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沈阳叫沈州

合集下载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从西掖门进入西路。

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和“九间殿”,是沈阳故宫历史最短的建筑。

扮戏房为硬山卷棚顶。

戏台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为清帝东巡时赏戏而建。

其南侧设东西角门与扮戏房相连,为演员出入处。

乾隆、嘉庆皇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时,均曾在此赏戏。

嘉荫堂在戏台的正北,为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既是赏戏的观众席,也是举办小型宴会的好地方。

东直廊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1__1783),是清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看戏及宴赏时,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伴驾赏戏之处。

里面的壁画。

戏曲人物戏曲人物西直廊戏曲壁画戏曲壁画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

仿造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

据乾隆四十七年壬寅正月乙卯谕:“由内库拨银七万两交荣桂等带往盛京,建盖文溯阁应用。

”文溯阁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而它之所以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据说是根据“五行八卦”之说而设计的。

“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色代表水。

而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

一个大屋顶下的六间房屋,即是象征着“天一”和“地六”的。

匾额:“文溯阁”。

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

乾隆帝御笔亲题横额“圣海沿回”。

北侧的一幅是:“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南侧的一幅(无法拍摄)是:“古鉴今以垂模敦化川流区脉络,本绍闻为典学心传道法验权舆。

”《四库全书》共缮写七部,分别保存在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江苏扬州文汇阁、江苏镇江文宗阁和浙江杭州文澜阁。

地域文化(专)_2020春季省开课考试0

地域文化(专)_2020春季省开课考试0
答案:
35.满族的饮食符合其半牧半农的生产方式,有适合作战时食用的炒面,也有可长期储存的面制品如萨其马等。
答案:
36.满族的民居形式基本为四合院,院内竖有索罗杆,上挂旗帜。
答案:
37.在盛京的回族饮食中最有名的是 “那家馆”的白肉血肠。
答案:
38.抓嘎拉哈,是锡伯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特别喜欢的一种传统游戏活动。
D.博尔济吉特氏
答案:
15.东陵的建筑布局仿造宫殿,采用了前朝后寝的形式,享殿是皇陵中朝会的殿堂象征,(?????)是象征性的寝宫。
A.天宫
B.地宫
C.配殿
D.祭台
答案:
16.浑河的航运在清代相当发达,运船由(?????)、(?????)可以一直抵达盛京。
A.太子河
B.大凌河
答案:
32.在清昭陵的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 “大白”和“小白”两匹石马,据说是以墓主人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的。
答案:
33.清福陵的宝城正中有一高大突起的圆丘,为三合土筑,称宝顶,其下是安放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灵柩的地宫。
答案:
34.在盛京婚嫁习俗中,婚礼次日,娘家来人要为新娘梳头,当日早筵俗称为 “回门”。
答案:
19.北陵始建于(?????),到(???????)基本建成。
A.天聪二年
B.崇德八年
C.顺治三年
D.顺治八年
答案:
20.永陵陵寝没有地宫,均为(?????)或(?????)。
A.空坟
B.拣骨迁葬
C.衣冠冢
D.陪葬
答案:
21.元代时期是沈阳历史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时期。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沈阳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是一个贝类聚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公元前3世纪,沈阳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耕区。

这个时期的沈阳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城市,人们大都居住在乡村和小镇。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沈阳开始出现城市化的迹象。

当时,沈阳成为了辽东郡的治所,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业中心。

在唐朝时期(618年-907年),沈阳开始迅速发展。

唐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区,规模较小,但是已经有了城墙和居民区。

唐朝对沈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沈阳成为了东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随着辽朝的建立,沈阳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辽朝沈阳城位于今天的沈阳市中心,城墙高大而坚固,有七道门和八道楼。

辽朝时期的沈阳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拥有繁华的商业街和繁忙的市集,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定居。

到了金朝时期(1115年-1234年),沈阳开始进一步发展。

金朝沈阳城很大,城墙高达10多米,周长超过20公里。

金朝的沈阳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之一,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沈阳继续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

清朝沈阳城规模稍小,但是仍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沈阳还是清朝的一个重要商业城市,有着繁荣的商业街和市集。

清朝的沈阳也有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庙宇。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沈阳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沈阳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对象,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占领沈阳。

