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判定定理教案 (1)
角平分线 优秀教案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 1:
通过 自主学习 能够用数
1. 学 生 的 合
探究活动二:
作探究是否
真 正 合 作 是 1. 已经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让学
否充分交流.
生自己说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大
致有两种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1.本探究活动 是对上一探究 活动的进一巩 固和练习,老
分钟完成!显示 活动要求具体明 确,组织有序.
5. 关 注 学 生 在定理证明 后用来解决 实际问题时 能否记住不
思路.
4.出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3分钟完成! 完成后学生以组为单位,代表发言, 最后出示整理的证明过程以供同学们
4.写出角平分 线性质定理的 几何语言让学 生感知数学语 言简洁明了的
再写出定理 证明环节而 直接利用这 个现成的结 论进行推理 和计算.
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几何画板直观生动的优势,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归纳。 适时启发诱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 的积极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 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角的平分线上
空间,进一体
(2) 如果一个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 等 ,那么它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老师的 主导作用.
3.经过上一个
探究活动让学
生在老师的参
与和引导下获
取一定的经验
用于本次活动
中,让学生学
2.展示第二个探索活动的要求和完成 任务内容,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探索、合作、交流.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精品教学方案
第十二章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学会尺规作图—画角平分线,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2.学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学会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理证明,拓宽学生几何证明的思路;4.通过对角平分线相关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严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情景引入】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用剪刀剪下,用折纸的方法,如何确定角的平分线?(1)在准备好的角上标好字母A,O,B;(2)把∠AOB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3)折痕就是∠AOB的角平分线.动手操作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环节二探究新知问题:1.如何用尺规作出已知角的平分线?作法:(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相交于点C.(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2.你从平分角的作图中得到什么启发?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明确作图的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公理.3.作一个平角∠AOB的平分线,并反向延长这条角平分线.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如图,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 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意取一点P,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E,测量PD.PE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C上再取几个点试一试.4.你能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吗?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5.你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结论吗?要证明PD=PE,只要证明它们所在的△OPD≌△OPE,而△OPD≌△OPE的条件由已知容易得到它满足公理(AAS). 动手操作思考并积极回答思考并积极回答严谨性通过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学生思考、交流想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处理,加深学生对角平足分别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1.想一想:点P在∠A的平分线上吗?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关系?由上面可知:PD=PE=PF在Rt△PDA和Rt△PF A中,PD=PF,P A=P A∴Rt△PDA≌Rt△PF A(HL)∴∠P AD=∠P AF∴P A平分∠BA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例2: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思考并积极回答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处理,加AB:500=1: 20 000AB=2.5cm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1.如图,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射线OA和OB的距离相等.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上右图,作∠AOB的角平分线,与MN交于点,点P即为所求.2.如图,△ABC的∠ABC的外角的平分线BD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证明:∵△ABC的∠ABC的外角的平分线BD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CE相交于点P,作PF⊥AC,PG⊥BC,PH⊥AB,∴PF=PG,PG=PH∴PF=PG=PH,∴点P到三边AB,BC,CA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环节五课【课堂小结】回顾本节通过小结让学堂小结课所讲的内容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习题12.3第1~5题. 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展示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巩固.3.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一条主线索:“充分实验—仔细观察—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教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注意角的变化情况.事实充分,学生可以理解,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一定会平行.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教师可组织学生按所给图形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显然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示例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2.学生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现.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实验,巧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展示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巩固.3.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体现了逻辑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如果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学生活动:学生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判断题,使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知识,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顾平行公理,同时使学生认识学习几何,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巩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学生,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根据什么?学生:能判定垂直,根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办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教师在学生思考未得结论的情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再看是否平行于就可以了.