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用韵在屯堡文化中的传承
漫谈古典诗词的韵律革新
漫谈古典诗词的韵律革新
于洪源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0)004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格律,具有韵律和谐的美感,应当继承.但继承不等于固守,要使古典诗词后继有人,必须放宽格律尺度,在革新中求发展.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于洪源
【作者单位】甘南县电大工作站,黑龙江,甘南,1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运动的旋律,飞扬的青春——漫谈紫砂壶“湖韵律动”的创新设计 [J], 赵毅
2.如何欣赏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J], 刘春利
3.花式韵律跳绳基本技术及辅助练习方法漫谈 [J], 童智锦
4.诗歌韵律革新的可喜尝试——评何绍甲《汉语歌词规律初探》 [J], 杨明新
5.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漫谈之五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之法(中) [J], 任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作为音乐的重要创作素材,古诗词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充满着艺术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中国古诗词的吟唱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使其在音乐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多以吟咏古诗词为乐,他们把诗词的艺术语言融入到音乐中,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形式。
例如,古代有名的琴棋书画之名联,其中琴指的是古代的琵琶、箫等乐器,古人常常将古诗词改编为琵琶曲、箫曲等乐曲。
这些乐曲既保留了古诗词的优美韵律,又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之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诗词通过世代传承,逐渐融入到民间音乐之中。
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民歌。
这些民歌在吟唱古诗词的同时,融入了民间的情感和生活经验,使古诗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音乐的崛起,人们对古诗词吟唱进行了更加前卫的创新。
融合古诗词和现代音乐元素的创作形式层出不穷。
例如,有些音乐人将古诗词改编为摇滚乐曲,通过强烈的节奏和吉他的演奏,使古诗词充满了现代的张力和活力。
还有一些音乐人将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旋律动听、时尚流行的歌曲,使古诗词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在音乐创作中,古诗词的吟唱也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青睐。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诠释着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他们的演唱,古诗词得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激发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古诗词的内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古诗词的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古诗词艺术的发扬和创新。
通过将古诗词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中,人们以全新的形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使古诗词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然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浅谈安顺屯堡文化中建筑文化的特点
浅谈安顺屯堡文化中建筑文化的特点资环系09房产班姓名:周晓昀学号:200907042046 摘要:屯堡文化以安顺为中心,方圆近百里的地域内,平坝、普定、镇宁、紫云、广顺、长顺等县都分布着屯堡村寨,在这些屯堡里居住着一群至今仍保留明代江南汉族习俗的人群——屯堡人,数百年来由于大山的阻隔和与少数民族军事、文化心态的对峙,使屯堡人这群特殊的明代汉族移民至今仍未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也由于他们数百年所形成奇特汉族部落集团的自我优越的封闭心理,也未能和发展迅速的主流汉族文化交融。
传统道德价值观是特定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道德观念,对个体的道德行为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并以此协调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规范个体的行为。
在多种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民族地区,随着原有的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体系被打破,其传统道德价值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屯堡文化建筑文化价值观屯堡建筑“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
这一段精辟的民间顺口溜道出了屯堡村寨的石头魅力。
走入屯堡寨中,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
石头构筑了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屯堡,屯堡人把石头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至,一个典型的屯堡就是对“石头生命”的完整诠释。
屯堡人的石头寨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把防御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采用贵州山区随处都有的石灰岩薄层进行建造,坚固而耐久。