日本占领期间,沈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掠夺。

1945年,日本战败,沈阳回归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得到了迅速重建和发展。

沈阳经济逐渐摆脱过去的困境,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沈阳历史概况

沈阳历史概况
态示范城,这也是中国惟一入选该项目的城市。
辽宁最好的治癫痫医院/s ydxbyy/ 沈阳最好的癫痫医院/sywjdx yy/ 沈阳哪家癫痫医院好http://mxt.dabushou.c om 长春治癫痫病的医院/jldxbyy/ 吉林最好的治癫痫医院/ccdxbyy/ 沈阳治癫痫最好的医院/s ywjdx yy/ 辽宁治癫痫最好的医院http://myc.dabus /s ywjdx yy/
沈阳作为老牌的中心城市,共和国的总装备部,东北的核心。虽经历过
国有体制改革的痛,但二十一世纪上升势头尤其强劲,经仲量联行的预测,
沈阳和成都未来将占到中国城市办公楼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沈阳已崛
起为首屈一指的零售物业市场。环境方面也一改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弊病,其
最大的进步就是在2009年6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沈阳市列为联合国生
长春哪家癫痫医院好/cccfbyj y/ 哈尔滨癫痫病医院/hljz ydxbyy/ 长春治癫痫的医院http://mbh.dabushou.co m/cfcf yy/ 吉林最好的癫痫医院/cccfbyj y/ 哈尔滨治癫痫的医院/hljz ydxbyy/ 辽宁治癫痫病的医院/sywjdx yy/ 长春治疗癫痫的医院/cccfbyj y/ 黑龙江哪家癫痫医院好http://dx.xg /wap/hlj_ wap.ht ml 沈阳最好的治癫痫医院/sywjdxyy/ 黑龙江最好的治癫痫医院/hljz ydxbyy/ 哈尔滨治癫痫病医院/hebxxbyy/ 辽宁癫痫病医院/s ywjdxyy/ 长春治癫痫病的医院http://dx.xg /wap/cf _ wap.ht ml 黑龙江治疗癫痫病医院/hljz ydxby y/ 黑龙江最好的治癫痫医院/hebdxbyy/ 沈阳治癫痫病医院/s ywjdxyy/ 沈阳治疗癫痫的医院/s ywjdxyy/ 吉林治癫痫最好的医院http://dx.xg /wap/cf_ wap.ht ml 辽宁治癫痫的医院/s ywjdxyy/ 黑龙江治疗癫痫病医院/yi xun/hljz ydxbyy/

沈阳方城简介和历史

沈阳方城简介和历史

沈阳方城简介和历史沈阳方城,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承载着东北乃至中国的历史脉络。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汉代古候城。

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兴衰,但始终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屹立不倒。

沈阳方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自汉代以来,多以军事防御为主。

由于东北地区在古代多由少数民族控制,沈阳古城也因此历经了多次的兴废。

然而,即使在历史的波折中,沈阳方城依然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在东北的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辽代,在古候城遗址上修建了沈州城,奠定了沈阳方城的基础。

元代,将沈州城改为沈阳路,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崛起。

到了明代,沈阳中卫的设置和大规模的城垣扩建,使沈阳方城的规模初具雏形。

扩建后的城墙基础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明清沈阳方城的规模,并将旧土城改建为了砖筑城。

城内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路与四座城门相通,形成了“十字街”格局。

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北门即镇边门内兴建汗王宫,在沈阳中卫城十字大街中段偏东位置修建大衙门,即大政殿和十王亭等建筑。

汗王宫至大政殿之间的街道,后被称为“通天街”。

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提升了沈阳方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扩建城垣的四门为八门:“东向者,左曰内治(小东门),右曰抚近(大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门),右曰天佑(小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大西门),右曰外攘(小西门);北向者,右曰福胜(大北门),左曰地载(小北门)。

”八座城门之内即为沈阳方城,使沈阳古城由原来的辽东卫城,晋级为古代都城。

这一时期的改造和扩建,使沈阳方城的城市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在清代沈阳古城之内,有八条主要街路将八个城门交错连接,形成沈阳方城内独特的“井”字型街道。

这种街道布局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也使得城市的交通更加有序和高效。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沈阳方城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沈阳历史大事记来自沈阳地方志

沈阳历史大事记来自沈阳地方志

沈阳历史大事记来自沈阳地方志7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候城”。

唐代改称“沈州”。

公元921年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

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州为沈阳。

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28 日英国侵略我国的军队封锁广州入口所有河道港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7月22日英国船只在辽东半岛复州、金州一带的外洋停泊,清政府命盛京将军耆英严密注视海面情况。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4月26日清政府命盛京将军添铸大炮,加强海防。

次年1月16日,新炮在盛京(今沈阳)铸成。

9月13日英船在海面肆行滋扰,清政府命吉、黑各派兵1000名增防盛京城。

9月27日耆英在奉天省城各旗甲兵内选员千名组成劲旅,准备同由陆路来犯的英军作战。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吉、黑增防盛京的军队撤走。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24日清政府令盛京等地,为防英军侵犯,要组织乡民团练,经费由民间自筹。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2月6日清政府拨白银4392两,维修盛京三陵,即永陵、福陵和昭陵。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5月26日在盛京主办宗室觉罗学的吉瑞、庆成和穆青额,在招生考试时,指名录取,公然作弊,清政府下令革除3人职务。

