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分类、估算、画图、列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体:详细介绍并实践分类、估算、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每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主要的教学点、关键词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作业设计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程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教案旨在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补充教学重点策略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分类、估算、画图、列表等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策略应用:学生应能够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选择:学生常常难以判断在特定问题中应使用哪种策略。
策略融合: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多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补充说明1. 策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每种策略的基本原理。
例如,在介绍“分类”策略时,可以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类的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画图策略。
2.能将根据题中的比例关系进行画图。
3.通过画出的线段图和题中所给的等量关系列式计算。
4.学会灵活使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重点:根据题意进行画图。
根据画出的线段图和题中所给的等量关系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画图策略的解题步骤。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根据下面的分数和 比你能想到什么?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3:22.一瓶果汁,喝了253.灰兔和白兔一共36只,白兔是灰兔的2倍【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引导学生根据关键句分析找准数量关系,和隐含条件,为新知讲解做好铺垫探究1星河小学美术组一共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美术组的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问题1:想一想如何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人数问题?分析1:根据题中条件“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我们可以用线段画出女生的人数3份,再画出男生的人数2份。
画图女生:男生: 【设计意图】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画图,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题中所给的比例画出正确的线段图。
问题2:根据画出的线段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答案:1) 男生和女生一共占5份。
2) 女生占总数的35 ,男生占总数的25。
3) 男、女生的人数之比是2:3。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根据已知的线段图分析其中隐藏的信息。
问题3:根据所分析到的信息,请列式求解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方程法根据得到的信息1“男生和女生一共占5份”运用方程法进行求解。
设每一份为a ,则可列式为:5 a =35,解得a=7女生人数:3a =21(人)男生人数:2a =14(人)小贴士:找准男女生各占的份数乘法运算根据得到的信息2“女生占总数的35 ,男生占总数的25。
”运用乘法运算进行求解。
女生=35×35=21(人) 男生=35×25=14(人) 小贴士:找准男女生在总数中的比例比例法根据得到的信息3“男、女生的人数之比是2: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2.:列式解决问题、图形解决问题、倒推解决问题等;3.。
教学重点1.;2.、图形解决问题、倒推解决问题等策略的应用;3.。
教学难点1.;2.;3.。
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介绍今天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
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何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提问:1.?2.?3.,但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2. 新授内容(25分钟)解释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常用的三种策略:1.:通过列出相关数据的式子,解决问题。
2.:通过画出图形,解决问题。
3.:通过逆推思路,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上述的概念。
3. 案例讲解与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相关实例进行讲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增加一些例题,以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列式解决问题”为例:【例1】小李有600元,小李花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买了一副书画,又花了其中的四分之一买了一块玉石,问小李还剩下多少钱?解答步骤:1.x 元,则 - 购买玉石花费为 (3/4) × (600 - x) 元。
- 则:x + (3/4) × (600 - x) = 600 × (2/3)2.:x = 200。
所以,小李还剩下:600 - x = 400元。
【例2】小狗连着吃6天肉食后,第7天只吃了150克肉食,第8天和第9天分别吃了其前一天肉食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问小狗这三天肉食总共吃了多少克?解答步骤:1.6天吃的肉食总量为 x 克,则 - 第7天吃了 150 克,总共吃的肉食总量为 x + 150 克。
- 第8天吃的肉食量为 x/2,第9天吃的肉食量为 (x + 150)/4 × 32.: x + 150 + x/2 + (x + 150)/4 × 3 = 30003.:x = 1800。
所以,小狗这3天总共吃了肉食:150 + x / 2 + (x + 150)/4 × 3 = 855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课本第68--6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假设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注意听了。
一种易拉罐饮料搞促销活动,4个有奖拉环换一个杯子。
老师收集了8个有奖拉环,可以换几个杯子?要想换5个杯子,需要几个有奖拉环?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假设的策略1、谈话:下面,咱们再来做一个抢答游戏。
开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谈话:下一题,看谁反应快。
(3)出示例题。
2、谈话:能用720÷7吗?为什么?(题目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杯子了)出示例题图。
这两种杯子有关系吗?(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什么意思呢?“正好都倒满”又怎么理解?要解决什么问题?“各多少毫升”意思是……3、探索假设的过程。
谈话:这道题中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了,同学们,能解决吗?请拿出作业纸,先在图上画一画,然后解答,并且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选择两名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1)提问:你怎样想的?(把大杯换成小杯)怎么想到的?明白他的意思吗?(找学生再说一遍)方法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这些同学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小棒、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
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
比一比谁最厉害?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打印:板书:一一列举2、揭示课题: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创设情景: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2、运用填表列举(1) 出示表格: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 板书:有序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生:不重复,不遗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依靠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支付的总金额?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
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
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
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
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故事:电脑播放曹;中称象动画。
提问:曹;中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小结: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的教学紧紧围绕假设策略的重点,处理好提出假设、进行转化、获得解题思路、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几个关键环节,帮助学生获得对假设策略的深刻体验,逐步形成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2的教学,也有围绕提出假设、进行转化、获得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这样几个环节进行。
例1和例2都是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复习铺垫】1、小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容量的小杯里,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容量的大杯里,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3、指名口答算式,并说说数量关系式。
4、这两道题都是用果汁总量÷杯子数=每杯容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探索策略】第一层次: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说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和刚才解答的问题比,这个实际问题复杂在哪里?3、你是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4、明确: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可以知道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1也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1个大杯容量等于3个小杯容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以便于他们在操作中学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信息解决问题。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家有15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1)》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1)》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如画图、列举等。
但他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策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策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实例。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需要策略。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实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策略尝试解决。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四单元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引“探究”1.算一算。
根据图示算一算一个菠萝等于几个桃?2.想想此题中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学习任务一:假设的策略一【设计意图:借助图形和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采用假设的方法,充分利用转换的手段,将两种量的总量转换成一种量的总量,求出这个量,再利用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另一个量。
