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型白酒工艺

合集下载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

清香型大曲高粱酒酿造工艺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一、工艺流程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蒸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贮存→勾兑→成品二、工艺操作(一)原料粉碎原料高粱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占25~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典型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绿豆,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毫米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1、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清香型白酒是一种常见于中国的传统酒类,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它制作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艺流程才能达到最终的产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清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

1. 酿造原料的选择: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酿造原料是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同时也可添加小麦胚芽、大米等附加酿造原料。

这些原料要经过精心挑选,确保质量和纯度。

2. 糖化:首先将原料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混合搅拌,形成糊状物。

接着将糊状物温度控制在约60摄氏度,加入酿造糖化剂,使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

3. 发酵:糖化好的糊状物被称为醪,将醪倒入发酵罐中,加入发酵剂,通常是高粱曲或酒母。

发酵通常在室温下进行,时间通常为7-15天,期间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尽量减少细菌的感染。

4. 蒸馏:发酵好的醪放入蒸馏锅中,进行蒸馏。

蒸馏分为头、心、尾三个部分。

头部分主要是杂质和不良物质,要尽量剔除;心部分是优质白酒,要保留并收集;尾部分含有一些杂质和较大比例的酒精,通常不用于酿造白酒。

5. 储存与陈化:蒸馏完成后,将白酒放入陶瓷坛或木桶中进行储存与陈化。

陈化时间通常为几个月到几年不等,透过不断氧化和化学反应,使白酒逐渐变得成熟,香气更加浓郁。

6. 净化与过滤:经过陈化的白酒需要进行净化与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使酒液更加纯正。

7. 储存与勾兑:净化后的白酒需要进行储存与勾兑,使不同批次的酒达到统一的口感和质量水平。

勾兑要控制好比例和时间,以确保每瓶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8. 包装与销售:最后,经过储存与勾兑的白酒将进行包装与销售。

一般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瓶装和罐装,不同的包装方式和设计也会对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就是清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

从酿造原料的选择到最终的包装与销售,每一道工艺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和精心处理,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清香型白酒。

云南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云南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1 / 3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各工艺流程的的作用及要求:1、原粮出库、洗泡 出库粮食必须子粒饱满,无霉烂、变质现象,颗粒不饱满的粮食淀粉含量低,出酒率低,若原料发霉则会使酒中带有异味并易将粮食煮烂;洗粮分泡粮前的洗粮和泡粮后的洗粮,泡粮前的洗粮主要洗去粮食中的农药、灰份及杂质,泡粮后的洗粮洗去粮食中的酸水;泡粮的作用是让粮食吸收水分膨胀,让蒸煮过程易透心,易于糊化。

2、清蒸清蒸分两道清蒸,清蒸时,必须大火大气,第一道清蒸主要去除生粮味及泡粮的酸馊味,第二道主要去除煮粮时产生的邪杂味,清蒸完毕后要将所清蒸的原料均匀翻拌然后盖上盖盘加大气蒸粮,蒸到一定程度再关闭气压等待煮粮。

3、煮粮煮粮是将粮食煮熟,去除生粮味,同时将粮食淀粉充分激活并吸收充足的水分,为闷粮糊化作好准备;煮粮时必须用小气煮粮,若用大气煮粮会使淀粉流失导致出酒率降低。

玉米、红高粱果皮厚,煮粮时开口率达80%左右,大麦、白粱在30-50%左右,小麦一般边放水边开小气,到水放够后,翻一遍即可撤水。

4、闷粮糊化闷粮糊化的目的在于将煮粮时未破口的原料熟透,一般闷粮糊化时间为十六小时左右,这时原料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均已破口,这就为入厢糖化做好了准备;进入糖化前的原料要达到:“柔熟不腻、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5、降温撒曲入厢糖化入厢前要进行再次糊化处理,先将闷粮糊化后的原料再次清蒸,去除闷粮时所产生的异味,然后将麻片将原料盖严,开大气蒸粮四十至五十分钟使原料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破口;将再次糊化处理后的粮饭出到凉床上,开鼓风机冷却,冷却至四十度左右时将所需曲药均匀撒入原料中翻拌,翻拌均匀后进入糖化箱糖化,糖化时间需要24小时,糖化升温至33℃左右时可配糟装桶发酵。

6、配糟装桶发酵将蒸酒后的酒糟出到凉床上吹至40℃左右出到糖化箱与糖化好的粮饭均匀翻拌后装桶发酵;配糟量根据季节及气温情况定,可在50—200%范围内调整。

7、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进行发酵期的管理,发酵时前三日升温幅度明显,尔后逐渐下降到与室温接近时,就基本停止升降温了,一星期之内,每班组必须进行升温监控记录;发酵期内,2/ 3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7--21℃左右;发酵前9天发酵桶内主要产生酒,此后的时间主要产生香味物质。

清香型白酒工艺

清香型白酒工艺

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来自:王元太)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装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勾兑1.原料粉碎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大曲,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加绿豆,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2.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在粉碎细度一定时,原料的吸水能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清香型白酒标准

清香型白酒标准

清香型白酒标准清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类,其特点是酒体清爽、香气纯正、口感柔和。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于保证白酒的品质和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清香型白酒的标准。