每个典型的屯堡村寨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石头单体建筑和石头群体建筑的完美结合从至今仍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屯堡原始村落来看,村落布局多采用中轴线分割布局和点线分割布局。
点线分割布局最具有典型特点,这种布局形式以寨中央空坝为点,向外辐射出纵横交错道(线),巷道把民居分割成一片一片(面),构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
在狭长深邃的巷两端做有可供御敌的门;每条巷既能单独防御又可互相形成整体防御。
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屯堡文化作为深具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的代表,开发屯堡文化旅游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水平,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下面我就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要加强文化传承。
屯堡文化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乐器制作、木雕、砚台等等。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可以被用来吸引游客,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文化的传承。
保留和开展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接触、喜欢,就可以更好地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其次,要创新旅游产品。
旅游业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行业,要想吸引更多游客,也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通过全域景区建设,利用“一五道场”、“驿站”等文化遗产物构建屯堡文化旅游的主题线路,设计“赏古韵,品民俗,听故事”等互动式景区体验,这些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为游客呈现“一堡半街四村”屯堡文化的魅力。
第三,要重视经营管理。
文化旅游开发要实事求是,先搞好一些基础性的管理问题,如建立一套完整的经营机制,培训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此外,还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打造高品质的游览环境。
最后,要加强宣传推广。
开发屯堡文化旅游需要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而宣传推广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加强线上宣传,还可以借助各种旅游展会和旅游服务中心等线下渠道开展宣传,存在广告、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屯堡文化。
总之,开发屯堡文化旅游需要全面考虑方案,创新旅游产品,加强经营管理,做好宣传推广,严把质量关,相信在发挥屯堡文化旅游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方面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屯堡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演变和发展使得这种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屯堡文化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例如:民俗、饮食文化、建筑、艺术和文学等等。
在学前教育中,屯堡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一、保护和传承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保护和传承屯堡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学前教育中,要让孩子们明白屯堡文化的重要性,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手段来让孩子们理解屯堡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将屯堡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
例如:在教授语文和道德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屯堡文化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活动;在美术和手工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屯堡文化来帮助孩子们形成自己的文化认知和审美;在体育和游戏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屯堡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游戏来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建立屯堡文化的主题日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定期举办屯堡文化主题日,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屯堡文化的魅力。
屯堡文化主题日可以包含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唱经、走南闯北、手工制作、猜谜语、跳游舞、做传统食品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屯堡文化的内涵,并且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加强家园联动,共同推进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加强家园联动来推进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屯堡文化主题日及其它文化活动。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强化对屯堡文化传承的意识,通过亲身体验、讲故事、赏文物等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这种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认知。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对屯堡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有利于孩子们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形成健康、开阔的心态和茁壮成长的心理基础。