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测试

合集下载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招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统一。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客观性D.内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经过研讨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转义〞,开掘经典中所包括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认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看法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关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现代传统文明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提高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支持〝抨击绳缚,假定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一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约束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画心学的风行:〝嘉〔靖〕隆〔庆〕然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中转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认帝权【答案】A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美的审美走向,崇尚繁复内敛,讲求次第和动摇,表达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民主绝后增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兴盛开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普遍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关于自己倡议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完成。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B道教C儒教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B唐C宋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
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2)隋唐时期的学者提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主张;(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在吸取佛、道哲学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学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4)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5)“二程”和“朱熹”对儒学经典的多年钻研。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宋明理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周敦颐(理学家,程颥、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A.心外无乐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D.本心自乐3.“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5.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的同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其成饭也。

”表明理学家A.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C.“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修身理论6.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第4课宋明理学【典型例题】例1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①社会动荡②佛教的欺骗性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④统治阶级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关键是对“社会条件”的理解,社会条件当然指客观条件,而不包括主观条件,更不是全部条件。

其中,佛教的欺骗性也应是广泛传播的条件之一,但它不属于社会条件,所以不应选上。

另外,佛教的传播在各朝各代都没停止,而南北朝时期最为广泛,其特殊的社会条件是不容忽视的,故此题选B项.【答案】B例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分析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阶级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

朱熹是宋朝的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进一步发展阐述了儒家思想。

据此,可判别正确答案应为C。

朱熹的思想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涉及,故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答案】C【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 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 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 B唐 C宋 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宋明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

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 项也不正确。

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

宋明理学测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长春期末)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观点一致,故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

2.(2019·邯郸月考)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说明了其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 项错误。

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约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解析:选C朱子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宇宙的本原,排除A、B两项;由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可知其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故选C项;近代西方科学建立在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排除D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二是明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具体分析如下: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

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张载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明理学的特点?A、强调道德修养B、重视历史研究C、注重实践应用D、提倡“格物致知”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程颐4、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中“格物”指的是什么?A、研究自然界和事物B、规规矩矩做事C、改变事物的本质D、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考5、题干:《的中庸之道》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哪种思想?A、心学B、格物致知C、性即理D、知行合一6、题干: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目的是?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B、反对道教、佛教,弘扬儒家思想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提倡仁爱,反对兽欲7、宋明理学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九渊8、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周敦颐B. 程颢C. 王守仁D. 朱熹9、【题目】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10、【题目】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 提高了士人的道德修养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1、宋明理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其核心命题“理”主要体现出哪一种哲学思想?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无为而治D、法家思想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探讨“理”的来源和存在方式时存在分歧。

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A、人的内心世界B、先验的世界C、社会伦理规范D、自然现象之中13、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哪种认知途径?A. 直觉感悟B. 经验归纳C. 实践探究D. 经典著述14、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A. 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B. 古代的祭祀仪式C. 推崇节俭反对奢华D. 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1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周敦颐B. 张载C. 朱熹D. 王阳明16、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1.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答案:A2. (北京市通州区09-10高二期中)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源 B.社会发展的规律C.儒家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答案:C3.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C.强调要有强烈社会责任心 D.官扬追求自由的生活答案:C4. (福建省长泰一中09-10高二期中)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答案:A5. (广东省佛山一中09-10高二期中)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家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 (安徽省亳州市09-10高二期末)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 B.老聃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D7. (江苏省南京六中09-10高二期中)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答案:C8. (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高二期中)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答案:D9. (山东省临沂市09-10高二期中)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答案:D10. (海南省海南中学09-10高二期中)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习题

《宋明理学》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程颐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明清时期,所谓的“节义”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贞节牌坊(如下图)。

某班同学在对此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应是()。

白鹿洞书院A.理学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建筑业的发展B.理学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糟粕C.理学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D.对理学应该辩证地分析与认识3. 观察下图,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是()。

4.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各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①安庆迎江寺②徽州牌坊群③涡阳老子庙④合肥包公祠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6.“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7.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8.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9.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对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测试)【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B. 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C.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D.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2. 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4.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 .黄老之学B .佛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5.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进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于A. 西汉B. 北宋C. 南宋D. 明清6.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书》《礼》《春秋》C. 《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 《孟子》《中庸》《书》《春秋》7.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③④D. ③④8. 《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 佛学B. 道学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9. 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宋明理学测试

