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候类型。
治则的确立
根据证候类型,确定治疗原则和 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治疗方案的设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三因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个体差异,制定 不同的治疗方案。
因时制宜
根据季节、气候等时间因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 法和药物。
因地制宜
感冒时正气虚弱,邪气入侵,治疗时应扶 助正气,祛除邪气,如用黄芪、党参等补 益药,同时用麻黄、桂枝等祛邪药。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根据感冒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 制宜,如春夏感冒多用清凉解表药,秋冬 感冒多用温热解表药。
通过加强锻炼、饮食调理等措施,提高身 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防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 防治原则的具体应用 • 防治原则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器官、组织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
中医防治原则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现代医学融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防治原则应积极 与现代医学融合,取长补短,提高疾病的防治效 果。
科学研究
加强中医防治原则的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其科学 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3
国际化发展
推动中医防治原则的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医防治原则。
调理气血

参赛幻灯-防治原则

参赛幻灯-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预防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可通过调摄保养,增强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可促进养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外邪的能力,从而延缓衰老。

含义治未病与养生的关系预防的主要内容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一]养生以增强正气[二]防止病邪侵害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一)顺应自然(二)养性调神(三)护肾保精(四)体魄锻炼(五)调摄饮食(六)针灸、推拿、药物调养春夏养阳顺时养生以从其根秋冬养阴避免不良刺激避免来自社会、自然、家庭等外界的不良刺激。

防止内源性不良刺激:如积极治疗躯体疾患。

加强文化思想修养。

提高对情志疾病的耐受性。

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房事有节食疗保肾运动保健针灸药物调治按摩固肾不过分压抑——以防气机郁滞。

不有意放纵——以防耗竭肾精。

作用—促进气血流畅,调节精神情志1.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宜,形劳而不倦。

要点2.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

3.持之以恒。

1、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或疫死的家畜。

3、克服饮食偏嗜,寒温适宜,据体质而调配1、注意饮食宜忌据体质而调配凉而忌温燥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凉2、药膳保健: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作用1、药物养生2、推拿针灸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2、药物预防.避其邪气含义:要谨慎躲避外邪的侵害。

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

避疫毒,防疠气之染易。

讲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

注意环境,防止外伤与虫兽伤内容顺应四时,防六淫之邪的侵害、药物预防含义:事先服食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兵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人工免疫—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

茵陈、贯众预防肝炎。

中草药预防疾病内容用之有效简便易行含义: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及防治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及防治PPT课件