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屯堡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独具特色,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学前教育中,屯堡文化可以渗透到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首先,在语言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屯堡方言作为生动的教材,让孩子们在掌握普通话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认识屯堡方言。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屯堡方言俚语,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和了解屯堡文化的独特之处。
其次,在文化体验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前往屯堡民俗文化村进行亲身体验。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屯堡的独特风情,了解屯堡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屯堡文化的内涵。
再次,在手工制作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制作一些具有屯堡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如纸刻、剪纸、绣花等,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屯堡文化的强烈氛围,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屯堡文化的文化魅力。
此外,在节日庆祝中,我们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屯堡文化元素。
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制作屯堡传统美食,或者组织孩子们前往屯堡进行春节联欢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屯堡文化的热情和浓郁氛围。
音韵与韵律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音韵与韵律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其中,音韵与韵律作为诗词表达的重要元素,为古诗词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与美感。
本文将探讨音韵与韵律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一、音韵的作用音韵在古诗词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它能够增强古诗词的表达力和艺术感。
首先,音韵能够加强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词中的音节和押韵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通过音韵的组合可以形成优美的韵律,使诗词更加优雅动人。
其次,音韵能够提升古诗词的节奏感。
不同音节的长短和音调的高低,能够为诗词注入一种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诵或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再次,音韵能够增强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有时候,音韵的特别安排可以使古诗词表达的情感更加深沉或柔美,将作者的情感与读者进行更好的共鸣。
二、韵律的运用韵律是古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赋予了古诗词以独特的音乐美。
首先,韵律的运用可以使古诗词更富韵味。
古诗词往往通过一定的韵律规律进行构架,将诗词的音韵进行统一,使整首诗词具有和谐的音韵美。
其次,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古诗词的记忆力。
古诗词通过韵律的流畅和谐,使其易于被人们记住,并传世流传。
再次,韵律的运用可以使古诗词更有声调变化和节奏感。
通过运用韵律,古诗词能够很好地诠释作者的情感,并使诗词的朗诵或阅读更具动感和艺术感。
三、音韵与韵律的经典应用古诗词中的音韵与韵律的应用举不胜举,下面以几个经典的例子来说明。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运用了平仄谐音的手法,将“光”和“霜”,“月”和“乡”进行了押韵,使诗句更加优美和谐。
2.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通过韵律的运用,使诗句表达了边疆军民的困苦和思乡之情。
其中,边秋一雁声的“秋”和“声”进行了押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关于安顺屯堡 景区的诗句
关于安顺屯堡景区的诗句
摘要:
一、安顺屯堡景区简介
二、关于安顺屯堡的诗句
1.描绘屯堡景色的诗句
2.表达对屯堡历史的感慨的诗句
3.赞美屯堡文化的诗句
正文:
安顺屯堡景区位于我国贵州省安顺市,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屯堡,意为“堡垒”,源于明朝时期,为防范外敌侵扰而修建的军事设施。
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探寻历史、体验民族文化的好去处。
关于安顺屯堡的诗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首先,描绘屯堡景色的诗句。
一位诗人曾这样描述:“山巅云海间,屯堡如画卷。
”这句诗描绘了安顺屯堡坐落在美丽的山巅云海之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地势险峻,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其次,表达对屯堡历史的感慨的诗句。
有诗人写道:“百年烽火尽,屯堡诉沧桑。
”这句诗表达了对屯堡历经百年烽火洗礼的历史感慨。
漫步在屯堡的石板路上,触摸着历史的痕迹,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最后,赞美屯堡文化的诗句。
一位诗人这样赞美道:“石头寨子里,屯堡韵犹在。
”这句诗表达了对屯堡文化的赞美。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石头建筑,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领略到屯堡文化的韵味。
