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秧歌》教案
《锣鼓歌》教案
![《锣鼓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4159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c.png)
《锣鼓歌》教案教案:《锣鼓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章第三节《锣鼓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锣鼓艺术,通过学习锣鼓歌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锣鼓歌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跟着节奏敲击锣鼓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锣鼓歌的节奏变化和旋律演奏。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锣鼓歌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锣鼓乐器、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锣鼓乐器、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锣鼓节奏练习,引起学生对锣鼓歌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锣鼓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重要性。
3. 演示:教师演奏锣鼓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4. 学习:学生跟教师一起学习锣鼓歌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分组练习。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锣鼓歌的演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锣鼓歌的起源和发展2. 锣鼓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锣鼓歌的节奏和旋律,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2. 答案: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锣鼓歌的节奏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要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锣鼓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演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锣鼓歌的节奏变化锣鼓歌的节奏变化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包含了丰富的节奏元素,如快慢、强弱、停顿等。
这些节奏的变化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节奏变化,以便能够准确地演奏出锣鼓歌的韵味。
1. 基本节奏练习: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节奏入手,让学生跟随鼓点进行敲击。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6b98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b.png)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篇一:秧歌舞教案1《秧歌舞》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秧歌舞》。
2、学习并掌握秧歌舞“十字步”的简单律动,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学习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随音乐跳起秧歌舞。
2、加入锣鼓等乐器对秧歌的典型节奏进行演绎时,学生之间的准确配合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黑板、粉笔、锣、鼓、镲、绢花、红绸等。
教学过程:准备:师生问好一音乐导入(5)1、初次聆听歌曲师: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放歌曲) 生:高兴地热烈的师:你们说的非常好。
那咱们再来感受一下。
(放歌曲)2、复听歌曲师:要求仔细听听歌曲中他们在做些什么?生:扭秧歌师:他们在怎么着扭秧歌生:敲锣打鼓!二、学唱歌曲(多媒体出示歌词)师:让我们轻声的来跟着他们唱一唱。
(轻唱)不足之处纠正复唱。
师:(歌曲处理)跳秧歌时又敲锣打鼓,心情是什么样的?生:热情、高兴地。
师:(肯定学生)对呀那我们把这种情绪带到我们的歌曲演唱中。
老师伴奏,学生演唱。
(示范热情的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 三、学习秧歌舞“十字步”师:歌曲学会了,哪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秧歌舞(多媒体出示)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通过歌声人们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
建国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
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
1、介绍秧歌,学习“十字步”。
(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东北秧歌是其中之一。
跳舞时脚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情绪欢快、热烈)(教师画出“十字步”的图示,示范十字步的步伐。
)(多媒体出示)2、跟着音乐,做出“十字步”律动。
锣鼓歌教案
![锣鼓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5ed0c08762caaedc33d418.png)
锣鼓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敲锣打鼓的活动,感受锣鼓的音色和音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唱《锣鼓歌》感受欢快的音乐情趣。
培养学生相互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唱《锣鼓歌》感受欢快的音乐情趣。
教学难点: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
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着这欢快的音乐、扭着秧歌,你们觉得什么日子要到了?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回答:喜欢。
风俗习惯有:包饺子、放鞭炮。
3、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很有意思,很热闹。
你们听,学生听音乐。
4、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
二、寓教于乐1、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2、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学生练习,再用锣和鼓敲一敲。
3、学唱歌曲4、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学生回答:能。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
(幻灯6)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6、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唱7、刚才,有的同学唱的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8、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9、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10、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我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唱卡拉ok呢?跟伴奏音乐唱。