师:这种想法很好,那么,如何作,使它与平行?若作出后,又如何判断是否与平行?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老师的提问,意识到刚才的回答,似是而非,不能解决问题.师:显然,我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此我们来寻找另外一些判定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板书课题).[板书]2.5(1).【教法说明】由垂线定义可以来判断两线是否垂直,学生自然想到要用平行线定义来判断,但我们无法测定直线是否不相交,也就不能利用定义来判断.这时,学生会考虑平行公理推论,此时教师只须简单地追问,就让学生弄清问题未能解决,由此引入新课内容.探究新知,讲授新课教师给出像课本第78页图2–20那样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转动,让学生观察,转动到不同位置时,的大小有无变化,再让从小变大,说出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变化规律.【教法说明】让学生充分观察,在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下,分析、思考、总结出结论.图1学生活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也随着变化,当从小变大时,直线从原来在右边与直线相交,变到在左边与相交.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与不相交即与平行的位置,那么多大时,直线呢?也就是说,我们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需要找角的关系.师:下面先请同学们回忆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的平行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见图1).师:由刚才的演示,请同学们考虑,画平行线的过程,实际上是保证了什么?图2学生:保证了两个同位角相等.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猜想?学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会不会有某一特定的时刻,即使同位角不等,而两条直线也平行呢?教师用计算机演示运动变化过程.在观察实验之前,让学生看清角和角(如图2),而后开始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总结了,当时,不平行,而无论取何值,只要,、就平行.图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表达出结论,并告诉学生这个结论称为公理.[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 (已知见图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法说明】通过实际画图和用计算机演示运动—变化过程,让学生确信公理的正确.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图41.如图4,,,吗?2. ,当时,就能使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旨在巩固所学的判定公理,对于第2题是已知结论,找出使它成立的题设,这是证明问题时应掌握的一种思考方法,要求学生逐步学会执因导果和执果索因的思考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逐渐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学思想.(出示投影)直线、被直线所截.图51.见图5,如果,那么与有什么关系?2. 与有什么关系?3. 与是什么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给出答案:时,,与相等,与是内错角.师:与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得到 ?为什么?学生活动:,因为,通过等量代换可以得到 .师:时,你进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 .师:由此你能总结出什么正确结论?学生活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一个方法:[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法说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结论,主要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师:上面的推理过程,可以写成∵ (已知),(对顶角相等),∴ .[∵ (已证)],∴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法说明】这里的推理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说,这样才能使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师指出:方括号内的“∵”,就是上面刚刚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方括号内这一步可以省略.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如图1,直线、被直线所截.(1)量得,,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2)量得,,就可以判定,它的根据是什么?2.如图2,是的延长线,量得 .(1)从,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2)从,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根据是什么?图1 图2学生活动:学生口答.【教法说明】这组题旨在巩固公理和判定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并会用于解决简单的说理问题.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1.如图3所示,由,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由,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2.如图4,已知,,吗?为什么?图3 图4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以指正并启发、引导得出答案.【教法说明】这组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变式图形,加强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从而得到一题多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2.结合判一定理的证明过程,熟悉表达推理证明的要求,初步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八、布置作业课本第97页习题2.2A组第4、5、6(1)(2)题.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初中数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口述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形成知识问题1: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怎样得到这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学生可能用量角器,也可能用折纸的方法动手操作,然后回答问题.追问1:你能评价这些方法吗?在生产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师生活动:学生分析并回答──利用量角器比较方便,但是有误差;利用折叠的方法比较简捷,但是只限于可以折叠的材质,若在木板、钢板等材料上操作,此方法就不可行了.追问2: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BC =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射线AE 就是∠DAB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小组交流完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追问3:从利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师生分别在黑板和练习本上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OB的平分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得出利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具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在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时,把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仪器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且仪器的两边相等(AB=CD),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2.在平分角的仪器中,BC=DC,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追问4:你能说明为什么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吗?师生活动:学生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明确作图的理论依据.【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从中获得启发,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增强作图技能.最后让学生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体会作法的合理性.问题2 利用尺规我们可以作一个角的平分线,那么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首先思考下面的问题:1.