总之,安顺屯堡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关于安顺屯堡的诗句,既表达了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又展现了对悠久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独特文化的传承。
浅谈安顺屯堡文化
浅谈安顺屯堡文化作者:黄青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贵州省安顺市的周边有三百多个神秘的村落,他们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安顺屯堡文化现象。
贵州安顺的这300多个屯堡村落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的服饰、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其他的文化所影响同化,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把它称为屯堡文化。
关键词:屯堡文化;安顺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周边有300多个神秘的村落,他们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安顺屯堡文化现象。
600年前,明高祖朱元璋为了平定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于是实行了调北征南的政策,战争胜利后,为巩固政权,朱元璋又推行驻军屯田制度和调北填南的大移民政策,“屯田制”要求战士就地驻扎,并将家亲眷属迁至驻地,无战事时,战士们在驻地开垦农田,发展经济,有战事时,领兵出战;而“调北填南”政策则是将江南的百姓居家迁移至各个西南驻军地,将江南先进的技术带到西部,进一步巩固西南政权局势的稳定。
而这些移居云贵川驻地的军队和汉族移民便被称为屯堡人,他们带去了中原的汉文化和技术。
历经沧桑,600多年前云贵川三省建立的广大屯堡村落,除了现在的贵州安顺地区还有300多个屯堡村落还依旧顽强的坚守着明朝的文化,其他屯堡村落都已销声匿迹。
如今,贵州安顺的这300多个屯堡村落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的服饰、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其他的文化所影响同化,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把它称为屯堡文化。
屯堡文化非常特别。
在服饰上,屯堡妇女们依旧穿着宽衣大袖的汉装和绣花鞋,盘着古老的发髻;在语音上,江南祖籍的乡音依旧韵味十足;在传统的习俗上,屯堡的男人们每逢过年和中元节都要带上“脸子”(即“面具”,但当地人称为“脸子”,为尊重文化的地域性,本文均用“脸子”),举行神圣的“跳神”活动(屯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演活动,学者们多称其为“地戏”,但他们称其为“跳神”);在信仰上,他们是儒释道巫的多神信仰,以致一年祭祀活动不断……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惊讶的文化现象。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论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屯堡文化是指中国辽宁省辽阳县的一个历史文化遗址。
屯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村聚
居地,其封建遗存可以追溯到明代。
屯堡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学前教育中,屯堡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对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价
值观形成有力的影响。
屯堡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
关键时期,通过屯堡文化的教育引导,可以让幼儿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参观和学习屯堡遗址、传统建筑、传统服饰等,让幼儿了解并熟悉封建社会的历
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幼儿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屯堡文化的有效渗透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品味和艺术修养。
屯堡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
化的重要遗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通过屯堡文化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培养
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兴趣。
可以通过观赏和模仿屯堡建筑的特点,让幼儿感受到建筑艺
术的美妙。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品味,培养幼儿对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
力。
屯堡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对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形成有力的影响。
通过
屯堡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可以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拓宽幼儿的视野和世界观,提升幼儿的审美品味和艺术修养。
在学前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屯堡文化资源,有效渗透屯堡文化,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摘要:在贵州省中部的安顺,集中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汉族群体――屯堡人。
他们在这一地域内历经六百年而不改变其服饰,风俗,宗教,信仰,不被其他文化所衍化,顽强地存在于黔中大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屯堡文化。
关键词:屯堡文化;传承;保护;变易;一、屯堡溯源屯堡人是对居住在安顺、平坝、镇宁等地明代屯军后裔的专称。
而以屯堡人为载体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是对江南汉文化的延续与展。
"屯堡"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安顺府署纂修的《安顺府志.地理志.风俗》载:"郡民皆寄籍,唯寄籍有先后。
其可考据者,屯军堡子。
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
当时之官如汪可、费寿、陈彬、郑琪作四正,领十二操屯军安插之类,散处屯堡各乡,家口随之至黔"。