三、创造表现1、唱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气氛更热烈?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扭秧歌》教案(精选6篇)
![《扭秧歌》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d990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b.png)
《扭秧歌》教案(精选6篇)《扭秧歌》篇1一、活动目标:1、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2、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二、重点:感受旋律的欢快,初步学会秧歌舞的基本动作。
难点: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并能相互合作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
三、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彩带,秧歌舞碟片四、活动过程:(一)、欣赏《秧歌舞》,引起幼儿兴趣1、小朋友们你们跳过秧歌舞吗?(请幼儿欣赏)2、你看到里面的人是怎么跳舞的?他们做了哪些动作?(扭来扭去很高兴的样子)(二)、倾听音乐两遍,幼儿联想1、这首歌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欢快、高兴等)2、你听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3、你会给这首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呢?(三)、教舞蹈《扭秧歌》1、欣赏老师完整跳一遍。
2、逐句跟学,边哼唱曲子边跳。
3、教授基本舞步“秧歌十字步”。
4、完整跟老师练习一遍。
5、听音乐徒手跳一遍。
6、幼儿手拿彩带,面带表情跳两遍。
(四)相互合作,表演舞蹈1、讨论: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合作表演?2、请几名幼儿合作表演一次。
3、请小朋友们相互合作表演舞蹈。
(五)老师小结《扭秧歌》教案篇2活动目的:1.培养规则意识,能与同伴配合协调。
2.获得对民间游戏的感性经验。
活动材料:彩条若干,《过新年》音乐光盘、轻柔的音乐。
全体幼儿准备。
活动建议:1.扭起来教师播放音乐《过新年》,手拿彩带扭秧歌,把欢快的喜气洋洋的精神表达出来,以激发幼儿扭秧歌的*。
2.武动彩带每个幼儿拿彩条,排成一纵队,三个教师穿插在中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交替,排头老师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
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地上挥舞彩带,教师参与其中带动幼儿扭起来。
指导幼儿双臂用力挥舞,如画圈、抖动、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彩带随风飘动。
3.舞动身体幼儿分组随音乐扭秧歌,康纳一组早到达终点,为胜队。
4.放松运动教师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放松摆动身体,达到调整的目的。
新春锣鼓秧歌活动方案
![新春锣鼓秧歌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bb1a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6.png)
新春锣鼓秧歌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新春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社区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为了庆祝新春的到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们计划组织一场锣鼓秧歌活动。
通过秧歌表演和锣鼓演奏,展示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的节日生活,同时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活动的策划方案和执行计划。
2. 活动目标•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居民对文化的认知度。
•丰富居民的节日生活,提供娱乐和社交的机会。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 活动内容3.1 锣鼓演奏安排专业的锣鼓队进行演奏,包括传统锣鼓和大提琴演奏。
演奏节目将涵盖传统锣鼓曲目和现代音乐的改编,以增加观众的欣赏度。
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还可以组织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让观众一起参与演奏。
3.2 秧歌表演邀请专业的秧歌团队进行表演,展示传统秧歌舞蹈。
秧歌表演具有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动作,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秧歌表演也可以让观众参与进来,通过学习基本的秧歌步伐,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3.3 互动游戏在活动期间,安排一些互动游戏,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可以设置抽奖环节,送出一些小礼品,以增加观众的期待和参与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踩高跷、耍旗等,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
3.4 舞台布置在活动现场设置一个舞台,舞台上摆放锣鼓和乐器,并悬挂节日的彩带和灯笼。
可以使用舞台背景幕布,印制有活动主题的图案和文字,增加活动的视觉效果。
同时,为观众提供足够的座位和站立区域,确保观众能够舒适地观看活动。
4. 活动计划4.1 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新春前夕,具体日期根据社区居民的方便情况确定。
活动地点:社区广场或者公园。
4.2 组织和协调活动由社区居委会主办,居委会将指派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组织方应提前与锣鼓团队和秧歌团队联系,确定演出和表演时间,并协商活动费用等事宜。
鼓子秧歌教案
![鼓子秧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ff26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c.png)
鼓子秧歌教案教案标题:鼓子秧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鼓子秧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活动的设计,学生将学习到鼓子秧歌的基本知识、技巧和表演要领,并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艺。
教学目标:1. 了解鼓子秧歌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基本的鼓子秧歌技巧,包括节奏感、击鼓技巧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包括合奏、合唱和舞蹈。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鼓子秧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鼓子秧歌的表演要领和舞蹈动作。
3. 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鼓子秧歌音乐和舞蹈视频资料。
2. 鼓子、锣等乐器。
