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穷而后工

合集下载

论苏轼的“穷而后工”

论苏轼的“穷而后工”
射虎 ,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 微霜 Nhomakorabea。 看 鬓
院乞 儿 。眼前 见 天下 无 一 个 不好 人 。” 东 又 何 妨 l 节 云 中 , 日遣 冯唐 ?会挽 雕 弓 苏 持 何
这一时期的文坛领 袖 , 他把 宋文、 宋诗、 宋
词都 发 展 到 了最 高 峰 ,足 以代 表 北 宋 文 学
耀 ,可是每 当他混迹 人群 之中而无人认识
他 时 , 却最 为快 乐。 苏轼 一生 宦海 浮 沉 , 他 奔走 四方 ,被贬 谪 已经 成 为 了他 生 活 的一
苏轼在被贬谪异地的过程 中,创作 出
了大 量 脍 炙人 口的 名 篇 。 以上 只 是 举 出 了 其 中 的~ 二 。 管 苏 轼 的仕途 非 常的 不堪 , 尽 给他 的人 生 带 来 了 许 多苦 难 ,但 却成 就 了
妇 之 所 叹 ,而 写人 情 之难 言 。 该 愈 穷 而 愈 工。 然则 非 诗 者 能 穷人 , 穷者 而 后 工也 。 殆 ” 字 的 农妇 。 他 的 至 交 是诗 僧 、 名 的道 士 , 无 还 有 比他 更 贫 穷 的 人 ,他 也 喜 爱 官 宦 的 荣
让充满进取精神、 胸怀远大理 想、 富有激情
l策 l文化广角 0亲 2探 决. 09 9- q
论 苏轼 的“ 穷而后工”
◎文/ 和苗 苗
宋 朝是 中 国历 史上 经 济 与 文 化教 育 最 话 他 生 性 急躁 , 有 不惬 意 之 事 , 觉 得 轼 在 逆 境 中的 诗作 依 然 是 笔 势 飞腾 ,辞 采 遏 便 为 繁荣 的时 代 之 一。 中 国 的诗 歌史 上 , 在 宋 朝也 是 大 放 异 彩 的时 代 ,这一 时 期 涌 现 出 了许 多成 就 卓著 的文 学 家 。然 而 宋 朝 也 是 “ 蝇 在 食 , 之 方 快 ”一 次 他厌 恶 某 诗人 如 吐 。 之诗 , 直说那“ 是 东京学究饮私 酒 , 就 正 食 瘴死牛肉, 醉饱 后 所 发 者 也 ”。 轼 这样 的 苏 壮 丽 ,并 无衰 疲 颓 唐 之 病 。从 某 种 程度 上 说 ,逆 境反 而 使 苏 轼 性 格 中最 闪光 的那 一 部 分 更 加 明显 , 从而 在 诗 作 上 反 映 出来 。

作文素材:穷而后工

作文素材:穷而后工

词穷而后工—欧阳修词穷而后工: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1、贤哲在当代不得志,不被容于世,然后就品中去。

其作品在当代也必不得志,难行于世。

但是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永远将真金埋没。

综观古今文学史上的佳作大多是因不得志而激发起创作兴趣而终成千古流传之文的。

2、就是从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李杜”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穷而后工”的影子。

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

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

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典型代表是孟郊和贾岛。

孟郊一生运途多舛,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成进士,然一生沉于下僚,终贫寒至死。

孟郊的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裘竭悬结,未尝免眉为可怜之色”。

他的许多诗歌本身就是对那种穷困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贾岛的经历与孟郊比较相似。

早年为僧。

后来到京洛认识了韩愈,遂还俗,举进士。

但一生仕途坎坷,只曾做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

贾岛的诗歌里有求仕不遇的苦闷,但多的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

5、典型的例子:李煜、曹雪芹。

他们曾经一个是国王,一个是贵族子弟,原来就有过文学创作,但当时之作多为浮光略影的应景之作。

但一朝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人间的各种苦楚尝尽,在这样有如霄壤的巨大的反差下,激发起了他们的内在的创作潜力,从而创作出了绝佳的文学作品。

李煜在961年他继中主即位的时候,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前言诗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是文字的艺术性和美学性的最高表现。

