大学法学教授,从事契约自由、保 护债权人利益等问题的研究。他从法律的角度 论证了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秩序观念和经济政策 。
二、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弗兰茨·贝姆(Franz Bohm,1875—1977年) 弗莱堡学派的第二号人物。贝姆既是一位法学家
,又是一位经济学家。1919年,贝姆开始在弗莱堡 学习法律,1924年任弗莱堡检察官,1925—1932年 在帝国经济部卡特尔部任负责人。1932年在弗莱堡 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1933年又通过了大学授课资 格论文。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竞争与垄断的斗 争》。贝姆主要从事经济法方面的研究,并从法律的 角度论证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他从法律的角 度分析了垄断问题,提出了反垄断的政策主张,并从 法律的角度论证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秩序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的概述弗莱堡学派的定义特点弗莱堡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弗莱堡学派(The Freiburg School )弗莱堡学派的概述“二战”之后,世界经济有两个“奇迹”,就是日本和联邦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重新成为经济强国。
这是耐人寻味的。
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供应者——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又名联邦德国新自由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
是在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
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弗莱堡学派试图超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政策主张: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稳定物价水平,保持财政预算平衡,工人非无产阶级化,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
此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的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
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生产效率、自由和人类文明生活的理想体制。
因其反对国家干预或过多干预经济,一般被视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
代表人物主要有:瓦尔特·欧根、弗兰茨·伯姆、汉斯·格罗斯曼、卢茨、艾哈德、罗布凯等。
弗莱堡学派的定义特点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主张国家要尽量少地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2、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3、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亚当·斯密主张放任自流,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
显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两者即相似又有区别。
这主要根源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
戈罗斯凯特勒给弗莱堡学派的理论以下的定义:“弗莱堡学派或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学派另一名称,…奥尔多‟是德文…秩序‟的音译)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集团,重要的是这个集团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中心,研究应该如何安排一个运行的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问题。
这个集团的特征是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并致力于形成一种构成一个整体而又由某些原则所指导的经济政策。
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奥尔多型思想引起的结果,是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为经济设计法律框架。
”(戈罗斯凯特勒:《论经济秩序的设计:弗莱堡学派的贡献》)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弗莱堡学派的三个基本特征:1、这个学派的成员是以瓦尔特·欧肯和弗兰茨·伯姆为首的经济学家和法学家。
2、这个学派的研究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问题,即他们所说的秩序问题。
而这个秩序问题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证,涉及经济学和法学两个不同的领域。
3、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
简而言之,就是依靠法治与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现并保障完全竞争。
弗莱堡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其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他们都以欧肯的学说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心,用欧肯开创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例证。
法学家伯姆是弗莱堡学派的第二号人物。
他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事反论断的研究,通过法律内的各种观念的推导和阐发,最终也得出了秩序的观念。
广义上,还有一些独立从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学者。
他们与弗莱堡大学没有学术联系,也不曾参加弗莱堡学派的学术活动。
但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弗莱堡学派相似,所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弗莱堡学派的成员。
在这些人中,最主要的一位是艾哈德。
他领导了德国“二战”后的经济体制该改革和经济重建,是弗莱堡学派的理论的最主要的实践者。
“一战”后,德国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早年追随历史学派的欧肯看到了历史学派不仅无力解决这场通货膨胀,而他们错误的理论使得通货膨胀更厉害。
于是,他用边际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在1923年出版了《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考察》一书。
这标志着欧肯与历史学派决裂和弗莱堡学派开始形成。
因为在此书中,他用“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代替历史学派的方法,他重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社会秩序观,他从货币制度开始研究秩序观念,他的货币政策主张是维护货币制度的经济秩序。
从1924~1929年,德国的经济与政治相对稳定。
欧肯于此时研究的战争赔款的问题,并与反自由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捍卫自由主义。
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基调——维护自由主义。
与此同时,伯姆等从法律的角度从事论断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反垄断的经济法思想。
这种思想后来成为弗莱堡学派经济秩序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弗莱堡学派的酝酿完成。
欧肯在运用正统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形成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念:秩序。