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4. 学生的舒适服装和舞蹈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鼓子秧歌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鼓子秧歌的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 介绍鼓子秧歌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鼓子秧歌的乐器和舞蹈动作,解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和意义。
技能训练:1. 教授基本的鼓子秧歌节奏感和击鼓技巧,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
2. 教授鼓子秧歌的舞蹈动作,包括手臂、腿部和身体的协调动作。
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段鼓子秧歌表演。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协商舞蹈动作和音乐编排。
3. 指导学生通过合奏、合唱和舞蹈展示团队合作成果。
展示与反馈:1. 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鼓子秧歌表演。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鼓子秧歌表演团队来学校进行现场表演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鼓子秧歌比赛或校内文艺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技能掌握程度、团队合作等。
秧歌鼓舞教学教案中班
![秧歌鼓舞教学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f2f8e1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1.png)
秧歌鼓舞教学教案中班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表演艺术,秧歌在中国各地都有独特的演绎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中班的幼儿教育中,通过秧歌鼓舞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感和节奏感,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感受秧歌的节奏和动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3.通过秧歌的舞蹈动作,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播放秧歌音乐的音响设备;2.教学道具:秧歌饰品、彩带等;3.教学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保证幼儿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感知音乐:播放秧歌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动感,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3.学习舞蹈动作:老师示范秧歌的舞蹈动作,让幼儿模仿跟随,逐步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如扭腰、踢腿等。
4.装饰彩带:给每个幼儿发放彩带,教导幼儿如何将彩带装饰在自己的手腕上,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
5.合作表演: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队长,带领队员进行秧歌表演。
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配上不同的秧歌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
6.展示演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鼓励欣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7.总结回顾: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积极评价每个幼儿的努力和表现,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延伸:1.通过制作手工舞蹈道具,如秧歌饰品、舞蹈面具等,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创造力;2.观看更多的秧歌表演视频,了解不同地域的秧歌表演风格。
秧歌教案(5篇范文)
![秧歌教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a9be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3.png)
秧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秧歌教案大班舞蹈教案:《秧歌舞》授课老师:授课时间:设计思路:秧歌舞是我们中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我们河南是一个典型的汉族聚居区,了解和学习我们汉族特有的民族舞是很有必要的。
大班舞蹈《秧歌舞》共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以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为重点,第二课时以舞蹈表演及动作创编为重点。
本次活动——秧歌舞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直观欣赏和参与秧歌舞的表演、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进而为第二课时的创编和表现秧歌舞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
活动目标: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中国汉族舞蹈。
2.学习“秧歌十字步”,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活动准备:1、音乐《欢乐中国舞》及《拥军秧歌》片段。
2、秧歌舞道具——手绢。
3、课件(不同道具、不同场合秧歌舞表演图片、秧歌舞常用道具图片、秧歌十字步分解图)。
4、地面十字步标记每人一个。
重难点: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活动过程: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
(1)观察自己手中的手绢的形状、颜色师:王老师送给小朋友的是什么礼物呀?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汉族的舞蹈。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汉族人常常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锣鼓歌》教案
![《锣鼓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40a2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c.png)
《锣鼓歌》教案教案:《锣鼓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锣鼓歌》。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的锣鼓文化,让学生了解锣鼓的基本知识,掌握锣鼓的演奏技巧,并通过学习锣鼓歌《锣鼓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锣鼓的基本知识,知道锣鼓在中国音乐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锣鼓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学习《锣鼓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锣鼓的演奏技巧,能够合奏《锣鼓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锣鼓乐器、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自带的锣鼓乐器、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锣鼓乐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锣鼓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锣鼓的基本知识,包括锣鼓的种类、演奏技巧等。