】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p68例1内容。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6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 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2. 大杯和小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怎样转换?3. 如果假设都倒入小杯,会是什么情部况?画图分析一下?4. 根据画的图直接进行计算。
5. 把小杯的容量设为X ,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方程进行计算。
6. 如何检验计算的正确性呢,试试看。
【易错点:学生在画线段图的时候,容易把小杯和大杯混淆,为避免这种现象,让学生借助图形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白两个量的倍数关系。
】学习任务二:假设的策略二【设计意图:在经历了假设全部倒入小杯的情况下的算法后,让学生假设全都倒入大杯,换个思路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思路不同,但方法一致,体验到找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关键。
】1. 想一想: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大杯?你能根据这样的假设算出结果吗?2. 假设都倒入大杯,会是什么情况?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3. 根据分析列式计算。
4. 设大杯的容量是x 毫升,画出线段图来分析。
5. 对比前面假设都倒入小杯的线段图,两者有什么异同?6. 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并进行检验。
7.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8.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易错点】在画线段图时,容易和第一部分的线段图混淆,所以先让学生对比一下两种假设的不同,让学生思考两种方式中设为X 量的不同,那么在线段图上会有什么不同,及时避免错误出。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2.掌握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2.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一、引入老师在课前准备多种数字和图形,展示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和图形,提出他们听过、见过或解决过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1.读懂问题,了解所求;2.确定数学关系;3.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解法;4.计算得出答案;5.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三、根据给定条件进行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出一道有关人数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再报告给全班。
分别说明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
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正确;如果出现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四、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组中讨论发现规律并解决。
五、总结与归纳通过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在讨论中,思维得到了锻炼,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1.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并做练习。
2.探究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3.整理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选择一两道题目并进行解答,笔记本上必须展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1、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能够运用三步法解决实际问题;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难点:灵活应用三步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1. 思维切入(5分钟)老师简单地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解决问题为什么重要?•解决问题需要什么策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到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2. 新课导入(10分钟)a.分析调研问题老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黄婆婆种了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米,宽4米,如何计算这块菜地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b.提出新课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1)”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老师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1)”,即三步法:理解问题、列出方程式、求解方程式。
3. 学习内容(30分钟)a.第一步:理解问题老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例如:小明家的电视坏了,他让维修工来维修,维修工发现电视机的母线漏电,把电视机接地后电视机就正常了,请问电视机有几个母线?学生理解问题后,共同讨论解决思路。
b.第二步:列出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问题转换成方程式。
例如:有15个兔脚子在草地上跳,共20只兔子,请问这些兔子有几只?学生需要列出方程式:20 x 4 - 15 x 2 = ?。
c.第三步:求解方程式学生在列出方程式后,需要进行求解。
例如:20 x 4 - 15 x 2 = 50。
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例如思维运算、手算、计算器等。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老师选择一些学生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5. 练习(30分钟)a.实际问题练习一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b.实际问题练习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练习。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任务分配与合作,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 苏教版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4)一、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解决策略的定义;2.知道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哪些;3.通过做一些问题,练习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和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2.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三、教学资源教材:《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件:投影仪和电脑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老师出示问题解决策略的定义,让学生自己先看看。
在此基础上,老师介绍不同种类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自学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理解策略的具体含义。
2. 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就题目中需要使用的策略展开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过程中不能有争吵和打断。
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策略。
3. 教师的指导老师在这个阶段负责指导策略的运用。
老师会激励学生互相鼓励,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交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倡导因材施教。
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共享自己的思路和策略,激励互相交流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结合上课的进度和学生的表现,会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策略运用能力做出评估。
该评估方式为课后作业的检查,同学间互评和家庭访谈。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不同类别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同时,老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建立起自信,提高问题解决水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习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从已知的角度出发”、“模拟法”、“分类讨论法”等3.能够应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具体问题三、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策略(1)概念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运用具体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得到正确答案的目的。
(2)意义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有条理,更加高效的方法。
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聪明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2. 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许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本节内容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已知的角度出发通常,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已知的信息或条件来推断出未知的内容或条件,这样就能通过这些已知的内容找到一些线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模拟法模拟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将一个具体的实物或事物作为模型,来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3)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将问题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详细的讨论,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实战演练为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将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实战演练。
通过实战演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所学的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练法”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手段1.教案2.PPT3.实物模型4.常见问题练习册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访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完成度。
8、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2.理解并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能够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答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答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答数学问题。
2.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例题演练法:通过例题演示如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组织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知识讲解根据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讲解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假设已知条件成立,再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条件。
