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择68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2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

对比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等指标。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高(P<0.05),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评分低(P<0.05)。

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病情,缓解不良心态,达到护理目的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个性化心理护理;焦虑抑郁;神经功能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异常,出现缺氧缺血症状,导致患者脑组织软化、坏死,引发大小便失禁、头晕、失语、偏瘫等现象,在临床中存在较多风险[1]。

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但在治疗期间,一旦护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极易造成医疗纠纷事件,对治疗、护理工作产生较大影响[2]。

对此本文选择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时间:2019年9月-2021年3月;以68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随机分2组,各34例。

对照组男、女为20例、14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5±4.29)岁;观察组男、女为19例、15例,年龄63~85岁,平均(73.54±4.26)岁;基本资料一致,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定期消毒清洁,予以饮食管理、心理疏导等基础服务,结合病情展开康复训练,促使疾病恢复。

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内容:(1)角色转变: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转换角色,了解患者内心真实需求和想法,全面评估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展开针对性安抚和疏导,促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面对治疗和疾病,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2)针对性护理:对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要掌握其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帮助,经过安抚和鼓励,让患者树立自信心,勇敢表达内心想法。

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

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

脑梗塞患者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摘要】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冥想和心理支持等,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和适应疾病。

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了膳食、运动、药物管理等方面,通过指导患者合理生活,降低再发风险。

观察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结合应用效果更佳,提高了治疗的整体效果。

未来发展应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研究,为脑梗塞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领域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患者、方法、策略、内容、实施方式、效果观察、影响观察、结合应用、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突然发生梗阻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脑梗塞病变部位主要包括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等,病变严重程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程度。

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脑梗塞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头痛、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对于脑梗塞患者,除了及时的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1.2 心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重要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8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和相关护理,其中44例在治疗脑梗塞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称对照组;另外44例针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附加专业心理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

观察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态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并且治疗后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脑梗塞患者各期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梗塞;焦虑;抑郁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8-02脑梗死是常见的突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因各种诱因突然引发脑血管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大脑正常功能,导致各种后遗症体征。

此病发生突然,极易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改善,脑梗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可是各种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双重负担[1]。

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容易滋生于脑梗死各期,影响病情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合理心理疏导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状况的影响,现做出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式11一般资料88例脑梗塞患者于2011年10月——2012年10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诱发原因包括血压过高,饮酒过度、运动剧烈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均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方法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神志处于清醒状态,其中男76例,女32例,患者体重为45-82kg,平均为5837kg,年龄35-75岁,平均(5214±231)岁,病程05-15天,平均235天。

患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65例,其余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

患者既往精神正常,将患者按一般护理(44例)和心理护理干预(44例)随机分组,2组患者各方面资料等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护理诊断】在临床上,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诊断,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减少患者因卒中所产生的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发生;第二方面,应该在饮食结构方面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食物摄入,同时可以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量的食物摄取,比如可以给予患者豆制品、新鲜的果蔬摄入等,与此同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避免患者出现肠道功能的问题;第三方面,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方面,以及预防患者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给予患者患侧肢体按摩、功能位的摆放,以及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有效功能训练,与此同时应该预防可能发生的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第四个方面,主要是给予患者二级预防措施的采用,比如给予相应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降血脂药物使用等,与此同时,应该给予患者戒烟、戒酒,同时避免患者出现相应的心理波动。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有无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5、做好基础护理,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6、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7、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为实验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经一段时间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护理干预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轻者可致患者口眼歪斜、产生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患者肢体瘫痪,甚至是大小便失禁。

笔者从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出发,说明其心理和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5±3.5)岁。

1.2 方法1.2.1 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初期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从患者的角度加以考虑,使老年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心,减少患者的种种不安,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和康复活动,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使其能够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在生活方面,对病人要做好护理工作。

在饮食方面,应指导家属给患者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给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证患者每日都能接触到充足的阳光,定期给室内消毒。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严重损伤。

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他们更需要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

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时,了解和照顾他们的心理特点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病情。

一、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1. 焦虑患有脑梗塞的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他们会因为病情而感到不安。

这样的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为焦虑会增加血压和心率,而这些都会给身体和大脑带来额外的压力。

2. 抑郁抑郁是许多脑梗塞患者都会经历的情绪。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知道自己的病情会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导致他们感到失落。

抑郁也可能是由于药物、脑部受损或疼痛引起的,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积极性。

3. 自卑由于脑梗塞可能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沮丧。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再有价值,家人和朋友会开始为他们负责,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被削弱。