古人常说“诗经三百篇,不加一字,皆尽吾之所知”,这说明古人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视和认识。

然而,诗穷而后工,这一古语却也深刻地揭示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困难和阶段性。

诗穷诗穷指的是诗人创作时遇到瓶颈,无法再创作出新的优秀诗篇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于诗人的能力、环境、思想、情感等方面出现了困难,导致创作的灵感和创作状态出现问题。

1.能力困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词穷、境穷等现象,这意味着作者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词汇量等方面出现了瓶颈,使得创作无法继续。

这种情况下,诗人需要寻求新的灵感和新的资源,才能重新开展创作。

2.环境障碍诗人的创作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够优越,诗人就很难找到适合创作的沉静、安宁的环境,这样就会影响到创作的质量。

例如,作者如果处于噪音较大、干扰很多的环境中,对于创作的影响将不可避免。

3.思想、情感停滞诗歌创作是个极度复杂和精深的过程,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保持对于自己的创作理念、思维和情感的高度关注,在创作中不断升华创作内涵和意蕴。

若思想和情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就很难形成有创意和震撼力的作品了。

而后诗穷而后工,并不是给诗歌创作带来绝望和终止,相反这种状态体现了诗人正在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新阶段。

即通过困难、努力和启示等方面,去探索写作之美。

1.超越瓶颈,不断前行面对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超越瓶颈,开启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

诗人可以通过学习、阅读、旅行、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的思想启示,增强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和创作能力,持续不断地前行。

2.探索创作领域当创作陷入困境时,诗人有必要拓宽自己的创作领域,创作更广泛、更丰富的诗歌形式。

通过多方面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文学形式,给自己打造出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3.不断自我修炼提高素养诗人需要不断地进行精神修行和自我提升,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内在素养和人文精神。

这包括挑战自我、学习思考、提高观察力、展现智慧,这些全面的修炼,有助于帮助我们超越困境,进入更高层次的创作。

_诗穷而后工_浅谈艺术家生命中的压力情境

_诗穷而后工_浅谈艺术家生命中的压力情境
作者简介:曾颖,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 教师
实习编辑:洪 涌
45
徐渭从幼年到壮年先后经历了各种 不幸和灾难——幼年失怙、青年失偶、家 园失落、科场失利,这些经历带给他的痛 苦既是现实的,同时又是精神上的。现实 的痛苦也许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缓解, 但留在心灵上的创伤则是永久的。特别 是科场上的一次次失利,使得他的自我 价值始终得不到实现,而徐渭的自我意 识又是异常的强烈,他不肯俯仰随人,并 且常常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来。凡·高在生 前也是经常不被社会认可,甚至在他生 前只卖出一幅作品,可是他却反复地说 过:“你知道我经常考虑的是什么吗?即 使我不成功,我仍要继续我所从事的工 作,好作品不一定一下子就被人承认。然 而这对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我是多么 强烈地感到,人的情况与五谷的情况那 样相似,如果不把你种在地里发芽,有什 么关系呢?你可以夹在磨石中间磨成食 品的原料。幸福与不幸福是两回事!两 者都是需要的,都是有好处的……。” 因 此,像他们这样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而 又得不到自我的实现,这在精神上造成 的痛苦自然比常人更大。
意识都非常强烈;另一方面,不幸与痛苦 始终伴随和压迫着他们,阻碍了他们的 自我实现。这种现实和身心的长期折磨, 使得他们的心灵发生畸变,当自身再也 承受不了这种双重苦难的时候,精神的 崩溃已经在所难免,悲剧便由此而产生 了。
第三,屈身辱志导致的压力情境。这 是“穷”的更宽泛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艺 术家生活在一种地位低下,理想不能实 现,不被社会认可的压力情境当中。
随笔SHUIBIΒιβλιοθήκη “诗穷而后工”——浅谈艺术家生命中的压力情境
文 曾 颖
“诗穷而后工”,是我国古代诗学的一个核心命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历 史学家和文学家欧阳修最早在他的“穷而后工”论当中就已经提出了这一观点。该命 题是从创作经验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它实际上揭示的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一 种“压力情境”:即贫困的物质生活、悲惨命运或屈身辱志导致的压力情景。而压力 情景却能够为艺术创造提供强大动力,使其开出灿烂之花。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篇1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1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欧阳修诗穷而后工名词解释