沈阳城市建设史简述

沈阳城市建设史简述

沈阳地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及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部分沈阳地区的城市建设历史过程 (2)
一、古代至明末时期沈阳地区的发展 (2)
1.1 古代时期 (2)
1.2 周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
1.3唐代至明末时期 (2)
二、清初至鸦片战争时期的沈阳地区 (3)
三、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沈阳地区发展概况 (3)
3.1 鸦片战争后至清朝灭亡期间 (3)
3.2 辛亥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期间 (4)
3.3 九一八事变之后至新中国成立时 (4)
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沈阳地区的发展 (5)
第二部分沈阳地区城市建设发展各阶段背后的原因简析 (5)
一、古代至明末时期 (5)
二、清初至鸦片战争时期 (6)
三、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6)
四、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6)
参考文献 (6)
北部为羁縻卫所,
年创建的南关天主教堂,其建筑于1900年义和年),沙俄修建南满铁路,同时,在今沈。

沈阳地名的由来

沈阳地名的由来

沈阳地名的由来一、沈阳地名的由来和古代城市规划建筑据考古发掘表明: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的“新乐遗址”上搭筑的草屋,是沈阳先民们遗留下的穴居式模拟建筑,也是沈阳汉族人的始祖们--华夏人,繁衍生息、群居劳作的家园。

1、侯城兴衰沈阳城建史始自于公元前3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燕王在此击败了勇猛彪悍的以青铜短剑文化为代表的东胡族人后,修筑长城并建立了边哨“侯城”(辽东郡),委派大将秦开统辖该城。

古老的边哨侯城使沈阳真正成为了首城之始,并且也奠定了未来的城建基础。

延续至秦代和两汉,沈阳渐进发展初具规模,但仍沿袭旧名称为侯城。

西汉时辽东郡中部都尉治的治所,设在沈阳,是当时北部长城军事防线的要塞,其地位仅次于襄平(今辽阳)。

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载,秦置辽东郡,属幽州,设立十八县。

考古调查认证,今苏家屯区魏家楼子古城遗址就是西汉时期所建的高显县城;东陵区的上伯官古城遗址是东汉安帝时设置的高句丽县城;新民前当铺的大古城子遗址也是东汉安帝时设置的望平县城。

三国时,曹魏统一北方后侯城逐渐失去战略地位而遭到废弃。

东晋末年,高句丽族人攻占沈阳焚毁侯城,并在塔山设盖牟城。

2、沈洲城垣辽代·太祖初年,契丹族人进入辽东,在沈阳地区设立乐郊、灵源两县及岩州。

又在侯城地带修建方形土城,设置“沈洲”城,为辽·太宗的私城,属头下军州城。

其后,开始将夯土建立的方城进行了最早的城建规划。

当时的土城内开辟了十字交叉大道,并通达四方瓮城门楼。

并在城内外兴修了一大批佛塔和寺庙,如今塔湾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就是1044年(辽·重熙十三年)修建的13层密檐八角形砖塔;今新城子石佛寺的六角七层密檐砖砌“石佛寺”塔;新民公主屯的八角形13层密檐式砖塔(契丹·天赞三年;924年);以及辽·天祚帝时期建造传世至今的“石经幢”(大十面);此外,还有现已拆毁的苏家屯陈相屯塔山的“无垢净光塔”(1045年);新城子石佛寺七星山的“舍利塔”(1074年);沈阳古城北部的“崇寿寺”及“释迦佛生天舍利塔”(白塔;1107年)等。

辽代张琳考

辽代张琳考

辽代张琳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关于张琳的籍贯《辽史》称张琳为沈州人。

沈州,即今沈阳。

据《辽史·地理志》,“本挹娄国地。

渤海建沈州,故县九,皆废。

太宗置兴辽军,后更名。

初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兵事隶东京都部署司。

统州一、县二:乐郊县:太祖俘蓟州三河民,建三河县,后更名。

灵源县:太祖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后更名。

”《辽史·地理志》所云沈州本挹娄国地恐误。

“挹娄”最早见于鱼豢《魏略》。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均有相关记述。

当代学者刘节在《好太王碑考释》一文中指出,挹娄在东北古代少数民族语言中有多种译法,如燕娄、邑勒、鸭卢等。

傅朗云等学者据此认为,今鸭绿江即古代鸭卢江或邑娄江,南北朝时期燕娄城实为汉代邑娄城。

挹娄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自辽西向东北方向迁徙,到达肃慎故地后,与玄夷后裔倭人融合,成为汉代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载之挹娄。

