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合集下载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局麻醉药、表麻醉药和弱效局麻醉药等。

以下是局部麻醉药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分类1.局麻醉药(0.5%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等):主要用于手术或治疗目的,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较强。

2.表麻醉药(28%利多卡因软膏、4%麻黄碱滴眼液等):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和疼痛缓解,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较弱。

3.弱效局麻醉药(10%利多卡因软膏、2%莫比卡因软膏等):主要用于轻微手术或治疗目的,麻醉效果较弱。

二、作用机制1.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通过与细胞膜神经通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2.影响钠离子通道:大部分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进入神经细胞内,从而防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作用于神经纤维:不同种类的局部麻醉药对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作用,主要作用于细直径的传痛纤维和运动纤维,对大直径的触觉纤维的阻断较弱。

三、药物特点1.离子化与非离子化:大部分局部麻醉药处于离子化状态下具有麻醉作用,而非离子化状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蛋白结合率与半衰期:局部麻醉药的蛋白结合率越高,半衰期越长,麻醉作用越持久。

3.作用时间和控制速度:药物的作用时间要与手术时间相匹配,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来控制麻醉深度和作用时间。

四、应用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苯胺类过敏者。

2.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根据麻醉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度和不足。

3.神经损伤: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避免损伤神经,特别是在神经近端注射时要小心。

4.毒副作用:不当使用局部麻醉药会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如中毒、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1.局麻醉药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⒉小剂量镇静、提高痛阈
⒊应用:
局部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与急性疼痛的镇痛
复合麻醉:吸入、静脉、镇痛药
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⒋毒性小
酯类局麻药---长效类
丁卡因(tetracaine) 1、脂溶性高,长效药物 2、麻醉作用强(普鲁卡因10倍) 3、毒性大(普鲁卡因10~12倍) 4、用于:表面、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一般情况下,酰胺类比酯类起效快,弥散广, 阻滞明显,时效长
概述-分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神经阻滞特点:
无髓神经阻滞早于有髓神经; 与直径粗细有关; 钝性感觉—锐性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性。
概述-作用机制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无影响 阻止钠离子的内流 具有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 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
碱基——脂溶性 ——穿透膜能力强
依替卡因、罗哌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㈠局麻作用
⒈阻滞程度:
⑴药物剂量、浓度
⑵神经纤维类别与大小
⑶刺激强度
⒉一般规律:
痛觉→温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
⒊满意阻滞条件:
⑴足够的浓度
⑵足够的时间
⑶足够的长度
局麻药至少接触1cm的神经,以保证传导的阻滞,因为有髓纤维
的冲动能跳跃2-3个Ranvier结。
c 细胞毒性: 较高浓度→暂时影响到跨膜离子输送系统
原因:注射损伤、压迫、AD引起的缺血、感染、防腐剂、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理学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

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
一、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种局部应用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局麻作用: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痛觉销售,依次为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是运动麻痹
作用机制:抑制神经膜细胞Na+内流
3.局麻药的吸收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心血管系统:降低心肌兴奋性,是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和不应期延长
4. 穿透力: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二、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1.吸入性麻醉药
吸收:吸收速度受肺通气量、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血/气分布系数等的影响。

药动学特点 分布:其速度与脑/血分布系数成正比,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

消除:吸入性麻醉药主要经肺泡以原形排泄,肺通气量、脑/血、血/气分布系数较低的药物较易排出,恢复期短,苏醒快。

挥发性液体:恩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 挥发性气体:氧化亚氨
吸入性麻醉药
2.静脉麻醉药
硫喷妥钠:脂溶性高,极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诱导期很短,无兴奋期。

可诱发喉头和支气管痉挛(用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预防),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氯胺酮:主要抑制丘脑和新皮质系统,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