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初步感受锣鼓音乐的魅力。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配合演奏简单的锣鼓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4. 学习《锣鼓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锣鼓歌》,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跟唱,体会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5. 合奏练习(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锣鼓歌锣鼓的种类演奏技巧合奏《锣鼓歌》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复习《锣鼓歌》,加强对自己锣鼓乐器的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锣鼓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锣鼓演奏水平。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锣鼓文化,让学生感受锣鼓音乐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锣鼓的基本知识:需要重点关注锣鼓的种类、演奏技巧和锣鼓在中国音乐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秧歌舞》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秧歌舞》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05b6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f.png)
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秧歌舞》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秧歌很熟悉,在各个广场都会看到大人们扭秧歌,但是对秧歌舞中的“十字步”却不熟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东北秧歌的舞蹈特点,以及让学生感受到秧歌舞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热烈、奔放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绪。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教与学生学,让学生学会东北秧歌的步伐“十字步”,并且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秧歌舞》,并且能用打击乐器锣、鼓、小钹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秧歌舞》并学跳秧歌舞步,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难点: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十字步”,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秧歌十字步1、律动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音乐跳起来吧!(放《秧歌舞》音乐进教室)问:刚才我们跳得什么舞蹈?(秧歌舞)教师出示课题小结:这就是我们东北秧歌,秧歌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字步”。
让我们来学一学。
2、学习十字步首先,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也向前迈一步,然后左脚往旁一步,右脚向后退一步。
(反复练习)学习手的动作,让学生自然摆动。
你们跳得真棒,让我们随音乐跳一跳吧。
(放音乐)二、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多么热烈呀,其中用了很多的打击乐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音乐)(鼓、锣、钹)今天我把它们带到的这来,我们一同来听一听它是怎样为歌曲添彩的。
通过锣鼓迎春,让学生们能准确的打准节奏。
1、堂鼓出示堂鼓,教师随音乐敲击堂鼓。
问:它敲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出示节奏,提醒学生在歌曲什么地方敲击?学生进行模仿。
随音乐进行敲击。
2、锣出示锣,教师随音乐敲击锣。
问:它敲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出示节奏:提醒学生在歌曲什么地方敲击?学生进行模仿。
随音乐进行敲击。
3、小钹出示小钹,教师随音乐敲击小钹。
秧歌教案(范文)
![秧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9397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d.png)
秧歌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秧歌》,主要学习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跳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秧歌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秧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
2. 学会秧歌的基本跳法,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学习秧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跳法。
难点:学会秧歌的基本跳法,能够熟练地参与集体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秧歌扇子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秧歌音乐,让学生猜猜这是哪种舞蹈。
引入新课《秧歌》。
2. 基本知识学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秧歌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背景。
(2)教师讲解秧歌的基本跳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秧歌的魅力。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练习。
(2)教师播放秧歌音乐,学生跟随音乐练习基本跳法。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法。
4. 集体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检验学生对秧歌跳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秧歌起源:古代民间舞蹈发展:历史悠久,各地有特色基本跳法: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是否有秧歌活动,并简要介绍。
答案:示例:我国山东省有秧歌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秧歌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2.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所在地设计一场秧歌表演活动,包括表演内容、场地布置等。
答案:示例:我设计的秧歌表演活动分为开场舞、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四个环节。
开场舞由全体演员共同表演,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分别由不同的小组表演。
场地布置以红色为主,悬挂灯笼、彩带,营造喜庆的氛围。
鼓子秧歌男生教案
![鼓子秧歌男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e62e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d.png)