唐代中期,生活在东北的粟末靺鞨灭虞娄(即挹娄),建立了渤海国,并建沈州,下辖九县。

契丹天赞三年(924)七月至天显元年(926)正月,耶律阿保机率军攻破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西南),渤海人成为契丹统治下的臣民。

沈州即沈阳。

其所辖二县旧治所均在今辽宁沈阳一带。

据近年考古发现,1985年,沈阳市文物部门在维修沈阳城西塔湾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过程中,在地宫中发现了一件石函,石函上盖及函身四周均有刻于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的文字,石函上盖刻有“南瞻部州大契丹国辽东沈州西北丰稔村东,重熙十三年岁次甲申四月大壬辰朔蓂生十五叶,藏□□佛舍利一千五百四十一课讫”等文字,说明沈州城应位于塔的东南方向。

辽宁大学张国庆教授有详细考证。

二、生卒年考《辽史》与《契丹国志》中的《张琳传》都未提及其生年。

张琳卒年应为建福元年(1122)农历五六月间。

《契丹国志》称“淳僭位改元,命琳守太师,十日一朝,平章军国大事,实疏之也。

辽宁省简介

辽宁省简介

辽宁省(Liaoning Sheng)简称辽。

在我国东北地区南部,辽河流域。

秦置辽东、辽西等郡。

故历代都用“辽”字作为政区名。

至清康熙初,因辽河流域为它的发样地,取奉天承运之意,乃改辽东将军为奉天将军。

1928年,又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改名辽宁。

沈阳市沈阳市(Shenyang Shi)位于辽宁省中部,浑河河畔。

为东北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辽金置沈州,元置沈阳路,明置沈阳卫,后称盛京。

1929年置沈阳市。

“沈阳”一名源于沈阳路。

园地处小沈水(今浑河)之北,故名。

据《钦定盛京通志》:小沈水“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一日万泉河,至骡子圈南入浑河。

按《春秋·毂粱传》:水北曰阳,故名沈阳。

”新民市(Xinmin Shi)位于辽宁省中部偏北,辽河中游平原地区。

县名源于新民屯。

当时大批灾民从关内来此垦荒,这些汉民被称为“民人”。

先来的“民人”居住地称“民屯”,后来的故称新民屯。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置新民厅,1912年设新民县。

1993年设市。

辽中县(Liaozhong Xian)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和浑河中游地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辽中县,因地处辽河中游而得名。

法库县(Faku Xian)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中游右侧。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直隶厅,1913年置法库县。

县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设置的“法库边门”。

法库,系满语,意为鱼粱,即捕鱼的矮堰。

康平县(Kangping Xian)位于辽宁省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怡区。

清光绪六年(1880年)置康平县。

“康平”因清中期有移民来此垦荒,其中康姓先来,称村为康家屯。

当时辽河泛滥,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置县时,取康乐太平之义。

大连市大连市(Dalian Shi)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

“大连”一名源于达连湾,此称始于清光绪年间,因自然地理形态而得名。

据《南金乡土志》载:“大连湾为辽东半岛之东岸第一大澳,……湾首分三小澳,南曰得胜澳,西曰华船澳,北曰手澳,……西向之小澳曰阿丁澳,此四澳可停泊,聚数澳于大澳,故以大连名。

辽宁省市县地名由来

辽宁省市县地名由来

长海县 位于辽宁东半岛东南部,是黄海北部的岛屿县。1949年设长山县。1953改为长海县。取长山群岛首字,又因深居黄海之中而得名。
鞍山市 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因为此山很像摘下来的鞍子。
海城市 据《满洲地名考》有关资料记载,相传此地很早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地壳上升,渐成陆地,设治之时,取名为海城。一说,“海城”县名源于“海州”。公元925年,辽灭渤海国,改渤海之地为东丹国。928年辽太宗诏徒东丹国民于梁水(今太子河),南海府之民随之西迁。人移,地名也随之而移。这就是临溟、海州的由来。清顺治十年改“海州”为“海城”。
本溪市 本溪得名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市内,湖面不及15平方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湖了。别看湖小,却也小有名气,曾被列入关东十景。清代同治年间处士高升先所书"辽东本溪湖"刻石于湖口,湖旁筑有慈航古寺,建于明末,梵音香火曾盛极一时。此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从此,以湖名市。1939年正式设立本溪湖市。新中国成立后,才去掉“湖”字,定名为本溪市。
义 县 辽置宜州,置弘政县为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义州。元省弘政县入州。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置义州卫。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义州。1913年改为义县。因义州为名。
黑山县 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析新民厅和广宁县地建镇安县,驻小黑山(今黑山镇)。1914年因与陕西镇安县重名遂依驻地之名改称黑山县。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巅。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
2002年更名调兵山市,相传北宋时期金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调兵山因而得名。