分离麻醉剂,可引起意识和感觉的分类状态。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羟丁酸钠。

药理学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用途:
(1)穿透力差,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
(2)浸润麻醉用0.25%--0.5%等渗液;传导麻醉用
1%--2% 溶液;硬膜外麻醉用2%--4%溶液。
(3)珠网膜下腔麻醉。
不良反应:
常用量很少出现反应,大量吸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 抑制。及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反 应。
丁卡因tetracaine
2、亲水性的烷胺基——仲胺或
叔胺,具有中等强度碱性,有利 于制成水溶性盐类。在正常体液 中均离子化。
3、中间连接部分,以酯键形式
结合成芳香酯类如普鲁卡因,或 酰胺类如利多卡因。酯类药物在 血浆中被酯酶水解,而酰胺类药 物则较稳定,不易分解。
第三节、局麻作用与作用机制

1、作用:局麻药对任何神经元都有阻断 作用。但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 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在完整神经上,敏 感性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成反比,即神经 纤维愈粗,所需的局麻药浓度愈大。局 麻药对外周神经麻醉作用依次为痛觉、 感觉、运动。局麻作用可以完全消失, 药物对神经组织无伤害性刺激,无后遗 效应。
2、心血管系统:
主要是血管扩张和心脏抑制。小
剂量的局麻药也可能引起死亡, 原因可能与局麻药抑制心脏正常
起搏点引起室颤等有关。
第五节、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局麻组织pH :在体内呈离子型 (RNH+)和非离子型(RN)两种形式 存在。RN脂溶性高,容易穿过神经细胞 膜。RN进入神经细胞后,由于细胞内pH (7.08)较细胞外液pH(7.4)低,又变 成带电荷的阳离子,并与膜内侧的阴电 荷联结而发挥麻醉作用。当细胞外液pH 降低时,能透过细胞膜的RN很少,因此 局麻效果降低。

护理药理学-常用局部麻醉药

护理药理学-常用局部麻醉药
麻 醉
硬脊 膜外 麻醉
毒性
普鲁 卡因
酯类
不稳 定







丁卡 因
酯类
不稳 定
最强






利多 卡因
酰胺 类
稳定
较强




少 一般
常用的局常麻用药的局麻药
一药多用----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利多卡因的深入研究, 发现它在治疗其它疾病的方面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常用的局常麻用药的局麻药
一药多用----利多卡因
③全麻患者的气管内插管,在手术即将结束时,需将麻醉剂剂量减至咽喉气管 反射恢复时才能拔出,拔管时可出现类同于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还可引起呛咳, 对高血压、冠心病、高颅压患者极为不利, 利多卡因可预防此反应。
④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内麻醉。还可以用于 治疗新生儿严重惊厥、抗癫痫、呃逆、哮喘、胃镜插管检查前消除紧张等。
谢谢
丁卡因 与普鲁卡因相似,同为酯类药物。 本药穿透性比普鲁卡因强,局麻作用也较普鲁卡因强而持久 (约为普鲁卡因的16倍) 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也可用于腰麻、传导麻醉、硬膜外麻醉。 因毒性大,约为普鲁卡因的10倍,不可用于浸润麻醉。
常用的局常麻用药的局麻药
利多卡因 属酰胺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相同浓度下与普鲁卡因相比,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 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等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作用及对组织几 乎没有刺激性。 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 醉和硬膜外麻醉。 本药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备考:局部麻醉药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备考:局部麻醉药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备考:局部麻醉药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备考: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的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与传递的药品,简称“局麻药”。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构效关系常用局麻药在化学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即芳香族环、中间链和胺基团,中间链可为酯链或酰胺链。

根据中间链的结构,可将常用局麻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酯类,结构中具有-COO-基团,属于这一类的药物有普鲁卡因、丁卡因等;第二类为酰胺类,结构中具有-CONH-基团,属于这一类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类型较多,根据临床应用的局部麻醉药,如酯类、酰胺类以及酮类,可将其化学结构概括为三部分即亲脂部分,中间链和亲水部分。