一、原料选择。

清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为高粱、小麦、玉米等粮食。

在原料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品质优良、无霉变、无异味的优质粮食作为原料,确保酿造出的白酒口感纯正。

二、酒曲制作。

酒曲是酿造清香型白酒的关键。

酒曲的制作应当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确保酒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符合要求,保证酒曲的发酵效果和酒体的香气。

三、发酵工艺。

清香型白酒的发酵工艺应当注重温度控制和发酵时间的把握,确保酒体的清爽和口感的柔和。

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通风和卫生,避免异味的产生。

四、蒸馏技术。

清香型白酒的蒸馏技术是关键的环节。

蒸馏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酒体的香气充分提取,同时避免杂质的混入。

五、陈酿工艺。

清香型白酒的陈酿工艺需要注重时间和环境的控制,确保酒体的口感和香气得到进一步提升,使白酒更加柔和和纯正。

六、质量检测。

清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检测,包括原料的检测、发酵过程的监控、蒸馏和陈酿环节的检测等,确保白酒的品质符合标准。

七、包装和储存。

清香型白酒的包装和储存也是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

包装要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外界污染,储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确保白酒的口感和香气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清香型白酒的标准涉及到原料选择、酒曲制作、发酵工艺、蒸馏技术、陈酿工艺、质量检测、包装和储存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白酒的口感和香气达到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酿造出口感清爽、香气纯正的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工艺

清香型工艺

清香型酒的特征清香型酒的代表汾酒,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制曲原料以大麦、豌豆为主,很忌讳用小麦。

制曲顶温在46-50℃,制曲培养以排列为主。

糖化力、发酵力较浓香型大曲高,曲香清雅。

·传统的总结为七诀,现代总结又加上四诀为十一诀。

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工必得其细,量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贮必得其适。

·清香型酒工艺有“四要素”1三种曲并用(青茬、红心、后火)2地缸发酵3“清蒸二次清”制酒工艺4四特殊:润料堆积、低温发酵、高度摘酒、短期贮存。

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后味很甜。

以汾酒、黄鹤楼酒和宝丰酒为代表。

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清香型白酒芬芳的清香,甘润爽口,是一种传统的老白干风格,以山西杏花村的汾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汾香型”。

其特点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余味爽净。

它的主要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从含酯量看,它比浓香型、酱香型都要低,而且突出了乙酸乙酯,但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比例协调。

除此以外,宝丰酒、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贵州生产清香型白酒的厂家不多。

清香型白酒的技术特点(1 ) 清香型大曲白酒的技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12 个字: 中温制曲、陶缸发酵、清蒸二清。

①制曲。

以大麦、豌豆为原料, 经适度粉碎后, 在最高品温不超过50℃的条件下, 分别制取清茬、红火、后火三种大曲。

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

②制酒。

采用“清蒸清烧二次清”的工艺, 即1 次投料、2 次加曲、2 次发酵、2 次蒸酒。

流酒温度为25 ~30℃, 可谓低温流酒, 该温度低于浓香型白酒的中温流酒和酱香型白酒的高温流酒温度。

将高粱适度粉碎、清蒸、加曲粉发酵约28 天后, 蒸取“大 酒”; 再加曲粉、发酵28 天、蒸取“二 ”酒后, 即行扔糟。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代表,在白酒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量较大。

特点为清香纯正、酒体纯净。

体香成分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在成品酒中的比例以55:45为宜。

酿酒工艺特点是清蒸清揸、地缸发酵、清蒸一次清楂。

技术要点在于必须有质量上等的小麦和豌豆制的曲,酿酒工艺的中心环节应消除使酒体产生邪杂味的所有因素。

在国家名酒中,汾酒、特制黄鹤楼酒、宝丰酒荣获金牌。

汾酒汾酒酿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制曲、酿造、贮存和盛装,其工艺技术主要体现在前两个阶段中。

1.制曲阶段制曲是将大麦和豌豆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搅拌均匀;而后又以人工踩曲,制成曲块,在曲房中须由人工将曲块分三层(分别为“1”、“品”、“人”字形)排列,便于周围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自由进入.生产出的曲内含多种复合霉和菌类,其糖化酶能力、液化酶能力和发酵力是一般曲的几倍、笨曲的五倍。

固态参与酿酒,不影响原料高粱的自然原味,确保汾酒独特的“清香型”口感特征。

这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技术。

人房曲坯排列后要经晾,然后再通过潮火、大火和后火加热,这就是有名的“两凉两热”工艺。

在这个过程形成了三种曲型:清糙曲、后火曲和红心曲,它们有的要大热大凉,有的要中热中凉,有的要多热少凉,热时微生物进入,凉时排出潮湿。

整个工序,除了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的运用外,主要凭借人工经验对不同曲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进行控制完成的,这种烦琐的温湿度人工控制不同于南方很多通过窗户大小开合来控制,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汾酒的纯正清香。

因此,它在汾酒制造中具有一种传统人工经验上的不可取代性。

2.发酵与蒸馏阶段汾酒酿造方式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楂”的发酵和蒸馏方法。

这种酿造方式隋唐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汾酒酿造方式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一次清米杏”的发酵和蒸馏方法。