辽末沈州之战及其对辽方的影响

辽末沈州之战及其对辽方的影响

辽末沈州之战及其对辽方的影响作者:汪妮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汪妮(渤海大学政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辽朝末年统治集团日益腐败,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加深,致使国势渐衰。

时渤海人高永昌起义及女真反辽建国是沈州之战的重要背景,后遂导致沈州之战。

此战是辽金双方在辽西地区最为重要的会战且以辽军失败而告终。

其失败主要是由统治者决策失误、军事实力过弱和环境恶劣等多原因促和而成。

此战之后,辽方基本上失去对辽境东部的军事防御,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生活尤其东京诸路日趋窘困。

关键词:辽史研究;辽末;女真;沈州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023-04收稿日期:2015年12月10日作者简介:汪妮,1990,汉族,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辽金史辽代沈州,原属挹娄国地。

渤海时建定理府,都督沈、定二州,共统九县,后因故被废。

辽太宗始置兴辽军,后更名为昭德军,曾先后隶属永兴宫、敦睦宫,兵事隶属于东京都部署司,其下辖一州二县:岩州、乐郊县、灵源县。

沈州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东至辽水,水东即为生女真界,西南距东京仅百余里。

辽朝末年辽金双方在此发生了一场重要战役,以辽方失败且丧失对辽境东部控制而告终。

一、沈州之战的背景辽末,因统治者腐化、剥削严重、民族矛盾加深等,致使各地掀起反辽之潮,局势甚为严峻。

其中渤海高永昌起义,占据辽东地区是此役的直接诱因。

但沈州之战爆发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应归结于女真人的崛起。

总之,此场战役是女真对抗辽朝的必然过程。

(一)辽末局势严峻辽末,天祚帝“好畋猎,淫酗怠于政事,四方奏事往往不见省。

”①朝政大权主要掌握在以萧奉先为首的奸臣手中,清官廉吏受到排挤打压,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据《辽史·天祚帝纪》卷30载:“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国本,群下离心。

沈阳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

沈阳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

沈阳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1. 引言1.1 沈阳名称沿革与古城建置沈阳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名称沿革及古城建置历史十分悠久。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沈阳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最早由燕国国君之后赵武创立,取名“沈洲”,意为“深谋远虑”。

后来,隋代开皇年间改名为“和龙”,唐代时期改名为“沈阳”,称呼至今。

沈阳古城的建置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始建于辽代,历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兴建、扩建和修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城风貌。

沈阳古城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城墙,城门遍布四方,状如矩形,构筑了坚实的城防体系,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沈阳古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东临辽河,西靠浑河,南接沙河,北接梧桐山,山水相依,风景优美。

这种地理优势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古城增添了独特的风貌和魅力。

沈阳古城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沈阳古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城的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古城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应不断加强古城的保护工作,继承和发扬古城的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开发古城的旅游资源,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上述,沈阳古城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未来,应加强古城的保护工作,保留和传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积极促进古城的发展,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沈阳的名称由来沈阳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研究发现,沈阳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沈阳城市起源与发展简述

沈阳城市起源与发展简述

一、沈阳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沈阳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

沈阳的新乐遗址是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处古人类生活的聚落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的历史。

沈阳历经夏、商、周,借助良好的自然条件,原始农业得到发展,较稳定的粮食产量、农业生产促进了大批农村聚落产生。

战国时,燕在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激烈转变的当口,在东北由弱到强。

经过疆土的扩展,后在东北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沈阳就隶属辽东郡。

1958年-1965年,沈阳郑家洼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两汉以前、战国以后,这里就已有城郭和人烟了。

两汉时期沈阳已有了最早的名称——侯城,属辽东郡。

侯城管辖着辽东郡中部的大量村镇并且是有一千多名常驻士兵的军城。

侯城的军事地位高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城在东汉遭到了破坏,侯城的和平安定和建设发展遭到空前的毁灭。

在魏时,司马氏强迫数十万人迁居中原,汉以来得到充分发展的辽沈经济区被破坏,侯城从此湮灭。

虽在晋时今沈阳地区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经过被高句丽的占领仍然没恢复昔日的繁荣,甚至是社会倒退。

隋唐时,辽东得到收复,唐王朝只是注重政治领有和军事占领,汉侯城时的封建社会形态仍然无法重现。

沈阳的正式建城是在辽代沈州的建立,沈州当时属于东京道辽阳府管辖,是一个中等城镇,以汉人为主。

金时沈阳自身发展得到了进步和提高。

金沈州城内设坊,周围乡村设社,坊和社是第一次出现在今沈阳地区历史上的基层政权组织。

明昌四年金沈州有户36892,金末时达到18万多人,是东北地区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