鼓子秧歌男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鼓子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鼓子秧歌的基本节奏和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鼓子秧歌的基本节奏和动作;
2. 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
1. 鼓子秧歌的音乐和舞蹈视频;
2. 鼓子和鼓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鼓子秧歌的音乐和舞蹈视频,向学生介绍鼓子秧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鼓子秧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基本节奏和动作(30分钟)。
教师向学生演示鼓子秧歌的基本节奏和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练习。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鼓子和鼓槌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展示和总结(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堂作业。
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鼓子秧歌的基本节奏和动作,下节课再进行展示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鼓子秧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音乐和舞蹈元素,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不断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设计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2d54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3.png)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设计秧歌锣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和传承秧歌锣鼓的艺术。
本文将设计一份以秧歌锣鼓为主题的微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秧歌锣鼓的起源、形式、演奏技巧和文化意义,以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秧歌锣鼓的基本演奏技巧;3. 了解秧歌锣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秧歌锣鼓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3. 秧歌锣鼓的表演形式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基本演奏技巧,文化意义;难点:秧歌锣鼓的演奏技巧,如何将文化意义传达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秧歌锣鼓表演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秧歌锣鼓的基本形式和表演特点,激发学生对秧歌锣鼓的兴趣。
2. 学习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5分钟)通过PPT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秧歌锣鼓的起源地、演变过程和相关传统节日等内容。
3. 学习秧歌锣鼓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20分钟)通过展示秧歌锣鼓的基本乐器和演奏技巧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秧歌锣鼓的基本乐器包括锣、鼓、钹等,以及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4. 学习秧歌锣鼓的表演形式和文化意义(20分钟)通过PPT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秧歌锣鼓的表演形式和文化意义,包括秧歌锣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意义,以及秧歌锣鼓的表演形式和传统节日等内容。
5. 演练和展示(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演练秧歌锣鼓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秧歌锣鼓的起源、形式、演奏技巧和文化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及反思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762c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秧歌锣鼓的微课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秧歌锣鼓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教学内容:秧歌锣鼓的起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音乐特点等。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秧歌锣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难点:秧歌锣鼓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
4.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秧歌锣鼓的起源、发展历史,通过视频展示秧歌锣鼓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播放秧歌锣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秧歌锣鼓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讲解秧歌锣鼓的起源、发展历史,介绍秧歌锣鼓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
第三步:展示播放不同地区秧歌锣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秧歌锣鼓表演。
第四步: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秧歌锣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表达对秧歌锣鼓的理解和感受。
6. 教学资源:秧歌锣鼓表演视频、图片资料、音乐资料等。
7.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秧歌锣鼓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秧歌锣鼓的理解和感受。
8.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秧歌锣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多媒体资源来支持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秧歌锣鼓的魅力。
二、反思本次微课的教学内容是秧歌锣鼓,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了秧歌锣鼓的起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和音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秧歌锣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不足,虽然有秧歌锣鼓表演视频和图片资料,但是种类和数量都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展现秧歌锣鼓的多样性。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单一,主要以讲解和展示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以上不足,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是增加教学资源,通过收集更多的秧歌锣鼓表演视频和图片资料,展现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秧歌锣鼓表演,让学生全面了解秧歌锣鼓的多样性。
