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用韵在屯堡文化中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用韵在屯堡文化中的传承
石林元文
【摘要】屯堡文化是今天安顺屯堡人对独特古典文化的传承。
其内涵广泛,有实物表现形式、行为表现形式和口头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有抽象的和实际的体现。
有自己独特发展的轨迹和不断丰富其内含的历程。
她继承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精华,即有地域文化的特点,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延伸。
屯堡文化在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上,独特的地戏、山歌、说唱书、孝歌、花灯唱词、念佛、红白喜事说四句、恭贺词以及屯堡谜语等等,都像古诗词一样,讲究押韵。
因此,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通俗易懂、易记的说唱文化群体,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发展。
【关键词】屯堡文化古诗词说唱押韵
屯堡人从明初征南留守黔中至今,历经明、清、中华民国至现在已有六百余年。
由于长期居住在“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交通闭塞的安顺地区,周边除了土著少数民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外,极少与外界交往,有“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之势。
形成了继承和发展明朝以前的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特殊文化群体。
在许多屯堡民俗中,受古高原交通闭塞的影响,延续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保留了明朝时期原生态的古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原地区、江南一带也无法找到的古文化,可以在黔中安顺找到,因此,被中外专家和学者称之为“活化石”。
黔中屯堡中的地戏、安顺山歌、花灯小调唱词、孝歌、民间说唱书、太婆念佛、红白喜事中的说“四句”、谜语等等屯堡民俗,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在用韵方面,有押平韵的、仄韵的、平仄韵互用的、一韵到底的等等,还有有规律换韵的,很有韵律感。
不象今天有些“新诗”,长短不等、行数不定、无韵无律,说什么“朦胧派”、“抽象派”,无律可依,无韵可言,还不如古人说的“嗨哟派”。
有位韵律大师曾经把这些无律无韵的东西比喻为“分行排列的散文”。
而屯堡人在继承和弘扬古典文化的过程中,其独特性很强,就是一首简单的七言四句山歌,都要押韵,就算是长篇的孝歌、说唱书等等,仍然是一韵到底,虽然没有古诗词那样严格要求,但是,不会轻易换韵,更不可能不押韵的。
一、简述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押韵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奇葩,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独树一帜。
古诗词特别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平仄。
在这里,只简述押韵,其它的不是本文的研究范围。
所谓“韵”,是指汉字拼音字母中的韵母。
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相押。
古代汉语分为平声(含上平声和下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汉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认识四声并不难,现代汉语只要翻开《新华字典》就清楚了。
它的读法口诀是:“阴平高而平,阳平往上升,上声先降有拐弯,去声高处往下冲”。
如:妈麻马骂、衣移椅亿、光明磊落、心明眼亮、英雄好汉、兵强马壮等等。
古汉语的四声读法,在《康熙字典》上也有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音最长,而且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开口读时用力,低起高收) 。