操作测量: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取点P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P作PD⊥OA,PE ⊥OB,点D、E 为垂足,测量PD、PE的长.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此处的思考内容,重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肯定学生的闪光点2.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PD与PE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导,一起猜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追问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较,我们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如果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PD=PE.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证明:∵PD⊥OA,PE⊥OB (已知)∴∠PDO= ∠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 ≌△PEO(AAS)∴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符号语言:∵∠AOC=∠BOC,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PD=PE.师生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让学生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逐字分析结论,进而发现并找出结论中的隐含条件(垂直).最后让学生画出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并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导,追问2: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过程,你能概括出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追问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判断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运用此性质不需要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概括、推理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为例,让学生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发展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反思性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比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更简捷.(三)巩固提高1.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如图1,OC 平分∠AOB,点P 在OC 上,D,E 分别为OA,OB 上的点,则PD =PE.B.如图2,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则PD=PE .C.如图3,OC 平分∠AOB,点P 在OC 上,PD⊥OA,垂足为D.若PD =3,则点P 到OB 的距离为3.图1 图2 图32.如图4,△ABC中,∠B =∠C,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DF ⊥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 =FC.图4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并板演证明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性质一: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POA=∠POB(OP平分∠AOB)PA⊥OA、PB⊥OB∴PA=PB课后作业如图, OP 为∠AOB 内一条射线, C,D 分别为 OA ,OB 上两点,且∠PCO+∠PDO=180°, PC=PD.求证: OP 平分∠A0B.课后反思本课时重在理解掌握性质定理一,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几何问题中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应用的前提是“角平分线”,1是角平分线,2是涉及到垂直(或90度),两者缺一不可。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角的平分线性质是初中阶段几何证明中重要的内容,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条件;2、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理出角的平分线性质;3、在这节课中,也能让学生更多的动手作图,练习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情分析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够高,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作图方法难以掌握;2.学生对做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距离作图不够规范,达不到垂直的要求;3.学生对如何动手作角平分线和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过程感到比较难掌握。
教学目标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性质的推导过程;3、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证明及运用;难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探究。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在角平分线上任意选取一点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表达方式:如图1,∵ OC是∠AOB的平分线,∴∠1=∠2(或∠AOB=2∠1=2∠2或∠1=∠2= ∠AOB).2.角平分线的画法: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尺规作图,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可以用TI图形计算器.3.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用两个全等的30的直角三角板拼出一个图形,使这个图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并且平分出的两个角都是30.学生可能拼出的图形是:(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三种拼法(如图2)提出问题:(1)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投影)二、探究新知:(一)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1.实验与猜想: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在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到角两边的距离.通过度量、观察并比较,猜想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TI图形计算器实验的结果:(教师用计算机演示:点P在角平分线上运动及改变∠AOB大小,引导学生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猜想:命题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证明与应用:(学生写在笔记本上)已知:如图3,OC是∠AOB的平分线,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于D,PE ⊥OB于E.求证:PD=PE.(投影)证明:∵ OC是∠AOB的平分线,∴∠1=∠2.∵ PD⊥OA于D,PE⊥OB于E,∴∠ODP=∠OEP=90.又∵ OP=OP,∴△ODP≌△OEP(AAS).∴ PD=PE三、作业设计反思: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
12.3《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丰台八中王晓颖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平分线的判定》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不强以及思维品质不够活跃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补充的一节课。
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只需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所以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另一个就是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复习引入 1.如图,若OP 平分∠AOB,PC ⊥OA,PD ⊥OB,垂足分别是C,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PC=PD (B)OC=OD (B) OC=OD (D)OC=PC分析: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说明理由,并板书:PD=PC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二)探索交流,获得新知思考:点P 是∠AOB 中一点,PC ⊥OA 于C,PD ⊥OB 与D ,且PC=PD.点P 在什么位置上?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猜想:点P 在角平分线上.已知:点P 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同时也是这个角的垂直平分线,那么这个角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请给出证明;