欧阳修诗穷而后工名词解释

“诗穷而后工”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意思是诗人在受到困厄、窘迫之后,写出的诗才会更加工整、精妙。

欧阳修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经历磨难和挫折,这些经历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们的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只有在生活窘迫、穷困潦倒的情况下,诗人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从而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诗穷而后工”这一观点强调了生活经历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欧阳修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这一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评价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文/郑文光何谓诗穷“而后工”?工者,匠心独特,精妙绝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穷”的定义,有两种:真穷和知穷。

真穷:指贫病出诗人、愤怒出诗人、潦倒出诗人、发瘈出诗人、梦醒无路出诗人、山河破碎出诗人……总而言之,逆境出诗人。

也就是说,太平清闲、酒池肉林、老想做官,是出不了诗人的。

诗人就该是“穷胎”,好诗由“穷”孵出。

这种“马瘦腿不软,人穷志不短”的现象,体现“诗”的光华由“穷”擦出,产生“进击的杜甫”,倒也应天顺人的顺理成章。

知穷:知“真穷”能出好诗。

但自己并不真穷,怎么办呢?前面有“不穷”的明路不肯走,“偏”要“硬”要决定走“穷”路。

这条路崎岖险恶,却义无反顾。

坚定认“穷”为大道,如此这般的“穷”,是最具伟大价值的,故造就“躺平的李白”。

对李白而言,“躺平”指有钱就“喝酒冶游”,没钱就“吟诗抨时”。

因此,这样的产出都是“经典绝学”。

古称诗人为“别才”,喻即异样又异化的人类。

而“真穷”与“知穷”,折射出一个怪异世相,即:江山不幸诗家幸,天下太平文没落。

越是天下太平的盛世,诗文越是“喑哑”,甚至不出声、沉默……历朝历代诗人很多,也有“为而不为”的人上人,如王维。

还有那个坐拥天下,又不得不提的皇帝嘉庆。

嘉庆不是诗人,竟然唱出催人泪下的“自省”名篇。

本文原则不摘录诗文,唯嘉庆诗完整呈现如下: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声歌高处哭声高。

据传,嘉庆写就这首诗之后,铁心下旨抄没和坤全部财产,让和坤永世不得翻身……又传,乾隆知和坤大贪,有意“设局”让儿子继大位之后,除掉这个奴才,以震慑百官并借此立威。

总之,清宫十三朝,唯嘉庆自省,到底是头道汤“官史”,还是二道汤“野史”,这里不作细考……。

_诗穷而后工_的历史考察_巩本栋

_诗穷而后工_的历史考察_巩本栋

2008年第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 .42008第48卷JOURNAL OF S UN Y AT 2SE N UN I V ERSI TYVol .48(总214期)(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General No .214  3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巩本栋(1955-),男,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

① 关于“诗穷而后工”的问题,张健先生在其所撰《欧阳修之诗文及文学评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5年)中,曾有所论述。

如他认为“自宋初欧阳修主倡以来,应和者不绝于途”,“如梅尧臣、张耒、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诸人,都是欧阳修的呼应者。

但仔细地观察,这种说法自唐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以来,素有流裔:一为诗能穷人,一为人穷而后诗工。

陈师道颇有意于另辟蹊径,但实际上也未能脱出这个大范围”(《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第243页)。

所论颇具启发性,然尚未注意此问题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原因等。

② 《孟子・尽心上》,[宋]朱熹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53-354页。

③ 钱钟书先生已指出此点,参其《管锥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36页。

④ [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李培南等校点:《文选》卷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64、1865页。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3巩本栋 摘 要:“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其说虽渊源有自,然明确提出此说的,则是北宋的欧阳修,而这又与北宋党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北宋党争背景下的产物。

在欧阳修之后,此说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看法,遂又有其逆命题“诗能穷人”以及后者的反命题“诗能达人”等观点的出现。

关键词:“诗穷而后工”;北宋;党争;欧阳修;梅尧臣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4-0019-09 “诗穷而后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说的提出,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因素,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