1、亲脂部分可分为芳烃及芳杂环,但以苯环的作用较强,这部分保证药物分子具有相当的脂溶性。

亲水性胺基部分通常为叔胺结构(因其刺激性较轻),既保证药物分子具有一定水溶性以利转运,也提供了与Na+通道受点部位结合的结构基础。

因此,局部麻醉药的亲脂性部分和亲水性部分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

这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离解常数来描绘。

其作用顺序为:苯环≥吡咯≥吩噻≥呋喃当苯环上引入羟基、烷氧基、氨基得麻醉作用增强,以对位上引入氨基,丁氨基等局部麻醉药作用尤佳。

2、中间链与局部麻醉药作用持效时间有关,并决定药物的稳定性。

3、中间链中n以2~3个碳原子为好,碳链增长,可延效,但毒性增大。

4、亲水部分为仲胺、叔胺或吡咯、吡啶等,以叔胺为好。

烷基以3~4个碳原子时作用最强。

5、为了保持药物在局部的较高浓度,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脂溶性不能太大,否则易透过血管壁,随血液流至全身,使局部浓度降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但为了便于制剂在一定范围体液内扩散,又要有一定的水溶性。

局麻作用局麻药的作用与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径大小及神经组织的解剖特点有关。

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

《药物化学》教学笔记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Local

《药物化学》教学笔记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Local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注: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合成方法;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熟悉局麻药的分类及研究发展的过程;了解常用局麻药的临床作用特点。

)[教学内容]:局部麻醉药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暂时、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即在意识为消失的情况下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觉,以便进行外科手术的一类药物。

理想的局部麻醉药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对组织无刺激;②作用限于神经组织;③产生麻醉的诱导期短;④持续作用时间足够长;⑤全身性毒性低;⑥溶于水等。

局部麻醉药按化学结构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等)、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氨基酮类(达可罗宁等)、氨基醚类(奎尼卡因等)等。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一)对氨基苯甲酸酯及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的发现临床最早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提取出的可卡因(Cocaine),于1884年正式用于临床。

可卡因毒性较大,有成瘾性,其水溶液不稳定,消毒时易水解失效,且来源有限。

因此,开始改变结构,进行可卡因合成代用品的研究,以期得到更理想的局麻药。

可卡因的结构式为NCOOCH3OCOC6H5CH3可卡因的水解方程式NCH3COOCH3OCOC6H5NCH3COOHOH+COOH+CH3OH可卡因(-)爱康宁苯甲醇甲醇可卡因的水解产物均无局麻作用。

因此推测其局麻作用与分子内的酯键有密切关系。

当一其它羧酸代替苯甲酸与(-)爱康宁形成酯。

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

此外,从爪哇古柯树叶中提取出的生物碱托哌可卡因,其分子内不存在羧酸甲酯结构,同样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

由此说明苯甲酸酯在可卡因的局麻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托哌可卡因的结构式NCH3OCOC6H5后来又发现了两个六氢吡啶的衍生物——α-优卡因和β-优卡因,两者均有类似可卡因的局麻作用,其水溶液较稳定,毒性也低。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

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

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

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

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

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

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

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

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

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

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

影响作用因素
⑴ 神经种类:神经末梢、神经节、中枢突触最敏感
有鞘膜、粗大神经不敏感
⑵ 酸性环境影响药效,不注入脓腔
⑶ 剂量宜分次注入
⑷ 合用肾上腺素:减少吸收,禁用于手、脚趾、阴茎
⑸ 局麻药+脑脊液(或10%GS) 比重>脑脊液
局麻药+蒸馏水
比重<脑脊液
8
【临床应用】 1. 表面麻醉:粘膜麻醉,局麻药液涂、喷或滴于粘膜表面——粘膜下神经末梢麻
醉,用于咽喉、鼻腔、眼睛、尿道手术常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 2. 浸润麻醉:药液注入皮下或手术视野附近组织,麻醉局部神经末梢,用于浅表
小手术(常加Adr)。 优点:不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缺点:用药量大,麻醉区域小 可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9
3. 传导麻醉:阻滞麻醉,药液注入神经干附近,阻断其传导——神经分
易扩散,易损神经,且不易控制剂量(<100 mg) (2)抗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除颤)
辅助记忆方法 普鲁卡因毒性小;封闭麻醉常用它 效果短暂要皮试;不易表麻穿透差 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腰慎选;室性律快常用它
布区域麻醉,多用于四肢手术
可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
4. 蛛网膜下腔麻醉 5. 硬膜外麻醉
椎管内麻醉
4.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药液注入腰椎蛛网膜腔,阻断脊神经根阻断交感 神经——感觉纤维——运动神经
1)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2)常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和丁卡因 3)主要危险是呼吸麻痹和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用麻黄碱预防
13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兴奋:不安、多语、焦虑、震颤、神智错乱、惊厥 抑制:镇静、头昏、知觉迟钝、意识模糊、昏迷 惊厥:抑制“抑制性神经元”导致边缘系统兴奋(脱抑制)扩散所致,可用地西泮,