酿造是将曲与高粱原料固态形式配合,采取“地缸分离”发酵,这是山西汾酒特有的发酵方式.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国内大多数的“地窖型”酒土不分的发酵方法。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

清香型白酒酿制工艺清香型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代表,在白酒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量较大。

特点为清香纯正、酒体纯净。

体香成分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在成品酒中的比例以55:45为宜。

酿酒工艺特点是清蒸清揸、地缸发酵、清蒸一次清楂。

技术要点在于必须有质量上等的小麦和豌豆制的曲,酿酒工艺的中心环节应消除使酒体产生邪杂味的所有因素。

在国家名酒中,汾酒、特制黄鹤楼酒、宝丰酒荣获金牌。

汾酒汾酒酿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制曲、酿造、贮存和盛装,其工艺技术主要体现在前两个阶段中。

1.制曲阶段制曲是将大麦和豌豆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搅拌均匀;而后又以人工踩曲,制成曲块,在曲房中须由人工将曲块分三层(分别为“1”、“品”、“人”字形)排列,便于周围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自由进入.生产出的曲内含多种复合霉和菌类,其糖化酶能力、液化酶能力和发酵力是一般曲的几倍、笨曲的五倍。

固态参与酿酒,不影响原料高粱的自然原味,确保汾酒独特的“清香型”口感特征。

这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技术。

人房曲坯排列后要经晾,然后再通过潮火、大火和后火加热,这就是有名的“两凉两热”工艺。

在这个过程形成了三种曲型:清糙曲、后火曲和红心曲,它们有的要大热大凉,有的要中热中凉,有的要多热少凉,热时微生物进入,凉时排出潮湿。

整个工序,除了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的运用外,主要凭借人工经验对不同曲的温度和湿度标准进行控制完成的,这种烦琐的温湿度人工控制不同于南方很多通过窗户大小开合来控制,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汾酒的纯正清香。

因此,它在汾酒制造中具有一种传统人工经验上的不可取代性。

2.发酵与蒸馏阶段汾酒酿造方式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二次清楂”的发酵和蒸馏方法。

这种酿造方式隋唐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

汾酒酿造方式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固态地缸分离发酵,清蒸一次清米杏”的发酵和蒸馏方法。

酿造是将曲与高粱原料固态形式配合,采取“地缸分离”发酵,这是山西汾酒特有的发酵方式.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国内大多数的“地窖型”酒土不分的发酵方法。

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工艺

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工艺

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工艺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工艺原料高粱,大曲,辅料(稻壳或谷壳)。

设备粉碎机、蒸馏器、发酵罐、温度计工艺流程第一步原料粉碎高梁粉碎:要求每颗高粱破碎成4~8瓣。

大曲粉碎:粉碎较粗,约为绿豆到黄豆大。

第二步润糁将粉碎后的高粱加入原料量55-65%的热水,夏季75-85℃,冬季80-90℃。

要多次翻拌,使吸水均匀,拌匀后堆积20-24h。

堆积时用苇席或麻袋等(用烂的白大褂代替)物覆盖堆料,每隔5-6h翻拌一次,如发现糁皮干燥,及时补加2-3%的热水。

要求场地卫生,按时搅拌,操作迅速,快翻快拌,既要把糁润透,无干糁,又要不淋浆,无疙瘩,无异味,手搓成面而无生心。

第三步蒸料先将辅料清蒸,清蒸时间不少于30min,直至辅料无霉味。

原料采用清蒸。

蒸料前,先煮沸锅底水,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或谷壳,然后装甑上料,要求见汽撒料,均匀上平。

圆汽后,在料面上泼加60℃的热水,称为“加闷头浆”,加水量为原料量的1.5-3%。

整个蒸煮时间约为80min。

第四步加水、扬凉、加曲蒸后的红糁应趁热出甑并摊成长方形,泼入30%左右的冷水(最好为18-20℃的井水),使原料颗粒分散,进一步吸水。

随后翻拌,通风凉渣,一般冬季降温到比入缸温度2-3℃即可,其他季节散冷到与入缸温度一样就可以下曲。

根据经验,加曲温度一般控制如下:夏季20-25℃。

加曲量一般为原料量的9~11%左右。

第五步大渣入缸发酵夏季入缸温度应尽量降低,最好比自然气温低1-2℃,约18℃。

大渣入缸后,缸顶用稻壳保温,在盖上沙子之类的东西。

清香型大曲酒的大渣发酵期一般为28天。

在边糖化边发酵的过程中,应着重控制发酵温度的变化,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1前缓热季需要5-6天。

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掌握好入缸温度,防止前期升温过猛,生酸过多。

但也不是前期升温越慢越好。

升温过慢,不能适时顶火,说明入缸温度控制过低,醅子过凉,难以进行糖化发酵。

适时顶火,即入缸后6-7天能达到最高发酵温度,季节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差异,热季需要5-6天,冬季需要9-10天。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清香型白酒是一种以高粱、玉米、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蒸馏、陈酿等多道工艺制成的一种中国传统酒品。

下面是清香型白酒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一、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高粱、玉米、小麦等作为主要原料。