-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同时也是另一个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给出证明。
4.实践活动: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关于角平分线的数学小报,内容包括定义、性质、判定定理以及生活中的应用等;
-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角度、划分土地等,并撰写解题报告。
2.学生在运用角平分线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应用;
3.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2.难点:理解并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折纸、剪纸等,让学生感受角平分线的存在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查,确保解题过程和答案正确;
3.遇到问题时,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疑问;
4.作业提交时间:课后第二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角的初步知识,如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方面存在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角平分线的判定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它将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是后续解决问题的基础。
-重点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学生需要掌握如果一个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个射线就是该角的平分线。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判定定理的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运用。
-重点三:角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
-学生需要学会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判定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构造等。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环节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小组在分享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应用还是有些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掌握这个定理。此外,对于难点部分,我应该增加一些对比和变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但我觉得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的问题设置还可以更加开放和有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讨论效果。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多篇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多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探究问题的兴趣、有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角平分线的画法2.利用PPT创设情景: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C是∠DAB的角平分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二)生成新知探究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组同学交流,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答案)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0011.jpg∴△PDO≌△PEO(AAS)∴PD=PE.(三)深化新知思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由学生讨论汇报)(四)应用新知1.例题:解决导入中PPT的问题2.练一练:(1) 下面四个图中,点P都在∠AOB的平分线上,则图形_____ 中PD=PE.0012.jpg(五)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命题并证明。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且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的证明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点难点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操作观察:已知:∠AOB.求法:∠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课本图11.3─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课本图11.3─4)求证:PD=PE.证明:∵PD⊥OA,PE⊥OB,∴∠PDO=∠PEO=90°在△PDO和△PEO中,,,,PDO PEO AOC BOC OP OP ∠=∠⎧⎪∠=∠⎨⎪=⎩∴△PDO ≌△PEO (AAS )∴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 证明如下:已知: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PD=PE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OC .∵PD ⊥OA ,PE ⊥OB∴∠PDO=∠PEO=90°在Rt △PDO 和Rt △PEO 中,,,OP OP PD PE =⎧⎨=⎩∴Rt △PDO ≌Rt △P EO (HL ) ∴∠AOC=∠B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1.3─6,△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 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P到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50练习1、2.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51习题12.3第1、2、3题.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
角的平分线教案
角的平分线教案《角的平分线》教案教学目标(一) 教学知识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2.角平分线的逆定理的证明.3. 定理的应用.(二) 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实践能力.(三)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定理的证明.教学难点1.正确地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2.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几何命题加以证明.教学方法探索——引导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问题:同学们知道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下面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步骤如下:[师]你能证明它吗?二、展示思维空间,构建活动空间[师]我们从折纸过程中得到了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我们还需运用所学的公理和已证的定理证明它.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证明它,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生]已知: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PD =PE .证明:∵∠1=∠2,OP =OP ,∠PDO =∠PEO =90°,∴△PDO ≌△PEO (AAS ) .∴PD =P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指导)[师]我们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证明了我们折纸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我们再来一起陈述:(用多媒体演示)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我们经常用逆向思维得到一个原命题的逆命题.