药理学--12-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12-局部麻醉药
0.125%~0.25% 急性疼痛,如分娩、术后 镇痛。
常用局麻药比较
局 麻 药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作用特点 穿透力大,约为 穿透力更大,
普鲁卡因的1.5~2 倍 持续时间 1.5~2h 毒 性 较普鲁卡因
为普鲁卡因的 10倍
2~3h 较普鲁卡因大

10-15倍,发生
率高。
用 途 可用于各种局麻 表面、传导、腰
酰胺类局麻药
CH3
NHCOCH2N CH3
利多卡因
C2H5 C2H5
脂溶性、麻醉强度>利多卡因
CH3
C2H5
NHCOCHN
CH3
C2H5
C3H7
依替卡因
CH3
CH3
NHCO
CH3
甲哌卡因
CH3 NHCO
CH3
布比卡因
C4H9
脂溶性和 蛋白结合 率明显增 加,局麻 作用增强、 时效延长。
局麻药的分子结构决定其理化性质 和药理性质。脂溶性的大小与局麻作用 的强度相关。蛋白结合率可影响药物作 用的时效。
深 痛冷 触 部 运 觉热 觉 感 动

浓度
欲获得满意的神经传导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
足够的浓度 充分的时间 有足够的神经长轴与局麻药直接接触
作用机制:
局麻药通过其解离型与神经细胞膜上 Na+通道内口的相应结构域结合而引起 通道的关闭,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产 生麻醉作用。
解离型 非解离型
2. 吸收作用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 作用于CNS ❖ 全身痛觉消失 ❖ 意识消失 ❖ 肌肉松弛
❖ 作用于周围NS ❖ 局部痛觉消失 ❖ 意识清醒 ❖ 肌肉松弛欠佳
【分类和构效关系】

药理学-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神经纤维比粗神经纤维更易被阻断。 ➢ 对无髓鞘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低浓度时即可显效,对有髓鞘的感觉和运动
神经纤维则需高浓度才能产生作用。 ➢ 对混合神经产生作用时,首先消失的是持续性钝痛(如压痛),其次是短暂性锐痛,
继之依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发生运动麻痹。 ➢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而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神经冲动传
pKa 亲酯基团 中间链 亲水基团
相对强度
起效 作用 快慢 持续时间
组织 穿透力
8.90
1
中等 短效

8.45
16
极慢 长效
中等
7.90
4
快 中等

8.20
16
较慢 长效
中等
8.10
16
较慢 长效
中等
药理学(第9版)
二、药理作用及机制
1. 局麻作用 ➢ 一般规律是神经纤维末梢、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细
属短效酯类局麻药。 特点: ➢ 毒性小,穿透力弱,不用于表面麻醉。 ➢ 可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 ➢ 也可用于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不良反应: ➢ 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反应。 ➢ 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
药理学(第9版)
丁卡因(tetracaine)
又名地卡因,dicaine 特点: ➢ 麻醉强度比普鲁卡因强。 ➢ 但毒性大。 ➢ 穿透力强。 ➢ 常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药理学(第9版)
5. 硬膜外麻醉 ➢ 麻醉用药量大,如误入蛛网膜
下腔,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 血压下降和心脏抑制,可用麻
黄碱防治。 ➢ 常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 也可用丁卡因、普鲁卡因等。 6. 区域镇痛

药理笔记——局部麻醉药

药理笔记——局部麻醉药

第14章 局部麻醉药【构效关系】:了解,选择:每种局麻药属于哪一类常用局麻药有三部分构成:芳香族环、中间链、胺基团。

普鲁卡因酯类丁卡因局麻药酰胺类【药理作用】提高阈电位,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纤维末梢、突触部位对局麻药最为敏感,无髓鞘神经比有髓鞘神经敏感,在混合型神经中,消失顺序是:持续性钝痛-短暂性锐痛-冷温触压觉-运动麻痹)【作用机制】熟悉概括:阻断Na+通道,阻滞细胞去极化详细:LAs 以亲脂分子的形式进入细胞,之后转变为离子形式与开放的Na+通道结合,阻断Na+的开放,抑制神经细胞去极化(tip :只能阻断开放的Na+通道)【局麻方式】熟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隙麻醉、硬膜外麻醉(5种)表面麻醉:将穿透性较强的局麻药涂抹于粘膜表面。