辨证-八纲辨证-内容
内容
将病人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 从类别上分:阴证、阳证 从病位上分:表证、里证 从病性上分:寒证、热证 从邪正盛衰上分:虚证、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八纲又是其它辨证的总纲。
辨证-八纲辨证-表里
一、表 里
表里是辨证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
(一)表证:病邪侵袭人体卫表、肌肤的证候。
老年大学系列讲座
辨证及防治原则
八纲辨证 辨证 脏腑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预防 防治 治则
主 要 内 容
辨证-概念
证:
也称为“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斗 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
辨证:
是医生根据“四诊”所获得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运用辨证纲领,
去分析和寻找各个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判断其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变部位及其病性变化,而明确其诊断。
心病辨证:
生理功能:脉、面、舌、喜、汗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病理状态: 心脏:心悸、怔忡、胸闷、心痛 心神: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神昏,神乱 血脉:脉结、代、促,或细等 舌:舌尖红、痛、疮
证候: 虚证:先天↓,思虑↑,久病→气血阴阳↓ 实证:痰、火、寒、气、瘀等
辨证-脏腑辨证-脏病辨证
辨证-八纲辨证-虚实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表
症状 证
病 程
久病
体 质
虚弱
形态
精神萎靡、 身倦乏力、 气弱懒言 精神兴奋、 声高气粗
疼痛 二便
隐痛 喜按 疼痛 拒按 大便稀 溏、小 便清长
舌 脉象 象
舌淡 嫩少 苔 苔厚 腻 细弱
虚证 实证
新病
壮实
小便短 赤、大 便秘结
实而 有力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ppt课件
13
冬吃萝卜,夏吃姜
萝卜有消食、降气之功;姜能益脾开胃,温经散寒 ;
14
养性调神
15
护肾保精
一是顺应四时,调理阴阳。二是节制欲望,泌藏肾精。 饮食: 1、大蒜、韭菜等葱属类蔬菜。女性可进食大豆等豆
制品。 2、西兰花、白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3、牡蛎、瘦肉等富含锌的食物。
16
体魄锻炼
17
药膳保健
防治原则
1
概说
防治原则,是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以 阻断其发展并使之好转或痊愈所遵循的基本 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 制定的反映中医预防和治疗学的规律和特色 的理论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2
调节情志
3
艾灸
4
膳食、推拿、拔罐、艾灸
5
6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
1. 避其邪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 药物预防 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非典”时期:清瘟败毒散等清热解毒方
剂 夏日可口服藿香正气水防中暑
21
春天—避风;夏天—避暑;秋天—防 燥;冬天—防寒。
22
药物预防
23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 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29
指导思想 治则 治法
治病 求本
正治 治标 扶正 调整 三因 反治 治本 祛邪 阴阳 制宜
治疗 八法
具体 治法
治疗 措施
30
治病求本: 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
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 的本质进行治疗。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防治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1)损其有余
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泻其阳盛:“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宜用寒凉药物以泻其偏盛之阳热,此
即“热者寒之”之意。 ②损其阴盛:“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宜用温热药物以消解其偏盛之阴寒,
此即“寒者热之”之意。
(2)补其不足
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虚证。 ①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
1.增强人体正气
(1)顺应自然 是使各种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应而协调有序,保持 健康,增强正气,避免邪气的侵害,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性调神 七情太过,不仅可直接伤及脏腑,引起气机紊乱而发病, 也可损伤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心的生理功能是喜宁静, 心静则神安,神安则体内真气和顺,就不会生病。
精可致精亏,治宜补气填精并用。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精血同源”,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也可填精补髓;精亏者在填精补髓 的同时,也可补血。“津血同源”,病理上常有津血同病而见津血亏少或津 枯血燥,治当补血养津或养血润燥。

三因制宜
①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时”,一是指自然界 的时令气候特点;二是指年、月、日的时间变化规律。
(2)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 其标。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 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
(3)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举例:肿瘤、哮喘

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 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最新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幻灯片

最新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幻灯片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正治——当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时,采 取逆其病势的方法,即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法则。 又称逆治法。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热(火)
• 热(火)易耗气伤津: • 火属阳邪,一则热迫津外泄或耗伤津液——口干、尿
•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 力为里虚证。
浮 中 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问二便
⒉ 问大便
• 便秘 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证。
• 泄泻 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外感寒湿。 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为湿热。 大便酸臭为食滞 。 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脾虚。 黎明前腹泻为肾阳虚。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肝郁犯脾。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
畅,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 A.适应自然规律: • B.饮食有节: • C.起居有常: • (4).药物预防: • (5).人工免疫:
2. 防止病邪的侵害:
• 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
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 防止邪气侵袭的方法有: • 搞好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污染,
隔离传染病患者,防范六淫、疫疠、外伤、 虫兽伤等。
一、养生与预防
(二)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 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先安未受邪之地
注重疾病传变规律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 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得受肝之邪。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35页PPT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35页PPT
中医学-防治原则和治则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中医防治原则—预防(中医基础课件)

中医防治原则—预防(中医基础课件)