宋明理学测试

《宋明理学》测评练习【检测站】1.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2010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

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认为良知就是理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D.主张“格物致知”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一思想吻合?()A. 孔孟之学B. 程朱理学C. 陆王心学D. 格物致知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4.近期搜狗社区有网友发帖,称“中国的悲衰--出现了朱熹和二程,……汉后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没害惨我们中国,后面的盛唐是个证明,但程朱理学却是遗害至今。

”这一观点引发了某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5.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高中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宋明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北宋五子”之首?A. 周敦颐B. 张载C. 程颢D. 程颐A. 周敦颐B. 张载C. 程颢D. 程颐3. 下列哪部作品是王阳明的代表作?A. 《大学衍义》B. 《传习录》C. 《西铭》D. 《东铭》A. 心即理B. 理在气先C. 格物致知D. 知行合一5.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对“理”的理解B. 对“心”的理解C. 对“知”的理解D. 对“行”的理解二、填空题1.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周敦颐的代表作是______,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

3. 张载提出了“______”的哲学命题,强调气是宇宙万物的基础。

4. 程颢、程颐兄弟提出了“______”的观点,认为理是万物共同的本原。

5. 朱熹认为,天理就是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6. 王阳明提出“______”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行合一。

三、简答题1. 简述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

2. 请阐述程朱理学的核心观念。

3. 请简要介绍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4. 请举例说明宋明理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5. 分析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四、判断题1. 宋明理学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互对立的,人应当克制私欲,追求天理。

()2. 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事物可以理解天理。

()3.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

()4. 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分开的两个过程,先知后行。

()5. 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失去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五、名词解释1. 太极2. 理气3. 格物致知4. 知行合一5. 心即理六、论述题1. 论述宋明理学中“理”与“气”的关系。

2. 分析宋明理学中“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两种认识论的异同。

3. 试述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宋明理学是如何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

宋明理学 基础自测

宋明理学 基础自测

宋明理学基础自测单选题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魏晋时期,儒学的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②统治者重佛抑儒③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④社会动荡,国家分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魏晋南北朝以来,面对佛教、道教强有力的冲击,儒学思想家的态度是()A.固步自封,消极抵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积极吸收,丰富儒学 D.放弃儒学,转奉佛道4.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应该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D.要“存天理,灭人欲”6.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7.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8.王阳明主张()①“心外无佛,即心是佛”②“心外无理,理外无心”③“宇宙便是吾心”④“心性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10.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释的思想精华思维导图:。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宋明理学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课时检测(十)宋明理学

课时检测(十)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吸收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解析:选D材料重在追溯理学的源头,不涉及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能表明理学是否吸收了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治宋必始于唐’”,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

2.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解析:选B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

3.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选B朱熹作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不是研究天人关系、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或关心社会进步,而是明道德之善,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

宋明理学试题

宋明理学试题

练习 1 (2009·广东文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解析题干中四位人物都是儒学的代表人物,他们思想的共同核心是“仁”,故选A。

练习2 (2009·江苏,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由题干所提供的思想内容可以直接选择。

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实际上就是王阳明的“良知”思想,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模拟例解(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解析】:区分朱熹和王守仁二人在“良知”主张上的不同。

前者指圣贤书的道理;后者强调内心反省。

『例题精析』例2.北宋时期,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辩,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的思想家是①周敦颐②邵雍③张载④程颢、程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题思路:周敦颐和邵雍利用富有思辩精神的《周易》来解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

答案:A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根据北宋五子的具体主张及方法论去判断。

学习思考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3课宋明理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2.周敦颐(理学家,程颥、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A.心外无乐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D.本心自乐3.“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4.“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5.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的同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究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其成饭也。

”表明理学家A.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C.“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修身理论6.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流。

依据所学,“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这说明这一时期思想家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隋朝时候,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

唐朝时候,采取三教并行的政策,尊儒道、礼佛、崇儒。

山西省著名的悬空寺有“三教殿”主殿的塑像,体现了上述特点。

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诸子思想的发展·三教合流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墨子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思想。

王守仁的世界观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

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答案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评练习
1、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须是开阔,方始拓展”。

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4、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10、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