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 诗必穷而后工
论苏轼的“穷而后工”
院乞 儿 。眼前 见 天下 无 一 个 不好 人 。” 东 又 何 妨 l 节 云 中 , 日遣 冯唐 ?会挽 雕 弓 苏 持 何
这一时期的文坛领 袖 , 他把 宋文、 宋诗、 宋
词都 发 展 到 了最 高 峰 ,足 以代 表 北 宋 文 学
耀 ,可是每 当他混迹 人群 之中而无人认识
他 时 , 却最 为快 乐。 苏轼 一生 宦海 浮 沉 , 他 奔走 四方 ,被贬 谪 已经 成 为 了他 生 活 的一
苏轼在被贬谪异地的过程 中,创作 出
了大 量 脍 炙人 口的 名 篇 。 以上 只 是 举 出 了 其 中 的~ 二 。 管 苏 轼 的仕途 非 常的 不堪 , 尽 给他 的人 生 带 来 了 许 多苦 难 ,但 却成 就 了
妇 之 所 叹 ,而 写人 情 之难 言 。 该 愈 穷 而 愈 工。 然则 非 诗 者 能 穷人 , 穷者 而 后 工也 。 殆 ” 字 的 农妇 。 他 的 至 交 是诗 僧 、 名 的道 士 , 无 还 有 比他 更 贫 穷 的 人 ,他 也 喜 爱 官 宦 的 荣
让充满进取精神、 胸怀远大理 想、 富有激情
l策 l文化广角 0亲 2探 决. 09 9- q
论 苏轼 的“ 穷而后工”
◎文/ 和苗 苗
宋 朝是 中 国历 史上 经 济 与 文 化教 育 最 话 他 生 性 急躁 , 有 不惬 意 之 事 , 觉 得 轼 在 逆 境 中的 诗作 依 然 是 笔 势 飞腾 ,辞 采 遏 便 为 繁荣 的时 代 之 一。 中 国 的诗 歌史 上 , 在 宋 朝也 是 大 放 异 彩 的时 代 ,这一 时 期 涌 现 出 了许 多成 就 卓著 的文 学 家 。然 而 宋 朝 也 是 “ 蝇 在 食 , 之 方 快 ”一 次 他厌 恶 某 诗人 如 吐 。 之诗 , 直说那“ 是 东京学究饮私 酒 , 就 正 食 瘴死牛肉, 醉饱 后 所 发 者 也 ”。 轼 这样 的 苏 壮 丽 ,并 无衰 疲 颓 唐 之 病 。从 某 种 程度 上 说 ,逆 境反 而 使 苏 轼 性 格 中最 闪光 的那 一 部 分 更 加 明显 , 从而 在 诗 作 上 反 映 出来 。
第十章 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论和
二、范温《潜溪诗眼》
范温,字元实,是秦观的女婿,其诗学观 属江西诗派,以论诗法为主。
1、诗眼
所谓“诗眼”即指句法、字法之类,也包 括一篇命意之关键所在。如孟浩然诗“微 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工在淡、滴字” 此即诗眼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云:“盛唐句 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 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 便不浑涵。昔人谓石之有眼,为砚之一病。 余亦谓句中有眼,为诗之一病。”
三 艺术风格论 1、多种风格并重
《书黄子思诗集后》:“予尝论书,以谓 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 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 亦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 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 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 亦少衰矣。”
2、论诗贵识
“故学者要先以识为主,如禅家所谓正法眼 者。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文章 论当理不当理耳。苟当于理,则绮丽风花 同入于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
3、论诗贵悟
“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千差 万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 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
4、论韵
2、“道胜则文不难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圣人之文,虽不可及,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不能 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 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3、“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 意见于言外”
《六一诗话》:“梅圣俞语余曰:‘诗家 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 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 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矣。’”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略论?穷而后工?齐萌 pb101031摘要:?穷而后工?命题是欧阳修在诗论史上留下的光辉理论贡献,也是古往今来颇具迁客骚人所争议的题目之一。
命题首次阐述了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呼百应、流传千古。
对于宋代文学家进行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并非突然,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
由本溯源,这种观念上始于《孟子〃告子下》中,?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讲述了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是因为先历经磨砺,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而后又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有许多相通之处,?发愤?是出于痛苦的人生经历,恶劣的生存境遇。