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我们在前面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已经历过构造其逆命题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比着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生]如果有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必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生]我觉得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角平分线是角内部的一条射线,而角的外部也存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师]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很仔细.事实上,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一般组成两个角,而“角的内部”通常是指其中小于180°的角的内部,其余部分为角的外部.如上图所示,到∠AOB 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应是射线OC 、OD 、OE 、OF ,但其中只有射线OC (即在∠A OB 内部的射线) 才是∠AOB 的平分线.因此逆命题中应加上“在角的内部”的条件.谁再来完整地叙述一下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呢?[生]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师]它是真命题吗?[生]没有加“在角的内部”时,是假命题.但根据题意我觉得应加上“在角的内部”这一条件,因此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师]你能证明它吗?(由大家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在全班讨论交流,对困难学生可个别辅导)[生]证明如下:已知:在∠AOB 内部有一点P ,且PD ⊥OA ,PE ⊥OB ,D 、E 为垂足且PD =PE ,求证:点P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证明:∵PD ⊥OA ,PE ⊥OB ,∴∠PDO =∠PEO =90°.在Rt △ODP 和Rt △OEP 中OP =OP ,PD =PE ,∴Rt △ODP ≌Rt △OEP (HL 定理)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师]逆命题利用公理和我们已证过的定理证明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逆命题叫做原定理的逆定理.给它起个名字吗?[生]我们就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吧,因为满足条件的点在角平分线上,连接角的顶点与此点就得到了这个角的角平线了.[师]很好!我们就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吧!我们一起再来陈述一下它的内容: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三、例题解析例:已知:△ABC 中,∠B 的角平分线BE 与∠C 的平分线CF 相交于点P .求证:AP 平分∠BAC .证明:过点P 作PM ⊥BC ,PNAB ,垂足分别为M ,N ,Q .∵BE 是∠B 的平分线,点P 在BE 上,∴PQ =PM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N =PM .∴PN =PQ (等量代换)∴AP 平分∠BAC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四、随堂训练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中∠A 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它们有什么关系?解:∵AD 平分∠CAB ,∴∠1=∠2=1∠CAB . 21∠CAF . 211(∠CAB +∠CAF ) =×180°=90°,即AD ⊥AE . 22又∵AE 平分∠CAF ,∴∠3=∠4=∵∠CAB +∠CAF =180°,∴∠1+∠3=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折纸的基础上,证明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五、课后作业1.P122练习、P122-P123习题.2.习题15. 4.六、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Q =OP ,OT =OS ,PT 和QS 相交于点C .求证:OC 平分∠AOB .证明:在△OPT 和△OQS 中,OP =OQ ,OT =OS ,∠POT =∠QOS ,∴△OPT ≌△OQS (SAS ) .∴∠OTC =∠OS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CQT 和△CPS 中,∵OT =OS ,OP =OQ ,∴OT -OQ =OS -OP 即QT =SP ,又∵∠PCS =∠QCT ,∠OTC =∠QSC ,∴△CQT ≌△CPS (AAS ) .∴CT =C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在△OCT 和△OCS 中,OC =OC ,OT =OS ,CT =CS .∴△OCT ≌△OCS (SSS ) .。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公开课获奖)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Ⅱ.导入新课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做过这样一个题: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 与NC交于C点.求证:∠MOC=∠NOC.通过证明Rt△MOC≌Rt△NOC,即可证明∠MOC=∠NOC,所以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再分别过M、N作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连接OC,那么OC就是∠AOB的平分线了.思考:这个方案可行吗?(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议一议: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ADC(SSS ). 所以∠CAD=∠CAB.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求作:∠A OB 的平分线. 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 的内部吗? 总结:1.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 的内部,也可能在∠AOB 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 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练一练:任意画一角∠AOB,作它的平分线.探索活动按以下步骤折纸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
角的平分线数学教案
角的平分线数学教案
标题:《探索角的平分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尺规作图法作出任意角的平分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掌握尺规作图法作出任意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新课讲授:
(1) 角的平分线的概念:讲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让学生自己画出一些角的平分线,加深理解。
(2) 尺规作图法:详细解释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法作出任意角的平分线,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角的平分线的一些性质,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以检验他们对角的平分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角的平分线教案
角的平分线教案角的平分线教案角的平分线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1,复习引入课题.(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AOB的角平分线OC.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1)在图3-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PD,PE.(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2)教师随后强调定理1与定理2的区别:已知角平分线用性质为定理1,由所给条件判定出角平分线是定理2.(3)教师指出:直接使用两个定理不用再证全等,可简化解题过程.4.理解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显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渗透集合的纯粹性).(2)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运动显示)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渗透集合的完备性).由此得出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练习1填空:如图3-86(1)∵OC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 于DPE⊥OB于E.∴---------(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PD⊥OA,PE⊥OB,----------∴OP平分∠AOB(-------------)例1已知:如图3-87(a),ABC的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F.(l)求证:F到AB,BC和AC边的距离相等;(2)求证:AF平分∠BAC;(3)求证:三角形中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4)怎样找△ABC内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5)若将“两内角平分线BD,CE交于F”改为“△ABC的两个外角平分线BD,CE交于F,如图3-87(b),那么(1)~(3)题的结论是否会改变?