对原料进行清洗、破碎、石脱等处理,确保原料清洁、完整。

二、糖化发酵:将原料加入发酵槽中,加入适量的酵母、发酵剂等。

调节发酵槽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过程中,糖分被酵母菌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三、蒸馏:将发酵完成后的原料经过蒸馏,分离出酒精和其他杂质。

简单说,就是将发酵液中的酒精分离出来,使得白酒具有一定的醇度和浓香味。

四、陈酿:将蒸馏得到的白酒进行陈酿,使其持续酿造、发酵、熟成。

一般的陈酿周期在3-5年左右。

陈酿过程中,白酒在木
桶中不断交换气体,逐渐散发出清香。

五、过滤和勾兑:陈酿完成后,对白酒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杂质,使其更加纯净。

然后将不同品质、不同香型的白酒进行勾兑,使得白酒的香味更加丰富醇厚。

六、装瓶包装:对处理好的白酒进行瓶装和包装。

一般采用高档的玻璃瓶装,同时需要注明产品的相关信息,如酒精度数、生产日期等。

以上就是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清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相对较为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艺的处理。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确保最终白酒的质量和口感。

清香型白酒以其香气浓郁、口感柔和的特点,深受广大白酒爱好者的喜爱。

[全]大曲清香型白酒酿制方法步骤流程

[全]大曲清香型白酒酿制方法步骤流程

大曲清香型白酒酿制方法步骤流程1、蒸糁(糊化)原料与辅料清蒸可避免其不良气味进入成品酒中。

(1)蒸煮过程上述润好的糁分2甑进行蒸煮。

蒸煮容器为能移动的活甑桶。

先将底锅水煮沸后,再用簸箕将糁撒入甑内,要求料层匀而平,冒汽均匀。

约需40分钟装完料。

待蒸汽上匀(圆汽)后,再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15千克泼在料层表面,称为加焖头量,再在糁上面覆盖辅料-起清蒸。

这时要保证火力旺盛,维持5-10分钟,使原、辅料中的不良气味逸散出去。

然后用芦席加盖,用大火蒸60-80分钟。

初蒸时的品温为98-99摄氏度,最终可达105摄氏度。

清蒸的辅料用于蒸馏,要当天用完。

(2)(2)蒸煮指标糁要糊化透彻,熟而不黏,内无生心,有糁的香味,无异味。

2、加水、扬冷(1)加水将糊化后的糁取出堆成长方形,立即泼入原料量30%-40%、温度为18-21摄氏度的井水,也可用同量的开水代替冷水。

加水量因季节而异。

(2)扬冷加水后立即打碎团块,翻拌均匀,停放5-10分钟,使水渗入。

然后用入工翻拌高扬几遍,或用扬糁机通风扬晾,使糁吸收部分氧气。

若在冬季,品温应降至20-30摄氏度,夏季应尽可能降至室温。

3、下曲、入缸(1)下曲散冷后的糁立即堆成长方形。

由入缸温度决定下曲温度,将一定量的曲粉撒于糁表面,翻匀。

翻拌操作必须在品温降至入缸温度前完成。

(2)入缸①缸的准备:缸的间距为10-24厘米,1100千克原料占大缸8个或小缸16个。

缸在使用前,应用清水洗净。

对新的缸和盖,用清水洗净后,还需以7.5千克开水加60克花椒制成的浓度为0.4%的花椒水洗净备用。

②入缸温度:与黄酒等其他酒类酿造一样,入缸品温是决定发酵成败、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之一。

但入缸品温不能孤立地确定,应按季节、加水量、下曲温度、加曲量以及缸温等加以调节。

若气温较高或加曲量较大,加水量较多,则不宜采用较高的入缸温度,反之亦然。

入缸温度以10-16摄氏度为宜,但实际上由于气温的影响难以掌握得很准。

金酒工艺流程

金酒工艺流程

金酒工艺流程金酒又称为金酒、清香型白酒,是一种口感柔和、香味独特的白酒。

以下是金酒的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高粱、小麦等谷类作为原料,并进行清洗、浸泡,去除杂质和异味。

2. 糖化发酵:将清洗好的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糖化反应。

糖化是将复杂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的过程。

3. 酵母接种:将糖化完成的麸芽糊料加入适量的酵母进行发酵。

金酒的发酵过程需要长达数天至数周的时间,将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 蒸馏:将发酵完成后的液体通过蒸馏设备进行蒸馏。

蒸馏是将酒液中的酒精和水分离的过程,使酒精浓度进一步提高。

5. 分馏:蒸馏后的原酒通过分馏设备进行分馏。

分馏是将原酒根据挥发性不同的成分进行分离,以获得更纯净的酒液。

6. 精馏:分馏后的酒液再次进行精馏,使酒液更加纯净。

精馏是通过升华、析取等方式将酒液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去除。

7. 储存:将精馏后的酒液装入木桶或陶罐中进行储存。

储存的时间一般为数月至数年,使酒液中的成分彻底融合,并赋予酒液独特的香味。

8. 过滤:将储存好的酒液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物和悬浮物。

过滤可以使酒液更加清澈透明。

9. 调配:在过滤完成后,根据需要,可以对金酒进行调配,调整酒液的香味和口感。

10. 灌装和包装:最后,将调配好的金酒进行灌装,并进行包装,以便销售和储存。

以上就是金酒的工艺流程。

金酒的酿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原料的准备、糖化发酵、蒸馏、分馏、精馏等。

每个环节都对最终酒液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酿造出口感柔和、香味独特的金酒。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清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白酒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优雅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酿造原料的选择、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几个重要的环节。