但?穷而后工?的理论直接先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韩愈在①《送孟东野序》中所著:?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韩愈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中推导出言语、诗文亦是 ?人不平则鸣?的产物。
历史溯源的方法的在探索?穷而后工?命题的来源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欧阳修自身的哲学思想也对其理论体系的催生起到重要作用。
欧阳修易学思想成就在宋代易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所著,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若干句话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
“诗穷而后工”的含义
“诗穷而后工”的含义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欧阳修则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
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钟嵘“托诗以怨”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的深入发展。
作文素材:穷而后工
词穷而后工—欧阳修词穷而后工: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1、贤哲在当代不得志,不被容于世,然后就品中去。
其作品在当代也必不得志,难行于世。
但是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永远将真金埋没。
综观古今文学史上的佳作大多是因不得志而激发起创作兴趣而终成千古流传之文的。
2、就是从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李杜”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穷而后工”的影子。
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
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
3、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4、典型代表是孟郊和贾岛。
孟郊一生运途多舛,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成进士,然一生沉于下僚,终贫寒至死。
孟郊的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裘竭悬结,未尝免眉为可怜之色”。
他的许多诗歌本身就是对那种穷困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贾岛的经历与孟郊比较相似。
早年为僧。
后来到京洛认识了韩愈,遂还俗,举进士。
但一生仕途坎坷,只曾做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
贾岛的诗歌里有求仕不遇的苦闷,但多的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
5、典型的例子:李煜、曹雪芹。
他们曾经一个是国王,一个是贵族子弟,原来就有过文学创作,但当时之作多为浮光略影的应景之作。
但一朝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人间的各种苦楚尝尽,在这样有如霄壤的巨大的反差下,激发起了他们的内在的创作潜力,从而创作出了绝佳的文学作品。
李煜在961年他继中主即位的时候,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前言诗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是文字的艺术性和美学性的最高表现。
古人常说“诗经三百篇,不加一字,皆尽吾之所知”,这说明古人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视和认识。
然而,诗穷而后工,这一古语却也深刻地揭示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困难和阶段性。
诗穷诗穷指的是诗人创作时遇到瓶颈,无法再创作出新的优秀诗篇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于诗人的能力、环境、思想、情感等方面出现了困难,导致创作的灵感和创作状态出现问题。
1.能力困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词穷、境穷等现象,这意味着作者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词汇量等方面出现了瓶颈,使得创作无法继续。
这种情况下,诗人需要寻求新的灵感和新的资源,才能重新开展创作。
2.环境障碍诗人的创作离不开周围的环境。
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够优越,诗人就很难找到适合创作的沉静、安宁的环境,这样就会影响到创作的质量。
例如,作者如果处于噪音较大、干扰很多的环境中,对于创作的影响将不可避免。
3.思想、情感停滞诗歌创作是个极度复杂和精深的过程,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保持对于自己的创作理念、思维和情感的高度关注,在创作中不断升华创作内涵和意蕴。
若思想和情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就很难形成有创意和震撼力的作品了。
而后诗穷而后工,并不是给诗歌创作带来绝望和终止,相反这种状态体现了诗人正在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新阶段。
即通过困难、努力和启示等方面,去探索写作之美。
1.超越瓶颈,不断前行面对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超越瓶颈,开启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
诗人可以通过学习、阅读、旅行、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的思想启示,增强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和创作能力,持续不断地前行。