01
预防

02
治则
学习目标
➢ 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 掌握治则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
正祛邪、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 ➢ 了解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预防
➢ 预防 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胜则阳病”,出现实寒兼阳虚证,则在散寒的同时配以扶阳。
2.补气不足——适用于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
(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用于阴液不足, 阳热相对偏亢所致的虚热证。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用于阳气不足, 阴寒内生所致的虚寒证。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适用于肾阳虚证,治疗时于温补肾阳的方药中加入 适量滋补肾阴之品,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阳中求阴,适用于肾阴虚证,治疗时于滋补肾阴的方药中加入 适量的温补肾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素问遗篇·刺法论》
二、既病防变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
第二节 治则
➢ 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 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立法、处方、用 药、针灸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方面, “标”代表疾病过程中居次要地位和起次要作用的方面。
1. 急则治其标:是在标病甚急,若不先治其标,就会 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的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 治疗法则。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预防与治则 ppt课件
中医治则的核心是“以平为期”
2021/8/1
24
2.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治则与治法的联系 治则与治法的层次结构
2021/8/1
25
(1)治则与治法的区别
区别
治则
治法
内涵 不同
是治疗疾病的原则或法则
治疗疾病所采用的具 体措施和方法
外延 不同
包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 正治反治、调整阴阳、调理 气血、调理脏腑、三因制宜
当①标本并重或 ②标本均不太急 时,当标本兼治 。如增水行舟; 益气解表
39
(三)正治与反治--“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1.正治
概念: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 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 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 治”。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 度上与精气的盈亏、盛衰有着重要的关系。
精气衰竭,则精不化气,气不能生神,神不能御 形,出现精亏气少,神志恍惚,形体枯槁等一系 列枯槁征象。
2021/8/1
14
二、养生原则
1. 顺应自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21/8/1
15




精神 精神愉快 调养 阳气畅达
2021/8/1
30
临床实际操作中,对外感性疾病,着重病因的辨 析;对内伤性疾病,则注重病机的辨析。
如头痛病,既有因感受六淫邪气,如风寒、风热、 风湿、风燥、暑湿等所致者,又有因机体自身代 谢失调而产生气虚、血虚、瘀血、痰浊、肝阳上 亢、肝火上炎等病理变化而发者。
外感性头痛,辨清了病因,则能确立证候而施治; 内伤性头痛,一般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因而必 须辨明病机,据病机确立证候,然后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14防治原则ppt课件
祛邪兼扶正:即祛邪为主,辅以扶正。适 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如:暑热病,耗气伤津。
.
9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
寻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 原因进行治疗。 是治病的主导思想、根本原则。
本,三种理解:
阴阳规律 疾病本质 病变的主要矛盾
.
10





.
11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学中常用 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
.
13
缓则治其本,指在标病不急时,要针
对病证的本质而治疗本病。
如: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 以治本;
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
.
14
标本兼治,即标病与本病俱急并重
时,应标本同治。
如:益气解表。
.
15
正 治 与 反 治
.
16
正治,是指逆其病证候性质而治,
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 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 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宜的 治疗方法。
邪正: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 继发病是标; 病位:脏腑病为本,体表病为标。
.
12
急则治其标,指在标病紧急,可能
危及生命,或后发之标病影响到先发 之本病治疗时,要先急治其标病,后 缓图其本病。
如:大小便不利
大出血
慢性病患者,复感外邪
.
27
调 整 阴 阳
.
28
调整阴阳
• 1.损其有余
• 2.补其不足
①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