略论‚穷而后工‛齐萌 pb101031 摘要:‚穷而后工‛命题是欧阳修在诗论史上留下的光辉理论贡献,也是古往今来颇具迁客骚人所争议的题目之一。

命题首次阐述了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呼百应、流传千古。

对于宋代文学家进行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并非突然,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

由本溯源,这种观念上始于《孟子〃告子下》中,‚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讲述了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是因为先历经磨砺,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而后又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①‚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有许多相通之处,‚发愤‛是出于痛苦的人生经历,恶劣的生存境遇。

但‚穷而后工‛的理论直接先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所著:‚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②韩愈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中推导出言语、诗文亦是‚人不平则鸣‛的产物。

历史溯源的方法的在探索‚穷而后工‛命题的来源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欧阳修自身的哲学思想也对其理论体系的催生起到重要作用。

欧阳修易学思想成就在宋代易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所著,‚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若干句话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

第十章 苏轼与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论与 45页

第十章 苏轼与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论与 45页

一、肯定诗歌“忿世疾邪”的怨刺作 用
他在《胡宗元诗集序》中,赞扬其诗“兴 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 于《楚辞》”,但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云:“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 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在《答 洪驹父书》中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 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可也。”
二、读书精博,然后可以为诗。
《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 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 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他 在《论作诗文》中说:“词意高胜,要从 学问中来尔。”
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 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 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惠 洪《冷斋夜话》引黄庭坚语:“诗意无穷 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 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 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 谓之夺胎法。”
《六一诗话序》云:“而集以资闲谈也。”宋许 顗《彦周诗话》序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 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倡“一祖三 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 与义为三宗。
一、惠洪的《冷斋夜话》
多记北宋元祐间诸大家的诗作及逸事,尤 以苏、黄为多,其思想比较接近苏轼的文 学思想。论艺术想象云:“诗者,妙观逸 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于绳墨哉!”;论艺 术眼光云:“山谷云:天下清景,初不择 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王 国维《人间词话》曾引此句,认为“一切 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论动静关系云: “荆公曰:前辈诗云‘风定花犹落’静中 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
为什么“诗穷而后工”?
欧阳修的解释是:《薛简肃公文集序》中说: “君子之学,或施之事业,或见于文章,而常患 于难兼也。盖遭时之士,功烈显于朝廷,名誉光 于竹帛,故其常视文章为末事,而又有不暇与不 能者焉。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 而极于精思,与其有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 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如唐之刘、 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刘、 柳:指刘禹锡、柳宗元;姚、宋:指姚崇、宋璟。 唐武则天、玄宗时的宰相。)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作业3一、名词解释1、“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这的“穷”不是指经济生活的穷困,而是指诗人困厄的人生境遇。

认为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主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

这在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表达。

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2、词“别材”、“别趣”说:所谓“别材”是从创作主体方面讲的,“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这种诗人的特别才能主要在便体现在“妙语”上,不是只靠书本学问就能写好诗的。

“别趣”是就诗歌的审美特征而言的,这种特别的趣味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埋在其中”,便是“兴致”,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诗歌必须具有生动的形象,真实有情感,不是发议论,讲道理就可成诗歌的。

严羽的“别材”“别趣”之说虽强调诗歌不同于“书”“理”的思维表现特点,但并没把“别材”“别趣”和“书”“理”完全对立或割裂开来,而是同时看到了二者间的关系。

严羽主要是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强调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来创作,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而抹煞了诗歌的缘情本质。

3、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就是说诗和词应该分家,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

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4、“性灵”说:为了抨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

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的诗集写序时说道:“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

如何理解“诗穷而后工”,“国家不幸诗家幸”?

如何理解“诗穷而后工”,“国家不幸诗家幸”?