2.探索创作领域当创作陷入困境时,诗人有必要拓宽自己的创作领域,创作更广泛、更丰富的诗歌形式。
通过多方面的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文学形式,给自己打造出更广阔的创作天地。
3.不断自我修炼提高素养诗人需要不断地进行精神修行和自我提升,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内在素养和人文精神。
这包括挑战自我、学习思考、提高观察力、展现智慧,这些全面的修炼,有助于帮助我们超越困境,进入更高层次的创作。
从“穷而后工”到“隐而后工”——中国古代诗歌由古典到近世的转变
兴亡 ,他想 置身 事外都 不 可能 。像 曹植 ,身 为王 侯 ,实则 囚徒 。非但 壮志不 得实 现 ,甚 至不 能逃
“ 内有 忧 思感愤 之郁 积” ,便 发而 为歌诗 。且 其 内 容 多 “ 刺” 怨 ,常 道 “ 臣寡 妇之 所 叹” 羁 ,方 能写
离是非 之地 。再 如 阮籍 ,其 家庭 与 司马氏家 族关
系密 切 ,本为政 治 圈中人 。他本有 济世 志 ,然而
魏 晋 之 际 ,天 下难 言” 。对 欧 阳修 的这段话 ,人 们一 般 多
从文 学 与社会 生 活 的关 系 角度理解 。这 当然 是对 的 ,但往 往忽 视 了此处 特指 的对 象 ,即诗人 的社 会 角色 。这 里 ,诗 人 实 际 上 是 士 人 ,或 者 是 官 人 。一个 诗人 若想 在诗 歌创 作上 达 到 “ ” 的境 工 界 ,就 必须 与 政 治体 系有 密 切 联 系 。这是 “ ” 穷 的前 提 。也 就是说 ,在 人 生实践 中,诗人必 须参
时 政 治 事 务 有 某 种 必 然 的 联 系 :无 论 是 血 缘 的 或
只有 采 用 非 常行 为才 得 活 命 ,真 乃 欲进 不
得 ,欲退 不 能 ,其 身 心处 境 可 想 而 知 。 《 书 》 晋 记 阮籍 日 :“ 时率 意独驾 ,不 由径路 ,车迹 所穷 , 辄 恸哭 而返 。 ”这 就 是 处 于是 非 之 地 的贵 族 知识 分 子人 身状 况和 内心世 界的 真实写 照 ,极 具象 征 意义 。愤激 如嵇叔 夜 ,以不孝 被杀 ;纵娱 如谢 康
统 自命 ,似乎 具有 某种超 越性 。其实 不尽 然 。中
国传 统 的士 阶层 与 现代 知 识 分子 有 本 质 的 差 异 。 古 代士人 尽 管不从 事具体 职业 ,似乎 超越 于私 人
谈“诗必穷而后工”
谈“诗必穷而后工”“诗必穷而后工”,这话对,但又不尽全对。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特别强调“发愤”而作。
《文心雕龙·才略》中说冯衍:“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坛盛世;《显示》、《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也认为:“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歌唱都是痛苦使然。
”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珠子是牡蛎生病所结成,诗却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
”是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仕途失意,才有如此苦语,冯舒说他“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
刘禹锡有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弃置生活,才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人生感慨。
公元767年,杜甫旅居夔州,生活无着,年老多病,重九登高,因所见闻,作《登高》以寄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寥寥十四字,内涵之丰富、层次之变幻、感情之复杂,非穷愁之极、艰难苦恨之至,孰能道出?由此看来,诗穷而后工,这话真的不错。
不过,好诗并不只为穷愁时所专有,欢愉得意之时,也不乏有好诗产生。
《论语·阳货》中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末一个。
《诗·大序》里说:“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三者并举,没有偏重哪一种“音”。
《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也不倚,“故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写道:“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得志而“鸣其国家之盛”,失意而“自鸣不幸”,两者都是“不得其平则鸣”。
杜甫失意,作《登高》以自鸣其不幸。
我们再看看杜甫现存最早的诗棗《望岳》。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
开元二十四(公元736年),24岁的杜甫在科举场上失意之后,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论钱谦益的"穷而后工"说
能作 出好 诗 。“ 独 至之 性 , 旁 出之情 , 偏 诣 之学 , 轮
困倡 塞 , 偃 蹇 排再 , 人不 能解 而 己不 自喻” 这 些“ 古 之 为诗者 ” 所 具备 的素 质 , 正是“ 穷” 的 内涵所 在 ,
钱 氏有 关“ 穷 而后 工 ” 的论 说 , 主要 见于《 初学
情” 和“ 偏 诣 之 学” , 至 于 际遇 之 穷反 而 是 次 要 的 。这 一 诗 学观 念 与 钱 氏所 处之 时代 和 个人 际遇 密切 相 关 , 也 是 其 整 个 诗 学思 想体 系的 一 个 缩 影 , 它将 “ 穷” 的 范 围扩 大 并 重 点 落 实 在 诗 人 本 身 , 从 而 大 大 丰 富 了“ 穷而 后 工 ” 这 一 中 国诗 学 古 老命 题 的 内涵 。 关键词 : 穷而后工 ; 钱谦 益; 冯定远诗序 ; 晚 明 诗 学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6 9 9 ( 2 0 1 4 ) 0 1 — 0 0 9 9 — 0 5
渐 成 为研究 热 点 , 拓荒补白、 富有 新见 的论 著不 断 涌 现 。但 由于钱 氏《 初学 集 》 、 《 有 学集 》 卷 帙浩繁 , 文 学思 想丰 富庞 杂 , 尚 有一 些 理 论 闪 光 点 未得 到 足 够关 注 。如其《 冯定远诗序》 一 文 中 的“ 穷 而后 工” 说, 往 往 被研究 者 用来佐 证 钱 氏论诗 主情 说或 世 运说 , 其 在作 者 整个 诗 学 体 系 中的 地 位 以及 对
