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颞骨恶性肿瘤侧颞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和颞骨恶性肿瘤侧颞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评估耳或颞骨恶性肿瘤侧颞骨切除术(LTB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0-2007年接受LTBR治疗的耳或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病历。结果35例患者中,平均62.7岁,其中包括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7例,腺样囊性癌(ACC)7例,腺癌1例。5年生存率(OS)、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和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7%、79%和52%。完全切除能够改善OS、DSS和DFS(均P<0.004)并减少局部复发(P<0.001)。结论耳和颞骨恶性肿瘤患者中,上-前部切除包括LTBR结合术后放射的治疗有效。完全切除所有病灶能够改善生存率并减少复发。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lateral temporal bone resection(LTBR)for management of m alignancies involving the ear or temporal bon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medical record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receiving LTBR for management of m alignancies involving the ear or temporal bone between 2000 and 2007.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35 patients,the mean age was 62.7 years,with tumor histopathologies includ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0),basal cell carcinoma(BCC,7),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7),and adenocarcinoma(1).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and disease-free survival(DFS)were 77%,79%,and 52%,plete resection resulted in improved OS,DSS,and DFS(P<0.004 for each)and reduced local recurrence(P<0.001).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s of the ear and temporal bone,upfront excision including LTBR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when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plete removal of all disease may improve survival and decrease recurrence.

【Key words】M alignancies;lateral temporal bone resection;Management outcomes

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成功治疗需要应用多学科方法,包括耳鼻喉科、外科、放射科和肿瘤科。影响该区域的肿瘤多源于耳廓或外耳道(EAC)皮肤,或近旁的腮腺或耳廓周围皮肤[1]。由于接近侧颅底区、硬脑膜和主要神经血管结构,在确定适当的治疗计划时必须采取系统化处理方法。随着术前检查和影像技术的改进,不同手术径路均以肿瘤学最安全,同时最小损伤临近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为目标。当肿瘤很小并仅限于EAC软组织时,可进行切除活检。然而在处理更具侵袭性肿瘤就需要颞骨切除。侧颞骨切除术(LTBR),包括骨EAC、鼓膜、锤骨和砧骨的切除,内侧界线限定在砧镫关节水平,骨迷路和面神经保留。大部颞骨切除术切除范围扩展至听软骨囊,但保留岩骨尖。全颞骨切除移除整个颞骨。侧颞骨切除术被认为是耳后、外耳或EAC肿瘤,或当侵润EAC后部或乳突皮质,而未累及中耳乳突气房时适合的手术径路[2]。本研究评估了EAC、耳廓、颞骨或邻近腮腺肿瘤患者行侧颞骨切除术治疗后存活和复发结果,同时评价不同肿瘤外科和病理学变量以确定其是否影响这些结果。

1 方法

1.1 材料回顾本院2000-2007年所有患耳廓、外耳道、腮腺和/或颞骨侵袭性肿瘤行侧颞骨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获取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肿瘤变量包括起源位置和TNM分期。EAC肿瘤和明显侵入EAC的耳廓肿瘤参照文献报道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系统进行分期[2]。手术变量包括是否行腮腺切除术,是否行颈部淋巴清扫术,是否行面神经切断。同时记录是否行术前和术后放射治疗。病理变量包括肿瘤组织病理学,手术后(显微镜或肉眼观)是否残留疾病,是否存在神经侵润,是否累及任何切除的淋巴结。临床结果包括发生和复发时间,发生和死亡时间,最近的随访数据。从这些数据确定患者的总存活率(OS),疾病特异性存活率(DSS),无瘤生存率(DFS)。

1.2 手术技术所有病例中,操作程序的耳科学部分包括鼓室乳突切除术,同时切除鼓膜、锤骨和砧骨,按照标准的侧颞骨切除术完成,进行骨和软组织切除,但不以整体的方式[1]。根据肿瘤的不同,切除EAC骨和软骨部分,同时切除耳廓和耳廓周围的软组织。只有当其被肿瘤累及,为了避免鼓室下颌关节脱入切除腔,切除EAC前部骨。如果耳廓保留,EAC侧部皮肤反卷并缝合,同时用游离的腹部脂肪移植物闭塞切除腔。如果需要行耳廓切除术,进行局部或游离组织转移以重建缺陷。

1.3 统计学方法比较患者群体间的平均值(如OS或DFS)用t检验。比较百分位数(如2组间5年OS比较)用χ2检验。用Med Cal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创建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P≤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成并回顾总计35例患者的医疗病例。男19例,女16例(M:F=1.2),平均(62.7±14.8)岁。最多发位点是外耳道(18),接下来是耳廓(8),腮腺(6),耳廓周围(2)和中耳(1)。原发肿瘤T分期为:Tx-1;T1-7;T2-3;T3-7;T4-17,由于软组织侵犯>0.5 cm,多数肿瘤归为T4期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SCC,20例),依次为基底细胞癌(BCC,7例),腺样囊性癌(ACC,7例),腺癌(1例)。初次手术中77%的患者伴行腮腺切除术,49%患者伴行颈淋巴清扫术,31%需面神经切除。7患者接受术前放射治疗,24例患者(68%)接受术后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前放射后再次复发行术中放射。3例患者在行放射治疗的同时接受辅助化疗,2例患者在发展为不能切除的复发后接受姑息化疗。

2.2 46%例术后残留疾病(14例有镜下阳性迹象,2例有肉眼残留疾病),43%患者病理样本有神经侵润。7例患者(20%)手术时发现阳性淋巴结(17例行ND患者中发现5例,27例行腮腺切除术患者发现2例)。所有患者术后平均OS和DFS 分别为(3.7±4.0)年(0.17~12.11年)和(2.8±3.4)年(0.17~12.11年)。行LTBR作为其治疗一部分患者的5年OS、DSS和DFS分别为77%、79%和52%(Kaplan-Meier法)。34%的患者发展为局部复发。SCC患者中,早期(T1-2)和晚期肿瘤(T3-4)的5-年OS分别为100%和53%,2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

2.3 比较所有行疾病完全切除患者和仍残余疾病患者的OS、DSS和DFS,创建Kaplan-Meier曲线。和残留疾病患者相比,肿瘤完全切除患者OS、DSS和DFS明显增加,同时局部复发减少(P值分别为,P<0.002,P<0.004,P<0.001和P<0.001)。

2.4 比较完全切除其肿瘤的SCC患者和残留阳性缘患者的OS、DSS和DF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