秧歌锣鼓活动方案策划
![秧歌锣鼓活动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f38062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4.png)
秧歌锣鼓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秧歌锣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计划开展一场以秧歌锣鼓为主题的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秧歌锣鼓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秧歌锣鼓的认识和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之情。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选择在传统节日或重要纪念日进行,如春节、重阳节等;活动地点:选择在社区广场、公园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1. 秧歌表演:力邀当地知名秧歌团队进行表演,展示秧歌的魅力和独特的舞蹈艺术。
表演涵盖传统秧歌和现代创编的新秧歌。
2. 锣鼓演奏:邀请专业的锣鼓表演团队进行现场演奏,让观众感受到鼓声的震撼和锣鼓的精彩演奏。
并设置互动环节,邀请少数民族的锣鼓演奏者进行合作演奏,增加文化交流的元素。
3. 民俗展示:设置民俗展示区,展示秧歌锣鼓相关的文物、器具、服饰等,让观众感受到秧歌锣鼓的传统文化底蕴。
4.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体验区,邀请观众参与秧歌锣鼓的演奏和舞蹈,让他们亲身感受秧歌锣鼓的魅力。
5. 专家讲座:邀请秧歌锣鼓的研究专家进行讲座,解读秧歌锣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增加观众的文化认知。
6. 美食展销:配套活动为观众提供传统美食展销区,让观众在欣赏秧歌锣鼓的同时,品尝到地方特色美食。
四、活动组织和推广1. 筹备组织:组织活动筹备小组,明确分工和任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资金支持:联系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商家,争取活动所需的经费支持。
3. 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栏、电视台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宣传。
4. 合作伙伴:与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教育部门等合作,共同推动活动的开展。
5. 志愿者招募:组织志愿者进行招募和培训,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包括活动现场的引导、照顾等。
五、活动评估和总结1. 监督和评估:活动期间设立监督评估小组,进行活动的监督、评估和统计工作。
扭起秧歌敲起鼓教案
![扭起秧歌敲起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74f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9.png)
扭起秧歌敲起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通过练习和表演,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感受秧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4、场地:宽敞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5、音乐:秧歌音乐或锣鼓声。
6、教具:教师准备一些秧歌道具,如扇子、手绢、红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秧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播放一些秧歌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秧歌的韵律和美感。
二、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伸展、跳跃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新课学习(30分钟)
1、教师示范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让学生了解秧歌的基本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播放秧歌音乐或锣鼓声,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表演。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和个人。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秧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锣鼓秧歌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锣鼓秧歌活动策划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4fc3e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9.png)
锣鼓秧歌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一、活动背景介绍锣鼓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锣鼓秧歌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特举办锣鼓秧歌活动。
本策划方案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活动,使观众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锣鼓秧歌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锣鼓秧歌。
2. 提供一个互动和参与的平台,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锣鼓秧歌。
3. 增加本地旅游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
4. 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增进邻里关系和社会凝聚力。
三、活动流程安排1. 开幕式- 主题演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锣鼓秧歌进行专题演讲,介绍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 开场表演:由专业锣鼓秧歌团队进行开场表演,展示锣鼓秧歌的精华。
- 授旗仪式:邀请当地重要嘉宾进行授旗仪式,标志着活动的正式开始。
2. 文化展示活动- 秧歌表演:邀请各地锣鼓秧歌团队进行现场表演,演绎不同地域和风格的秧歌。
- 头面舞狮:请专业狮舞团队进行表演,与锣鼓秧歌相结合,增添活动的喜庆氛围。
- 民俗手工艺展示:设置展台,展示锣鼓和秧歌制作过程,吸引观众参观和了解。
- 传统美食展销:邀请当地特色餐厅设置摊位,展示和销售传统美食,让观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锣鼓秧歌的魅力。
3. 互动体验活动- 秧歌教学:邀请锣鼓秧歌团队进行现场教学,让观众亲身参与和学习秧歌舞蹈。
- 互动游戏:设置互动游戏环节,让观众参与锣鼓和秧歌相关的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 手工制作:设置手工制作区域,邀请观众参与制作锣鼓和秧歌相关的手工艺品,增加互动和参与感。
- VR体验:设置虚拟现实体验设备,让观众有机会在虚拟世界中体验锣鼓秧歌表演,增加活动的创新性和互动性。
4. 街头巡演- 锣鼓巡演:在活动周边街道上组织锣鼓巡演队伍,让更多市民能够近距离观看和聆听锣鼓秧歌表演。
- 互动表演:巡演队伍中设置互动表演环节,邀请观众参与,让街头巡演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秧歌锣鼓伴奏音乐教案