作 为 明末 清初 文坛 领袖 , 钱谦 益汲 古 复雅 、 师 心 求变 的诗 学 思想截 断 众流 , 泽被 广远 , 是 研究 明 清 诗学 不 可绕过 的一 大 关键 。从 陈寅恪 先 生发 表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蔡德龙【摘要】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期刊名称】《求是学刊》【年(卷),期】2017(044)005【总页数】8页(P128-135)【关键词】诗穷而后工;文体;女性文学批评;诗福【作者】蔡德龙【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9“诗穷而后工”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向上可追溯到司马迁、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言论。
自欧阳修据其挚友梅尧臣人“穷”诗“工”的事实而明确提出“愈穷则愈工”的观点后,后人不断申发,赋予其说丰富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此说的渊源、历史背景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等均有深入的研究① 较著者如钱锺书:《诗可以怨》,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童庆炳:《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的心理学内涵》,载《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景凯旋:《韩愈“不平则鸣”说辨析》,载《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巩本栋:《“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载《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吴承学:《“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程刚:《从“困极而后亨”到“诗穷而后工”——略论欧阳修的易学思想渊源》,载《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但仍有可待发覆者。
清代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成期,许多古典诗学理论在清代得到集中讨论,往往在内涵、外延上有所变化,“诗穷而后工”说也是如此。
_诗穷者而后工_的原因探讨
2006年6月社科纵横Jun,2006总第21卷第6期SOC I AL SCIENCES REV I E W VO L.21NO.6 诗穷者而后工的原因探讨朱向军(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浙江金华 321007)!内容摘要∀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 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
本文根据古人的说法,总结出了 诗穷者而后工四个方面的原因:一、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人穷则诗工;四、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
!关键词∀发愤著书 穷而后工 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06-0093-03中国古人著书传统强调 发愤著书,并由此生发出二个子命题:一是 诗能穷人,二是 诗穷者而后工。
本文的讨论就以 诗穷者而后工的命题展开。
诗穷者而后工提出者为欧阳修,他在#梅圣愈诗集序∃中一反当时流行的 诗能穷人的看法,以为不是 诗能穷人而是 穷者而后工。
这二个命题中的所谓的 穷,其含义都是指 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 穷。
其实, 诗穷者而后工命题虽然由欧阳修提出,而其理论渊源则是相当古老。
从现有的资料看,东汉人桓谭有关这个问题的说法是较早的一说。
他在#新论%求辅∃中说: 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采不发。
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
这是说,贾谊文章之所以文采飞扬,与他的 左迁失志有关;而扬雄之所以作#太玄∃,亦与他 贫穷有关,所以桓谭所去,其实质是个 诗穷者而后工的问题。
在对 诗穷者而后工的理论贡献上,南朝的两位文论大家即刘勰和钟嵘的看法尤其值得注意。
论者或有谓#文心雕龙∃不仅是 文学批评的杰作,也是 批评文学的杰作。
#文心雕龙∃之所以能兼擅二美,实乃作者刘勰 穷者而后工的产物。
正是刘勰对于 穷而发愤著书精神有深刻的体会,故其对于 穷而发愤著书所产生的文本效果也就是 穷者而后工有极深刻的认识。
在这方面,最引人注意的是#才略∃篇的一个说法: 敬通(冯衍)雅好辞说,而坎坷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穷而后工”的阐释与反思
宋元之际诗论家对“穷而后工”的阐释与反思薛宝生【摘要】“穷而后工”本是惯题,却在宋元之际这个特定的“时穷”阶段,引发了诗人的共鸣,更激起了不小的论争,诗论家们也争相对之进行阐释,从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在众多阐释中,不仅有对该理论外延的拓展,也有对原因的探析,更有站在质疑的立场,从诗人“处穷”的根本原因及立论角度对该理论进行深刻反思的,且认为:持“穷而后工”观点者,多以诗人“所遇”定工拙,是因人“已然之穷达”而征验于诗所得出的结论,而“穷”在一定程度上与命、时相关.【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6页(P90-95)【关键词】宋元之际;“穷而后工”;诗能穷人【作者】薛宝生【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9关于“宋元之际”的界定,学界划分不一。
本文所谓“宋元之际”以公元1234—1314年为起迄。
原因如下:其一,从理论思潮发展的角度看,当理宗端平以后,论家对宋末“晚唐体”的批评声此起彼伏,而元延祐以前依然在批评这种风气。
且公元1234年后,也是由宋入元、由金入蒙元的许多论家的成长期。