最新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最新中医防治原则与治法PPT课件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而不 留邪,祛邪又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 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
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 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一)正治与反治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 假热症状的病证。
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 选择了针对疾病的内在本质而治疗的方法,符合辨证 施治的原则,可以说仍然是正治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偏盛
虚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扶正祛邪
扶正与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 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
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单纯扶正法,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 又不盛的虚性病证。
❖单纯祛邪法,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 衰的实性病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则治其标,指在标病紧急,可能
危及生命,或后发之标病影响到先发 之本病治疗时,要先急治其标病,后 缓图其本病。
如:大小便不利
大出血
慢性病患者,复感外邪
缓则治其本,指在标病不急时,要
针对病证的本质而治疗本病。
如: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 肾以治本;
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
标本兼治,即标病与本病俱急并
治 则 治 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
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 导下而制定的,对临床各科病证的 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 意义。
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 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
治法是从属于一定治则的具体治疗大法、 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针对性较强,较为 具体而灵活。
调血
血虚则补 调理血液的运行
血瘀—活血化瘀 脉流疾迫—清热凉血 出血—止血
调理气血关系
气滞血瘀 — 行气为主,佐以活血 气虚血虚 — 补气为主,佐以补血 气不摄血 — 补气为主,佐以止血 气随血脱 — 益气固脱止血 气血两虚 — 益气养血
调津液
滋养津液 —适用于津液不足证 祛除痰饮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湿证
调 整 脏 腑
三 因 制 宜
三因制宜,是因时制宜、因地
制宜、因人制宜的统称,指治疗疾
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 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宜的 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间节律变化和
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应用: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地
如:扶正祛邪是治则 扶正:益气、养血、滋阴、补阳 祛邪:发汗、清热、活血、吐下
扶 正 与 祛 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 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
扶正祛邪相兼
扶正兼祛邪:即扶正为主,辅以祛邪。适 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如: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祛邪兼扶正:即祛邪为主,辅以扶正。适 用于以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
后一个热,指病证出现的的假热征象。
热因热用,是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 疗具有假热征象的寒盛病证,即 以热治热。适用于真寒假热证。
如:患者四肢厥冷、下利稀薄、小 便清长、精神萎靡、舌淡苔白;同时 见身热、口渴、面赤、脉大。
宜用温热的方药。
塞因塞用
前一个塞,指具有补益功用的方药; 后一个塞,指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现象。 塞因塞用,是用补益功用的方药治疗 闭塞不通的虚证,即以补开塞。适用 于真虚假实证。
重时,应标本同治。
如:益气解表。
正 治 与 反 治
正治,是指逆其病证候性质而治,
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 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逆者正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者热之
寒,指证候的属性; 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寒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 方药治疗,称为寒者热之。
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 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
正治与反治
相同之处:
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 故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
不同之处:
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 病证;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 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调 整 阴 阳
调整阴阳
• 1.损其有余
• 2.补其不足
①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
导致阴盛而出现的虚寒证,采用补阳的方法治疗。
实则泻之
实,指证候的属性; 泻,指治法和方药的功用。
实证表现为实象,用具有祛邪功用 的方药来治疗,称为实则泻之。
如:瘀血用活血化瘀法 湿盛用祛湿的方法 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法。
反治,是指顺从病证性质表现的假
象而治,又称为“从治”。适用于疾病 本质和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从者反治”
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不能制阳,
导致阳亢而出现的虚热证,采用滋阴的方法治疗。
②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中佐以滋阴。使“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中佐以助阳,
-
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③阴阳双补
调 理 气 血
调气
气虚则补—调补脏腑功能(尤重脾胃 )
调理气机—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 —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寒因寒用
前一个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后一个寒,指病证出现的的假寒征象。
寒因寒用,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 疗具有假寒征象的阳盛病证,即 以寒治寒。适用于真热假寒证。
如:患者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同时见四肢厥冷、脉沉。
宜用寒凉的方药。
热因热用
前一个热,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 脾气虚腹胀等。
宜用补益的治法。
通因通用泄下利的现象。
通因通用,是用具有通利功用的方 药治疗通泄下利症状的实证,即 以通治通。适用于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性腹泻、热结旁流、 瘀血性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 频等。
宜用通利泻下的治法。
如:暑热病,耗气伤津。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
须寻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 本原因进行治疗。
是治病的主导思想、根本原则。
本,三种理解:
阴阳规律 疾病本质 病变的主要矛盾
治 标 与 治 本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学中常 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
邪正: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机与症状:病机为本,症状是标; 疾病先后: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 、继发病是标; 病位:脏腑病为本,体表病为标。
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应用:
西北地区—病多风寒,治宜辛温
东南地区—病多湿热,治宜苦寒
因人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
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 年龄—老人多虚,宜补;实邪,攻补兼施。 —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 勿投峻剂,药量宜轻,疗程宜短。
• 性别— 妇女宜注意经孕产乳等特殊时期 • 体质— 阳盛阴虚之体—慎用温热药
热者寒之
热,指证候的属性; 寒,指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热证表现为热象,用寒凉性质的 方药治疗,称为热者寒之。
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 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方药
虚则补之
虚,指证候的属性; 补,指治法和方药的功用。
虚证表现为虚象,用具有补益功 用的方药来治疗,称为虚则补之。
如:气虚:补气; 血虚:补血 阳虚:补阳; 阴虚:补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