•画图法: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解决问题。
•递推法:通过依次推导出该问题的前后两个部分,找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反证法: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原假设。
•分类讨论法:将问题分成几类,分别讨论,最后综合得出结论。
3. 练习与巩固教师提供多个例题,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运用所学方法解答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老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4. 拓展延伸通过更加复杂的问题拓展和延伸所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策略的应用。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知识。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主要是基于分数乘除的应用题。
我会从引入实际情景开始,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们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这将是我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子幻灯片和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小道具,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乘除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实际情景,比如购物计算总价,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来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接着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理解,会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检验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上,我会把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公式和步骤写出来,然后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展示如何应用这些公式和步骤。
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分数乘除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的应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是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我们需要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分数乘法是指将两个分数相乘,而分数除法是指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
这两个概念都涉及到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比如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以及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参考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参考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和“练一练”,第72页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2.出示例1。
提问:这里还有一道题,你能解答吗?启发:和上面的一道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上面一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数量。
)3.揭示课题: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说明:创设倒果汁的问题情境,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二、探索策略1.教学例1。
(1)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先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你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关系的。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揭示: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2)确定思路。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形成相应的策略意识。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体会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用价值,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准备
出示:根据下面的分数和比,你能想到些什么?
1.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4:3。
2.一瓶果汁,喝了2
5。
引导学生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用分数和比等形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结: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这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展开联想,既激活了学生对分数与比关系的认识,又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机会,也为下环节的学习中能有效地展开数学思考作必要的准备和铺垫。
】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根据“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
5
”,你能想到什么?
启发: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你觉得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答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己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想到可以先求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2)根据分数的意义,由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
5
,推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
的2
3。
(3)把“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转化成“美术组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
2:5”,进而得到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再列式解答。
(4)根据“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这一数量关系,先列方程求出美术组的总人数,再求男生人数。
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种思路分别运用了什么策略?再比较这几种思路,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说明:出示例1后,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
5
”
可以想到什么,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题思路,交流它们各运用了什么策略,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获得更丰富的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
】
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策略对例1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请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再和同桌说说自己解题和检验时的思考过程。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鼓励已完成解题的学生再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
组织反馈,指名展示解题和检验过程,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学习过程,在小组里讨论,你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例1中的问题的?
小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策略解决。
以后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
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主选择策略解决问题,既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顺应与尊重,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关策略的认识和体验,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选择合适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客观需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价值,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完成解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
指名展示和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说明:“练一练”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围绕是怎样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重点展开交流,既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思考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凸显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
三、巩固
1.做练习五第1题。
出示第(1)题的示意图,谈话:如果用大长方形表示一杯果汁的容量,空白部分表示已经喝了的果汁,黄色部分表示剩下的果汁,可以怎样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1)题中的填空,让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把分数转化成比的。
出示第(2)题的彩带图,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表示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第(2)题中的填空,让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把比转化成分数的。
2.做练习五第2题。
出示第(1)题,让学生自由读题,并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题意把题中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提问:根据画出的线段图,你怎样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问:这道题可以用什么样的策略解答?
让学生用自己选择的策略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出示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和解题。
反馈:你是怎样画图表示题意的?怎样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答这道题你选择了什么策略?
3.做练习五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提问:你有办法解决题中的问题吗?要求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人,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再问:怎样根据题中的条件确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总人数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反馈:你认为运动员的总数是多少人?为什么?
谈话:现在能解决题中的问题了吗?先独立完成解答,再和同学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题中的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图形直观展开推理和联想的过程,体会把分数转化成比或把比转化成分数的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分数、比有关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感受画图、转化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