沈州城经过金末又遭到了破坏,变成一片废墟。

蒙古占领辽东后沈州复建,用来安置高丽降民,1296年改为沈阳路。

一百年间经济虽然有恢复和发展,但天灾战火频仍,始终没有恢复到辽金时期的水平。

1388年明朝对沈州城进行重建,新建的沈州城极为宽阔、壮观,周围为九里三十步,城高为二丈五尺,并改名为沈阳中卫。

康熙年间沈阳曾有一个承德县

康熙年间沈阳曾有一个承德县

康熙年间沈阳曾有一个承德县管辖范围很大,早于河北承德60多年□辽宁日报记者/吴限晚清时期的沈阳小西关皇城根。

位于沈阳的上伯官屯汉代古城遗址考古现场。

核心提示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2300年前的边远军事要地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

随着历史的变迁,沈阳曾多次更名:从最初的侯城到玄菟、乐郊、沈州、沈阳路、沈阳中卫,再到盛京、奉天、承德,直到今天的沈阳市,这些称谓的演变,演绎了沈阳城怎样的历史变迁?为此,笔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姜念思和著名清史研究专家佟悦。

侯城——沈阳第一个名字考古学家姜念思告诉记者,历史上,沈阳有据可考的正式见于文献的记载始于西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

该书记载,辽东郡下设18个县,其中就有“侯城”,系辽东郡“中部都尉”驻地,是军事重镇。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名将秦开率领精锐之师,在沈阳地域同入侵之东胡族人展开了浴血奋战,结果东胡族人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败退而逃。

秦开为了防止东胡族人再犯,便在这里屯兵戍边,并名之曰“斥堠”。

到了秦汉,朝廷废除分封制,设置辽东郡,在沈阳地区设置了侯城、高显、辽阳、望平4县,而侯城较为著名。

姜念思介绍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沈阳市区内陆续发现了战国墓、汉墓,90年代又发现战国、汉代古城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

结合历史文献考证,他认为,侯城遗址应该就在沈阳旧城内,今天的沈阳市就是在侯城遗址上发展起来的。

玄菟郡治所在上伯官屯姜念思介绍说,在东汉末期至三国公孙据辽时代,沈阳地域还曾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古城,即玄菟郡城。

《晋书·地理志》载,玄菟郡城是汉武帝在燕、秦基础上开拓辽东和鸭绿江左岸而设置的四郡之一,最初设在沃沮。

由于四郡边域辽阔,常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所以从汉昭帝开始,玄菟郡城逐渐内缩,向辽东内迁。

后经史学家考证,玄菟郡城迁至今辽宁新宾苏子河上游,大约在东汉末年和三国公孙度时代,再迁至今沈阳市浑南区上伯官屯。

《晋书·地理志》载:“玄菟郡,汉置。

沈阳的历史

沈阳的历史

沈阳的历史7200年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西汉时期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唐代改称“沈洲”公元921年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

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

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1929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1964年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1993年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至今沈阳市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于洪、苏家屯、东陵、新城子9个市区以及新民、辽中、法康、康平4个县(市)。

辽阳辽阳市总面积4741平方千米。

总人口181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白塔区民主路38号,邮编:111000。

代码:211000。

区号:0419。

拼音:Liaoyang Shi。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

辽代北方民族的内聚:辽宁地区的移民及其影响肖忠纯【摘要】辽代,东北地区处于大移民时期.由于辽宁地邻契丹内地,地旷人稀,且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更是移民频繁,规模空前.移民以内聚型流入为主,且多为战俘型移民.汉人和渤海移民居多,兼有契丹、女真、奚、西夏、新罗等族移民.移民大多聚族而居,形成辽宁地区大杂居、小集居的民族人口分布状态.在辽宁地区,辽河以西多为汉人,辽河以东渤海人居多,而其他民族则集中分布在若干州县和地区之内.这种内聚型移民促进了辽宁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兴起,交通线路得到改善,也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民族融合.【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辽代;辽宁地区;内聚型移民;影响【作者】肖忠纯【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历史系,辽宁锦州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80.1在辽宁的古代历史中,辽代以前曾有山戎、东胡、秽貊、汉、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多民族活动。

由于多年战乱,唐代后期辽宁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口大量减少,地旷人稀。

到了辽代,辽宁地区各民族人口状况发生了剧烈而频繁的变化。

至今,学界针对辽宁地区古代移民和人口问题的研究仍较为薄弱。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对辽史和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研究。

辽代兴宗以前,诸帝征伐不断,掳掠了大量人口,迁入上京、中京和东京道地区。

与今辽宁地区相关的移民不仅频繁,而且数量众多。

自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1年任夷离堇以来,多次南掠中原、伐女真、灭渤海国,掳掠了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许多被安置在今辽宁地区。

据《辽史·太祖纪》记载,神册四年(公元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次年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今辽阳市老城)、沈州(今沈阳市)”;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夏五月,“徙蓟州民实辽州(治今新民辽滨塔村)地”[1](卷2《太祖纪下》)。