怎样找△ABC外到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共有多少个?说明:(1)通过此题达到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第(1)题)和判定定理(第(2)题)的目的.(2)此题提供了证明“三线共点”的一种常用方法:先确定两条直线交于某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展开讨论,让学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过程,领会几何分析的内涵,掌握综合法的表达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比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感悟几何的简练思维.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应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2.难点:应用“综合法”进行表达.3.关键: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来感悟定理的内涵,•抓住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六、情境导入1、自习课上,卢航和郑艺正在讨论一个问题,已知:OC是∠AOB的角平分线,点D是OC上任意一点(O点除外)过点D作DE⊥OA,DF⊥OB垂足分别为E、F,且DE=2 郑艺说DF也等于2,同学们说郑艺说的对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卢航又说,如果把条件变一下,若∠AOB=50°,OC为∠AOB内部的一条射线,点D为OC上一点(O点除外)过点D作DE⊥OA,DF⊥OB垂足分别为E.F且DE=DF 那么我就可以得出∠AOC=25°同学们,你说卢航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唤醒学生对角的平分线判定的回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七:例题讲解例1:已知:在△AOB中,OE是它的角平分线,EC.ED分别垂直于OA.OB于点C.D且EA=EB 求证:AC=BD设计意图:此题主要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解决完本问题后,继续提问(1)∠A是否等于∠B? (2)AO是否等于BO? (3)OE是否垂直于AB?例2:已知:在△AOB中,E是AB的中点,EC⊥AO,ED⊥OB,垂足分别为C.D,且AC=BD求证:OE是△AOB的角平分线设计意图:主要针对角的平分线判定的应用,于学生探讨综合法的用法。
1.4 角平分线 第1课时 教案
一、情境导入问题:在S 区有一个集贸市场P ,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 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问题1:怎样修建道路最短? 问题2:往哪条路走更近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类型一】 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BD =DF .求证:(1)CF =EB ;(2)AB =AF +2EB .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点D 到AC 的距离,即CD =DE .再根据Rt △CDF ≌Rt △EBD ,得CF =EB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DC 和△ADE 全等得到AC =AE ,然后通过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证明.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DE =DC .在Rt △DCF 和Rt △DEB 中,∵⎩⎪⎨⎪⎧BD =DF ,DC =DE ,∴Rt △CDF ≌Rt △EBD (HL).∴CF =EB ; (2)∵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CD =DE .在△ADC 与△ADE 中,∵⎩⎪⎨⎪⎧CD =DE ,AD =AD ,∴△ADC ≌△ADE (HL),∴AC =AE ,∴AB =AE +BE =AC +EB =AF +CF +EB =AF +2EB .方法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判定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是两条“垂线段”相等.【类型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运用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S △ABC =7,DE =2,AB =4,则AC 的长是( )A .6B .5C .4D .3解析:过点D 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DE =2,∴S △ABC =12×4×2+12×AC ×2=7,解得AC =3.故选D. 方法总结: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的高,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线段的长度是常用的方法.【类型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如图所示,D 是△ABC 外角∠ACG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DE ⊥AC ,DF ⊥CG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CE =CF .解析:由角平分线上的性质可得DE =DF ,再利用“HL ”证明Rt △CDE 和Rt △CD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证明:∵CD 是∠ACG 的平分线,DE ⊥AC ,DF ⊥CG ,∴DE =DF .在Rt △CDE 和Rt △CDF 中,∵⎩⎪⎨⎪⎧CD =CD ,DE =DF ,∴Rt △CDE ≌Rt △CDF (HL),∴CE =CF . 方法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离不开边,而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判定线段相等的主要依据,可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究点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类型一】 角平分线的判定如图,BE =CF ,DE ⊥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且DB =DC ,求证:AD 是∠BAC的平分线.解析:先判定Rt △BDE 和Rt △CDF 全等,得出DE =DF ,再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D 是∠BAC 的平分线.证明:∵DE ⊥AB 的延长线于点E ,DF ⊥AC 于点F ,∴∠BED =∠CFD ,∴△BDE 与△CDF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BDE 和Rt △CDF 中,∵⎩⎪⎨⎪⎧BE =CF ,BD =CD ,∴Rt △BDE ≌Rt △CDF (HL),∴DE =DF .∵DE ⊥AB ,DF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方法总结:证明一条射线是角平分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角相等;二是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类型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如图所示,△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AD 平分∠EDF ;②AE =AF ;③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 、AF 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由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可得DE =DF ,由此易得△ADE ≌△ADF ,故∠ADE =∠ADF ,即①AD 平分∠EDF 正确;②AE =AF 正确;中垂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故③正确;∵④到AE 、AF 距离相等的点,在∠BAC 的角平分线AD 上,到DE 、DF 的距离相等的点在∠EDF 的平分线DA 上,两者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正确,故④正确;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时,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可以直接得到线段或角相等.【类型三】 添加辅助线解决角平分线的问题TQ PN M如图,△ABC 的∠ABC 和∠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 .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解析:分别过点D 作DE 、DF 、DG 垂直于AB 、BC 、AC ,垂足分别为E 、F 、G ,然后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DE =DG ,再利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来证明.证明:分别过D 作DE 、DF 、DG 垂直于AB 、BC 、AC ,垂足分别为E 、F 、G .∵BD 平分∠CBE ,DE ⊥BE ,DF ⊥BC ,∴DE =DF .同理DG =DF ,∴DE =DG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D 是∠BAC 的平分线.方法总结:在遇到角平分线的问题时,往往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两边的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或性质解决问题.【类型四】 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在四边形ADBC 中,AB 与CD 互相垂直平分,垂足为点O .