首先,选择酿造原料是清香型白酒生产的首要步骤。

一般来说,清香型白酒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大米以及小麦等。

其中,高粱是最为常用的原料,因其含有丰富的淀粉和酵母菌,适合进行糖化发酵。

而大米和小麦则起到调整酒体口感和增加香气的作用。

其次,糖化发酵是清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糖化发酵是将酿造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首先,将细碎的高粱和其他酿造原料加水混合,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麸皮或酒曲,进行糖化发酵。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使淀粉转化为酒精,并产生香气。

接下来,糖化发酵完成后,需要进行蒸馏。

蒸馏是将发酵液中的酒精分离出来的过程。

传统的清香型白酒蒸馏工艺主要采用了四次蒸馏的方法。

首先,将发酵液放入蒸馏锅中进行第一次蒸馏,将其中的酒精分离出来。

然后,将得到的一次蒸馏液再次蒸馏,以此类推,直到获得高度纯净的酒精。

这样的蒸馏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杂质,保留较多的香气和口感物质。

最后,蒸馏后的酒精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陈酿。

陈酿是清香型白酒形成独特风格和口感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陈酿时间越长,酒体口感越柔和、香气越丰富。

在陈酿期间,这些白酒会与木桶或陶罐等容器中的空气进行接触,逐渐吸收其中的物质,形成独特的风味。

综上所述,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选择酿造原料、糖化发酵、蒸馏和陈酿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清香型白酒独特的香气和优雅的口感。

每一步的操作都需要大师级的技术和经验,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清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白酒,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酒曲制造、酒糟发酵、蒸馏和陈酿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首先是酒曲制造。

酒曲是清香型白酒的核心,它是用来发酵的重要物质。

酒曲是由大米和麸粉混合,加水制成的饭糊经过蒸煮、发酵和干燥等工序制成的。

大米和麸粉的配比、制作温度、湿度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控制都会影响酒曲的品质。

好的酒曲能提供丰富的发酵酶和酵母,使得白酒有独特的风味。

接下来是酒糟发酵。

将酒曲与麸皮、小麦等原料混合,加水发酵。

发酵过程中,酸味、酒味、香味等物质被挥发出来,从而形成清香型白酒的特有风味。

发酵时间一般为7-20天,期间
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发酵的过程顺利进行。

然后是蒸馏。

酒糟经过发酵后,进入蒸馏锅进行蒸馏。

蒸馏分为两次,第一次蒸馏得到初馏液,第二次蒸馏得到白酒。

初馏液中含有高级酯等有害物质,需要通过第二次蒸馏来去除。

在蒸馏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馏时间和温度,以保证白酒的纯度和口感。

最后是陈酿。

蒸馏得到的白酒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放和调和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和风味。

陈酿过程中,白酒会与空气接触,进一步提高酒体的丰满度和口感。

陈酿时间一般为3-5年,不
同品牌和不同风格的清香型白酒陈酿时间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包括酒曲制造、酒糟发酵、蒸馏和陈酿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最终的白酒品质和风味。

清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清香型白酒工艺标准及操作程序

清香型白酒工艺标准及操作程序
⑴发酵至第六十天开始出窖;
⑵揭开窖泥堆积备用;
⑶用抓斗抓取发酵酒楂放到车间内等配料用。
浓香型白酒工艺标准及操作程序(三)
工序
标 准 要 求
操 作 程 序
配料
辅 料25—30%
粮醅比1:5
⑴酒楂加入1200kg高粱面粉翻2次均匀;
⑵加300—40kg稻壳翻2次均匀。
蒸酒
酒头
酒尾
入库
出甑
⑴开始用小汽,中间用较大汽,后用大汽追尾;
⑸经扬楂机翻匀堆积备用。
清香型白酒工艺标准及操作程序(二)
工序
标 准 要 求
操 作 程 序
入窖
发酵
品温 24℃—26℃夏季
22℃—24℃冬季
水份(%) 55—57
酸度 0.7—1.2
淀粉(%) 9—17
还原糖(%) 0.3—0.7
发酵时间5天
⑴用抓斗取面楂放入发酵窖池;
⑵边放边踩,使其达到紧密;
⑶用布苫盖严密,上边加麻袋覆盖严;
⑶装满甑时加甑盖密封,不得跑气;
⑷开始蒸酒;
⑸装甑工按标准接取酒;
⑹班长负责工艺标准,要做到四个字:稳、准、细、净;
⑺蒸酒结束后,班长负责把酒分级交到库房储存;
⑻用抓斗出甑;
⑼用五甑的大楂配料做下轮发酵用;
⑽用一甑的大楂不配料做下一轮回楂用。
第二轮发酵同第一轮。
第三轮发酵同第一轮,丢糟一甑。
浓香型白酒工艺标准及操作程序(一)
⑷发酵时第二天测温,看温度升高情况,温度升高1—2℃为正常;
⑸发酵时第三天测温,看温度升高情况,温度升高5—6℃为正常;
⑹发酵时第四天测温,看温度升高情况,温度升高至32—33℃;
⑺发酵第五天测温,看温度情况,温度升高32—34℃(夏季);31—33℃(冬季)为正常;