可见,安顺屯堡追溯其渊源都与明初朱元璋在贵州的军事行动密切相关。
朱元璋称帝建立新王朝后,元朝的残余势力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仍盘踞云南,不愿归附。
为了达到经营西南边疆,重点控制云南的目的,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水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等为大将,统率三十万明军征讨云南并取得胜利。
《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记"云南已克......至只霭翠(贵州宣慰使)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
"为确保经营西南,明朝在西南地区大设卫所。
安顺是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的军事战略要地。
安顺经营得当,可"右临粤西,左控滇服",同时还可拥兵威服各少数族。
因此,明洪武十五年在贵阳置贵州都指挥使,统领十八卫二所,其中贵阳以西的六卫就有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四卫的治所在安顺境内。
随着卫所的大量设置,军士们奉命控扼要地,广开屯田以自给,这批屯军及家属从此落籍贵州安顺一带。
因此,明初在安顺军事屯田的军民,是现今屯堡人形成之渊源,但是构成屯堡人群体的绝不仅是调北征南军民的后裔,它还包括后来以调北填南等方式进入屯堡区域的移民。
屯堡文化唱书的教育方面继承与发展的策略
屯堡文化唱书的教育方面继承与发展的策略
屯堡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屯堡杂剧、屯堡扮演等文化形式,它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在现代社会,要保护、传承和发展屯堡文化,需采取以下教育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策略:
1. 保护与收集:建立屯堡文化保护机构,收集保存各类屯堡文学剧本、音乐乐谱和舞蹈动作等资料,以保证屯堡文化的传承。
2. 传统知识的传递:建立屯堡文化传承培训班,培训专业的屯堡文化教师和演员,以确保传统知识的传递。
3. 学校教育课程的加入:将屯堡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材,让学生了解、学习和欣赏屯堡文化。
4. 社区活动与展览:组织屯堡文化的演出、比赛和展览活动,让居民和游客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屯堡文化,增加对屯堡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5. 现代化表演形式的融入:将现代化的舞美、音响等技术手段融入屯堡文化的表演中,提升观赏性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6. 跨界合作与传播:与其他地方的文化团体、学校或艺术机构合作,举办联合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屯堡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
7. 网络平台的运用: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屯堡文化,创建相应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屯堡文化相关的资讯、视频和音频内容。
8. 培养新人才:鼓励年轻人参与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组织青少年屯堡文化培训班和比赛活动,培养新一代的屯堡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家。
古调乡音觅屯堡
古调乡音觅屯堡
涂光禄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2(000)021
【摘要】"凤髻玉簪长衣大袖依旧明时模样,乡歌俚语古道热肠不改江左风流。
"这幅对联,写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
今天的屯堡人,主要聚居在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交界处的七眼桥、大西桥、旧州、双堡、东屯、刘官、天龙等乡镇。
他们的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古老的文化习俗,其语音也有别于周边的汉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现象。
从"调北征南"到贵州建省"屯堡"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韩愈的《送水陆御史韩侍御归所治序》记载:"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
"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涂光禄
【作者单位】贵州省政府贵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论卫所与屯堡研究之通路\r——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文化变迁视野下明代屯堡在贵州地域的营建与演变——以黔中屯堡鲍家屯为例
3.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句法图解及其适应性研究\r——以云山
屯堡为例4.地戏研究的开掘与拓展
——评张定贵教授《屯堡地戏与屯堡族群社会:基于仪式视角的研究》5.屯堡社会与乡村振兴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21学术年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承与展望:屯堡地戏文本价值分析
传承与展望:屯堡地戏文本价值分析作者:张粉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22期摘要:近年来,屯堡地戏作为一种民间戏曲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思想、艺术上具有教育群众、娱乐鉴赏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本文主要基于对屯堡地戏文本价值的分析,立足传承,展望未来。
关键词:屯堡地戏;教育价值;鉴赏价值;传承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2云贵高原上一直留存着一支独特的族群——屯堡人。