常用丁卡因,①局麻 ②收缩血管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皮下组织,使局部神经末梢麻醉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入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从而使该神经干分布的区域麻醉(麻醉范围较大)蛛网膜下腔麻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阻断脊神经根硬膜下腔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局麻药扩散,经椎间孔间接阻断神经根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危险反应蛛网膜下腔麻醉易引起:脑膜刺激征、低血压(静脉失去神经支配)、呼吸抑制(呼吸肌被麻痹)可用麻黄碱预防硬膜外麻醉虽然无脑膜刺激征和呼吸抑制现象,但大剂量时易导致血压下降&心脏抑制,可用麻黄碱预防【常见局麻药的区别】掌握特点应用注意事项普鲁卡因两低(低穿透性,低毒性)除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麻醉①有过敏反应,用前做皮试②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PABA)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能力,故两药不可合用;二乙氨基乙醇加强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丁卡因两强:穿透性强,毒性强(作用持久度和毒性是普鲁卡因的10倍以上)因其穿透性强,常用于表面麻醉,因其毒性强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利多卡因和普卡因相比:穿透性强;毒性小可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局麻,有全能局麻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抗心律失常作用(室颤的首选用药)布比卡因两个最:效果最强,是利多卡因的45倍,作用时间最长,5~10小时浸润麻醉、传导麻醉、硬膜外麻醉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一、苯二氮卓【药理作用】掌握1、抗焦虑(作用于边缘系统的BZ受体,tip:边缘系统与人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2、镇静催眠(延长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S的第2期,相对缩短3、4期,减少在此期中的夜惊现象来减少觉醒次数,改善睡眠,对快速眼动睡眠REMS无影响。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

第12章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定义:局部麻醉药简称为局麻药,是指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阻断神经的冲动和传导的药物。

在意识清醒状态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觉暂时丧失,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基本结构:芳香族环、中间链和胺基团碱性,易成盐分类:酯类(普鲁卡因procaine, 奴佛卡因novocaine 和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dicaine)治疗指数低,毒性相对大,变态反应多,主要由假胆碱酯酶降解。

中间链是脂键。

酰胺类(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xylocaine 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麻卡因macaine)治疗指数较大,不良反应发生少,主要由肝药酶代谢。

药理作用:局麻作用local anesthesia effect➢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高浓度时也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对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主要抑制动作电位;➢局部用药后,首先影响的是无髓鞘、细的神经纤维,对有髓鞘的神经和运动神经高浓度时产生作用;➢对痛觉影响明显,痛觉>冷温觉>触觉>压觉>运动神经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1.弱碱性的局麻药以游离形式穿透神经细胞膜,在细胞内以解离形式与Na+通道膜内侧受体结合(作用位点是a亚单位第IV区S6节段的氨基酸残基),Na+通道关闭。

2.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即开放的通道数目越多,受其阻滞越大,效应也越强3.作用强度受细胞外pH值影响,在炎症或坏死组织处pH降低,局麻作用减弱。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

局部麻醉方法local anaesthesia methods✓表面麻醉(surface anaesthesia)将药物涂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纤维麻醉。

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道、生殖器粘膜浅手术或烧伤的麻醉。

✓浸润麻醉(infiltration anaesthesia)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手术野附近组织,使局部的神经纤维麻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笔记: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对各类组织都无损伤性影响。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对任何刺激不再引起除极化。

局麻药在较高浓度时也能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

局麻药对神经、肌肉的麻醉的顺序是:痛、温觉纤维>触、压觉纤维>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中枢兴奋性神经元>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心肌(包括传导纤维)>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骨骼肌。

局麻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na+通道内侧,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进一步研究发现,局麻药与na+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质构象变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状态闸门关闭,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