清香型白酒调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清香型白酒调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清香型白酒调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清香型白酒调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选择:清香型白酒一般采用高粱作为主要原料,也可添加适量的小麦、豌豆等。

为什么说清香型白酒最干净?看它的生产工艺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清香型白酒最干净?看它的生产工艺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清香型白酒最干净?看它的生产工艺就知道了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是中国四大主流香型之一,也是仅次于浓香产量第二大的香型酒,相信大家对清香型白酒都不陌生,也有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们会提到这样一个说法:清香型白酒是最干净的一种酒,这是真的吗?壹“一清到底”的生产工艺清香型白酒以高粱等谷物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清糟酿造工艺、固态地缸发酵、清蒸馏酒,强调“清香纯正、一清到底”,典型的清渣法工艺。

1、什么是清蒸二次清?清蒸:每投入一批酒醅的原料,高粱和辅料都要单独清蒸一次。

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便于酒曲微生物和酶的糖化发酵,产酒成香。

同时,挥发掉原料中的邪杂味。

二次清:清蒸糊化的高粱经过发酵二次、蒸馏出酒二次。

第一次为纯粮发酵,蒸得的酒叫大楂酒;第二次为纯醅发酵,不配新粮,蒸得的酒叫二楂酒。

酒糟作扔糟。

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淀粉产酒产香,同时还可以避免原辅料中的邪杂味带入酒中,使蒸得的酒落口爽净。

2、为什么要用地缸发酵?第一、干净卫生的地缸发酵,能够隔离土壤中含有发酵不需要的大量杂质,从而保持酒体的纯净。

第二、地缸在发酵过程中有导温作用。

发酵前期,能保持酒醅的温度上升,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和代谢;发酵后期,利于醅温降低并保持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后期香味成分的生成。

贰清香型白酒的风格特点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

在口感上用五个字形容清香型白酒,那就是:“清、正、甜、净、长。

”清香醇正主体香气为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气,无其他杂香。

纯甜柔和入口后有明显的辣感、且较持久,尝第二口后,辣感明显减弱,甜味突出,饮后有余香。

余味爽净酒下咽后,酒味干净、无邪杂味。

叁清香型白酒的代表品牌清香型白酒的辐射面积也很广阔,从南到北都有酿清香型白酒。

按使用的酒曲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曲清香、麸曲清香、小曲清香。

目前的清香酒以大曲清香为主流,其次是小曲清香,最后是麸曲清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香型(汾香型)大曲白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为典型代表。

它清香醇厚、绵柔回甜、尾净爽口、回味悠长。

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来自:王元太)热水冷水大曲粉↓↓↓高粱→粉碎→润糁→装甑装料→出甑加水→扬冷加曲→大渣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出甑→扬冷加大曲→二渣入缸再发酵↓大渣汾酒二渣汾酒←装甑再蒸馏←出缸拌糠勾兑1.原料粉碎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大曲,要求籽粒饱满,皮薄壳少。

壳过多,造成酒质苦涩,应进行清洗。

新收获的高粱要先贮存三个月以上方可投产使用。

高粱通过辊式粉碎机破碎成4~8瓣即可,其中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35%,粗粉占65~75%左右。

整粒高粱不超过0.3%。

同时要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粉碎细度,冬季稍细,夏季稍粗,以利于发酵升温。

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后火三种,应按比例混合使用,一般清茬、红心各占30%、后火占40%。

要注意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等生化特性,还要注意曲的外观质量,要求清茬曲断面茬口呈青灰色或灰黄色,无其他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粱糁红色。

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大曲粉碎较粗,大渣发酵用的曲,可粉碎成大的如豌豆、小的加绿豆,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55%;二渣发酵用的大曲粉,要求大的如绿豆,小的如小米,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不超过70~75%。

大曲粉碎细度会影响发酵升温的快慢,粉碎较粗,发酵时升温较慢,有利于进行低温缓慢发酵;颗粒较细,发酵升温较快。

大曲粉碎的粗细,也要考虑气候的变化,夏季应粗些,冬季可稍细。

2.润糁粉碎后的高粱原料称为红糁。

蒸料前要用较高温的水润料,称作高温润糁。

润糁的目的是让原料预先吸收部分水分,利于蒸煮糊化,而原料的吸水量和吸水速度常与原料的粉碎度和水温的高低有关。

在粉碎细度一定时,原料的吸水能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采用较高温度的水来润料可以增加原料的吸水量,使原料在蒸煮时糊化加快;同时使水分能渗透到淀粉颗粒的内部,发酵时,不易淋浆,升温也较缓慢,酒的口味较为绵甜。

另外,高温润糁能促进高梁所含的果胶质受热分解形成甲醇,在蒸料时先行排除,降低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