如何理解“诗穷而后工”,“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梅尧臣年少聪敏,文采过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但是他仕运不好,直到五十岁才中进士,还是在欧阳修的推荐之下才进入国子监。

终于当了官,六十岁左右就病故了。

从欧阳修的角度来看,梅尧臣的命运多舛。

而这种不顺利,表现出来就是一种“穷”,这并不仅仅表示物质生活的贫困,更多地是指际遇不达、命运捉弄的状态。

实际上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很“穷”,但是在北宋诗坛算得上拔尖人物。

我们在说到北宋初诗文改革的人物,莫不推崇领袖欧阳修。

实际上这是一群人的努力,包括范仲淹、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和欧阳修。

这些人当中,以梅尧臣的理论和实践最高。

他的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作品力求平淡、含蓄,同时又整肃了初期因为反对“西昆体”而走偏,陷入佶屈聱牙、险怪崎岖的“太学体”,在两者中间走出独特的“宋调”,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欧阳修因为掌握了科举工具,类似于今天高考作文的命题人,他大棒一挥,就从科举教育、遴选官员上直接把诗文之风给纠正了过来。

而给他提供理论基础的就是他的这些朋友们,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欧阳修遴选出来的门生,都是符合诗文革新派主张的学子,包括三苏、曾巩等人,这些人都成为散文名家,与欧阳修同列“唐宋八大家”。

梅尧臣的“穷”,是不是他成为大诗人的原因呢?在欧阳修眼中就是如此,因为“盖愈穷则愈工”。

为什么会“穷而后工”?欧阳修作出了分析:“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

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

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穷而后工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胜处。

三闾厄而《骚》独步;杜少陵愁而诗冠古今;退之欲人辍一饭之费以活己,而文起八代、上窥至圣;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绝高远,非常人可到,良有以也。

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

黄景说谓造物者不以富贵浼尧章,而使之声名焜室耀于无穷,正合前意。

甚矣士之贫贱不足忧,而学不充道不闻深可虑也!翻译无论诗歌还是文章,没有久历贫苦,他的作品是决不能达到超凡入圣的水准的。

屈原困苦,而《离骚》却成为经典。

杜甫贫愁,但他的诗歌却冠烁古今。

韩愈曾祈求别人施舍一顿饭的资费来活命,可他却破了“文章八代衰落”的局面,文章造诣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孟郊有过开山种田的经历,贾岛曾柴米全无,可算是穷困到了极点,可是他们的.诗歌却是清净悠然,境地高远,普通人绝对无法达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白石道人姜尧章,乍看他的脸色,甚至于担心他承受不住衣服的重量。

可是他的笔力却足以扛起万斤巨鼎。

家无立锥之地,但每顿餐饭都有食客登门。

心中所藏有的知识是无限的。

他的胸襟之宽广,体现出了晋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与自由。

无论是韵意还是词语的运用,并不期望高深的意境,但意境却自然而然地高深起来了。

黄景说曾有过“上天没有用财富玷污姜夔,而让他的才华闪耀于永恒。

”正好符合了前面的论述。

士人暂时的贫困并不足以忧虑,可是学识不充盈,道理不了解,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啊!。

“诗穷而后工”的含义

“诗穷而后工”的含义

“诗穷而后工”的含义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欧阳修则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
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钟嵘“托诗以怨”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的深入发展。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蔡德龙【摘要】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期刊名称】《求是学刊》【年(卷),期】2017(044)005【总页数】8页(P128-135)【关键词】诗穷而后工;文体;女性文学批评;诗福【作者】蔡德龙【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9“诗穷而后工”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向上可追溯到司马迁、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言论。

自欧阳修据其挚友梅尧臣人“穷”诗“工”的事实而明确提出“愈穷则愈工”的观点后,后人不断申发,赋予其说丰富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此说的渊源、历史背景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等均有深入的研究① 较著者如钱锺书:《诗可以怨》,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童庆炳:《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载《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景凯旋:《韩愈“不平则鸣”说辨析》,载《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巩本栋:《“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载《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吴承学:《“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程刚:《从“困极而后亨”到“诗穷而后工”——略论欧阳修的易学思想渊源》,载《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但仍有可待发覆者。

清代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成期,许多古典诗学理论在清代得到集中讨论,往往在内涵、外延上有所变化,“诗穷而后工”说也是如此。

_诗穷者而后工_的原因探讨

_诗穷者而后工_的原因探讨

2006年6月社科纵横Jun,2006总第21卷第6期SOC I AL SCIENCES REV I E W VO L.21NO.6 诗穷者而后工的原因探讨朱向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浙江金华 321007)!内容摘要∀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 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