另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壕州(今彰武县小南洼古城)、霸州(今朝阳市,后升兴中府)、黔州(今义县北)及其下辖盛吉县、锦州、沈州及其下辖乐郊县和灵源县、广州(沈阳市西南彰义站)、祺州(今康平市东南小塔子古城)及其下辖庆云县、银州(今铁岭市银州镇)永平县、归州(盖州熊岳城西南归州)等州县为太祖时移民所建,宜州(今义县东北)也为太祖时所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代的沈阳叫沈州
辽宁日报社记者/宋彧
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朱雀双兔图》
鎏金银舍利塔本报记者/宋澍摄
沈阳大舞台下是辽代粮仓本报记者/宋澍摄
法库辽墓出土的酱釉鸡冠壶辽代云龙纹大铜镜核心提示
1000多年前,我们走过的这条街上,可能也有三三两两的契丹人走过;我们看戏的那个剧场地下,竟然是辽的官府大粮仓……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辽沈大地寻访辽代遗迹并不难,契丹记忆仍在。

辽代粮仓埋在中街大舞台下面
中街,沈阳最早的商业中心,也是沈阳的第一条步行街。

大舞台位于中街的西边,这个建于1908年的老房子,今天仍是沈阳城的标志之一。

四面八方奔向中街的公交车站,大都设在这儿的一左一右。

大舞台的后身是“盛京古玩城”,周边,有名的无名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卖古旧书籍的、卖工艺品的、卖书画的、卖文房四宝的、卖乐器的、卖老旧杂物的,说忙也不忙,说闲也不闲……尽管与“古”沾边,但问起大舞台的前世,他们只是或笑笑或漠然,然后摇摇头。

白天的大舞台很安静,晚上如果有演出,就会显得热闹非凡。

演出的和看演出的人或许
不会想到,在舞台和座位下面,1000多年前,是沈州城官署的大粮仓。

辽代时,沈阳名为沈州。

据史料载,沈阳拥有较为像样的城墙始于辽代。

辽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侯城旧址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城墙用泥土夯成。

因新城设在当时沈水(浑河)之畔,而名之为沈州。

1996年3月,当时的沈阳市文物考古钻探队对大舞台地区的建筑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调查。

结果显示,大舞台建筑工地的文化层堆积,东区稍厚于西区,但形成年代一致,推测系逐渐堆积而成,可能有多层发现。

没想到,这一挖就是六层。

第一层,现代的;第二层,晚清的;第三层,清代中期的;第四层,明末清初的;第五层,辽末元初的。

第六层以下是生土层,没有人类活动遗迹。

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第六层,竟然是炭化谷物堆积层——谷物炭化程度较高且纯净,含水量较大。

炭化谷物遗存的面积大约150平方米,炭化谷物堆积厚度为0.2米至0.4米,谷物堆积集中而密实。

由于谷物以下为不吸水的生土层,致使地层上部渗水大量留存于谷物之中。

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谷物之上,还有已炭化的木柱、辽代典型的泥灰布纹瓦以及灰砖。

由此可以断定,这是辽代沈州城的一个粮仓,而且是一座具备一定规模、大量存储粮食的仓库。

如此大规模的粮仓,绝非居民所有,应当是辽代沈州城内官署储粮仓库。

这个粮仓可能毁于大火,以致谷物、木柱等均已炭化,得以深藏地下。

沈阳市区西北,皇姑区塔湾街,曾是沈阳“八景”之一的那座辽塔,依然古色苍然。

因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

1985年维修时,发现此塔为罕见的空心,塔内发现了圆形地宫,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四壁有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画阿难、迦叶、护法神等。

塔中出土了大型石函,盖上刻有“维南赡部洲大契丹国辽东沈州西北丰稔村东重熙十三年次甲申四月大壬辰朔冥生十五叶藏”及建塔人姓名、职务等。

关于此塔的建造,民间有种种传说。

但此塔出土的一件石函,揭开了舍利塔的真实来历。

辽代佛教盛行,上自皇帝下至百姓,人人崇佛信佛,因此修庙建塔之风很盛。

当时,共有1500人自愿出资建造佛塔。

每人施资多少都记在石函上,以示功德的大小。

据说,集资办事并将集资者名单和施资额记载下来的做法,就是从这里传下来的。

辽代高粱酒藏在法库的山丘中
辽河中游右岸,长白山山脉与阴山山脉余脉交会的地方,是沈阳市法库县所在地。

辽代时,法库东部村落归祺州(今康平小塔子)管辖,西部地区隶属上京道渭州管辖。

出法库县西南行50公里,便是叶茂台镇叶茂台村。

村西北两公里,山丘连绵,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叶茂台辽墓群就分布在这里。

西面的圣迹山上,先后发现了6座辽墓。

1974年4月的一天,一对农民父子在叶茂台村西北面山坡上无意中又发现一座墓。

5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等单位开始发掘,认定为辽墓后,被编为七号墓。

保存完好的七号墓室,让所有考古人员眼前一亮——雕花敷彩石棺静静地卧在那里,棺床小帐、刻丝织海水金龙袷(音“夹”)被、鎏金银捍腰、袍服饰摆放整齐,仿佛主人刚刚整理过。