经历岁月的洗礼,屯堡人恪守着明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他们虽来自江南的不同省份,但相同的历史使命、生存环境和相同的汉文化本位思维,随着几百年时空的渗透、过滤、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痕迹的文化艺术,在众多艺术形式中,屯堡地戏占据主导地位,以其独有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1 溯源:屯堡地戏文本形式地戏又称“跳神”,享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美誉,在2006年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粗狂、奔放、深邃的艺术特性在屯堡一带极受欢迎。
少数临近的布依族、仡佬族村寨也为其魅力而玩起了地戏。
屯堡地戏最早被史料记载是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66年)的《徽州府志》上,即歙州一带迎汪公时“设俳优、狄、胡舞、假面之戏”之类。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的《贵州通志》上也有与地戏基本相同的舞图,也就是“土人跳鬼图”,舞图场面与地戏的戴假面具、一锣一鼓伴奏非常相似。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指出:“后代的戏剧,是言语、动作、歌唱为一体的组合,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1]一个地戏剧本就是一部书,讲唱一个完整的争战故事。
这些文本既没有谈情说爱的才子佳人戏,也没有直抒心怀的清官公案戏,有的只是与屯堡人生活关系密切的反映军旅生活的金戈铁马争战戏以及赞美忠义勇、颂扬报国情的忠臣良将戏,如《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岳传》《四马投唐》《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英烈传》《罗通扫北》《五虎平西》等。
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汉语诗歌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律结构。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它使诗句有了音调和节奏感,使之更加优美、深刻。
在文化传承中,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有助于传承和传播文化。
中国的诗歌传统丰富多样,韵律结构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仗诗等。
这些独特的韵律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沉淀,早已深入人心。
当我们朗诵或阅读这些古代的诗歌作品时,其韵律结构会引发我们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故事、生活和情感的联想,从而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通过翻译和演绎,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也帮助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拓宽文化影响力。
正是因为韵律结构的存在,汉语诗歌才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推动了文化的传承。
其次,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是文化情感的表达工具。
韵律结构使得诗歌既具有音乐性,也具有韵味。
它可以通过押韵的方式,在有限的音节中展示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例如,五言绝句的韵脚是古体诗的特征之一,通过押韵的方式,给诗歌注入了节奏感和韵律美,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这种韵律结构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和优美,也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在诗人和读者之间搭建了情感的桥梁,促进了传统文化情感的传承。
此外,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还有助于增强文化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汉语诗歌通过其独特的韵律表达方式,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感。
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当代诗人,他们的诗作中融入了自己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关怀和热爱,通过韵律结构传递出诗人对自身文化和国家精神的认同。
在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团结至关重要。
汉语诗歌的韵律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增强了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浅谈如何将屯堡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
浅谈如何将屯堡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作者:李梦云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是很多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要从事的问题,对于其中的诸多不足,很多人也考虑到了,但是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一直在各个领域和学段的教育渗透工作都处于非常简单的起步阶段,因此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工作中,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难题。
在幼教界,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些关于优秀的民族故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研究往往偏重于单个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国外教育。
因此,本文希望能够在这个现实状况中,引导幼儿园教育和屯堡民族文化的细节相互结合,专门进行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这些活生生的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身边的民族艺术,能够受到幼儿的喜欢,并且开阔幼儿的眼界。
关键词:屯堡;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前言: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