作为照顾者,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克服这种情绪,以免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4. 不安很多脑梗塞患者会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再可靠,因此感到不安。

他们可能会因为不安而过度担心,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的质量和生活习惯,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如何护理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健康1. 重视沟通保持每天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让患者知道他们不是独自面对疾病,有人在关心他们,支持他们。

我们需要在保护他们隐私的同时,保持与他们的坦诚交流,并帮助他们感到自豪和自信。

2. 给予支持和安慰脑梗塞患者需要感到自己有人能够依赖,因此提供支持和安慰非常重要。

这种支持包括听取他们的问题和顾虑,鼓励他们遵循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同时,应当警惕谣言和不正确的信息。

3. 有帮助的活动有些人认为休息是治疗的关键,但实际上休息过多也会增加身体和心理的压力。

确保患者有适当的减压活动,如散步、打牌、听音乐等,这样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稳定性。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刺 0~ 5, 浅 静 脉 、 后静 脉 及枕 静脉 , 于 固定 , 不 影 响 患 儿活 动 , 于 小 , 人 血 管时 角度 改 为 1。 1。使 针 身和 血管平 行 向前 推 进 。 耳 便 又 便 保 暖 , 多 采用 。 故
3 选择 静 脉 穿刺 点 的方 法
但额 正 中静 脉 易 外 渗 , 行 进 针 可 克 服 此 缺 点 。② 颞 静 脉 : 逆 较
皮肤 , 远心 端 5~ 1。 针 , 回血 后沿 静脉 走行 再刺 人 一 段后 靠 。 O进 见
固定 , 针 时应 快 , 进 但切 忌 过 深 , 因新 生儿 皮 下 脂 肪少 , 开皮 后 就 52 婴 幼 儿 : 额 正 中静 脉 : . ① 比较 粗 , 于 固 定 , 紧 皮 肤 易 绷
0 60 ) 20 0
【 章编 号】 D 7 2 121 )5 0 5 1 文 1O —8 3 (0 1O —03 一O
小 儿静 脉 穿刺 成功 和 护 士 的 心 理 素 质 、 脉 的选 择 、 针手 4 持针 手 法 静 持 法及 穿 刺后 固定 等因 素有 关 。 1 心 Nhomakorabea 素 质
静 脉 的选 择 应 避 免 在 骨 隆 突 处 、 节 部 位 、 脉 活 瓣 处 穿 是血 管 。 关 静 刺, 还要 根 据患 儿 的病 情进 行合 理 的 选 择 。先 头皮 后 四肢 、 先额
后 枕 、 大 后小 。小 儿 头 皮 静 脉 极 为 丰 富 , 大 的 有 额 静 脉 、 先 较 颞 后 2 。 3。 针 , 头 斜 面 刺破 皮 肤 后 , 头 行 于 皮下 时角 度 变 O~ O进 针 针
静脉 穿 刺输 液 的 成 功 率 , 好 自我 心 理 调 节 。对 患 儿 进 行 必 要 5 一般 静脉 穿 刺 法 做 的安 抚 , 量减 少 紧张 惧怕 的心 理 , 患 儿 及 时 进 入 良好 的 穿刺 尽 使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将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资料。

结果:通过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达到100.0%,其中显效为71.5%。

结论:通过对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依据其心理的需求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减少后遗症的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标签:脑梗塞后遗症;心理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079-01脑梗塞是属于一种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此病的特点就是起病急、恢复较慢且致残率较高,其中大部分患者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主要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等,使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

因此,在临床医学上对于如何使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能尽快恢复生活能力,甚至重新回归社会,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4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58~86岁;患者中的病程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10年;所选病例患者均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后遗症(如:单、双下肢乏力,偏瘫、失语以及截瘫)。

2心理特点2.1挫折与依赖心理脑梗塞后遗症极易引起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其生活必须依赖于他人,或者是经过对方治疗其病情恢复较慢,这样容易让患者感到失望、情绪低落等消极心理。

2.2冲动易怒部分患者平时自尊心比较强,突然生病且需要别人照顾,因而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以及精神孤独等,这样极易使得患者冲动易怒。

2.3抑郁心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之病情较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且希望有更多的亲人陪在身边,致使在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及抑郁情绪。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老龄化趋向于年轻化,由于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并发症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根据不同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心态,在疾病早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可使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8例脑梗塞患者,年龄43~64岁,男86例,女22例,73例发病时间在6h内,24例发病时间在6~24h内,其中治愈76例,好转32例。