去声分明哀远道(声音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现代四声和古代四声的区别是:现四声强调声调的高度,朗诵时注重抑扬顿挫;古代四声强调声调的长度,吟唱时注重平长仄短。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韵部,与汉语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在实际用韵中,有新韵和古韵之分。
新韵是以普通话的
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
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的《中华新韵》。
古韵指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
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韵。
古诗词押韵简单来说有:古体诗(古风)押韵、近体诗押韵、宋词押韵、元曲押韵和新诗押韵。
(1)古体诗押韵古体诗也叫古风,押韵分三种。
(1)本韵,押平韵,严格时,连险韵也不能出韵;押仄韵的诗,差不多都是古风。
(2)通韵,所谓通韵,是指邻韵相通,并不纯然取其韵宽,少受拘束。
(3)转韵,转韵可分为随便转韵和有规律转韵。
这就是古风押韵,是古诗词曲中最简单的体裁。
如: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句句押平韵,一韵到底,又如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隔句押仄韵。
第三种就是转韵,如李颀《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平仄交替互押。
(2)近体诗押韵就是常见的绝句、律诗、排律。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
出韵、重韵是近体诗的大忌,宁可避免险韵,决不能让它出韵。
由于是一韵到底,在此不一一举例。
(3)宋词、元曲以及付的押韵宋词、元曲,在近体诗的基础上更严,根据词(曲)牌,有押平韵的、押仄韵的,有一韵到底的,有平仄交替的(如《西江月》)、有转韵的(如《菩萨蛮》、《虞美人》)、有特定押去声韵的,元曲还有特定的字(如《一半儿XX一半儿X》等等。
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主题不是探讨诗词。
二、屯堡地戏、山歌、花灯,通俗易懂、易记,与押韵密不可分
从表演形式上,屯堡地戏、山歌、花灯的唱词有长有短,都是口传手抄,特别是山歌,是新时代才有手抄或者油印的小本子,旧时只是口传或者临场发挥。
屯堡人就是为了易记,采用了押韵来编写。
地戏是精忠报国、金戈铁马的征战之事,俗称“武戏”;花灯演才子佳人戏、清官公案戏俗称“文戏”,山歌唱男女爱情,各有特点。
1、屯堡地戏俗称“跳神”。
是屯堡人屯田定边后,奉旨戍守黔中,为了不荒废武功,采取既练武有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在有关专家定性为;戏剧的“活化石”,非常有道理。
地戏的属性、传承价值等等,许多专家已经有论著。
在这里仅仅说其唱词。
安顺地戏有上百堂,各自跳的剧本不同,有:《封神演义》、《大破铁阳》、《东周列国志》、《楚汉相争》、《三国演义》、《大反山东》、《四马投唐》、《罗通扫北》、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粉妆楼》、《郭子仪征西》、《残唐》、《二下南唐》(飞龙传)、《初下河东》、《二下河东》、《三下河东》、《九转河东》、《二下偏关》、《八虎闯幽州》、《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岳飞传》、《岳雷扫北》等,全是唱朝代兴衰的战争故事,构成了军傩最主要特色。
其唱词丰富多彩,如:故事吉昌屯《征东》的开场唱词:
贞观天子座龙庭,掌管山河社稷清。
日月屡屡生瑞草,凤阁朝朝起祥云。
山河壮丽增光辉,五谷丰登贺太平。
外域年年来进贡,年年进贡瑰宝珍。
是首句入韵,押en、eng韵。
又如《征西》薛丁山:
丁山细看女佳人,此女真正貌超群。
虽然我妻窦小姐,并不及她二三分。
押古韵“上平十二文”。
2、安顺山歌丰富多彩,闻名全国,作为屯堡人,每个都能随口来两三个。
这项活动受屯堡青年男女所喜爱。
但在旧时,由于封建原因,许多场面不能公开唱。
现在就不同了,在家里、街上、田头、地里、路上、山坡上四处均能听到山歌。
山歌是应景抒情,现场编唱,讲究押韵、应对如流、随口而出、出口成章。
多为男、女对唱,男问女答、女问男答,谁中断,答不出来为输。
因此,能唱山歌的均有“土秀才”之雅称。
曲调优美、淳朴、高亢,—般是七言四句为主,有盘歌、飘带歌、滚带歌、排歌、刁歌等等之分。
没有固定的词本,完全即兴创作,唱到一定的境界后能达到张开嘴巴歌词就来,俗称“山歌无本,全靠嘴狠”,多是一唱一答。
如:
生爱郎来死爱郎,哪怕家中八大王;砍了脑壳还有手,挖了心肝还有肠。
押古韵“下平七阳”。
又如:
要会唱歌才过来,不会唱歌快滚开;哪个牵牛斗马嘴,哪个拽手来开牌?