将屯堡民族文化艺术,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相互结合,需要考虑到民族文化和日常教学工作渗透的方方面面,只有在这个了解地方民族文化中地方饮食、传统工艺,传统音乐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从中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种教育方式是能够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有效帮助,研究者们认为,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地方的幼儿园应该积极相应国家的文件基本精神和号召,能够在打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漂亮一仗中做出切实可行的努力。
1.什么是屯堡民族文化1.1屯堡民族文化的基本渊源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演绎着一幕幕明代历史的活化石,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震撼。
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反思
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反思
陈碧妹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0)001
【摘要】文章对安顺屯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在现代教育中融入"乡土"味,将校本课程开发与传承民族文化相结合,让屯堡文化教育成为学校常态化教育,传承和保护屯堡文化.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陈碧妹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安顺 5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安顺屯堡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究 [J], 权春燕;石峰
2.安顺屯堡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究 [J], 权春燕;石峰
3.探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新生——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J], 刘一品
4.建构与交融
——遗产视野下的贵州安顺屯堡文化初探 [J], 李光涵
5.建构与交融--遗产视野下的贵州安顺屯堡文化初探 [J], 李光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用韵在屯堡文化中的传承石林元文【摘要】屯堡文化是今天安顺屯堡人对独特古典文化的传承。
其内涵广泛,有实物表现形式、行为表现形式和口头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有抽象的和实际的体现。
有自己独特发展的轨迹和不断丰富其内含的历程。
她继承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精华,即有地域文化的特点,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延伸。
屯堡文化在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上,独特的地戏、山歌、说唱书、孝歌、花灯唱词、念佛、红白喜事说四句、恭贺词以及屯堡谜语等等,都像古诗词一样,讲究押韵。
因此,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通俗易懂、易记的说唱文化群体,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发展。
【关键词】屯堡文化古诗词说唱押韵屯堡人从明初征南留守黔中至今,历经明、清、中华民国至现在已有六百余年。
由于长期居住在“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交通闭塞的安顺地区,周边除了土著少数民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外,极少与外界交往,有“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之势。
形成了继承和发展明朝以前的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特殊文化群体。
在许多屯堡民俗中,受古高原交通闭塞的影响,延续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保留了明朝时期原生态的古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原地区、江南一带也无法找到的古文化,可以在黔中安顺找到,因此,被中外专家和学者称之为“活化石”。
黔中屯堡中的地戏、安顺山歌、花灯小调唱词、孝歌、民间说唱书、太婆念佛、红白喜事中的说“四句”、谜语等等屯堡民俗,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在用韵方面,有押平韵的、仄韵的、平仄韵互用的、一韵到底的等等,还有有规律换韵的,很有韵律感。
不象今天有些“新诗”,长短不等、行数不定、无韵无律,说什么“朦胧派”、“抽象派”,无律可依,无韵可言,还不如古人说的“嗨哟派”。
有位韵律大师曾经把这些无律无韵的东西比喻为“分行排列的散文”。
而屯堡人在继承和弘扬古典文化的过程中,其独特性很强,就是一首简单的七言四句山歌,都要押韵,就算是长篇的孝歌、说唱书等等,仍然是一韵到底,虽然没有古诗词那样严格要求,但是,不会轻易换韵,更不可能不押韵的。
一、简述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押韵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奇葩,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独树一帜。
古诗词特别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平仄。
在这里,只简述押韵,其它的不是本文的研究范围。
所谓“韵”,是指汉字拼音字母中的韵母。
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相押。
古代汉语分为平声(含上平声和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汉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认识四声并不难,现代汉语只要翻开《新华字典》就清楚了。
它的读法口诀是:“阴平高而平,阳平往上升,上声先降有拐弯,去声高处往下冲”。
如:妈麻马骂、衣移椅亿、光明磊落、心明眼亮、英雄好汉、兵强马壮等等。
古汉语的四声读法,在《康熙字典》上也有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音最长,而且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开口读时用力,低起高收) 。