2常见心理问题2.1恐惧因对自身疾病与治疗缺乏认识,一旦患上该病普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认为没有治疗前途。

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悲观丧气等自我形象紊乱,临床上多见于年轻的患者。

年青人感情比较脆弱,对未来充满理想,人生的路还很长,一旦确诊脑梗塞,越年青的人恐惧心理越重,心理上难以接受疾病的事实。

2.2焦虑脑梗塞起病急、致残率高、恢复慢,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该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一旦被确诊显得情绪紧张,难以接受事实。

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3烦躁是患者对疾病做出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许多患者在患病期间情绪低落,变化无常,消极悲观。

认为脑梗塞不能根治,因此心情异常烦躁,这类患者主要是中年妇女,因为她们家庭负担重,又要工作,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情绪不稳定,更显得脾气暴躁,这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2.4偏执多见于个性较强的患者,表现为自以为是,依从性差,且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认为治疗与不治疗无所谓,对治疗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医生是小题大做,还有一种逆反现象。

3护理3.1增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把他们当朋友,痛过语言、表情显示出对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让他们面对患病这一客观事实,让他们鼓起生活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的应用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的应用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a n g s h a , Hu n a n P ov r i n c e , 41 0 0 0 7 ,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a p p l i c a i t o n e f e c t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n d h e l a t h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h e c a r e o f p a t i e n t s
4 1 2 0 0 3 ; 2湖南省中医附一医院 , 湖南长沙 4 1 0 0 0 7
【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 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该 院从 2 0 1 0年 3月一 2 0 l 2年 6月间 ,
经 过医院确 诊的符合 条件 的脑 梗塞 患者 1 8 0 例, 按照 1 : l 的比例将 他们分为观察组 ( A组 ) 与对 照组 ( B组 ) 。观察组 患者进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1 8 0 c a s e s o f e l i g i b l e p a t i e n t s d i a g n o s e d wi h t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o u r h o s p i t l a f r o m Mao n  ̄ M A Y a h 。
1 . T h e T h i r d Ho s p i t a l o f Z h u z h o u Ci t y , Zh u z h o u ,Hu n a n P r o v i n c e ,4 1 2 0 0 3 ,C h i n a ; 2 . T h e F i r s t Ho s p i t l a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脑梗塞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机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病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

1.2.1心理干预及社区护理①四肢训练即健康的手十指交叉相握,健康的腿伸入偏瘫小腿下,健肢带动偏瘫肢体上举,尽量举到最高,然后停住,维持一段时间,每次20-30下,或根据病人情况决定做多少下。

可同时做,也可分开做上肢和下肢,一般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一天三次。

②松弛训练:按顺序按摩病人全身肌肉,从下到上按摩放松足、腿、臀、胸、腹、背部、手、上肢、肩、劲和头部。

③深呼吸训练:训练时用鼻吸气,嘴呼气,并逐渐加长呼气时间。

再次是发音训练。

④口腔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唇运动——双唇闭合,后缩、做吹口哨状;或者将不锈钢匙的尾部让病人双唇紧闭夹住,再向外拉,病人紧闭双唇防止不锈钢匙拉出。

舌运动——尽量练习舌做前伸、后缩、向上向后、卷舌等;让舌尖抵上腭和向口腔两侧运动;把不锈钢匙置于唇角,嘱病人伸舌触压不锈钢匙。

⑤练习张口与闭口,前伸和后缩运动,同时配合汉语拼音中的“a、o”等发音练习。

由专职康复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护理,每日1次,每次60min,疗程15d。

⑥平衡心理:提醒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恰当的建议和措施;运用压力管理技能,了解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3讨论患者得了脑梗偏瘫以后,能不能治好就要看神经的受损程度和治疗的方法。

在临床上,由于脑梗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的时候就需要首先确定脑梗发病的准确信息,确定好脑梗塞的发病程度及其偏瘫的具体部位,根据偏瘫发病的特殊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和护理,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心理护理在帮助患者适应疾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建议:1. 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焦虑、恐惧和沮丧。

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抗击疾病的信心。

2. 促进社交互动: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联系,参与一些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活动。

社交互动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3. 教育和信息共享:向患者提供关于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康复过程等。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状况,减少对未知的恐惧感,并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的治疗计划。