高温润糁是提高曲酒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温润糁操作要求严格,润糁水温过高,易使原料结成疙瘩;水温过低,原料入缸后容易发生淋浆。

场地卫生不佳,润料水温过低,或者不按时搅拌,都会在堆积过程中发生酸败变馊。

要求操作迅速,快翻快拌,既要把糁润透,无干糁,又要不淋浆,无疙瘩、无异味,手搓成面而无生心。

3.蒸料蒸料也称蒸糁。

目的是使原料淀粉颗粒细胞壁受热破裂,淀粉糊化,便于大曲微生物和酶的糖化发酵,产酒成香。

同时,杀死原料所带的一切微生物,挥发掉原料的杂味。

原料采用清蒸。

蒸料前,先煮沸底锅水,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或谷壳,然后装甑上料,要求见汽撒料,装匀上平。

圆汽后,在料面上泼加60℃的热水,称之“加闷头浆”,加水量为原料量的1.5~3%。

整个蒸煮时间约需80min左右,初期品温在98~99℃,以后加大蒸汽,品温会逐步升高,出甑前可达105℃左右。

红糁经过蒸煮后,要求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有高粱香味,无异杂味”。

在蒸料过程中,原料淀粉受热糊化,形成α一化的三维网状结构。

高粱所含的主要糖分蔗糖也受热而转化成还原糖。

蛋白质受热变性,部分分解成氨基酸,在蒸煮过程中与糖发生羰基氨基反应,生成氨基糖。

单宁也在高温下氧化,都加深了糁的颜色。

由果胶质分解出的甲醇也在蒸料时被排出。

蒸料时,红糁顶部也可覆盖辅料,一起清蒸,辅料清蒸时间不得少于30min,清蒸后的的辅料,应单独存放,尽量当天用完。

4.加水、扬冷、加曲蒸后的红糁应趁热出甑并摊成长方形,泼入原料量30%左右的冷水(最好为18~20℃的井水),使原料颗粒分散,进一步吸水。

随后翻拌,通风凉渣,一般冬季降温到比入缸温度高2~3℃即可、其他季节散冷到与入缸温度一样就可下曲。

下曲温度的高低影响曲酒的发酵,加曲温度过低,发酵缓慢;过高,发酵升温过快,醅子容易生酸。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天,料温不易下降,翻拌扬凉时间又长,次数过多,使杂菌有机可乘,在发酵时易于产酸,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根据经验,加曲温度一般控制如下:春季20~22℃,夏季20~25℃,秋季23~25℃,冬季25~28℃。

加曲量的大小,关系到酒的出率和质量,应严格控制。

用曲过多,既增加成本和粮耗,还会使醅子发酵升温加快,引起酸败,也会使有害副产物的含量增多,以致使酒味变得粗糙,造成酒质下降。

用曲过少,有可能出现发酵困难、迟缓,顶温不足,发酵不彻底,影响出酒率。

加曲量一般为原料量的9~11%左右,可根据季节、发酵周期等加以调节。

5.大渣入缸发酵典型的清香型大曲酒是采用地缸发酵的。

地缸系陶缸,埋入地下,缸口与地面相平。

渣子入缸前,应先清洗缸和缸盖,并用0.4%的花椒水洗刷缸的内壁,使缸内留下一种愉快的香气。

大渣入缸时,主要控制入缸温度和入缸水分,而淀粉浓度和酸度等都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大渣醅子是用纯粮发酵,不配酒糟,其入缸淀粉含量常达38%左右,但酸度较低,仅在0.2左右。

这种高淀粉低酸度的条件,酒醅极易酸败,因此,更要坚持低温入缸,缓慢发酵。

入缸温度常控制在11~18℃之间,比其他类型的曲酒要低,以保证酿出的酒清香纯正。

入缸温度也应根据气温变化而加以调整,在山西地区,一般9~10月份的入缸温度以11~14℃为宜,11月份以后9~12℃为宜;寒冷季节,发酵室温约为2℃左右,地温6~8℃,入缸温度可提高到13~15℃;3~4月份气温和室温均已回升,入缸温度可降到8~12℃;5~6月份开始进入热季,入缸温度应尽量降低,最好比自然气温低1~2℃。

大渣入缸水分以53~54%为好,最高不超过54.5%。

水分过少,醅子发干,发酵困难,水分过大,产酒较多,但因材料过湿,难以疏松,影响蒸酒,且酒味显得寡淡。

大渣入缸后,缸顶要用石板盖严,再用清蒸过的小米壳封口,还可用稻壳保温。

一般发酵期为21~28天,个别也有长达30余天的。

发酵周期的长短,是与大曲的性能、原料粉碎度等有关,应该通过生产试验确定。

在边糖化边发酵的过程中,应着重控制发酵温度的变化,使之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

6.出缸、蒸馏发酵结束,将大渣酒醅挖出,拌入18~20%的填充料疏松。

开始的馏出液为酒头,酒度在75%(V/V)以上,含有较多的低沸点物质,口味冲辣,应单独接取存放,可回入醅中重新发酵,摘取量为每甑1~2kg。

酒头摘取要适量,取得太多,会使酒的口味平淡;接取太少,会使酒的口味暴辣。

酒头以后的馏分为大渣酒,其酸、酯含量都较高,香味浓郁。

当馏分酒度低于48.5%(V/V)时,开始截取酒尾,酒尾回入下轮复蒸,收尽酒精和高沸点的香味物质。

流酒结束,敞口大汽排酸10min左右。

蒸出的大渣酒,入库酒度控制在67%(V/V)。

7.二渣发酵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淀粉,蒸完酒的大渣酒醅需继续发酵一次,这叫二渣发酵。