押新韵“四开”。
3、花灯是与地戏相对应的屯堡文化艺术。
它质朴抒情的艺术个性却与粗犷、豪放的地戏大不相同。
一个曲调丰富、婉约;一个单一,高亢。
一个演出内容贴近生活;一个只演历史争战故事。
一个充满民间生活情趣;一个只觉战争的硝烟未散。
一个演才子佳人,风花秋月;一个演英雄忠臣、精忠报国。
一文、一武、一弛、一张,构成了屯堡人文化生活多层面、多元化、多彩多姿的文化体系。
花灯所演内容有:《墙头记》、《破碗记》、《水打蓝桥》等。
唱腔多用莲花落、孟姜女寻夫等唱腔和一些地方小调。
场中可俩白(道白),说调皮话,诙谐、调侃,调节演出气氛,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俩白多用屯堡方言中的言子等,这是屯堡文化生活的特点之一。
如:
四月好唱祝英台,田中秧苗无人栽;祝英下田栽三手,洗手上岸米包苔。
押新韵“四开”。
无论是地戏,还是山歌、花灯,演唱起来顺口,易记。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押韵。
三、屯堡孝歌、说唱书、念佛、说“四句”、恭贺词,朗朗上口,离不开韵脚
在古时,屯堡人在农闲或者红白喜事时,有自己的许多娱乐方式。
如:农闲时,
特别是正月间,男人们相聚在某一家,由一个有文化的人,唱书给大家听,妇女就是念佛,这也算是屯堡人旧时代的文化生活吧。
有丧事,就要唱孝歌,内容大多数是劝人行善的内容,红喜事就有说四句和恭贺词,这些都离不开押韵。
1、说唱书、念佛、孝歌,是一种娱乐形式。
古代民间文化生活很少,不象今天有电视、电脑、手机、电子游戏等等。
屯堡人聚在一起,唱书、念佛为乐是日常生活。
这三种民间文化生活,用的书都一样,只是唱孝歌和春节唱书选一些适应的而已。
说唱书是旧时屯堡男人娱乐之一。
特别是在每年十、冬、腊月,属于农闲季节,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屯堡男子,围着煤火由一个有文化说唱,大家听,旧时有讲究、热心、好客的屯堡人家晚上还提供夜宵。
说唱的书有小段的,如:《蟒蛇记》、《水打蓝桥》、《二老谈家常》、《夫妻骂五更》、《寡公哭五更》、《寡妇哭五更》等,是一些民间故事,还有一些是大段的,都是地戏唱本。
如:《大反山东》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尧舜禹汤明圣主,桀纣荒淫乱纷纷。
治乱兴衰表不尽,单表隋唐事和因;先是文帝登龙位,不分贤愚不避亲。
太子杨勇贬出去,倒把杨广爱如珍。
后被杨广害了命,自称炀帝立为君。
弑父欺娘又奸妹,乱了朝纲灭人伦;从此天下百姓恨,狼烟四起动刀兵。
天下群雄如蜂起,各路诸侯自为君。
一韵到底。
念佛是屯堡妇女们的专利,男子不念。
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喜爱。
他们在红、白喜事场中尽情发挥,乔迁新居大喜场中恭贺主家。
他们唱四季、念百花、数十二月节气等。
念古今历史、念行善积德的故事、念忠孝仁义的传说。
在收尾时就带出“佛也,南无阿弥陀!”这是念佛结尾的固定式。
其特点是易学、易懂、易记、易传。
和说唱书题材大体一致。
如念佛的《喜堂念佛》
正月里来是新春,男女老少笑盈盈。
恭贺主家多如愿,四季财源涌进门。
二月里来百花开,百花仙子送财来;金银财宝堆北斗,四季平安永无灾。
.............