4. 建立康复目标:与患者一起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帮助他们渐进式地恢复功能。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并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5. 提供心理治疗: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改善应对能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6. 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属的支持和照顾。

因此,家属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总之,脑梗死后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情绪支持、社交互动、教育和信息共享、康复目标的制定、心理治疗以及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加速康复过程。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方法2008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2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

在深入地分析该病症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脑梗塞患者多有孤独、自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对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签:脑梗塞;心理特点;护理;临床效果在临床上,脑梗塞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症发病迅速,且患者的预后质量较差,病程较长,临床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1],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均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病症的临床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取2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其心理特点和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为提高该病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结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200例脑梗塞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

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

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66~78岁,平均年龄为73.2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4.1年,其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41例、36例;观察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为66~79岁,平均年龄为73.3岁,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4.3年,其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40例、38例。

浅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浅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浅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塞的認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168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种治疗、护理,特别是康复计划。

结果病人心理状态初期是由于对疾病不认识而出现异常情绪,恢复期则是由于病残未愈而出现不能适应社会的心理。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做细微耐心解释,引导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康复。

结论脑梗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标签:脑梗塞;心理;护理措施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

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本文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取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共168例,其中男120例,女48例;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37岁,60岁以上的106例。

临床表现:意识清晰者40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者40例,语言障碍者45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20例,未愈8例。

2. 护理措施2.1 心理状态本组病例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102例大小便困难,加上语言障碍,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

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58-02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约占脑卒中的60%-80%。

[1]临床上发病急,伴肢体,语言等障碍,病程长,见效慢,费用高造成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机体的调节功能减弱,影响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延迟损伤神经的康复。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制定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8月至1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50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T扫描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均伴有语言和肢体障碍。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4岁。

2 心理分析2.1 初始期:紧张2.1.1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物学机制。

在发病初始期,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调节反馈至大脑皮质,引起丘脑功能亢进;发病急,躯体障碍,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刺激,患者启动应激反应即呼吸,心跳加快,汗液增加等维持机体功能状态。

2.2 治疗期: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是器质性障碍,也是心理反应。

突发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易致反射性抑郁、焦虑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造成生活和工作基本能力丧失,医务人员的言语态度等可加重精神抑郁。

相反会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降低生存和生活质量。

单胺类神经递质下降是脑梗死患者抑郁的重要机制之一。

由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细胞变性、软化、萎缩等,易导致某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对情感活动有调控作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下降,导致焦虑抑郁。

[2]焦虑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呈正相关。

脑梗死后颅内神经细胞缺血性及应激性损伤激活体液免疫,产生免疫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要点及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1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心理护理的方式。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发现,护理前,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进行观察后,采用针对性的综合心理护理的方式能够显著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护理、要点分析在临床治疗中,脑梗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中,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大部分患者在经过对症之后疾病情况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不过还是容易遗留下部分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1]。

同时,患者在治疗时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基于此,本文将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要点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其中男女比例为13:7;年龄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5.1)岁,病程在7个月至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0.7)年,组间资料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用药以及日常生活指导等内容。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心理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积极的交流态度,向患者进行医院环境,相关制度以及主治医师,(入院相关检查)的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快的消除患者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主动热情地去)和患者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经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干预价值。

方法:以随机方式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登记78例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HAMA、HAMD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7.44%相比对照组79.49%明显较高(P<0.05)。

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可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焦虑;抑郁脑梗塞是神经科非常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死亡,给患者的个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对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

常规护理内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患者多元化需求,应用受限。

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了护理效果[1]。

对此,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脑梗塞患者经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78例脑梗塞患者。

纳入标准:基本信息完整者;正常沟通、认知者;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者;严重视力或听力障碍;恶性肿瘤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5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4±4.21)岁;头昏头昏20例,头昏10例,呕吐9例。

观察组39例,男性患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4±4.21)岁;头昏头昏18例,头昏11例,呕吐10例。

二组基础资料对比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

方法:抽选我院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

观察组(58例)均针对其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57例)则实施常规护理且不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4%,差异显著(P<0.05)。

结论:针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分析;护理措施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即使治疗成功也会残留多种类型且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一系列不良情绪【1】。

本次研究将分析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选我院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