青釉碗盘中,还盛着松塔和桃李余核。

大型瓜棱式漆奁盒、海兽葡萄铜镜似乎在暗示,这儿的主人是女性,她还下棋——一盘双陆棋还没终局。

根据专家对墓室中的遗物测定,墓主人应为辽代中期公主级的贵族人物。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两壶千年白酒,装在白瓷壶中,放在墓中的一张木桌底下。

其中一件中竟然有液体——特别淡的黄色,很清澈,闻起来没有什么味。

化验结果清楚地标明液体中含有微量乙醇——这是千年古酒啊!
考古专家分析说,应该是粮食酒,考虑当时辽宁地区的农作物,高粱酒的可能性比较大。

法库人对白鹤有很深的情结,辽墓群中曾出土过印浮雕双鹤纹方砖和描绘群鹤的壁画。

现在,法库每年都举办白鹤节。

当地人告诉记者,白鹤是法库县的县鸟。

每年候鸟迁徙的时节,白鹤就会齐聚法库,飞时如云遮日,落时不见湖边草。

东木叶山上的辽文化博物馆,也是法库的辽文化特色景观,名曰白鹤楼。

辽代时,法库是辽后族萧氏重要聚居地,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皇太后萧绰命宰相韩德让在萧氏居住地昌平堡(今法库)建白鹤楼,后因连年战乱未能竣工。

3年前重建的白鹤楼,主体建筑采用辽代时期风格。

四面八角谓之“四面八方”,寓意辽代契丹族八部落。

中部大厅设有主题艺术浮雕,表现白鹤楼的神话传说。

辽代读书堂建在医巫闾山山顶上
辽代共有9位皇帝,其中有3位皇帝,即世宗皇帝耶律阮、景宗皇帝耶律贤、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还有被追谥为文献皇帝的义宗耶律倍葬于医巫闾山。

大望海山是医巫闾山最高峰,在这高峰顶上,清晰可见散落在地基周围的砖瓦石块——这就是辽代第一个太子耶律倍的读书堂。

耶律倍(899年-93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长子,公元916年立为太子。

但是,耶律倍没能继承皇位,他的弟弟耶律德光即位后,耶律倍将妃子和5个儿子留到东京(今辽阳)做人质,自己带40余人来到医巫闾山,在大望海山修建了读书堂。

耶律倍在闾山画了一幅“逐鹿图”,被耶律德光认为是在影射皇权,派人追杀他。

耶律倍带人逃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被后唐的第四位皇帝李从克所害。

公元947年,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当上了辽国的第三任皇帝,再次复攻中原,在洛阳找到父亲耶律倍的遗骨。

耶律阮费了一番苦心后,决定将父亲的遗骨安葬在医巫闾山的龙岗子,立为显陵。

同时修建显州城,也就是现在北镇城的北半部,现在的鼓楼就是当时显州城的南门。

辽代的几位皇帝远离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的祖陵,而葬于医巫闾山,让人猜测这里可能一度是辽的第二政治中心。

那么,在阜新,那么多的辽代佛塔也让人感慨这里的文化积淀。

历经千年,仍矗立在阜新地面上的辽代佛塔有3座。

懿州塔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懿州古城内西半部中央,东塔山塔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山坳中间,因靠近塔子山而得名,始建于辽圣宗年间。

烧锅屯塔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城东十家子镇塔山屯之巅,始建于辽会同元年。

在阜新,有据可寻的辽代塔迹还有十几座。

在红帽子成州塔地宫中,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辽代文物,包括金塔、银塔、金链白玉盒、“叠胜”琥珀盒等。

□本报记者/宋彧中街的辽代粮仓、皇姑的辽代舍利塔、法库的辽代高粱酒、闾山的辽代“读书堂”、阜新的辽代佛塔……因为惊讶,我们不禁张大了嘴巴,可嘴巴还没合拢,我们又得知,辽代竟然有6位宰相出自法库。

请继续关注“找寻辽河流域那个消失的民族”。

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竹雀双兔图》。

鎏金银舍利塔。

□本报记者/宋澍摄
沈阳大舞台地下是辽代粮仓。


法库辽墓出土的酱釉鸡冠壶。

辽代云龙纹大铜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