其二,从论家来说,生于宋理宗以前宁宗庆元、嘉定时期而入元的论家不在少数,如赵孟坚便是生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而入元者,1234年后正是其在文坛发挥作用的时候。
其三,从历史界限看,公元1234年后,北方已经进入蒙古统治时期。
而元代延祐元年(1314)前后已然为元鼎盛时期,以元代大一统(1279)算起,元代第一代作家已经登上文坛,其影响已经显现,且新朝的文学理论思想体系业已形成,而延祐以前则是承宋、金余绪。
自北宋欧阳修拈出“穷者而后工”的观点后,宋元人多能道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之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草木鱼虫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欧阳修诗穷而后工名词解释
“诗穷而后工”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意思是诗人在受到困厄、窘迫之后,写出的诗才会更加工整、精妙。
欧阳修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需要经历磨难和挫折,这些经历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们的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只有在生活窘迫、穷困潦倒的情况下,诗人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从而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诗穷而后工”这一观点强调了生活经历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欧阳修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这一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评价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
诗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文/郑文光何谓诗穷“而后工”?工者,匠心独特,精妙绝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穷”的定义,有两种:真穷和知穷。
真穷:指贫病出诗人、愤怒出诗人、潦倒出诗人、发瘈出诗人、梦醒无路出诗人、山河破碎出诗人……总而言之,逆境出诗人。
也就是说,太平清闲、酒池肉林、老想做官,是出不了诗人的。
诗人就该是“穷胎”,好诗由“穷”孵出。
这种“马瘦腿不软,人穷志不短”的现象,体现“诗”的光华由“穷”擦出,产生“进击的杜甫”,倒也应天顺人的顺理成章。
知穷:知“真穷”能出好诗。
但自己并不真穷,怎么办呢?前面有“不穷”的明路不肯走,“偏”要“硬”要决定走“穷”路。
这条路崎岖险恶,却义无反顾。
坚定认“穷”为大道,如此这般的“穷”,是最具伟大价值的,故造就“躺平的李白”。
对李白而言,“躺平”指有钱就“喝酒冶游”,没钱就“吟诗抨时”。
因此,这样的产出都是“经典绝学”。
古称诗人为“别才”,喻即异样又异化的人类。
而“真穷”与“知穷”,折射出一个怪异世相,即:江山不幸诗家幸,天下太平文没落。
越是天下太平的盛世,诗文越是“喑哑”,甚至不出声、沉默……历朝历代诗人很多,也有“为而不为”的人上人,如王维。
还有那个坐拥天下,又不得不提的皇帝嘉庆。
嘉庆不是诗人,竟然唱出催人泪下的“自省”名篇。
本文原则不摘录诗文,唯嘉庆诗完整呈现如下: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声歌高处哭声高。
据传,嘉庆写就这首诗之后,铁心下旨抄没和坤全部财产,让和坤永世不得翻身……又传,乾隆知和坤大贪,有意“设局”让儿子继大位之后,除掉这个奴才,以震慑百官并借此立威。
总之,清宫十三朝,唯嘉庆自省,到底是头道汤“官史”,还是二道汤“野史”,这里不作细考……。
_诗穷而后工_的历史考察_巩本栋
2008年第4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 .42008第48卷JOURNAL OF S UN Y AT 2SE N UN I V ERSI TYVol .48(总214期)(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General No .214 3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巩本栋(1955-),男,江苏丰县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
① 关于“诗穷而后工”的问题,张健先生在其所撰《欧阳修之诗文及文学评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5年)中,曾有所论述。
如他认为“自宋初欧阳修主倡以来,应和者不绝于途”,“如梅尧臣、张耒、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诸人,都是欧阳修的呼应者。
但仔细地观察,这种说法自唐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以来,素有流裔:一为诗能穷人,一为人穷而后诗工。
陈师道颇有意于另辟蹊径,但实际上也未能脱出这个大范围”(《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第243页)。
所论颇具启发性,然尚未注意此问题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原因等。
② 《孟子・尽心上》,[宋]朱熹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53-354页。
③ 钱钟书先生已指出此点,参其《管锥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36页。
④ [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李培南等校点:《文选》卷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64、1865页。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3巩本栋 摘 要:“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其说虽渊源有自,然明确提出此说的,则是北宋的欧阳修,而这又与北宋党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北宋党争背景下的产物。