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

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

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

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


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

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

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

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中枢兴奋),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

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局部麻醉的方法】
表面麻醉:又称粘膜麻醉。

用于粘膜表面,借助药物穿透力,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常用于五官科手术。

浸润麻醉:将药物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皮内、皮下、粘膜下或深部组织中,使其浸润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作用。

用于表浅小手术。

传导麻醉:又称阻滞麻醉。

是将药液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以阻断神经干的传导,使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

常用于四肢、盆腔、会阴、牙手术。

腰椎麻醉:又称脊髓阻滞麻醉,简称腰麻。

药液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以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产生较大范围的麻醉。

适用于中下腹、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药液注入硬膜外腔内,沿脊神经根扩散至椎间孔,以麻醉脊神经根。

适用于上下腹、下肢手术。

但因用量大,要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

[不良反应]
除由于品种不同,耐受性差,过敏等外,均与用量相关;常由于超量、吸收快或误注入血液循环以致血药浓度偏高。

1.少见的不良反应有①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偶见于丙胺卡因等少数几个局麻药;②视力模糊或复视,惊厥或抽搐,寒颤或发抖,眩晕和耳鸣,异常地兴奋烦躁甚至昏迷,不寻常的呕吐、多汗、低血压、心动过缓,多数是血药浓度偏高中毒的先兆;③皮疹或寻麻疹,颜面、口唇或咽喉肿痛等,属于过敏反应;酯类药物远比酰胺类药物为多。

2.注射给药时全身性不良反应可有:头痛或背痛,大小便失禁,性欲减退,肢端麻木尤其是下肢为重,呼吸急促或困难,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牙科局麻中可有迁延持久的口唇麻木、震颤或浮肿。

4.局麻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可出现:头晕或头痛,胸痛,血压升高。

[药物相互作用]
1.局麻药液均属酸性,不得与碱性药液混合在一起;即使同属酸性,因可影响各个局麻药pka值,以致局麻作用减弱,或起效时间迟延。

2.具有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的酯类药与磺胺类药合用相互减效。

3.达克罗宁,与含碘的放射显影药会析出碘。

4.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均能增强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合用时后者用量需减少。

5.普鲁卡因静滴,已试于作为全麻的辅助用药。

但其能促使吸入和静脉全麻药增效,合用时用量应减少。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1.神经干或神经纤维的粗细粗大的神经干有鞘膜包围,局麻药对它的作用不如对神经末梢,所以传导麻醉所需浓度较高,约为浸润麻醉的2~3倍。

粗神经纤维(如运动神经)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不如细神经纤维(如痛觉神经及交感神经)
2.体液ph局麻药在体内呈非离子型与离子型。

非离子型亲脂性高,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神经细胞发挥局麻作用。

体液ph偏高时,非离子型较多,局麻作用增强;反之局麻作用减弱。

炎症区域内ph降低,因此局麻药的作用减弱。

在切开脓肿手术前,必须在脓肿周围作环形浸润才能奏效。

3.药物浓度:增加浓度并不能延长局麻维持时间,反加快吸收引起中毒。

应将等浓度药物分次注入。

4.血管收缩药加入微量肾上腺素收缩用药局部的血管,减慢药物吸收,延长局麻作用维持时间,减少吸收中毒。

在手指、足趾及阴茎等末梢部位用药时,禁加肾上腺素(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最常用,亲脂性低,不易穿透粘膜,只作注射用药。

广泛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和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


代谢产物对氨苯甲酸(paba)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偶见过敏反应,用药前宜做皮肤过敏试验。

过敏者可用利多卡因代替。

2.利多卡因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而持久,安全范围较大,能穿透粘膜,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

临床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3.丁卡因又称地卡因,作用及毒性均比普鲁卡因强10倍,亲脂性高,穿透力强,易进入神经,也易被吸收入血。

最常用作表面麻醉、腰麻及硬脊膜外腔麻醉,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在血中被胆碱酯酶水解速度较普鲁卡因慢,故作用较持久,约2~3小时。

4.布比卡因又称麻卡因是常用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约5~10小时。

其局麻作用较利多卡因强4~5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宽,无血管扩张作用。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