冬月大雪飞满山,围炉烤火卸严寒;一家老幼齐相聚,喂好肥猪等过年。
腊月里来是大寒,合家欢乐在堂前;国泰民安迎春到,欢度佳节乐尧天。
四句一韵,转韵有规律。
唱孝歌是屯堡人在丧事场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屯堡丧葬文化的一部分。
所唱书目有《二十四孝》、《报娘恩》、《弟兄分家》、《叹家常》等。
灵堂唱孝歌,是一种教育人的好方式。
唱者深情投入、催人泪下,以歌唱形式哀悼怀念死者;听者能从孝歌劝世内容中受到道德伦理教育。
如《孝歌飘带》(开场白):
人生在世没来由,朝也愁来暮也愁;一愁田地未曾买,二愁房屋未曾修。
三愁儿大未婚配,四愁女儿未出楼;五愁怕儿走柳巷,六愁怕女到处游。
七愁夫妻不到老,八愁五谷不丰收;九愁后代难教诲,十愁儿孙走下流。
才把愁字来丢下,阎王又把簿来勾。
押古韵“十一尤”,一韵到底。
说四句、恭贺词是红、白喜事场中尽情发挥,乔迁新居大喜场中恭贺主家的主要内容。
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押韵,众多内容中不再一一举例,试举二、三例可以看出押韵与古诗词的相似之处。
由于唱书、孝歌是以大段书为主,在这里只举一些短的实例:闹洞房四句:
新郎客气抬葵花,新娘贤惠来倒茶;亲朋好友恭喜你,明年生个胖娃娃。
押古韵“六麻”。
喜事通用恭贺词:
上梁四句:
鲁班祖师造此梁,主家用来建华堂;鲁班把梁来造起,无有彩画不成梁;
弟子手提五羊毫,走近前来画此梁;中间画起太极图,两头画起双凤凰;
又画金龙来现爪,毫光闪闪是神梁;是神梁、说神梁,我与主家说吉祥;
一拜荣华并富贵,二拜金银堆满仓;三拜发财又发福,四拜贵人定四方;
五拜五子登科弟,六拜及第状元郎;七拜天上七仙女,八拜八仙贺朝堂;
九拜主家大吉利,十拜全家福寿长。
押古韵“下平七阳”一韵到底。
恭贺词在屯堡红白喜事中,必不可少,就连丧事的场所均用到,都是祝贺主家四季平安、财源广进、人丁兴旺、事业顺利的吉利话。
在庙宇祭奠神时也常常用到。
如:录吉昌屯祭奠汪公的《恭贺祝福词》:
通用:
某姓弟子敬汪王,一家老幼齐安康。
多捐财钱表诚意,一辈更比一辈强。
老人捐钱回去后,寿比南山福禄长。
商人捐钱回去后,生意兴隆财路广。
打工(的)捐钱回去后,万事如意走四方。
小孩捐钱回去后,读书进步美名扬。
大家诚心来祭拜,全家和睦喜满堂。
押古韵“下平七阳”一韵到底。
又如:
(你们)诚心多捐功德钱,(汪公保佑你们家)一辈更比一辈贤。
家庭和睦儿孙孝,财源广进万万千。
心想事成多如意,风调雨顺好种田。
全家平安事业旺,荣华富贵福寿全。
押古韵“一先”。
还愿用:
(你家)今天还愿还得明,香帛酒礼供真神。
诚心来还去年愿,汪公保佑(你家)好前程。
一家平安又如意,一年四季进金银。
和睦家旺千般好,光宗耀祖好名声。
儿孙读书求上进,个个都是大学生。
你家多捐功德钱,万股银水又进门。
押新韵“九文”。
烧香拜神用:
信男善女来烧香,忠烈汪王座庙堂。
诚心诚意来跪拜,(神灵保佑你们)家庭和顺寿颜长。
出门找钱几百万,打工在外永安康。
娃娃读书成绩好,光宗耀祖名远扬。
功德香钱多捐献,万事如意喜洋洋。
一年四季都顺利,春夏秋冬大吉祥。
押古韵“下平七阳”一韵到底。
四、屯堡谜语用韵独特,平仄韵均用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是我国古代文化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又称“灯谜”,“文虎”,“春谜”等等。
这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它因具有广博的文化内涵,谜面有雅有俗而得以流传至今。