本文根据古人的说法,总结出了 诗穷者而后工四个方面的原因:一、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人穷则诗工;四、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

!关键词∀发愤著书 穷而后工 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06-0093-03中国古人著书传统强调 发愤著书,并由此生发出二个子命题:一是 诗能穷人,二是 诗穷者而后工。

本文的讨论就以 诗穷者而后工的命题展开。

诗穷者而后工提出者为欧阳修,他在#梅圣愈诗集序∃中一反当时流行的 诗能穷人的看法,以为不是 诗能穷人而是 穷者而后工。

这二个命题中的所谓的 穷,其含义都是指 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 穷。

其实, 诗穷者而后工命题虽然由欧阳修提出,而其理论渊源则是相当古老。

从现有的资料看,东汉人桓谭有关这个问题的说法是较早的一说。

他在#新论%求辅∃中说: 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采不发。

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

这是说,贾谊文章之所以文采飞扬,与他的 左迁失志有关;而扬雄之所以作#太玄∃,亦与他 贫穷有关,所以桓谭所去,其实质是个 诗穷者而后工的问题。

在对 诗穷者而后工的理论贡献上,南朝的两位文论大家即刘勰和钟嵘的看法尤其值得注意。

论者或有谓#文心雕龙∃不仅是 文学批评的杰作,也是 批评文学的杰作。

#文心雕龙∃之所以能兼擅二美,实乃作者刘勰 穷者而后工的产物。

正是刘勰对于 穷而发愤著书精神有深刻的体会,故其对于 穷而发愤著书所产生的文本效果也就是 穷者而后工有极深刻的认识。

在这方面,最引人注意的是#才略∃篇的一个说法: 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坷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穷而后工的意思_穷而后工的成语解释

穷而后工的意思_穷而后工的成语解释

穷而后工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序》:“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成语繁体窮而后工
成语简拼QEHG
成语注音ㄑㄩㄥˊㄦˊㄏㄡˋㄍㄨ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穷而后工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孙犁《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外国的诺贝尔奖是一种规律,中国的穷而后工也是一种规律。


英语翻译Adversity reverals genius. <Being disgraced one's writing would be skillful.>。

苏轼《初到黄州》诗词赏析

苏轼《初到黄州》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字⼦瞻,号东坡居⼠。

汉族,四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市郏县)。

⼀⽣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诗⽂书画皆精。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苏轼《初到黄州》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初到黄州 宋代:苏轼 ⾃笑平⽣为⼝忙,⽼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连⼭觉笋⾹。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例作⽔曹郎。

只惭⽆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 ⾃⼰都感到好笑,⼀⽣为嘴到处奔忙,⽼来所⼲的事,反⽽要得荒嘴。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漫⼭遍野,只觉阵阵笋⾹。

贬逐的⼈,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惯例,都要做做⽔曹郎。

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注释 为⼝忙:语意双关:既指因⾔事和写诗⽽获罪,⼜指为谋⽣糊⼝,并呼应下⽂的“鱼美”和“笋⾹”的⼝腹之美。

郭:外城。

逐客:贬谪之⼈,作者⾃谓。

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

⽔曹郎:⾪属⽔部的郎官。

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注:“检校官例折⽀,多得退酒袋。

”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

宋代官俸⼀部分⽤实物来抵数,叫折⽀。

创作背景 苏轼1079年(元丰⼆年)⼋⽉⼗⼋⽇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获释出狱,责授检校⽔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转押前去。

第⼆年正⽉初⼀离开京师,⼆⽉⼀⽇⾄黄州贬所,寓居定惠院,随僧蔬⾷。

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赏析 这⾸诗语⾔平实清浅,却深刻揭⽰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盾的⼼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穷而后工略论?穷而后工?齐萌 pb101031摘要:?穷而后工?命题是欧阳修在诗论史上留下的光辉理论贡献,也是古往今来颇具迁客骚人所争议的题目之一。

命题首次阐述了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呼百应、流传千古。

对于宋代文学家进行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并非突然,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

由本溯源,这种观念上始于《孟子〃告子下》中,?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讲述了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是因为先历经磨砺,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而后又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有许多相通之处,?发愤?是出于痛苦的人生经历,恶劣的生存境遇。