![秧歌锣鼓伴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f31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4.png)
秧歌锣鼓伴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秧歌锣鼓伴奏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秧歌锣鼓伴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习如何演奏秧歌锣鼓伴奏音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秧歌锣鼓伴奏音乐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2. 向学生介绍秧歌锣鼓的乐器组成和演奏技巧,如锣、鼓等。
3. 播放一段秧歌锣鼓伴奏音乐的示范录音,让学生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技巧训练: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乐器,如锣、鼓等。
5. 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打击技巧,如敲击、挥击等。
6. 指导学生练习基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逐渐增加难度。
合作演奏:7.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奏,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乐器的演奏。
8. 指导学生协调合作,注意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和统一。
创作发挥:9.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发挥,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节奏和韵律。
10.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彼此的音乐想法。
评估与总结:11. 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和创作,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1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音乐才能。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专业的秧歌锣鼓演奏者来学校进行示范和指导。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化活动,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安全,提前做好乐器的调试和维护工作。
2. 鼓励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支持。
锣鼓歌 音乐教案
![锣鼓歌 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bb03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1.png)
锣鼓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锣鼓歌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锣鼓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学习锣鼓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锣鼓乐器的介绍和分类。
2. 锣鼓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3. 锣鼓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锣鼓乐器。
2. 准备一段简单易学的锣鼓歌曲。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锣鼓乐器,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观察锣鼓乐器的外形和构造,让他们尝试敲击锣鼓,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和共鸣。
学习锣鼓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1. 分组让学生轮流尝试演奏不同的锣鼓乐器,教师进行指导。
2. 教师示范基本的敲击技巧和节奏感,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学习锣鼓歌曲的节奏和旋律:1. 教师播放选定的锣鼓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并让他们尝试跟着节奏拍手。
2. 教师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3. 分组练习演奏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巩固与评估:1. 学生分组进行小型演出,展示他们学习锣鼓歌曲的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段简短的锣鼓节奏,并与同学分享。
2. 邀请专业锣鼓演奏家或团队来学校进行现场表演和交流。
教案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锣鼓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学习锣鼓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合作演奏和小型演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置,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锣鼓秧歌》教案
【课型】:二年级
【教学内容】:
1、通过学习《秧歌步》,了解汉族人民在喜庆的日子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来表达欢乐、高兴、愉快的心情。
2、学习《秧歌步》培养学生在形体上表演、协调、手脚配合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表现自己。
【教学目的】:
1、《秧歌步》是汉族人在喜庆的日子常用动作,跳的一种舞步,在欢快的乐曲中边跳边扭动、相互配合表演的形式,用身体的扭动来表达自己心里高兴和喜悦。
也可称《大秧歌》步。
2、特点是欢快、跳跃、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听节奏练习舞蹈。
2、学习十字步。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听小燕子音乐飞进教室,站好上课前的队形。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上课前先问一声同学们好
二、复习秧歌步
1、《秧歌步》是汉族人在节日庆祝中跳的一种舞蹈形式,以十字步为主,跳出各种不同步伐和花样。
在练习时,先是双手插腰,“走十字步”。
在走十字步的时候,四步为一组,变动不同的队形和动作,通过单人扭动、双人扭动、集体配合扭,达到一起扭起来。
走十字步的步伐,先出第一步左脚踩在1的位子上,第二步右脚踩在2的位子上,第三步左脚踩在3的位子上,第四步右脚踩在4的位子上。
2、十字步走好后,练习双摆手,(左一次、右一次)一直在身体旁边摆双手,答到全身各部位扭动起来。
三、学习队形变化设计:
1、全班同学面向前走秧歌步。
…准备动作‟…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2、全班同学复习完后,开始学习队形变化。
…先是两人对脸‟跳。
3、变队形。
…交换位子、来回走四次‟
…两人都向前走‟…走到对方的‟…在走回原位‟
四:找朋友: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同时也爱和老师交朋友,那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这么的老师和朋友,你们是不是都想和他们交朋友,那我们大家一齐来做,找朋友的游戏。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上完了,同学们的这节课表现的非常的好我们学会了秧歌步队形变化,还交了很多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