(1)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2)OE ,OF 分别是点O 到∠CAD 两边的垂线段,试说明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解析:(1)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相等的线段;(2)由条件可证明△AOC ≌△AOD ,可得AO 平分∠DA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 =OF .解:(1)∵AB 、CD 互相垂直平分,∴OC =OD ,AO =OB ,且AC =BC =AD =BD ;(2)OE =OF ,理由如下:在△AOC 和△AOD 中,∵⎩⎪⎨⎪⎧AC =AD ,OC =OD ,AO =AO ,∴△AOC ≌△AOD (SSS),∴∠CAO=∠DAO .又∵OE ⊥AC ,OF ⊥AD ,∴OE =OF .方法总结:本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综合,掌握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一、选择题1.在Rt △ABC 中,∠A=9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AD=3,AB=4,则D 到BC 的距离是( )A .3B .4C .5D .6(第1题) (第2题)OED CBAFE DCB A2.如图,MP ⊥NP ,MQ 为△NMP 的角平分线,MT =MP ,连结TQ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TQ =PQ . (B )∠MQT =∠MQP .(C )∠QTN =90o. (D )∠NQT =∠MQT . 3.如图,AB =AC ,AE =AD ,则①△ABD ≌△ACE ;②△BOE ≌△COD ;③O 在∠BAC 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只有一个正确. (D )只有一个不正确.(第3题) (第4题)4.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D 为∠ABC 的平分线,∠BDC =60o,则∠A 的度数是( ) (A )10o. (B )20o. (C )30o. (D )40o.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M 为AD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DE =DF . (B )ME =MF . (C )AE =AF . (D )BD =DC .7.已知:如图,BE 、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BE 、CF 相交于D ,∠A =50o ,则∠BDC 的度数是( ) (第6题)(A )70o. (B )120o. (C )115o. (D )130o.二、填空题 8.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9.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所成的锐角等于 .10.如下图,已知AB ∥CD ,O 为∠A 、∠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 ,且OE=2,则两平行线间AB 、CD 的距离等于 .11.已知△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B=5,AC=3,且S △ADC =6,则S △ABD = .三、解答题DCBAMF ED CB A。
《 角平分线》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4角平分线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增强证明意识和能力.2.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动画演示,微课.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 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其中“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要强调这几个字在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角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曾经用折纸的方法,根据折叠过程中角两边重合说明了角平分线的一个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在这个问题中,确定民宅位置利用此性质就能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探究新知】1.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 . (2)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相交于点C .(3)画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师:思考:为什么要以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 生:因为以小于或等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时不能形成交点.2.角平分线的性质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么得到的?请尝试证明这一性质,并与同伴交流.生: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生:可用量角器,也可以用对折角的方法.师: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对折的方法就不行了,那还有别的方法适合吗?生:量角器、尺规作图。
(横版)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二、知识讲解考点1尺规作图画角平分线(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M,交OB于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
(3)、画射线OC。
射线OC即为所求.考点2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已知OE是∠AOB的平分线,F是OE上一点,若CF⊥OA于点C,DF⊥OB于点D,则CF =DF.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考点3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在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5,已知点P在∠AOB的内部,且PC⊥OA于C,PD⊥OB于D,若PC=PD,则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定理的作用:用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4 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定理: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BQ、CR分别是△ABC的内角∠BAC、∠ABC、∠ACB的平分线,那么:①AP、BQ、CR相交于一点I;②若ID、IE、IF分别垂直于BC、CA、AB于点D、E、F,则DI=EI=FI.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在△ABC中,∠C是直角,AD平分∠BAC,交BC于点D。
如果AB=8,CD=2,那么△ABD的面积等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D平分∠AOB,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新知应用: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D⊥AD,CB⊥AB,且AB=AD.根据以上条件,你能判断哪个点在哪个角的平分线上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BE=C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
2.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几何语言:
∵DE⊥OA,DF⊥OB,DE=DF(已知)∴OD平分∠AOB,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重点应用:作图功之处:
3.不足之处:
4.改进方面:
3.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铁路交汇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
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4.如图,为了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某地要在三条公路围成的一块平地上修建一个度假村.要使这个度假村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应在何处修建?
S
课堂小结
1.本节探究了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OC平分∠AOB, PD⊥OA,PE⊥OB(已知)
∴PD = PE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新知探究:
1.用课本P22第1题思考: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
2.通过上题可以得到角平分线判定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几何语言: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掌握角的平分线判定定理的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集体备教
个性补教
教
学
过
程
知识回顾: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几何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