但?穷而后工?的理论直接先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韩愈在①《送孟东野序》中所著:?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韩愈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中推导出言语、诗文亦是 ?人不平则鸣?的产物。

历史溯源的方法的在探索?穷而后工?命题的来源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欧阳修自身的哲学思想也对其理论体系的催生起到重要作用。

欧阳修易学思想成就在宋代易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所著,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若干句话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

这种说法也深得汉之后历代易学家所共持。

欧阳修也指出此为?圣人之言?。

所以现今学者普遍认定《易》是?穷而后工?命题的源头始祖。

③②二韩愈在?不平则鸣?论说中所指的?不平?大体应分为两层含义:一类是诗人有感于物而触发心情不平静,?不得已者而后言?,心情跌宕起伏,欲吐为快。

他说?天将和其声,使鸣国家之盛?如禹、周公、孔子等以文鸣道,另一类是悲愤交集,?穷饿其身、丝绸其心肠?所发出的呐喊,如屈原、司马迁、陈子昂、孟郊等。

韩愈在另一篇文章《荆谭唱和诗序》中进一步阐述:?夫和平②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这说明从文章的写作主旨和精神实质上来看,韩愈更倾向于?自鸣不平?的不平之鸣。

封建社会里,往往身受诽谤、怀才不遇的士人学子更易产生不平鸣,也只有他们的作品饱尝着对社会腐朽、黑暗政治的深刻感受和清醒的认识。

这些作品的确是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的真实呼声。

在《送王含秀才序》一文中,他认为?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陶潜、阮籍的一些诗歌寓意深刻,看似退隐避世之作,实则是他们无法平静内心,?为事物是非相感发?的不平鸣,读出了诗文的弦外之音,颇有见地。

?不平则鸣?、?自鸣不幸?的论说远开宋代士人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自觉精神。

从侧面呼吁学子,要想成为一名善鸣者,只有积极投身生活,以发自内心的真实去体验生活,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发掘出现实生活的真谛,才能创造出真挚感人的作品。

欧阳修远承先哲的思想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阐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於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以梅尧臣为例,认为?郁其④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这些话语很好的论证了生活境遇的不同对作家文学创造的重要影响。

身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中,更能刺激作家们深入生活,明察秋毫,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体察底层阶级的苦楚,产生深切的心灵碰撞,从而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正所谓?愈穷则愈工?。

中国古代文人往往秉承儒家教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实则不然,居庙堂之高却时常受制于名利权位,以?独善其身?来保全官场平安或飞黄腾达,处江湖之远因脱离了功名的樊篱,常常能够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发出慷慨正义之音,达到兼济天下的壮举。

欧阳修说:?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所感激发愤,唯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故曰:穷者之言易工也。

? ?穷而后工?中?穷?同韩愈主张?不平则鸣?的?平?亦有相似之处,不单单指生存境况的苦寒恶劣,又是指精神上?穷而不达”,宦途失意,无辜而贬谪,空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穷途末路之时把自身所受所感?不得施于世?的忧虑无奈寄予在字里行间,所发出愤愤之音。

达到诗歌内容丰富饱满,令人潸然泪下的效果。

从物质生活上讲,也分为二类,一种是作家终其一生凄苦贫寒,仍坚持着对文学的喜爱,用文字写意了自己人生感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孟郊、贾岛皆以诗⑤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

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乃是都无一物耳。

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

’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自古人言,?郊寒岛瘦?一词道尽二人所经历的苦楚。

另一种就是作家历经世事变故,由极其显赫落下万丈深渊,饱尝沧海桑田,人生酸甜苦辣后,用尽毕生心血写出的血泪史。

如果曹雪芹没有经历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的巨变打击,一直作为浪荡公子在温柔乡里流连忘返,如果没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辛创作,那就不会成就今日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作品《红楼梦》。

精神上的?穷而后工?,就是?由穷困到通达?了。

并非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份的变化,或是理想抱负难以实现,伯乐难觅,郁郁不得志。

精神的?穷而后达?往往是寄托着作家于国忧思,百姓兴亡的思量,孕育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庾信早年作为梁朝文学侍从,和徐陵一起写尽明艳浮丽的宫体诗,以致于宫体诗又被称为?徐庾体?。