去声分明哀远道(声音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现代四声和古代四声的区别是:现四声强调声调的高度,朗诵时注重抑扬顿挫;古代四声强调声调的长度,吟唱时注重平长仄短。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韵部,与汉语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在实际用韵中,有新韵和古韵之分。
新韵是以普通话的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
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的《中华新韵》。
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
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韵。
古诗词押韵简单来说有:古体诗(古风)押韵、近体诗押韵、宋词押韵、元曲押韵和新诗押韵。
(1)古体诗押韵古体诗也叫古风,押韵分三种。
(1)本韵,押平韵,严格时,连险韵也不能出韵;押仄韵的诗,差不多都是古风。
(2)通韵,所谓通韵,是指邻韵相通,并不纯然取其韵宽,少受拘束。
(3)转韵,转韵可分为随便转韵和有规律转韵。
这就是古风押韵,是古诗词曲中最简单的体裁。
如: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句句押平韵,一韵到底,又如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隔句押仄韵。
第三种就是转韵,如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平仄交替互押。
(2)近体诗押韵就是常见的绝句、律诗、排律。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
出韵、重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
由于是一韵到底,在此不一一举例。
(3)宋词、元曲以及付的押韵宋词、元曲,在近体诗的基础上更严,根据词(曲)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有一韵到底的,有平仄交替的(如《西江月》)、有转韵的(如《菩萨蛮》、《虞美人》)、有特定押去声韵的,元曲还有特定的字(如《一半儿XX一半儿X》等等。
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主题不是探讨诗词。
二、屯堡地戏、山歌、花灯,通俗易懂、易记,与押韵密不可分从表演形式上,屯堡地戏、山歌、花灯的唱词有长有短,都是口传手抄,特别是山歌,是新时代才有手抄或者油印的小本子,旧时只是口传或者临场发挥。
屯堡人就是为了易记,采用了押韵来编写。
地戏是精忠报国、金戈铁马的征战之事,俗称“武戏”;花灯演才子佳人戏、清官公案戏俗称“文戏”,山歌唱男女爱情,各有特点。
1、屯堡地戏俗称“跳神”。
是屯堡人屯田定边后,奉旨戍守黔中,为了不荒废武功,采取既练武有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在有关专家定性为;戏剧的“活化石”,非常有道理。
地戏的属性、传承价值等等,许多专家已经有论著。
在这里仅仅说其唱词。
安顺地戏有上百堂,各自跳的剧本不同,有:《封神演义》、《大破铁阳》、《东周列国志》、《楚汉相争》、《三国演义》、《大反山东》、《四马投唐》、《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粉妆楼》、《郭子仪征西》、《残唐》、《二下南唐》(飞龙传)、《初下河东》、《二下河东》、《三下河东》、《九转河东》、《二下偏关》、《八虎闯幽州》、《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岳飞传》、《岳雷扫北》等,全是唱朝代兴衰的战争故事,构成了军傩最主要特色。
其唱词丰富多彩,如:故事吉昌屯《征东》的开场唱词:贞观天子座龙庭,掌管山河社稷清。
日月屡屡生瑞草,凤阁朝朝起祥云。
山河壮丽增光辉,五谷丰登贺太平。
外域年年来进贡,年年进贡瑰宝珍。
是首句入韵,押en、eng韵。
又如《征西》薛丁山:丁山细看女佳人,此女真正貌超群。
虽然我妻窦小姐,并不及她二三分。
押古韵“上平十二文”。
2、安顺山歌丰富多彩,闻名全国,作为屯堡人,每个都能随口来两三个。
这项活动受屯堡青年男女所喜爱。
但在旧时,由于封建原因,许多场面不能公开唱。
现在就不同了,在家里、街上、田头、地里、路上、山坡上四处均能听到山歌。
山歌是应景抒情,现场编唱,讲究押韵、应对如流、随口而出、出口成章。
多为男、女对唱,男问女答、女问男答,谁中断,答不出来为输。
因此,能唱山歌的均有“土秀才”之雅称。
曲调优美、淳朴、高亢,—般是七言四句为主,有盘歌、飘带歌、滚带歌、排歌、刁歌等等之分。
没有固定的词本,完全即兴创作,唱到一定的境界后能达到张开嘴巴歌词就来,俗称“山歌无本,全靠嘴狠”,多是一唱一答。
如:生爱郎来死爱郎,哪怕家中八大王;砍了脑壳还有手,挖了心肝还有肠。
押古韵“下平七阳”。
又如:要会唱歌才过来,不会唱歌快滚开;哪个牵牛斗马嘴,哪个拽手来开牌?押新韵“四开”。
3、花灯是与地戏相对应的屯堡文化艺术。
它质朴抒情的艺术个性却与粗犷、豪放的地戏大不相同。
一个曲调丰富、婉约;一个单一,高亢。
一个演出内容贴近生活;一个只演历史争战故事。
一个充满民间生活情趣;一个只觉战争的硝烟未散。
一个演才子佳人,风花秋月;一个演英雄忠臣、精忠报国。
一文、一武、一弛、一张,构成了屯堡人文化生活多层面、多元化、多彩多姿的文化体系。
花灯所演内容有:《墙头记》、《破碗记》、《水打蓝桥》等。
唱腔多用莲花落、孟姜女寻夫等唱腔和一些地方小调。
场中可俩白(道白),说调皮话,诙谐、调侃,调节演出气氛,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俩白多用屯堡方言中的言子等,这是屯堡文化生活的特点之一。
如:四月好唱祝英台,田中秧苗无人栽;祝英下田栽三手,洗手上岸米包苔。
押新韵“四开”。
无论是地戏,还是山歌、花灯,演唱起来顺口,易记。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押韵。
三、屯堡孝歌、说唱书、念佛、说“四句”、恭贺词,朗朗上口,离不开韵脚在古时,屯堡人在农闲或者红白喜事时,有自己的许多娱乐方式。
如:农闲时,特别是正月间,男人们相聚在某一家,由一个有文化的人,唱书给大家听,妇女就是念佛,这也算是屯堡人旧时代的文化生活吧。
有丧事,就要唱孝歌,内容大多数是劝人行善的内容,红喜事就有说四句和恭贺词,这些都离不开押韵。
1、说唱书、念佛、孝歌,是一种娱乐形式。
古代民间文化生活很少,不象今天有电视、电脑、手机、电子游戏等等。
屯堡人聚在一起,唱书、念佛为乐是日常生活。
这三种民间文化生活,用的书都一样,只是唱孝歌和春节唱书选一些适应的而已。
说唱书是旧时屯堡男人娱乐之一。
特别是在每年十、冬、腊月,属于农闲季节,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屯堡男子,围着煤火由一个有文化说唱,大家听,旧时有讲究、热心、好客的屯堡人家晚上还提供夜宵。
说唱的书有小段的,如:《蟒蛇记》、《水打蓝桥》、《二老谈家常》、《夫妻骂五更》、《寡公哭五更》、《寡妇哭五更》等,是一些民间故事,还有一些是大段的,都是地戏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