观察组(58例)患者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9.9±5.6)岁;对照组(57例)患者男35例,女23例,年龄45-80岁,平均(69.9±5.6)岁。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互对比,其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不给予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状况评级: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该全面评估其生理、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以了解患者入院心理健康程度,并针对各个患者的主要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等级等进行评级,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病情发展、治疗要求、护理措施、预后措施等诸多内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②基础心理护理: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由于自身仍然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由于自身治疗周期漫长而出现焦虑、抑郁、消极等诸多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患者当前心理走向,以耐心、宽容、平等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内心存在的诸多疑问,根据患者的情绪需要告知其当前治疗效果、进展以及后续的治疗需要,介绍已经治愈的病友作为榜样并促使其相互沟通,帮助患者吸取护理经验,了解当前治疗、护理操作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充满希望的完成康复期的治疗、护理操作;③语言训练:对于脑梗塞康复期间失去语言表达功能的患者来说,其很容易由于无法表达而产生焦躁、沮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此时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满足患者的交流需要,包括文字、手势、抚摸等,了解患者当前的护理需要、情感需要乃至生活需要,缓解患者的表达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三个病程阶段的影响。

方法对160例脑梗塞患者三个病程阶段进行心理状态分析,采取有效沟通,适时的心理疏导,指导和支持患者重建心理平衡。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抑郁程度,积极配合治疗,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脑梗塞;心理分析;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2013年2月~5月我科收治住院的脑梗塞患者310例,均经颅CT或MRI 检查确诊,除外昏迷或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严重语言障碍及有精神病史者,对160例患者分三个病程阶段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

2 三个病程阶段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急性期心理阶段分析
2.1.1茫然心理对环境、医院文化、个人角色转换的茫然。

起病初期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有口不能言,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

脑血管发病的突然性及危急性使患者从一种健康状态突然转换成患者,其所有责任、决定、医疗、生活事物和计划均由他人取而代之,失去了自我控制,产生一种无力、无助、无所适从的茫然感觉。

2.1.2焦虑恐惧心理突发的肢体偏瘫、面瘫、进食困难、言语含糊、剧烈头痛等,症状难以耐受,医护人员忙于检查治疗表情严肃,家人甚至在旁边落泪,使患者高度紧张恐惧,病情易加重。

2.1.3心理护理干预①注重入院时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家属详细介绍院内外的环境、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给予心理支持;②介绍医院的设备及医疗手段,以取得患者的信赖,解除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有安全感;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指导,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让患者懂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2.2稳定期心理阶段分析
2.2.1依赖心理治疗2~3w后病情基本稳定,而患者肢体偏瘫后失去自主性,又担心病情加重,依靠医护人员及家人进行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更安全,因此不主动做康复运动,错过了早期康复的时间。

2.2.2抑郁的心理治疗后还达不到健康状态,心情抑郁,对自己做任何事情的能力毫无信心,疲劳、头痛、精力不足,进而出现喜怒无常、无精打采、自卑、无价值感。

2.2.3心理护理干预①耐心向患者讲述治疗措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和早期神经康复的重要性,与患者一起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和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锻炼,失语的患者用笔和手势进行交流,耐心细致,减少其依赖性;②医护人员要充满同情心,认真听取患者心声,真正理解患者,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负性情绪影响并获取家人及社会的心理支持。

2.3康复期心理阶段分析
2.3.1愤怒对抗心理经过几周的锻炼及病情的恢复,仍感到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的期望值未达到,开始猜疑护理治疗方案的正确性,进而采取消极态度,并用行为去抗议,如故意将收音机声音放大,剧烈的翻身向床下栽倒,拒绝服药、输液以吸引医护人员的注意,产生极强的挫折感,这些对抗行为具有潜在的致命后果。

2.3.2心理护理干预①护士应该有耐心,体恤其病痛,谅解其过激,让其适度地宣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上的压抑;②向患者认真讲解疾病的转归,需要逐渐恢复,提供一些真实客观的医疗知识,明确指出其对抗心理造成的后果;③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標,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接受康复师的指导,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地进行康复锻炼,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④积极鼓励患者的亲属和朋友常来探视,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使其充分享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精神上得到安慰。

3 小结
脑梗塞后抑郁严重程度与脑梗塞预后有密切关系,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临床干预,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失语和肢体瘫痪的康复,甚至增加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增加了社会负担。

因此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脱离消极的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丹红,李宗兰,沈向英,等.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60-162.
[2]于素贞,徐琳,张荣,等.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53-154.
[3]苏慧.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8,8(2):106-108.
[4]陈君英,马红丽.医疗护理伞面协作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8-4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