过去,在一般人心目中,猜谜语是文人雅士的事。
还有人认为,谜语是元宵节和中秋节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在屯堡人六百余年的生活中,除了传统节日猜谜语外,随时随地都有谜语游戏。
特别在旧时代,文化生活极端落后,在晚上,屯堡老人多半是用猜谜语和讲故事给小辈听来消磨时间,也是作为幼儿的文化启蒙的一种方式。
以前,屯堡村寨中十分流行猜谜语活动,这些谜语都是来源于生活,因而通俗、幽默、风趣,很多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现在,由于文化生活的丰富,电视、电脑的普及,这一活动逐渐消亡了,真是有点遗憾。
在许多屯堡文化和屯堡民俗的书籍中,很少提到屯堡谜语,大多数也不讲究押韵。
在这里,与平仄押韵为主,不分类的写下来,见证屯堡谜语与古诗词押韵密不可分的记录。
有呀平韵的、有押仄韵的、有平仄互押的。
1、押平韵用平韵的较多。
大哥房上跳,二哥点亮照。
三哥遍地吼,四哥就来到。
【打雷、闪电、刮风、下雨】
金茶壶,银茶盖,吊在树上逗人爱。
【柿子】
一个树,不多高,上面吊些小弯刀。
【皂角树】
一个红相相,里面装起四个黑姑娘。
【救军粮】
红布帐子麻布床,里面睡起一个胖大娘。
【落花生】
上坡点点头,下坡滑石溜,出门不等伴,洗脸不梳头。
【马、蛇、狗、猫】
我在青山青朵朵,大哥二哥满山去找我,找我来吃饱一顿饭,拿颗索子栓起我。
【棕粑叶】
在娘家青姿婆娑,自归郎手,青少黄多。
受了许多辛苦,许多磨折,莫提起,一提起时,泪洒江河。
【划船的竹竿】
河里扯藤,岸上开花,一风吹去,不见人家。
【煤油灯】
红门楼,白石墙,中间有个耍二郎。
【嘴(嘴唇、牙齿、舌头)】
上有毛、下有毛,中间有颗紫目桃。
【眼睛】
公公高,婆婆矮,婆婆抱起公公甩。
【打连枷】
四四方方一块田,半边有水半边闲;黑嘴老凹(乌鸦)来点水,一翅飞到白云山。
【砚台、毛笔、白纸】
2、押仄韵
一条街,两条巷,两个白狗出来望,一把揪它达在石墙上。
【鼻睇】
一个小伙子,穿件皮袍子,坐起拟胡子,走路吹笛子。
【猫】
身坐金銮宝殿,脚踏一州(舟)三县(线),手提四两干鱼,望断四川挂面。
【手工织布】
两个老者对面坐,一个望不到一个。
【耳朵】
一把刀,顺河漂,有眼睛,无眉毛。
【鱼】
一个小鼎罐,装罐糯米饭,不吃糯米饭,要吃小鼎罐。
【刺梨】
一只小白狗,顺倒墙走,打它一刀,咬它一口。
【吃汤圆】
一家弟兄七八个,天天抱倒柱头坐,临时要分家,衣裳裤子都支破。
【大蒜】
3、平仄韵互押。
有嘴不讲话,无嘴闹渣渣,有腿不走路,无腿走千家。
【菩萨、锣鼓、板凳、小钱】。
大哥房上翘翘坐,二哥屋檐织绫罗。
三哥田边打更鼓,四哥在唱五更歌。
【猫、蜘蛛、青蛙、公鸡】
又圆又扁,对到肚脐眼,屁股一扭,脑壳一点。
【筛米(旧时用筛子筛米的动作)】
一对白鹤,飞到床脚,白天饱鼓鼓,晚上空壳壳。
【棉鞋】屯堡村寨中流传的谜语还有很多,绝大多数都押韵,这些谜语都是来源于生活。
如果能组织专人调查搜集,将给屯堡文化的研究增添一个丰富的内容,对屯堡文化与古诗词有很大的研究作用。
屯堡人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民风民俗范畴用语,只要是四言八句或者五言(七言)四句(八句),均用押韵,俗称“顺口”,不押韵就是不“顺口”,说的再好,人们都不喜欢。
这是屯堡文化的又一特点,同时,可以看出屯堡文化与古诗词,密不可分。
也是屯堡人传承中原文化和明朝初期江南文化的证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