在欧阳修之后,此说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看法,遂又有其逆命题“诗能穷人”以及后者的反命题“诗能达人”等观点的出现。
关键词:“诗穷而后工”;北宋;党争;欧阳修;梅尧臣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4-0019-09 “诗穷而后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说的提出,既有文学自身发展的因素,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诗穷而后工
略论‚穷而后工‛齐萌 pb101031 摘要:‚穷而后工‛命题是欧阳修在诗论史上留下的光辉理论贡献,也是古往今来颇具迁客骚人所争议的题目之一。
命题首次阐述了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呼百应、流传千古。
对于宋代文学家进行创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并非突然,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
由本溯源,这种观念上始于《孟子〃告子下》中,‚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讲述了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是因为先历经磨砺,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而后又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①‚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有许多相通之处,‚发愤‛是出于痛苦的人生经历,恶劣的生存境遇。
但‚穷而后工‛的理论直接先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所著:‚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②韩愈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中推导出言语、诗文亦是‚人不平则鸣‛的产物。
历史溯源的方法的在探索‚穷而后工‛命题的来源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欧阳修自身的哲学思想也对其理论体系的催生起到重要作用。
欧阳修易学思想成就在宋代易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所著,‚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若干句话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
名词解释
作业3一、名词解释1、“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这的“穷”不是指经济生活的穷困,而是指诗人困厄的人生境遇。
认为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主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
这在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表达。
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2、词“别材”、“别趣”说:所谓“别材”是从创作主体方面讲的,“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这种诗人的特别才能主要在便体现在“妙语”上,不是只靠书本学问就能写好诗的。
“别趣”是就诗歌的审美特征而言的,这种特别的趣味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埋在其中”,便是“兴致”,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诗歌必须具有生动的形象,真实有情感,不是发议论,讲道理就可成诗歌的。
严羽的“别材”“别趣”之说虽强调诗歌不同于“书”“理”的思维表现特点,但并没把“别材”“别趣”和“书”“理”完全对立或割裂开来,而是同时看到了二者间的关系。
严羽主要是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强调不能用抽象的思维来创作,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而抹煞了诗歌的缘情本质。
3、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就是说诗和词应该分家,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
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4、“性灵”说:为了抨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
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的诗集写序时说道:“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
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
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穷而后工的翻译和原文穷而后工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胜处。
三闾厄而《骚》独步;杜少陵愁而诗冠古今;退之欲人辍一饭之费以活己,而文起八代、上窥至圣;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绝高远,非常人可到,良有以也。
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
黄景说谓造物者不以富贵浼尧章,而使之声名焜室耀于无穷,正合前意。
甚矣士之贫贱不足忧,而学不充道不闻深可虑也!翻译无论诗歌还是文章,没有久历贫苦,他的作品是决不能达到超凡入圣的水准的。
屈原困苦,而《离骚》却成为经典。
杜甫贫愁,但他的诗歌却冠烁古今。