其操作大体上与大渣发酵相似,是纯糟发酵,不加新料,发酵完成后,再蒸二渣酒,酒糟作为扔糟排出。

二渣发酵结束后,出缸拌入少量小米壳,即可上甑蒸得二渣酒,酒糟作扔糟。

如发酵不好,残余淀粉偏高,可进行三渣发酵。

或加糖化酶,酵母进行发酵,使残余淀粉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在整个清渣法发酵中,常强调“养大渣,挤二渣”。

所谓“养大渣”是因为大渣发酵是纯粮发酵,入缸淀粉含量高,发酵时极易生酸,所以要想方设法防止酒醅过于生酸。

所谓“挤二渣”是因为在“清蒸二次清”工艺中,渣子发酵二次,即为扔糟,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淀粉产酒产香,所以在二渣发酵中应根据大渣醅子的酸度来调整二渣的入缸温度,保证二渣酒醅正常发酵,挤出二渣的酒来。

当二渣入缸酸度在1.6以上时,酸度每增加0.1,入缸温度可提高1.8℃。

实践证明,如果大渣酒醅养得好,醅子酸度正常,不但流酒多,二渣发酵产酒也好。

如果大渣养不好,有酸败,不但影响大渣流酒,还会影响二渣的正常发酵。

为了提高清香型大曲白酒的质量,在发酵中也可采取回醅发酵或回糟发酵,回醅量和回糟量分别为5%,这样可以提高成品酒的总酸、总酯含量,优质品率也可提高25~40%左右。

8.贮存勾兑蒸馏得到的大渣酒、二渣酒、合格酒和优质酒等,要分别贮存三年,在出厂前进行勾兑,然后灌装出厂。

1.汾酒火曲以大麦和豌豆为主原料,而大麦皮多,粘性小,疏松,结块后,间隙大,上火猛,后火快,水分和热量散发亦快,不能使微生物充分繁殖而获得多量的酶,豌豆皮薄,粘性大,结块后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亦不利于微生物的充分繁殖而获得多量的酶。

因此大麦和豌豆必须按一定的配比,应与季节气候结合起来,过去以冬、夏季而有增有减;现在则按大麦与豌豆7:3的配比,以达到制造食曲的目的。

2.制曲原料经混合粉碎后,加水拌匀,装入28*18*5.5厘米的曲模,过去是人工踩曲,现改为机械操作,曲坯要求平整结实,水分控制一致、制曲培养微生物的条件,必须有丰富的营养屯恰当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产格掌握操作规程令按照大曲的品种;控制曲房温湿度、品温及翻曲时伺,以潮火和后火阶段最为重要;成晶曲要求达到定为责量标准。

汾酉大曲曲块较小,平整似砖,别具一格。

3.为了增进汾酒酿造有益菌种起见,可在踩曲前的配料中,加入2~3%的曲种,称为母曲,以利提高大曲的质量,增加汾酒的香味。

经试验证明:①使用加母曲的大曲酿造汾酒时,并不影响出酒率,产品质量也很好;②母曲应该是生产中最好的大曲,作为种子使用,加母曲用量和制曲管理要很好研究决定。

因加了母曲的曲坯,来火特别快,否则不易控制,③加母曲制造大曲是发展方向之一,为我国今后制造大曲的过渡方法。

4.新曲中菌落多,发酵前火猛,总酸度高,必须贮存于通风干燥的曲库,称为陈曲。

在汾酒酿造过程中,所贮存的大曲,受外界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

各类大曲的活性,特别是呼吸作用也是不同的。

根据清茬、红心和后火等三种大曲在贮存过程中的呼吸作用比较,并结合贮曲过程中微生物分离工作,到三个月时分离出的菌株,与一个月时分离出的菌株作比较,发现其种类较少,而且单一;大部分菌株处于休眠状态或死亡状态。

因此从初步结果中看来,大曲的贮存在1一2月者呼吸强度较好,3个月后则下降很大。

如果以三种大曲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呼吸强度,糖化力及发酵力也会较好。

经试验证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汾酒酿造用清茬、红心和后火三种大曲的贮存,一般以1~2个月为宜,时间过长,呼吸强度降低;②呼吸过程中保温3小时和保温1小时呼吸作用相差不大,但放气10一15分钟后,呼吸作用加强;③从分段氧消耗量看,呼吸强度在2小时后,成直线上升,看出贮曲阶段菌株大多为好氧菌;④混合大曲不同贮曲月份比较,贮曲时间短时,氧的消耗量大,三个月时降低;⑤同一贮曲时间,混合大曲比单一大曲呼吸强度高,今后大生产可以用不同大曲混合下料,可能互相弥补,提高出酒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