1934年,欧肯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
在该书中欧肯形成了他的“经济秩序的纯粹形态”学说和一理论分析为中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同时初步阐述了经济秩序和经济过程的关系。
这为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在同一时期,伯姆等法学家纷纷加入弗莱堡大学,欧肯也培养出一批接受他思想的学生。
于是,弗莱堡学派形成的条件也成熟了。
从1931年1月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纳粹统治结束这段时期,正式弗莱堡学派的形成时期。
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纳粹的统治在使德国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实际上是德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利用学术研究来反抗纳粹统治。
这也正是弗莱堡学派的可贵之处。
1933年前后,伯姆和格劳斯曼·道艾尔来到弗莱堡大学任教。
他们和欧肯一样认识到经济秩序的重要。
于是,三人开始合作编辑“经济秩序”丛书。
这标志着弗莱堡学派的正式形成,他们三人被认为是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和欧肯的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或经济法领域以理性主义的方法展开研究。
他们反对历史必然的宿命观,主张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去积极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以建立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经济秩序。
而欧肯本人在此时则忙与《国民经济学基础》的写作,研究经济学方法问题。
他坚信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是正确的,运用边际主义理论来分析经济现实是正确的方法。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目标是实现边际主义所描述的完全竞争。
而普遍实现完全竞争的必要性,又是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来论证的。
此书的意义在于:第一,将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
即从简单的经济事实中得出经济秩序的形式,在根据这些形式提炼出边际主义的理论,在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历史现实中去,就可以认识经济现实。
这样,他就与历史学派的方法论——对现象的描述与罗列,完全决裂,创立起把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成为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确立了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澄清了当时德国经济学界对边际主义经济理论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当时,在纳粹的统治下,经济被集中管理,经济过程由国家决定,使人们感到只有从政治的角度才能理解经济现实,边际主义被认为是“苍白的抽象演绎”。
为此,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放弃了理论研究,纷纷转向历史学派。
现实需要证明经济理论对认识经济现实的作用。
第三,全面论述了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点——形态学体系,并通过这一概念把经济秩序与边际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起来。
这就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
第四,由形态学体系引出对交换经济和集中管理经济的分析。
这就成为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和和战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的基础。
《国民经济学基础》在4年中出了4版,受到德国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
这本书奠定了弗莱堡学派的方法论与理论基础,其出版标志着弗莱堡学派已经完全角成,它是弗莱堡学派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弗莱堡学派以合法的方式,打着为纳粹政策出谋划策的旗号,暗中筹划反纳粹的的经济政策。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这些暗中制定的经济纲领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莱堡学派同纳粹的斗争,标志着他们在学术与政治上的成熟。
在纪念发法西斯胜利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漏掉了这些不曾上战场、不曾放过一枪一炮的学术工作者们。
战后,弗莱堡学派的成员以经济政策学说为中心来发展自己的思想,为战后的德国复兴尽心尽力。
1948年,弗莱堡学派出版了宣传自己理论与政策主张的机关刊物《奥尔多》年鉴。
1948年以前,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要求实行竞争的市场经济;1952年后则是经济垄断问题。
他们的中心是要建立靠国家来保障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确立“竞争秩序”。
欧肯认为,只有价格机制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国家的权力加强,将会破坏个人自由,无以实现公正;但市场也自己的弊端,如果没有国家的监管,最终只会出现垄断,同样破坏自由、竞争。
弗莱堡学派的成员就是围绕这思想进行研究的。
他们的研究与宣传,有力地支持了艾哈德的新自自由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德国向社会市场经济转轨。
联邦德国在弗莱堡学派的理论支持下,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美国的物资援助,迅速复兴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弗莱堡学派也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1950年3月,欧肯在伦敦因感染流行性感冒逝世。
同年8月,弗莱堡学派的最具活动能力的成员——米克施也离世,剩下的人也廉颇老矣。
弗莱堡学派开始走向衰落。
1952年,欧肯夫人与欧肯的学生恩塞尔根据欧肯的遗稿编辑出版了《经济政策原理》。
这本书系统阐述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的思想,即构成经济秩序的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
这是弗莱堡学派的经典之作弗莱堡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一、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弗莱堡学派认为,历史上存在过的各国社会经济形式可以抽象地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市场经济,即彻底自由放任和完全价格调节的经济模式;另一类是集中管理经济,即在政府统一计划和有力控制下的经济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不是理想的模式。
弗莱堡学派认为应该在漫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和严格的政府管制之间寻找一条理想和完善的中间道路,这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它是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吸收集中管理的理想成份所构成的。
在微观上,应广泛发挥市场机制的效能,在宏观上,则要保护和维持社会经济秩序,以防止社会动荡和混乱。
因此,“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指在国家保护和维持的社会经济秩序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全部有效机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与个人自由达到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