韩愈曾祈求别人施舍一顿饭的资费来活命,可他却破了“文章八代衰落”的局面,文章造诣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孟郊有过开山种田的经历,贾岛曾柴米全无,可算是穷困到了极点,可是他们的.诗歌却是清净悠然,境地高远,普通人绝对无法达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白石道人姜尧章,乍看他的脸色,甚至于担心他承受不住衣服的重量。
可是他的笔力却足以扛起万斤巨鼎。
家无立锥之地,但每顿餐饭都有食客登门。
心中所藏有的知识是无限的。
他的胸襟之宽广,体现出了晋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与自由。
无论是韵意还是词语的运用,并不期望高深的意境,但意境却自然而然地高深起来了。
黄景说曾有过“上天没有用财富玷污姜夔,而让他的才华闪耀于永恒。
”正好符合了前面的论述。
士人暂时的贫困并不足以忧虑,可是学识不充盈,道理不了解,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啊!。
穷而后工的源起
穷而后工的源起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典故出处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成语举例:孙犁《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外国的诺贝尔奖是一种规律,中国的穷而后工也是一种规律。
”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造句
1.古人说“诗穷而后工”,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愤怒出诗人”。
这些话的意思,是说诗必须有激情,有真发现,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2.韩愈也说过“诗穷而后工”,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人,似乎都遭遇过漫长的人生悲剧。
3.诗人少达而多穷,穷而后工,愈穷愈工。
4.李清照的后期成就也要感谢金国南下让她穷而后工?陈子龙文
学上的成就更是离不开满。
5.这是活用杜甫诗“盘飧市远无兼味”和欧阳修的话“诗穷而后工”,乃下岗工人“自题小像”之作。
6.当然,有人表示,文必穷而后工,并不能因为版税低就停止创作优秀的精神食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诗必穷而后工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诗必穷而后工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
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GONGBen-dong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x,4840次参考文献62条1.张健欧阳修之诗文及文学评论19732.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19753.宋金四家文学批评研究4.孟子尽心上19835.管锥编19796.萧统.唐李善.李培南文选卷4119867.马其昶.马茂元韩昌黎文集校注卷419868.韩昌黎文集校注卷49.曾枣庄.
刘琳全宋文199110.全宋文11.七缀集198512.薛简肃公文集序13.傅璇琮全宋诗199214.全宋诗15.全宋诗16.全宋诗17.答圣俞18.秋怀二首寄圣俞其二19.王秀梅后村诗话198320.北宋党争与梅尧臣诗歌的创作200121.全宋诗22.梅尧臣.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
注卷6198023.脱脱宋史卷314范仲淹传198524.全宋文25.全宋诗26.梅尧臣注孙子,现部分保存在十一家注孙子中27.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28.与梅圣俞书29.李焘.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续资治通鉴长编x30.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14异同31.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153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2833.梅尧臣的叔叔梅询与吕夷简关系较近.梅询知濠州时,吕夷简为通判,34.全宋
文卷69735.王安石.李壁王荆文公诗卷13199336.后山集卷11王
平甫文集后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537.宋荦宛陵文集序,梅尧臣集编年校注38.王荆文公诗卷35次韵子履远寄之作39.王文诰.
孔凡礼苏轼诗集198240.苏轼诗集卷12僧惠勤初罢僧职41.题诗卷后42.即如宋人刘挚忠肃集卷15文莹师集序、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15跋东坡诸公追和渊明归去来引后、李纲梁溪集卷138五峰居士文集序、程珌洺水集卷8曹少监诗序等等43.文忠集卷1644.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45.小仓山房文集卷10200246.潜研堂文集卷26,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刻本47.秋笳集48.袁宏道谢于楚历由草序198149.曝书亭集卷40,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50.吴锡麒有正味斋骈体文集卷8张渌卿露华词序51.董其昌画禅室随笔52.张耒.李逸安张耒集下册,卷48送秦观从苏杭州为学序199853.苏轼文集卷10邵茂诚诗集叙198654.晁补之鸡肋集卷34海陵集序55.题诗卷后56.留别僧讷57.郭齐.尹波朱熹集卷56答徐载叔二首其一199658.王世贞.罗仲鼎艺苑卮言卷8199259.车天辂五山集卷5诗能穷人辨199360.李德寿西堂私载卷4诗能穷人辨199761.金锡胄息庵遗稿别稿卷上诗能穷人赋199562.张维溪谷集卷3诗能穷人辨1994本文链接Periodical_zsdxxb-shkxbx04002.aspx授权使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授权号3ce3b45b-49af-47a1-94d7-9e240151ac79下载时间x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