后来适逢?侯景之乱?,庾信出使西魏,梁灭亡后,庾信羁留北方。

虽然之后他出仕于西魏和北周,一路加官进爵,政治上的先达更甚梁朝一筹,但国故国乡关之思,身世飘零之感htTp://http://unjs/news/55D1B1EB6B7F5BA9.html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他的内心世界。

纵有万贯家财在侧,生活也少有易趣。

这种无处是家的哀愁,腼颜事人的耻辱使庾信后期的文学作品一洗早年浮艳,内容题材情真意切,并且凝聚出了雄健苍劲的风格。

难怪杜甫对他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啊!又或是久居权位,纵横天下,享尽了世间富贵荣华之后,返璞归真,归隐山河的?穷而后达?。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回江宁时,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时虽尚处于王安石创作的中后期阶段,但其创作此时开始显现出?穷而后达?的特色,隐约流出希望归隐避世的想法。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得以归隐山田,生活虽然简朴,却未显拮据,但是面对变法失败、树倒猢狲散的现实以及人到暮年,体衰多病的惨景,让他开始倾心于文学创作,这时期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也远高于其他时期,如《怀钟山》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王安石晚期作品诗歌先习李商隐的风格,意在表达朦胧的意境。

无复尘埃,恍然如梦,暮年惆怅之情别上心头。

⑥穷是作家的不幸,但却是文学的万幸。

恰是因为物质、精神上的?穷?,才能够激发人的心灵的感悟,激活人内在的潜能,之臵于死地而后生,爆发出激昂悲慨的创作能力,成就流芳百世的奇文。

这也体现了易学中物极必反的道理。

紧承韩愈,欧阳修也坚持源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对于提高诗文质量有积极作用。

提倡言之有物,切中时弊。

欧阳修在担任庆历二年科举主考官时,一改历次科举考试?但取空言,无益时事?的流弊,规定试题内容结合朝政,广纳规谏。

对于荡涤宋初靡艳文风,对确立北宋文从字顺,朴实娴雅、平易致用的新文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序》中也赞美恩师欧阳修?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析之以至理,以服人口,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是对韩愈?不平则鸣?的继承和发扬,但是二者存在差异。

?不平则鸣?更多的是强调诗文内容要贴近现实,源于生活,不作无病呻吟。

?穷而后工?则是在揭示作出情真意切,潸然泪下诗文的途径。

⑦三?穷而后工?理论因其赞美之盛、流传之广、为历代文人所推崇,不免被后人用之登峰造极,造成乐极生悲。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工?并非只出自于?穷?,?穷?也不是?工?的充分必要条件。

从文艺心理学角度上,?通达?的心境同?穷困?的境遇一样也能撞击人的心灵,产生深切体悟,一定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

?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本身是具有主观意味的,而在命题广为接受的同时被众多文人刻意夸大了起作用。

陆游在《澹斋居士诗序》中断定,?《诗》首《国风》,无非变者?,?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

不然,无诗矣。

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己,故其诗为百代法。

国朝林逋,魏野以布衣死,梅尧臣,石延年弃不用,苏舜卿、黄庭坚以废绌死,近时江西名家者,例以党籍禁锢,乃有才名,盖诗之兴本如是。

?他甚至在《读唐人愁诗戏作》中写道,?天恐文人未尽才,常教零落在蒿莱。

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陆游认为屈原的悲惨遭遇是上天给他的充分展示才华的机遇。

把?穷而后工?命题偏离原来的轨迹发展向了极致,过分放大了穷困不遇对于文学创造的积极意义。

充分反映了部分文人用文学完成对理想的追求,实现了自身作为士人的价值的不实之望。

欧阳修也作出过?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说法,这也就阐述了?作诗?与?穷困不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是具有辨证意义的。

否定了后人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的说法。

欧阳修所推崇的是把满腔热血挥洒于山水鸟兽虫鱼之间,写出饱含忧国忧民,寄托天下的诗文。

?穷而后工?的论说第一次对现实生活、作家经历、文学创作三者的关系作出了一个令人首肯的阐述,对于宋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